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一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综合训练

更新时间:2023-07-25 22: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焦作市第一中学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2.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3.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4.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5.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滑轮组通过固定架被固定住,滑轮组中的两个定滑轮质量相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2000N.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的体积是1.0×10﹣2m3,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是300N.在某次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升降机在1min内将货箱中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5m,绳子末端的拉力为F,拉力F的功率为P,此时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子的重力和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40块大理石

B.拉力F的大小为1300N

C.拉力F的功率P为112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85%

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7.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天花板上,在其下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力臂逐渐变小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不变

D.动力F逐渐变大

8.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9.用F 1的拉力直接将重为G 的物体A 匀速提升h (如图甲);换用斜面把物体A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为F 2 ,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 (如图乙),利用斜面工作过程中

A .有用功为F 2h

B .额外功为F 2L -F 1h

C .总功为(F 1+F 2)L D

.机械效率为12

F F 10.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 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A .始终是省力杠杆

B .始终是费力杠杆

C .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 .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11.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 ) A .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 .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 .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 .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12.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 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 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 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 .1s ~2s 内,拉力F 做的功是15J

B .2s ~3s 内,拉力F 的功率是24W

C .1s 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 .动滑轮重50N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2N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动滑轮重为______N ,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30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_cm。(不计一切摩擦及绳重)

14.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1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实心物体A从深井中吊出来,拉力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60N,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始终为1m/s(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ρ水=1×103kg/m3,g=10N/kg),则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20N,如果滑轮、绳子所受重力及滑轮与轴的摩擦均不计,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17.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 90N 的物体匀速前进了 0.2m,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体重力的 0.1 倍,则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J。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

F=4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1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援队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利用如图1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吧钢筋剪断,钢丝钳是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吧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2所示,若救援队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来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沿方向撬起石块1更省力.

19.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N。

20.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中,每个滑轮的质量相等,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甲装置把重为 100N 物体 G 升高 2m,所用拉力为 62.5N,甲、乙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η1、η2,则η1= ___;若用乙装置提相同的重物,则拉力 F2 ___F1(选填“>”、“<”或“=”,下同),机械效率η2________η1。

三、实验题

21.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点,秤钩在A点,O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点左侧)。用刻度尺量出

OA=l1,OB=l2。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应在B点的__________侧(选填

“左”、“右”或“不确定”)。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动l动=F阻l阻+F′阻l′,如图所示”。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

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点,乙置于B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l1、l2后,只须从B点起向右量出长度

__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22.(1)如图是某街道路灯悬挂的情景。画出斜拉钢丝对横杆拉力F的示意图和对应的力臂L(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后做了如下两次实验:

实验一:将重为G的物块A放在一水平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0。

实验二:再将上述木板一端垫起,构成一个长为s、高为h的斜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物块A,使它在斜面上匀速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请你结合实验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下问题。(阅读图丙)

①画出物块A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物块A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μ=_________。(用实验中的数据表示)

2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为什么?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__________。

24.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正确安装好杠杆后,调节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2)杠杆平衡后,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_______,记录数据.

(3)将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需______(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

使杠杆平衡,记录数据;若不是竖直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迸行拓展实验,当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原因是______;当用于研究机械效率时,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测得杠杆机械效率为η1,将钩码移到B点,仍使钩码升高h测得的机械效率为η2,则η1______η2(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25.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应该在A点悬挂 ________个钩码。

(3)若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______(选填“A”或“C”)处竖直向上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N。(g取10N/kg)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A.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有关,而功率是指的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多少和时间共同决定,做功多的机械,不一定花的时间短,故A选项错误;B.功率是指的做功的快慢,故功率大则做功一定快,是正确的,故B选项正确;

C.做功快的机械是指功率大,是做功的快慢,而机械效率是指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比例,故功率大,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故C选项错误;

D.任何一个机械不可能达到100%,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D

解析:D

【详解】

AB.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 不符合题意;

CD.从①→②→③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知n =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绳=3s 物=3v 物t =3×0.2m/s×10s =6m

故A 错;

B . 因为

=100% =100%=100%=100%=80%33W fs fs f W Fs F s F

η????有物物绳总物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380%320N 80%48N f F =?=??=

故B 正确;

C .拉力做的功为

W 总=Fs 绳=20N×6m =12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120J 12W 10s

W p t =

==总 故C 错误;

D .有用功 W 有=fs 物=fv 物t =48N×0.2m/s×10s =96J

故D 错。

故选B 。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

(3)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详解】

A 、功率越大,表示机械做功越快,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但机械效率不一定就高,故A 错误;

