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4-06-14 09:2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林

各位朋友,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位于昆明东南市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3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石林景区包括“二林、二湖、二洞、一瀑、一园”八个片区,分别是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园,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全国旅游景区文明示范单位。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石林景区位于整个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置,我们主要游览的是大、小石林两个片区,面积11.92平方公里,行程约6公里,需要游览两个半小时。

石林湖

各位请看镌刻在石柱上的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徽标。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评选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6月27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在这丛丛石峰中有一石酷似传说中的观音,有人也把此湖称为“观音湖”。

狮子亭

现在各位随我上山,先去纵览石林全貌。狮子亭是我们今天游览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68.9米,是远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登上狮子亭,朝南可指点石海惊涛,苍茫浩瀚的大石林奔来眼底。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石灰岩高原的地名。

石林成因

世界各地的剑状喀斯特地貌,论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发育之典型,年代之古老,造型之独特,类型之齐全,云南石林首屈一指。

早在2.7亿年前,石林一带处在滇黔古海的海底,当时气候炎热多雨。海洋中珊瑚、孔虫等腕足类动物大量繁殖,他们死亡的骨骼与泥沙一起沉淀,形成厚达2000米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石林经历了抬升成陆、陷落为湖、再次抬升成陆的过程。在此期间,石林还经历了火山喷发、玄武岩覆盖的过程。由于雨水、阳光、生物等外力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鬼斧神工的石林,他的形成距今有200万年的历史,不愧于“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

青牛戏水——石屏风

各位请看,这是个小小的池塘,发现塘里有何“物”?两头小水牛正在嬉戏,脊背时隐时现,一派田园情趣。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戏水。

穿过桂花林,无数巨石擎天立地,请看最前面石峰刻有八个大字,“群峰壁立,千嶂叠翠”。这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长到石林游览时挥毫题写的。短短八字,生动概括了石林的特色和壮美。众多山峰矗立在我们面前山峰上长满了青翠的植物,美不胜收,它寄予了各族人民像石林一样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石林胜境

各位请看前方,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就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书刊照片中出现过的石林胜境。“石林”这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选自古代碑帖。民国时期的1931年,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视察石林水利时所题的“石林”二字,由随行的云南通志馆馆长周钟岳书,“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铲除。而“龙云题”三字则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于1985年9月22日来石林补书写后刻上去的。请大家抓紧时间拍照留念。

现在我们来到石峰之下,各位请看:“天下弟一奇观”——请看这“弟”是“兄弟”的“弟”,这是古代汉语中“第”字的通假字。

千钧一发——且住为佳

各位请驻足,抬头看:在两峰之间夹有一摇摇欲坠的巨石。这里用“千钧一发”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大家经过时一定要轻手轻脚,呼吸也要。过一石洞,峰回路转,我们来到了一小憩之地——且住为佳。转过身再看刚才我们所过石洞上方四个大字:“无欲则刚”。这四个字出自林则徐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刻在这里,借景寓意,给人以联想。

右边是攀登莲花峰的路,前面峰顶一块巨石状如莲花。请看这块珊瑚化石,珊瑚是一种典型的海洋生物,这是生活在2.7亿年前二叠纪时代的珊瑚化石,充分说明了这里的石灰岩形成于海水之中。

剑锋池——极狭通人

剑锋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景观,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略涨。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没入水中,剑身上书“剑锋”二字,池名由此而来。

石林桃花源

进入“石林桃花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观赏吧!

在这里仰天俯地,上可观天,下可察地。身临其境,您是否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秋毫之末”的感觉?石峰之顶酷似一头小象,遥望远方,似在等待、在企盼。这边是“象距石台”。“石钟”是乐神赠给石林的宝贝。您会惊奇地发现:这石钟能奏出您的心声。

望峰亭——坐井观天 现在我们登上了石林的另一个览胜点,建在约30米高石峰顶上的望峰亭。此时您是否找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亭初建于1931年,由张维汉修建,并题“望峰”二字。

石监狱——莲花池

这里就是起义军扎营的地方,有石桌、石凳、石床、石香炉,还有一泓清泉。

太平天国时期,相应太平天国的彝族起义军的首领赵发,后被招安。在这边石壁的底部,有一可容一人出入的小洞。相传此地为赵发关押战俘的监狱,因此得名“石监狱”。

小石林——阿诗玛

如果说大石林以其雄伟壮观、诡秘神奇取胜,那么小石林则以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著称。如果把大石林比作阿黑哥,那小石林可就是阿诗玛了。

各位请看,取经路上的唐僧也被石林美景吸引来了,正在那打坐念经呢,人们称它为“唐僧念经”。

绕过草坪,沿夹道穿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微波粼粼的玉鸟池。正前方这尊天公传神杰作,就是撒尼人心中的好女儿——阿诗玛。“阿诗玛”彝语意思是金子般美丽的姑娘。她凝视远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望阿黑哥的到来。“阿诗玛”体现了撒尼人追求真、善、美的民族性格,象征着追求自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撒尼人心目中的女神。阿诗玛是撒尼人最尊敬的理想中的人物,这尊石像现已成为我们云南旅游业的标志了。后人来这里刻下了毛泽东主席的《咏梅》绝唱,陪伴阿诗玛。

1.石林风景区有哪些美誉?云南省旅游行业的标志是什么?

石林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为全国旅游景区文明示范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3月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宣布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评为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27日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联合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云南省旅游行业的标志就是取自石林风景区内的景点“阿诗玛”而设计的。

2.石林风景区主要包括哪些景观?

石林风景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二林,万状离奇的大、小石林,神奇迷人的乃古石林;二洞,千姿百态的芝云洞和奇风洞;二湖,迷人的长湖与秀丽的月湖;一瀑,壮观的大叠水瀑布;一园,古木参天的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3.石林喀斯特景观主要有哪些类型?

石林喀斯特就个体景观而言,有剑状、塔状、蕈状及不规则状;就组合景观而言有石芽原野,溶丘洼地、峰丛洼地、溶蚀湖、岩溶泉、天生桥、溶蚀盆地、岩溶平面;地下喀斯特主要有溶洞、洞穴沉积物和地下暗河。

4.解释“剑状石柱”?

石柱经雨水长期的垂直方向溶蚀,表面呈现锋利的刃脊和凹槽(溶痕),形如宝剑,直刺天穹,称为剑状石柱。石柱中下部有近水平方向的溶蚀凹面,是石柱还埋在土下时,地下水流动的痕迹,石柱表面还有细小溶窝,主要是生物溶蚀所致。

5.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和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公园是什么? 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黄山、庐山、五台山、石林、丹霞山、张家界、五大连池和嵩山八处地质公园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6.大石林一石壁上写有“无欲则刚”,如何欣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自林则徐的堂联,此联正气浩然,寓含哲理,是著名的警句格言。上联是告诫自己:要胸怀宽阔,豁达大度,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把事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是磨砺自己:要杜绝私欲,淡泊守志,才能像巨壁一样挺立于世间,刚直不阿。全联借喻入理,引人联想。

7.彝族的“彝”字有什么来历?彝族的图腾是什么?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彝族还没有统一的称谓。1950年彝族的代表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在听了汇报之后,提出将“夷”字改为“彝”

字,他认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庄重美好;又像宫殿里的礼器,有“米”,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代表们听了很高兴,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就正式成为彝族的族称,彝族把虎作为图腾。

云南民族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民族村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成为展示云南民族风情的窗口。云南民族村是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基地。 云南民族及民族村概况

云南美丽、富饶、神奇,在39.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少数民族人口占云南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三个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是彝。三分之二的汉族居住在三分之一的云南土地上,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三分之二的云南土地上。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公里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融民族风情、生产劳作、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集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形象深刻地反映云南古老神秘而又焕发现代气息、丰富博大的民族文化。自1992年2月18日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25个少数民族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以及一座展现汉民族老昆明建筑风格的昆明故城。

各位朋友,民族村村门是茂密的:“独木成林”景观,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傣族村寨

傣族史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境外被称为“掸族”、“泰族”和“佬族”,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叫做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民族村傣寨所展示的是以水傣为主。

汉传佛教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一个不同之处:汉传佛教比南传上座部佛教更具有宗教色彩,它把释迦牟尼神化,而且还认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汉传佛教寺里的佛像高大庄严,且数量多。而南传上座部佛教不把释迦牟尼视为神,只将其奉为教祖,因此其佛像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相似,佛像也没有那么多,所以汉传佛教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殿格局就不尽相同了。在修行方式上,汉传佛教主张除出家的僧尼外,还要有大批居家教徒,在这点上汉传佛教更具世俗化。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须出家,因此云南傣族地区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庙里当一个时期的和尚,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

白族村寨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白族人口有160多万。白族的“白”是圣洁、忠贞、团结、博爱的意思。白族人民在聚居的大理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南诏文化”和“大理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文献名邦”。

白族的建筑除了白墙灰瓦外,瓦下墙壁上都有水墨画装饰。这种装饰是白族建筑中最显著的特点,使人一看到这种带画的墙壁就知道是白族民居。白族民族的特点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说的是白族民居由四方组成,三方为住房,一方为照壁,形成一个封闭的居住环境。“四合五天井”的“四合”指的是四合院形式,“五天井”指四方的房屋之间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交接处形成四个小天井,加上院子中间的大天井,就构成“五天井”。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花园茶社。白族人民喜欢喝茶,而且还有讲究,称为“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它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人生道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历程。大家品尝白族的三道茶时,既是品尝白族的风味,又是品尝人生的百味。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有名的“大理三塔”的萎缩景观。它与真塔的比例为1:4。三塔中的主塔叫千寻塔。历史上大理是个多水患的地方,因此修建三塔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以此镇伏水患。一千多年来,三塔经受住了多次强烈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在洱海之滨,成为千余年前云南与中原文化相连的最著名的历史见证。

纳西族村寨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的丽江市,是云南省的又一古老民族。纳西族人口不多,仅有30万,然而却以古老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纳西族有人说它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

