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5 0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粤
教 版 四 年 级 上 册 科 学
教 学 设 计
丁 卓
1
第一章、热
第一课《冷与热》(1-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冷与热 (1-1)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2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3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
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4
第二课《温度计》(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
础知识。
(2) 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 (1) 观察和实验
(2) 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 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1) 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
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
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 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准备:
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
5
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 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温度计(2-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1) 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
(2) 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 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 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 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 A、 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 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 C、 什么叫量程。
6
第三课时 温度计(2-2)
一、活动(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 二、活动(三)测体温
A、 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 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 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
去揭示问题:曲位的作用。老师释疑: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来的甩至低于摄氏35度。(难点) D、 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红外测温器(预设: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病情。 第二种: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第三种: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E、 学生讨论: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 三、课堂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
四、老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7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3-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 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
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
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课时:3课时
第四课时 热往哪里传 (3-1)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
提问: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
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揭示课题)
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8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
实验设计:(学生讨论)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实验操作: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时间 热水 冷水
0 3 6 9 12 15 18 9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 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 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10
第五课时 热往哪里传 (3-2)
一、活动二: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1、创设问题情景
播放动画: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为什么? 2、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3、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 4、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11
第六课时 热往哪里传(3-3)
一、活动三:保温与材料
1、提问问题: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 2、播放视频 (保温材料)。
3、讨论分析: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
4、实验检验: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5、讨论交流: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6、家庭作业: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7、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 (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 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
室外探究: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 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12
第四课《热胀冷缩》(2-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学习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做好几个对比性的观察实验,从而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玻璃杯若干、盛水器、热水、冰水、烧杯、烧瓶、小试管,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带孔的橡皮塞、白纸、双面胶、铅笔、剪刀、气球、水槽、课件、实验汇报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活动1和活动2为第一课时;活动3和“巩固提高,深化中心课题”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七课时 热胀冷缩(2-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在体育馆里面,彬彬和波波正在打乒乓球,波波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用了,而彬彬认为把它放到热水里,它就能鼓起来。贝贝认为这样行吗? 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情况说一说。
13
3、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本课的探究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活动1:杯子的热胀冷缩
(1)谈话:把热水倒进叠在一起的杯子里,猜一猜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3)教师小结评价。要知道刚才的同学们猜想对不对,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实验)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6)谈话:从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知道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如果过一会儿倒掉热水,再将冰水倒入上面的杯子里,过一会儿,轻轻拉一拉,会出现什么现象? (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讨论: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的原因是什么?倒入冰水后,杯子能拉开的原因又是什么?
2、活动2:会升降的水柱
(1)谈话:冷热使杯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它会不会使水也发生变化呢?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为什么吸管里的液面会在热水中能上升,在冷水中会下降? (6)展示交流,教师小结评价。
(7)拓展:怎样在小试管上标出温度刻度?
让学生明确要比较准确地表示试管里水的温度,就需要在吸管的白纸上标出温度的刻度。
14
第八课时 热胀冷缩 (2-2)
一、活动3:会变化的气球
(1)教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气球鼓起来? (2)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3)教师小结评价。
(4)教师:除了刚才你们说的方法以外,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使气球鼓起来? (5)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8)讨论:你怎么解释气球变大和变小的现象? 二、巩固提高,深化中心课题。
(1)教师:通过以上几个活动,你能归纳出物体形状和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2)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实验汇报表。
实 验 汇 报 表
班别:_______ ______年___月___日
杯 子 项目 热水 冷水 热水 冷水 热水 冷水 水 柱 气 球 实验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课件
研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人们怎样利用它这种性质?
15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3-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流程
观察——对比——实验——交流——归纳。 重点难点
知道并了解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准备
酒精灯、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夹子、锡条、松香、烧杯、冰块、温度计、铁架台、砂糖等。
课时:3课时(活动一和物质的三态为第1课时;活动二为第2课时;网上学和拓展为第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1)
一.导入
课前故意把一部分的块状巧克力糖加热致使其融化,然后混在正常的巧克力糖中。 把巧克力分发到学生手里。(大家拿到的巧克力融了吗?) 分到溶化的巧克力糖的学生肯定会察觉自己的跟别人的不同。 同样是巧克力,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是什么致使巧克力融化的?
