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考试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24 20: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史资料 选择填空(35)

1. 中国建筑的第一矛盾特殊性表现在它的空间层次上,“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2. 战国时期的专著《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

朝一夫”。

3. 北宋的李戒编辑了《营造法式》,明末的计成编辑了《园冶》。

4. 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1、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邻近

借); 2、水面处理 ;3、叠山置石 ; 4、建筑营构。

5. 中国古代构件的标准(模数斗口)见书上242页和260页(注意计量单位和年代,如材、栔、斗口等。) 6. 斗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在清代被称为“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为“牌科”。 7. 我国木构建筑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中国古代住宅类型: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2)木构干阑式;3)木构井干式;4)砖墙承重式;5)碉楼;6)土楼;7)窑洞;8)阿以旺;9)毡包。

8. 现存最高的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达84米;

现存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佑国寺塔高达四十余米,是在砖砌塔外面砌了一层铁色琉璃面砖作为外皮;

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两座石塔,高均为四十余米,用石料仿木建筑形式(唐代为木构,宋代改石建);

现存最古密檐式砖塔(北魏正光四年):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十二边形(唯一的十二边形塔); 现存唯一的木塔:山西应县辽代佛宫寺释迦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另外,四川地区多用方形密檐塔;

北宋时所建泉州万安桥,长达540米,石梁有11米抛大石于江底作桥墩基础。 9. 建筑等级:颜色:黄-赤-绿-青-蓝-黑-灰

屋顶: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单坡-平顶。屋顶的识别(见书P6~7) 10. 宋清的须弥座的辨认。图见书上248页

斗拱的几踩几铺座。见259页和282页

11. 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在西周发明,春秋时期开始了砖

的历史。三国、晋、南北朝时期,高层佛塔出现了,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就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12. 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里坊制的极盛时期,相当于三国至唐,到北宋时期取消了里坊制和夜禁。 13. 五大古都:洛阳、西安、开封、南京、北京,后增加了安阳、杭州,合称七大古都。

14. 1923年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建筑科是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1911年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有建筑科的

学校是满洲工业学校。湖大,1929年 刘敦桢在湖南大学土木系中创立建筑组。 15. 园林的基本特点:透、漏、皱、瘦。

16. 我国的佛塔在类型可以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

名词解释(4*5)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渐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线。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雀替:中国建筑中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挂落下,但是为纯装饰构件。能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 在建筑的尽间,若开间较窄,则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则称为骑马雀替。 卷杀:宋代拱、柱、梁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金箱斗底槽: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偷心造: 跳头上不置横栱的 斗拱构造形式之一,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架称为七踩 ,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

计心造: 跳头上置横栱的 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山节藻梲:即在斗拱雏形的坐斗上画出山形图案,在立于梁上的短柱(瓜柱)上画卷草纹样,是装饰的一种(包括色彩)。

茅茨土阶: 用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来建造房屋,是古代最初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厘米,长约90厘米)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指向棺椁。

问答题(8*3)

1、汉代建筑的成就:(1)结构技术: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出现了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结构;(2)建筑材料:发展创造了企口砖、楔形砖和有榫砖,石建筑主要在两汉——尤其是在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3)施工方法:单层券、双层券、多层券;(4)建筑艺术:以门和回廊相配合,衬托主体建筑,或以低小、次要房屋和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棚等,衬托中央主体部分,有主有从,轮廓富于变化;挑檐、平座有节奏地挑出、收进,使楼的外观既稳定又富于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光影的对比作用,创造了中国楼阁式建筑的特殊风格;汉代组群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宫殿、陵寝、祠庙、坟墓的内外部建“阙”,以加强整个建筑组群的隆重感。 2、唐代建筑的成就和特点

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都有巨大发展和提高,在建筑方面有下列成就与特点: (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中最为严整的,前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唐建筑和规划对周边国家日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也有影响。 (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唐代,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而且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平面柱网采用减柱(如含元殿)加大空间,当时木构架,特别是斗栱部分,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出现了用“材”料度,施工水平和施工速度,质量都有提高。