大家请看,村入口处的这尊雕像:纳西族的民族英雄“阿普三朵”,三朵是丽江木姓土司的一员大将,在战争中神勇异常,屡立战功。木土司为其在玉龙山建北岳庙祭祀,三朵也就成了纳西族的保护神。因三朵属羊,因此每年的农

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纳西人民都要到北岳庙祭拜,形成了纳西族的一个盛大节日——“三朵节”。 三朵雕像旁,浮雕墙表现的是《东巴经》中著名叙事诗《创世纪》的内容。《创世纪》认为藏、纳西、白三族同祖,浮雕正是记述了这三族的始祖崇仁利恩创世的艰辛,以及崇仁利恩后来娶妻生三子(即三族祖先)的故事。背后的东巴壁画,用东巴文彩绘而成,叙述东巴教的丁巴什罗创立东巴教的情况,是纳西文化不朽的画卷。

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坐落于玉龙雪山之下,清澈冰凉的雪山之水穿城而过,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景观,被誉为“高原姑苏城”、“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和东巴古籍文献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自然和记忆遗产名录。

纳西族还有一个著名的文化特色是纳西古乐。其中的洞经音乐是大约在明代传入的一种道教音乐。1993年丽江洞经乐团晋京演出,中国乐坛权威听后拍案叫绝:“唐代名曲在滇出土”,认定其中《八卦》即李隆基创作的失传已久的名曲。因此这种古乐又被人们称为音乐的活化石。前面已给大家介绍了纳西族的东巴文是文字的活化石,纳西族还有第三个活化石就是被誉为“人类社会活化石”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

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云南游55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在这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2000年末有47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只有5800多人。 2.云南少数民族的民居由哪些形式?

云南少数民族的民居与其居住的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其形式主要有1.干栏式,主要存在于河谷炎热多雨地区或一些山区。2.土掌房,为滇南彝、哈尼、傣等少主民族所采用。3.三坊一照壁,主要为白族和纳西族民居。4.井干式,又称“木楞式”,以普米族和摩梭人民居为典型。

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何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与民族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紧密相连,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炎热地区轻薄短紧型。如分布在滇西南、滇东南等河谷湿热地区的傣、壮、哈尼、佤、布朗、阿昌等少数民族。2.内地平坝区轻便型。如滇中地区的各少数民族,衣着轻便实用。3.寒冷地区厚重宽大型。如滇西北的藏、纳西、普米、傈僳等少数民族的服饰。 4.云南民族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云南民族众多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第二,特殊的统治方式。主要是汉唐时期采用的羁縻统治,元明清时期采用的土官制度,减慢了民族融合与同化的过程,使云南保留了众多的民族。第三,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如元代的蒙古族、白族、普米族和清代的满族。第四,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迁入云南,如苗族、瑶族等。

5.傣族分水傣和旱傣,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一种对傣族习惯性的分类,一般来说,人们把居住于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于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根据服饰特点,人们又把居住于元江河谷地带的傣族称为花腰傣。 6.傣族使用什么语言和文字?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族的语言有三种方言:西双版纳的傣仂方言,德宏的傣那方言和孟连等地用的傣绷方言。傣族的文字有四种:西双版纳傣文(傣仂文)、德宏傣文(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傣端文)。 7.傣族的民居是什么形式?

傣族民居有三种形式:一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一种古老的民居建筑,在西双版纳和瑞丽傣族分布区流行。二是土墙草顶平房,这是芒市等地傣族的建筑,这种形式的民居受汉族的影响。三是土掌房,居住于红河流域地区的傣族民居。 8.傣寨中的白塔原型是什么?其结构有何特色?

白塔原型为盈江县允燕塔。它与原型比例是1:0.9。白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塔基呈正方形,南北各有一对护卫石兽,缅语称“嘎多”。塔基上为主塔及周围的40个小塔组成的方形塔阵。塔顶犹如倒置喇叭,称为塔刹。塔刹下悬挂风铃,人们可根据铃声大小来判断风力大小,据说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们带来吉祥。 9.傣族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

傣族最有名的节日是泼水节。泼水节又称佛诞节、浴佛节,时间为傣历六月间(公历4月中旬),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三至五天。泼水节期间有浴佛、泼水、赶摆(物资交易)等活动。此外傣族还有关门节、开门节比较隆重,这些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宗教节日。 10.大理白族的民族有何特色?

最典型的白族民族有两种: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指民居有四方,三方为住房,一方为照壁,形成一个封闭的居住环境。白族村中的民俗馆就是这样的形式。四合五天井指四方形民居四面皆住房,四面住房交角处形成四个小天井,加上院子中央的大天

井,构成四合五天井。白族村的白族艺术馆即此形式。 11.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形式中照壁有何作用?

三坊一照壁的民居形式是适合洱海地区的环境特点而建的。照壁在此的作用有二:一是防风,大理下关风多,照壁可防风进屋;二是采光,利用照壁反光,使太阳西斜后阳光能反射房屋内;三是辟邪。 12.何为白族的本主崇拜?

本主是白族本地保护神。白族的本主崇拜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大理白族地区,村村寨寨都有本主。本主的崇拜对象很复杂,有人和动物等,但最高本主是段宗榜,他是大理国创建者段思平的先祖,南诏国的将军。 13.大理三月街是怎样来的?

传说在唐朝初年,观音降临大理,制服了横行当地的恶魔,为防止恶魔重来,观音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二日到大理讲经说法。观音担心每年的讲经会耽误农事,于是劝导信徒们在赶庙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定期的贸易集市——三月街。三月街从佛教庙会而来,同时也体现了大理地区观音崇拜的思想。 14.什么是白族“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古老的品茶艺术,起源于南诏国时期。现今天流行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1.苦茶,又名响雷茶,将茶放入烘热的茶罐烤黄,而后冲入沸水,茶味浓酽香苦。2.甜茶,是将核桃仁、乳扇、红糖用茶水冲制而成。3.回味茶,用蜂蜜、花椒、姜片、桂皮末加茶水冲制而成。喝三道茶既品尝了大理的特产,又寓含了人生哲理,形成一种特殊的茶文化。 15.白族有哪些民间表演艺术?

白族民间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民歌方面有白族调、对歌,民族乐器有唢呐和三弦,霸王鞭和八角鼓是白族民间较为普及的舞蹈形式,白族的说唱艺术有大本曲,戏剧方面有白剧。这些表演艺术在白族人民中世代相乘,广为流传,长盛不衰。 16.白族火把节与彝族火把节来历相同吗?

不同。白族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南诏时期忠贞不贰的柏节夫人而流传至今的活动。其来源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唐初南诏首领皮逻阁为统一其他五诏,在松明楼设宴邀聚五诏首领,而后火烧松明楼和五诏首领。其中邓赕诏首领逻邓的妻子柏节夫人识破了南诏王的阴谋并举兵反抗,后兵败身亡。白族火把节的活动内容是祈祷农业丰收、人丁兴旺的祭祀,是一个祭祖和纪念性的节日。 17.白族青年妇女包头有何含义?

白族青年妇女的包头寓含了大理四大著名风景:风、花、雪、月。包头的缨穗随风飘扬,显现出下关风,包头上绚丽多彩的花朵代表上关花,包头顶端白绒绒的丝头象征苍山雪,整个包头形如弯月,代表了洱海月。 18.纳西族的三个“活化石”是什么?

纳西族的三个活化石指文字活化石——东巴象形文字,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人类社会的活化石——摩梭人母系氏族家庭。这三种文化及社会现象人类发展过程都曾发生过,但在现代的纳西族社会中却得到完好的保存,因而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素材。

19.纳西族文字有何特色?

纳西族的文字有两种,都是纳西族东巴教的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文字。一种是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即通常所说的东巴象形文字,它是一种表意、表音兼备的文字。另一种叫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20.纳西族东巴文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东巴经是东巴文化的代表,包括有著作、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中著作以《崇搬图》(《创世纪》)、《东埃术埃》(《黑白之战》)、《鲁般鲁饶》(《牧奴迁徙》)为代表,绘画以卷轴画《神路图》为代表,东巴舞构成了舞蹈的主要内容。 21.纳西古乐有哪些?

纳西古乐又称丽江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由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组成。白沙细乐相传为忽必烈南征时留下的乐章,一般用于丧事。丽江洞经音乐大约于明代由内地传入,保存了中原唐代乐曲。纳西古乐被称为“音乐活化石”,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2.摩梭人的民居有何特点?

摩梭人的民居称为木楞房,是一种井干式建筑。民居一般有祖母房、经楼、花楼(阿夏房),与摩梭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23.为什么将摩梭人的家庭称为母系大家庭?

摩梭人的家庭是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由于摩梭人在婚姻习俗上是实行走婚制,走婚所生子女由女方抚养,这样代代相传,都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庭,保留了人类社会中母系社会时期的特点,故被称为“人类社会活化石”。 24.摩梭民居中最重要的房间是什么?

祖母房。它兼有老祖母卧室、客厅和厨房的作用,房内正面是火塘,火塘上挂有火神牌。在房内左侧有一张床,是摩梭家庭中年长女性的卧榻。房中有两根粗房柱,分为称为男、女柱,摩梭男、女孩在13岁时,要分别站于男、女柱前举行成人礼,仪式场面相当热闹。 25.为何同称彝族,服饰差别却很大?

彝族服饰的多样,与其支系繁多相关,仅云南彝族不同的服饰就有近百种。除小凉山和少数地区外,男子的服饰多与附近汉族的相似,唯妇女的服饰保留的特点为多。小凉山和滇东北彝族多披羊毛披毡,较有特点,除小凉山彝族妇女穿裙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族妇女都穿长裤。

26.请解释彝族十月太阳历广场。

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自己创立的天文历法,它将1年分为10个月,每个月36天,外加5-6天的年节。十月太阳历历史悠久,至少在夏朝就已使用。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是民族的骄傲。民族村的太阳历广场体现了这一历法的内容,广场中心矗立着高大的红色石柱,上有太阳、虎、火、八卦等图案,周围有10个代表月亮的圆形石雕,表示一年分为10个月,最外围有十二生肖石雕像,彝族古代以十二生肖记日。

27.土掌房的结构有何特点?