二.原来,巧克力是在热的作用下融化的。大家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蜡烛等。) 教师把一小块蜡烛放进金属勺里作加热状。
大家知道当这小块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吗?是否会融化呢? 确实如此吗?想亲手动手尝试一下吗?
16
活动一:把蜡烛切成小块并放入金属盒中,放在烛火上加热,观察并记录蜡块状态的变化。(实验前用幻灯投影出示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把观察记录跟其他小组分享。
小结:像蜡块这样的固体受热后状态会发生改变。蜡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最后会变成气态。
第十课时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2)
活动二:我们都知道了蜡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水是否也像蜡一样,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现这三种状态呢? 冰、水蒸汽是否是水的另外两种状态?
水在多少度时会结冰,在多少度时会变成水蒸汽?
测量冰的温度。在装了冰块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并测量水温。 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注意水温的变化。 交流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
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到的现象,认识水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三态的变化。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结冰时的温度叫冰点。
第十一课时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3)
拓展: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状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下面来验证砂糖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这个实验可以在家里,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在学校劳技室制作。实验的步骤老师要逐步示范。) 引申的问题
可以把糖做成其他形状的图案吗?怎样做?
17
第二章、变化的天气 第六课《关心天气》)(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及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讨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活动二、活动三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二课时 关心天气 (2-1)
一、创设情境:
播放几张幻灯片:①炎炎夏日,地面干裂,农民伯伯在田地里仰望天空,盼望下雨;⑵天下着滂沱大雨,小明和妈妈在超市门口躲雨;⑶几个小朋友和妈妈在雪地里堆雪人;④ 风和日丽,几个外国客人在番禺公园游玩。
看了上面的几张照片,大家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吧?(板书:天气) 大家知道那些关于天气的知识呢?
大家在这节课上还想知道天气的那些知识呢? 二、新课教学:
18
活动一:常见的天气现象
(1)小组交流对常见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 (2)描述常见天气现象的特点:
①出示几张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幻灯片。
②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描述幻灯片上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提示: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用一举生动形象的话,还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的符号等等。
③学生汇报展示描述结果,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并要求把描述结果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讨论
①问题: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每个同学将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现象和相应理由写在纸上,然后张贴在黑板上的两个圆圈(喜欢和不喜欢)里面。
分析: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多,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少?为什么同一种天气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呢?
②假如你是农民、司机或者飞行员等不同职业的人,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会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
19
第十三课时 关心天气 (2-2)
活动二:天气与生活
①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天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人们的生产活动、 出行和农作物的生长都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你能举出一些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例子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项目 对出生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晴 阴 雨 雪 冰雹 将学生讨论结果通过幻灯机全班展示,评出最好的小组,给与适当奖励。 ②网络学习
大家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前做好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调查,现在请大家继续通过网络查阅有关的资料,看谁查到的最多,查的最全面。课后可以做成网页或者幻灯片等方式,下节课集体展示。
③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戴上自己或老师准备的头饰,扮演各种角色,如晴天的太阳、雷雨的闪电、大雨、雪等,以及地面上的各种动物、植物等,表演不同天气时会出现的情景 活动三:天气与动物
①提问:天气变化会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快要下雨时,蚂蚁往
高处搬家,蜻蜓在低空飞行??大家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
20
②为什么“蜻蜓低飞”就预示将要下雨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这是蜻蜓是对天气变化的适应。
③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做长、中、短期天气预报。 大家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呢?
教师举例,并简单解释。学生回忆。
④你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呢?有兴趣可以课后研究。 三、拓展活动 收集天气谚语。
21
第七课《刮风了》(3-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科学知识:
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知道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是室外的探究活动,有效监控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思维,将热闹的“活动”变成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难点。
【教学课时】3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活动二为第二课时;活动三为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师:在实物投影播放“贝贝杯”帆船模型大赛的场景。 问:猜一猜,图中哪位小朋友的帆船会获胜?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
师: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给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22
板书课题:刮风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探究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带着任务展开本课的探究。
二、指导实验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师: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你会判断风的方向和强弱吗? 你认为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说说对风的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内容。
第十四课时间 刮风了(3-1)
活动一:刮风的现象
1、谈话:风是看不到的,自然界中哪些物体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观测风呢? 师: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师:先别急!到室外去探究,大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到操场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将观察到刮风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室外凭借自然界中的物体或现象帮助观测风、感受风,到室外探究前先提醒注意事项,有利于室外教学的组织和监控。
23
第十五课时间 刮风了(3-2)
活动二:观测风
刚才大家都寻找到了风的踪迹,并作好了记录。你有办法知道现在吹的风是什么风向吗?
