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预习先行(高新知)

更新时间:2023-10-26 0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学后教,预习先行

学校:石屏县新城中心小学

姓名:高新知

电话:13529967189

先学后教,预习先行

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琢磨如何更有效地尽快地提高学生成绩的新途径。先学后教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自学新知。先学后教,应从抓学生的预习做起。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预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我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1

2、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可以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预习习惯应重视、培养和推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中提示的一个个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把钥匙,要教会学生领会这些方法,用它们去开启知识宝库,指导学习实践。教师可以开设预习课,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1 、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 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

2 、读、思、图、画、查。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O ”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3 、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 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此外,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适当加上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二)培养自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 、通读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把课文通读顺,而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析读课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3

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 、赏读课文。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色。”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三)设计预习提纲

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

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师可设计以下预习提纲:①读。读《泊船瓜洲》。可放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注意句末诗韵。②想。注重关键词“间、只、绿、还”的理解,想想诗句意思,弄清大意。③议。同桌互议,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提出疑难,想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表达的感情。④诵。朗读,背诵。⑤写。默写。⑥用。回顾预习过程,并用这一过程学习第二首诗《秋思》,第三首词《长相思》。 (四)扩展课外阅读

4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在预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铺垫,同时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前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著42 回至46 回,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同时让他们找出周瑜临死前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引导学生理解周瑜临死前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引导学生理解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设计陷害他,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在课前引导阅读,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五)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一要引导学生对《预习》引起有意注意,自觉运用预习提示;二要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否懂得在书上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

实践证明:我们在预习环节中抓得扎实,重视每一次的预习工作,并督促检查,做到了实处。随后,通过课内小组学习、展示和当堂训练,学生掌握的知识远远比一味的满堂灌多多了。

教学的最大悲哀是教师包办,学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赖。放手才是爱!只有充分让学生自主预习,先学后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s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