土掌房是滇南哀牢山区彝族的典型民居,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建筑。房屋以木为梁柱,墙顶用泥筑成,与一般房屋不同的是,屋顶建成平台,可晾晒谷物。特点是材料简单、造价低廉,房屋土层厚,冬暖夏凉。 28.如何理解彝族的虎崇拜?

彝族先民认为天地的万物都是由老虎变成的,虎是万物的本源,虎尸解体生万物;还有称人是虎年、虎月、虎日生,加之还认为虎具有镇恶、驱邪的能力,因而对虎相当崇拜,这一思想在云南楚雄、滇南、小凉山及贵州、四川凉山地区较为显著。 29.藏族村中的牦牛雕像有何意义?

牦牛是藏族地区常见的家畜,不仅为藏民提供主要食品——牛奶,而且还是藏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牦牛在藏族人民心中象征吉祥。 30.藏族村草地中两个高大的木架是做什么用的?

晾晒青稞用的。青稞是藏区主要农作物,青稞成熟后需要用此木架晾晒干。 31.藏族村中有哪两种形式的民居,各有何特点?

两种民居为高原民居(坡顶民居)和峡谷民居(平顶民居)。高原民居存在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地区,土木结构,屋顶呈坡状,楼层多为两层。峡谷民居亦称碉楼式民居,多见于德钦,依山而建,墙用土夯成,屋顶呈平顶状,可做晒场,楼层有二到四层。 32.坡顶民居中梁柱有何代表意义?

坡顶民居中一般使用20或25根柱子,其中以中柱的粗细代表主人的能力及地位。中柱旁有一柱为中柱伴,象征主妇,两柱间的横梁称吉祥梁。

33.藏传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

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因师承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派系,主要有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萨迦派(花教)。 34.藏族中藏传佛大殿中的雕像是谁?

大殿中有佛像三尊,中间是“大日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祖,左边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大师,右边是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 35.香格里拉是怎么回事?

香格里拉一词在藏语中是“心中的日月”的意思,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地方,在英文中意思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写作“Shangrila”。作为英语的外来词,它最先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小说的主人公因飞机失事,被当地藏民搭救,从而在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一段时光。小说改编为电影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书中的地方香格里拉,成为人们长期探寻的地方。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1999年云南省政府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西山龙门

各位朋友,西山景区历史文化悠久,有近千年的开拓史,素以雄、奇、险、秀的瑰丽景色享誉滇中,有云南第一风景名山的称号,目前是国家级4A级景区。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西山龙门游览区,昆明有句俗话:“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现在我们将一起去探寻这种“身价百倍”的感觉。

龙门概况

绕过一个小山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崖名叫罗汉崖。现在迎面而来的就是见到山崖陡峻、峭壁千仞,掩映在古树林荫中的三清阁建筑群。西山龙门风景区是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两部分组成。

“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有三清阁、灵官殿、真武殿等殿阁;“龙门石窟”则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部分组成,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 三清境

登上这段石阶就是山门,山门称为“三清境”,何为“三清境”呢?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三重之上的就是“三清天”,是神仙居住的最高仙界。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据道教传说,这三重最高天境分别居住着三位地位最高的仙人,他们是由道气化来的三清尊神处于“神中之神”的地位。最高层玉清境居住着元始天尊;第二层上清境居

住着灵宝天尊;第三层太清境居住着道德天尊。三位天尊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所以道教多用“三清”作为宫、观、阁、殿的名称,进了三清境就是进入了道教的天堂。

请再看山门背面的对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这是在欣赏了远处的湖光山色和山门正面的对联后,朋友们又得起步攀登了,因为这里还不是最高之处,抬眼上望,前面的石阶上已有很多人在攀登,这是鼓励人们不要停顿,要勇攀高峰。寓含人生哲理,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能自满,要力争置身于最高的地方。这幅对联一语双关。 灵官殿

山门所对是灵官殿。殿内供奉着王灵官,他是道教的护法神,类似佛教中的韦驮。王灵官姓王名善,宋朝人,因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死后玉皇大帝封其专司天上和人间纠察。

请看殿前这幅对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层峦叠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幅集句联,借古人的名句,来写三清阁的湖光山色,说明滇池是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上联写皎洁月光,滇池波光粼粼,若碎金散银;月光辉映,如圆圆碧玉沉入湖水。“飞阁”指灵官殿及三清阁等凌空构建的殿宇;“流丹”则形容这些楼阁殿宇的红柱在阳光的照映下流光溢彩,灿若红霞。

揽海处

沿石阶而上,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就到了“揽海处”。若从平台望出去,海天相连,更使人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自然的博大,“天人合一”之感油然而生。请看石壁南侧有明代傅宗龙的一副对联:“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在古代落花为红,每逢春末夏初,当花飞落撒向石径小路,好似飞天红雨,四边林木丛丛,早已绿油澎湃,凉爽极了。)对联所在的石室洞顶雕有彩凤衔书一函。传说黄帝在洛水,有凤衔书,大禹受而天下大治。这浮雕表现“洛献书”的传说。前面石壁上刻有“普陀胜境”四个字,这其中体现了一种存在于我国宗教中的普遍性象:儒、释、道三教是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

石隧道

在这里开始我们走进石隧道,请看隧道石壁上的五个红色大字:“长恨怀采薇”,它出自初唐诗人王绩的无言律诗《野望》,说的是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食,隐于首阳山中采薇而食,终致饿死的故事。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追怀,表达了自己处于隋唐之际,改朝换代时的感触。儒家思想的诗句镌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中国文化儒、道融合的特点。

慈云洞

隧道而上走,这个石窟称慈云洞,是吴来清开凿的,正壁原岩上雕刻有一尊观音,膝前一幼童,是佛教的善财童子,反映了道、释之间互相对立又互相吸收的特点。左右有骑马跨虎的神像,是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整个石窟及其中的雕像、石道等都是在整块石壁上雕成,可以想象当时工程的巨大和工作的艰辛。这个石香炉,在这临滇池的一面镌刻着《赠吴道人》诗二首,作者是昆明乾隆年间进士那文凤。

开凿概况

“揽海处”的石屋是明代嘉靖年间的道士赵练主持开凿的,铺架的木栈道。乾隆年间,道士吴来清花了十五年心血,广积善德,开辟了这条石道取代了木栈道,还开辟了“普陀胜境”即“慈云洞”。这个工程共历时十五年,全凭一锤一钻凿成。从慈云洞至龙门石窟的石道则是清朝时昆明名士杨汝兰、杨际泰父子组织石工开凿的,共历十三个春秋。

达天阁 从这里开始到达天阁的隧道被称为“云华洞”,是杨氏父子所修。顺云华洞往前走四十多米,就登上了“达天阁”即龙门。“达天阁”也是在原生的岩石上雕凿而成的,石室中间的魁星点斗的雕像最为传神。“魁星”也称文曲星,是主宰文运的神,这个雕像形如魁字,体现了中国象形文字造字的传神。魁星右手高悬神笔,左手执元宝,是神笔的黑斗,右足踏鳌头,左足后跷,脚掌抬斗,扭其身躯而点斗。传说魁星来点状元,点中便可登科中举,而中状元的则被称做“独占鳌头”,这便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传说。再看魁星的形象“英姿勃发,彩带翻飞,活泼跳脱”,与两旁座像的关圣、文昌相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更显得魁星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主体突出。

魁星北面是文昌帝君,主宰功名禄位;南面的是关圣帝君,主宰武运。神像背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壁刻有琴棋书画,骏马奔驰。阁顶刻有蟠桃垂挂,仙鹤双飞。石室北面刻有跳跃的鲤鱼,南面为吐水金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登上这悬崖之上的龙门,跃过了这龙门,不就如同成龙上天,不也就可以“身价百倍”了吗?这就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含义。

在西山的诸峰中,有一挂榜山。此山的峭壁呈土红色,犹如金榜高悬,故此得名。此景与“一登龙门,身价百倍”、“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相得益彰。

在这高山之巅,每个人都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室柱上的这幅对联:“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这是攀高登顶应注意的劝诫,但其中又包含了深刻的生活哲

理。

1.西山龙门是什么宗教的风景点?

西山龙门是一个道教的建筑群,分三清阁和龙门石窟两个部分。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有三清阁、灵官殿、真武殿等殿阁;龙门石窟则由揽海处、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部分组成,是云南省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

2.道教“三清”的含义是什么?

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三重之上是神仙居住的最高仙界“三清天”。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据道教传说,这三重最高天境分别居住着三位最高的仙人。最高层玉清境居住着元始天尊,也称天宝君;第二层上清境居住着灵宝天尊,也称太上道君;第三层太清境居住着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三位天尊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

3.三清境山门正面的对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对联为“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此联一远一近,写远处的风光,近处的仙境;一早一晚,白天的云雾涌动、夜晚的万籁俱寂;一图画一音乐,如画的湖光山色,如歌的仙界音乐,这些都是对西山龙门风景的高度概括。

4.“三清境”山门背后的对联有何哲理?

对联为“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这副对联说的是在欣赏了远处的湖光山色后,人们又得起步攀登,因为这里还不是最高之处,举首上望,前面的台阶上已有许多人在攀登,这是鼓励人们不要停顿,要勇攀高峰。其中又寓含人生哲理,告诫人们为人处世不能自满,要力争置身于最高的地方。

5.灵官殿对联有何含义?

灵官殿前对联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层峦叠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幅集句联,借古人的名句,来写三清阁的湖光山色,说明滇池是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

6.如何欣赏揽海处石壁联句“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此联句为李根源刻的明代傅宗龙的草书。联句描绘了春末夏初此地落英缤纷、红雨覆径、千树绿荫、凉爽宜人的景色,读后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此联意境好,书法佳,刻工亦精,是西山摩崖石刻中的上乘之作。作者傅宗龙,昆明人,明万历进士,曾任贵州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7.杨汝兰、杨际泰父子是怎样开凿龙门石窟的?

