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有关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17 16: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吴素丽 李云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要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效度,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地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提高提问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
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钱梦龙先生认为提问就是有目的设疑。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之目标方可指日可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effective teacher)?对教师课堂提问技巧还没有作深入的研究。
最早掀起课堂提问实证研究的是美国学者斯蒂文思(1912),他在调查中发现:美国中小学教师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教师不善于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种提问的低效在近期另一项来自英美学者的调查中被进一步证实,而斯蒂文思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经过30年的努力,“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在国外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等。30年的研究,使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有效课堂提问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学者构建的研究体系还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使大家认识到,提问不应限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追求先进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可以说,这项研究使教师的行动研究更加具体,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像“课堂提问研究”这种来自第一线的研究课题,虽然随着“校本研究”在中小学的普及,参加人数和课题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如:南京晓庄学院附中张小英的《提高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和南京考棚小学课题组《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但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系统性特别是得到教育专家重视的程度等方面,都远不如人意——报项目,难以上档次;发论文,不如一些宏观的理论研究容易上核心或重要刊物。因此,这类研究多数的结果是“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难成气候,更难得到理论方面的指导与提升。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通过研究不但让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通过调查当前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师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索出一套教师课堂高效提问的技巧及策略,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
(3)关注交往与沟通,构建高效的课堂;
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4)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四、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等研究工具,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2)小学课堂高效提问参照标准的研定 (3)小学课堂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①小学教师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②小学课堂学生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搜集典型的教学课例,通过课例研究、课题组研讨、专家指点等途径,形成合理把握课堂提问主要经验,提炼出优化建议,形成优化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了解、交谈、现场观察等形式,对研究前、中、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提问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文献研究法:阅读、研究、分析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对话式教学、新课改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5)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并从中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想探索一条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为学生一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们教师掌握有效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在日后的教学中运用。其主要创新点是运用多种途径,通过活动开展总结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如何改进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效率是时下炙热的话题。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提问能力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八、研究基础
参加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由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组长、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县品德学科带头人、校数学备课组长等学校一线教学骨干成员组成的一支科研队伍,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5岁。
他们都是学校的教学和教科研骨干力量,近几年来课题组成员有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有的还在盐城市语文、盐城市品德与社会、数学教学展评研讨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多人在县、校开设过公开课并在评比中获过奖。
本课题在此次申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进一步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查阅并学习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立足教学实际,深入到周边学校教师学生中间,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目
前小学课堂提问现状。课题组还召开讨论会,进一步修改完善且细化了研究方案,确定了本课题研究范围,理清了研究思路,限定了研究内容。
因此本课题研究思路、方向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课题组成员还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基础工作。
九、预期成果
预计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实验报告
3.课题研究案例、论文 4.《中期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
1.《研究成果集》 2.《教学案例集》 3.《教学论文集》 4.《结题报告》 十、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拟订三年(2011.4-2014.4)时间完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4-2012.3)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收集有关信息,设计研究方案。(2011.4-2011.5) 把课堂有效提问作为研究方向,发动课题组老师搜集有关课堂有效提问方面的资料,设计好课堂提问研究方案。
(2)发动课题组老师积累课堂有效提问案例,每人至少3个。(2011.5-2011.6)
召开全校语文、数学教研组会议,发动全组同志讨论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并对课题组老师提出要求,每人至少积累3个课堂提问案例。同时向全校老师发出号召,欢迎他们踊跃参与。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响水县实验小学 吴素丽
一、课题简介
课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的教师提问时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
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有的课堂提问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有的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总之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把《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
课题界定:
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本课题“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聚焦于课堂,聚焦与学生,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通过研究不但让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通过调查当前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师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索出一套教师课堂高效提问的技巧及策略,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
3.关注交往与沟通,构建高效的课堂;
