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与十大愿王(道源法师讲述)
更新时间:2023-09-27 20: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念佛与十大愿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念佛与十大愿王
道源法师讲述 许宽成居士记 在八堵正道山海会寺
‘药无贫贱,对症者良。法无高下,应机者妙。’医生开出来的一切药品,皆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只要对症,能把患者的疾病治痊愈了,悉是良药。如来说出来的一切法门,皆以了脱生死为目的。只要应机,能把众生的生死了脱了,无法妙法。 ‘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应当八宗并重,一门深入。’我国大乘,有八个宗派,我们应当并加尊重,不可妄事批评,孰浅孰深。以免引起门户执见,宗派诤论。因为‘兄弟哄于墙’对于今日之佛教是不幸的。
‘研究理论,虽然八宗并重。修行用功,必须一门深入。我之修学净土宗,是因为净土法门应我的机。我之所以弘扬净土宗,是因为净土法门能应一般人之机。’我们自己修学净土,同时弘扬净土,都是为的应机而已。对于其他宗派,并无偏重偏轻之观念。
一、念佛与礼敬诸佛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时光快的很,自从创建海会寺以来,每年冬季举行念佛七,今年已是第八次念佛七了。往年的佛七,都是从农历十一月十一
1
日起七,至弥陀圣诞日圆满。可是今年因为要到大岗山,参加慈舟大师的舍利塔落成典礼,所以把念佛七提早几天;自今日(初八日)起七,至十四日圆满。因十五日还有‘消灾会’。十六日就要乘火车往南部去了。
本来在‘打七’期中,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然而在这念佛堂中,有初发心的人;倘若不听听‘开示’,以启发道心;恐怕念不了几天,便懈怠下来了。又有‘一番提起一番新’的好处,老修行也须要听听。因此就得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既然在佛堂中讲的话,是为启发道心而讲,那就不是平常随便讲的话了。所讲的都是很重要的道话,希望诸位注意听著!
在这次念佛七中,准备与诸位讲一讲‘念佛与十大愿王’的道理。为甚么要讲这种道理呢?因为这种道理,可以启发诸位的道心,可以帮助诸位的功行,是非常重要的。诸位一定要谛听谛听!
十大愿王,出在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出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有三种译本:第一次翻译的有六十卷。即所谓‘六十华严’。第二次翻译的有八十卷。即所谓‘八十华严’。第三次翻译的有四十卷。即所谓‘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即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也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最后一卷。 华严经是‘经中之王’!乃世尊成佛之后,将他自己所证得的境界,说与圆顿大根众生听的。经中具有无量法门,无量义理;
2
圆顿大教,都在这部经里。我们读了华严经,方知佛位之高,法义之广。所谓‘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现在影印的大藏经,三种华严经都有。希望诸位发心读一读,便知我佛法王是如何的大富大贵了。
华严经是对圆顿大根众生设的。但圆顿大根亦应分为三等:上等者:因深缘熟,智利德厚,一闻便悟,一见便证,如华严法会中,诸大菩萨。中等者:随闻随悟,即修即证,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办道。下等者:虽闻圆顿大教,未能即生悟证;谨依十大行愿,念佛求生西方。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即遍收此类众生。由此观之,方知行愿品在全部华严经中之重要性!华严经倘若没有行愿品,则摄机不普。假使不能普摄群机,则华严经亦不得谓之‘圆教’了。有志华严者,其注意及之!
