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加快盐津农业现代化进程

更新时间:2024-05-21 1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夯实基础 加快盐津农业现代化进程

刘作芳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在连续8年的一号文件中锁定“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必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方针,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就意味着必须充分发挥县域内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只要全县广大党员和群众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发精神奋斗下去,相信在未来5年里,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十二五”末农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

1

的。

一、县域内农村农业的现实条件

盐津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以横江为界,东西两侧山形呈羽状排列,形成平直形或凸形斜坡。有横江、白水江、兴隆河三大水系,境内大部分属金沙江流域,少部分属长江流域。全县高二半山区占了总面积的69%,矮山河谷区仅占31%。“七山一水二分地”是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盐津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1、农业资源丰富

粮食作物品类繁多,以有玉米、稻谷、小麦、豆类、洋芋、红薯等为主打,年播种面积可达50万亩左右,产量1.8亿斤以上。经济作物实力突出,以蚕桑、茶叶、油菜籽、花生、荨麻、魔芋、天麻等为主打。用材林面积宽广,树种以松、栎、楸、杨、桦、桤木、榕树、泡桐等为主;经济林果18科40余种,以油桐、五倍子、杜仲、柑桔、李子、板栗、枳壳、柿子等为主。有比较珍贵植物王国中“活化石”——杪椤树和红豆杉,还有银杏、香樟、珍楠、鹅掌杉等,现有用材林、经济林140万亩以上,可利用的荒坡荒地尚有80多万亩。竹类品种也不少,水竹、茨竹、楠竹、斑竹、黑竹、苦竹、硬头黄竹、罗汉竹、黄皮竹为竹类主族,成片者达13万多亩,每年可产鲜笋13000吨,干笋220吨。养殖业大有可为,县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草丰茂,青饲料丰富,畜牧以生猪为主,黄牛、水牛和山羊,全县肥猪年出栏20万头

2

以上,在家禽中以盐津乌骨鸡为品牌,鸭、鹅、肉鸽、饲养野鸡等禽类市场开发潜力也不小。

2、气候优良水量充沛

盐津处于中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地带,夏季炎热,冬季偏暖,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旱雨分明,云雾多、日照少。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无霜期长达328天左右(高山区低于160天),平均日照966小时,日照率22%,充沛的雨量、湿润的土壤,加上高低参差的山区和河谷坝区立体结构,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立体式的地理环境对发展立体式的多样性生物极为有利。 年均降水量为1226.2毫米,水量充沛。境内大小河流、溪沟共5063条,水资源总量17.9亿m3。水资源较为丰富。

3、盐津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与局限简析

首先盐津农村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影响了传统农业种植的规模化,这是劣势,但也因此形成具有抗病、抗旱、抗寒等特性的动植物特色品种。其次山区交通闭塞,开发程度低,这是劣势,但也因此为可持续发展留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再次山区生态保护倍受关注,环保压力大,但只要将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的结合,就能实现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得天独厚的立体式地形地貌、优良的气候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先天性基础。

3

县乡村三级村级机构处于农村的最前沿,直接担负着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任。三级行政机构要统一步调,层层抓落实,着力夯实农村农业现代化基础。

二、夯实农村农业现代化基础的思考建议 1、党建带村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障

党总支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应对新形势的科学判断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村委干部要带头树形象、做表率,始终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村委组织的执行力,聚合力,决策力。充分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

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广大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村党总支要立足村情实际,制定可行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之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有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坚持和改进党员的发展工作,优化党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大力开展“四培养双带”工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

4

成“三型”(鞠躬尽瘁型、时代先锋型、胸怀全局型)干部队伍。使村两委班子带头形成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比奉献的良好风尚,掀起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带领全村群众实干苦干,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村干部的骨干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基础固村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硬件

立足实际,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促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加强村容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花大力气修筑以塘、库、堰、渠为重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而增加库、塘、堰的蓄水容量和沟渠的排灌能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实施中地产地坡改梯工程。

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实施围绕以村干道升级改建,提高乡村公路质量为主的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程,实施以“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创建工程。