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4.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研究内容: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小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等研究工具,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2.小学课堂高效提问参照标准的研定 3.小学课堂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①小学教师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②小学课堂学生高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搜集典型的教学课例,通过课例研究、课题组研讨、专家指点等途径,形成合理把握课堂提问主要经验,提炼出优化建议,形成优化策略。
预设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调查、实验报告
3.课题研究案例、论文
4.《中期研究报告》 二、研究情况
(一)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
为了了解学校课堂提问的真实情况,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了四年级两个班的100人。另外还和一些教师、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总的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觉得教师的问题没意思,每篇课文的问题都差不多;二是问题太难时没有把握,生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三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了,越不说,越不想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了。另外,他们希望教师提的问题新颖富于变化,要有趣味性,不要动辄“总结”“概括”“分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文化素养随之得到提高;反之,则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
(二)多次实践,反复研讨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保证。为此,我在学校的学科校本教研中,就确立了“课堂提问”的交流课题。大家充分关注上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就教师课堂提问进行热烈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通过交流互动,大家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课题研究,开了汇报课,向学校教科室与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学校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课题组成员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讲座。两年来,先后执教10多节校级公开课,和老师们就课堂提问的话题展开交流。先后有10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5.发表的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微》2011年10月发表在《学生之友》 《追寻生活与作文的有机融合》于2011年10月发表在《学生之友》
《 奏响和谐乐章_走进有效课 》2011年发表于《 盐城教师之友 》 《行走在阅读的春天》2013年发表于《 盐城教师之友 》;
《追寻作文与生活的有机“嫁接 ”》于2011年发表于《 小学时代》。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1年 发表于《考试与评价》
《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周报》2011年度第23期发表 《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最大化地提高自主学习效率》2011年《少年素质教育报》
《挖掘文本元素,实现语用生成》 2011年《文理导航》
《活用文本资源,促使语用事件动态生成 》 2012年《盐城教师之友》 《把写挤进阅读课中去》2012年《小学生作文辅导》 四、疑难困惑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五、后段设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想探索一条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为学生一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们教师在研究中进行自身的实践,检验研究的结果,能够达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有效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并在学习、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主要措施:
1.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学生投入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让师生的对话具有创造力。
2.继续完善课题研究环境,抓好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让参与者把握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特点,灵活运用。
3.深入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高耗低效。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1.通过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方法、技巧的运用,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较大程度提高,课堂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知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2.针对本课题研究,开了汇报课,向学校教科室与本学科组汇报课题的研究情况,得到学校领导与同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3.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4.为了丰富自己的认识,我课题组成员先后读了《名师课堂教学100例》和《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等相关书籍。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了《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讲座。两年来,先后执教10多节校级公开课,和老师们就课堂提问的话题展开交流。先后有10多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5.发表的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微》2011年10月发表在《学生之友》 《追寻生活与作文的有机融合》于2011年10月发表在《学生之友》《 奏响和谐乐章_走进有效课 》2011年发表于《 盐城教师之友 》 《行走在阅读的春天》2013年发表于《 盐城教师之友 》; 《追寻作文与生活的有机“嫁接 ”》于2011年发表于《 小学时代》。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1年 发表于《考试与评价》 《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周报》2011年度第23期发表 《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最大化地提高自主学习效率》2011年《少年素质教育报》 《挖掘文本元素,实现语用生成》 2011年《文理导航》 《活用文本资源,促使语用事件动态生成 》 2012年《盐城教师之友》 《把写挤进阅读课中去》2012年《小学生作文辅导》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研究计划: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想探索一条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为学生一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们教师在研究中进行自身的实践,检验研究的结果,能够达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有效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并在学习、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主要措施: 1.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学生投入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让师生的对话具有创造力。 2.继续完善课题研究环境,抓好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让参与者把握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特点,灵活运用。 3.深入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高耗低效。
《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理论学习论文(专著)目录
一、 专著目录
1.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 2.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3. 特级教师和他的经典课堂 4.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 5. 名师课堂教学100例 二、 论文目录
1.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语言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的必要性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5.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6.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探讨 7.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8.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响水县实验小学 吴素丽
摘要: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必将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 -、调查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小学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却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调查发现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占据课堂教学时间的50%-60%。如何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提问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调查的方法与策略
编制《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和《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课堂上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对600多名学生进行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学生问卷,对16名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了《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调查的原生态,学生问卷不写姓名,且问卷前鼓励学生填
