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崇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规划初稿

更新时间:2024-01-19 2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达州市渠县文崇镇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达州市渠县文崇镇人民政府

二О一一年七月

达州市渠县文崇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

保护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何 祝(党委书记)

副 组 长:蒋述贵(党委副书记、镇长) 陈明浩(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

王广寿(党委副书记) 王可新(党委委员、副镇长)

成 员:李 俊(镇党政办公室主任) 毕明春(镇农业办公室主任)

各 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李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胡浪、贺利军,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

目 录

前言 ........................................................................ 4 第一章 总 论 ............................................................... 5 1.1任务由来 ............................................................... 6 1.2规划依据 ............................................................... 6 1.3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6 1.3.1指导思想 ............................................................... 6 1.3.2规划原则 ............................................................... 6 1.4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 7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 10 1.6规划重点 .............................................................. 10 第二章 规划区域背景情况.................................................... 10 2.1自然条件 .............................................................. 10 2.1.1地理位置 ............................................................ 11 2.1.2水系 ................................................................ 10 2.1.3气候 ................................................................ 10 2.1.5土壤与植被........................................................... 10 2.1.6水土流失 ............................................................ 11 2.1.7地质灾害 ............................................................ 11 2.2社会经济概况........................................................... 11 2.2.1概况 ................................................................ 12 2.2.2人口 ................................................................ 12 2.2.3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 ................................................... 11 2.2.4交通 ................................................................ 12 2.2.5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12 2.2.6社会事业 ............................................................ 12 2.2.7新农村建设........................................................... 12 2.3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13 2.3.1规划目标 ............................................................ 13 2.3.2社会经济 ............................................................ 13 2.3.3现有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 ............................................... 16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17 3.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7 3.1.1水环境现状........................................................... 17 3.1.2大气环境现状......................................................... 20 3.1.3声学环境现状......................................................... 21 3.1.4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 21 3.1.5化肥及农膜使用量 ..................................................... 24 3.1.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27 3.2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 27 3.2.1城镇人口现状分析 ..................................................... 27 3.2.2社会经济现状及评价 ................................................... 28 3.3环境现状综合评价....................................................... 28

1

3.3.1评价指标与方法 ....................................................... 28 3.3.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29 第四章 预测与规划目标...................................................... 31 4.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31 4.1.1人口预测 ............................................................ 31 4.1.2经济预测 ............................................................ 31 4.2环境预测 .............................................................. 32 4.2.1水环境预测........................................................... 32 4.2.2大气环境预测......................................................... 33 4.2.3环境噪声预测......................................................... 33 4.2.4固体废弃物影响预测 ................................................... 33 4.2.5生态环境预测......................................................... 34 4.3规划目标 .............................................................. 34 4.3.1总体目标 ............................................................ 34 4.3.2近期目标 ............................................................ 35 4.3.3远期目标 ............................................................ 35 4.3.4控制指标 ............................................................ 36 4.4生态环境功能划分....................................................... 37 4.4.1功能区划分的目的 ..................................................... 37 4.4.2功能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 37 4.4.3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 38 4.4.4功能区划分结果 ....................................................... 38 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42 5.1 生态景观整体布局建设规划 .............................................. 42 5.1.1 规划的目标.......................................................... 42 5.2.1住宅区的非控制性组份规划 ............................................. 42 5.2.2 行政、文化等用地的非控制性组分规划 .................................. 42 5.3水土流失控制规划....................................................... 43 5.3.1规划目标 ............................................................ 43 5.3.2水土流失现状......................................................... 43 5.3.3水土流失治理规划 ..................................................... 43 5.4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44 54.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目标 .................................................. 44 54.2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内容 .................................................. 44 (2)宣传绿色消费 .......................................................... 45 (3)设计城市开敞空间宣传板 ................................................. 45 (4)宣传绿色文明 .......................................................... 45 第六章 污染治理规划方案 ..................................................... 46 6.1水污染治理工程 ........................................................ 46 6.1.1规划目标 ............................................................ 46 6.1.2水资源保护规划 ....................................................... 46 6.2大气治理工程 .......................................................... 47 6.2.1“十一五”计划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总要求 ............................... 47 6.2.2镇区大气污染控制 ..................................................... 47

2

6.3声环境污染源综合整治 ................................................... 48 6.3.1声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原则和目标 ..................................... 48 6.3.2噪声控制对策......................................................... 49 6.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整治 ............................................... 50 6.4.1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 ............................................... 50 6.4.2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方案 ............................................... 50 6.5 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51 6.5.1农业发展状况......................................................... 51 6.5.2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 51 6.5.3耕地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 ............................................... 52 6.5.4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 ................................................... 53 6.5.5农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管理方案 ..................................... 53 6.5.6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 ................................................. 54 6.6绿地建设规划 .......................................................... 55 6.6.1规划原则和目的 ....................................................... 55 6.6.2绿地规划目标......................................................... 55 6.6.3镇域绿化规划方案与措施 ............................................... 56 6.6.4镇区绿化规划方案与措施 ............................................... 56 第七章 实施方案 ............................................................ 58 7.1经费概算及实施计划..................................................... 58 7.2资金来源 .............................................................. 59 7.3强化环境管理,依法保护环境 ............................................... 60 7.3.1加强技术支持力度 ..................................................... 61 7.3.2制定镇区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各项环保实施 ............................. 61 7.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62 第八章 环保目标可达性分析 .................................................. 63 8.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可达性分析 ............................................. 63 8.2污染治理规划可达性分析 ................................................. 64 8.2.1水污染治理........................................................... 64 8.2.2大气环境治理......................................................... 65 8.2.3声环境治理........................................................... 65 8.2.4固体废物环境综合整治 ................................................. 65 8.2.5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65 8.2.6绿地建设规划......................................................... 65

3

前 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达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当作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途径。根据《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达州市域总体规划(2008)》和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等相关规划,达州市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三个集中”,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努力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文崇镇地处达州市渠县北大门,属平原坝区,距离达州城区仅62公里,距离县城67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经济农作物有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农村副业以养猪、养鱼、小家禽等为主。乡镇企业主要为沙石、制砖等。

为促进文崇镇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本次规划按照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环发〔2010〕75号)、《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考核标准,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框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文崇镇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文崇镇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乡镇的优势和问题。参照指标要求,从文崇镇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文崇镇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

4

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

第一章 总 论

1.1任务由来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创建生态乡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乡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建生态乡镇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和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

文崇镇是渠县商贸经济重镇,交通发达,人气兴旺。近年该镇以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了全镇的经济主体产业。达州市环保局、渠县环保局力荐文崇镇为创建生态乡镇的乡镇,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普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合理的结构和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创建生机勃勃、秀美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把文崇镇建成经济繁荣、环境良好、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小城镇。

