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小学07学年教师论文集21
更新时间:2024-04-29 23: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北仑高塘小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塘小学07学年教师论文集
对数学课堂中多元评价的认识 .................. 乐丽丽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 贺池 课堂教学应求实求真 .......................... 朱立峰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 戚雪萍 浅谈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邹信科 实验——提高学生能力的阶梯 .................. 周文春 用“读”促进理解、发展思维 .................. 王明蕾 新课程下的估算教学 .......................... 石富良 狮 子 和 鹿 ........................... 杜艳娜 协作区教研活动反思 .......................... 郑慧春 新生代课后反思2 ............................ 郑慧春 新教师适应困境与专业发展途径 ................ 郑慧春 让 语 文 课 堂 洋 溢 着 快 乐 ............... 杜艳娜 让心灵在和谐中舒展 ............................ 李娜 让雏鹰展翅飞翔 ................................ 李娜
- 0 -
对数学课堂中多元评价的认识
北仑区高塘小学 乐丽丽
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观念制约着老师,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评价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语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心。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积累、体验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从以下几方面就数学课堂中的多元评价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1、 教师评价准确巧妙。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表现,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
2、 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互评,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自评、互评中认识自我。我们可让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做完一个课堂练习反馈后,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练习作自我评价:“你认为自己的练习可以评几星级?就给自己打上几颗星。”在教学了百分数的课堂总结时,问学生:“你觉得自己在这堂课的表现怎么样?请你用百分数来表示。”在几个学生上台板演后,可以这样问其他学生:“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在自我评估或互相评估中达到整合提高。 二、 评价内容多维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造成重分数轻能力与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转变传统的数学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多维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要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意志等方面,力求做到课堂评价准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数学课堂上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细微的闪光之处,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发言中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使学
- 1 -
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如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给以学生这样的评价:“你能积极参加讨论,真具有合作精神。”“你不但愿意帮助别人,而且还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信你能取长补短,使自己有更大进步!”在后进生犹豫不决,不敢发言时,可以这样评价:“请你勇敢地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这样评价: “没关系,至少你思考了、参与了,很棒!相信你下次做这类题时一定不会再做错了!”“虽然你最后的结果算错了,但你的列式是正确的,下次计算仔细点一定能做对的!”“你的回答虽然错了,但你回答的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
三、 评价标准多层化
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单一,教师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往往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以学业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确化、凝固化,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这种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智力特征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也各有千秋,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老师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评价:“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生理、心理、思维的差异,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缩小差异。我们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进行评价,我们对优等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求则相对要低一些。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注意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如对优等生评价侧重于算法的优化、思维的创新、反应的迅速;对中等生评价侧重于正确的解答方法、扎实的学习基础、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评价侧重于良好的学习态度、勇敢面对的自信、积极参与的精神、语言的表达。课堂评价努力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被家长、老师、同学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比较,有时这些比较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合理利用比较,也能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我在数学课堂上,十分注意观察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表现,当他们在某一点上做得比较突出时,就拿他们跟班上的优秀生比较:“你今天这道题做得真好,连XXX都比不上你了。”这样不但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受到鼓舞,知道自己认真了,也能跟尖子生一样好的,那么他就会试着去努力争取天天都比那个优秀生做得好。而尖子生也在其中受到鞭策,产生危机感,懂得自己不努力也会落后,不敢放松,就会更加努力地向前探索了。 四、 评价方式多样化
记得新课程刚实施的时候,随便走到哪里听课,就可以听到课堂教学中一律是“棒棒棒,你真棒!”或是“棒棒棒,向你学!”这种表扬学生的模式全国惊人的一致。可能这种单一的表扬形式一开始是非常有效的,可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随着实验年级的增高,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减弱,其评价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手段。 1、 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 2 -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评价观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创造者往往是有奇异思想者,我们教师要永远保持鼓励态度,应该注意时刻为学生的创新而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始终保持着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你解答得真巧妙,让老师和同学们佩服!”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是不是还没有想好,我们再等你一会儿,你再多想想,好吗?”这样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能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否定性评价也必不可少。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这无可非议。但教师过度的激励性评价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有的学生会经不起批评和挫折,所以否定性评价对于任何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否定性评价要体现尊重鼓励的原则。如果我们对待学生的错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处理得太草率,难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运用否定性评价时,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学生自信心为前提,谨慎而巧妙地使用。如在教学中,常常会有一幅数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信息,有的学生会看图说话似的说上一段话,这时教师不妨这样评价:“你的观察能力很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但你能不能从中找出几个数学信息呢?”这样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思考问题了。
否定性评价要让学生有再次尝试的机会。儿童大多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失败后往往会感到遗憾,想再试一次,这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往往在计算圆柱的两个底面积时忘记乘2了,这时教师不妨这样评价:“你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没错,先计算侧面积,再计算底面积,然后相加。但你有点疏忽了,想想圆柱的样子,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对!”这个学生恍然大悟,真的很快大声地回答了正确的算式。否定性评价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让学生重新感悟,深入思考,让他们经历一个自得自悟的过程。
课堂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只有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元评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汝吉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程功、陈仙梅 《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3、施燕红、胡兴余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3 -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高塘小学 贺驰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二、其次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心理学认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
- 4 -
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愿更多的学生们愉快地步入数学课堂中。
- 5 -
课堂教学应求实求真
-----------------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
高塘小学 朱立峰
课程改革已整整六年,常听不少教师谈起,小学低年级数学成绩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有幸参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真是感触颇多,学生成绩的差异为何如此显著?尤其是数学思维方面反差更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觉得造成低年级数学成绩差异很大的原因,有教材的问题,更有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课堂上纪律问题是外因之一。一方面,如今的学生生活在“蜜罐里”,整天“顺毛捋”的家庭影响,造成大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严重,行为自律性差;另一方面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民主,倡导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组织不当,指导不力,致使学生学习无序,由于课堂吵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常常无法听清。而有些学生却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不倾听别人的发言,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有个别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不仅使教师教学费劲,而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我觉得外因还有新教材难度明降暗升。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因此在计算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难度的确有所降低,但知识领域有所扩大。如一二年级数学教材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新知识,而学生却由于空间观念薄弱,接受起来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还有知识呈现形式过于多样化。如教材较多的题目采用图画方式呈现,表面上看起来具体、形象,学生似乎易于接受,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加之教材中有些画面过小而不清晰,学校又在硬件方面无法为教学提供条件,反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更有强化数学思考的开放性题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确有好处,但对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却有较大的难度。
第三,我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是很难把握好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又忽视甚至放弃了教师的主导性;片面反对接受式学习,尤其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学得不透,精神把握不准。像我校随着外来学生的涌入,低年级学生的家庭教育层次差异较大,在教学数学新知时,如果不管学生有无生活经验,或有无旧知基础,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真是为难学生了。有些重要知识,教师往往也是让优等生的来代替自己的准确讲解,有些值得注意的关键地方,教师也轻描淡写不去着重点明,使学生学得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还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正因为如此,教学中课堂训练不够扎实,训练时间普遍不足。一方面教师由于教学安排不当,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面花的时间过多,而用于完成课本上“做一做”的时间偏少,往往课上来不及做,影响了当堂巩固。另一方面学生独立作业训练较少。在完成练习时,由于图画较多、难度较大,教师往往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较多,而让学生独立完成的较少。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很难检查与评价。另外新教材题目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图画多,且由于教师水平和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新编或改编题目。学生除了做书上的题目外,很少有其他鲜活的题目来练习。这样,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学生往往就难以应对。从而出现学生说与做题“水油相隔”的现象。