杨汝兰、杨际泰是清代昆明名士,杨氏父子用13年时间组织石工开凿了云华洞和达天阁,最终形成了龙门胜景。 8.在杨氏父子开凿龙门石窟前,还有谁开凿过石窟?

在杨氏父子之前,有道士吴来清开凿过石窟。吴来清在清朝乾隆年间只身一人,历15个寒暑,开凿了从三清阁至揽海处的石道,并开凿了从揽海处向上到慈云洞的石隧道。再前还有明朝嘉靖年间道士赵练主持开凿揽海处石屋。

9.达天阁石室中石雕有何特点?

达天阁石室中雕有魁星、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三尊神像,还有神案、供品、香炉,背面两侧和顶壁上有八仙过海等各种浮雕,整个石雕是在原生岩石上雕成,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抚仙湖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彩云之南最清亮纯净的碧水世界——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滇中玉溪市境内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因大部分水域在澄江县境内,所以当地也称为澄江海。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他们俩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迷住,忘记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故而得名。

抚仙湖特色

抚仙湖青山碧水、风光秀美,自古以来就是“胜地佳境”。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字升庵)在游览抚仙湖后,赋诗赞道:“澂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袛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其魅力绝不仅仅只是“美丽”二字可以囊括,抚仙湖还具有“深”、“清”、“奇”等个性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抚仙湖的“深”。抚仙湖的平均水深87米,最深处达157.8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湖,也是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全国第二深湖。同时,抚仙湖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面积达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洱海),巨大、深陷的湖盆使得抚仙湖的蓄水量巨大,可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水量,居云南首位。 其次,我们来看抚仙湖的“清”。抚仙湖水质清澈纯净,透明度可达8米。这主要是因为抚仙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较大破坏,所接纳的河流大多都起源于沿湖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

再次,我们来聊抚仙湖的“奇”。抚仙湖水下藏有神秘的“水下古城”。据探查,抚仙湖的水下古城遗址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面对这些奇观,人们不禁好奇,这座古城究竟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开始建城?是什么古城?是什么原因使它在约1800年前沉入湖底??

好了,听了这许多关于抚仙湖的介绍,想必朋友们已经对抚仙湖心驰神往了。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感受抚仙湖的魅力吧!

禄充(蹉跎村)

禄充,原本只是抚仙湖西岸麒麟山下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郁郁葱葱,故原名“芦冲”。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极盛,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充”,意为福禄充裕之地。20世纪80年代初,因在这里拍摄了电视剧《蹉跎岁月》,使禄充也成为声名远扬的蹉跎村。现在,禄充是抚仙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车水捕鱼

朋友们,我们现在到访的禄充,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渔村。之所以说它很特别,是因为这里的村民们捕鱼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不划船,也不撒网。当然,这种特殊的方法捕的是特殊的鱼,这就是抚仙湖中的著名特产——抗浪鱼。抗浪鱼特爱洁净,具有奇特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一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产卵;同时,抗浪鱼还有爱抢上水的特性,喜欢循着水流:“激流勇进”。因此,当地渔民就在村旁的水池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湖处支一架水车,在沟内支一两米长、形如尖帽的大鱼笼,渔民在塘沟内推动水车,借助车水时鱼爱向上水游动的特性来捕捉抗浪鱼,这就是有名的“车水捕鱼”。

金钟笔架

所谓“金钟笔架”,是指禄充村旁两座造型独特的象形山——玉笋山、笔架山。

玉笋山,又名尖山。此山屹立抚仙湖岸边,山脚深入水下,高峻嶙峋插入云表。有趣的是,此山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韵味。从南面的禄充看玉笋,犹如挂在湖边的金钟;从背面的湖岸看玉笋,因与其后的麒麟山并排,又变双峰叠影;而泛舟湖中看玉笋,又像沉醉于美景中的神仙,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

笔架山,因山形如笔架而得名。南北长约1里,最高点与湖面相差76米。笔架山顶有一座观音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当地群众在这里举行庙会,届时人潮如涌、热闹非常。

孤山

抚仙湖中的唯一岛屿——孤山。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还有一小岛,两岛之间有一铁桥相通。明末的一次地震,小岛及铁桥沉没,唯瀛海山毅然独存,孤山由此得名。孤山名胜成于宋,胜于明,当时的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其中观鱼台可欣赏“青鱼阵”奇观,每当风和日丽时有青鱼成群结队汇集于此,故又有“鱼乐园”之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当地百姓还在孤山举行庙会。人们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彩色“米花团”投入湖中。目前,整修后焕然一新的孤山岛曲径通幽,再现了当年“巍然形胜冠南洲”的风采。

界鱼石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抚仙湖的南岸,这里有一条连接抚仙湖和星云湖的小河——海门河,是江川星云湖水流向抚仙湖的河道。海门河长仅一公里,但却吸收了无数的游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海门河中段有著名的“界鱼石”景观。因为这里虽然“两湖相连”,鱼儿们却“互不往来”!朋友们请看,前方有石如屏,耸峙岸侧,这就是著名的“界鱼石”,上面“界鱼石”三个大字相传为乾隆皇帝所题。说的是栖息在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栖息在抚仙湖的抗浪鱼每每游到此地,即刻掉头往回游去,以石为界,互不干扰,不相往来,真是天下一奇。究其原因,历史上有很多的说法,科学的解释是因为大头鱼和抗浪鱼的生活习性不一样,两湖的水温和水质不同导致的。明代云南巡抚姜恩睿留下一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对这一自然奇观作出了生动的阐述。

1.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构造湖,请简要阐释构造湖的成因,并列举云南的构造湖还有哪些。

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拗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云南是断陷构造湖泊发育形态最典型的地区,除抚仙湖外,滇池、阳宗海、洱海等都是典型的构造湖。云南的构造湖大多受南北断裂构造的控制,使湖泊的长轴呈南北向延伸;同时,这些构造湖大多保留了明显的断崖,或有涌泉和温泉的出露。

2.抚仙湖地区的青铜文化久负盛名,以李家山青铜器为最,请简要介绍一下李家山青铜器。

李家山,是一座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龙街镇,高不过100米的小山,因发现古墓群和出土“牛虎铜案”而闻名海内外。这里,埋葬着奴隶制社会西汉时期古滇国的达官显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秘色彩。李家山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乐器、兵器、礼仪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马饰等,器物质地有青铜、金、银、玉、石、木等。在这些出土文物中,以青铜器最负盛名。李家山古墓群中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精美绝伦,如著名的“牛虎铜案”就出自于此,虎牛鹿储贝器、祭祀储贝器等亦堪称青铜文物中的珍品。

李家山青铜器为人们研究两千年前的古滇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证据,让人们可以探寻古滇国这部奇特而又神秘的史书。

3. “界鱼石”为何是闻名中外的动物奇观?

界鱼石位于星云湖连通抚仙湖的海门河中部。抚仙湖有抗浪鱼,星云湖有大头鱼。有趣的是,抗浪鱼从不南去星云湖,最多游到海门河中部就戛然返回,而星云湖的大头鱼也仅游到此,好像那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形成了虽两湖相连,两湖之鱼互不往来的奇景。分界的石壁上有“界鱼石”三字,相传为清朝乾隆皇帝所题。界鱼石一带已辟为公园,吸引四方游客前来观赏。

4.请介绍抚仙湖的“四古”?

其一,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是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填补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完善度、分异度,为探索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帽天山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其二,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国重要的贵族墓地,年代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墓群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青铜器数量之多、文物价值之高、文化积淀之丰富,在世界青铜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其三,古老稀有的关索戏,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关索戏,是以蜀国五虎上将事迹为演唱内容的傩戏。这种娱神娱人的戏种,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其四,抚仙湖水底古建筑,这是一座早年被湖水淹没的古城址,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规模巨大,即东汉时期的俞元古城,至今仍有很多谜团,探索无止境。

世界恐龙谷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恐龙遗址,4A级景区。世界恐龙谷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距昆明市区78公里,地处昆楚高速公路60公里处。恐龙谷是一个依托世界级资源——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而营造的国内最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

早在1938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和他的学生在禄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滇缅公路的修建在建期间挖出了恐龙化石。在陆丰的川街恐龙山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大遗址。调查发现,这个恐龙大遗址范围达10000平方米,其中掩埋的恐龙数量多达400余具,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和了解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形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建立恐龙的演化序列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资料。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形成的10亿年以后,开始出现生命细胞,恐龙出现在2.2亿年前的中生代,当时的环境湿润温暖,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十分适合爬行动物的生存。恐龙是最高级的爬行动物,“恐龙”一词来自拉丁语“恐怖的蜥蜴”,普遍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暖身,他们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梁龙长达30米,重达100吨。最小的仅有一只鸡、猫那么大,平均寿命200年。恐龙分为肉食和草食两大类,它们是当时海、陆、空的统治者,在地球上存在了1.6亿年。

景观广场区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世界恐龙谷入口处。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两大主题景观——一代霸主和龙柱擎天。

一代霸主

各位朋友,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座主题雕塑是世界恐龙谷标志性景观之一——“一代霸主”。大家请看,这座雕塑的主体造型是一直恐龙前爪托起一个地球模型,正面是由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亲笔题写的“世界恐龙谷”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龙柱擎天

这四棵拔地而起、气势恢弘的青铜门柱,称为“龙柱擎天”,既是世界恐龙谷的景观大门,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四棵龙柱的柱高都在25米以上,而中间的两棵柱子更是高达28米,龙柱上面雕刻着的240条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恐龙。这些恐龙的模本精选于目前世界各地已经发现的400余种恐龙,是由各国科学家根据出土的恐龙化石复原的恐龙模型。

