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师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经两首》预习案(教师版)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编制人:刘君英 审核人: 包科领导: 审批人:

伴着书香,穿越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岁月风尘,重回那个时代。先秦的人们在荒山野地之间,江湖溪流之畔,闹市僻巷之侧,晨岚夕晖之际,采摘着忧伤、快乐与梦想。他们唱出的优美的语句,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诗经》表达的情感依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它是我们的前世的前世,三千年来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它是我们心底曾响过的声音,曾经一起唱过的歌谣。 【预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把握《诗经》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真切表达,提升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能够背诵,用红笔将你喜欢的诗句勾出来,并阐明喜欢的理由,借助“教材助读”能够从整体上对这两首诗歌做初步理解,并能概括出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通过“走近作品”能够对《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有一个了解,特别是在诗歌集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3、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并对其中的重要知识进行重点识记,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或组内讨论,或向老师求教。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1. 作品简介:链接至《能力培养与测试》P19页 2、作品背景:链接至《能力培养与测试》P19页 3.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整体感知】

1.说说《氓》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案:《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氓》一诗中女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她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婚前,女主人公纯真,热情;婚后,女主人公清醒,刚烈。她认识到了在恋爱和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她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了以下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通读《采薇》后,说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答案:这是一首描写士卒远征戍边情景的诗歌。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激情投入,信心百倍的完成自测题,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测试内容链接至《能力培养和测试》中“自主预习篇部分”。

【我的疑问】

【信息链接】 一、诗歌的诵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

二、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又称送定或定聘。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归宁”。

《诗经两首》探究案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编制人:刘君英 审核人: 包科领导: 审批人: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氓》中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和被抛弃的过程中展示了怎样的性格? 2、理解并掌握《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的辨析和运用。 3、《采薇》前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内容】

一、质疑探究: 质疑解疑 合作探究 探究一:文本理解

1.在你看来,造成《氓》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①“士”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②社会道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会舆论)③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追问: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

2.《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为什么要从“采薇”写起?《采薇》中写的是抵御外族入侵,但士卒为什么还对战争不满?这与爱国思想矛盾吗?

这是“比兴”的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抒发了主人公思念故乡、牵挂亲人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

全诗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没有降低本篇作品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它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探究二:综合探究

3.分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应用 。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4、《采薇》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每章前四句,以重章叠词申意,采用反复吟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

情,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5、《采薇》一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备受人们赞赏。为什么?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二、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诗经》原名《 》或《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首。它是我国第一部 。“《诗经》六义”是指

2、选出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3、、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我的收获

【感怀诗经中的女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一 、内外皆修的淑女,令无数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开篇的《国风·周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像,那是一副多么美丽的景象。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二、 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

三、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着浸染。经历,也是一种财富,铸造人的一种个性。自古有多情女子负心郎,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

《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这样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当初的海誓山盟,没想到都已改变,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两断算了。干脆、利落,这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身份回忆往事,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经历先先后后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最后只好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样一种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个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清楚,需要怎样睿智的眼光。不畏舆论的压力,把事情看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注:摘自《百度贴吧》,如果千年之前的文章能让你因此而感到亲切,请打开《诗经》,在淡墨的书香中去寻找人生的美好与真谛,相信阅读会让我们变得聪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