3、产业强村壮大发展后劲

全县83个行政村,村村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要根据当地实际,找准优势资源,找准龙头带产业,联合农户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实施基地建设工程,促进特色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根据需要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抓住一个龙头兴旺一片基地,带领百姓增收致富。

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5

农产品,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的生态功能,有条件的还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服务性相分离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发展科技型农业服务组织。按照“自愿进出、自主管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大力引导、鼓励扶持农民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小商品与大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

重点建设一批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强,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综合和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流通主体,实施农村商贸“双建”工程,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绿色通道”,提高鲜活农特产品的外运外销能力。

4、科教兴村培养建设人才

村两委要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关键位置,建立健全村级小学“普六”机制,为全面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打好基础,加快寄宿制学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硬件设备建设,完善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制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毛入学率达到100%。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良种良法推广,使群众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力争实现人均掌握2门以上技术。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力争本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落实好老弱病残家庭免费医疗制度,使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保障,保护好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

积极探索和开发“订单”劳务市场,尝试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和用工需求信息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切实增强劳动力技能,提升其就业率和创业的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多方协调,逐步探索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重视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强劳务协作,构建起沟通全省、全国的农民外出务工信息网络。同时引导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探索构建劳务输出与回乡创业的双向互赢发展新格局。

5、文化活村乡风文明气氛

坚持以党组织统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引导农民和各级帮建单位积极参与,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与质量。切实加强对村级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把村级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改革完善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基金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确保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农村阵地。

加强文化硬件和载体建设,诸如在村级活动场所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科普室、体育健身室、医疗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等。把文体活动、科技培训、广播电视等功能集于一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使广大农民不仅仅局限于读书看报、科技培训、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文化活动,条件较好地方应该兴建一些高品位、上档次的文化基础设施。

7

积极发现和培养民间艺人,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挖掘一批、培养一批、巩固一批的方式,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为发展普及繁荣农村新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做到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传承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丰富特色突出的文化内容,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使村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以建设文化阵地为载体,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本村人民的精神风貌,办好扫盲班,提高村民文化科学知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事报告制度,移风易俗,举办农村厨师培训班等,提高乡民生活质量。

6、生态立村树立村民环保意识

首先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立村,环保优先”理念。要从科学发展高度,增强对本村环保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就是最大的竞争力,环境优势就是招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本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其次要明确目标定位,制定和完善环保规划体系。要明确环保工作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总体定位,提出环境保护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分步计划。科学划分功能区块,进一步制订和完

8

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再次要突出重点,防控并举,切实重视污染源头管理。找准本村环保工作重点,以生态建设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关键,抓好本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采矿管理,重视采矿污染治理,狠抓“白色污染”整治,抓好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沼气,减少砍伐柴禾,节约工时,保护森林植被。有工业的乡村要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控制。

最后是应该制订和完善全民环保教育措施,加大环保教育力度,通过环保知识进课堂和开展环保志愿者行动等有效方式,提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力争达到村容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走上一元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中央和县委都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就明确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

9

只要我们发挥优势,夯实农业基础,激励和调动起包括全县村村寨寨的广大百姓在内的干部和群众发扬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拿出勇争一流的创业勇气,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诚如此,把盐津建设成为实力更强、群众更富、城乡更美、生态更优的昭通北部经济强县,重现盐津在滇东北大地上“引领昭通、影响滇川”的历史地位就将不是梦想。

2011年3月于盐津县委党校

刘作芳,云南盐津县县委党校教师。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昭通市作协会员,盐津县文学协会主席。

1994年起陆续在《中国教工》、《边疆文学》、《西部散文家》、《诗潮》、《时代风采》、《民间故事传奇》、《西凉文学》、教师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电力报、民族文化报、宜宾日报、昭通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四、五十万字。多篇散文获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在人民日报、云南教育报、昭通日报等媒体上刊发过新闻稿子五六万字。教育教学论文获过国家级、省级奖。

邮政编码:657500 邮箱:yishuiweihan@126.com

10

QQ:549824647

博网:http://blog.sina.com.cn/liuzuofang 地址:中共盐津县委党校 电话:13638853015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