侏罗纪栈道——侏罗纪城堡

经过龙柱擎天,大家看,前面有9条恐龙已经把头探出了城堡,向外喷出九股水流。进入侏罗纪城堡,迎面而来的这一泓美丽的湖水就是阿纳湖,这个因彝家山寨阿纳村而得名的湖泊不仅丰富了侏罗纪城堡的景观元素,而且更为逼真地复原了一个山水实景的侏罗纪世界。

时空长廊

大家回头看,这是一条展示地球生命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第四纪演化史的时空长廊。长廊的墙壁上刻有“穿越时空,探究生命”八个大字。

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

各位朋友,我们来到了世界恐龙谷——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在这里,我们将领略到极具震撼力的三大世界级景观: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厅;三是世界一流的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

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一号展厅)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展示恐龙化石标本精品的一号大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自1938年12月至2007年11月,70年间在禄丰盆地出土的40余件各类恐龙化石标本。其中数量最多、最原始、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禄丰蜥龙——动物群的化石标本。70多年来,尽管在禄丰已经出土25属33种爬行动物、多达上百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恐龙蛋的踪影。其中一种说法是恐龙具有迁徙的生活规律,有固定的产卵地,由于禄丰不是恐龙的产卵地,所以难觅恐龙蛋化石。

许氏禄丰龙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禄丰恐龙大遗址的“镇馆之宝”——“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朋友们可能有疑惑,发掘许氏禄丰龙的第一人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怎么会是“许氏禄丰龙”呢?其实,这是杨钟健先生为了纪念他的德国导师许耐教授,特意把种名献给了恩师。可见,杨钟健先生堪称尊师重教的典范楷模。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具完整精巧的恐龙个体化石,就是赫赫有名的“许氏禄丰龙”。它头部较小、嘴部尖尖、牙齿细密,颈椎和脊椎较为粗壮,主要以各种植物为食。当年由杨先生发掘、装架的许氏禄丰龙的正型化石标本目前收藏在北京某研究所内。在这里展出的这具恐龙化石是它的“同伴”。

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区(二、三、四号展厅)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世界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厅。这些恐龙骨架在三个平台上以仰视、平视、俯视三个不同的角度向大家展出。各位朋友,这里是二号展厅,展出的是1988年8月至2007年11月出土的恐龙骨架,包括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中国双脊龙。

现在大家所在的位置是三号展厅。这些恐龙中个体最长的有10.1米,高2.5米。朋友们,到目前为止,在禄丰恐龙大遗址发现的恐龙中,绝大部分是以植物为主的“素食”恐龙,但也有少数肉食性恐龙,中国双脊龙就是其中之一。其突出的特征是长着一个大脑袋,头顶两块高高耸起的板状长脊。体长约6米,以禄丰龙等为捕猎对象,处于当时食物链的顶端,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1.禄丰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恐龙原乡”?

禄丰被称为——“中国恐龙原乡”,不仅是因为在这里发掘了中国最早装架的恐龙骨架化石——许氏禄丰龙,更因为禄丰有着诸多和恐龙相关的世界第一。

禄丰恐龙“多类并存”世界第一。禄丰恐龙的种类十分丰富,已发现蜥龙类、虚骨龙类、鸟龙类3大类25属33种的大量恐龙化石,其中的禄丰蜥龙动物群是我国目前有关古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最完整的动物群之一。此外,在禄丰还发现植食性恐龙化石和肉食性恐龙化石、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观,为研究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变、迁徙、区域分布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材料。

禄丰恐龙“年代跨度”世界第一。禄丰境内发现的恐龙生存距今1.8亿年至1.35亿年,纵跨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其中侏罗纪时期的化石最为完整,涵盖了早、中、晚侏罗纪世代的恐龙生存演化轨迹。

禄丰恐龙“埋藏集中”世界第一。禄丰县境内恐龙化石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明显,严格受地层控制,主要是产在中生代红色砂泥岩中,下禄丰组地层。特别是川街恐龙山,仅在已发掘的3000平方米的剖面上就裸露出约20具恐龙个体骨骼化石和蛇颈龟化石,未挖掘的坡面下还掩埋着等待逐步揭开的上百具恐龙和其他伴生物化石,是中外学者公认的举世无双的恐龙专家、圣姆大学教授凯斯·瑞格比称:“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发掘出如此多的化石,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禄丰川街是世界已知恐龙化石最集中、最丰富、研究价值最高的地方。”

禄丰恐龙“保存完整”世界第一。禄丰恐龙化石个体完好率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连小的尾椎、趾骨及发掘时最易碎的肋骨均保存完好,骨纹相当清晰,目前在发掘装架的200多具恐龙骨骼化石中,保存较好的达95%以上,最低的也达50%。

2.研究“许氏禄丰龙”的第一人是谁?

研究“许氏禄丰龙”的第一人是我国恐龙之父杨钟健先生。杨钟健先生是陕西华县人,是我国第一代地质古生物学家,是中国古生物研究的奠基人。1938年,他策划组织了云南中、新生代“红层”的研究,他的两名助手——地质古生物学家卞美年、脊椎动物化石采集家

王存义,在禄丰盆地的“红层”中发现了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由此掀开了中国恐龙发掘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从1938年开始,杨钟健先生一直致力于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研究,著述不辍,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贡献了一生。1941年春天,他撰写出版了《许氏禄丰龙》一书,这是中国人研究恐龙的第一本科学专著。

3.禄丰恐龙大遗址的五大未解之谜是什么?

在禄丰恐龙大遗址创造出若干个世界奇观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五大千古之谜,令世人不得其解,使学术界众说纷纭。

恐龙密集之谜——大遗址 出土的恐龙化石标本数以千计,禄丰能生存如此众多的恐龙,是什么原因使如此众多的恐龙集中到川街恐龙山?

跨域时空之谜——在川街恐龙山同一地区、同一剖面的山坡上,竟然埋藏着包括“早、中、晚侏罗纪”3个时期的8具恐龙化石和5具蛇颈龟化石。为什么不同时期恐龙化石会在同一地区完整保存下来?

集体灭绝之谜——研究推测,导致川街恐龙山大量恐龙死亡的原因不是弱肉强食,而可能是洪水等灾难导致的集体死亡事件。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头向东方之谜——迄今为止,所有的大遗址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头部都朝向东方,是东方发生了什么?还是在恐龙的迁徙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有龙无蛋之谜——禄丰发现了种类如此繁多、数量如此巨大的恐龙化石,但至今仍然没有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这又是为什么? 4. 许氏禄丰龙化石有什么珍贵之处?

许氏禄丰龙是1939年在云南禄丰被发现,1941年正式展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内地上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化石的含量近60%。一般来说一具恐龙化石含量达到30%就属于非常完整了。而这具骨架出土时化石含量达到60%,足见其珍贵。

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大家好!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热忱欢迎您的光临!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区。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南诏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代大理各族人民精湛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崇圣寺历史沿革

崇圣寺,就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中写的三塔寺,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始建于南诏第十代王劝丰祐时期,为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经历代修缮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则有“佛都”之誉。历史上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甚至把佛教奉为“国教”。大理国22代国王中曾有9位国王逊位为僧在此修行。2005年于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崇圣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三塔与塔的知识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崇圣寺三塔,历史上崇圣寺的山门即在三塔之后。三塔前一后二,大塔居前,与两小塔等距70米;两小塔南北对峙,相距97米;与大塔成等腰三角形,布局为鼎足之势。三塔历代为大理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塔原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的半圆形坟冢。塔作为佛教的象征,与寺庙并存,有寺必有塔。塔藏也从“生身舍利”演化为“法身舍利”。塔是阿育王建造的。中国古塔艺术形式极为丰富,有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花塔、覆钵式、宝箧印经塔、金刚宝塔式塔??眼前的三座塔均为密檐式塔。

千寻塔

主塔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崇圣寺同时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塔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也为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

千寻塔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矗立在三层高大的台基之上,共十六级,外形轮廓不是僵直的直线向上,而是上下向内微收,中部略凸的曲线,呈梭形。

每级四面有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利于塔内采光通风,且增强塔的坚固性。十五级以上为实心,塔顶方形砖砌须弥座承托铜质覆钵,上置通高7.8米塔刹。据传,千寻塔是由唐代工匠恭韬、徽义设计并建造的,共用时48年。

“永镇山川”照壁

千寻塔须弥座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字高1.7米,为明万历十一年黔国公裔

孙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多水患,治水须治龙,而龙敬塔畏鹏,建塔并置大鹏鸟可镇龙,意在镇服水患;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后人在屹立不倒的塔前题下“永镇山川”,意在世代镇守云南山川。

南北两小塔

南北两小塔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维修千寻塔“金刹”时增修南北双塔。两小塔与千寻塔在平面布局上呈等腰三角形。

两小塔形制相同,各高42.19米,均为10层,八角密檐式封闭型空心砖塔,是密檐塔和阁楼塔相融合的作品。两小塔建造在后,但与主塔布局和谐、浑然统一,势成鼎足,壮丽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不倒的三塔与建塔方法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由于大理地处横断山脉,属于地震多发带,曾经历过30余次强地震的考验。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但“寻日复合”,神奇无比。民国十四年(1925年)强地震,大理城乡房屋倒塌99%,几乎夷为平地,唯有三塔巍然屹立,千寻塔仅塔刹、金鹏震落。

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建在土基上的三塔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在人类的建筑史上,三塔的抗震效果是极其罕见的。关于三塔的施工方法,传说多种,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

其一为“土层掩埋法”。亦即“堆土建塔、挖土现塔”之说。

其二为“脚手架法”。和现代建筑施工方法相似。

虽然三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但是却有不同于内地塔的重要特点:首先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其次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是曲线,具有曲线美,与中原塔相比,更为挺拔俊秀。

建极大钟楼

钟楼原名胜概楼。现在的这座钟楼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大钟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871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现在重铸的建极大钟,是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外壁铸有精美图案,上层为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为六幅天王像。该钟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日撞响。

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于1999年昆明世博会及澳门回归之年重建。殿内正中供奉着站立的铜铸金身雨铜观音像,庄严秀美、细腰跣足、造型精妙,体现了印度文化,以“密宗”为主,兼容“禅宗”的佛教信仰特征,形成特有的佛像风格。相传当年在铸造这座观音像的过程中,铸到肩部铜已用完,这时天降铜雨,人们便收集起这些铜珠才铸完了观音像,故名“雨铜观音”,也称“雨珠观音”。

北边分别供奉着梵僧观音和负石观音;南边分别供奉着水月观音和阿嵯耶观音。他们都是阿嵯耶观音的不同化身。 二楼四周墙壁展出两幅经过电脑复制放大的稀世画卷——《南诏国史图传》(原图现在日本京都藤井友邻馆,是研究南诏历史)和《张温胜梵像卷》(与《清明上河图》工程为“南北双绝”。)

1.历史上被称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指的是什么?