- 6 -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根据上述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低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应求实求真。我认为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要从小抓好课堂纪律,真章中见活力。良好的学习纪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关键时期。从小学一年级起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与生理特征和变革教学方式后的新情况,就要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纪律教育,认真研究与制订加强纪律性的新措施。一是要花精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教育学生懂得遵守课堂纪律是学好功课的重要保证。懂得既要让自己学得主动积极,又不影响别人学习;既要自由地参与学习活动,又要自觉地遵守纪律。懂得在课堂学习中该怎样做,不该做什么。二是要训练学习活动的有序性。讲秩序是守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明确分工、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要积极营造既生动活泼又秩序井然的学习氛围。三是要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专心听讲、倾听同学意见、虚心与别人合作、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二、教师要对教材要适当修改变通,或者借鉴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缩小知识领域,减少知识点。适当简化呈现形式。改变以图为主的做法,特别是减少那种画面情境比较复杂、条件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适当降低学生通过观察收集信息的要求。适当减少开放性题目,对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适当控制解题步数及难度,或者通过星号作为思考题、选做题。
三、教学方式既要积极大胆变革,又要继承与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朴实。《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讲授的应大胆去讲:学生既无已有经验和旧知作基础的新知,教师应当讲;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师应当讲;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优生虽已讲出意思,但不准确、没讲完整的,教师也应当讲,尤其是关键或重要的知识。当然,教师的讲要讲究点拨引导。举个例子,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时,教材第二册P15中13-8=?(条)的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学生汇报的方法有很多:A、10-8=2,3+2=5;B、8+5=13,13-8=5;C、13-3=10,10-5=5?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就点拨学生对比选择合理快捷的算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把想加算减的口算优越性和破十法对笔算的优越性,进行训练和对比,学会正确选择,是教师应当强调讲的。
四、教学过程要兼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体验,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师务必精心组织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要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去探索富有挑战性的较活较难的问题。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要适当倾斜,多加关注,鼓励和帮助他们自己解决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兼顾差异,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
五、发展巩固学生的思维训练,就要精选作业内容,让训练扎实有效。切实加强课堂作业与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要确保练习的时间,要防止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占用过多的时间,确保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去完成教材上的和作业本上的习题。扎实有效的训练还要增强练习的独立性,凡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一定要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做,即使是合作学习,也要坚持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再讨
- 7 -
论交流。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补充少量鲜活的训练题目。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针对薄弱环节,根据需要,通过新编改编,适当补充一些鲜活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扎实地进行思维训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往往选择又好又快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就要求实求真。但也要拓展思维,突出主体地位,给个别学生以广阔的空间。
- 8 -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
北仑区高塘小学 戚雪萍
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
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如何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如何创设情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 9 -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学生对活动的参与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只有在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中,人才能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认识发生的始源性机制是主体参与,而需要正是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的需要,不断满足这种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的认识得以发生并能不断地深化。
三、激发学生主动投入课堂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和变化。学习形式上从游戏为主变成每天五节左右的上课学习。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的缩短,每天上课时间的骤然增加,使得幼儿精神疲劳,学习兴趣减少。小学教室也不像幼儿园时那样布置美观富有情趣,完全受教师支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且考试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容易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恐惧和紧张。还有师生关系,教学方法都大不一样了。因此应该从几方面帮助幼儿真正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观。
1、学习态度
许多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都有入学学习的要求和愿望,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但这并不说明在学习态度方面已有了很好的准备。他们只是充满着新鲜感,还没形成坚持学习的动机,因此,有的儿童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做功课粗枝大叶,对学习马马虎虎,上课玩铅笔,橡皮,作业本上乱画等等。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好的学习态度,我们教师应该时常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
2、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如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如( )<5,括号可以填哪些数?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教学时说:“一二停”学生就必须停下,并马上坐好,准备交流。另外还要加强坐姿、注意力、动手操作等的训练。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孕育的智力因素,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1、鼓励大胆猜想和尝试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凭借直觉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以提高创造力。
- 10 -
比如:图形的拼组中例2是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尝试拼。当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关系后,教师又可以提出: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拼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和展示。
2、变换课堂组织形式
一堂课下来,学生已感疲倦,大部分学生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如何提高整堂课特别是最后几分钟的效率,让学生处于振奋的状态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变化教学方式,如快速抢答,小组竞赛,开小火车等。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如在课前5分钟,开小火车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凝聚了,积极性提高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我组织小组竞赛的方式。如:在教学“放学以后”公园情境图时,讲好竞争规则,每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给自己小组加一分,看哪个小组分数最多就是最棒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合作意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答案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力,整堂课在高涨的气氛中结束。
3、生活化数学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儿童长于形象思维,严谨、结构性极强的数学常使刚跨进小学大门的低年级学生倍感枯燥乏味。教育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来源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数学课堂上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以学生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又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掌握口算技巧的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教师可以详细设计各个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儿童在这些喜欢熟悉的环境,有趣、美丽的图画中主动发现奇妙的数学知识,激发探究欲望。
(三)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课堂发言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胆说,不管对与错,只要想说,就抢着说;二是人家说他也说,叫他说却哑口无言;三是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四是怕同学笑他不敢举手说;五是不理不睬不愿说;六是下课时谈笑风生,课堂上金口难开;七是想说,但站起来说却只能自己听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从几方面努力:
1、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另外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善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畅所欲言的欲望。
2、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发言品质,合理评价。我要求学生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充满自信,声音响亮。听者则应虚心学习热情帮助。当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指正,教师可以引导他向同学道声“谢谢”;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小声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充分地鼓励。
- 11 -
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表现欲很强,喜欢听表扬的话,当他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要善于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
3、不能忽略榜样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经常表扬一些爱动筋,声音洪亮的小朋友。每两周我都会评一次“课堂之星”、“进步之星”。使学生呢感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争当榜样,跃跃欲试。
(四)总结
每个人都会期望获得成功,老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主动追求和探索的欲望,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激发和调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于充当学习的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好学生是被夸出来的,只有经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大门,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他们从小就有成功的体验,进步的欲望。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锻炼,让他们重拾信心,逐步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总之,要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师要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建构和谐的课堂,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8.4.16
- 12 -
浅谈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塘小学 邹信科
摘要 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作点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知识建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学生发展 、有效性
近年来,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引下,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注意做到注重自主探究,