B 、从 100%W W η

=?有用总可知,有用功多,机械效率的大小还要看总功的大小。故B 错

误; C 、从W P t

=可知,工作时间短,功率的大小还要看做功的多少,故C 错误; D 、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故D 正确。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已知大理石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质量,再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由图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3段,已知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和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可以得到动滑轮能够提升的最大重力;已知动滑轮提升的最大重力和货箱的重力,可以得到大理石的总重力;已知大理石的总重力和每块大理石的重力,两者之比就是大理石的数量;

(2)利用F=1

3

(G+G0)求拉力;

(3)利用s=3h求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已知做功时间,利用公

式P=W

t

求拉力的功率.

(4)求出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W

W

×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ρ=m

V

得每块大理石的质量:m=ρV=2.8×103kg/m3×1.0×10-2m3=28kg

每块大理石重:G=mg=28kg×10N/kg=280N;

升降机一次能够提起的总重为G总=3×F最大=3×2000N=60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总重为G石=G总-G0=6000N-300N=57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块数为n=G

G

石=

5700

280

N

N

≈20(块),故A错;

(2)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15m=45m

F=1

3

(G+G0)=

1

3

(15×280N+300N)=1500N,故B错;

(3)把货物提升15m拉力做的功:W=Fs=1500N×45m=6.75×104J

升降机的功率为P=W

t

=

4

6.7510J

60s

?

=1125W;故C正确;

(4)W有用=Gh=15×280N×15m=6.3×104J,

η=W

W

×100%=

4

4

6.310J

6.7510J

?

?

×100%≈93.3%,故D错.

故选C.6.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与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且两根绳子的拉力的方向不平行,所以2F >G 动滑轮+G 物=10N+50N=60N ,即F >30N ,故选项A 、B 、C 不符合题意,D 正确为答案.

7.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可知,竖直位置时,动力臂为木棒的长,拉离竖直位置时,动力臂会小于木棒的长,所以动力臂逐渐变小,故A 正确;

B. 阻力为木棒的重力,竖直位置时,重力过支点,力臂为零,拉离竖直位置时,重力作用线远离支点,所以阻力臂逐渐变大,故B 正确;

C.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F 与动力臂乘积等于木棒的重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由于木棒的重力不变,阻力臂逐渐变大,所以乘积是变大的,故C 错误;

D. 由C 知,动力F 与动力臂乘积变大,而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F 逐渐变大,故D 正确;

点睛:重点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理解这一过程中,木棒的重不变,而阻力臂变大,所以乘积变大,动力变大.

8.A

解析:A

【解析】

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因为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所以OA OC OB OD

L L L L =不变; 又因为阻力(物重G 不变),由OB OA L F L G =得: OA OB

L G F L =. 所以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 的大小不变.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不变,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知道动力不变.

9.B

解析:B

【解析】

A.借助斜面做的有用功即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则W 有=Gh =F 1h ,故A 错误;BC.

B.拉力所做的总功:W 总=F 2L ,额外功W 额= W 总-W 有= F 2L - F 1h ,故B 正确,C 错误;D. 机

械效率η12Fh?F L

W W ==有

总,故D 错误.故选B. 10.C

解析:C

【详解】

由图可知动力F 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 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 2<L 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 2>L 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11.D

解析:D

【解析】左边的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为:

;右边的力矩为:;已知杠杆平衡,则:

;在杠杆的一边添加一个力F 后,若杠杆仍然平衡,则必须满足:

的条件;所以所加力F 的力臂必为0(即力矩为0),那么有两种情况:①力F 的作用点为支点;②力F 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显然D 的说法更符合

题意,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杠杆中的力的分类,记住两点即可:

①作用点在支点或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的力,不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②力的作用线不经过支点时,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12.D

解析:D

【解析】由图乙和图丁可知,1s-2s 内,拉力F 的大小为50N ,货物升高的高度为0.1m ,

则拉力F 通过的距离为0.3m ,所以拉力做的功为W =Fs =50N×

0.3m=15J ,故A 正确;由图乙和图丙可知,2s-3s 内,拉力F 的大小为40N ,货物上升的速度为速度为0.2m/s ,则可知

拉力F 的速度为0.6m/s ,所以拉力的功率P =Fv =40N×

0.6m/s=24W ,故B 正确;在2s-3s 内货物是匀速上升的,此时的拉力大小为40N ,则可求出动滑轮的重为120N-100N=20N ,故D 错;由图乙可知,货物在1s 时,拉力的大小为30N ,则可得滑轮组对货物的拉力大小为30N×3-20N=70N ,所以可得货物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70N=30N ,故C 正确;应选D 。

