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绿带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3-09-14 11:39:02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绿带考试试题

1.

在下列陈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六西格玛管理只是一种解决质量问题的工具; B.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 C. 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整体业务改进的管理模式; D. 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科学方法。

2. 关于六西格玛绿带的描述,哪个是

不正确的?

A. 绿带可以作为成员参与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B. 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C. 绿带可以作为项目组长负责六西格玛黑带项目 D. 绿带可以作为组员参与六西格玛绿带项目

3. 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指: A.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B. 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改进 C. 质量战略-质量目标-质量控制 D. 质量分析-质量策划-质量改进

4. 有关田口的质量损失函数和六西格玛减少波动的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有超出规格范围外的波动才会导致质量损失 B. 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只要在规格范围内,减少波动与减少质量损失没有关系 C. 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同时可以减少质量损失 D. 对于同一产品质量特性,减少波动会增加质量损失

5.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 A. 实现拉动生产 B. 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C. 实现质量水平零缺陷 D. 看板管理

6. 按照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企业培训的六西格玛倡导人、绿带和黑带和资深黑带,可以作 为下述哪个维度的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A. 财务 B. 顾客 C. 内部流程 D. 学习与成长

7. 在六西格玛项目的界定(Define)阶段进行问题陈述时,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应阐明问题对企业战略目标或顾客的影响 B. 要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案一起描述 C. 应阐明问题发生的条件(时间、地点等)和频率 D. 应阐明问题导致的损失

8.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封装技术)生产主要由锡浆印刷、插件和回流焊 三道工序组成,某企业统计发现,该SMT 生产线的DPU=0.04, 产品在该生产线上的 缺陷机会数为200,则该SMT 生产过程的DPMO 为: A. 8 B. 200 C. 5000 D. 500

9. 根据KANO 模型分析顾客对手机的需求,有人提出手机电池要安全(不能爆炸),这一 需求应属于:

A. 期望型需求(满意度与满足要求的程度成正比) B. 兴奋需求 C. 基本需求 D. 以上都不对

10. 有关SIPOC 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SIPOC 图描述了项目所涉及的范围 B. SIPOC 图描述项目的主要过程 C. SIPOC 图描述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D. SIPOC 图描述了过程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11. 某六西格玛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并试图缩短工期,通过作业分解已经掌握了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前后关系,为了分析计算工期和优化资源,该项目组应该采用: A. PDPC 法 B. 因果分析 C. 网络图 D. 排列图

12. 以下是某企业的六西格玛绿带项目的选题,你认为哪一个选题不太妥当? A. 减少C车间油料损耗量 B. 提高D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C. 缩短A生产线换模时间 D. 降低B车间产线库存量

13. 某六西格玛团队通过抽样估计某生产过程生产的某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均值,若过程是稳定的且抽样是随机的。第一次抽取100 件产品,得到一组均值,若进一步增加样本含量,置信水平不变,则均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变化趋势为: A. 均值的点估计基本不变,区间估计变小 B. 均值的点估计变小,区间估计不变 C. 均值的点估计基本不变,区间估计变大

D. 均值的点估计变大,区间估计不变

14. A 和B 两个供应商都提供SMT 生产所需锡浆,想比较他们提供的锡浆的黏度是否相同,随机抽取A 和B 供应商各10 个批次的锡浆, 为了判定A 和B 两个供应商提供的锡浆的黏度是否相同,以下哪个做法是正确的? A. 先检查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再检查方差是否相等,最后进行双样本t 检验 B. 先检查方差是否相等,再检查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最后进行双样本t 检验 C. 只需先检查独立性,直接进行配对t 检验

D. 先检查数据的独立性和正态性,再进行双样本t 检验,最后检查方差是否相等

15. 假定某晶片生产过程检测发现晶片的DPU=1,缺陷的出现是完全随机的且服从泊松分布,则随机抽取一片晶片,该晶片没有缺陷的概率近似为: A. 50% B. 0% C. 37% D. 10%

16. 某六西格玛绿带项目组对一关键过程进行了过程能力分析,分析结果见以下MINITAB 输出的报告。基于这一报告,你如何评价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水平?

