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经济史专题教学大纲及参考书目

更新时间:2023-10-31 13: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ttp://www.sinica.edu.tw/~pengshan/mingqing.htm

「明清社會經濟史專題」教學大綱及參考書目

徐泓、邱澎生(1998年3月編)

教學大綱 一?課程名稱:

明清社會經濟史專題(3學分)

二?課程說明:

本課程旨在討論十四至十九世紀前半期明清社會與經濟的結構性變遷,介紹現代學者對各項專題研究的成果,注意相關原始史料之解讀,以增進對明清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理解。

三?課程講次:

第一講 導論: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的重要議題

第二講 人口?土地數字:人口、耕地面積與人丁地畝統計制度

第三講 田賦與徭役:由兩稅、里甲、均徭、條鞭到攤丁入地

第四講 政府的經濟管制:官手工業、官鹽、行役與漕運

第五講 農業生產力的變化:畝產量、商品農業、經營地主與租佃制度

第六講 「資本主義萌芽」:商業資本與礦業?手工業的發展

第七講 市場與制度:全國市場擴展下的商業制度變化

第八講 都市化的發展:城鎮階層體系與都市社會環境

第九講 人群的分野:等級、階級、性別與族群

第十講 地域社會的構成:「家族統治」與「鄉紳支配」

十一講 民間結社的發展:士人結社、善會善堂、會館公所及秘密會社

十二講 國家與社會:政府政策與民間社會的互動

四?課業要求與評分方式

閱讀相關文獻,參與課堂討論,占30%。總結現代學者對重要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論題討論之成果,習作「研究討論」(Review Article) ,占20%。選擇某一明清社會經濟史領域內之問題,撰寫學期報告(Term Paper)的研究計劃,並於期末繳交學期報告,占50%。

各講參考書目 第一講 導論: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的重要議題

1. Rawski, Evelyn S. 1991. ?Research Themes in Ming-Qing Socioeconomic History--the State of the Field,?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0(1): 84-111. 2. 徐泓,1974,〈六十年來明史之研究〉,《六十年來之國學》第三冊,台北:札中書局,

頁379-452。 3. 山根幸夫(編),1983,《中國史研究入門》下冊,東京:山川出版社,頁1-216。 4. 李小林、李晟文,1988,《明史研究備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頁1-122。 5. 陳生璽、杒家驥編,1991,《清史研究概說》,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6. 趙令揚,1992,〈近四十年中國大陸之明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編,《民國以

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組,頁505-514。

7. 山根幸夫,1992,〈八十年來日本的明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編,《民國以來

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中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組,頁

641-652。

8. Cohen, Paul A. 1984.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9. 劉廣京,1983,〈三十年來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趨勢〉,《近代史研究》,1983(1):

289-312。

10. 葉顯恩、陳春聲,1992,〈論社會經濟史的區域研究〉,葉顯恩編,《清代區域社會經

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頁17-30。

11. Naquin, Susan. And Rawski, Evelyn S. 1987. ?Preface,? i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2. 陳樺,1996,《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3. 向燕南,1997,〈論明代經濟史撰述的突出發展〉,《中國史研究》,1997(4)。 14. 常建華,1991,〈最近?中國????明清社會史研究〉,《中國社會?文化》,6:259-275。 15. 森札夫,1981,《中國前近代史研究????地域社會?視點》,《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

究論集:史學》,28:201-223。 16. 于志嘉,1993,〈日本明清史學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新史學》,4:。 17. 傅衣凌,1989,《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北京:人民出版社,頁1-19。 18. 徐泓,1991,〈幸生聖明極盛之世十六、十七世紀中國的社會與經濟〉,《故宮文物月刊》,9(7):47-52。 19. 費維愷(Albert Feuerwerker),1988,〈清代經濟史與世界經濟史〉,第國第一歷史

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六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上冊,

北京:中華書局,頁390-407。

20. 馮爾康,1988,〈《雍札朝起居注》、《上諭內閣》、《清世宗實錄》資料的異同:兼論

歷史檔案的史料價值〉,第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中國第一

歷史檔案館六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頁613-629。 21. 王鍾翰,1957,〈《清三通》纂修考〉,氏著,《清史雜考》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頁208-258。 22. 謝國楨(編),1980-1981,《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上、中、下冊,福州:福建人

民出版社。

23. 和田清,1957,《明史食貨志譯註》,東京:東洋文庫。 24. 楊家駱(編),1977,《中國經濟史料:清代篇》,台北版:鼎文書局。 25. 《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5-。

26. 《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93。

27. 《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 28. 《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9. 朱保炯、謝沛霖(編),1980,《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顧廷龍(編),1992,《清代硃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 31. 周駿富(編),1985,《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 32. 周駿富(編),1991,《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