崇圣寺五大重器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现仅存三塔、已重铸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其余已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了。

2.大理三塔何时所建,最后一次维修是在何时进行的,有何成果?

大理三塔不是同时建造的。主塔又名千寻塔为南诏第十代王劝丰祐时期,建崇圣寺同时建造;而南北两小塔的则是在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维修千寻塔“金刹”时增建的。1978-1980年大规模维修三塔时国内首次发现佛塔“天宫”结构,“出土”文物689件。

3.大理三塔与中原塔比较,有何自己的特点? ⑴三塔均为偶数层塔,中原盛行奇数。

⑵千寻塔外形呈梭形,中部略凸,有曲线美,中原塔大多呈矩梯形。 ⑶千寻塔藏为我国首次发展的“天宫”结构,中原塔只有“地宫”。

⑷千寻塔密檐相邻两级佛龛、窗洞方向交替错开,有力采光、抗震,中原塔五代后才效法此制。 ⑸千寻塔每层龛两侧另有浮雕装饰龛各一,中嵌梵文经刻早于中原塔。

⑹小塔外形为密檐式和阁楼式的融合型,且外装饰层间交替变化,并凸砌浮雕龛,在国内砖塔中比较特殊。

⑺小塔为封闭式空心砖,中有一木柱作测量分角用,国内古塔罕见。 4.大理三塔的八谜是什么?

大理三塔的八谜是:金鸡踞塔、塔檐偶数、地宫长草、裂而复原、雨铜观音、埋塔建塔、击石蛙鸣和阿嵯耶观音。 5.什么是阿吒力教?

阿吒力梵文的意思是佛教正行为者、导师之意。阿吒力教为印度密宗,是公元7世纪时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结合的产物。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传入大理地区,与当地彝族及白族的原始巫教相结合,形成佛巫合一、具有浓厚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教派,统称密宗阿吒力教或滇密。

6.何谓阿嵯耶观音?

阿嵯耶观音是阿吒力教的最高神祗,在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中,经常可以见到阿嵯耶观音像。其形象为站立姿势、纤体细腰、,上身裸露、赤脚,手结妙天印,头戴莲花宝冠,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征,俗称“细腰观音”。现存世的阿嵯耶观音有数十尊之多,全部出自南诏、大理国时期,是大理地区特有的观音造像。美国学者海伦称誉为“云南福星”。

7.如何区别阿嵯耶和阿吒力?

“阿嵯耶”、“阿吒力”应当是梵语的同词异译;阿嵯耶是作为对人们敬仰的神的尊称;而阿吒力主要是指阿吒力僧和他们所传承的阿吒力教派。用“阿嵯耶”、“阿吒力”两个词以示区别。

8.何谓梵僧观音?

阿嵯耶观音的化身。曾点化细奴逻,助南诏国开基立业,尊为“建国观音”,并用智慧和神力制服了以人眼为食的恶魔罗刹,使众生安居乐业,故大理人尊为“观音老爹”,专建“观音阁”予以供奉。

9.何谓负石观音?

负石观音为阿嵯耶观音的化身。传说,古代有军队进犯大理地区,途中见一白发老妪背负巨石,众军士一看,老妪尚且如此,青壮年更将力大无穷,于是偃旗息鼓,悄悄返回。而这位背负巨石的老妪就是观音的化身,观音不费一枪一弹,用智慧吓退了入侵之敌,当地的人民非常感谢观音,在她背负的巨石上建了观音阁。这就是负石观音的传说。观音阁现在大理观音塘。

10.何谓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被誉为“中国的维纳斯”。此处的水月观音是根据三塔“出土”的玉雕水月观音所铸。观音姿态作观水中月影状。佛理尚“空”,水中月,喻“诸法无实体”。说明中原文化对云南的传播。

11.什么是《南诏国史图传》?

《南诏国史图传》(包括图画卷和文字卷两部分),又称《南诏中兴画卷》,成画于南诏中兴二年(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王奉宗所作,献给南诏末代国王舜化贞(国号“中兴”)。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清代曾收藏于成亲王府,现存日本京都藤井友邻馆。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巍山起因”,观音化为梵僧点化细奴逻为南诏王、教化愚民等;“祭柱承位”,白赕王张乐进求带领逻盛(细奴逻之误)等九人祭铁柱,五色鸟飞降铁柱及逻肩上,张顺天意禅位于细奴逻;“永承天命中兴南诏”,隆舜黄帝、中兴皇帝祭拜观音;“西洱河记”,两条巨蟒交尾,围成洱海的形状,中间是河神宝物玉螺和金鱼,这幅画可看做是大理地区最早的地图。该画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由于受佛教密宗的影响,画卷上表现有不少幻化的内容。

12.什么是《张胜温梵像卷》?

《张胜温梵像卷》,又叫《张胜温画卷》,成画于1180年,由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所绘,原作纸本彩绘施金,长1635.5厘米、宽30.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卷首尾有乾隆皇帝等人的跋、赞。画卷内容分三部分:一是大理国第十八世王段智兴(利贞皇帝)“礼佛图”;二是释迦牟尼佛会、维摩诘经变图、药师琉璃光佛会、十二大愿、弥勒尊佛会等诸佛菩萨及护法像的“法界源流图”;三是“天竺十六国国王图”。真实地再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状况。卷中神仙、人物造像628个,形象生动、赋色丰富,线条更是心手相应,流畅生风;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山水画别具一格,迥然出尘。整个花卷笔法精妙、色泽典雅和谐。高僧语:“妙出于手,灵显于心”;被誉为“神品”、“天南瑰宝”,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称为“南北双绝”。

宾州鸡足山

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鸡足山概况

鸡足山雄峙于宾州县境内,总面积2822公顷,主峰海拔3248米。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6公里,因山势“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鸡足山属横断山脉东南边缘,被徐霞客盛誉为“奇观尽收今古胜;此不特鸡足

山,实首海内矣!”到了鸡足门一看,所有胜景尽收眼底,在海内当属第一。

鸡足山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守衣人定于鸡足山华首门,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山上的佛教建筑,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直至民国仍有增修。塔庙寺庵点缀于危崖高岗,庇护于遮天林海,形成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映增辉的奇景。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明禅宗分页藏经;清光绪“护国祝圣禅寺”,赐《龙藏》、銮驾、紫衣等珍贵文物。历代政要、文人留下大量诗文画卷。历代高僧辈出,虚云大师等都是大德高僧,流传丰富的轶事典故。

鸡足山素以“雄、险、奇、秀、幽”著称,以“天开佛国”、“灵山佛都”闻名,以“轶事、神化、典故”传奇。作为旅游胜地、佛教圣地“灵岳重辉”的鸡足山正“饮光俨然”,期待并欢迎您的“灵山一会”。

灵山一会坊 灵山一会坊俗称“山门”,是人世凡尘与佛国净土的分界线,也是鸡足山入山的总牌坊,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年间重修,“文化大革命”再毁,1985年依原样重建。一坊三门,主坊高5.3米,两边坊高3.8米。上悬“灵山一会”、“天开佛国”、“地涌化城”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

牌坊背面是清末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石屏人袁嘉谷的长联。关于“灵山一会”的来历,有一段典故:两千五百年前,在灵鹫山大法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佛。佛讲到微妙处,拈花向大众展示。在场听众皆默然,不知其含意,唯大迦叶悟出禅意微笑。佛高兴地说了偈语,把微妙法门付于迦叶,并由其护持,传付将来。这就是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拈花微笑”,而这个成语后来就表示心心相印,心领神会。

祝圣寺

各位朋友,我们已经来到了鸡足山最富盛名的禅宗寺院——祝圣寺。在这块长30米,高10米的大照壁上,绘有《鸡足山全景图》。再请看这几个字:“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是让人感慨人生?还是让你更珍惜现在属于你和将会属于你的一切?

