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译文)

更新时间:2023-10-06 0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了凡四训

袁了凡 著

改造命运的方法

——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命中注定”,大家耳熟能详。 但是真有一个操纵命的主宰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您“自己”! 人是命运的主人翁,却常被命运所戏弄!

愿您读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一个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届时,

求富贵得富贵, 求升迁得升迁, 求健康得健康, 求子女得子女 …… 有求必应, 心想事成。 您不是命运的奴隶, 而是命运的主人

--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勇者!

袁了凡先生略传

袁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人。博学多才,精通《河图》、《洛书》之理数、星命之学、

勘舆之道、律吕音乐、数学算数、水利、兵备无不获有心得、并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训》即其戒子之文。明朝隆庆四年为举人,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宝坻县长,兵部职方司主事、军前参赞、督兵等职。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追赠“尚宝司少卿”。

谨告读者诸君:自古以来,一般人都被命运所控制,而身不由已,只有明理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正所谓:“贤达之人能安命也。”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威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径。《改造命运的方法》,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已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因此,凡有先见之明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开头所以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人生的气数,虽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运的好坏,却随着此生心性之状态而改变,因此以立命之说开宗明义。第二篇接着讲“改过之法”,是因为一般人,都自认自己是无过失之人,而不知改过行善,试想不知改过之人,就象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为人若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作。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奠上“改过之法。” 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因此第三篇接着谈“积善之方”,淋漓尽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与方法。

初学行善之人,难免会像穷小子忽然变成暴发户,会有傲慢天下,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因此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致改造命运的目的。

总而言之,《了凡四训》,虽曰《四训》,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一篇“立命道理”,确确实实是人生之“至理名言”。

《了凡四训》,是以文言文流传民间,内容虽然极适合大众的需要,非一般平凡的劝世文,及传教书籍所能望其项背,无奈世事变迁,要现代人以“科学的观念,普通的程度,加上忙碌的生活。”去阅读实在不容易,因此笔者不揣固陋,谨凭寸心,将《了凡四训语解精编》(现为《改造命运的方法》)详加白话解说,并增加“附录”两题,以扫除一般人日常生活所常碰到的疑难,帮助现代的年青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免彷徨无依,误入歧途。

◇◆◇◆◇◆◇◆◇◆◇◆◇◆◇◆◇◆◇◆◇◆◇◆◇◆◇◆◇◆◇◆

立命之学精解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我母亲认为: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已,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学成一技在手,也可完成父亲的心愿。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道貌岸然,酷若神仙的老人,他告诉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是秀才,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只好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姓名与府居。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经世’正传,命该传你。”

于是我就接引孔老人回到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门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不管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相信孔老人的话,而开始读书,准备考秀才。孔老人就为我起数算命说:“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二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

到了次年,三处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录取的名次也确实都符合老人的预言。因此,我就再请其为我

2

卜占终身之吉凶祸福。

孔老人算定的结果:说我某年会考上第几名;某年补上廩生缺;某年当贡生;而后某年入选为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即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而无子。

从此以后,凡碰到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老人的预言所料。

孔老人还算定:我命中注定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能升为贡生。但当我领到七十斗之时,上司即为我呈文补贡,因此我就怀疑孔老预言的准确性,没想到结果还是被驳回补贡的呈文。直到丁卯年,上司发现考场里我出题的预备卷,作得很好,不忍埋没人才,就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计算所领之廪生米粮,又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死生由命。”的命运理数!对人生从此心灰意冷,淡然无求了!

二、命由已作主,相由心生。

后来入燕京服务一年,终日静坐,也懒于读书求进。回南京后,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云谷就问我说:“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

我说:“被孔老人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有用!”

云谷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若被阴阳气运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我还以为你是圣贤豪杰呢!”云谷哈哈大笑!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逃得了吗?!”