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是,经常一节课下来感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后就经常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虽然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为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学生身上也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教教材”。
(一)、对教材加工、归类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识,有利于学生
探索与创新。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现一些基本现象和事实,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另外,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也需要教师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一册教学《9加几》时,教材中只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法,究竟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里都是自己不断地琢磨,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算法,更要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程度。
(二)、转化例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中有些例题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学习内容与自己无关,因此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所以,在设计教学与施教时要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考虑,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想素材,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会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但这并不意味教学采取纯理性的办法。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一)、激发动机
- 13 -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等。 (二)激发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就是陌生的、模糊的,为了加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空着的书箱和放进书包之后的书箱,使得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物体不同占的空间大小就不同的道理。通过实践,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的见、摸的着的数学事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
- 14 -
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 四、努力构建和谐乐学的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他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境和精神氛围。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9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2个仙桃,算式是11-9=2(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2-9=3(个)??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提高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在教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的教育的新天地,把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做精、做实”,使数学教学上一个新台阶、走向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4]王敏勤编著《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
- 15 -
实验——提高学生能力的阶梯
高塘小学 周文春
所谓能力,是指学生在观察、动手、思维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阶梯。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怎样才能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一、首先确立实验目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每个儿童都对世界充满着新鲜好奇之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但是,学生又不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以《 杠杆的研究》这节课为例,在实验前就要向学生说明做这个实验就是要研究杠杆能不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实验就会有目的地去“玩”那些本身就感兴趣的实验器具,而不会盲目地去“瞎做”。 二、其次注意实验方法。
学生做实验前,对于有关的现象和结论,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地想。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自然实验的有关结论也可从“胡说”开始,看看人类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燃素说”统治了几百年,燃金术开拓了最早期的化学活动,成熟的、正确的科学成果不正是从这些错误的、幼稚的脱胎而来的?过去人类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哥白尼说,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为了宣传这个真理,布鲁诺牺牲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可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天文学历史上的一重要阶段哩!科学家进行实验,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想”。为此,我们的小学生在实验,有关科学结论,不应及时告知,应让孩子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想,甚至异想天开。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学《加快溶解》一课,教师在做加热能加快溶解这一演示实验时,可在分别装有冷水、热水(不让学生知道)的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两粒高锰酸钾丸,让学生观察那个烧杯溶解的快,为什么?这时可鼓励学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维就这样放出异彩。实验时让孩子们多看看,即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只有如此,才可能获得正确、清晰的实事和现象。比如教学《岩石的风化》一课,做岩石破碎的模拟实验,即:将一块岩石在火上烧热,然后浸入水中,反复做几次,做完一次后,岩石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时要适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他们会发现岩石上出现裂痕,表面慢慢剥落。最终孩子们得出了自然现象。这由学生自己看认真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其教学效果是言语传授无以伦比的。 三、关注实验过程。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可以让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在明确
- 16 -
了实验目标及进行了合理的实验猜想后,认真的讨论实验过程,先讨论试验中运用哪些实验材料,再讨论在试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分工明确。最后再总结一下试验中有哪些可取之处,有那些不足。如教学《框架结构》这课时,让学生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的框架,我就是先让学生画出草图,算算需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再分组讨论实验过程,然后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捆扎不牢的情况,再组织讨论,其余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再补充说明捆扎方法。以上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长期地对学生这样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统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教学时,我还把握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板书,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当然,我们更赞成学生能用别的实验来研究同一问题,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或实验就更好不过了。这些实验就可以延伸到课外跟学生一起做做,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注意实验结果的处理。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我们教师可以针对“现象→结论”推导的难易程度采用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在《各种各样的“锅”》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铝、玻璃、陶瓷、铁那一个的传热性能好。学生通过各自的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试验环节,把学生所纰漏和疏忽的环节加以弥补,终于得出相同的正确结论。实验结果的处理重在分析实验过程,过程中纰漏越少,离正确结果越近,“渠成自然会水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细心和耐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能切合实际的分析实验条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和发展。
我们在学生的实验教学中,紧紧抓住确立实验目标、注意实验方法、重点关注实验过程、正确处理实验结果这四个要点,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 17 -
用“读”促进理解、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读题习惯之我见
高塘小学 王明蕾
不知道你在数学教学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在订正数学题目的时候,特别喜欢“跑上跑下”,在老师一遍遍否定中进行“排除”只至答案正确。如果要求他们先通过仔细读题后再订正,一般情况下十有八九的学生是不需要这样“跑上跑下”的。究其原因:发现他们是“懒”,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何须再次重温?再深入思考一番:“懒”的背后却是学生一个“读题习惯”的丢失。
苏霍木林斯基曾指出:读、写、算、观察、表达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五种工具,把他们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总的技能即“会不会学习”。“读”字排首,足以可见它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就从“读”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应年龄而异,要有不同“读”的方式
小朋友告别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当他们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堂数学课开始,我们的“读题习惯”的培养就已经启动。像我们学校的生源基本以农民工子弟为主,他们的学前教育几乎为零,于是我们作为数学老师更要有耐心,刚入学的几个月里,几乎需要边放投影仪边让小朋友手指着跟着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读边教读的方法,同时帮助其理解意思。而且还专门利用黑板的一角,每天写上两三个常见的词语,比如:上面、下面、从左到右、计算、数一数、里面、填写、看图等等。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蹒跚”着读题了,到了下半学期己经能慢慢地“独立行走了”!
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读题能力进一步加强,不过千万不要“骄傲”,“读”在此时才刚刚开始,我也曾追求有一个安静的氛围,要求学生尽量默读题目,实际上这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按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来说,让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来完成默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干脆就让他们读出声音来,有了这样外部语言的参加,学生才会依靠刚才在脑子里留下的表象来进行分析,促进理解。这样的读一直要坚持到中高年级,他们渐渐才可以把有声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把读的过程在脑子里完成,同时也完成读题目后的思考。 二、加强心理暗示,培养“读”的兴趣
在训练学生读题习惯的最初期间,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信任度也很高,老师就要利用这样的“优势”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激发“读”的动机,比如:认真读题会让你成为聪明的人等。但是学生仅靠这样远景动机的刺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近景动机来刺激他们读题的动力,比如学生在读题过程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的记号,都要予以大力地表扬,从而产生激励上的联动性。除此之外,做为老师更应立足于课堂,争取更多的学生来喜欢你的数学课,所谓爱屋及乌,作业时自然认真而又有兴致,何须再为他们的不读题而担心呢? 三、不断提高“读”的要求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先要有读的能力,如果学生连读都结结巴巴,他们注意力的分配怎么可能会还在“意”上呢?怎样提高读的能力呢?光接受数学书或者练习本上的文字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整合,甚至课外读物,充分感
- 18 -
受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文字的敏锐性,让思维更加广阔。
其次要让学生把“读到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达到检验学生读的质量的目的。(1)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有点类似语文课中的复述。新课程中低段的“解决问题”多以图文形式出现,如果要求他们“说”出来,这必然要求学生:先通过读、看来获得数学信息,然后经过筛选留下自己认为需要的信息,经过一番思考,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这个过程是悄无声息的,实际上它也经历着从质变到量变的微观飞跃。如果学生能表达了,并且表达清楚了,何愁是否会解决问题呢?(2)“画题目”也可以做为让学生把“读到的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手段。比如二下数学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文字信息是一共有24棵树,图片信息是画着6个小朋友在植树,数学问题是(1)每人种几棵树?(2)2个小朋友一组,每组种几棵树?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只有部分学生“胸有成竹”,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6÷2=3(组)24÷3=8(棵),更多的学生似乎一片茫然,于是我让他们认真读题后,来画一画“两个小朋友一组”,接着追问:“每组种几棵?”他们恍然大悟:2×4=8(棵)算式的得出水到渠成。低段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哪怕到了高段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能够引导学生把“读”到的文字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解还原成图像信息,更有直观,也更有利用学生进行思考。
对学生进行“读题目”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实施与操作起来实属不易,需要老师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会随着他们年级的增高,慢慢养成好习惯,假如真有这么一天,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老师不也可以轻松一点了吗?
