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23 15: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研究

摘要:马克思是从劳动生产力的角度论证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也就是必要劳动时间的下降,从而就有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的科学论断。所以通常人们会认为只要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就一定有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本文试图说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并说明这些条件是什么。

关键词: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消费结构

一、引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条可能道路就是:在保持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并且相对剩余价值将大幅提高剩余价值率。因此,马克思认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必然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即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工人养活自身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养家糊口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必要的培训费用。

这里有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一,按照劳动价值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尽管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单位价值趋势下降了,但是工人所消费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因此,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必要导致个人必要生活资料的总价值减少就是不确定。其二,即使工人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都保持不变,一般来说,生产力的提高可能伴随更为先进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因此工人的培训费用必然增加。就是说,即使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化,由于培训费用的变化,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必然导致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从而能够产生相对剩余价值还是不能确定的。

鉴于此,本文试图说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本文的论述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条件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规定的条件完全一致,即“1. 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的;2. 劳动力价格有时可能比它的价值高,但从不比它的价值低。”另外,本文所提到的劳动生产力提高是指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与生活资料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者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二、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

我们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劳动力价值决定的模型。假定全社会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共有种(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可以是其中一部分或全部组成),其对应的价格向量为p=(p1,p2…pn)。我们再假定从t时刻到时t+1刻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不失一般性,我们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h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