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要求,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必须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 [2002]82号)编制乡镇环境规划,并批准实施。为把文崇镇建设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山川秀美”生态型小城镇和全省文明建设示范城镇,文崇镇人民政府根据《达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达州市总体规划》和《渠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组织专业规划人员通过对文崇镇进行现场探勘、调查以及资料的收集,并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

- -

6

行)》(环发 [2002]82号)的要求,编制《渠县文崇镇建设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1.2规划依据

达州市渠县文崇镇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

(13)《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 (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5)《四川省生态省建设纲要》;

(16)《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8]82号); (17)全国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

(18)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 (19)达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2009年; (20)建设部《乡镇规划标准》,1994年;

(21)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08年; (22)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8年;

- -

7

(23)四川省达州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0~2015年);

1.3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根据文崇镇的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探索通过保护资源、环境使之可持续利用,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达州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要求,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促进小城镇在推动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健康地发展,全面推动渠县文崇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1.3.2规划原则

本规划遵照以下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文崇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其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对有关专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考虑,使规划的保护目标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能为当地的环境、财力所接受,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最终使规划目标从制约型向适应性、超前性发展。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镇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空间布局,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5)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 -

8

(6)充分发掘文崇镇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风景特色,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具有深厚淳朴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镇。

(7)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8)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时代发展的方向科学地研究,高起点、高标准,使规划方案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9)保护重于治理的原则。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组分和过程之间以复杂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目前相对稳定的状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往往是极其繁杂、极其艰巨的过程,治理工作的消耗往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破坏时所产生的效益,即“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规划中树立“保护重于治理”的原则,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1.4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

1.4.1规划范围

依据《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规划》规划范围,并根据具体规划内容确定规划范围如下:规划范围为整个文崇镇行政区,即文崇镇幅员面积51平方千米,所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文崇、台山、促进、革新、山峰、学堂、下湾、石湾、庙坝、谭坝、社区),57个村(居)民组。

①水环境:包括全镇域,以主要河流巴河为重点; ②大气环境:全镇域51平方千米;

③声环境:以文崇镇古镇区为主,兼顾全镇域; ④生态环境:包括全镇域。

1.4.2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2010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远期:2015年~2020年。

- -

9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文崇镇环境保护规划技术路线是:根据文崇镇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收集自然、社会和环境资料,从污染源调查和环境质量的评价入手,分析研究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环境功能分区,确定环境质量保护目标,通过污染源排放负荷和环境质量预测,提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削减方案,制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制定规划方案,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形成规划报告,报请审批。

1.6规划重点

本规划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文崇镇的社会经济水平对文崇镇的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2)以《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规划》为基础,在文崇镇当今经济发展基础上预测文崇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预测规划期内经济增长引起的“三废”发生量、排放量及其环境影响;

(3)结合《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中的考核指标,对文崇镇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提出各指标的规划目标值,并重点对其未达标项提出可行性措施并制定规划目标。

(4)结合文崇镇保护规划,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镇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措施;

(5)结合文崇镇城镇特点,对文崇镇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并制定环境保护目标;

(6)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农村环境保护方案;

(7)根据文崇镇环境质量现状及预计情况,制定大气、水、声污染等综合污染整治规划。

(8)结合文崇镇的整体规划目标,制定环境规划重点项目。

- -

10

第二章 规划区域背景情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文崇镇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东北端,巴河东岸,镇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7°,北纬37°,镇域面积51平方千米。文崇镇南与渠县丰乐、西与报恩乡一河相隔,东北与达县龙会、九岭等乡接壤,距达州市62千米,距渠县67千米。

2.1.2水系

文崇镇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优质巴河水系一条。环绕8个村。该水系日均流量达50000方以上,年均流量可达1825万方,且冬夏枯水不大,可供常年开采。

2.1.3气候

文崇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6?C,1月份平均气温6.6?C,8月份平均气温(28.1)C,年平均降雨量1068.5mm。

2.1.4土地

文崇镇土地总面积18338亩,林地用地总面积13000亩,有林地面积合计10700亩,其中天然林6700亩,人工林4300亩;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

2.1.5土壤与植被

文崇镇土地肥沃,供肥能力强,便于引水灌溉。镇内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有着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该镇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水资源丰富,浇灌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竹、林、水果、黄花、中药材、野生蔬菜、优质畜草等生长。自然植被以壳斗科、蔷薇科、禾本科、菊科、蕨类等为主。

- -

11

2.1.6水土流失

文崇镇属浅丘陵轻中度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00公顷,主要是水力侵蚀。即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尤其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450公顷,占流失面积的75%,中度流失面积为70公顷,占流失面积的25%。年土壤侵蚀量为0.8万吨,水土流失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75吨/平方千米·年。该区水土保持措施以封禁治理、预防保护、保土耕作措施为主。

2.1.7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因素,确定文崇镇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有4处,分别为文崇村3社老油房 (滑坡)、石湾村6社登子河(滑坡)、学堂村2社大石盘(滑坡)、谭坝村4社杨家沟(滑坡)。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概况

文崇镇幅员面积51平方千米,所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文崇、台山、促进、革新、山峰、学堂、下湾、石湾、庙坝、谭坝、社区),57个村(居)民小组。

2.2.2人口

截至2010年底,全镇5484户,19536人,其中农业人口17657人,非农业人口1879人。

2.2.3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

2010年底,全镇GDP达到7950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5:25:20,外出务工人数达7285人,全镇居民储蓄净增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04元,达到48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00元。

2.2.4交通

达州市区至文崇镇三级水泥公路62千米,渠县县城至文崇镇有三级水泥路67

- -

12

千米,镇域内通车公路里程56千米,交通便利。

2.2.5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随着经济发展,文崇镇的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该镇设综合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2所,镇初中1所,有在校学生2252人,教师147人,师资力量较强。

设镇中心卫生院一所,病床数35张。内部科室、设施齐全。

2.2.6社会事业

目前,文崇镇生活用水由自建的水管站水厂统一供应。镇内设有邮政支局,可每日收阅当天各类报刊杂志及信件。

截止2010年,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已覆盖全镇,有线、无线网络均已开通。镇内目前是以农家乐为主提供接待服务,中、高档设施相对较少。2009组建老年协会、乐队2个,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2.7新农村建设

辖区内文崇村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文崇镇共建成沼气池185口,化粪池115口,建设机压井552口,新建混凝土村道公路11.6公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2%。移动电话大量进入农村家庭,全镇移动电话拥有量达8000部,固定电话拥有量达500门,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广大群众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3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2.3.1规划目标

规划对象为整个文崇镇区域,规划目标为将文崇镇建设成为强势旅游产业体系,历史文化深厚,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现代,城镇风貌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的空间形态和休闲度假的源仙境;成为文化繁荣、生态优良、空间舒适、景观宜人,且具有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21世纪现代化小康城镇。

13

- -

2.3.2社会经济

《达州市文崇镇总体规划》如下:

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1)经济发展战略

①第三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立文化旅游和场镇度假的产业体系。 ②第二产业:以商贸重镇为依托,推进场镇开发,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建筑、加工业为主的工业。

③第一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大镇为主的产业背景,最终实现农耕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

④经济空间发展战略:以场镇为中心形成的村镇和农业发展轴为纽带,从而带动经济区的发展。

(2)综合经济分区

①北部经济区突出经济区个性,具有大量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林果资源,可开发出较高质量、有规模的旅游景点和高品味的产品,维护其生态农业资源的完整性。

②经济区包括古镇和新区,并以文崇镇社区粮食主产区为主,集中发展绿色传统农业、绿色畜禽业、水果蔬菜生产,并结合地方农业风光,具有大农业、大景观、开放性农业观光园区布局,成为农业观光地。

(3)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结构

①经济发展目标: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010年~2015年为15%,到2015年,全镇GDP增加到8557万元。

②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至201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52:17:31调整为35:15:50;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4)镇域人口与用地规模

按照人口增长率为8‰,2015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到20000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达6000人。近期2015年镇区用地规模为1.8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镇区用地规模为2.5平方千米。

(5)村镇体系规划

- -

14

①村镇发展战略目标:构建文崇镇数量、等级合理,分布均匀的村镇体系。 ②村镇等级结构:文崇镇镇域村镇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中心城镇,第二级是中心村,第三级是基层村。

③村镇规模结构:文崇镇镇域村镇体系规模分为三级:第一级城镇,远期2020年聚居人口5000人;第二级中心村,聚居人口400~500人;第三级基层村,聚居人口300~400人。

表2 镇域各村(社区)职能规划、、、、、、、、、、 名 称 社 区 文崇村 台山村 促进村 革新村 山峰村 学堂村 下湾村 石湾村 庙坝村 谭坝村 (6)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①给水工程

在现有的水厂基础上扩建,满足城镇和周边乡村的供水需求。 ②排水工程

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和雨污合流制,城镇新区采用分流制,老区保留现有排水暗沟,采用雨污合流制。规划镇区雨水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结合道路排入农灌区和河流。

③供电工程

- -

15

等 级 中心社区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职 能 二、三产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种养殖业

规划远期用电负荷为400万KW,镇区由文崇变电站输出供电。 ④电信工程规划

采用市话普及率法预测电话用户,规划2015年市话容量80000门,2020年10000门。

(7)生态环境规划目标

①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改变能源结构,普及使用燃气,并辅以使用电力,使大气环境整体上应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上。设置消烟除尘设备,废气达标排放率达80%。

②所有工业企业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进入污水管道,加强巴河水源的整治和保护,水质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

③镇区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处理;镇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80%以上,废渣不下河。

④加强噪声污染管理,使其符合国家噪声控制标准,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家1类(夜间)和2类(白天)标准。全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平均控制在65dB,镇区环境区域噪声按功能区划分达到国家标准。

⑤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以上。 2.3.3现有规划存在的环境问题

根据对现场调研情况,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上述规划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生活垃圾

镇区目前没有垃圾填埋场,《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规划》中没有确定建立垃圾填埋场,只提及垃圾的清运。

(2)生活污水

在文崇镇人口最集中的老镇区,但雨污未分流;镇区仍有部分污水通过明沟暗渠直接排放或部分污水经过简易的沉淀池沉淀后直排至巴河。

随着文崇镇新区的规划建设,将吸引更多的游客,餐饮、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将随之增加,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规划建设。

(3)汽车带来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

商贸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车辆,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规

- -

16

划中未对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减少提出可行的措施。

(4)农村环境污染

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田园观光业的不断开发,由此带来的生活污染问题有待解决。另外,由养殖业和种植业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小视,因之也应加强这方面的治理。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3.1.1水环境现状

(1)废水排放情况及主要污染源

文崇镇废水的排放主要包括生活废水的排放和畜禽废水的排放两部分组成。生活废水: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中的规范标准,常住人口的用水量按普通住宅的标准并取中间值计算,其值为150升/天人;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的用水量按照旅馆、招待所的标准并取中间值计算,其值为200升/天人;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用水量按营业餐厅的标准计算,其值为20升/天人。

现在镇区常住人口2000人/天,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100人/天,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500人/天计算,同时污水量按照排放系数80%计算,则平均每天的用水量为2000人150升/天人+100人200升/天人+500人20升/天人=621吨/天,每日产生的污水量为520吨/天。其余生活污水主要为农民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近期规划建设的旅游接待住宿区所产生的餐饮、住宿生活污水,此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全部就近排入水体。

畜禽粪便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采用参数类比的方式,估算文崇镇2010年分散养殖畜禽的畜禽粪便中主要污

- -

17

染物排放量,详见表3。

表3 文崇镇2010年畜禽粪便中进入水体的总量汇总表

数量(头或只) 18950 2330 179000 尿的排放系(kg/头·a) 656.7 3650 —— BOD5的排放尿排放系数量(t/a) (kg/头·a) 158775 25.98 9500 193.7 —— 1.015 7081.97 CODcr的排BOD5排放量放系(t/a) 数(kg/头·a) 232.52 26.61 63.921 248.2 80.185 1.165 376.63 CODcr排放量(t/a) 238.16 81.906 92.035 412.10 NH3-N的排放系数(kg/头·a) 2.07 25.16 0.125 NH3-N排放量(t/a) 18.53 8.30 9.88 36.70 项目 猪 牛 禽 合计 (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

根据达州市渠县文崇镇供水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项目的环评本底监测报告中,关于文崇镇供水站水源水水质监测显示,供水站水源水质量较好,除氨氮略有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远远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水域标准。

表4 供水站水源水水质监测结果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结果 GB3838-2002中的Ⅰ类水域标准值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标准 6.5~8.5 ≦0.005 ≦1.0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pH值 溶解氧 高锰酸钾指数 BOD5 NH3-N 挥发酚 总磷 氟化物 石油类 玻璃电极法 碘量法 酸性高锰酸钾法 稀释与接种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7.69 8.4 2.87 2L 0.09 0.002L 0.020 0.221 0.01L 6-9 ≥5 ≤6 ≤4 ≤1.0 ≤0.005 ≤0.20 ≤1.0 ≤0.05 6~9 ≧5 ≦6 ≦4 ≦1.0 ≦0.005 ≦0.02 ≦1.0 ≦0.05 - -