祝圣寺,唐代叫钵盂庵,后改为迎祥寺。清朝曾经赐名:“护国祝圣禅寺”,而寺名的由来,要从一位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大和尚讲起:

虚云,原籍湖南人,60余岁时字号虚云。他游遍国内外佛教名山古刹,研修佛理。清光绪年间,曾两次上鸡足山朝拜迦叶尊者,都因道场衰败、寺规不整、主持不接纳和不得居住之故而离开。之后入住昆明归化寺、筇竹寺等寺院讲经说法、受戒和皈依佛门弟子数千上万,一时虚云名扬全滇。光绪年间开始在鸡足山弘扬佛法。宣统元年,他将迎奉的藏经及募化财务,分装三百驮运回鸡足山,云贵总督李经羲率众官绅接旨迎藏。

祝圣寺建成后,虚云开创了鸡足山第一座十方丛林,复兴了衰落的迦叶道场,并规正了鸡足山寺僧庵尼的佛事活动。

我们眼前看到一座八角亭,叫镇宝亭,“八”在佛教修行中指“八正道”,即按照这八种正道修行,就能从苦海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两块巨石叫做“云移石”,全名是“虚云移动的巨石”。

天王殿到了,抬头看见上方金色大匾“祝圣寺”三字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所书。门外两位忿眉怒目、呲牙咧嘴的鬼神力士塑像称为“金刚力士”。进入天王殿,正中的贴金塑像“大肚弥勒”大家一定都认识,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和化身像三种。而眼前的大肚弥勒是菩萨身,但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布袋和尚”契此。人们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供奉在天王殿中,十分讨人喜欢和爱戴,还送给了他一副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哲理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天王殿左右两侧塑有面目各异、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请大家随我到弥勒菩萨的背后,眼前这位护法天神就是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称为“三洲感应”。主殿大雄宝殿为重檐式殿角上翘的五楹宫殿型,屋脊宝鼎,两端斑鳌,正脊斗拱,门窗透雕,具有浓郁的白族民族建筑特色。殿的一重檐上方正中,挂有赵朴初书写的“大雄宝殿”烫金匾额,左右两边挂有梁启超所题的“灵岳重辉”,孙中山所提的“饮光俨然”两块大字金匾,是“民国”二年,梁、孙二人送给虚云的。

殿内释迦牟尼、迦叶、阿难,构成一佛二弟子组像。罗汉壁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中立观音菩萨,周围十八罗汉,左右高空为雷公电母,观音左右为善财、龙女,下边是龙王。

走出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楼,珍藏有各种“钦赐”和募化来的佛教重要经典。有清光绪赐虚云的三藏大乘真经,钦赐的《大藏经》。藏经楼后侧有藏珍楼,内藏光绪赐予虚云的《乌龙搅云图》,这是明代屈尔泰画的。这幅画一直被历代皇帝视为国宝。到了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黄帝向陕西逃难,因虚云和尚前往护驾有功,做了光绪皇帝的剃度师,故当虚云和尚离京时,光绪皇帝把这幅画赐给了他。现在这幅珍贵的国画,珍藏在寺中,称为“全山镇山之宝”。

金灯寺——楞严塔

常言道:“不到金顶寺,不算游过鸡足山。”金顶寺位于海拔3248米的天柱峰极顶。据记载,唐朝即有过方塔一座,明嘉靖时李元阳依塔建普光寺。崇祯十年建善雨亭,四方设门楼以供眺望,“四观”之名由此而始。1641年,明黔公国沐天波移昆明太和宫铜铸金殿来此,废普光寺,更名为金顶寺。

金顶寺大门前,便是汉白玉栏杆青石板铺地的睹光台。登上金顶,当然要在此一睹日出为快。金顶寺东为正门,由白族艺人设计施工,门顶横筑正脊,两端垂脊而成,飞檐翘角由斗拱衬出,鱼龙含端角,鱼尾飞向天,复合寺宇建筑特点,并充分展示了白族建筑艺术之精妙。

现在看到的楞严塔,是民国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应山中僧人请求,1934年在光明宝塔原址上修建完成。传说因施工中发现《楞严经》故名楞严塔。塔高42米,方形密檐,石础砖身,外观13层,上有千斤宝顶罩护,内有7层,塔内53级螺旋木梯盘旋而上,代表善财童子求佛法53参,在塔心二层楼上,供奉释迦牟尼卧像。

塔楼二层外面设有四面观景回廊,游人到了塔上,可以一睹鸡足山有名的“四观”,并可将鸡足山的雄、秀、幽、奇、绝尽收眼底。楞严塔是鸡足山的最高标志,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驼峰航线的天然航标。

天柱佛光是鸡足山最神奇、最诱人的自然景观。天柱佛光一般多出现在夏秋之际,雨过天晴,太阳当空,天柱峰下白云平铺水气迷蒙之时。佛光“外晕七层,每重五色,环中虚名如镜,观者各见自身现于镜中,毛发可数,举手投足,影亦如之。”人称“鸡足山八景之最”。

迦叶殿——慧灯庵

迦叶殿位于山中天柱峰半山腰东面,又名初祖殿、祖师殿,古称袈裟殿。明永乐年间有道人在此结茅庵。茅庵废后僧人建佛寺,后多次增修,清顺治年间,迦叶殿已有相当规模,成了“山中第一寺”。可惜1691年因火灾被毁。1692年僧人慧文重建,规模已不如从前。

鸡足山目前修复规模最大的寺是迦叶殿,1994年竣工。二重殿是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音,四壁绘有三十三观音图。三重殿中供奉重塑的印度人形体状檀香木雕迦叶坐像,是山中最大的木雕像。殿内绘有“灵山会”壁画,再现了大迦叶尊者和佛祖拈花一笑的场面。

1.简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及道场。

浙江普陀山——大悲观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大愿地藏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大行普贤菩萨道场。

2.鸡足山“著名八景”怎么讲?

其一是“天柱佛光”:在夏秋时节,雨过天晴,天柱峰四周云雾缭绕,偶有七色光圈在峰顶出现,僧人称之为“佛光”。

其二是“华首晴雷”:华首门位于楞严塔西南的绝壁之中,嵌于一堵巨大的崖壁之上。在夏秋季节,隆隆的雷电声传来碰到大石壁后,产生回音,轰鸣不绝,故称华首晴雷。

其三是“苍山白雪”:苍山顶终年白雪皑皑,阳光下晶莹耀眼。

其四是“洱海回岚”:在早晨日出之际,水面上升腾起一层如轻纱般的水汽,飘渺蒸腾,使苍洱风光更增一层朦胧之美。 其五是“万壑松涛”:鸡足山及四周,尤其是万松岭一带,林木遮天蔽日,大风吹来,松涛声振,汹涌澎湃,令人心旷神怡。 其六是“飞瀑穿云”:鸡足山上有大小瀑布十多处,在祝圣寺西南一里的玉龙瀑当推第一。瀑布高六十余米,期间常有云雾缭绕,蔚为奇观。

其七是“重崖夕照”,也叫“岩回流丹”:每当夕阳西下,晚霞灿烂,在罗汉壁与九重岩之间,顿时被映成嫣红,草木亦为之改色。人往往赞叹不已。

其八是“塔院秋月”:在文笔山麓,有尊胜塔院,院中有二十余米高的白塔一座,与天柱峰的楞严塔遥遥相望,每当月明星稀,月影移到楞严塔西面时,明月、尊胜塔、楞严塔连成了一直线。

3.鸡足山的“一鸟、二茶、三龙、四观、五杉、六珍、七兽、八景”指什么?

一鸟(迦叶鸟,又称弥陀鸟或念佛鸟)、二茶(清代培植的云南山茶花,即狮子头、通草片)、三龙(龙棕、龙竹、龙爪杜鹃)、四观(冬日、西海、南云、北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红豆杉、杉木)、六珍(香笋、冷菌、板栗、岩参、花椒、松子)、七兽(猿猴、岩羊、獐子、豹、熊、野猪、马鹿)、八景(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白雪、洱海回岚、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夕照、塔院秋月)

丽江古城

大研镇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

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古芝”,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它是因从事经济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屋瓦栉比”。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被列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山西的平遥古城。游览丽江古城主要游览:第一,登高览胜,可看古城形势。第二,临河就水,可观古城水景。城中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玉河水系上共架有354座桥梁约建于明朝时期。第三,走街入院,可欣赏古城建筑。第四,入市过桥,可一览古城布局。

古城入口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侣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还在使用。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这里是刻有江泽民主席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照壁,“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一大建筑特色。往右是水龙柱。立水龙柱反映了当时古城土木结构建筑对防火的重视,通过立水龙柱的方式表达“龙管水,水克火”的信念和免除火灾的愿望。

这是世界遗产纪念碑。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是圆圈与方框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我们的脚下是一幅“巴格图”,是纳西族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

古城布局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四方街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据说四方街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成的,取“权镇四方”之意。形形色色的货物通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煌,使丽江古城称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重要集镇。进藏三帮只有纳西帮、西藏帮可以,汉族马帮和白族马帮因受不了海拔高度而在丽江转马。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无数人年年岁岁走过,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五彩斑纹,民间称其为“五花石”。四方街上,至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清洁。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面。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里,丽江先后出了60多位巨人和7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个两层的科贡坊。清末,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改为三层。

古城的水和桥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特的是造城建镇者巧妙地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清清泉水穿街过巷,穿墙过屋,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景观。古城居民巧用潭水和井水,创造出“一潭二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

城中有水必有桥。丽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桥城。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等各式桥梁三百多座。“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

古城民居

下面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

纳西族善于学习,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筑上。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纳西民居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被誉为“民居博物馆”。目前,整个丽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点保护民居有140户,大研镇里就有112户。

如果问纳西族哪一部分最富有纳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四季博古”

是纳西语,汉语的含义是“福包四季”。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所雕的窗芯称为四季博古,在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瑞兽和美好的典故,寄托纳西人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松鹤同春”、“喜鹊争梅”、“鹰立菊丛”、“鹭鸶采莲”、“孔雀玉兰”、“锦鸡牡丹”。

木府

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府衙署,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馆。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共16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又见纳西传统文化精神。

1.丽江古城在布局上有何特点?

丽江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连接宽广平川,春季东风徐来,夏季南风通畅,冬季西北寒风被挡,堪称冬暖夏凉。象山脚下龙潭清泉流入古城,接着一分为三,穿街绕巷,入墙过屋,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的清幽景象。三山为屏,三河穿城,以水为脉,随势自然,正是这一选址、布局特点,使得丽江古城既有山城之貌,又有水乡之容,被誉为“高原姑苏”和“东方威尼斯”。

2.请解释“天雨流芳”的意思。

木府前的木牌上写有“天雨流芳”四个字。最先由明代的木氏土司所书,现在我们看到的字样是纳西族书法家、云南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先生补书的。“天雨流芳”用汉语解释为“皇恩浩荡,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神州大地”,在纳西语里是“去读书吧”的意思。真可谓一语双意,别出心裁。

3.为什么丽江古乐以“三古”著称于世?