- 19 -
新课程下的估算教学
——体会及对策
高塘小学 石富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主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了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
问题一:反正估算可大可小,以后见到估算,就把最高位后面的数都改为0来计算就行了。——对估算教学的意义理解存在误区。
由于估算是一种近似计算,如何选取近似值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因此,学生在选取近似值时有的喜欢取整十、整百、整千,而口算能力较好的部分学生却会选取口算法能解决的而又跟原数尽量接近的数。这样,估算的结果往往不会是唯一的。有的教师对这一尺度把握不好,教学生估算时把最高位后面的数都改为0来计算,使估算的意义完全无法体现。
对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无论是计算题计算前对得数的“估”,解决问题前对问题结果的“估”,在集合形体教学中对长度、面积的“估”,只要有估的空间,都应要求学生去估,并通过估算结果与准确计算结果对比,感受估算的优越性,以次培养估算的兴趣,强化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
问题二:“估算时用四舍五入法最准确”——对估算策略的理解存在误区。
“四舍五入”法在近似计算中的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纯粹的计算题中通常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取近似值。正是这一原因,不少教师总认为用“四舍五入”法比较接近实际数,于是有意无意地强调学生最好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这样的结果最准确。学生也在教师的不断强化中渐渐地淡忘了“进一法”和“去尾法”,更不会根据实际来确定该如何选取近似数,只会千篇一律地事业“四舍五入”法来进行近似计算。然后,在一些实际计算中,我们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把数估大,有时却要把数估小。需要估大的常出现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至少需要多少份的类型题;二是裁剪需要的用料的类型题;三是购物问题中求需要至少带多少钱的类型题。反过来,生活中又有不少情境需要把数估少,如与上述几种类型相对应的三种情况:一是已知每份数和数量求最多有多少总量的类型;二是已知裁剪需要的用料和每份所用的聊,求最多能做多少份的类型题;三是购物问题中求最多能买多少数量的类型题。如果我们片面强调单一的一种“四舍五入”法,就会限制了学生的饿思维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估算能力和数感的培养。
对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设计一些实际生活情境题,特别是要进行一些需要估大和估少的估算题训练,让学生通过系列化的训练,在不断的实践中感悟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对于解决策略有多种的估算题,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各种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从中选择一种最科学,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养成针对问题能进行多角度思考,最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良好解题习惯,也从中渗透运筹学的思想方法。
问题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对估算问题呈现方式的理解存在误区。 由于旧教材很少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就是有也是独立的一节来呈现,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目中,估算是一种“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独立”的一个知识点,只有在相应教材内容后面有一部分的练习,考试也要在卷面上指出“用估算的方法解决”,无须通过审题来判断哪些问题需要准确计算,哪些问题是近似计算。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估算被作为计算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贯穿在计算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的呈现方式也日趋“生活化”,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是否可以用估算解决。为了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审题的“麻烦”,部分教师就想学生推荐一种“窍门”——见到“大约”两个字就用估算!染而,实际上却存在两种
- 20 -
情形:一是没有“大约”一词,却可用估算解决。如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72页的练习第7题“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61页的练习第4题“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她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等等,二是有“大约”一词,却可以直接用口算解决,无需估算。如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7页的练习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大约吐丝多少米?”;三年级下册第60页的练习第4题“邮递员每分钟大约行1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信和报纸,邮递员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四年级上册第122页的练习第8题“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等等。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单纯根据题中某些字眼来判断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但会造成解题上的麻烦,更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对策:从低年级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图意、认真审题、结合实际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备课时,就要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008年3月20日
- 21 -
狮 子 和 鹿
高塘小学 杜艳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每件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各有长短的道理 。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难点:体会每种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各有长短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巧设问题,激发情趣。 (课件展示:鹿)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这个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朗读句子,找反义词(美丽——难看; 送命——逃生)
师引:大家想知道鹿为何有这样的感叹吗? 那就赶紧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狮子和鹿》吧!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知道鹿为何有这样的感叹吗?”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 二、初读全文,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根据要求读课文:
①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②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与同桌交流交流。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 匀称 珊瑚 精美别致 泛起波纹 撅起嘴 配得上 抱怨 逼近 犹
豫 凶猛 甩在后面 一扯 挣脱 撒开长腿
(设计意图:在检查字词时,相机说说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表演动作,以便理解词义,为感悟文本作好铺垫。)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 1、鹿一开始欣赏自己的角,你从哪里读懂的?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啊!我的身体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俩束美丽的珊瑚!”