以上所讲的是行愿品的经文。现在再讲行愿品的注解;我国古代高僧,对于华严经,不但有精深研究,而又能发扬光大,创建一个专宗。华严宗共有五位祖师:初祖杜顺和尚,二祖智俨尊者,三祖贤首国师,四祖清凉国师,五祖圭峰大师。清凉国师著有‘华严疏钞’,是解释八十卷华严的。迨四十卷华严译出后,复作疏十卷释之。而于最后一卷之行愿品,更作‘别行疏’释之。又得圭峰大师作‘钞’以解其‘疏’,解释得最为详尽了。此‘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载在‘卍字续藏经’第七套第五册。台北市善道寺太虚图书馆,存有一部。志愿研究者,可往阅之。
3
我们应当注意:清凉四祖于‘大疏’之外,特为行愿品作一部‘别行疏’。而圭峰五祖更复作‘钞’以解释之。这两位大祖师,何以特别重视这部行愿品呢?大概有三种原因:第一、行愿品是全部华严经的纲领!设无此品,则研究华严者即不易得其纲领。第二、行愿品能摄授尚未成熟的圆顿大根众生!设无此品,则摄矶不广,而‘圆教’亦不得谓之圆了。第三、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设无此品,则末法时代的众生,实在没有办法‘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由此可知:古代祖师之重视此品,而特加疏钞。近代祖师又将此品,列入净土五经之内,实在有其必要了。(净土五经:阿弥陀经、十六观经、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
全部佛法在于华严经。而华严经之纲要,在于行愿品。行愿品之纲要,在于十大愿王,我们能了解了十大愿王,即等于了解了全部佛法!因此这十种大愿,方得称为‘愿中之王’! 现在开始讲十大愿王。先讲第一大愿‘礼敬诸佛’。诸位留心听著!下面分三段来讲:— 1、礼敬诸佛的释义
‘礼’是礼拜,‘敬’是恭敬,‘诸佛’是尽虚空,遍法界,刹中尘,尘中刹,重重无尽的诸佛。
印度有一位三藏法师,梵名勒那摩提,华名宝意。在元魏时代,来至洛京,住永宁寺。讲说七种礼佛。清凉国师更加三种,成为十种礼佛。
4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身体虽在礼佛,心中毫无恭敬。只有身形在那里一上一下的礼拜,恰如舂米的石碓一样。这是不对的。
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见有人来,即诈现威仪,口唱佛名,身行礼拜;而内心实驰求于外境。这亦是不对的。 三、恭敬礼:五体投地,两手接足,心存殷重,方成礼佛之仪。五体投地,即是倒身下拜,把全身投在地上。这在印度是第一种敬礼。可是我们中国人没有见惯,一般不信佛者,常常讥谤我们!因此古德们,就倡行‘曲身礼’。这在印度是第二种敬礼。虽然曲身,亦必五体投地;五体即是两手,两膝,一头顶。至于我们拜佛时,为甚么要把两手掌翻向上呢?这即是‘接足礼’,表示最敬之意的。我们的身体上,最尊最贵的莫过于头顶。最卑最下的莫过于两足。佛在世时,弟子们礼佛,必须将自己的头,碰在佛脚上。即是以自己最尊之头,礼佛的最下之足。方称最敬之礼。佛涅槃之后,我们所拜的佛像,是高高坐在金刚台莲花座之上,虽欲以头碰佛之足而不可能。于是心存殷重之观想,把两手掌翻过来,接捧著佛的双足,以自己之头顶礼拜之。真是恭敬之至了!
四、无相礼:以智慧观想著佛的境界,远离‘能礼’‘所礼’之相,而不起‘礼佛’之执著。须知‘所礼之佛’是真空无相的,而‘能礼之智’亦是真空无相的。如是观想,方能深入法性,而获得礼佛的真实利益。我们知道:第一种‘我慢礼’,第二种‘求
5
名礼’,都是不对的。第三种‘恭敬礼’才是对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假若礼佛之时,只有‘恭敬’之心,而不进修‘无相’之观,则将会引生‘新的我慢’‘新的求名’之念的!因为我们但求精进礼佛,不修真空观想,自然而然会‘著相’的。一有‘著相’之心,就会觉著自己能修行,肯用功,每天每天都在拜许多拜。由是又会觉著他人皆不修行,不肯用功,都不如我。我们想想看: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是‘我慢’吗?!又因为自己觉得了不起,逢人便要表示一下,我天天在拜多少拜的佛,这不是‘求名’吗?!拜佛有拜佛的功德,能作‘无相观’更有无量的功德!设若不进修‘无相观’,而只知恭敬拜佛,则恐将引生我慢求名之心。如是则将功德翻成烦恼!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五、起用礼:由于以前所修之‘无相观’,而悟到诸法无‘能’无‘所’,这是得到了‘真空理体’。须知‘真空不空’,从体起用,观想到能礼之人,所礼之佛,犹如影像,普遍一切;才能达到‘妙有’的境界哩。
六、内观礼:前面的‘依体起用’‘从空入假’,高深是很高深了;但是应当再进一步地观想:自己具有的觉性,便是法身真佛。一一礼拜,只是自己礼拜自己的法身佛,不必向外求佛。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就是这种道理。
七、实相礼:上来所讲的第三种礼,乃至第六种礼,虽然一步比一步深奥;但仍存有自他内外之差别相。今此一礼,观入‘实
6
相’。实相平等,无自无他,凡圣一如,体用不二。不住于法,而常礼诸佛;真是玄之又玄了。
以上七种礼,乃勒那三藏所定。以下三种礼,是清凉国师所加。
八、大悲礼:以前之礼,虽然观智圆明,尚未显示大悲利生。故此一礼,以明‘同体大悲’之心;随一一礼,皆普代众生礼;方堪称为菩萨之礼了。
九、总摄礼:谓融摄前六门由浅至深之礼,以为一种观想。前面所讲的八种礼,为甚么只融摄六门呢?因为第一第二,不合礼仪,所以除去不用。现在将第三至第八,总为融摄起来:谓凡欲礼敬者:先须五体投地,殷重接足——即是第三恭敬礼。继之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之相——即是第四无相礼。再继之以普运身心,礼不可礼之佛——即是第五起用礼。进一步观想: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即是第六内观礼。更进一步观想;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即是第七实相礼。若能随一一礼,普代众生——即是第八大悲礼。将这六种礼,融为一种观想,便谓之‘总摄礼’了。 十、无尽礼:观入‘帝网珠’的境界,能礼之自身,与所礼之佛,皆重重无尽。若依此礼,则一一礼,皆有无尽的功德。倘若不修此种观想,虽终日礼佛,实徒自疲劳而已! 2、礼敬诸佛的利益
有人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何必一定要礼敬诸佛呢?