A. 绝大部分产品落在规格范围内,说明过程能力很高 B. 过程能力较低,过程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偏离较大 C. 过程能力很高,只是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偏离较严重 D. 无法根据此报告判定过程能力

17. 关于多变异分析(MVA)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 MVA 的目的是确定主要的变异源 B. MVA 的目的是对过程变异进行控制 C. MVA 的目的是分析过程变异与规格的关系

D. MVA 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变化观察过程的变异

18. 有关价值流图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价值流图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各主要过程中的非增值环节和因素,并识别改进机会

B. 价值流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的生产价值或成本 C. 现状价值流图表示目前当前生产流程的现状,主要是揭示问题 D. 未来价值流图表示未来生产过程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

19. 某六西格玛团队在项目测量阶段对某关键测量设备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他们随机选取了3 名测量工,20 个被测零件,结果发现,R&R%=50%,且主要原因是由于再现性很差,你认为导致再现性差的最可能原因是哪一个? A. 3 名测量工人的测量方法有差异 B. 20 个零件之间有显著差异 C. 测量设备的精度太差 D. 选择的测量工人人数太少

20. 某工程师拟合反应釜的收率(Y)与反应釜温度(X)之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收集的数据,它拟合了一条y=a+bx 直线,得到以下回归模型拟合结果。为了检查模型,它还进行了模型诊断,得到下图,根据残差图,你认为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回归方程为 Y = - 39.7 + 13.1 X

自变量 系数 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39.712 3.323 -11.95 0.000 X 13.1334 0.4825 27.22 0.000 S = 4.17714 R-Sq = 97.6% R-Sq(调整) = 97.5% 方差分析

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回归 1 12929 12929 741.00 0.000 残差误差 18 314 17 合计 19 13243

A. 两个系数的P 值小于0.05,且R-Sq = 97.6%, R-Sq(调整) = 97.5%,说明模型拟合很好 B. Y 和X 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C. 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拟合非常好

D. 残差图表明Y 与X 可能存在二次的非线性关系

21. 某空调企业的六西格玛团队想研究焊接缺陷出现的频数和铜管的厂家和焊环的类型是否相关,为此收集了大量生产过程记录的不同厂家的铜管和不同焊环类型下的缺陷点数,为了得到研究结论,你认为该团队应该采用哪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A. 回归分析 B. 列联表 C. t 检验 D. F 检验

22. 某绿带需要在项目改进阶段需要使用试验设计,他认为有3 个连续变量的影响因素,准备进行全因子试验,在角点重复2 次,并在中心点做3 次试验,则总的试验次数为: A. 11 次 B. 19 次 C. 9 次 D. 18 次

23. 在实施精益生产时,流程程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过程浪费的技术。有关流程程序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流程程序分析可以发现生产过程搬运、等待、贮藏等隐蔽成本的浪费 B. 流程程序分析可以揭示生产过程物料搬运距离 C. 流程程序分析可以揭示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环节

D. 流程程序分析的所有操作环节是增值的,而运输、检验存储等都是不增值的

24. 某六西格玛团队拟采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控制某注塑机注塑的零件关键尺寸,当团队采用DOE 优化了注塑模温和压力后,在均值控制图上发现连续15 个点均在中心线1σ 内(即C 区),此现象表明: A. 按照控制图判异准则,过程失控,参数优化失败 B. 过程均值发生了显著变化

C. 过程方差显著增大,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 D. 过程方差显著减少,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

25. 关于基于并行质量工程的DFSS 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并行质量工程的DFSS 设计需要采用跨职能的组织方式 B. 在产品设计早期阶段就要考虑与制造有关的约束 C. 基于并行质量工程的DFSS 设计不需要供应商的参与 D. 基于并行质量工程的DFSS 设计要求并行开发产品和工艺 以下为多选:

26. 六西格玛管理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包括: A. 顾客驱动

B. 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管理 C. 跨职能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D. 构建学习型组织

27. 下列哪些工具可以应用于分析影响一个结果的可能原因? A. 因果图(鱼骨图) B. 关联图 C. 网络图 D. 因果矩阵

28. 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水平对比(Benchmarking)的主要目的是: A. 通过水平对比确定本企业的改进机会 B. 通过水平对比确定项目的目标 C. 通过水平对比寻找改进方案

D. 通过水平对比证明比较弱的竞争对手要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