二、填空题

13.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G+G 轮)求动滑轮

解析: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

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 =13

(G +G 轮)求动滑轮的重力; (3)由图可知,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为n =3,根据s =nh 可以判断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所以拉力大小是2.4N 。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 =1n

(G +G 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 轮=3F -G =3×2.4N-6N=1.2N

[2]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由s =3h 得,钩码上升的高度

h =13s =13

×30cm=10cm 14.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解析:100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60%G G G η=+物物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150N =

-=-150N=100N 60%

G G G η物动物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15.80%

【分析】

由图甲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升高速度的2倍;由图乙可知圆柱体A 离开水面后拉力F 的功率,利用求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而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

解析:80%

【分析】

由图甲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升高速度的2倍;由图乙可知圆柱体A 离开水面后拉力F 的功率,利用P Fv =求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而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拉力A ()12F G G '=+轮,据此求A 的重力;由图乙可知圆柱体A 在水中拉力F 的功率,由P Fv =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拉力

A )12

(F G F G =-+浮轮,据此求浮力大小;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利用A A W G F W G G F η-==+-有浮浮

总轮求物体浸没水中时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图甲可知,n =2,则拉力F 拉绳的速度

A 221m/s 2m/s v v ==?=

由图乙可知,圆柱体A 离开水面后拉力F 的功率420W ,由P Fv =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420W 210N 2m/s P F v ''=

== 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拉力A ()12

F G G '=+轮,A 的重力 A 22210N 60N 360N G F G ='-=?-=轮

由图乙可知,圆柱体A 在水中拉力F 的功率300W ,由P Fv =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300W 150N 2m/s P F v =

== 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拉力A )12

(F G F G =-+浮轮,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A 02360N 6N 150N 1220N F G G F =+=+-=-?浮轮

[2]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机械效率

()()A A 360N 120N 100%100%100%80%360N 120N 60N G F h W W G F G h

η--=?=?=?=-+-+浮有总浮轮 16.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2m/s ,

由图知,n=2,拉力移动的速度:v=2v 物=2×2m/s=4m/s ,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 拉=f=20N ,

因为滑轮和绳的

解析: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2m/s ,

由图知,n =2,拉力移动的速度:v =2v 物=2×2m/s=4m/s,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 拉=f =20N ,

因为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

所以水平拉力:.

拉力的功率:.

故答案为:10;40.

17.87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0.1G=0.1×90N=9N,

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W有=fs物=9N×0.2m=1.8J;

(2)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

解析:87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0.1G=0.1×90N=9N,

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W有=fs物=9N×0.2m=1.8J;

(2)由图可知,n=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绳=ns物=3×0.2m=0.6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绳=4N×0.6m=2.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8;75.

18.省力;A;C;DM

【解析】

试题分析:(1)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利用它可以很轻易的剪短钢丝,是省力杠杆;

(2)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同

解析:省力;A;C;DM

【解析】

试题分析:(1)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利用它可以很轻易的剪短钢丝,是省力杠杆;

(2)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同样,当沿DN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C点转动,因此C为此时的支点;当以A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为AD的长,当以C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是从C点到DN的作用线的距离,显然要比AD要短,因此,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更省力.

19.3W 12

【详解】

[1]由图知道,n=3,则绳端移动的速度

v 绳 =nvA =3×0.2m/s=0.6m/s

由知道,拉力F 的功率

P=Fv 绳 =5N×0.6m/s=3W

[2]由

解析:3W 12

【详解】

[1]由图知道,n =3,则绳端移动的速度

v 绳 =nv A =3×0.2m/s=0.6m/s

由P Fv =知道,拉力F 的功率

P=Fv 绳 =5N ×0.6m/s=3W

[2]由W W η=有总

根据题意知道, A A A ==80%35W fs fs f f W Fs Fns nF N

η====?有

绳总 解得物体A 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f=12N 20.80% < =

【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性质可知物体上升2m ,绳子上升4m ,根据;人做的有用功;根

;由图可知,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1=2;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