7
这话说的是不错,不过我们须要细心地研究一下;既然每一种法门,都可以入道:那么世尊只要说一种法门,令我们入道就好了;又何必广说八万四千法门呢?这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故。烦恼如病,法门如药。有了何种病,即用何种药对治。把病治好了,即是得到了药的利益。修行佛法,也是这样的;有了甚么烦恼,即用甚么法门对治。把烦恼治好了,即是得到了法门的利益。
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若有‘我’,故于他人生起高慢之心。‘慢’因‘我’起,故名‘我慢’。我慢能障佛道,故名‘我慢障’。唯识论说:‘云何为慢?恃已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这是总释‘慢’字的意义。若详解‘慢’的种类,则有七种:
一、‘单慢’:以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他人劣于自己者,则谓自己胜于他人。他人于自己相等者,则谓自己等于他人。这虽然比较的没有错,但因内怀‘高举’之心,所以叫‘单慢’。 二、‘过慢’:他人于自己相等者,硬说自己胜。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偏说与自己相等。这种过分的慢心,所以叫‘过慢’。 三、‘慢过慢’: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翻过来说自己胜过他人!这比‘过慢’更加过分,所以叫‘慢过慢’。
四、‘我慢’:这是七种慢的根本慢。内执有‘我’,则一切人皆不如我。外执有‘我所’,则凡是我所有的,都比他人所有的高上。这就叫‘我慢’。
8
五、‘增上慢’:增上者强盛之义、。因‘我慢’未除,于精进修行之时,得一种‘相似境界’,便谓已证圣果。这叫著「增上慢’。
六、‘卑劣慢’:这有两种人:一种人,对于他人多分胜者,亦承认自己卑劣,但是还要‘慢’一下,说是自己不过少分卑劣而已。另一种人,已完全承认他人之高胜,自己实在是卑劣,但是决不肯虚心下气向人学习。竟会说出这样话来:‘你高你的,我卑我的,你成你的佛,我堕我的地狱,我不希望你来度我’!唉!这种‘卑劣’而仍要‘慢’的人,真是可笑亦复可怜了! 七、‘邪见慢’:社会上有一种恶人,仗恃著他所作的恶事,生起‘高举’之心,这就是‘邪见慢’。例如:恶人作恶,犯法坐牢。他不但不以为不名誉,反而以为坐监牢的次数越多,越有资格!又如恶人杀人,不但不知悔改,反而以为杀人越多,越是英雄!噫!这种人在世之日,为害社会!为害国家!死了之后,一定堕入阿鼻地狱!真是害人亦复害己了!
一切凡夫,皆有‘我执’:凡有‘我执’者,皆有‘我慢’。不过有轻重之分而已。有些人,见了诸佛之像,即肯礼敬;这是‘我慢’轻的人。有些人,见了诸佛之像,不但不肯礼敬,反而故意的挺起胸脯,背抄两手,举目高视,好像要与诸佛较较身量似的。这就是‘我慢’重的人。我们见到礼敬诸佛的人,固然欢迎他。但是见到不肯礼佛的人,也不要舍弃他。应当循循善诱,方便劝导,令知礼敬诸佛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初入佛门的人,教
9
他礼佛,当然有点勉强。可是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将来不但见了佛不起我慢。就是见到一般人,乃至见到一般畜生,皆不会生起我慢之念。结果把‘我慢障’消除净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尊贵身,这就是得到礼敬诸佛的利益了。 3、念佛与礼敬诸佛
又有人说:我们只要一心念佛好了,不必再去拜佛。因为念佛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乱。设若一边念佛,一边拜佛,岂不令人分心动念吗?而且‘一法具有一切法’,只要一心念佛,自然具有拜佛的功德,又何必劳身累形呢?