- 22 -
①、 学生个别朗读,评价。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④、请你带上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哪只鹿先来? ⑤、齐读。
⑥、老师发现句中“多么?? 多么?? ”强烈地表达了鹿对自己角的喜爱,我们
也用“多么?? 多么??”来说句话吧!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妈妈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设计意图: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促写,为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写。) 2、鹿对自己的腿是什么态度呢? 你从哪儿读懂的?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②、学生朗读句子,齐读,个别读。 四、创设情景,感悟寓意
鹿前后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鹿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学生闭眼听并想象,师朗读鹿狮口逃生的片段:
清清的池塘边,一头鹿正悠然地喝水,忽然它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美丽的角就忘情地欣赏着。在远处的丛林中,有一只狮子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一场厄运即将来临,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 在逃生过程中,最让你紧张的是哪个场景? 学生交流。
2) 讨论:角差点儿使鹿送命,干脆把它锯了,你认为怎样? 学生交流。 3) 感悟寓意:每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各有长短。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蕴藏了深刻的道理,如何使学生在读文中明理,在读文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鹿逃生这个情景中,设计了“在逃生过程中,最让你紧张的哪个场景?”“角差点儿使鹿送命,干脆把它锯了,你认为怎样?”层层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阐述了角可与敌人搏斗、可求偶;腿可逃避敌人等知识,角和腿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各自的作用,理解寓意水到渠成。)
4) 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四、师小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板 书:
鹿角——美丽 (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 各
狮子和鹿 有 鹿腿——难看 (有力 跑的快) 逃生 长
短
- 23 -
协作区教研活动反思
高塘小学 郑慧春
2008年5月16日
今天大矸教研协作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展开,我跟区实验小学的汪海波老师上同一节课,PEP Book4 Uint5How much is it? PartB Let’s learn&let’s play。
整节课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在warming-up环节设计了个simon says及yes-no游戏,让学生动起来和巩固所学的衣服词汇,然后由给四个小朋友找鞋子,分别引出boots、sandals、slippers、sneakers的学习,在单词学习过程中涉及spell、语音、read、及句型:Look at the…,they are…的教学、通过比较sneaker、two sneakers、a pair of sneakers让学生掌握pair of的使用、句型:I want a pair of…,及Let’s do部分,教完单词,我进行巩固:复习单词、复习Let’s do部分,最后设计了个去商店选鞋子让学生掌握can I help you?及单词和简单句型。 整堂课下来,首先是课没完成,时间不够,可能在中间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有点多,其次是引出和操练有点单一,听课老师说我还没上都知道接下来会上什么,试教时师傅也提到过,呵呵,我其实自己上得都觉得有点闷。。。再次是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
听了汪老师的课后值得学习的地方有:1.上课很有激情,比如在Let’s do部分,让学生站起来,而且节奏快,学生情绪自然调动地起来。2.让我明白了姜不愧是老的辣,汪老师懂得在教a pair of 时涉及ro的连音及单词后面加s轻辅音和浊辅音的不同,虽然自己平时会注意,但是课堂里不会想到去涉及。
课后评课,听了其他老师的评价收获亦是很丰富,虽然上课前准备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学到了知识,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最最重要的是懂得了改进的地方就很满足了。。谢谢大家!
- 24 -
新生代课后反思2
高塘小学 郑慧春
2008年5月23日
今天参加区新生代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区性的开课,很紧张。
我上课的内容是PEP5 Unit5 Part B let’s learn&let’s play部分。因为自己教的不是五年级,又是个新老师,对教材不是很熟悉,但是听有经验的老师说五年级的课比四年级的课好上,心里稍微有点把握。
一开始在试教的时候,几个单词的引出都比较没有连贯性,整堂课都没串联在一起。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活动把整堂课给串联了起来。我先用daily greeting方式询问学生天气情况,顺势就带领学生去了动物园,在去动物园的路上操练what is he doing?/what is she doing?和let’chant,复习所学知识,到了动物园之后,通过看到动物引出要学的几个单词:dringking water、fighting、sleeping、climbing、swinging,在教受单词的过程中涉及read、spell、let’s do和句型:what are the…doing?/they are…,然后会扩展点课外知识,语音或者词汇方面的。教完单词就来个小复习:what’s missing?和let’do部分。最后让学生操练what’s…doing?和what are the…doing?,再设计了个活动让学生复习这个知识点,最后通过去马戏团和车上自己回顾,复习所学知识和所学句型。
整堂课下来,感觉前面上得还好,但是最后环节几个活动目的性就不是很明确了,有点散点了的感觉。 虽然很紧张,但是我想每个人都是这么紧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吧,有紧张有压力才有收获。
- 25 -
新教师适应困境与专业发展途径
郑慧春 北仑区高塘小学
摘要:新教师入职期间的适应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着重介绍新教师适应困境的具体表现,并且综合了目前能够促进新教师迅速发展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新教师 适应困境 专业发展
引 言
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了教师队伍,他们接受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主体力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教师所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忽然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新教师由于内部不适应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就学学校和任职学校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甚至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体验到强烈的无助感和挫折感,其外部则受到学生、同事、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怀疑,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和心理危机。针对这些存在于新教师入职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新教师自身和所任职的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应一起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商量有效的对策,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新教师尽快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一.新教师遇到了什么困境
困境一:职前准备不足
许多新教师踏入工作岗位后会基本上都觉得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缺乏经验的问题就是源于职前教育对于实践能力的欠重视,如果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重视安排一些实用性强一点的课程会让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增加自信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和他的同事所做的《全国教师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课程,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适当延长,可让师范生多方面了解教师这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教育实践在短时间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许多新教师认为教育实践应分散进行,并增强教育实践的反思性。实习期时间的安排在学校看来是应该先学好理论知识再进行时间,殊不知此举让师范生在学习理论期间缺乏了应有的重视,过后又努力去弥补,如果早点就让学生接触到教学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
困境二:入职辅导缺少,试用期工作压力太大,缺少反思时间
教学的第一年一般学校称之为试用期,试用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新教师所面临的“试用期”甚至负担起了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而且要比平常做的更好,更小心,关于试用期应该是刚进入工作岗位去积累经验的一个阶段,那仅仅是理想化,纸上谈兵。学校不舍得浪费资源,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工作都安排的非常满,甚至有很多老师的工作时间不够用,每天都非常辛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能参加学习的机会更少。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有些新教师还要去支教,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排演节目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反思对于新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新老师来说,平时上课能把重难点讲清楚了,学生会说了,一节课就算是完成了,他们的课时排的满满的,而且平时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处理,根本没时间去反思,上一堂公开课能够有个反思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学校的校本研究几乎轮不到新教师去参加,学校里一定有一批领导去参加,有些老教师都轮不到,何况是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新老师。
困境三:学生、家长不信任
- 26 -
一走上讲台,新教师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学生,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进行因材施教,能否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而在升学压力仍然是大多数学校面临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的同时,家长把对子女的希望都放在了老师身上,可想而知,新教师面对的情况就是自身经验有限还要面临家长对于自己的不信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独立思想,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共性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控制。新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短,对每个学生的品行、性格、学习情况等第一手材料掌握得不多,且在学生的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在与学生够用及对学生的管理上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
在不少家长的眼里,新教师本身就还是个孩子。他们想用平等的身份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从语言的表达到意思的传递都不顺畅。由于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家长更愿意设法让自己的子女插在老教师的班上,因为在很多家长眼里教师的教龄与经验、素质成正比。这种对新教师的不信任,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压力。
困境四:人际关系难处理
人际关系的压力是新教师经常要面对的社会化问题,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及工作经验的缺乏,与老教师相比,在工作中难以得心应手,不免会出现种种问题,容易引起同事的不信任、不理解等。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带给新教师的最大困扰就是人际关系了,新教师往往在这方面遭受严重的打击,导致一些人悲观、冷漠、压抑,严重影响了新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大学的时候同学间往往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同一个专业的,大家在各方面比如说兴趣、目标都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工作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接触的人群大了很多,面对的是年龄完全参差不齐的群体,专业也不同。虽然有部分新教师在工作前已经尽量做好心理准备了,但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适应,所以平时新教师总是要小心翼翼的,在说话之前都要考虑再三,严重影响了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缺乏互相帮助的意识,交流仅限于表面,很少涉及专业性的问题。
新教师学校应该为新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合作、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共事,有助于新教师快速适应。
困境五:辅导教师缺少