1、学生介绍测风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 2、学生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师: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3、学生提出问题、一起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分小组分别用教师提供的风向标和自制的风向标再测一次风向。
师:用两个的风向标测的风向是否一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测风向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旗帜、烟飘去的方向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说。 5、风有力量和大小:
师: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1)、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师: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
况的?
(2)、学生回忆后发言。
师: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3)学生仔细对照书中的风力等级表,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24
第十六课时间 刮风了(3-3)
活动三: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已知道风是有风向的,有力量的。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能用科学实验去揭开这个奥秘吗? 1、学生讨论并选择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1:在无风的室外,将一个底部有洞的黑色纸筒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再把小风车放在纸筒上方,观察小风车的转动情况,用温度计测量纸筒内外空气的温度,并分析原因。
实验方法2:在室内,在一个底部有洞的纸筒里面点燃一支蜡烛,洞口处放燃烧着的蚊香,再把小风车放在纸筒上方,观察蚊香烟的去向和小风车的转动情况,用温度计测量纸筒内外空气的温度,并分析原因。
师:今天的天气情况,选择哪一种实验方法比较好呢?实验中要注意哪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4、 教师巡视指导梳理。
二、回到教室汇报、交流、分享实验的发现和探究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三个活动的探究,下面请各组汇报、交流、分享你们的实验发现和探究的结果。
师:当小组汇报、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应怎样做? 1、组从下面的三个问题进行汇报、交流。 (1)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2)你是怎样判断风的方向和强弱的? (3)你发现风是怎样形成的? 2、 学生思考、质疑,教师梳理。
25
3、板书: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三、拓展延伸
师:播放一幅有海、沙滩和陆地的风景图。
问: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想一想,图中所表现的场景会有风形成吗?如果有风,风应该从哪边吹来?
1、 学生分组猜测讨论。
2、 教师播放“海陆风的成因”课件。 3、教师梳理小结。 四、提出新问题
台风又是怎样形成的?
要对风有更多的了解,课后请登录“小学科学”网站。
26
第八课《下雨了》(2-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课时:2课时
第十七课时 下雨了 (2-1)
教学过程:
1、学生进到课室刚安静坐下时 老师用沾了少量水抹布迅速在黑板上写“科学”两字。(老师课前先做好准备,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字迹能在一分钟之内变干。)
2、老师设问:咦!同学们!老师刚才明明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现在怎么不见了呢? 生:水被黑板吸干了。 师:黑板会吸水吗? 生:不会
师:谁还知道哪些物品不会吸水? 生:玻璃、塑料、钢铁 生:尺子、陶瓷的水杯
师:既然水不是被吸干的,那水跑到哪里去了? 生:水跑到空气中去了。
生:对,跑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去了。
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水会自动变成气态飞到空气中。气态的水就是水蒸气。
27
板书:水蒸气
3、师:这样的话,天空中就到处是水了,如果水掉到地上来就是什么? 生:雨水!