18

硫酸盐 氯化物(以Cl计) 铁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原子荧光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法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多管发酵法 20.8 9.85 0.03L 0.01L 5.78 0.00025L 0.001L 0.05L 0.01L 0.001L 0.0005 0.00005L 0.007 0.004L 0.02L 0.05L 2600 ≤250 ≤250 ≤0.3 ≤0.1 ≤10 ≤0.01 ≤1.0 ≤1.0 ≤0.05 ≤0.005 ≤0.05 ≤0.0001 ≤0.05 ≤0.2 ≤0.2 ≤0.2 ≤10000 ≦250 ≦250 ≦250 ≦250 ≦0.3 ≦0.3 锰 硝酸盐 硒 铜 ≦0.1 ≦10 ≦0.01 ≦0.01 ≦0.1 ≦20 ≦0.01 ≦1.0 锌 ≦1.0 ≦1.0 铅 ≦0.01 ≦0.05 镉 砷 汞 铬(六价0 ≦0.001 ≦0.05 ≦0.0001 ≦0.05 ≦0.01 ≦0.05 ≦0.001 ≦0.05 氰化物 ≦0.2 ≦0.05 硫化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大肠菌群 ≦0.2 ≦0.2 <3 注:1、pH值无量钢,其余单位为mg/L;2、“*”为 1/2最低检出限值; 3、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 文崇镇受污水体主要为巴河。为了解文崇镇水质情况,渠县环境监测站进行

- -

19

水质监测,其水质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5 2010年巴河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评价结果 pH 7.69 6~9 CODcr 2.87 ≤20 BOD5 2 ≤4 DO 8.4 ≥5 0.09 氨氮 ≤1 备注:1、评价标准为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2、pH无量纲,其余单位为mg/L。 从监测结果看出:文崇镇所在地水环境质量良好,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标准。

3.1.2大气环境现状

(1)废气排放情况及主要污染源

生活炉灶:

文崇镇能源结构不够合理,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较低,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用能中,秸秆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文崇镇的清洁能源普及率约为40%左右。由旅游业带动的餐饮业主要集中在镇区,另有少量农家特色风味传统餐馆分布于农村地区。餐饮业以及农村地区燃煤会导致大量烟尘和SO2的产生。

汽车尾气: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也是文崇镇废气污染源之一。

(2)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为了解镇区大气环境质量,渠县环境监测站对区域环境进行了本底监测,空气监测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各监测点的TSP、SO2、NO2,最高值与平均值都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59-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全镇农村基本没有工业废气污染源,其空气环境质量至少能达到城区清洁区的标准,由此可见,文崇镇的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 -

20

表7 2010年文崇镇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采样地点 采样时间 —— —— —— 三日平均 —— —— —— 三日平均 日平均 SO2 日平均值(mg/m3) NO2 TSP 文崇镇政府 庙坝村 GB3059-1996 二级标准 0.012 0.010 0.011 0.016 0.014 0.012 0.011 0.014 0.012 0.010 0.011 0.012 0.011 0.010 0.009 0.010 0.013 0.011 0.009 0.011 0.011 0.119 0.137 0.124 3.1.3声学环境现状

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公路两旁的交通噪声及生活噪声。表8列出了2010年渠县环境监测站对文崇镇镇区噪声实测结果,该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 2类区的标准要求。

表8 2010年文崇镇噪声监测统计表

测 测点位置 点 01 昼间 02 夜间 03 昼间 04 镇政府北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限值 昼(dB) Leq 48.7 38.4 48.7 37.9 60 夜(dB) Leq 52.6 43.1 52.6 35.2 50 3.1.4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目前全镇主要的固体废弃物。 按G = K·N·P·10-3计算。

式中 G—生活垃圾产生量(t/年); N—人口数(人);

- -

21

K—人均排放系数(Kg/人·天); P—年工作天数。

依照我国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取K=0.5Kg /人·天,现在镇区常住人口6000人/天,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100人/天,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500人/天计算,按镇区常住总人口共2000人计,则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3T。

农村人口共计17657人,则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T。文崇镇区内设置了垃圾桶、垃圾自扔点和垃圾中转站,但文崇镇区没有垃圾填埋场。

(2)作物秸杆

2010年文崇镇产生秸秆总量932万公斤,利用率为73.3%。目前,秸秆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生活能源,约占全部能源的40%,农村正在逐步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利用液化气和天然气的比率将逐步上升。有相当量的秸秆都被直接焚烧,污染大气环境。表9为文崇镇近几年的秸秆产生量以及综合利用情况。

- -

22

表9 2007~2010年文崇镇秸秆综合利用率完成指标情况表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亩) 秸秆 年度 总量 小计 小麦 油菜 水稻 玉米 小计 还田 还田 田 2007 2008 2009 2010 1510 1438 1432 1432 32739 30941 30802 32802 6008 5628 4708 4708 3541 20037 3261 20839 3078 19096 3078 21096 3153 2213 1920 1920 7531 7086 7546 7635 —— 982 1107 1147 —— 181 670 670 —— 529 518 518 —— 873 905 954 —— 1521 2346 2346 覆盖 免耕覆盖沃土桩还翻压还田 综合利用面积 留高其中秸秆还田示范面过腹还田 积(万亩) —— 0.05 0.05 0.05 秸秆综合利用数量(万公斤) 313 294 313 317 61.3 67.2 72.5 73.3 利用率(%) 注:秸秆总量(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播面(万亩)×400公斤/亩 秸秆综合利用数量(万公斤)=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15公斤/亩 秸秆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数量(万公斤)/秸秆总量(万公斤)

数据来源:播面来源于农业统计年报,秸秆综合利用面积来源于农业局对各乡镇调查

- -

23

(3)畜禽粪便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排泄系数,依据统计资料,2010年全镇分散养殖的畜禽粪便发生量见表10。

表10 文崇镇畜禽粪便发生量汇总表

项目 猪 牛 禽 粪便排放系数 (kg/头·a) 398 7300 26.3 合计 数量 (头或只) 28950 2330 179000 发生量 (t/a) 1100100 1700900 4707700 7508700 3.1.5化肥及农膜使用量

化肥是必不可少的农用化学品,全镇施用化肥以氮肥为主,主要是尿素和磷肥,其次为复合肥。表11为文崇镇近年来化肥施用的基本情况。

表11 2009~2010年文崇镇农村化肥施用基本情况

农用化肥施用量(按照实物量计算)(吨) 929 929 年度 其中:①氮肥(吨) 482 482 ②磷肥(吨) ③钾肥(吨) 38 38 ④复合肥(吨) 52 52 其中:尿素(吨) 160 160 2009 2010 357 357 表12 2008~2009年文崇镇化肥施用强度完成指标情况表

年度 2009 2010 化肥施用量(折纯)(吨) 287 282 化肥施用面积 农作物 经果林播播面 面 21839 4398 21839 4398 其它 播面 81 81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163.58 160.73 小计 26318 26318 注:计算公式: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化肥总用量(折纯)(公斤)÷化肥施用面积(亩)×15(系数)

数据来源:来源于农业局统计年报的化肥施用量进行折纯

由文崇镇近几年化肥施用强度可以看出,该镇的化肥施用强度较小,低于国家生态乡镇的指标值。

由于当地废旧物资回收工作做得较好,废弃的农膜大多被回收,2010年度,

- -

24

农膜的回收率达85.4%,文崇镇近几年农膜回收情况详见表13。且当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残留农膜对土壤透气性和透气性影响很大,农民必须将农田中残留的主要农膜捡去,因此实地调查未发现农膜残留在田间。

