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0 11: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6月第 4 0卷第 1 2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P r a c i t c a l Me d i c i n e J u n e 2 0 1 3, V o 1 . 4 0, N . 1

在2 . 0 e m以上 J,虽然切口瘢痕失去了单一性,但切口瘢痕长

胆囊三角左侧腹膜。④胆囊床位:胆囊管离断后,将胆囊向左

度,并无增加。④脐周三孔斜性穿刺,使三种腔镜器械都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和间隙,避免了单孔腹腔镜手术光源与操作器械过于同轴的缺点,有利于手术。 手术体位:一般采用分腿位,术者站在患者双下肢之间,助手站在患者左侧 J。也有的学者喜欢采用术者站在患者左侧, 助手站在患者双下肢之间。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术者和助手站位之间的影响。

上推举,显露胆囊床的左侧。尽管与单孔腔镜手术相比,易于操作,但是与普通Z? L腔镜手术相比还是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有手术光源与操作器械同轴以及操作器械之间同轴问题的影响,平行管状的视野使操作缺乏立体感、空间感。经脐单孔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发展的方向,但短期内难以普遍推广,普通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意义就是:它是 N O T E S理念在现阶段更为现实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国栋,许大彬,刘荣,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分析[ 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 0 1 0, 3 ( 1 ): 5 6 5 8 .

手术技巧:①经脐三孔法与普通三孔法相比,器械上下、左右之间的活动范围受限制,更多的是需要前进、后退的动作来

完成操作。术中若发现因器械之间的干扰,影响视野,可先将腹腔镜后退,术者调整好左右手器械后,再寻找最佳的观察途

径]。②经脐三孔法施术时,后三角和肝十二直肠韧带外侧缘的显露要好于前三角,可先解剖容易显露的前两者,然后前后三角配合解剖、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胆囊管确定后先夹闭、 剪断,利于进一步对胆囊动脉的处理,而不必像普通 L c中同时

[ 2]梁安林,陈家诚,周开伦,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 5例报告[ 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 0 1 1, 1 6 ( 2): 1 0 0— 1 0 1 . [

3]王家兴,林龙英,李捷,等.脐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 0 6例[ J] .腹部外科, 2 0 1 0, 2 3 ( 1 ): 2 2— 2 3 . [ 4] 孙明生,周启旭,何平.经脐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 0 1 1, 3 ( 1 1 ): 2 7 5— 2 7 7 .

显露两者。③主、副操作器械之间的活动范围减小,主要靠副操作钳牵拉胆囊不同部位摆向不同方向来获得视野和操作空间。有学者总结出了经脐三孔法的 4种基本术野:①全景位:左手钳将胆囊颈向左上推,显露胆囊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及

[ 5] 李I临海,王昆华,龚昆梅,等.普通腹腔镜器械经脐单部位与三孔 L C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 0 1 2, 1 ( 1 2 ): 1 8 - 2 6 . (收稿日期: 2 0 1 3—0 2—1 1 )

胆总管。②胆囊右侧位:左手钳将胆囊颈向肝方页侧推拉,显露胆囊后三角。③胆囊左侧位:将胆囊颈向下拉,显露肝门及

(本文编辑:马艳丽 )

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1 2例临床分析陈骧【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其余惠几未见复发及后遗症出现。结论

1 2例患儿治疗 4~1 5 d症状减轻、消失,住院时间 9~2 1 d,平均 1 5 d,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多病因综合征,及早发现共济失调并进

出院时 9例患儿痊愈, 3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随访 3个月~】年, 1例患儿出院 4个月后复发,再次治愈后无复

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极少留有后遗症。

【关键词】 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诊断;治疗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a c u t e c e r e b e l l a r a t a x i a, A C A)起病突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2 0 0 8年 8月至 2 0 1 1年 1 0月我院儿科收治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儿 l 2 例,给糖皮持激素、抗病毒对症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例,发热 3例,伴恶心、呕吐 7例,其中喷

射性呕吐 2例,非喷射

性呕Ⅱ上5例,四肢肌张力降低 5例,眼球震颤 3例,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5例, 3岁以上患儿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及轮替试验笨拙或不能。

1 . 2辅助检查:头颅 C T、 MR I检查 1 2例均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 3例异常,白细胞增多 2例,蛋白质轻度增高 l例;脑电图检查 1 1例, 2例轻度异常,表现为背景慢性轻一中度增多;纯蛋白衍生物 ( P P D )试验未见明显异常,排除结核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男 7例,女 5例,年龄 1 1个月~5

岁,其中< 2岁 5例,> 4岁 2例。前驱感染中呼吸道感染 4例,消化道感染 3例,水痘 2例,腮腺炎、麻疹、流感疫苗接种后各 1 例,感染或疫苗接种至共济失调发病时间 2~2 0 d,平均1 1 d。1 2例均急性起病, 1~ 3 d内症状达高峰,行走不稳、扶走时足间

1 . 3治疗方法: 9例感染后小脑共济失调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索,轻者给予地塞米松 0 . 3~ 0 . 5 a r g/ ( k g- d ),连用 3 d,重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l 0— 2 0 m g/ ( k g d ),连用 3 d后改为强的松

距较宽 6例,持物不稳 3例,躯干及头部震颤 3例,头晕、头痛5D OI: 1 0 . 3 7 6 0/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4— 4 7 5 6 . 2 0 1 3 . 1 2 . 0 5 3

片 1 . 5 m g/ ( k g d )口服序贯治疗, 1周后减量为 1 m g/ ( k g d ) 隔日顿服,应用 1周后停药。2例病情较重者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1~ 2 g/ ( k g L ),同时给予止吐、缓解头晕、脑水肿及

作者单位: 4 6 5 3 5 0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儿科

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急性病毒性小脑炎针对病因给予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3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