云谷说:“‘命由已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不是乱讲的。说谎是释迦的大戒,众神岂敢骗人。”

我说:“孟子提过,求起来能够得到,必须自己作得到的事,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

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头落空。”

三、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云谷又问:“孔老人到底算你终身命运如何?” 我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

云谷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

我想了很久才说:“官场中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

“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形同孤寡相,是无子一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洁身自好,不能舍己为人,同情别人,是无子的三因。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说:“照你这样讲,世间不应得到的事还多得很呢!岂仅功名与嗣子之事。世界上的人,是享千金财富,或享百金财富,或者应该饿死,是取决于各人心性所造成,天只不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已,并未加丝毫力量,就像人体的轻重,是决定在本身份量,而非磅秤厚此薄彼,是一样的道理。

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那些绝嗣者,必是毫无功德之人。

只要能了解自我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则将不发科甲与没有儿子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为施舍;偏激为和平;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着;骄傲改成谦虚;懒散改为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珍惜自己,别糟蹋自己,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重新获得仁义道德的新身体。

3

血肉物质之身,假若必受生灭气运的影响,则重生的道德精神之体,必能感动天地而获福。古有名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也提过:‘人若能了悟业命之道,顺天之理,自然就能求得厚福。’

孔老人算你当不了大官、没有儿子,是天作之孽还可避免;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则自己所造的福,哪有不应验的道理?《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趋?凶又如何避?《易经》坤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

四、不会符咒鬼神笑

从此我猛然顿悟,深信此言,即刻拜领受教,而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露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谷禅师并指点我,每日所行的善事,记在功过簿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以期有所应验。他又说:“符录家说过:‘不会画符鬼神笑。’画符跟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画符时,必须心不动意念,静下一尘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晴空之刻,开笔一点叫混沌开基,由此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心无杂念则此符必灵。为人处世,祈祷天地,改造命运的道理也一样,须时刻处在此无思无虑的状态中,则人心即是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得福。

孟子立命之学也说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般人都认为夭与寿,是二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孟子为何说是一样呢?试想,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念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那么还有啥夭与寿之分别呢?进一步而言丰歉、贫富、穷通、贵贱……也都只是在心存俗念之后才有分别,正因为世人心存妄念,不敢面对现实,不能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因此生死就变成严重的二面,一切吉凶祸福、毁誉是非、穷通贵贱,也就困扰着世人,而弄得心神不定,永无宁日。

人若能修身养性,去恶向善,安于顺逆现实,时刻处于不动丝毫非非之念的‘明心似镜、似光、似无’的境界,则离‘返本还原,归根复命’的境界已不远,这样一切罪恶过失自然也就无踪无影,命运自然归于称心如意,全吉无凶之境,这才是真正利人利已,有价值的行为。

还未达到此‘无心’之境的人,只有时时刻刻持念‘准提咒’,念到滚瓜烂熟,有持如无持,无持似有持,连持咒之念头自己都没有感觉,类似画符之时,空灵难言之境则道必可得,心灵而福至矣。”

从此我就把外号“学海”改为“了凡”,以纪念了悟立命之道理,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 五、贤达之人能安命

至此以后,终日小心行事,便觉心安理得与前不同。从前放荡忧郁,六神无主的状态,到此变成了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景象,即使处于暗室之中,也都以不获罪于天而时加警惕。碰到有人骂我,毁我,也都能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到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老人算定得第三名,却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预言开始失灵了。到了秋期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之外,而考中了。

然而冷静检讨,还是感觉修养很勉强,譬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醉后放荡不拘,将功抵过形同虚度,因此已巳年发愿,到了已卯年,历时十多年,才行毕三千善事,隔年回到故乡,即到佛堂还愿。并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至辛巳年(仅经过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

我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因为不识字,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划一圆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等,有时一天里就作了十几件善事,这样继续行善积德,只有二年的时间,三千善事就完满达成,即刻再到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再行一万件善事之愿。

经过了三年,我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宝坻知县,从此就备置笔记本于案上,名曰“治心篇”,交待门人,凡所行善事,务必登录,晚上则设香案于庭院,祷告天地。

