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

更新时间:2023-09-15 16:5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近濮山淮水

——息县文史大观

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

一部全面展示中华第一县的好书(序一)

欣闻《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一书编纂完成,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阅读了书稿,被古老厚重的息州文化、智慧敏达的英雄人物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所感染,对古老而年轻的中华第一县——息县有了一个全景性的认识。休眠许久的情愫被打开,禁不住想谈一谈这认识和感受。

明代杨宗在气嘉靖版《山西通志2序》中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盛世修志,自古已然。《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虽然不是一本专业史志著作,但是从书中文章的选编来看,她完全具有史志著作的水准。该书的结集出版,不仅是息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信阳市政协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书中对息县历史的考证、人物的挖掘、民俗的演绎和革命斗争史的抢救,都是基于一定事实基础上编纂出来的,其史料性、科学性、严肃性等诸多方面都值得肯定和褒奖。

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过息县,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无暇驻足。听人说,息县是中华第一县,我还有点怀疑,息县是否名不副实?全国2000多个县都说自己历史古老,都说自己起源很早,若说息县是中华第一县,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在读了宋公文和伍存强两位同志合写的文章《千古中华第一县——息县》后,我便确信了这一点。息县3000余年来不改其名、不变其治,在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县能做到,唯有“息”字3000多年岿然不动,息县有理由被称作“中华第一县”。

古老的淮河流经息县全境75公里,人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息州文化,为息县悠久厚重的历史平添了光彩一笔。息县人才辈出,历史上先后走出了息夫人、李若星、黄家栋、顿福之、夏述唐、王遵义、周新武、黎原、赵浩生等著名人物,无不让人倍感亲切。千百年来,绵亘千里的滔滔淮河、古朴典雅的息州谯楼、烟波浩渺的故国神韵,孕育出了息县人民历尽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倒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当前全市形成热议、达成共识的“28年红旗不倒”和“千里跃进大别山”精神不谋而合,现已成为息县百万儿女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

通览《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息壤源流、人物春秋、铁血记忆、民俗风情、史海钩沉、息州记事。各个板块相互衔接,又自成一体,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记载了息县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著名人物、民俗风情、方言俚语、革命史

1

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

实,堪称是一部全面了解息县,展示息县的百科全书。第一板块中提到的秦楼遗址,可以想象息县自有人类居住的历史有多么久远,屈指算来,应该和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处于同一时代。息县作为息姓、赖姓、白姓的发源地,其后人可以到息县来寻根问祖,尤其是世界赖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息县的成立和成功举办,为息县的根亲文化建设开启了一个很好的模式。第二板块重点记载了息县历史上走出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细细品读无不体会出,他们都有着一腔爱国爱民爱家的高尚情怀,都有着一股崇尚正义、追求真理、刚正不阿、报效乡里的坚定信念。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既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又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第三板块则让我们知晓了息县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革命的烽火便燃遍了息州大地。在民主革命时期,息县人民同国内外敌人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我国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第四板块讲到了息县的旱船、皮影戏、虎头鞋、包信大饼在豫南民风民俗占有一席之地,其方言土语更是让人忍俊不禁。第五板块史海钩沉专栏,挖掘了曾经在息县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奇闻轶事,故事情节生动,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第六板块是息州记事单元,记载了近现代以来发生在息县大地上的一些重大史实,有对历史的深层次思考,也有当代息县人民意气风发对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总之,《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一书全景观地展示了息县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风土人情,是我们了解息县,感知息县,宣传息县的一面窗口,必将对息县的政协文史工作,乃至文化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真正有价值有水准的作品一定要经得起读者和历史的检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一书会越来越显示出其不朽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她、品读她、赞美她??

2

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

一座城的千年风华(序二)

中共息县县委书记 余运德

息县人民政府县长 金 平

濮公修仙的传说,成就了苏东坡笔下“东南第一峰”美誉的濮公山;两岸稻椒遍野,河中鲫鲤竞逗,陈说着淮水又东的千年富饶。传承一方文明,哺育一地百姓,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天下第一县——息县。

息县自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经3000余年。公元前680年前后,楚灭权国、申国、息国而设的权县、申县、息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单位。而今,湖北权县早已更名当阳县,申县也已随风远逝,只有息县,成为数千年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标本。春秋息国地,汉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3000年以来,“息”字岿然不变。息县,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县”。

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交通要道的息县,历代商贾游客多会于此,曾建有湖北、山西、江西三个商务会馆。传承远古岁月的文明,沐浴春秋时光的风霜。抚今追昔,豫风楚韵、江淮文化在这里交融,绽放出无限魅力。

这是一块物华天宝的土地。千百年来,在息地广为流传着一句妇孺皆知的民谣:“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息土”和“息壤”就源于息县。息县旧时还有“古息八景”,美不胜收。息县古文化遗存更是俯拾皆是,秦楼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见证;莲花港流淌的古老文明,如泣如诉讲述着息县在远古时期的灿烂光辉。息县古建筑灿若繁星,谯楼、文庙、牌坊、白公故城、火神阁,等等,更有恢弘而壮观的息国故城遗址,诉说着这座城池的千年沧桑。

这是一块俊彦迭出的土地。和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齐名的爱国爱民的息夫人,明监察御史黄家栋,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李若星??他们或坚忍不屈,或出将入相,定乾坤,掌国政,政绩卓著,彪炳史册,至今依然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现代更有俞平伯、钱钟书、杨绛、何其芳、顾准、吴敬琏、张卓元等壁立千仞的巨匠和泰斗在“文革”时期客居东岳“五七”干校,俞平伯的《家书》、顾准的《息县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等著作皆孕育于此、诞生于此。他们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无不为息县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

3

走近濮山淮水——息县文史大观

财富,无不为息县精神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是一块抗争不屈的土地。东汉名将新息侯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他驰骋疆场、壮志满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豪情令人敬佩。解放战争时期的隐剑将军、朝鲜战场上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黎原将军都是息县儿女的优秀代表。这里还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足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从息县横渡淮河,完成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开始了解放战争大反攻。2005年,刘邓大军渡淮处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线路景点之一。英雄如斯,息县百姓也不落后,从五四运动到北伐,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不身体力行地支援着革命前线的发展,军民鱼水情在这里多次有了生动而又真实的演绎。

这是一块民族生命力的旺盛之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这里有朴实无华、赞颂纯朴民风的民歌,更有诙谐有趣的方言俚语。这里有名扬天下的贡米香稻丸,有荣获原产地标记的名优中药息半夏,更有以诚信经营的百年老店无疾堂。这里有喜庆赞舞板凳龙,有陈湖百姓自创的“嗨子戏”,更有几近濒绝的道家祭舞九连环,更不用论亦幻亦真的皮影戏、坐唱公案的大鼓书,单就夸张诙谐的舞旱船,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风味小吃闻名豫南各地,包信饼酥脆飘香,朱家鸡块香满天下。农历三月三时,一场宗教社祭般的濮公山庙会,让你在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享受心灵洗涤的清静无边。

3000余年岁月几经变化却从不曾改变息县的称谓,3000余年风雨吹打亦不能动摇息州儿女的坚强意志,3000余年文明传承几经兵燹都不能使这方水土裹足不前,3000余年淮水汤汤反而尽显了这座城的千年风华。作为一个90多万人口大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美丽富饶新息县”的宏伟目标,万众一心,积极作为,锐意改革,解难题、谋发展、促和谐,努力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生态宜居县和文明道德示范县,使这座古老的 “天下第一县”美丽换新颜,朝晖永不息。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