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0-30 2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8.木兰诗

A组

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 ) (2)昨夜见军帖 ( ) ...(3)旦辞爷娘去( ) (4)万里赴戎机 ( ) ...(5)朔气传金柝( ) (6)木兰不用尚书郎( ) ...(7)出郭相扶将( ) (8)出门看火伴 ( ) ...

B组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

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塞和山岭,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A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

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十始得归( ) (2)采葵持作羹( ) ..(3)兔从狗窦入( ) (4)不知贻阿谁(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选自《木兰诗》)

【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自《石壕吏》)

17.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的美学趣味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那么诗歌为什么从“唧唧复唧唧”的蟋蟀声开始唱起呢?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当蟋蟀声响起的时候,是农家准备冬衣的时节,所以“木兰当户织”非常顺理成章。从这第一句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木兰是个非常勤劳的女孩。才是初秋,木兰就在张罗着冬天里的事情,可见她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但就是这么一个勤劳聪敏的女孩,今天却不再织布,而是在那里叹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让长辈们着实感到意外。于是便有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关心,但在这里是谁在发问真的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思”与“忆”该怎么解释,因为紧接着一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与后文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产生矛盾。既然你木兰“无所思”“无所忆”,也就

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是什么都不想,那为何又想到了“可汗大点兵”时阿爷征榜上有名的事情呢?所以阅读《木兰诗》这个问题不能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诗句呢?

我国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我国最早的现存民歌应该是从《诗经》中的“国风”开始的,到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如“有所思”“所思在远道”)“长相思”“思君令人老”等等,都是指男女或夫妇之思。至于《饮马长城窟行》之“下言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都是指男女情人或夫妻之间的思念。由此可见,“思”和“忆”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则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念。《木兰诗》也是民歌——北朝民歌,这样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这从同是北朝民歌的《折杨柳枝歌》可得到旁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里也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但那个女子“所思”“所忆”的只是“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的关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木兰坚决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的用意,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有很大的困难,但想到自己是女儿身,能不能出征,作战时会不会受伤或死亡等高危险性的问题时,她不能不有所顾虑。这才是她诗歌开头叹息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较真,那么只要问木兰“代父从军”有没有经过官府同意,为什么没有人检举,女扮男装如此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火伴”怀疑、发现,于是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也就无法再读下去,也因此感受不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和魅力。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样一点,即文学是一种虚拟,是一个假定,《木兰诗》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一种夸张,一种大家相互约定俗成的假定。但如果你以为《木兰诗》就是要写残酷战争,通过战争来展现木兰是个巾帼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即将发生的残酷战争,《木兰诗》却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凝重,突然变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轻快。但是紧接着的后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又换作了凝重,有人以为这八句“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我们觉得甚是牵强,否则写木兰战场生活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