33. 澤田瑞穗,1972,《校注破邪詳辯中國民間宗教結社研究資料》,(清)黃育楩原著,

東京:道教刊行會。 34. 星斌夫(編),1966,《中國社會經濟史語彙》,東京:東洋文庫近代中國研究中心。 35. Sun Zen, E-tu(孫任以都). 1961. Ch' ing Administrative Terms: A Translation of the Terminology of the Six Boards with Explanatory Not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6. 中國社科院明史研究室,1981,《中國近八十年明史論著目錄》,江蘇人民出版社。 37. 山根幸夫(編),1960,《明代史研究文獻目錄》,東京:東洋文庫明代史研究室。 38. 山根幸夫(編),1993,《新編明代史研究文獻目錄》,東京:汲古書院。 39.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清史研究室等(編),1984,《清史論文索引》,北京:中華書局。 40.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經濟史組編,1988,《中國社會經濟史論著目錄》,濟南:齊魯書

社。 41. 劉錚雉,1996-,「唐宋明清史書目資料庫」,置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頁」內:

http://www.ihp.sinica.edu.tw/new/index.htm

第二講 人口與土地:明清時代的人口行為及丁、畝統計

1. Ho, Ping-ti(何炳棣). 1959.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pp.3-97, 98-135.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中譯本:葛

劍雄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96、99-136)。

2. Perkins, Dwight H.. 1969.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368-1968,

Pp.192-216, 217-240.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中譯本:宋海文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頁251-288、289-325)。 3. 劉翠溶,1992,《明清時期家族人口與社會經濟變遷》,台北: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頁44-265。 4. 賴惠敏,1989,〈明清海寧查、陳兩家族人口的研究〉,《大陸雜誌》,78(3/4):1-30。 5. 李中清,1994,〈中國歷史人口制度:清代人口行為及其意義〉,李中清、郭松義主編,《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17。 6. 李伯重,1996,〈?最低生存水準?與?人口壓力?質疑對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兩個基本概念的再思考〉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1):31-37。 7. 李伯重,1994,〈控制增長,以保富裕: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行為〉,《新史學》,

5(3):25-71。 8. 行 龍,1992,〈人口壓力與清中葉社會矛盾〉,《中國史研究》1992(4):51-58。

9. 葛劍雄、曹樹基、吳松弟,1993,〈移民與人口發展〉,氏著,《簡明中國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頁641-659。 10. 牛建強,1997,《明代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11. 徐泓,1982,〈明洪武年間的人口移徙〉,《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235-294。 12. 徐泓,1988,〈明初的人口移徙政策〉,《漢學研究》,6(2):179-190。

13. 徐泓,1991,〈明永樂年間的戶口移徙〉,《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2):196-218。 14. 曹樹基,1995,〈洪武時期河北地區的人口遷移〉,《中國農史》,14(3):12-27。 15. 王崇武,1936,〈明代戶口的消長〉,《燕京學報》,20:331-373。

16. 韋慶遠,1961,《明代黃冊制度》,北京:中華書局,頁7-87。 17. 陳支帄,1997,〈明代福建的戶籍失控與民間私例〉,《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75-190。 18. 葛劍雄、曹樹基,1995,〈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中國史研究》,1995(1):33-44。 19. 欒成顯,1987,〈明初地主制經濟之一考察:兼敘明初的戶帖與黃冊制度〉,《東洋學

報》,68(1/2):35-70。 20. 姜濤,1993,《中國近代人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頁12-61。 21. 陳樺,1990,〈清代戶口統計制度的演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室編,《清史研究

集》第七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頁1-25。 22. 鞠德源,1994,〈清代皇族人口冊籍〉,李中清、郭松義主編,《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

社會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70-190。

23. 江太新,1991,〈清代獲鹿縣人口試探〉,《中國經濟史研究》,1991(2)。 24. 何炳棣,1995,《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77-139。 25. 梁方仲,1933,〈明代魚鱗圖冊考〉,《地政月刊》,1(8):。 26. 鶴見尚弘,1990,〈元末?明初?魚鱗冊〉,《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記念明代史論叢》,

東京:汲古書院,下卷:665-680 。 27. 藤井宏,1943-1947,〈明代田土統計?關??一考察〉,《東洋學報》,30(3)-(4);31(1)。 28. 趙岡、陳鍾毅,1982,《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113-126、86-108。 29. 王其渠,1981,〈明初全國土田面積考〉,《歷史研究》,1981(4):139-148。 30. 樊樹志,1984,〈萬曆清丈述論:兼論明代耕地面積統計〉,《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2):25-37、45。 31. 顧誠,1986,〈明前期耕地數新探〉,《中國社會科學》,1986(4):193-213。 32. 顧誠,1986,〈明帝國的疆土管理體制〉,《歷史研究》,1989(3):。 33. 高王凌,1992,〈明清時期的耕地面積〉,《清史研究》,1992(3):61-66。

34. 馬雪芹,1995,〈洪武二十六年耕地面積數字考實〉,《中國農史》,14(3):28-29。

第三講 田賦與徭役:由里甲兩稅、均徭條鞭到攤丁入畝

1. 賴惠敏,1992,〈明代賦役制度史研究的回顧〉,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編,《民國以來

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組,頁

1487-149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i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