师:真聪明!如果有同学能提出一些关于雨的科学问题我就更佩服他了! 生:水蒸气是怎样变成雨水的呢? 生: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雨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学习《8、下雨了》。
铺垫:生活中的小水珠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水珠。 由现象引入:
出示从冰箱刚拿出的可乐一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这是一杯怎样的可乐? 生:这杯可乐摸起来会很冷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这杯可乐的瓶子周围有很多小水珠。 师板书:水珠
联系生活:谁能告诉老师,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水珠?(表扬: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增加感性认识
幻灯片 水珠图 3幅图
小结:我们在冷藏的汽水瓶上、冬天在浴室的镜子上、刚煮完水的锅盖上都看到了水珠。 师:刚才没有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们看完3幅图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学生的问题)
28
(课堂上要注意关注全体同学) 生:这些水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师:想不想研究这个问题? 分析现象
出示幻灯片(附水珠可乐图):这些水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师重复)大胆地猜一猜,看谁的猜想最有道理。 生:水珠是从瓶子里的可乐来的 生:别人洒上去的
师引导:在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哪里有水?2、可乐罐会漏水吗?(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上) 学生猜想:4人小组讨论
生:只有两个地方有水,一是空气,二是可乐罐是里面。但是,可乐罐不会漏水,所以可乐罐里的水是不可能自己跑到外表面上的。既然水珠不是来自罐子里的水,那只能是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
师趁机小结:也就是说:水珠的水是从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来的。 (幻灯片板书)表扬学生的积极猜想
4、激起更深层矛盾: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怎么变成水珠的水的?有水蒸气就一定会出现水珠吗?
生:不是,可乐罐旁边的粉笔盒就没有水珠。 ??
师:XX同学说得有道理,XX同学说得好像也有道理。究竟水蒸气是怎样变成水珠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好吗? 三、水珠形成的对比实验(4人小组) 1、这个实验用到了哪些材料呢?
装有一样多热水的两个烧杯、两个培养皿、一个小烧杯
29
2、实验是怎么做的呢?这4个步骤非常重要(师边讲边示范) a组长讲台拿小烧杯的热水。
b组长同桌把小烧杯的水倒到培养皿里。然后由剩下的两位同学同时把两个培养皿盖在烧杯上。
c观察培养皿3分钟。
d组长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51页中。 3、在做实验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a实验结束后,把所有的水和冰倒进洗手盆,然后把所有的器材摆回原来的位置。 b从组长上来拿热水到实验结束,我将评出表现最好的3个小组,下课后每个组员盖一个印章。 4、播音乐。 5、实验验证假设:
学生做对比实验,教师巡视。(评出表现最好的3个小组)
(加热水的培养皿底部没有小水珠,而没有加热水的培养皿底部有小水珠。) 幻灯片投影板书 加热水的培养皿 没加热水的培养皿
没有水珠 有水珠
小结:也就是说:水蒸汽遇到了热的培养皿不会变成水珠,而遇到冷的培养皿时变成了水珠。
所以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水珠。 四 知识迁移:解释自然界雨的形成过程
老师准备在教室里进行人工降雨。你们觉得老师会成功吗? 师演示模拟下雨实验:
1说一说实验中水滴从形成到降落的过程
2自然界中的雨是怎么来的呢?你能结合老师的演示实验来说一说吗?
30
3提问:
①装有冰水的培养皿相当于自然界当中的什么? ②酒精灯相当于自然界当中的什么?
(反过来让学生思考老师实验装置的设计意图,对加深和检查学生对雨的形成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帮助。)
结合演示实验说一说:空气经常流动,按理说应该经常都会遇冷,但是为什么不是天天都下雨呢?
雨是这样形成的:由于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冷凝结成水珠。小水珠不断聚集在一起,这样水珠越来越大,等到空气再也托不住了,就降下来变成雨。 学生记录在P52并汇报交流 课后延伸
课后思考:从古到今,雨水为什么总是下不完呢?(可从网络资源或相关书籍中获得帮助)
31
第十八课时 下雨了 (2-2)
一、导入
教师模拟播音员播送一段电视台关于下雨的天气预报:某日,在本地下了6小时的大雨,雨量达到了600毫升,是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缓解了我省春旱的情况。 二、1、问题: 在新闻中,使用什么单位来形容下雨的多少?
你知道雨量是怎样测定的吗?
2、思考:什么是雨量?就是降水的多少。 3、问题: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雨量呢?