内人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耽心的说:“以前在家乡,互助行善,三千之数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中无善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

有一天夜里,就梦见了神灵前来指点说:“只要下令减收百姓租粮,一事即可抵万,功果可完。” 原来宝坻县的田租甚高,每亩须缴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税,我即刻计划减低至一分四厘六毫。然而心里总是怀疑,是否可算是以一抵万的善行。

4

刚好有位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就将梦里的事向他请教。他说:“只要真诚为善,切实力行,就是一善也可抵万,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一善足可抵万。” 于是我就捐献薪金,拜托禅师回山时,代办请一万僧人吃饭之事,以表诚心还愿回向。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岁必死,我并未为了此事祈祷,或发愿添寿之事,而那一年也平安无事的度过,至今我已六十九岁了。《书经》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惟命不于常。”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天命之说,其实是不可信的,也非一成不变的,命运更不可能不变。从此我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六、谦谦君子道可得

总之,人的命运虽然不可知,但只要运逢显达时,也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遇,也当作拂逆一样的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一样的节俭。就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也不可趾高气扬。如果家世望重,也不可自鸣得意。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已复礼,则德可进,道必可得。

时时维护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弥补父母之罪愆过失。上思国家社会栽培之恩;下谋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已务必严格规律,务必日日反省,时时改过。有一日安于现状,自认自己没有过失缺点,自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则不进就是退。

天下聪明人所在皆是,所以会有道德不修、事业不发达者,都是为了因循 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一生。云谷禅师所说的立命之论。确实是至理名言,为人应该经常诵读,并勤力恭行,才不会枉度一生,荒废时日。

改过之法

一、改过三要素

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的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稳重之人,大都能获福。相呈刻薄,行为轻佻者,大都近祸。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

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乖戾的行为发现得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

谈到改过,“知耻近勇”是第一要素。试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默默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人若只贪恋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着别人作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可耻、更羞愧了!孟子也说过,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作到知耻就是圣贤;不知羞耻为何物,必是禽兽无疑。改过的关键就是在此一念之间,人所以异于禽兽,也仅在那一念之差而已。

改过的第二要素是要有“敬畏心”。天地鬼神是欺骗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点点过失,天地鬼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过错,天必降给大灾难;犯的若是小过错,则会损及福祉之现报。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一个人就是生活在隐蔽的暗室里,天地鬼神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掩盖得很周密,作得很巧妙,也无法掩饰善恶心思所产生的意念,“意念”就仿佛像一道“波率”,而鬼神恰似无形的导体,这也是鬼神无所不在,人必须要有敬畏心的原因。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恶,都有悔改的机会,古时有人一生作恶,临终前懊悔觉悟,发一善愿而得善终者,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恶,也就像千年幽谷涵洞,一灯来照,则尽去千年黑暗一般。

因此说:“过失不拘大小,以能改为要。”人生无常,肉体易逝,若等到呼吸停止了,就是灵魂想改过也不可能,有人从此遗臭万年,使得孝子贤孙想洗也洗不掉。有人从此沉沦地狱永受折磨,就是仙佛菩萨也引渡不了。超拔之事但凭自身已意,一旦无常身逝,何日重生为人?清夜沉思怎能不怕?

改过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气与决心”。人所以不能改过,只因为因循苟且误了大事,若能发愤图

5

③何谓成人之美?

一般来说 ,社会上持善之人较小,迷糊之人较多,而一般人又有袒护自己,排挤异群的劣根性,因此善人处于俗世,除非他能有守正不阿,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决心,否则也很难立足。加以有意行善之贤达人士,言行都与世俗不同,心直口快,不善于心机,不善于粉饰自己,以博取虚荣。因此见识不高的俗人,就常给他们不公道的指责,而达不到为善的目的。

因此说:仁人志士,长辈君子,应时加匡正辅助,以宏扬此等善士之功德,就像处理玉石之道一样,任意抛弃丢掷,就同瓦砾;若懂得加以琢磨,则就是宝贝。因此,凡发现有人行善,其志可嘉,就应该设法给予扶助,以成人之美。

④何为劝人为善?