这话,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这种道理并不圆满。若在‘一法具有一切法’来讲,则颇有道理。可是在‘一切法即是一法’来讲,这‘道理’就只有一边了。
我们不要讲的太高深玄妙,令人难懂。还是讲浅显一点吧: 第一、念佛的人,没有不拜佛的。因为念佛的人,对于佛都存有必恭必敬之心。有敬佛之心的人,遇见佛像,焉有不拜之理?!设若不拜,必无敬心!既无敬佛之心,念佛还能念到一心不乱吗?
第二、假若一种法门可以对治一切烦恼,则普贤菩萨又何必发十种大愿呢?!一愿有一愿的妙用,礼敬诸佛之愿,其妙用在对治‘我慢障’。假使只知念佛,而不礼敬诸佛,或虽礼而不敬,如前面所讲的‘我慢礼’‘求名礼’,如是则‘我慢障’未能伏除。具有‘我慢障’的人,发心念佛;念来念去,会增加‘我慢’的。
10
例如有些念佛的人,自己觉到会念佛,会用功,便自以为了不起!于是以为别人都不会用功,便瞧不起别人!这都是念佛念出来的‘我慢烦恼’。急应以礼敬诸佛之法对治之! 现在要讲念佛与拜佛的方法了,诸位留心听著!
在念佛七中,当然以念佛为主。可是在‘起香’之前,要拜三拜。每一支香念完之后,也要拜三拜。尤其在晚上‘大回向’之时,要拜很多拜。这都是用的礼敬诸佛的功夫。但是切不可礼而不敬!必须至诚作观,方见功效!一定要依著文殊菩萨所说的‘礼佛观想偈’来作观想。偈曰:‘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弥陀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
第一句的意思,是要观想著:能礼之人与所礼之佛,其体性本自空寂。也就是前面所讲的第四种‘无相礼’。第二句的意思,是要观想著:其体虽空,其用不无。自然感应道交难思难议了。即是第五种‘起用礼’。第三句及第四句的意思,是要观想著;我此礼佛道场,如帝释天的宝珠网一样,有重重无尽的弥陀如来,影现其中。帝释天宫有一庄严罗网悬饰空中。是用一千个宝珠穿成的。粒粒宝珠,皆有光明,互照互摄。一个宝珠里面,有九百九十九个宝珠的影子。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一重境界。一个宝珠,带著所照摄的九百九十九个珠影,又照入个个宝珠之中。个个宝珠,悉皆如是。这是第二重境界。如是互相摄入,第三重,第四重,乃至‘重重无尽’。我们没有珠宝,可以用十面
11
镜子来证明;四方四隅,用八面镜子,上方用一面,下方用一面,中间点一盏灯,就会出现‘重重无尽’的境界来了!设若十面镜子不容易找到,可以先用两面镜子试验一下。在这两面镜子中间,点一盏灯,试想该有多少灯影呢?若依我们的粗浅想法,至多不过两个灯影吧!啊!哪里知道竟是数不完的灯影哩!上面所说的灯影,是证明‘帝珠’的。帝珠是譬喻无尽的世界,无尽的诸佛的。虚空之中,有无量数的世界,(世界亦名刹)即有无量数的佛。这是第一重境界。每一个世界—刹中,有无量数的微尘。粒粒微尘之中,复有世界,亦复有佛。这是第二重境界。尘中有刹,刹中复有尘,尘中更有刹;如是刹尘尘刹,重重无尽!所有之佛,亦复重重无尽!我们拜佛的时候,要如是观想。亦即是第九种‘总摄礼’,及第十种‘无尽礼’。礼佛观想偈的最后两句:‘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即是第三种‘恭敬礼’了。 讲到这里,总结一下:在念佛七中,每一支香之前后,都要拜三拜。每一拜伏身在地之时,就要依著文殊礼佛偈,至诚作观!每日晚上,‘大回向’‘顶礼’之时,口唱佛名,即随文作观!‘一心顶礼,宏扬净乐土,释迦佛如来,千百亿化身,遍法界诸佛’!‘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一共十条‘顶礼’,每一条都带有‘遍法界诸佛’。遍法界,即是尘尘刹刹,重重无尽之界。如是礼一佛,即是礼无量诸佛,如是用功,即是将念佛名号与礼敬诸佛融而为一了。
打念佛七,是以念佛为主的!话说多了‘打闲岔’,诸位还
12
是打起精神来念佛吧!