(四)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非常熟练。按图纸施工,现场指挥。宋有“样房”、“算房”。

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唐时砖石塔的外形,已开始朝仿木建筑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楼阁式楼(如西安大雁塔)。 (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建筑风格:气派宏伟、严整开朗、相实无华、庄重大方。如长安城、太明宫等。

2、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没有纯粹为了装修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而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住宅的代表,在封建礼制的支配下,按照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建筑布局明显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大门都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后天八卦的撰位,或位于乾位;大门形式有屋宇式和墙垣式,大门内或门前设影壁阻挡视线或装饰。院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是晚辈的住处,周围用走廊(廊深一步或两步)联系,正房成为全宅的核心;住宅的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和围墙所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内、外院,内外影壁,主次房等);秩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式主人等级的标志;大型住宅内则在二门内,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四合院向纵深方向排列,有的还在左右建别院,更大的住宅左右或后部建花园。

北京四合院的个体建筑,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形成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不对外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音低、风沙少。室内常采用炕床取暖;分隔有隔断墙、碧纱罩和各种落地罩;顶棚由架子和面层组成,地面常用砖墁地,有方砖和小砖两种;北京四合院朴素、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然在规格中仍体现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4、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即由都城向地方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2)

园林功能生活化,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早期人工建筑物比较少,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的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3)造园要素密集化: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稀疏,唐时仍保持这种特点,如白居易自称的“小园”,占地10亩,园中以水竹为主。在他园中所表现出来的疏朗、淡雅、清越的氛围,可以代表唐时造园所崇尚的意境和风格。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来。4)造园手法精致化:六朝时的园林风格仍与庄园有密切关系,对风景的欣赏着重于对景物内在本质美的体认,没有达到对形象的画意般的追求,可以说这时的园林审美比较质朴、粗放。唐宋时期,随着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山水审美也更深入,“诗情画意”的发展推动造园风格趋于精美。明清二代,由于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各种艺术的审美都趋于繁缛拘谨,造园风格也趋于繁密、精致,理景手法更加丰富娴熟。5)中国的园林既受道家思想影响,也受儒家思想影响 5、中国古代宫殿的特点: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加上春秋时建筑色彩已很丰富,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是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时宏伟的阿房宫前殿,许多离宫散布在上林苑中。汉时,各宫围以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宫与宫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布局比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有隆重的前殿。4)纵向布置“三朝”阶段:商周以降,天子的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朝。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正殿两侧设东西厢,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一是规模渐小,二是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三是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6、中国近代建筑思潮:

近代中国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潮十分复杂,既有延续下来的旧建筑体系,又有输入和引进的新建筑体系;既有形形色色的西方风格的洋式建筑,又有为新建筑探索\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既有西方近代折衷主义的广泛分布,又有西方\新建筑运动\和\现在主义建筑\的步骤展露既有世界建筑潮流制约下的外籍建筑师的思潮影响,也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7、中国近代建筑学科的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由两个渠道组成:一是国内兴办建筑科、建筑系;二是到欧美和日本留学建筑。在实践程序上,留学在先,办学在后,国内的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回国后才正式开办的。1902年草拟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工艺科目设八门,第六门为建筑学,可以说建筑学是与土木学同时纳入了中古教育章程。建筑科的出现比土木科晚了很多。一直到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建筑科,才翻开了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的第一页。1927年,苏州工专与东南大学等8所院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在工学院内设置了中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科。紧接着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也于1928年开设了建筑系。从这以后中国陆续开办了一系列的建筑系科。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外国人开办的殖民地学校,1911年大连开办了含有建筑科的满洲工业学校,这个建筑科的建立比苏州工专建筑科早12年,是中国国土上最早的一所有建筑科的学校。 8、如何看待近代建筑设计手法?

作图(10+11)

四合院的鸟瞰图(P92)、斗拱(P260)、天坛的总平面图(P123)、祈年殿的透视图(P123)、佛光寺大殿的立面、剖面、平面(P14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