丽江古乐是由纳西古乐《白沙细乐》和道教的《洞经音乐》组成。中国乐坛权威人士认为前者是“音乐活化石”,后者是“唐代名曲在滇出土”。《白沙细乐》纳西语叫“崩里细里”,是宋元时期土生土长的纳西民间音乐,它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新疆十二木卡姆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典音乐。丽江古乐演奏,因乐曲古老,乐器古老,除传统乐器外,还有波伯(双簧芦管)、曲项琵琶(仿唐乐器)等古乐器,演奏者多古稀老人,而获“三古”之誉。

4.什么是“四季博古”?

“四季博古”是纳西语,汉语的含义是“福包四季”。四季博古是纳西民居中堂屋六合门上的窗芯。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木雕窗芯有“喜鹊争梅”、“松鹤同春”、“福禄寿禧”等吉祥构图,寄托了纳西人民“四季吉祥、四季平安”的良好祝愿。

5.纳西民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纳西族最早的住宅,为木质结构的木楞房,到明代开始有瓦房出现,清初发展为砖木结构的瓦房。现代纳西族的民居受汉、白等民族的影响,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住宅多为两层楼,房顶略大,出檐较深,有利于保护房屋木质部分不受雨淋。较为讲究的住宅,门窗上都雕饰花鸟龙凤,两侧山墙上各有一条写实的鱼形图案的“垂鱼”,形象生动,独具民族特色。

古城民居主要采用并强化穿斗式木结构的功能,使房屋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6.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有哪些?

纳西族信仰的宗教有:本民族宗教——东巴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纳西族虽是多宗教民族,但是有信而不笃信的特点。 7.为什么说纳西族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

纳西族人口有30万,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居11位,主要聚居在丽江、宁蒗、永胜、维西、香格里拉、德钦等市、县。纳西族虽然人口不多,分布不广,但由于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世人瞩目。纳西族最为著名的是“三个活化石”,即“人类文字活化石”——东巴象形文字、“人类社会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社会、“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

东巴文字,创造于唐代,是目前世界仍在使用的唯一表意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经记述了纳西族的神话传说和发展历史。2003年8月,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宁蒗摩梭人至今还保存着以母系为纽带的大家庭传沿形式。在婚姻上保存了“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世所罕见。

纳西古乐又称丽江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由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组成。白沙细乐相传为忽必烈南征时留下的乐章。

丽江洞经音乐大约于明代由内地传入,保存了中原唐代宫廷宴乐的风格,被誉为“东方的交响乐”。

8.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在滇、川、藏三角地区以茶马互市而形成的古道,沉淀着两千多年的丰富历史,是大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茶马古道有两条:其一是由西双版纳、普洱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地到西藏,再进入印度;其二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两条线路是茶马古道的干道和动脉。

9.纳西服饰有何特点?

丽江纳西族的妇女服饰,上身穿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百褶围腰,背披羊皮披肩,披肩上缀有用丝线绣成图案的七个圆形精美小星,象征着“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已婚妇女头上戴缠成砂锅状的纱帕,外面扎一块布制蓝色头巾。未婚姑娘梳长辫于腰后,戴头帕。帽子、衣服颜色多为蓝、黑、白三种,刺绣花纹美观大方。

男子的服饰与汉族大致相同,但因天气寒冷而多喜穿羊皮褂或披羊毛披毡。 10.为什么说丽江市世界遗产的宝库?

具有800多年悠久历史和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后,2003年7月2日,丽江老君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8大片区之一,紧接着2003年8月28日至30日,在波兰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又将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一座城市,三顶世界遗产桂冠,使丽江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地区,成为世界遗产的宝库。

玉龙雪山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丽江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古城北15公里处,其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景区面积415平方公里,13座山峰呈南北向排列,大多终年积雪,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云岭山脉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山上发育了被称为“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银色的山岩”。身披皑皑白雪,宛如一条凌空飞舞的长龙,所以得名“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纳西人民心中的神仙,传说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2007年5月8日,称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玉龙雪山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由上至下大致可分为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和雪山水景景观等。玉龙雪山也是一座动植物的宝库,这里有报春花60多种、杜鹃花50多种、兰花70多种。动物有60多种,如:滇金丝猴、云豹、金猫、雪豹、小熊猫。这里还出产丰富的名贵中药材,主要有虫草、灵芝、当归。

索道站

索道起点的海拔高度是3356米,缆车由此向上运行,直达海拔高度为4506米的雪山主峰扇子陡终点站,两站之间的垂直高差达115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客运索道。

冰川公园

走出索道站的站房,我们已经进入了玉龙雪山冰川公园,这个区域里分布着欧亚大陆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和雪海,共发育有19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11.61平方公里,其中东坡15条,西坡4条,据冰川学家研究认为这里的冰川类型主要包括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两种过渡类型即冰川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由于这些冰川的形成和演变受到海洋季风的影响,所以被称做海洋性冰川。

据冰川学家研究认为,高海拔区域终年气温多在零度以下,所降的雪和冰雹来不及融化,于是一层层堆积起来,不断增厚,压力也随之加大,这时雪花逐渐失去棱角,称为粒雪。粒雪更不容易融化,于是继续受压,变为粒雪冰,粒雪冰再继续堆积,受压而密度变大,最后变成了冰川冰。当冰川冰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其底部的冰体会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于是导致整个冰川以我们肉眼不能察觉的速度缓慢顺坡向下移动,移动到低于雪线后便开始融化,这便是山岳冰川。

在玉龙雪山,“白水一号”现代冰川是目前最具游览条件的冰川。长达2.9公里,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瀑布悬挂天际。冰舌部分的冰塔林,像一把把刀戟直刺苍穹,在阳光的折射下,晶莹剔透,洁白中微带蓝绿色,仿佛一块块巨大的翡翠碧玉镶嵌在怪石嶙峋之间。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把这道景观称为“绿雪奇峰”。

靠近冰川,可以听见“哗啦啦”的流水声,那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冰河。玉龙雪山冰川近20年来出现消融量增加、冰舌位置后退、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云杉坪

现在我们从白水河山庄登上“小索道”缆车,10多分钟后就可以到达玉龙雪山三的又一个人间仙境——云杉坪。下缆车后步行道云杉坪,我们要穿过这片原始森林。这又高又直的就是云杉树,有的云杉上还挂着长长的“胡须”,有的穿着一层“绿衣”,为了保护景区景观,景区用栗木铺成了这段“云杉栈道”,沿着它我们走向森林尽头的云杉坪吧! 中国是云杉属植物最多的国家,共16种和9个变种,尤以横断山地区种类最多,根据叶形及气孔线情况可分为3组,即云杉组、丽江云杉组和鱼鳞云杉组。其中丽江云杉树高达65米,胸径达2.6米,垂直分布于海拔2500~4000米的区域,组成纯云杉林或与其他针叶树组成混交林。

这一片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就是云杉坪,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左右。雪山如玉屏,云杉如黛。环绕在云杉坪周围的密林,古木参天,枯枝倒挂,古老都是枝干布满青苔和不知名的寄生花草,脚下软软的落叶和林间随处横呈腐木。

玉龙第三国

“云杉坪”纳西语为“吾鲁游翠阁”,意思是“玉龙山中的殉情之地”,是通往“玉龙第三国”的入口。据东巴经记载,玉龙雪山有三个国度,山脚是荆棘密布的第一国;山腰是寸草不生的第二国;雪山之巅的第三国就是幸福理想的天国。“玉龙第三国”里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生活无忧愁,树上结金果。”

开山鼻祖是开美和于勒排。

1.玉龙雪山风景区是何时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的?何时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的。2007年5月8日,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 2.玉龙雪山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包括了哪些气候分带?主要的自然景观有哪几种?

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气候分带。主要的自然景观有: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和雪山水景景观等。

3.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在玉龙雪山冰川公园分布着欧亚大陆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和雪海,共发育有19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11.61平方公里,其中东坡15条,西坡4条,冰川学家研究认为这里的冰川类型主要包括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两种过渡类型即冰川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

4.山岳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据冰川学家研究认为,高海拔区域终年气温多在零度以下,天气寒冷,大气所降雪、冰雹来不及融化,于是一层层堆积起来,不断增厚,压力也随之加大,这时雪花逐渐失去棱角,成为粒雪。粒雪更不容易融化,于是继续受压,变为粒雪冰,粒雪冰再继续堆积,受压而密度变大,最后变成了冰川冰。当冰川冰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其底部的冰体会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于是导致整个冰川以我们肉眼不能察觉的速度缓慢顺坡向下移动,移动到低于雪线后便开始融化,这便是山岳冰川。

5.谁将玉龙雪现代冰川的一道景观称为“绿雪奇峰”? 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

6.在纳西民族心目中的“玉龙第三国”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据东巴经记载,玉龙雪山有三个国度,山脚是荆棘密布的第一国;山腰是寸草不生的第二国;雪山之巅的第三国就是幸福理想的天国。这个“玉龙第三国”里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火红斑虎当乘骑,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生活无忧愁,树上结金果。”“云杉坪”就是通往“玉龙第三国”的入口,成为纳西族人心目中的一片圣洁的“殉情之地”。

7. 云杉坪周围都是原始森林,为什么唯独坪内不长树木?

这有两种推论:一是认为早先这里是个冰湖浅泽,由于冰碛石、沼泽土的关系,土层太薄,长不出树木,形成草甸;二是认为原来茂密的森林毁于山火或过熟林周期性衰亡之后,因牧草繁茂而变成牧场,小树已繁衍成林,于是形成草甸。

8.为什么历史上纳西族会有殉情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旧社会恋爱自由而婚姻不能自主;二是过去农民生活贫困;三是《鲁般鲁饶》、《游悲》等殉情调的影响;四是后人对殉情这一传统习俗的仿效。而最根本的一条,即殉情是纳西族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矛盾激化的产物。随着社会进步,婚姻自由,殉情现象不断减少,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绝迹。

最主要是雍正六年(1723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制度,流官中有一个叫孔兴询的人是孔子第66代孙到丽江任通判,在丽江推行中国封建礼制,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我们的纳西族是婚姻自由的。

噶丹·松赞林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