辅导是许多国家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运用得最为普遍的策略。简单地说,辅导就是将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结对,由有经验的教师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或日常互动支持和帮助新教师。可以说是新教师入职后适应工作最重要的一关。目前我国学校早已实行辅导教师制度,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尽人意。
新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能够从熟练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从他们那里获得缄默教育教学知识。但是从新教师的叙述中来看目前大部分的辅导教师只是挂个名,没有进行实际的指导。平时学校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事情,几乎都很忙。没有哪个老师很空,会去耐心指导新教师,也很少有老师的知识有多余可以不用去备课就能上课。而且现在人教版的新教材比较难上,有一个比较大的跨度的转变,有些老教师都已经吃不消,所以他们不愿意上高年级选择上低年级,因此新教师马上得接过来,这样的话能给他们指导的老师就更少了。 二、研究后的反思:新教师摆脱困境,快速成长的途径
(一)职前教育期的改革
- 27 -
师范生在职前教育期间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培养模式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以授受为主,以课堂为中心,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培养的教师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虽然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见习、实习期。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时间短,指导少,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将时间定在毕业学年。
我国急需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延长实习时间。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从长远看,我国主流的师范教育模式可以采用“2+2+1+1”。即在综合大学学习两年的学科知识后,再到师范学校学习两年的教育专业知识,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之后,再脱产一年在师范学校进行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然后,再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时间和论文创作,经过论文答辩授予教育硕士学位,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通过“2+2+1+1”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已经基本完成了达到胜任水平所需的成长发展过程,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他们无论学术和科研水平,还是教学能力,都将远远超过目前四年师范院校毕业后再工作两年的还处在“新手” 阶段的教师。[1] (二)入职教育期的改革 1.外部支持
(1)建立政策保障体系,营造适合新教师发展的环境
政策的保障是教育体系改革的保证。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着眼于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要,统筹规划,做好建章立制,加强规范管理,协调指导考核,提供良好服务。王少非教授在《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模式构想》文中建议:1.将新教师入职教育纳入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使之成为获取教师资格及进入教学专业的必要条件;2.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力下放到学校一级,将实地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3.加强“名师”工程的建设,提高名师的资格条件,将教师培养当作名师资格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相应地,当前已开始实行的教育硕士培养也应更多地考虑辅导名师的培养,在学习内容中增加带教技能的训练;4.建立新教师资格申请制度,并赋予中小学的带教老师以对新教师的资格和任用的更大的发言权;5.大学要在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逐步将新教师入职教育过渡为学历性的教育,就此而言,这可以成为一些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的一条途径,或许赋予它们以学历性的新教师入职教育任务,能使它们在教师的培养中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2]
(2)改革见习期(试用期)制度
教学的第一年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最为困难的时期,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最需要支持和帮助。但实际情况中这一阶段的试用期除了在收入方面与正式老师差别较大外,新教师承担的工作量绝对不少于一般教师,甚至会承担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量。应对超负荷的日常工作已经使他们焦头烂额,更提不上观摩、学习,所以试用期基本上是徒有虚名。当前盛行的另一种新教师教育模式就是将新教师或师范毕业生集中起来学习。这种学习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为主,以授受为主,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知识更新和理论提高,而对于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却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与师范生的在职教育没有很大区别,很多新老师反映这样的培训过于形式化,他们在其中难以实现自身的教育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沟通上,在师范生角色的转换上,参与这样的培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改革和完善见习期制度。要求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见习期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近期看来,可以将见习期分为前后两段:首先拿出半年
- 28 -
时间由见习期教师在任职学校进行教学时间和锻炼;然后,在下一个半年由教育行政部门将所辖学校的所有见习期教师集中到教师进修学校或师范院校,采用微格教学模式,对教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对于提高见习期教师培训的效率有一定提高。学校要保证新教师在见习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让工作的第一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见习试用期,不能简单的将新教师等同于合格教师来使用,不能让新教师负担过多的工作,以至于疲于应付备课、上课、改作等日常事务。新教师的工作量不超过学校教师平均工作量的三分之二是比较合理的[4]。
(3)学校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专业信念和专业发展是随着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不同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的成熟期、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的时间不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些学校不考虑新教师刚踏上教学岗位的现实,把他们等同于熟练教师,与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教师(有些都可称为专家了)同等评价,有的安排新教师第一年就教毕业班,一旦成绩不好或不突出就简单地认为该教师不行,马上调整去当职员,或交流到其他学校,使新教师入职之初就遭受迎头一击,在强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原本美好的职业理想甚至就因此而破灭。
要对新教师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改变原来简单的评价标准,不要单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新教师的指标,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来关注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形成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过去、现在,而且要面对教师的未来,尤其应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
(4)建立并完善辅导教师制度 发展教师同伴指导
为新教师配备来自于中小学的有经验的教师作为辅导教师成为目前新教师入职教育项目中很普遍的环节,目的是为第一年的新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实际上,有经验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并不是直接或明显地发挥作用,而是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对于新教师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因此,辅导教师制度是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如何提高辅导关系的质量,首先辅导教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必须的,但是具备这两项条件老师并不一定就适合带教,可能缺乏支持和帮助新教师的有效的策略。辅导老师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都有可能影响带教的质量,所以学校应当对辅导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择,并根据新教师的特点来为他们确定辅导教师。其次,辅导教师与新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一起工作一起活动。第三,能够保证带教双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
2.发挥新教师个人的主动性:新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 反思,在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8]。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9]。
一是认真写好反思日记。在一个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新教师要主动地写下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时间,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等等,并与指导老师共同分析。新教师要善于审视整个教学过程,
- 29 -
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同时要善于保持适度的“警觉”,及时发现、反思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如日本要求入职那年的新教师就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展开行动研究,并记录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动和自我反思,开发自己的档案袋。[10]
二是积极参与行动研究。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地减少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知上的偏差。而学生经常如实地提出个中想法和意见,将有利于教师形成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而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是多进行观摩与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教师应抓住教研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察名师名家的课,最好是能与他们直接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受他们的教育智慧,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新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收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然后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这也是共同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顾革勇.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 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 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构想[J].教育评论.2003(5)
[8]李良.中小学新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9]刘安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
[10]Britton E.,Paine L.,Pimm D.and Raizen S..Comprehensive Teacher Induction:Systems for Early career Learning[M].WestED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291
- 30 -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快乐
高塘小学 杜艳娜
摘要: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那么我们的课堂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动起来,孩子们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自然洋溢活性因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打得响。快乐学习的支柱是学生的探究、发现、成功、对话。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才会乐得其所,学有所获。。 关键词:学习 快乐
众所周知,中国人教育孩子是最重视的。我们常言,子不教,父之过。现在的父母面对激烈竞争,常常采取逼着孩子学习的方法。往往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培养出只会考试的乖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另一种就是产生叛逆,给家庭和社会埋下隐患甚至带来伤害。孩子不爱学习,已经成了家长们最头痛的问题。课堂上,能不能让孩子以进网吧和玩电子游戏的心情来学习,让他们乐此不疲学语文?