写最真实的感受;课堂观察前也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三、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问卷的统计显示: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52% ,兴趣一般的45% ;2.感觉老师提问次数正好的74%,感觉老师提问太多没有时间思考的13%;3.希望老师提的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26%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47%;4.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加以赞扬20%,赞扬并点评39%,不太赞扬也不点评14%;5.当学生回答出错时,老师打断学生发言,及时纠正错误43%,立即请他人回答18%,延长等待时间,期待学生自我修正14%,在你回答后,请他人评价你的回答,并提出修改意见25%;6.任课老师提问面向全班学生的56%,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于向成绩差的同学提问的次数36%;7.老师的提问难易适当52%,问题太难,很少有人会8%,问题简单大家都会30%;8.老师提出问题后,采用个别答51%,齐答14% ,优等生插嘴答29%;9.老师提问后积极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 66% ,提问后发现学生总不举手回答就自己答11%,提问后没留思考的时间就喊学生回答19%。 教师提问的课堂(随堂课)观察显示:有效问题45%,低效问题34%,无效问题21%;识记型理解型问题占52%和27%,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只占21%;问题过易的36%,过难的8%,笼统含糊或不了了之的17%;老师提问后立即叫学生回答的24%,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的7%,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适时点拨后回答的36%;教师提问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的19%,会的就举手回答的56%,优等生回答问题占79%。 从《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和《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来看,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有: 1.提问盲目随意。
教师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则几十个问题,少则十几个问题,没有计划性、针对性。有的老师甚至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学生说到什么就问什么,脚踩
西瓜皮,一路问到底,认为只要自己能问,学生能答就好。这种漫无目的的提问往往与教学目标无关,脱离课堂,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问题频繁琐碎。
教师提问的数量多,学生思考的机会少,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稍有受阻,教师就急于公布答案,一堂课问题一个接一个,最终是该读的书没读透,该掌握的知识没掌握。提问重复啰嗦,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生怕学生没听到。特别是老师提问题后,下面没有同学举手或只有几个同学举手时,不到两秒,老师会加重语气再重复一遍问题,有时甚至重复多遍。这样琐碎频繁的提问既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又让学生的学习疲于应付,失去自我。 3.问题难易不当。
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上是识记型和理解型的,几乎是低层次问题的重复,“是不是”、“美不美”等低水平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毫无疑问,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够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缺乏思考性,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有的老师提问太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提问看起来老师的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的提问,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形式内容单一。
提问形式内容单一。观察发现:提问形式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提问内容一般都是关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型问题,探究、应用、拓展性问题涉及较少。提问的对象固定。很多老师都偏爱于优生,因此课上回答问题的都是那几个学习宠儿,而且是每次都是他们轮流回答,有些“人大代表”一节课回答十几次,而大部分普通学生一堂课一次发言也轮不到,这种现象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也可以看到。似乎上课的只有老师和那几个优生,而其他的同学都成了旁观者。
5.忽视问题情境。
从课堂观察来看,不少教师不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或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或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提问的有效性。 6.缺乏有效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缺乏积极灵活的评价引导,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有的一味肯定,无原则的赞美,即使学生回答有错也没有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还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来要求学生,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忽视学生在问题解决时的“生成”性。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反思与建议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上述问题产生并广泛存在呢?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教材缺乏研究,课堂提问缺少精心科学的预设;对学生缺乏研究,课堂提问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评价缺乏研究,质疑问难缺失过程的开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学情的生成性。针对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以为要实现有效提问,避免无效提问,以促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精心设计,注重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重科学性 教师应在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实际提问,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一般说,问题要求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完全一致,学生仅凭记忆就可以解答,则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反之,
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上没有联系,反复思考构建仍无从回答的,则太难。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新颖别致,注重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4.循循善诱,注重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因势利导,注重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6.正确评价,注重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思考和回答问题。
8.推陈出新,注重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参考书设计的提问,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设置富有开放性、创造性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作为一名小
学老师,只有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问题精当,师生互动,交流充分,迷津点窍,思维活跃,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有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课堂教学方法日益发生着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而“课堂提问”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显示着它独有的教学艺术生命力,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量使用提问法,但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的促进作用,本课题将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展开研究。也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富有成效,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进行有效的规划,以便在研究过程中能按计划分步实施,达到实施目标。
二、实施目标:
以实验小学1—6年级的学生和全校一线老师为研究对象,了解目前小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不足。检查小学一线教师是否遵循正确提问的原则,努力提高小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为课题提供研究依据。达到在课堂提问中老师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深入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创新,要想有所突破,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来充实,没有充分的教学理念来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工作,会像大海中的指航灯,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港口。因此,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深入地学习,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努力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新课程标准指导实践。组织成员进行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论著。