二、念佛与称赞如来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一大愿‘礼敬诸佛’。今天接著讲第二大愿‘称赞如来’。诸位留心听著!下面分三段来讲:—
1、称赞如来的释义
称是称扬,赞是赞叹,如来乃世尊十号之一,亦就是佛。可是既然称为佛了,为甚么又称为如来呢?这即是十号中的‘仿同先迹号’。过去诸佛皆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亦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的,‘如’过去诸佛而‘来’,故名如来。如来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可是一切众生都不知道;我们将如来的功德,说与一切众生听,即是‘称扬’。再将如来的功德,是如何的美妙,解给一切众生听,即是‘赞叹’。这样浅显的解释,对于称赞如来,是容易明白了。不过我们还应当往高深处研究一下;因为十大愿王出于华严经,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所说的道理,都是甚高甚深的!我们讲的太浅了是不合经意的。
第一应当知道:所称赞的如来,不是一位如来,乃是无量无边重重无尽的如来。如经上说: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
13
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在这一段经文中,有四重无尽:一、刹土无尽。虚空之内,有无尽的刹土—世界。二、微尘无尽。世界是微尘合成的,世界尚且无尽,微尘自然无尽了。三、诸佛无尽。这一重无尽之中,复有三重无尽;每一世界有一位佛,因世界无尽之故,佛亦无尽。每一微尘即是一个世界,因微尘无尽之故,佛亦无尽。这两种无尽,我们还可以推想而知。至于第三重‘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了。四、三宝无尽。诸佛是佛宝。‘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是僧宝。有说法的佛,有闻法的僧,自然有法宝了。
我们知道了经文中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境界之后,应当进一步研究经文中为甚么要说这样的重重无尽的境界呢?说这些重重无尽的境界,对于我们有甚么利益呢?
先讲为甚么要说这重重无尽的境界?因为‘事实’是这个样子!华严经是‘直显教’,‘直’称本怀,‘显’示自证。并不曲顺众生之根机,乃如来将自己所证得的境界,照样说出来的;所谓‘如证而说’。
或者有人说:如来所证得的这种境界,不见得是‘事实’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可有丝毫怀疑!决定相信这是‘事实’!第一、要相信如来是不妄语的!大慈大悲的本师,决定不会诳骗他的弟子的。佛语不信,还信甚么人的语呢?!第二、如来的境界,我们可以‘分证’的。只要我们精进用功,如法修行,如来
14
所证的,我们亦可以得到一部分的。由于我们证得的一部分,就可相信如来证得的全部分了。所以佛教的信仰,不是‘盲目的信仰’。第三、由于‘科学’的进步,竟能证实如来所说的境界;这便足以增加我们的信仰心了!例如:华严经中所说的,虚空之内,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今日的科学家,已经说明这是事实了。虽然现在的科学家尚不能证明‘一一微尘之中,皆有微尘数的如来’。但是我们亦相信科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将来总会证明的。 再讲经中说这样重重无尽的境界,对于我们是有很大的利益的!先就‘增慧’方面说:我们的‘真心’就是这个样子;约空间说,则横遍十方。约时间说,则竖穷三际。约本体说,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交疏空明,玲珑透彻,一多含容,重重无尽!犹如因陀罗网。可是因为自从无始以来,被‘我执’‘法执’所障碍;竟将一个活泼泼的真心,变成一个死板板的妄心了。我们若能依照经中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境界,劝修观想,则智慧日益增加,将来定会返妄归真,恢复‘本来面目’,究竟证得这不可思议而本是事实的境界的。正如一个初学‘科学’的人,必须依照‘科学家’的指示;在天文台中,望远镜前,历历观察,一定会发现虚空之内有无数的世界!是一样的道理。再就‘增福’方面说:我们‘称赞如来’,有称赞如来的功德。称赞一位如来,有‘一位’的功德。倘若称赞重重无尽的如来,则定有重重无尽的功德了!所以要称赞重重无尽的如来,以求重重无尽的功德! 第二、应当知道:称赞如来乃是用的至高的‘辩才’!如经
15
中说:—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海,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自在天王,有一彩女,名曰善口。于其口中,出一音声,其声则与百千种音乐而共相应。故名辩才天女。