凡人都有良知,只因人生旅途纷扰动荡,为名为利而使人沉沦堕落,因此与人相处,须时时提醒告诫他人,以解开迷惑。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为人若能临机应变,因材施教,作到不失人、不失言,则就像解人烦恼,醒人恶梦一样,是最好也最实惠的事。

⑤何谓救人危急?

人生在世,难免都会有失败与不幸的遭遇,当碰到了别人遭到祸害之时,应当像碰到灾难一样,尽力给予协调,譬如拿话安慰,或发泄他的冤屈,或给予其他方式的接济都可以。古人说:“恩惠不在大,能救人紧急为贵。”是救人危急的大道理。

⑥何谓兴建大利?

就是协助建设公共设施,譬如开渠导水,修筑堤防,修建桥梁,救济贫困……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算兴建大利。

⑦何谓施财作福?

佛门万种行持,以布施为第一,施就是舍,贤明之人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都可施舍,而不挂意。一般人当然作不到此种境界,还把钱财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因此为人若能勘破人生,从最困难的施财作起,以利群生,广积阴德,则内能去除自私吝啬的劣根性,外能济人之急难,则将大有助于修善行持。虽然初期会感到勉强,但慢慢就会感到心安理得,心旷神怡,而消除其他过失。

⑧何谓护持正法?

正法即是佛法,佛法是万物万世的指标,没有正法,则天地万物将难以化育成长,难以脱离凡尘三界,难以维护苍生,救度众生。因此,凡是见到佛堂、神庙,或经书典籍,皆应敬重并加爱护整理,至于弘扬正法,以报佛恩更要认真去作。

⑨何谓敬重尊长?

就是尊重父母、兄姊、长官、前辈,凡是年高、德重、长官、前辈都要敬重。奉侍父母应柔声下气,毕恭毕敬。服务社会国家,也不可因为天高皇帝远而放肆乱来。有刑于犯人时,不可作威作福。这些都是最关系阴德的,试看忠义之家,子孙没有不绵延昌盛的,这是敬重尊长的道理。

⑩何谓爱惜物命?

古人曾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当然一般人很难作到此种境界。这只是提醒我们,必须维护人所俱有的恻隐之心。孟子所以说:“君子远庖厨。”也是为了养成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因为人生在世,求仁者尽在此心,积德者也凭此心。因此,为人若能断肉持斋,也应当作到“自养者不食,见杀者不食,闻杀者不食,专为我而杀者不食。”的四不食之修养,以培养慈悲心肠,增长福份智慧。

再说:古人煮茧求丝织衣,今人种田除虫以养人,衣食之源,样样动人恻隐之心。因此为人一生,若不知爱惜物命,珍惜勤俭,就跟造了杀生孽的过失一样,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更是常见,都应当随时防患,尽量避免。

总之,积善之方太多太多,难予一一列举畅述,但只要能依此十项方法推广修持,则万种功德都能完成。

谦德之效

11

《易经》说:“上天对于骄傲自满的万事万物,总是亏损他,以帮助谦虚之事物。地的道理也一样,高处之水,总是往下流,以填补低陷的地方。鬼神对于骄傲自满的,总要折损他,而庇护谦虚之人。人心也一样,骄傲自满者,必为人所憎恨,惟有谦虚之人,才受人敬重。”

《易经》一书,挂着六十四条大原则,分述三百八十四条小道理,戒慎警惕之词占三分之二,只有谦卦之六条道理,全部是赞颂之词,难怪俗语常说“谦受益,满招损。” 试看清寒之士,将发达成名之前,必都有一段谦容可掬之时光。

辛未年,有同乡十多人,上京赴考,其中以丁宾的年纪最小,但却也最谦虚。我告诉朋友说:“此人今年必中考。” 朋友说:“何以见得?”