4、设计:小组研究自制雨量器,设计并画图。考虑需要用什么材料。 5、制作:各小组制作雨量器。
6、测量:准备好喷壶、自制雨量器。各小组尝试测量人工降雨的雨量。 7、小结:各小组整理测量结果 8、延伸:观测一次实际下雨时的雨量。
(通过学生动手观测学会测量雨量,知道雨的大小是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测量的。)
3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得到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气象符号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记录天气信息,流利描述天气,能将课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 STS目标:知道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体会动手制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天气符号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会坚持做天气记录,
课时:3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活动二为第二课时;活动三、四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九课时 小小气象员 (3-1)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利用补充故事的方法将任务驱动页的内容通过PPT的方式呈现,创造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天气。 生:喜欢(不喜欢)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有的同学说不喜欢。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不冷也不热。可是有人却很奇怪,这么好的天气却带了一件很厚的毛衣过来,这就是屏幕上的妍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播放幻灯片,老师对图片进行解说。解说词:这天早上,天气很好,琪琪、妍妍和波波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波波看到妍妍手里提着一件厚厚的毛衣,非常奇怪的问道??,妍妍自豪的说??,听了妍妍的话琪琪感觉很奇怪说?)
33
师:是啊,真的很奇怪哦!为什么妍妍就知道下午有冷空气。谁能告诉老师妍妍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了天气预报
师:哦,是啊!看来你们比琪琪聪明多了。是啊,天气预报让我们知道了明天的天气。那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天气预报 (播放没有声音天气预报视频,) 生:没有声音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的确在这里没有声音,那你能不能给给我们的天气预报陪会音,当一回小小气象员。 生:愿意
师:好,就请我们的同学当回小小气象员,向大家播报此时此刻的天气。老师看看哪个同学播报最好。
活动一:请同学播报今天的天气(3—4人) 二、得到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
师:刚刚我们几位同学播报的都非常好,说明我们的同学以后都有可能成为气象员。大家愿不愿意成为为大家服务而且又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气象播报员。 生:愿意
师:很好,那气象员可是要从小做起,从小就要开始锻炼的。现在我们就从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做起。同学们,如果我们要知道明天的天气,要为大家播报明天的天气,我们是不是要先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了解天气。 生:是。
师:很好,那现在就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那张记录纸上。我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能最想到最多的地方得到天气预报。
小组讨论:得到天气预报的途径
34
师:讨论结束。现在有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汇报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2—3汇报)
师:我们几个小组的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成果,的确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得到天气预报信息。而且老师抄了其中的三种过来,放在了大屏幕上。其中有报纸也有网络的。现在每个同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途径,把这个天气预报的信息记在自己记录纸上。等下老师要请请几个小小气象员来播报你记录的天气
第二十课时 小小气象员 (3-2)
活动二:同学记录天气
汇报成果(1—2个人),发现同学遇到的困难,发现同学同一个天气有不同解释,请这样的同学来汇报,激化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刚刚我们听了两位同学的,都是记录的电脑给出的天气预报信息,可是同一个天气预报却有不同的答案,这是为什么?大家想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不认识符号
师:原来有的同学不是很记得这些符号,大家知道语文中我们有标点符号,那现在这些表示天气的符号,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天气符号。大家看看这些天气符号。你发现什么?有哪位同学来说说在这些天气符号中你看到了什么,说说表示它什么天气。 学生描述看到的天气符号(1—2人)
师:很好。我的同学真聪明,知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记住这些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的确!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记住这些天气预报。 老师引导学生记住天气符号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气符号它们表示的天气,现在我们就用刚刚学会的天气符号来表示天气,用天气符号来播报天气预报。老师要看看谁是最佳气象员。
35
第二十一课时 小小气象员 (3-3)
活动三:
教师给出三组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预报,请1—2位同学根据自己判断当小小气象员进行播报天气。
师:看来我们同学一各个都能成为很好的气象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成为了气象员,你可以很轻易的地从气象专家那里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可是,我们的气象专家又是怎样得到这些信息的,为了得到这些气象信息,气象专家们做了哪些测试。用到了什么意思。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气象们都用到了哪些意思。 讲解测量气象的仪器(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
百叶箱离得温度计和湿度计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雨量器用来测量降雨量、风向标和风速仪是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的。
师:今天我们认识这么多的测量气象的仪器,可想而知,我们的气象专家有多辛苦。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仪器,现在我就就亲子动手来制作一个气象仪器。用我们的科学教具来制作一个风向标。
活动4: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
36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据分析、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课时:2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活动二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十二课时 奥运与天气 (2-1)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
1、人们都很喜欢运动,今天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运动的影片。(播放申奥的影片)2、运动令人振奋,运动让人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3、你们喜欢什么运动? 喜欢在怎样的天气中运动?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⑵请学生汇报
我喜欢在晴朗在天气下游泳; 我喜欢在阴天时打羽毛球; 我喜欢在刮风的天气下跑步??