‘速疾应机名辩,言含文采曰才’。即是应机无碍,善巧说法的才能,名曰辩才。分别之有四种,谓之‘四无碍辩’。亦谓之‘四无碍解’。又谓之‘四无碍智’。盖以得之于心曰智解,发之于口曰辩才。一‘法无碍辩’,于一切法无不通达。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不知道的;所以说起‘法’来,无壅塞,无滞碍。这就叫著「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法’是能诠的法相,‘义’是法相所诠的道理。于一切义理无不通达。无论俗谛理,真谛理,没有不知道的;所以讲起‘理’来,头头是道,圆融无碍。这就叫著「义无碍辩’。三‘辞无碍辩’,‘辞即是言词。于一切言词无不通达。无论中国话,外国语,天龙的话,鬼神的话,没有不会的;所以说起‘话’来,一切众生皆能听得懂,自在无碍。这就叫著「辞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乐说’即是欢喜说。因为具足了前面的三种智辩,所以讲经说法之时,自己欢喜,亦令一切众生欢喜。这就叫著「乐说无碍辩’亦叫著「辩说无碍’,解此复有七种:一‘应辩’,在很短的时间中,能‘应’一切三乘五性众机的要求,而都使他们听得满愿。二‘捷
16
辩’,说法的时候,迅捷流利,不会结结巴巴的。三‘峻辩’,说法时,犹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亦若‘居高建瓴,其势难当’。四‘无疏谬辩’,所说的法,句句都称理合机;绝无疏谬之失。这一种道理是最要紧的!假若不求‘无疏谬辩’,而但求‘应辩,捷辩,峻辩’;纵令得到了,则恐流入于强辩,矫辩,佞辩之途!那就过失太大了!五‘无断尽辩’,说法时,虽然时间很长,而中间不会间断。犹如智者大师之‘九旬谈妙’一样。六‘丰义味辩’,凡所言说,义味丰足。令听法的人,当时觉到如饮甘露,如餐醒醐!过后回忆起来,犹然觉到义味无穷!这样才算使闻法者得到‘法乐’!设若说法的人,不求义味丰足;则听法的人,便感觉淡而无味。如是,在短时间,尚可勉强忍受。倘若在长时间听无义味的话;现代有一句讽刺形容词,叫著「疲劳轰炸’!是则人所不能忍受的了!那么,怎样才叫著「义味丰足’呢?第一、甚深如雷,但这并不是说,声音很大,震耳欲聋,像打雷的一样。相反的是说,‘在近处听,声音并不很大’。不过是由‘脐轮发音’,其声厚重,故曰甚深如雷。第二、清彻远闻,说法时,不但字句清楚,而且听的很远。‘在远处听,声音并不太小’。第三、谛了易解,说理说的谛详明了,容易生解。第四、人心敬爱,因有第一第二之声音好听,以及第三之义理易解,故此令人亦敬亦爱。第五、听者无厌,因为说法的人说的义味丰足,所以听法的人亦就越听越爱听了。具此五义,方成第六‘丰义味辩’。七‘一切世间最上妙辩’,无论世间何人的辩才,更无过者了。总
17
此七种,方得名为‘辩说无碍’。
辩才天女,具有四种无碍辩才。我们要以超过辩才天女的辩才,来称赞重重无尽的如来;这样方是普贤菩萨的第二大愿。 这样一说,恐怕我们对于‘称赞如来’是不能满愿了?我们不但没有超过辩才天女的辩才,简直连一点点辩才都没有嘛!不是这样说的,切勿自生障碍!要知道我们是学普贤菩萨发愿,尽我们现在所有的才能,以最诚敬的心来称赞如来就对了。 2、称赞如来的利益
称赞如来,能除‘恶口障’。能得‘无碍辩才’。除恶口障,是‘自利’之益。得无碍辩才,是‘利他’之益。先说自利之益:我们凡夫,为甚么要在三界之内,六道之中,轮转生死,受苦无穷呢?因为我们造了十种恶业!身业有三种:即是杀,盗,淫。口业有四种:即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有三种:即是贪,嗔,痴。四种口业,可以俱属于恶口,以都不是善言之故。单讲恶口之业,即是粗恶骂言的话。最恶的恶口,就是毁谤三宝!由恶口所生之障,名‘恶口障’。或者有口不能说话。或者虽能说话而说不清楚。或者说世间话说的很清楚,可是说起佛法来便说不清楚了。或者虽说法说的很清楚,而声音不好听。这都是恶口障。必须发愿称赞如来,方能消除此障。有些人不会用功,听说恶口生障,便实行‘禁语’。在胸前挂一个‘禁语’牌子,逢人则举牌以相示,并且指手划脚以代语言。如是则直把佛法变成外道法了!要知道佛法劝人,只是不要说恶话,并不是完全不说
18
话。假若不说话可以成佛,则世间的‘哑吧’不是都成佛了吗?!但是说话要说善话,善话说的愈多愈好。称赞如来,是最善的话!所以常常称赞如来,自然就把恶口障消除了。这是‘自利’。再说‘利他’:唱赞,念经,说法,皆是称赞如来。皆能令众生得利益。经中记载:印度有一个恶国王,要破坏佛教!有一天晚上,月亮很好!国王骑了一匹大象,到郊外赏月。信步走到一座寺院门口,里面有一比丘正在念经。声调哀远,音韵铿锵!所骑的大象,站在寺门口,赶也赶不走;原来大象在听念经!这时国王亦注意到念经的声音,越听越好听!国王乃叫开寺门,见比丘念的是‘三启经’。细阅经文,即悟‘无常’!于是归依三宝,大兴佛教!念经尚能利他,则讲经之利他,固不待言了。利他即是自利;例如我们发愿讲经弘法,本来为的利他。但越讲越有辩才,将来得到‘四无碍辩’,岂不是因利他而得的自利吗?!消除恶口障,引生无碍辩,这都是称赞如来得到的利益啊! 3、念佛与称赞如来
我们现在念佛的时候,同时即在称赞如来。例如:在‘上供’时,先唱‘炉香乍热...’的香赞。最后唱‘天厨妙供...’的结赞。在‘打普佛’时,先唱‘戒定真香...’的香赞。再唱‘弥陀佛大愿王...’的中赞。后唱‘莲池海会...’的结赞。这都是属于‘称赞如来’的。又如念佛时,每一支香开始,必先唱‘阿弥陀佛身金色...’。这正是将念佛法门与称赞如来的行愿,融而为一了。
19
打念佛七,是以念佛为主的!话说多了打闲岔,诸位还是打起精神来念佛吧!
