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更新时间:2023-09-25 19: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作者:何朕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发源于英美法系的一项民事赔偿制度,其特点在于打破了民事责任补偿性的原则,通过设立高额的赔偿金以达到对侵权人进行惩罚的目的。正因如此,即使是在英美法系国家,学界对其的争议也不绝于耳。而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学说影响,一直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讳莫如深。但年来有学者建议在民法典起草过程中加入惩罚性赔偿的内容。本文将从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渊源、性质入手,分析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适用问题。

【关键词】惩罚性损害赔偿;侵权行为责任;精神损害赔偿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释义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与补偿性损害赔偿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法院最终判决侵权行为人承担的赔偿数额高于由侵权行为所引发的实际损害数额的一种民事赔偿制度。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弥补了一般损害赔偿对受害人救济的不足。同时,高额的赔偿金增加了侵权人的违法成本,对于侵权行为,尤其是针对精神、名誉、身体等严重的侵权行为起到了惩戒和威慑的作用。这一点也从美国《惩罚性赔偿示范法案》将惩罚性赔偿定义为“给予请求者的仅仅用于惩罚和威慑的金钱”①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与传统民法所述的损害赔偿相比,惩罚性损害赔偿在性质、对象、功能等方面与其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普通损害赔偿表现为单纯的私法性质。与刑事、行政案件不同,民事纠纷的双方一般都是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并未有国家公权力参与其中。法院做出裁判的基础是当事人所提交的请求,除应当由法院示明的情况外,即使事实清楚,也不可擅自对当事人请求以外内容做出处理。在结果上,普通的损害赔偿一般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为限,即“损害填平原则”,也就是说侵权行为人只对其所造成的实际损害负责。此原则的目的在于防止受害人从所遭受的损害中获利。反观惩罚性赔偿,其要求侵权行为人额外支付所造成的损害之外的赔偿金,以作为对行为人的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刑法的惩戒职能,具有相当程度的公法性质。而这一点也是经常为传统民法学者所诟病的。

其次,从适用对象上来说,普通损害赔偿与惩罚性损害赔偿也不尽相同。普通损害赔偿所遵循的“损害填平原则”是侵权法的基本原则,所有侵权行为责任的承担都应以此为基础。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为所有民事案件所适用。引用王利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加害人主观过错较为严重,尤其是动机恶劣、具有反社会性和道德上的可归责性时,法官和陪审团可以适用此种赔偿。”②

最后,普通损害赔偿的功能着眼于对受害人权利的救济,其所强调的是对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损失的利益给予填平。但实际中,侵权行为所侵害的不仅仅是财产方面的利益,很多情况下,受害人身体、精神、情感上的创伤要远远大于金钱方面的损失。与其相比,权利救济只是惩罚性损害赔偿的一个方面,设立惩罚性损害赔偿的一个目的就在于让其承担一定的惩戒功能,对侵权行为人进行制裁。高额的赔偿金不仅使得侵权行为人失去通过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而且其本身的财产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基本理论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

精神损害赔偿是以金钱赔偿方式救济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一种侵权责任方式。一般来说,精神痛苦主要表现为忧虑、绝望、怨愤、失意、悲伤、缺乏生趣等。③精神利益的特殊性在于其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所以精神的损失也无法以给付金钱的方式来得到完全的赔偿。有的学者基于此提出了将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损害赔偿合一的想法。但作为民法上两种独立的责任制度,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诸多不同的。 1.二者发展所根植的土壤不同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端于大陆法系,它通过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初步确立,在1900年德国民法典予以明确,于1967年的瑞士民法典中得到完善。④随着法制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格权以及精神利益的保护,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将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项重要的责任制度予以确立。而惩罚性损害赔偿为英美法系所独创,现在仍然主要为英国、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所使用。大陆法系虽受到惩罚性损害赔偿相关理论的影响,但并未完全的被其法律体系所接受。 2.二者所承担的法律职能不同

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上的损害进行最大程度的弥补。众所周知,精神利益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无法得到完全弥补。精神损害并不需要以财产损害的存在为前提,比如人格权案件中往往受害人并未有任何财产上的损失,但侵权行为人也因此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另外,在精神损害案件中,侵权人的损失一般会要高于其通过侵权行为所获的利益,在客观上附带了一些惩罚的作用。而惩罚性损害赔偿正如其名,其主要功能侧重于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遏制,并且通过使侵权人遭受严重的财产上的损失来实现的。对受害人的补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二)理论界对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争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