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201102版本修

更新时间:2023-11-18 0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多选、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1010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时代条件:时代孕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同时包含着可能变为现实的物质条件和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创新 1、(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0910多):德国古典哲学(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应科学社会主义)(0804单)。 2、(单选)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多选)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4、(多选)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科学发现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进化论(0904多)。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和创新。 2、(单、多选)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问世的标志《哲学的危机》《共产党宣言》。 3、(多、简)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思辨体系。第二,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学说,批判其不合理内容吸收其合理部分。第三,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科学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 2、(简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是马恩共同创立的。第二、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保持一致。第四、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3、(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单选、多选、简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1004单)(1010多);科学性表现为:没有任何偏见、深刻性。(0904简) 2、(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实践(0804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单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0904单)。 2、(单选)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0904单)(1004单) 3、(多选、简)第一,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第二,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方向。 4、(多选)理想就其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1004多) 第三节 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1

(多选、简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2、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多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掌握认识改造世界的工具。第三,提高人的素质。

(单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0910单)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1004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单选)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者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0804多)。 3、(单、多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是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标志(0804单)(0904单)。第二,思维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意识能否反映物质,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1004单)。 4、(单、多选)关于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回答,存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就是一元论,其中一元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5、(单,多选)唯心主义一元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 6、(多、简)唯物主义一元论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具体形态当成物质)(1010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原子等同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三种。 7、(多)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8、(多、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一,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单、多)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多、简)列宁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却能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 3、(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0804单)。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单)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性。 2、(单、多)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3、(多)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一,物质都是运动的,否认运动的绝对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0910单) 第二,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否认物质的运动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4、(多)相对静止及表现: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臵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5、(单)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0904单)。 6、(多)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的事物。第二,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第三,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单)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1010单)。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单)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无限和相对有限的统一。 3、(单)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时空是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离不开运动的物质,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2

1、(单)马克思主义同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单)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0904简) 2、(单)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当中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3、(多)实践客体: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点: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类型:自然、社会、精神。 4、(多)实践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0904简)(1004单) 5、(多)实践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二)人生活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多选、简答)为什么说人生活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第二,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多选)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条件。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0904单)(1004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单选)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三相互”(1010单)。 2、(多选)联系的特征;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1、(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单)发展是上升性的前进性的运动和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0910单) 3、(单、多选)新事物:符合发展规律 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 4、(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第一,新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第三,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变化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对立。 2、(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单、多)辩证法三大定律及其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定律(揭示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定律(揭示趋势和道路)。 4、(多,简)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0904单):第一,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1、(单、多)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单、多)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0904单)。 3、(多)同一性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转化)。 4、(多、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有条

3

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区别)。其次,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联系)。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单)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2、(多、简答)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3、(多、简答)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单、多、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处不有。方法论:两点论。特殊性(0804多运用)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有各自特点。特殊性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多、简、论)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关系及运用(0804单)。

关系: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1、(单)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2、(多)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4、(多、简、论)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的关系及运用。详见简答论述专题 (二)质量互变定律 1、质 量 度

(单)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质和量的统一。 2、质变量变及辩证关系 1、(单)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2、(单)质、量变的区分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3、(单、多)质量变关系及现实意义。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010单)。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004单)。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意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要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三)否定之否定定律 1、(单)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多、简、论)辩证的否定观内容及运用: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运用:如何用辩证否定观看待传统文化 3、(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运用。

原理:否定之否定的内容为: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信心,不要被暂时的挫折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4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和自然规律

(多)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二、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1、(多)起源:第一,意识是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多,简)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多,简)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目的性计划性。第二,主动创造性。第三,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第四,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也是实现能动作用的途径)(0910单)。 三、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004论)

(单,多,论)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0904单)。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的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第二,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的头脑当中去,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并利用它。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单)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0910多)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010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0810单)(0904单)(1010简)(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1、(单、多)认识主体的特点:自然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能动性(突出特点)。(0904多) 2、(单、多)认识客体的特点:客观性、对象性。 3、(多、简)认识主体同客体的关系(0910简)(1004单)。第一,实践关系,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第二,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第三,相互作用。 4、(单、简答)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0904单)反映及其意义。 第一,划清了唯物的反映论同唯心的认识论的对立。(0910单)第二,划清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第三,划清了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对立。(1004单) 5、(单、多)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同旧唯物主义区分的根本标志。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多)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片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表现形式:感觉、知觉、表象。(0804单) 2、(多)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表现形式:概念、推理、判断。(0910单) 3、(多、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第一,相互区别。感性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不同层面的反映。第二,相互联系。(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004多) 4、(单)毛泽东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他,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体会他,感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单)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指: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004单)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j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