2.加强教学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1)深入了解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课堂提问,作为每日每节课中都存在的一种行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有:课堂提问的原则、课堂提问的功能、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等。教师要熟悉这些材料才能更好地研究本课题。
(2)把搜集理论资料,在课题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四、课题研究活动安排: 2011.4~7月份:
1.认真学习课题指导性文件,确定研究内容。 2.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研讨课题方案。 8~12月份:
1.根据讨论结果,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收集购置理论书籍与相关文章,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3.调查了解有关课堂提问的现状。 2012.1~3月份:
1.撰写调查报告。
2.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本阶段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主要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理论学习,以及按计划选择一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做好点的研究及面的推广。具体是:了解什么是课
堂提问,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不同的提问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努力将自己的实践所得进行整合,为之后的研究计划进行准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本质。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策略)的研究。 研究重点:
探索课堂有效性教学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难点:
确定一个年级为研究对象,在班级授课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提问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
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工作安排:
2012.4~8月份
1.制定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李云霞)
2.组织课题实验教师的培训,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徐学云) 3.外出观摩教学活动。
4.五年级阅读研讨课(李云霞) 2012.9 ~2013.1月份 1.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举行课题研讨课(吴素丽)。
3.组织成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撰写心得。(李云霞、唐广灯)
2013.2~8月份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
2.举行课堂教学研讨课(李云霞、徐永成)撰写教学反思。 3.专家讲座。
4.理论学习(吴素丽)。 2013.9~2014.1月份
1.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举行课题研讨课(陈琴)。 2.进行阶段性总结(李云霞)。 3.以点带面进行初步推广。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为研究方向,立足实际,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深入课程进行研
究。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三、工作要求:
1.积极查阅各种资料,对照前期的研究要求,找准方向,将课题向纵深推进。所有课题组教师要自觉参加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课题组成员要定期组织学习,进行交流,确保有质有量的研究。
3.注重点滴经验的总结,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参与市、县论文评选活动,力争发表,扩大课题研究影响。
4.总结课题,形成报告。 四、活动安排: 2月份: 1.理论学习。 2.教学研究。 3.教研活动。 3月份: 1.理论学习。 2.作业交流。 3.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学习知识。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得以提高,如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作业的有效性等,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只有在想学的基础上才肯学,才会用心的学,才会好好的学!那至于怎么让学生产生这个想学的心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方法很多,但课堂提问却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课题组组于四月份,在经过集体的研究决定将“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项目,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因为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积极组建研究小组,完善组织管理
开学伊始,组建并完善了课题研究小组。细化了研究工作项目,全体成员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教学知识学习,从根本上认识提问情境,研究提问情境
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教学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
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由组长主持,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并由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其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
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
(1)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
(2)有效课堂提问: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认识价值,转变观念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启发学生思维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主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能力。
(3)获取反馈信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思维受阻、歧义、遗漏等一些问题,较之从作业、测试则更为及时明显的反馈给教师学生学的信息。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的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应该说课堂提问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教师要将其作为基本功来练,作为艺术来追求。
4.学习策略,指导实践。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
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 “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的课堂提问要体现出:是哪门学科问题,具有哪门学科味,体现着具体的学科思想;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实质,统率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学的展开;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由易
到难,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学习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同时在课堂中,我们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我组的教师通过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都开始积极地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敢想、敢回答的良好课堂氛围,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到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并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撰写了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如《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我们的课堂提问研究》等。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指向不集中,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所以很难达到提问的目的。
2.提问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课堂提问,应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即以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程度为依据,争取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还不够全面,仍存在问题,要么,以个别思维敏捷、理解较快的尖子生为提问的出发点;要么,以部分后进生为依托,问题缺乏弹性过于基础。这样,致使教学效果形成个别学生超前、大部分学生滞后的局面,以及学生的应答率不高,气氛不活跃,大部分学生没有思维的增量发展。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并请进专家为我们进行理论指导,走出学校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外面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的,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资料表明: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师生之间的提问和回答。课堂提问是课堂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是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课程。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按照制定的第二阶段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以“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等为重点,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第二阶段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教师把握了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二)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的问题,要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上,“满堂问”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都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有价值和意义,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难易适度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问题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无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应以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解答为宜;也不能太易,要有一定的难度,