课堂上进行快乐地学习,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中获得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他们为主体,以他们的发展为本,让他们能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巨大热情。鉴于以上认识,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快乐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一、 信息资源,“快乐采集”。
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时,特别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内涵作了界定,即热爱语文、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提高修养、陶冶情趣等,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空,为我们的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找到了现实的依据。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让学生学会“采”“收”。知识信息量大面广,网上资源良莠不齐,对于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如何摄取显得尤为重要,开始阶段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给他们推荐健康的网站,给他们提供找寻的路径,以及如何筛选、下载信息等等。
2、学会整理。由于下载的东西既多且杂,给交流带来许多不便,我就教会学生用ppt整理自己的资料。ppt制作简单易行,学生一学就会,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文本设计、复制、插入(图片、声音、背景音乐),有时还会有不凡的作品出现呢。
3、充分交流。交流分课内交流和课外交流。课内交流:上课前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大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课外交流: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进行小组交流。
这样完全自主性的“广采博收”,无疑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增,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提高了修养,陶冶了情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就说《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吧,学生制作的ppt多得真让人眼花缭乱,从大会堂的建造背景、地处位置、历史改造、材料特点、世人赞誉到它里面的设施装备、布局意图、平面透视、人物风云??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生获得的信息、接收到的知识、享受到
- 31 -
的快乐是以往的教学所不能想象的。 二、自读自悟,“快乐朗读”。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之目的。
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漓江之水的美,先让他们看多媒体课件(漓江风光图),再让他们边读边悟,细细体会作者描述的准确,比喻的精当,用词用句的巧妙与丰富。在朗读时,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找准与作者感情的共鸣点,把漓江之水静、清、绿的意蕴,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学生领悟到必须重读“真”,必须拉长“静”、“清”、“绿”的音,才能表达出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就是这一次次地读和悟,学生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品词析句的能力,悟出了遣词造句的水平,悟出了“我声抒我心”的畅快。 三、思维开放,“快乐求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哪怕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意见,与一般思维迥异的思维方式,都应细心谨慎地呵护,千万别随意抹杀。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并发散开来,学生就会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肥皂泡》一文地喻理是这样的:靠“吹”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无庸置疑,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但有一位小朋友就敢于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把“肥皂泡”作为另一形象的代言人,她这样喻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大多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早就觉得该为他们喜爱的肥皂泡说说了。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地把原文中的贬义于肥皂泡的词句,彻底换成褒义与肥皂泡的词句。看:“得意洋洋地凸起肚子”换成“饱涨着生活的热情”;“飘飘然真成了神仙一般”换成“飘呀飘呀,越飞越高,努力使自己的能量释放再释放??”;“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谁被瞧得起呢?”换成“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可贵的呢?它尽情地感受着‘生命之美’,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命之美’呈现给人们”;“它神气活现地说:‘我呀,天下第一??’”换成“它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充实又美丽,尽管??’”??
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敢于向本本、传统挑战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这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尝到了“发现”的无穷快乐。 四、互助合作,“快乐帮助”。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可别小看了小学生伙伴学习的能量。那么该如何操作呢?
1、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般是前后位的四名同学,他们各有其职责分工(可以随时进行职责互换)。他们分别担任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的角色。即: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学习的全局,是小组学习方式的主要发起者;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完成各自职责情况及学习情况,确保组员间分工不分家,全员参与,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结果。
2、运用多种学法,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一般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问答法、表演法、、复述法、抓住重点词句讨论法等等。学生如能有效地选择学法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有时真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互助合作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汇报员是这样汇报的: 第一个汇报员:我们组是采用“问答式”来完成学习目标的。 问:介绍了几种在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答:四种。
问:分别是什么?答:太阳、大树的枝叶、北极星、沟里的积雪。 ??
小结:通过我们问答式互助学习,我们组明白了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在野外迷路就不会很慌张了。
- 32 -
第二个汇报员:我们组是采用“朗读自悟”式来学习这两节的。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我们的朗读。
??
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经验,能把课堂上的教师讲解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能变学生的少数参与为全体参与,能变少有机会为都有机会??因此,学生学习得积极主动,学习得生动活泼。真是气氛融洽,其乐融融。
五、“我”选“我”学,“快乐选择”。
阅读教学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利。
《画风》一课,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让他们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有的感悟出旗帜飘动,有风了;有的感悟出雨丝斜了,有风了;有的感悟小树弯了,有风了。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举手想交流自己发现有风的情况。
这种学习活动,无疑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学生等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这种教学活动,获取知识自由开放,教学思路水到渠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快乐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是无庸置疑的。但当学生有了新异独特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肯定,甚至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不过,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不着边际时,我们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可不可以?”在平等的读书、讨论、研究中,教师既能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又能把持大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快乐氛围中,让师生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是何等美妙的教学境界。
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裴海安主编,《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出版 [2] 那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北仑蔚斗小学编,《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作文》
- 33 -
让心灵在和谐中舒展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索 高塘小学 李娜
[摘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和谐课堂 愉悦氛围 自主竞争 实践体验
回归生活
和谐的品德课堂充盈着爱和感动,是愉悦的、合作的、体验的和生活的,它建构出师生能“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的有道德的课堂生活。
* 愉悦氛围——和谐课堂之曲谱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氛围充满民主、平等与和谐。
教学《我就是我》一课时,老师带着甜甜的微笑向学生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喜欢我吗?用什么方式表示一下呢?”学生纷纷与老师问候、握手、拥抱。老师又说:“老师喜欢一个人,喜欢送他一个甜甜的微笑,给老师笑一个。”在如花的笑嫣中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一下子消除了,距离拉近了,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信心倍增。
如果说政府关注弱势群体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的话,那么,教师关注“关注弱势学生”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教育责任。我们欣赏满园的春色,赞美那艳丽的花朵,也要关注那遍地嫩绿的小草。只要他们投来与您思维碰撞的目光,我们的教学就有了意义。也许他们只是站直了身体说话,也许他们只是提高了声音说自己还不成熟的看法,也许他们只是略微地点了点头,只要他们关注了,他们或多或少就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不是一言堂,半言堂,而是和谐的课堂。
* 自主合作——和谐课堂之音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别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如:教学《秋天的收获》一课,需要收集大量秋天的果实。考虑到每个同学带来的水果有限。课上我安排了六人合作小组。小组成员把从家里带来的水果放在一起,开展了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活动。1、认识收获物。看一看水果的颜色、形状,闻一闻香味,摸一摸。2、给收获物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你们组的水果分成几类。3、做一个水果拼盘。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做一个水果拼盘,并取一个名字。老师用数码相机拍下每组的作品,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学生看着自己的成果兴奋不已,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4、品尝秋天的水果。发挥集体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我们知道,要让每一片叶子都吸收到养料,经脉首先要条条畅通。我们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开展有效的活动教学,还要求始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活动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活动固然精彩,但要让活动“动出彩”,就必须“步步为营”。在活动前,要提出明确要求,仔细周到地考虑活
- 34 -
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保证活动质量。
如:《做班级的小主人》中,教师在“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列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想解决的办法” 这个活动中,教师的要求就是步步落实:A、独立思考一分钟,想想解决的办法;B、四人小组交流,各自谈看法,提建议;