三、念佛与广修供养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二大愿‘称赞如来’。今天接著讲第三大愿‘广修供养’。诸位留心听著!下面分三段来讲:—
1、广修供养的释义
广是大胜,修是持理,供是奉给,养是资用。即是常常修持营理广大胜妙之供品,以奉给资养于三宝。
供养有二种:一、财供养。二、法供养。财供养可以资养‘色身’。法供养可以资养‘法身’。财供养又分身内之财与身外之财。‘外财供养’,普通分为:四种供养、六种供养、十种供养等。四种供养,亦名四事供养。即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是供佛及僧的基本供养。其他的供品,缺少了尚可以。这四种供品,则缺一不可!因为这是‘资身之具’。虽然出家修行,一切尽舍。而资养身命,却仍需要这四种物品。我们现在要供养僧伽,就要注意,必须以此四事供养。因此四事是出家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设若缺少四事,则不足以资养身命。身命尚且不活,遑论修行办道?!又有六种供养,此有二说:一、香,华,灯,涂,果,乐。涂是涂香,以香料研为细末,涂摩身手,能净垢秽,能除热恼。乐是音乐。二、阏伽,涂香,华,烧香,饮食,灯明。阏伽是水。
20
复有十种供养,此亦有二:一、香,华,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宝是七宝。珠是璎珞。二、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缯是彩紬。盖是伞盖。幢幡是以彩缎绣制的悬挂庄严品,圆桶形者曰幢。长片形者曰幡。伎乐即音乐。这都是‘外财’供养。至于‘内财’供养,即是以自身为三宝做事;所谓执劳服役等。
以上所讲的各种供养,散见于各种经论。以系佛教常识,故附带著讲讲。现在再讲本文,普贤行愿品上说: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这一段经文,是说我们要广修供养,就应当以重重无尽的三宝为对境。再看经文:—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鬘’有二种:一是华串。二是璎珞。‘酥’亦二种:一是牛乳油。二是药草油。‘须弥山’国语妙高山;四宝所成,有八万四千由旬高。经中所列的供品,共有十一种。若是把诸种香合成‘香’。把诸种灯合成‘灯’。则只有七种。所谓‘如须弥山,
21
如大海水’。这是说‘广修供养’之‘广’!以见供品之广大胜妙。可是如何能够修办这样多的供养品呢?常然事实上是办不到的。既然事实上办不到,经中何以要这样说呢?我们要知道,这是‘观行供养’!须要注意经文中的‘天云’二字!天者自然之义。谓法界性中,自然具有如是不可思议之德用。云者缘起之义,普遍之义,重重无尽之义。谓由普贤甚深行愿之力,以为缘起;令此种种广大胜妙之供具,色相显然!普遍于重重无尽三宝之前,而作供养。我们再看经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此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千万)那由他(亿)分,迦罗(竖析人身上一毛为百分)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极微细)分,亦不及一’!