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答。让基础好的学生达到更高的要求,让基础弱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二、教师抓住了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给予每个学生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
(三)尽量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接受问题的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每个年级都设了两个实验班和一个对比班。实验班老师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创新型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调查了解中发现每个实验班的学生综合素质都比对比班的要好。每个实验班的能力都比上学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且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力等都比较强。
四、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快。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学设计就很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各教师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从中分析,获取灵感,设计吸引而有实效的教案。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快速提升。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根据的收获,撰写了一系列的心得、体会,以及一批高质量的论文。
其中,吴素丽老师撰写的论文《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获盐城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有效提问问得课堂风生水起》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发表于省级刊物《学生之友》。李云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发表于《盐城晚报》,撰写的论文《讲究习作趣味,点燃写作热
情》发表于《盐阜大众报》,撰写的论文《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获盐城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追寻作文与生活的有机“嫁接”》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时代》。徐永成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在省级刊物《学生之友》上发表。
与此同时,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能力、设计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越。如:吴素丽老师在“有效教学攻坚年”课堂展示周活动中开设公开课一节。徐永成老师在2010年全县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小学组语文学科一等奖,同年在响水教研片有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徐永成老师在全县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开设五年级《爱如茉莉》示范课一节。李云霞老师参加省教育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优质观摩课,获得二等奖。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由于课题组教师手头上的工作比较多,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未能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给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后段的研究中,各教师要多花时间,设计更精彩的教案,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获取更多的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本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阶段研究计划(2011.9-2013.6)
程启霞 张锦美
我校申报的科研课题《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经盐城市教育局教育学会研究,于 2011年6月20日 正式批准立项。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剖析,用真实或仿真实的氛围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看似简单的春风夏雨、吃饭睡觉、上学回家、游戏上课、父母家庭中,发现它们的复杂性、趣味性、程序性和科学性,发现它们的美,使习作知识和技能与情感态度依存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加强作文教学改革力度,以同类课题为参考,探索体验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模式,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促进师生群体健康、持续的发展,促师生真实、全面的成长。
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各课题组成员领悟课题研究的思想、方向、内容等。
2.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营造科研的氛围,督促课题组教师坚持理论学习,丰厚每一位教师的理论积淀。
3.鼓励课题组成员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积累,把课题研究当作日常教学的习惯。做一个研究教学的有心人,把撰写教学案例、心得变成一种习惯。
4.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力求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学习研讨。
2.上好研究课。安排课题组成员结合本阶段课题研究重点,各上一节研究课,并进行研讨。主要步骤:围绕主题研讨—备课—上课—交流—总结。
3.注重过程,积累资料。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每次活动课题组先集体提出问题、要求,在此基础上每人纳入自己的思想进行修改、上课、笔记,课题组综合成员的意见,形成材料。
四、其他具体配合措施:
1.充分利用校刊《灌河娇子》,为学生投稿提供便捷,给学生带来成功体验。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鼓励师生编制个人作文集和班级作文集。
4.班级文化建设。(1)黑板报布置。全校统一一个作文栏目。(2)在教室某墙面开设“小作家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五、具体工作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参加一次课题例会,定期参与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下来。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主动向书本学习,积极查阅、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搜集作文素材。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以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为出发点,选取作文素材。
3.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课题组成员选用学生优秀习作,在校刊《灌河娇子》上发表。
4.请进来,交流信息。邀请主管领导、科研所领导上门指导,并作专题报告。
5.走出去,吸收信息。每学期积极把握外出学习机会、虚心听课、培训回校后认真做汇报、交流。
6.积极上作文研讨课,争取早日取得研究成果。
7.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
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程启霞 张锦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我校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尝试进行“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把作文教学与教育科研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现就我们课题组开展课题实验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作文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少教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作文教学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应试教育”似乎越演越烈,重理轻文,特别是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我校的语文教师带着困惑和思考走到了一起。“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应运而生后,课题组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或阅读钻研理论著作,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进行实验设计,填写课题研究申报书。最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盐城市教育学会批准,使本课题的申报得以成功
二、加强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计划。
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课题研究开始时本课题组就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6个研究班级,并召开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及方法。