我说:“惟有谦虚者必获福。看他们一班人之中,只有他信实厚重,没有轻浮的样子;只有他恭敬温顺,虚怀若谷,不跟人争面子;也只有他受侮辱而能忍耐,听到了毁谤而不辨,人的修养到了此种地步,天地鬼神都将保佑他,哪有不发不中的道理。”到了发榜时,果然被料中。

还有浙江秀才冯开、山东冠县赵光远,以及夏建所……等人,都于连考不中之后,大改初年骄傲自负的坏脾气,而变成谦谦君子,然后考中的例子。

因为上天若拟赏赐其人,未发福之前,必先打开他的智慧,慧根一开,则虚华自实,淫威自敛,其福自至。

江阴有张晨严,其人博学多才,颇有盛名,甲午年参加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恼羞成怒,竟然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当时有一道人在旁微笑,张君却又牵怒此人。

道人就开口说:“必是你的文章不好吧!” 张盛怒说:“你又没见我的文章,怎知不好?”

道人说:“听人家说,写文章必须心平气和,现在看你破口大骂的样子,心极不平,气极不和,怎么可能写出工巧的文章呢?”

张君不知不觉就屈服,转而请教道人。

道人说:“考试也靠命运,命不该中,花再多的时间也无用处,必须先改变自己。”

张问:“既然是命,又将如何改变?”道人说:“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后道生。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则人生没有什么求不到的事。”

张问:“我是贫穷之人,如何行善积德?”

道人说:“善事阴德,都由心造,常存善心待人接物,则功德无量。譬如谦虚的修养风度,并不用花钱,你为何不反省,责备自己不够程度,不够谦虚,而只责怪考官呢?”

张君从此猛然醒悟,即刻日日行善,时时积德,到了丁酉年,有一次梦见了自己走到一栋高楼里,拣到了一本开榜的名录,但榜上却有许多擦掉的空格,他好奇的问身旁的人说:“这是什么名册?”

旁人答:“是今科录取之名册啊!” 又问:“为何又刷掉了那么多人呢?”

旁人答:“阴间三年就校正一次,须积德与无恶之人,才能榜上留名,空白处被擦掉之人,都是本来榜上有名。因为刚作了刻簿的恶行,而被刷掉的。”又说:“你三年来谨慎修身,可能会补得此缺,应该自爱。”此年张君果然考取了第一O五名。

由此看来,俗语说:“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是有原因的。 人生在世,吉凶祸福,如何趋避,确是系于一念,人若能紧守一念之善,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谦虚的抑制自己,则天地鬼神必能时时照顾维护,以荫人福祉。人若自骄自满,恃才傲物,恃强逞能,不但没有光明的前途,也成不了大器,就是有小小的福气,也享受不了的。因此有智慧的人,明理的人绝对不会自毁前程,自拒其福才对,何况也只有谦虚之人,才能容纳别人的教导,也才有人愿意给他福慧,而受益无穷,这是一般人为了生活所应俱备的观念 。

佛家有言 :“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人能立志,像树立根,立定志向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自然就能感动天地。因为造化惟心,成败在已。孟子也说过,人若能扩充自己的德性,将各人祈求功名富贵的希望,推及于众人,与人共享,与人共乐,则人生自必无忧无虑,和平安祥。可惜一般

12

人为人处世,追求功名富贵,都只是一时高兴,一厢情愿而已,兴之所至则行,意兴阑珊则止,缺乏眼光。因此说:凡人修身立命,必须有恒,立定志向,广积阴德,加被十方,则命运也就拘束不了人。

◇◆◇◆◇◆◇◆◇◆◇◆◇◆◇◆◇◆◇◆◇◆◇◆◇◆◇◆◇◆◇◆

疑问解答 因果业力能支配人生命运吗?

