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下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0 0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这些已学的计数单位数出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结合估计进行一定的推理。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2.能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结合估计进行一定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预计课时:

第1课时 数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点评:学生通过数、拨、填等学习活动,结合观察思考,体验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兴趣,体现了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点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数数(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4、第6页例5,第7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00,2010。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

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00到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1,第9页例2、例3,第10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 2.会正确地写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位顺序 创设情景:小鸟回家

教师拿出5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5名学生分别拿1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

(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1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们的妈妈会担心的,我们送你们回家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播放录音: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

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 学生列举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帮助我们写数、读数。 1.写没有零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学生写:85。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 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四位数(3247),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学生试着写数。(填写例1的空) 讨论:像这样没有0的数怎么写? 启发学生逐步说出:

(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

(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做第8页的“试一试”。20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1)的数有什么不同?

刚才(例1)的3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0以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0。而这两个数中,第1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2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然后做第9页的“试一试”。

[点评:这一段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教学中利用计数器,让孩子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0和没有0的数在写数上有什么不同,发挥孩子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交流,自然地归纳出写数的方法,为后面脱离计数器写数做好准备。]

3.写文字表示的数

出示例3四千八百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然后做例3后面的“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4个题目。(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如全校学生人数、电器商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7、18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骨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全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第19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主题图,第3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80+50=130。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

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就是130。

8袋加上5袋共13袋,每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

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100,110,120,130。从50里面分1个20出来,80+20=100,100+3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8袋减5袋等于3袋,也就是30。

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就是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30+50=80,所以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练习

39页例1下面“试一试” 3.教学例2

(1)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300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百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 4.练习

39页例2下面“试一试” 5.小结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0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40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感受检验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例3和例4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下列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3 00+400= 1000-600= 720-200=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臵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教学例4

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

学生: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

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课堂活动1~3题。 练习六第5~8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1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43——44的9——13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变化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9、10题。

1.组织学生完成九题。先独立填空,然后指名回答,再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独立完成十题,同桌交流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二、教学11——13题。 (一)教学十一题。

1.指名读题,交流题意和问题。

2.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3.交流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不同的正确答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二)教学十二题。

组织学生看图,读题。交流发现,教师用准备好的绳子让学生亲自演示一次,然后再解决书上的问题。 (三)教学十三题。

1.组织学生看图,交流题意,明确问题。

2.交流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说用什么方法去做。

3.交流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说不清的时候教师给予帮助。

教学反思:

第22课时 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

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可能有50人吧!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 (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 2.教师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教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