三、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自本课题开题以来,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学校多次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到外听课学习,多次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些都使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拓宽了视野,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
案设计及实施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这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文件,《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理论专著,每人订阅了1—2份相关作文教学的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五、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加强校际与校内的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六、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求源头活水,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米下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
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有多名同学在盐城市级作文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有多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课题组编辑的校刊《灌河娇子》也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广大师生进行尝试性创作实践的积极性。
课题组老师在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多位老师在论文在省市级教学刊物中发表,另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诸如在各学科重重挤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写作时间,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大多数学生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学校的认可,更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课题涉及的面很广,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 程启霞 张锦美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界定:
1. “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为:“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领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2.“体验式作文教学” 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把所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使教学像娱乐一样吸引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井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它的实施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积极性的方法途径,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目的。
二、课题提出背景
80年代以来,各国作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在国内,“体验式作文教学”作为课题开展专门的研究活动,在南京、杭州、海安等许多地区,随着课程改革地推进,已有好几年的研究历史了,并取得了许多有借鉴价值的成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体验性作文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研究面比较广泛,不易深入。本课题将在前人研究体验的基础
上,面向小学各学段,对“提高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达“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目标。
三、研究目标
课题总目标:
作文是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自然结合的产物,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中表现。本课题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力求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产生写作的愿望和激情,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
2.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的态度,培养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
3.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养成好的写作习惯:能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并积极投稿。
4.形成个性化、生活化、立诚化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序列,实现体验作文校本化。
5.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究能力。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不断探索改进模式及方法,积累经验,形成理论,撰写相关论文。
3.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体验性教育教学”的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得到理论的提高。
4.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收集,总结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形成经验性总结。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2月)
l.问题诊断,需求分析。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涉及的现实调查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恰当的切入角度。
2.课题申报和论证。制订操作方案,组建课题组。 3.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撰写实施方案。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修订。 5.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识“体验”对于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与日常学习的动力意义,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
(二)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1月)
1.制定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提出本阶段的工作计划。 2.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围绕阅读体验、实践体验组织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关注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爱观察、会思考、勤积累、乐表达的良好习惯,能自主进行写作,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3.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案例,并提出修正意见。通过实践,进行听课、评课、座谈、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总结,调整修改方案,形成初步经验。
4.阶段性总结,进行中期评估。
(三)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展示等方式,收集多方信息,对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论文,写出总体实验报告;成果结集并展示,负责整编学生习作,教师教学典型案例。请专家组鉴定,形成经验;结题。
1.整理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鉴定。 4.总结推广。 六、成果形式
1.能初步找到让学生文章拥有纯真情感、真实表露情感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小学各年级段学生体验的活动体系。
3.学生体验作文汇编《灌河娇子》和获奖作文汇编。
4.研究撰写与小学各年级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相关的案例分析、论文等。
5.撰写关于《丰富体验,快乐作文》的结题报告。
正在阅读: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有关资料12-17
2018-2019学雷锋活动国旗下讲话-范文word版(4页)09-26
北邮网络教育学院导师简介05-26
我的外文文献09-1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00字【3篇】03-22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3)05-11
CAD/CAM基础实验指导书12-01
难忘那张慈祥的脸作文04-0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课题研究
- 有关
- 数学
- 小学
- 资料
-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1
- 广东省江门市2018届高考英语复习模拟试题: 05版含答案
- 201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考试试题(人教版)
- 最新整理涂膜防水屋面工程监理细则 doc - 图文
- 语文资料(4)
- 双证在职研究生可以报考公务员吗
- 2009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单元测试卷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
- 教育应用文写作指南
- 春节安全注意事项
- 安阳市金鼎园住宅小区模板施工方案
- 厨房设计尺寸大全 - 图文
- 中学教师敬业爱生格言
- 颐澳湾销售手册 - 图文
- 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 打工妹之家(招商方案)
- 辨论 时势造英雄 vs 英雄造时势 资料大搜集
- 口碑最好的祛斑美白面膜排行榜
- 乙苯-苯乙烯塔设计报告
- 土壤微生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