股数为

解析:80% < =

【解析】

根据动滑轮的性质可知物体上升2m ,绳子上升4m ,根据

62.54250W Fs N m J ==?=总;人做的有用功1002200W Gh N m J ==?=有;根据 200100%80%250W J W J

η==?=有

总;由图可知,甲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1=2;乙图中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 2=3,因为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等,所以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 忽略绳重和摩擦,由1F G G n =+物动(),可得,121123F G G F G G =+=+动动(),();所以,F 1>F 2;比较甲、乙两个滑轮组可知,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

W G h W G h 额轮有用物,==,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根据W W η=有总

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η=甲乙. 故答案为:8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绳子有效股数的确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的求法;本题关键在于确定额外功相等。

三、实验题

21.右 2mgl O 1l

【详解】

(1)[1][2]由于O 点是刻度的起点,即秤钩上不挂重物时,秤砣的位置应该在O 点,提起B ,杆秤平衡,把秤砣作用在杆秤上的力看成动力,则阻力就是杆秤的重力作用点(重心)应该在B 点的右侧;且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mgl 2=G 杆秤×力臂

(2)[3]做一个新秤砣的方法就是采用等交换替代法,由于秤砣放在O 点处时能与杆秤的自重相平衡,那么如果我们也在O 点用细线系一个小瓶,向里面加入适量的沙子,待杆秤平衡时,小瓶与沙子所起的作用就与秤砣的作用一样,故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

(3)[4]根据已经得出的两个阻力的平衡规律,如果放在杆秤上,则存在如下关系

mg ×(l 1+l 2)=mg ×l ′+G 杆秤×力臂

将第(1)问的关系式代入可得

mg ×l 1=mg ×l ′

即l ′= l 1,故只需要从B 点起向右量出长度l 1,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 22. 0F G

μ= 【详解】

(1)[1]拉力的作用点在横杆上,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出F ,即为F 的示意图;从支点O 向F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并标出L ,即为拉力F 的力臂。如图所示:

(2)[2]物块A 在斜面上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F N 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竖直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即为其压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重为G 的物块A 在一水平薄木板上在拉力为F 0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

f=F 0

受到的支持力

F N =G

根据题意可知

0N f F F G μμ===

所以物块A 与薄木板之间摩擦力的比例常数

0F G

μ= 23.左 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不合理 只通过一次测量,数据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

【详解】

(1)[1][2]杠杆右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3]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4][5]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6]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24.平衡螺母 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产生的影响 在水平位置平衡 竖直向上 变大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 不等于

【详解】

第一空.实验时,正确安装好杠杆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二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还没有施加动力和阻力,所以一定不是便于测量力臂,而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正上方,此时重力的力臂为零,可以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产

生的影响;

第三空.实验过程中,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

第四空.将弹簧测力计作用在C点,则此时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侧,二力方向相反,杠杆才能平衡,所以需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记录数据;

第五空.若不是竖直拉弹簧测力计,此时动力臂将变小,而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知,拉力将变大,即测力计示数将变大,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六空.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迸行拓展实验,由图知,此时支点在杠杆的一端,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所以实验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即原因是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

第七空.相同的钩码,两次钩码升高的高度相等,所以两次有用功相等;将钩码由A点移到B点,要升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提升的高度更大,即将杠杆提升的高度增加,额外功增大,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第二次弹簧测力计做的总功大于第一次做的

总功,根据

W

W

η=有用

知,两次机械效率不等,即η1不等于η2.

25.匀速不正确摩擦0.4;80%1、22、3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力计示数偏小,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3)丁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4,绳端移动距离

s=nh=4×0.1m=0.4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h8N0.1m

=

2.5N0.4m

W G

W FS

?

=

?

=80%

(4)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为s=nh,所以,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实验

1、2、3中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2、3、3;再结合钩码的重力可知,实验1、2、3分别是用甲、乙、丙装置做的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滑轮个数也相同,只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所以应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5)研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滑轮个数相同、绳子的段数相同,只改变物体的重力,故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即对应的图丙、图丁两装置,滑轮组不同,提升的重物相同,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小,故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26.左 2 C 1.5

【详解】

(1)[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哪边高,平衡螺母像哪边调,所以应调节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2)[2]一个钩码重力

0.1kg 10N/kg 1N G mg ==?=

假设杠杆一小格为L ,A 点挂n 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1N 331N 2n L L ??=??

解得n =2,所以应该在A 点悬挂2个钩码。

(3)[3][4]撤掉杠杆A 点的钩码,为使杠杆能够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A 处竖直向下拉或者在杠杆C 处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B B

C C F L F L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1N 3 1.5N 4B B C C F L L F L L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j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