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建设高产农田这个主题,采取平整土地,发展绿肥、秸杆还田,平衡配套施肥等措施,使得土地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抗灾能力不断加强,同时,路、渠及林配套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也在全镇普遍展开。

- -

25

表13 2007~2010年文崇镇农膜使用回收指标完成情况表

水稻用膜情况 亩用量年度 水稻面秧田面(公积(亩) 积(亩) 斤) 2007 2008 2009 2010 20037 20839 19096 21096 玉米用膜情况 地膜覆亩用量 总用量玉米面移栽面苗床面亩用量总用量盖栽培(公斤) (吨) (吨) 积(亩) 积(亩) 积(亩) (公斤) (吨) 面积 (吨) (吨) 总用量用量数量 率 农膜总回收 回收—— 806.5 812 788.02 —— 4.5 1.5 2 3.78 3.63 1.27 1.54 3927 2213 1920 2059 —— 1770 1536 1623 —— 17.7 15 16 —— 4.5 2 2 0.12 0.08 0.03 0.03 3556 1586 1620 1620 —— 5.4 1.8 2 —— 8.57 2.92 3.24 39.45 12.28 4.22 5.44 27.02 9.65 3.04 4.65 68.48 78.58 80 85.4

- -

26

3.1.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森林覆盖率

文崇镇土地总面积18338亩,林地用地总面积13000亩,有林地面积合计10700亩,其中天然林6700亩,人工林4300亩;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

(2)绿化面积

至2010年文崇镇退耕还林面积500亩,为改善文崇镇镇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绿化面积,增强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对更好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农田、防风固沙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水土流失

通过渠县水利局对文崇镇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工程的实施,文崇镇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2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

3.2.1城镇人口现状分析

截至2010年底,全镇5484户 19536人,其中农业人口17657人,非农业人口1879人。现镇区聚集人口约2650人。

文崇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长远眼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由于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人们的自身素质等原因,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相对较弱。随着经济的发展,镇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宣传环境保护政策,文崇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文崇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村实现农村60周岁独生子女夫妇奖励扶助政策。目前,文崇镇计划生育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3.2.2社会经济现状及评价

文崇镇近年来全镇GDP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断提高。表14列出了近几年文崇镇的经济情况。

- -

27

表14 文崇镇经济情况统计

年度 2009 2010 一、二、三产GDP(万元) 业比值 7877 8900 49:20:30 43:20:37 GDP增长率 12.3 13 农民人均 收入(元) 4719 488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200 6100 由表11可以看出,文崇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其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大,文崇镇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随之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加大,农民的人均收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被旅游业带动而不断增加。全镇GDP的增长率较大,2009~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3%左右,且随着各级领导对文崇镇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文崇镇的不断改造建设,全镇GDP将更快增长。

3.3环境现状综合评价

3.3.1评价指标与方法

根据《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中的考核标准以及文崇镇的实际情况及特点,采用《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中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以及具体评价结果见表15。

表15 文崇镇建设省级生态乡镇规划指标评价表

内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城 镇 建 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声环境质量达标率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200 ≥5000 完善 ≥98 ≥90 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100 ≥90 3665 6100 完善 100 90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91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当前值 达标情相对况 是 是 完善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差距 —— —— —— —— —— —— —— —— —— —— —— 28

—— —— - -

区 环 境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清洁能源普及率(%) 森林覆盖率(%)(丘陵) 水土流失治理度(%)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公斤/公顷,折纯)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0 ≥11 ≥95 ≥60 ≥35 ≥70 ≤280 ≥85 ≥90 ≥75 ≥95 完善 12 95 40 31 75.2 160 90 —— 73.3 完善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 否 —— —— —— 20 4 —— —— —— —— —— 11.7 乡 镇 辖 区 生 态 环 境 —— —— 注:文崇镇现无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及重点工业污染 3.3.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经过对文崇镇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经济与环境预测分析后,现在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下:

(1)生态环境与新区开发之间的矛盾有待解决

新区的开发必将对原来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保护古镇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做到自然和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镇经济发展的关键。

(2)能源结构不合理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煤烧释放出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是造成全镇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燃煤产出的废渣,又是全镇工业和生活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中的考核指标可以看出文崇镇的清洁能源普及率尚未达到指标要求。

(3)污染治理设施不足

虽然目前文崇镇的污水处理率较高,但是随着商贸经济的不断发展,该镇污水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日益恶化的趋势,由于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直排水体现象广泛存在,导致水体有机污染加重;文崇镇无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但随着餐饮业对畜禽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农村的分散养殖

- -

29

户不断增多,其排放的畜禽粪便,第三产业、旅游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是造成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部分生活垃圾虽已进行集中堆放收集,但沿河两岸随意倾倒现象还存在,随降水冲入河流造成污染,且现有污水处理厂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污水量的需求。

大气环境不容乐观。文崇镇清洁能源推广使用面窄,乡镇和广大农村仍以燃煤为主,旅游业带来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渐增加,空气污染仍呈加重趋势。

固体废物污染有待解决。固废污染主要来源是生活垃圾,场镇尚无规范的垃圾处理场,现有垃圾处理方式简单落后,环境卫生差,极不利于创建优美环境和舒适的卫生条件,并易造成病源滋生、传播。

(4)农业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畜禽粪便、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根据《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试行)》中的考核指标,文崇镇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尚未达到要求。

(5)环境管理和环保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该区现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还需要较长时间,环境保护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欠帐,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增长步伐,防止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压力。同时,环保投入不足,环保科技水平不高,环境管理和执法能力与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差距较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第四章 预测与规划目标

4.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4.1.1人口预测

人口增长主要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

截至2010年底,全镇5484户19536人,其中农业人口17657人,非农业人口1879

- -

30

人。现镇区聚集人口约2600人。按照近几年的自然增长率5‰计算,到2015年,全镇人口将自然增长到20600人,2020年全镇人口将自然增长到22600人。

文崇镇机械增长人口主要是商贸业兴旺后吸引的外来服务人员、农村居民转移到城从事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组成。

估计到2015年、2020年旅游服务外来人口机械增长分别为700人和2000人。 综上,中期到2015年预计全镇人口为其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总和,为21300人,远期2020年为24600人。

表16 文崇镇人口预测情况表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总人口 19536 20600 22600 镇区人口 2600 3300 4600 4.1.2经济预测

国民生产总值预测采用我国常用的GDP经验模型:

GDPt?GDPO(1??)(t?to) 式中,GDPt——预测国民生产总值

GDPO——基准年国民生产总值 α——GDP年增长率 。

以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50万元为基准,以15%作为经济增长的水平,预测出至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0292万元,到2011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35:15:50,再以2011年预测结果为基准,以18%作为经济增长的水平,预测出201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2144万元,到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继续调整为20:20:60。