对于这两段经文:先消文,后释义:—
别明七行,皆‘法供养’。第一、如说修行供养者:学佛之人,必须能说能行,方可得到真实利益。如大智度论说‘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修行,不名为智者’。这是说:能脚踏实地修行的人,所说的佛法才是正确的。既然不能修行,又何必说法呢?能说不能行,还算有智慧的人吗?又如大法句经说‘虽诵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闻,勤修得益!...虽诵千言,
22
求名愈著!不如一说,弃执离著!虽诵千言,不欲舍罪;不如一闻,去离生死!...虽诵千言,不求出世;不如一悟,绝离三界!虽诵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听,自他两利’。千言是千字,或作千句解亦可。诵是背诵,包括演讲。这是说:即使你能够日诵千言,不修行也得不到实益。而且能说不能行的人,一定贪名。愈是能说,贪心愈大!如是则罪业日增,何能自利利他? 然而我们要注意:这只是警策能说不能行的人的。能行而不能说的‘老修行’,是不得借口以自护短的。因为能行不能说的人,世尊是呵斥为‘哑羊僧’的啊!今日佛教之不兴,其病源即在于行解背驰!能解说的不能修行,能修行的不能解说。以是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了。所以文殊章说‘如说修行,如行而说。若不能尔,是亦不能利乐众生’。必须把说出来的佛法,能够行出来。把行出来的佛法,能够说出来。这样才叫‘如说修行’。这样才叫以‘法供养’如来。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者:诸佛出世,本为利乐一切众生。我们所修的善根,皆以救护一切众生为目的。诸佛一定大生欢喜!这便是以‘利益众生’供养如来。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者:摄受即是摄取。众生以差别为性,我们要度众生,必须方便善巧,随顺众生的根机而摄取之。如维摩居士‘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如是以六度法门,摄取一切众生。于无量众生中,不舍弃一个众
23
生;而必将他安臵在佛道之中。这即是以‘摄受众生’供养如来。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者:例如我们要度众生,必须学法修行。学法修行,一定要受辛苦。而这种辛苦,正是代众生受的。又如众生遭遇到灾难,我们要去救灾救难,也一定要受很多的辛苦!这也是代众生受的。诸佛为度众生,不惜累劫勤苦!我们能代众生受苦,最能契合佛心!是即以法供养如来了。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者:诸佛出世,为的是令一切众生勤修善根。我们能勤修善根,即是供养如来。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者:菩萨是以‘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对于弘法利生之事,念念不舍,即是供养如来。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者:这一句最重要!是乃以上六种行门的根本!甚么叫著菩提心呢?即是度一切众生悉皆成佛的心。设若离开菩提心而修前面所说的六种行门,则必被魔所摄持!如是则一切佛法悉皆变成魔法!不但不能利乐一切众生,连自己也沦落于三界之中了。若能念念不离菩提心,方为真法供养如来。 以上消解经文,以下再释其含义:—
‘广修供养’的经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这一段经文,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财供养’。第二段‘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这一段经文,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法供养’。第三段‘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这一段经文,更
24
显明的校量著,第二段的法供养,胜过第一段的财供养。然而,倘作如是解,则便大错特错了!!第一须知:第一段经文中的‘财供养’是‘观行供养’。观行供养即是法供养。第二须知:第二段经文中的七种法行,并不是另有七种法供养,而只是前面‘观行供养’所依据的七种发心!‘如说修行’者,即是如前所说的观行;如是而行,即是‘如说修行’。‘利益众生’者,即修观行之时,本来是为利益众生而修的。果能如是与七种心相应,则所修的观行,即名为真法供养了。那么第三段经文是怎样校量的呢?其中含义是:观行供养虽然是法供养,但必与七种法行之心相应,方得称为法供养,方能得到不可思议之功德。倘若不与七行之心相应,纵令观行成就,而法供养早已变成财供养了。其功德也就有限了。有志研究行愿品者,幸勿以文害义! 2、广修供养的利益
广修供养,除悭贫障,得大财富。悭是悭吝,自己所有的财物,不肯施舍于人,就是悭吝。贪是贪得,他人所有的财物,总想属于自己,就是贪得。但是世间人都是凡夫,大家都有悭贪心。你要贪他人的财物,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因为财物不易贪到手,乃千方百计以谋之。甚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竟不惜伤天害理以图之!于是因贪财而造许多恶业!现在有犯国法,死后堕入地狱!不但未得财富之乐,反而受苦无穷!这都是不明因果所致。我们要研究一下,世间人为甚么要这样悭贪呢?为的是得大财富,享受快乐吗?那知道悭贪不是致富之因,愈悭贪则愈贫苦!
25
正在阅读:
念佛与十大愿王(道源法师讲述)09-27
法家的领导思想12-27
2017年学院党委工作要点02-11
玉溪一中、实验中学—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03-18
分析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05-22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03-28
qq网名女生伤感繁体字三篇02-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道源
- 念佛
- 法师
- 讲述
- 十大
- 王(
- 市农业局局长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表态发言稿
- IEC60296中文翻译
- 飞行器自动控制导论 - 第三章飞行器的运动方程
- 法学概论平时作业答案
- 40、磁场专题40 洛伦兹力 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 互换性题库
-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 厦门2018年企业类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间答案
- 三、“国家安全学”参考文献
-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火车快餐价格问题
- 常用精密运算放大器参数概览表 - 图文
- 重油厂防火防爆设计
- 电网工程变电部分试卷及答案(2)
-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14级
- 安吉物流SWOT分析
- 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表单填报
- 南开大学16秋《物联网技术基础》在线作业
- 4和福小学关于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自查报告
- 工程参建单位责任人员名单(责任表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