问:常听人说,一个人一生之吉凶祸福,是由前生累世造因而来,也就是说人生之遭遇,是受因果业力所支配,非人力所能左右。若此说正确,则今生行善积德,也只能替来生种善因,以期结善果,今生放下屠刀也成不了佛了?若今生行善积德,不能改变因果业力,创造今生命运,则幸福的理想遥遥不可期,人成了无可奈何的动物,如此茫茫前程,叫人如何有心行善?叫人怎不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呢?

答:人生之命运,虽然也受因果业力所影响,但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只要修心养性,“立地”可以成佛,也能创造出新的命运,活在自己的理想中。

举个例子说:台中有一位著了许多书的先生,在他的书中说,曾有神仙预言,说他廿八岁必死,因此他一心向善,就以有生之年行善济世,并归依神佛,到了那一年,有一天晚上,梦见了他在一场车祸中粉身碎骨,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桌上原来好好的佛像,满身裂痕,从而避过了此祸 。

因此可见,因果业力支配人生命运之说,跟八字、姓名、相貌支配人生之论一样,只是一篇人生遭遇的参考记录而已,其对人生生命所产生的应验过程,并没有绝对的应验力,而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你无修无德,随波逐流,则一生命运吉凶之遭遇,必然会在肉身上应验,而落入命理字家及因果报应的预言里,而受命运、因果所驱使。若能一心向善,淡泊以明志,充实心灵的生活,减少肉体、物欲的依赖,则必可改造命运,消灾灭罪。

譬如吾人作梦,你想过梦中之我,是真是假吗?说来也许无凭无据,此梦中之我,正是吾人之“神识”,也即吾人之“性灵”,它才是历万世而不朽的真我,肉体之我只是一世即没的假我,只因吾人被物欲所迷,而认假为真。

人若能修心养性,自然就能作到“归根复命”,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了解真我假我之别。发现真我假我之秘,则进一步就可达到“谁欠谁还”趋吉避凶的方法。

譬如说:此生遭遇之吉凶既由“真我”累世造因而来之果,则此果也应由此造因的“性灵真我”去担负,吾人肉体之“假我”并没有代人受过的义务,如此则前生所造之因,让它在梦中与“真我之性灵”,去报应补偿结果,则生活的目的与生命意义,也就能同登圣境,达到随心所欲,创造全吉无凶之目的。总之,“修心”是人生之本;“立命”是修心人的下手工夫,“意诚、心正,则立地可以成佛。”

不懂修心养性之人,真我假我混而为一,则难免生生死死,蒙蒙昧眛,种因为果,结果又成因,而世代纠缠不清,沉沦困境,永受痛苦之折磨。

佛教经典所言: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求长寿得长寿,绝非狂言。但吾人应了解,上述消灾得福之善果,是修心养性,行善积德的“附属品”,若本末倒置,为了求福才修心养性;为了得名才行善积德,如此施恩望报,有所为而为,则只会心劳力拙,枉费心机。因此说:立志修心,须无为而为,看破物欲人生,则“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人生旅途自然昌盛,前程自宽,福自可得。现实之际遇也一样,俗语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必定少主人。”为人祈求功名富贵,若不懂施舍之道,不懂助人危急,成人之美,则求而有心,得必不应。

疑问解答 巧与不巧凭一心

问:“了凡”对人生大失所望之际,就碰到了云谷禅师;当他为了一万善行而烦恼之时,就得到了奇梦;当他心里起疑之时,就来了一位五台山高僧;人生真会有那么巧妙的遭遇吗?

答: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他的身旁眼前溜过,其造成祸福的结果,但凭各人的取舍,但凭一念之间。上天并没有对谁作特别的照顾。

业障重重,无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坏的一面想,闻正论而鄙视,逢君子而回避,因此只有痛苦与失败的机缘,能与其有缘,产生共鸣而留下记录。

福慧厚重之人,心存谦虚,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是磨炼人生的试金石,好事当榜样,恶人当警惕,战战兢兢,则人生自会有许多巧妙的境遇。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jg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