37
二、新课教学:
1、大家喜欢的运动可真不少!如果把你们喜欢的运动集中起来,就可以开一个小小运动会了,你知道代表体育界最高水平的运动会是什么吗?
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每届奥运会都在不同的地点举行; 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各有相同??
3、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都不同?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可能是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
4、气候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里面包括许多具体的因素,例如:温度、湿度、降水、风 速、风向等等。你估计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天气中的哪些因素关系最大? 学生发言:可能与降水、气温、湿度等有关。
5、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估计对不对?我们以往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猜测的,但不能做实验时又怎么办呢?其实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中,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理、概括,从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这就是科学课中所说的整理、概括能力。
第二十三课时 奥运与天气 (2-2)
(活动二)让我们通过各种资料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请你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并把研究后的成果记录下来。 ⑵学生汇报:北京8月举行奥运会气温适合、风速低、降水影响不大,所以适宜比赛。 教师提问:你从什么依据知道这个温度适合比赛?风速低有什么好处?北京8月的降雨天数这么多,为什么还选它进行比赛?
38
学生回答:根据资料介绍,运动会中的田赛要求20℃;径赛要求17—20℃;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17℃左右??北京8月的平均气温为24℃左右,这个温度挺适宜比赛。
学生回答:因为8月的北京风速低。根据田径比赛规则:“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所创纪录不予承认。 学生回答:北京的八月是夏天,夏天的雨一般都是阵雨,雨过就天晴,不会严重影响比赛。 学生小结:所以我们认为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对一些敏感如田径、自行车赛等项目影响小,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选择。
教师小结: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虽然天气不是十全十美,但已经是北京12个月中最适合比赛的日子了。通过以上的例子,请你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降水、气温、风速与举办大型运动会关系较大。 三、拓展活动
1、中国人盼了几十年,终于让奥运在我们的国家举行。在广州,很快也会举办一个大型运动会,你知道是什么吗?
2、2010年,广州将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具体比赛的日子还没有确定,今天就请你来做广州市长,根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为亚运会选一个合适的时间。等一会就请市长们上来做报告,说说你选的日子。
(出示广州近年来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风速资料)
⑴ 组讨论 ⑵学生汇报所选的时间和理由 ——9月;10月;11月;
理由:广州11月举行亚运会的理由:这时气温合适、降水量少、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选择。 3、我们通过对运动与天气关系的研究,为亚运会选好了日子,你们愿意将这个探索成果与别人分享吗?请你课后向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写封信,告诉他你选择这个日子的理由,为广州最终确定比赛日期提供参考。
39
第三章 振动与发生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3-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
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
发声的秘密。
课时:3课时(活动一、二:1课时;活动三、四:1课时;活动五、拓展: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声音的产生 (3-1)
一、引入:(欣赏小乐队表演片段。)
师:这支乐队都用到了哪些乐器来演奏?生回答(二胡、古筝、琵琶、笛子、、、、、、) 师:大家认识这么多乐器,真了不起。那么这些乐器到底是靠什么,怎样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活动1)二、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 今天,我们把一些乐器请到了课堂。
首先我们来找一找这些乐器的发声部位在哪儿?
其次,我们要观察每件乐器的发声部位,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生活动,汇报交流。
谁发现了,这些乐器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物体做来回快速运动,科学上称这种运动为“振动”。(板书:振动)
40
正在阅读: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5-25
民主的内容和价值03-29
同心同向砥砺前行05-04
2012年地理中考总复习提纲08-30
生态文明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05-06
集气罩课程设计正文01-31
钻孔压浆灌注桩施工工艺03-10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训练题及参考答案.03-08
用genesis2000做锣带教程03-29
蒙卡方法与MCNP的学习感想09-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教案
- 年级
-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