4.2环境预测

4.2.1水环境预测

对文崇镇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结合文崇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及其重要。

- -

31

(1)生活污水

对于生活污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中的规范标准,常住人口的用水量按普通住宅的标准并取中间值计算,其值为150升/天,污水量按照排放系数80%计算,则根据预测年份的人数,可以预计年污水排放量详见表18。

表18 文崇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

年度 2009 2010 2020 污水排放量(万m/a) 49.84 53.72 57.64 3污水水质 BOD5≦150(mg/L) CODcr≦250(mg/L) (2)餐饮及旅馆废水

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的用水量按照旅馆、招待所的标准并取中间值计算,其值为200升/天·人;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用水量按营业餐厅的标准计算,其值为20升/天·人。

按照到2010年,文崇镇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500人/天,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3500人/天;到2020年,文崇镇可以接纳的住宿人口1500人/天,可以接纳的餐饮人口5000人/天计算,同时污水量按照排放系数80%计算,则餐饮及住宿产生的废水量如表19所示。

表19 餐饮及住宿废水排放量

年度 2010 2015 2020 旅馆废水排放量(万m3/a) 632.13 3123.6 6345.3 餐饮废水排放量(万m3/a) 245.3 631.2 935.2 4.2.2大气环境预测

文崇镇当今能源不够合理,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低,燃烧秸秆和煤炭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他污染较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将逐渐影响涌兴镇的空气质量。由于文崇镇的植被和森林覆盖率高,所以空气质量能够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今后,随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对餐饮企业都要求安装油

- -

32

烟净化装置,文崇镇的空气质量将不断改善。

4.2.3环境噪声预测

文崇镇现声学环境质量较好,未来文崇镇的声学环境主要是交通噪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过境车辆和旅游车辆的数量将大大增加。因此,交通噪声对声学环境的影响将不断增大。但是,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和居民的交通意识增强以及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化,文崇镇的车流量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不会超过功能区的标准限值。

4.2.4固体废弃物影响预测

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崇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崇镇产生的农业固体废弃物将逐渐减少,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将逐渐增大,农膜的回收率也将逐渐提高,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也将逐渐增大。因此,未来文崇镇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逐渐增多的游客和当地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全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0.5kg/人·天计算出文崇镇规划水平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20。

表20 文崇镇规划水平年垃圾产生量

年度 生活垃圾产生量(吨/天) 2009年 2.39 2010年 3.15 2020年 4.32 4.2.5生态环境预测

文崇镇的自然本底较好,场镇四周林木葱郁,溪流潺潺。水环境质量较好,水资源丰富。近年来,文崇镇加强道路绿化和景区绿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该镇的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是旅游和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强场镇周围的生态建设,坚持退耕还林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发展贵根据文崇镇的规划,该镇将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将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原则。预计今后文崇镇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生态也将趋于稳定和良性发展。

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逐渐减少以及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将使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减少,使农林牧生态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也将逐渐改善。

- -

33

4.3规划目标

根据《达州市渠县文崇镇规划》把文崇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于:将文崇镇发展成为四川省试点小城镇、渠县商贸经济重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4.3.1总体目标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的要求,文崇镇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通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全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把文崇镇建设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山川秀美”生态型小城镇。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走出“城市病”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文崇镇的人居环境质量,创造独特小城镇形象,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4.3.2近期目标

根据上述城镇发展目标,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生态乡镇建设目标和四川省省级优美小城镇建设目标,结合文崇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环境保护规划如下:

近期到2015年,达到城镇合理布局,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生态,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镇郊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具体目标如下;

①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改变能源结构,普及使用燃气,并辅以使用电力,到2015年,全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0%,使大气环境整体上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对大气污染源设置消烟除尘设备,废气达标排放率达80%。

②规划区管网服务面积达100%,所有工业企业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进入污水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率达90%;加强巴河水源的整治和保护,水质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

③镇区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处理;镇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80%以上,废渣不下河。

④加强噪声污染管理,使其符合国家噪声控制标准,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

- -

34

家1类(夜间)和2类(白天)标准。全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平均控制在65dB,镇区环境区域噪声按功能区划分达到国家标准。

⑤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以上,人均绿化面积26.72平方米。

⑥城镇和乡村环境得到改善。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2%;增加有机肥用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强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通过环境建设,使涌兴镇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明显改善、环境逐渐优美的发展阶段。

4.3.3远期目标

到2020年,合理的产业结构保持全镇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地面水水质全面保持或优于《四川省地面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规定》的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98%。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争取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声环境全部达到或优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的标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8%,实现20%的垃圾资源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进一步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率,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5%,农业固体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全面综合利用,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巩固天保、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生态资源。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用制度约束行为,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文崇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社会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4.3.4控制指标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文)中关于“全国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的26项考核指标,结合文崇镇的实际情况,规定了22项考核指标作为文崇镇的考核指标。按照《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根据文崇镇的自然条件与环境保护现状水平,确定规划期内实现的目标值列于表21。

- -

35

表21 文崇镇生态环境特征指标及目标

内序号 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1 2 3 4 5 6 7 城 镇 建 成 区 环 境 8 9 指标名称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声环境质量达标率 指标值 ≥2200 ≥5000 完善 ≥98 ≥90 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100 ≥90 ≥70 ≥11 ≥95 ≥60 ≥40 ≥70 ≤280 ≥85 ≥90 ≥75 ≥95 2010年 3220 5100 完善 100 90 达标 90% 90% 90% —— 91 75 20 95 40 30 75.2 160 90 —— —— 73.3 2015 2020年 年 5000 5800 完善 100 95 达标 100% 95% 95% —— 95 90 26.72 100 60 35 80 150 92 —— —— 95 8000 6600 完善 100 98 达标 100% 100% 100% —— 98 98 30 100 70 40 85 140 95 —— —— 98 10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11 12 13 14 1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清洁能源普及率(%) 森林覆盖率(%)(丘陵) 水土流失治理度(%)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公斤/公顷,折纯)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规模化畜禽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乡 镇 辖 区 生 态 环 境 16 17 18 19 20 21 22 4.4生态环境功能划分

4.4.1功能区划分的目的

为了有效保护文崇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环境与

- -

36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划分规划区内生态、水、空气及声环境功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各区域的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目标,以利于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4.4.2功能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城市区域噪声环境标准》:GB 3096-1993

《城市区域噪声环境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1994 《达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保护规划》,2003年; 《达州市渠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4.4.3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功能区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①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满足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

②与城镇总体规划所划分的城镇功能区相匹配; ③以环境质量现状为基础,以当前功能为参考;

④遵循自然环境一致性、社会环境相似性和环境对策同一性原则; ⑤同一功能区承担多种功能时,服从最高功能;

⑥从经济、技术水平上考虑功能区划分的可达性和可行性。

4.4.4功能区划分结果

(1)水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

规划区内地表水水体功能主要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以及一般农业用水和一般景观要求。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确定规划区内所有水体功能和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如下:

