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初稿

更新时间:2023-10-24 20: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同志们,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的考验、得与失的抉择中度过的。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得失上要经受着比常人更为现实、更为严峻的考验。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是我们在座的每名同志都要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更是对我们每名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的检验。为此,今天我以《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得失观这个主题。希望能通过讲解交流,使每名同志都能弄清得失观的历史形成、基本定义和内涵,能够认清自己当前在得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知道自己应该树立怎样的得失观。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得失观的含义是什么;二是让大家都认清当前在对待得失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得与失,树立正确的得失观。重点是第五部分,时间大约1.5小时。要求:一、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二、认真领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三、搞好消化吸收,确保教育效果。(点击)首先我讲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一、初探得与失

一个人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决定了其为人行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态度正确,就能摆正心态,从正面看待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进退得失,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态度不正确,

就会思想狭隘偏激,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工作中缺失动力,生活上丧失原则,甚至沦落为一名阶下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得失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内在信仰和道德良知。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利益观的基础。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我们部队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一) 关于得与失

得与失的内涵,是我们认识得失观的前提。何为“得”?《辞海》对“得”字有9种解释,分别为取得、得意、中意、完成、能够、怎得、感恩、必须和作为助词使用。得失观中的“得”,主要是指得到、取得、获得之意。何为“失”?《辞海》对“失”字有6种解释,分别为遗失、过失、错过、不自禁、奔逃、放荡。“得”主要指的是利益的索取和获得,“失”指的是人们对某种利益的放弃和损失。得失观中的“得”主要指的是索取、获得、得到,“失”,主要指遗失、丧失、失去之意。所谓“得失”,即所得和所失,根据语境不同有不同的解释:或指成败;或指利弊;或指盈利和亏本;或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也可偏指失,过失。

通过“得”与“失”的字面定义和自身属性看,我们发现二者的内涵具有三种共同特性:一是这种“得”与“失”具有客观

性。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一种客观结果。比如,“得”作为一种客观的获得,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在其内,如得到民心、得到天下、得到胜利、得到奖励、得到提拔重用、得到爱情等是“得”,得到失败、得到债务、得到惩罚处理、得到疾病、得到死亡等也是“得”,并非只有好的结果才是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好与得、对与得划为等号。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失”也是客观的,失去江山、爱情、财富、朋友、亲人、地位、机遇、生命等是“失”,失去人格、道德、青春、时间、光明等是“失”,失去罪恶、错误、灾害、厄运、死亡等也是“失”,同样也不能简单地把失与坏划等号,不能简单认为失就是不好、不利、不祥。二是这种“得”与“失”具有现实性。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一种现实中确实得到或失去的结果。预期的东西、计划的东西、想象的东西、自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都不是“得”,只有实实在在已经获得的结果才是“得”。“失”也是一种现实结果,只有实实在在已经没有了、丢掉了、离开了、不可挽回了的东西才能是“失”。比如,封建社会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事实上皇帝并不能得到万岁。有人诅咒自己的仇敌“出门被车撞死”,事实上并不能一定使仇敌失去生命。三是这种“得”与“失”具有单一性。无论是“得”还是“失”,只要发生和出现一次,就可以认定;对其价值判断和衡量,也是由

每一次发生的客观事实来确定的。尽管“得”与“失”可以在一个个体、几个个体和一定时空内多次出现,连续转化,但不能用多次来认定和衡量。比如“塞翁失马”中的几次祸福转换,对其得失的判断都是以每一次发生的事实为依据的。

(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得失

大千世界,从石至今,得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因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背景,得与失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在动物世界,为了生存,动物们往往以确保安全、得到食物或满足个体私欲为目的,不惜承担受到伤害的危险,有时不得不为群体利益或下一代的生存而献出生命。绝大多数动物缺乏正确处理得失关系的系统思维,这虽形不成什么得失观,但在得失之间的审慎态度是十分惊人的。我们看动物世界,这样的动物种群普遍存在(争抢食物、异性配偶、种群之王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凭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形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得失观。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反映的得失观,就是一种在私有制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宣扬利己主义的口头禅。而我们共产党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等得失观指导下,在物质条件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形成了极具战斗力的人

民军队,团结全国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说明,在正确处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是有效推行社会治理方略,维护社会治理制度,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从历史看,得失关系从物质利益的归属权和支配权产生,又反过来对物质利益的占有和分配发生影响。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拓展到对政治地位、行政权力的获取和精神文化生活、个人情感生活、社会舆论褒贬的满足。而政治地位、行政权力的获得和精神、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社会认可,又反过来对物质利益发生影响。从而,使以物质、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得失关系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成五彩斑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留下了永久不灭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正确处理得失关系的生动故事。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失去的是家庭亲情,得到的广大群众的铁心跟随;勾践栖会稽,失去的是个人享受,得到的是国家富足强敌落败;毛泽东在延安附近周旋,失去的是个人平安,得到的是军心稳定,大局不乱;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失去的是大城市的方便和气派,得到的是全国农村根据地和红色江山。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处理不好得失关系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j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