C、记录的同学将组里的建议汇总,形成代表整组意见的“整改清单”。D、班长做好记录,收集班级管理的金点子,课后向班主任汇报。
只有每一步都踏实,每一步都关注学生,才能朝着目标前进,枝叶才会葱郁。 * 实践体验——和谐课堂之旋律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小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研究表明,品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从“体验”入手是解决品德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
在执教《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时,为了让无形的时间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设计了体验一分钟活动。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组写生字,一组背成语,一组做口算,一组查字典,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不要小看短短的一分钟,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又是公平,我通过两个游戏让学生深有感触。游戏一:蹲马步,游戏二: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两个活动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你觉得哪一个游戏的时间过得快?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时间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喜欢而多给你一点,你不喜欢就少一点。时间的公平性显而易见。
又如:教学《我也会当家》时,为了突出“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勤俭持家,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小鬼当家》活动,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包揽一天的家务活。写写当家的感受,请父母评价我的当家是否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我“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当家的滋味,并从父母的语言、表情和评价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让学生不断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 回归生活——和谐课堂之乐章
一切和谐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是顺其自然。教学过程中只有按照小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和谐课堂追求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并以引领学生践履和向往美好生活为依归。
如《我就是我》这堂课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向大家展示真实的自我、独特的自我,并做一个最好的我。让儿童初步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巧妙地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逐层推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独特之处,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喜欢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品质。1、外在美。我就是我,我喜欢我自己。2、优点多。我有很多优点,我喜欢我自己。3、本领大。我有许多本领,我喜欢我自己。4、乐改错。认识真实自我,我喜欢我自己。在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之后,老师说:“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喜欢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也有任性,撒娇发发小脾气的时候,让我们来照照心灵的镜子,自己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小缺点,谁来出出金点子,帮帮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人生中也总有阴暗,我们要勇敢的正视缺点,大胆的穿越乌云,才能看见灿烂的阳光。
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
- 35 -
符。
在和谐的品德课堂中,学生的道德学习呈“天然”的活跃状态,生命体间能体悟和享受真诚互动对话所带来的欢畅感。课堂成为充盈着热情的“精神场”,道德生命得到了阳光雨露般的润泽。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月
2、《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3、 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36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 让雏鹰展翅飞翔
——浅谈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高塘小学:李娜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必须要有顽强的耐挫折能力。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一个孩子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一个民族儿童心理耐受力的强弱则可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以致部分小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耐挫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培养,今天在这里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榜样引路,直面挫折
古人说得好: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避免挫折是不现实的,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会让雏鹰飞得更高更远。我让学生搜集在逆境和挫折中成长、成才的事例,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宣讲。使他们了解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掌握了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成长经历;明白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困境中打了43届翻身仗的艰辛;熟悉了身边许多坚忍不拔的凡人轶事,然后召开主题班会“面对困难、挫折、失败,该如何对待”,大家畅所欲言,使同学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只有不畏艰难困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班上的陈子玉同学,品学兼优,活泼开朗。不幸的是,去年他的爸爸因一时糊涂,打人致伤,判刑五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稚嫩的她一度陷入了迷茫。课间常常看她坐在教室里呆呆的望着窗外出神;课堂上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这时我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到她手里,指导她给爸爸写信,决心以优异的成绩向爸爸汇报。她想参加剑桥英语培训班,我和英语老师协商,减免了一半学费。看到自信的笑容重新洋溢在她的脸上,我相信她能成为一朵经历风雨洗礼的铿锵玫瑰。 二、自主管理,优化竞争
未来需要竞争,竞争总是残酷的,竞争的结果总是胜利与失败同行,欢笑与泪水相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我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采取了班干部竞选的方式,同时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为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部长按需招聘助理、干事,各部分别成立“中餐服务小队”、“护花小队”、“爱书小队”等自我服务小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能力有限,因此,我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开展工作。在活动中,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是对学生耐挫力的一次极好的锻炼。我抓住时机,对不甘失败、并准备积蓄力量再战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耐挫力差的同学给予关心和引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失败。
琦琦同学在竞选小组长时落选了,他当场趴在座位上哭了起来。我告诉他,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第二天他以这次活动为题材,写了一篇作文,题为《学着长大》。
郑秀文同学是我们班的班长,她成绩优秀,工作积极主动,但当她看到副班长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或听到老师表扬副班长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渐渐地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学习、工作劲头也下降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找她谈话,肯定她的优点,指出缺点,教育她
- 37 -
不要把精力局限在跟副班长争长比短,而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副班长携手并进。经过教育,恢复了以前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经受考验,磨练意志
全国少工委1994年推出了“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生存与发展行动计划”,把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少先队的主要任务。倡导儿童不要做“笼中小鸟”,而要学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而要学做野外的松柏。要有意识地为少年儿童设置障碍,把他们置于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如组织“磨难式夏令营”等,也是锻炼学生耐挫力的有效方法。学校定期组织诸如运动会、远足、军训等主题活动,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锻炼。我还与家长联系,以假日小队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父母好帮手”等实践活动,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 四、心理疏导,自我调节。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有愉快的时候,也有伤心和落泪的时刻,这些都是不同的情绪,那么,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我教给学生如下方法如:学会放松、与人谈心、学习写日记或周记等。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家长、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就到生活激流中去跌撞磕碰,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的磨练,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能力。这样,他们以后才能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坦然地接受生活给他们一个又一个考验,成为真正的强者。
最后以几句格言结束今天的话题,与大家共勉: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 38 -
正在阅读:
高塘小学07学年教师论文集2104-29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05-08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10-31
四川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6:函数的图像与性质06-14
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07-21
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基层党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自查自纠报告三篇09-10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常识练习题(二十三)03-18
开题报告 - 图文07-12
书儿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06-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高塘
- 论文集
- 学年
- 教师
- 小学
- T16车牌识别管理系统V2.0说明书20170314
- 市场调查与预测1
- 2010无机实验试卷答案
- 南部县宏观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走基层、两维护”活动实施方案
- 2017年度《企业年度工作报告》格式文本
- 《中国戏曲理论》期末考试大题复习范围及答案
-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报告 完全自己写
- 日本教育
- 广东肇庆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统测(期末)文综试题
- 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电路
-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变电所操作规程要点
- 人防工程钢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大学生魅力讲话实操单元测验
- 美的集团的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研究
- 法大法学考研有哪几个方向的专业
- phdgdu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测试题
- 法律文书名词解释1
- 2017-2018学年杭州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探究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