- -

37

巴河及其支流的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和一般景观要求,介于文崇镇水质量较好,因此,文崇镇的水环境全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pH为6~9、CODcr浓度限值为20mg/L、 BOD5浓度限值为4 mg/L、氨氮浓度限值为1 mg/L。

(2)空气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

文崇镇域范围内全部规划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根据《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规定,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2。

表22 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mg/m3

取值时间 年平均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SO2 0.06 0.15 0.50 浓度限值 NO2 0.08 0.12 0.24 TSP 0.20 0.30 / (3)文崇镇区声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

根据《城市区域噪声环境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规定,将镇区划分为3类:(由于文崇镇无工业,因此无三类)

1类标准区: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区域,允许有少量商业、娱乐设施。

2类标准区:规划和已形成的混杂有居民住宅、商业经营、娱乐场所、工厂等混合区域。

3类标准区:镇区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文崇镇区的具体划分办法如下: ①下列区域执行1类标准:

文崇镇原文崇乡境内的居民居住较分散的一般农村地区。 ②下列区域执行2类标准:

文崇镇原镇辖区域内的居民居住较分散的一般农村地区。 ③下列路段执行3类标准:

文崇镇庙坝村区域内的居民居住较分散的一般农村地区。

- -

38

(4)生态功能区划分

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人类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类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尽可能恰如其分地确定某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基于这种分析,确定人类的开发利用强度,引导人类活动朝着尊重自然生产力、优化生态功能的方向发展则是本区划的出发点。

根据文崇镇的特点,以及文崇镇的性质定位,本规划将文崇镇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商贸经济区、城镇发展新区、风景旅游区、传统农业经济区。

商贸经济区:

将双龙街、建设街、老街、桥沟街等作为商贸经济区,该区是文崇镇发展的重要区域,文崇镇将继续加强场镇以及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人文风貌与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该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城镇发展新区:

城镇发展新区以发展农家乐式的民间旅游休闲接待服务为主,作为场镇接待能力的补充。新场镇的选址按照总体规划,建设在建设街道三叉路口至文崇村,新区按照居民生活需要,将设置齐全的城镇配套设施,如生活居住和商业服务、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相关公共设施,以及相应的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各类设施均按相应的服务半径设置。结合文崇镇旅游业的发展,开办部分家庭式餐旅店,按当地居民以家代店的方式,各经营户可利用自家的居住用房,设少量旅游接待床位,开展居民家庭农家乐式的旅游接待服务。

该区建成以后,是文崇镇的又一生活污染集中点,文崇镇将加强新区的环境管理与建设力度,使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促进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该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传统农业经济区:

- -

39

文崇镇境内主导的二、三产业及传统农业经济区。该区是文崇镇的主要农作物产地,以文崇镇平坝粮食主产区为主,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农业按基地化、商品化、集约化发展,立足布局特点,重点发展绿色传统农业、绿色畜禽业、水果蔬菜生产,并结合地方农业风光,具有大农业、大景观、开放性农业观光园区布局,成为农业观光地。

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及农村生活环境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以及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该区的发展方向。

该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GB3096-93)中的1类标准。

第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5.1 生态景观整体布局建设规划

5.1.1 规划的目标

建立文崇镇的生态景观安全格局,在宏观上形成文崇镇的基本生态框架,至2015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6.72m2;至2020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30m2。

.5.2 非控制性组分规划

非控制性组分主要指居住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公建用地和教学科研用地等生态类型中的生态设计。从生态设计的角度看,这些组分是人们生活与工作最密切的环境组分,因而这些用地类型的面积、空间分布和自身设计的科学性十分重要。

5.2.1住宅区的非控制性组份规划

住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又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之一,对住宅区的

- -

40

非控制性组份进行合理的规划,既是人类自身安全、健康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的有效补充。作为以建设生态型小城镇为目标的文崇镇,新建住宅区内的绿化率应达到40%以上,已有住宅区也应高于25%。

住宅区内绿化的物种配置应注意两点,一是美观大方,照顾人们的欣赏需要,乔灌草合理配置;二是注意异质性布局,即与周边的自然组分构成团块式混交布局,这种差异可以增强城市中的“自然”抵抗内外干扰的能力。

5.2.2 行政、文化等用地的非控制性组分规划

行政、文化、医疗等用地的非控制性组份的种植标准见表23。

表23 其它非控制性组份标准

用地类型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其他用地 绿地率 >45% >40% >50% >45% >30% 林木覆盖率 >20% >15% >25% >25% >15% 5.3水土流失控制规划

5.3.1规划目标

保护水土流失敏感区域、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并对水土流失采取及时治理措施,至2020年全镇基本消除水土流失的隐患。

5.3.2水土流失现状

文崇镇属北部、浅丘陵轻度流失区。文崇镇属浅丘陵轻中度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00公顷,主要是水力侵蚀。即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尤其以面蚀为主。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为主。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75公顷,占流失面积的75%,中度流失面积为25公顷,占流失面积的25%。年土壤侵蚀量为0.8万吨,水土流失区

- -

41

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75吨/平方千米·年。

5.3.3水土流失治理规划

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比较集中、有潜在水土流失危害的地区,如各类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主要管理措施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水保法律法规,对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护方案报告审批制度,达到“三同时”,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发生,并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巩固已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地区的工作。

5.4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生态城镇中的主体是人,而人的行为又受其观念、意识所支配。生态城镇的实现,离不开广大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积极参与。因此,在城镇管理部门及居民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包括生态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等),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最终克服决策、经营及管理行为的短期性、盲目性、片面性及主观性,从根本上提高生态城镇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是生态城镇调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只有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

5.4.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目标

通过持久、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达到相应的水平。

5.4.2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内容

(1)宣传、动员生态城市建设

通过电视、广播媒体等手段,使文崇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深入人心,使城市居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建设的措施与步骤,使广大城市居民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工作中去。

(2)宣传绿色消费

- -

42

强调人类健康,鼓励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工作、运动、娱乐,购买环境友好产品以及摄取有机的、新鲜的、非化学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在公众场所建设宣传牌进行绿色消费宣传。

(3)设计城市开敞空间宣传板

在绿地街头等开敞空间设立不同主题的生态教育宣传画、宣传板、警示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

(4)宣传绿色文明

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持久的绿色文明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文崇镇市民的生态意识,向世人展现良好的城市风貌。因为人与自然和谐观是人类面向未来的一种生态文化的价值导向,不可能自发产生,需强化教育才行。利用影视广播、报刊杂志、博物展览、学术活动、科学普及、街头板报、戏剧小品、电视竞赛等大众喜闻乐见方式,营造浓厚生态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大众心灵深处滋生珍爱万物生灵的生态责任感。

第六章 污染治理规划方案

6.1水污染治理工程

运用各种治理与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河流、水库和地下水水质,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对水源地及水域水体的消耗与污染,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1.1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

文崇镇自来水厂改扩建水源地——巴河取水地段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余水体的水质需满足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Ⅲ类水质标准。

远期目标(2020年):

文崇镇自来水厂水源地——巴河取水地段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余水体的水质高于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Ⅲ类水质标准,争取达到地表水水

- -

43

域环境功能Ⅱ类水质标准。

6.1.2水资源保护规划

文崇镇共有人口2万多人,其中分散式供水5400多人,自来水厂集中供水2600多人,水厂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厂必须进行扩建,才能满足用水需求,现文崇水厂供水量为800吨/日,经扩建后,水厂供水量达1000吨/日。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行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放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害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水段水域水质的活动。其水质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要求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200米区域内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掩埋动物尸体。农村饮用水小型集中式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区域内禁止设置排污口、饲养场、肥料堆积场、公共厕所,堆积垃圾、工业废料等等。

保留场镇现有的排水暗沟,采用雨污合流制,区内雨水、污水经合流制污水管网收集后由排出;新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宅前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污水由污水主干管收集排入沿岸设置的截污沟内,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00%。

根据文崇镇的城镇布局,地形和外围排水沟渠,将全镇排水分区,各区域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后,分别排入就近的巴河。

6.2大气治理工程

根据文崇镇实际情况,确定规划区近期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远期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争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选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和日平均浓度作为功能区大气质量控制标准,即二氧化硫0.06mg/Nm3和0.15mg/Nm3,总悬浮颗粒物0.20mg/Nm3和0.30 mg/m3。

- -

44

6.2.1“十一五”计划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总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十一五”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为继续建设和巩固烟尘控制区,实行优质燃料优先供应民用的政策,加快城镇供气和集中供热建设;推广使用型煤,禁止原煤燃烧。严格控制尘污染。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要加强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控制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不断加剧。重点保护好居民文教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6.2.2镇区大气污染控制

综合考虑镇区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以及污染源的具体特点,提出如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镇区面源和低架源排放量,尤其是不规则、无组织的面源排放量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由于面源和低架源的排放高度低,对地面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对面源和低架源的控制是改善镇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可采取下列措施:

(1)对于饭店、食堂、浴室,近期应积极推广固硫型煤,采用除尘设施,并保证除尘设施正常运行。此外,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净化处理的装置,并通过专门的烟囱排放。专用烟囱的高度和位置应满足有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为原则。对于新建餐饮及其他服务企业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

(2)现镇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经探测,文崇镇寺垭村境内蕴藏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今后,文崇镇以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充足。城镇居民燃料推广使用液化气,镇区清洁能源普及率2015年达60%,2020年达70%。

(3)地面扬尘和建筑粉尘对总悬浮颗粒物地面浓度有较大影响,应通过提高绿化率、改善镇区及周围地区的道路状况,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降低扬尘和建筑粉尘的产生。

- -

45

6.3声环境污染源综合整治

6.3.1声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原则和目标

根据环境噪声现状和变化趋势及城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同时考虑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的需要,对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进行综合整治。

控制目标:全面而有效地控制镇区的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总体要求在城镇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近期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达到以下控制标准。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小于60dB(A),夜间小于50 dB(A);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9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0%以上;固定噪声源达标率95%以上;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不超过65dB(A),路段达标率超过90%。

6.3.2噪声控制对策

为实现上述控制目标,特制定如下噪声控制对策:首先,做到按功能区分类进行控制管理,逐步建立噪声控制小区,并不断扩大小区的覆盖率。其次,采取以下的噪声控制对策。

(1)镇区交通噪声控制方案

交通噪声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是影响镇区声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控制交通噪声,是关系到今后镇区声环境质量优劣的关键。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①合理规划新开道路及拓宽道路两侧用地,不许新建噪声敏感性建筑物(如医院、学校、住宅楼等);

②穿越居民文教区的汽车禁止鸣号,车辆全部使用低声级喇叭; ③道路和航道两侧大力开展绿化建设,以降噪、防噪。

(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随着文崇镇城镇开发建设,镇区改造及建设步伐加快,建筑施工虽然因其作业周期性、区域性强等特点,影响范围不如交通噪声大,但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对夜间的睡眠干扰尤为严重。

- -

46

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

①施工作业时间,特别是基础阶段和结构阶段的作业时间,应尽量避开人们的正常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夜间(22:00~6:00)不得施工,保证周围居民睡眠不受影响。对于确需连续作业或工期紧张的项目,夜间做好周围居民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②在居住稠密区或特别需要安静区(如医院、学校等),应尽量使用噪声级较低的施工机械和低噪声作业方法(如用液压式打桩取代冲击式打桩)。

③对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机械,如混凝土搅拌机、木工机械等做到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尽量远离界外居民区。

④实施施工场界噪声超标收费和无证夜间施工罚款制度。

(3)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方案

①镇区内各商业单位一律不得在室外安装高音喇叭或音箱,用高声响吸引顾客。销售过程中必须的音响设备使用(电视机、音响、磁带的销售),其对外辐射声音的声级(室外1m处测)必须达到该区域《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功能区控制标准要求。

②集中兴建娱乐场所,控制分散的娱乐网点;娱乐场所不得对外安装高音喇叭或音箱,娱乐场所建筑物及门窗的选材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隔音量,避免噪声泄露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6.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整治

6.4.1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

城镇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面要大力开展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城镇无害化集中处置场的建设,提高城镇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能力。重点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合理处理。

根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提出以下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见表24。

- -

47

表24 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目标

指标(%) 近期(2015年) 100 ≥95 100 100 远期(2020年) 100 ≥98 100 100 目标 建成(镇)区生活垃圾清运率 建成(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率 有害废物处置率 医疗废物处置率 6.4.2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方案

(1)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案

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分为可回收废物(包括纸、塑料、金属、玻璃等)、有机垃圾和杂物垃圾,严禁建筑垃圾和渣土混入。在2011年前,要求各饭店、政府机构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加强废品回收,使垃圾清扫单位和镇区居民获得收益,提高分类的积极性,保证分类工作正常进行。

根据城镇居民的密度和各单位的位置,设置垃圾收集站,垃圾定点定时由专人将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垃圾收集后送往垃圾收集站。镇区内设标准垃圾中转站,并由垃圾清运车送往垃圾处理场。

(2)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考虑到医疗传染性废弃物的潜在危害性,且各村级卫生所或医疗站没有处置能力。应将该类废物集中收集后统一焚烧处理,保证100%无害化。

6.5 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6.5.1农业发展状况

全镇5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338亩,水田10438亩。文崇镇的耕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800m之间的丘陵地带,因谷宽阳光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文崇村、台山村、促进村、谭坝村、石湾村、庙坝村,旱地主要分布在下湾村、革新村。

全镇农业经济以粮食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大豆,

- -

4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i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