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连技术--路由、交换与远程访问(第二版)复习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5 2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网络技术基础回顾

1、OSI七层模型,哪七层?各层的作用? ?OSI包括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物理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数据单位为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实现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如:物理地址寻址、

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和重发等。数据单位为帧 (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PPP,帧中继等

?网络层: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数据单位为数据包(packet)网络

层协议:IP等。

?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主

机到主机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 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数据单位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TCP,UDP等。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化以保证一个主机的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

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Telnet,FTP,HTTP,SNMP等。

2、TCP/IP模型哪些层?各层的作用?

?TCP/IP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到网络层

?主机到网络层: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一个访问

接口。

具体的实现方法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功能是将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

——网络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 .

IP)

——网络层除完成路由功能外,也可完成异构网互连,拥塞控制

等功能。

?传输层: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

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 数据报协议)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把报文分解为多个段进行传

输,在目的站再重新装配这些段,必要时重新发送没有收到的段。

——UDP协议遵循“尽力而为”,由于对发送的段不进行校验和确认,

因此它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应用层: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3、ARP协议作用,工作过程?

?ARP协议作用:在局域网内的通信,必须在数据帧头中指定通信目标的MAC

地址。

而为了获取MAC地址,TCP/IP协议下使用的是ARP(地址解 析协议)。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 IP地址转换成为MAC地址。

?工作过程:以主机A(1.1.1.1)向主机B(1.1.1.2)发送数据为例。

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

IP地址。

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

入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

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目标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 发送一个广播,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 “我是1.1.1.1,我的硬件地址是“主机A的MAC地址”、请问IP 地址为1.1.1.2的MAC地址是什么?”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 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 “1.1.1.2的MAC地址是22-22-22-22-22-22”。这样,主机A就知道 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

4、ICMP协议作用,Ping命令的使用?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IP协议可以借助ICMP协议以实现可靠传输和差错控制。

?Ping命令的使用:Ping命令利用ICMP回射请求报文和回射应答报文来测试目

标系统是否可达。

?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了ICMP回射请求数据包后,它期 待着目标主机的回答。

?目标主机在收到一个ICMP回射请求数据包后,它会交换

源、目的主机的地址,然后将收到的ICMP回射请求数据 包中的数据部分原封不动地封装在自己的ICMP回射应答 数据包中,然后发回给发送ICMP回射请求的一方。如果 校验正确,发送者便认为目标主机的回射服务正常,也即 物理连接畅通。

第二章 IP编址

1、 IP地址,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标准子网掩码。

?IP地址:——在Internet网络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计算机,需要为每一个连网的

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该主机的32位逻辑地址,即IP地址。

——IP地址目前有两个版本,IPv4和IPv6。

——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由32位(4个字节)二进制数

组成。如:

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

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1的部分代表网络号,掩码为0的部分代表主机号。

?A类、B类、C类的标准子网掩码: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

2、 网络号,广播地址,有线广播地址。0.0.0.0 ?网络号:

?广播地址:当一个设备向网络上所有的设备发送数据时,就产生了广播。 IP广播有两种形式,一种叫直接广播,另一种叫有限广播。 ?有限广播:将广播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构成:32位全为“1”,255.255.255.255 这个地址代表了本网段内的所有主机 这个地址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发送有限广播不需要知道网络号,在主机不知道本机所处的网络时

只能采用有限广播方式

3、 非标准子网掩码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

?VLSM规定了如何在一个进行了子网划分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

?VLSM的实质就是在已经划分的子网中进一步再划分更小的子网。

4、 CIDR技术

?无类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不使用传统的有类网络地址的概念,即不再区分A、B、C类网络地址。在分配IP地址段时也不再按照有类网络地址的类别进行分配,而是将IP网络地址空间看成是一个整体,并划分成连续的地址块,然后采用分块的方法进行分配。 ?在CIDR技术中,使用子网掩码中表示网络号二进制位的长度来区分一个网络地址块的大小,称为CIDR前缀。

第三章 路由器基本配置

1、 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各部分的作用?

?路由器的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 Memory)、非易失性内存(Nonvolatile RAM,NVRAM)、控制台端口(CONsole Port)、辅助端口(AUXiliary Port)、接口(Interface)、线缆(Cable) ?中央处理单元:也称为中央处理器。作为路由器的中枢CPU主要负责执行路由

器操作系统(OS)的指令,以及解释、执行用户输入的命令。 同时,CPU还完成与计算有关的工作。例如,维护路由表及做 出路由选择等。

中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对路由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只读存储器:包括开机自检程序(Power On Self Test,POST)、系统引导程序

以及路由器操作系统的精简版本。

路由器在启动的时候首先执行的部分,负责让路由器进入正常工 作状态。

?内存:也称为随机存储器。它用来存储用户的数据包队列以及路由器在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如路由表、ARP缓冲区等。此外,RAM还存储 路由器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

?闪存:主要负责保存操作系统IOS的映像文件,维持路由器的正常工作。

如果路由器中安装了容量足够大的闪存,便可以保存多个IOS的映像文

件,以提供重启动功能。

?非易失性内存:用来存储路由器的启动配置文件。 在路由器断电时,其内容仍能保持。

?控制台端口:用于与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特定的软件来进行路由

器的配置。不同的路由器可能有着不同形式的控制台端口。

?辅助端口:与控制台端口类似,主要用于远程配置,常用来连接调制解调器以

实现对路由器的远程管理。

?接口:是数据包进出路由器的通道。同一台路由器上不同接口的地址应属于不

同网络。路由器通过接口在物理上把处于不同逻辑地址的网络连接起来。 不同路由器可能有着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接口。常见的两种基本接口 类型为局域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

每个接口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编号,接口的全明由它的类型标识和至少一 个数字组成,如局域网接口ethernet 0,串行接口serial 0等。

?缆线:用来连接其他设备的电缆连接线。不同类型的接口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

电缆。

2、路由器的配置方式: ? 级终端配置,初始配置。

对于第一次安装的路由器必须采用此方法配置。

用路由器附带的控制台电缆连接路由器和终端(一般为PC机),将控制台电缆的一端连接到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另一端连接到计算机的串行接口COM1或COM2等。

在工作站端启动“超级终端”应用程序,并为此连接输入一个名称(没有特殊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即可)。 ?通过Telnet进行配置

当为路由器的某个接口设置了IP地址后,可以通过虚拟终端从任何地点Telnet到路由器上对其进行配置。

3、 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Router> (普通)用户模式 Router# 特权用户模式 Router(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 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router)# 路由协议配置模式 模式之间如何转换?

?用户模式:是只读模式,用户可以浏览关于路由器的某些信息,但不能进行任

何修改。命令提示符Router>表明用户正处在用户模式下

?特权模式:可以使用所有的配置命令,命令提示符Router#表明用户正处在特权

模式下。

当第一次启动成功后,Cisco路由器会出现用户模式提示符Router>。

如果想进入特权模式,键入enable命令,这时,路由器的命令提示 符变为Router#。再输入exit或者disable,可从当前配置模式退到上 一级配置模式。 例如:

Router>enable Router#exit 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如路由器的名称等,命令提示符Router

(config)#表明用户正处在全局配置模式下。

例如:

Router #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接口配置模式:在全局模式下输入“interface端口号”就可以进入路由器端口

配置模式。该模式为端口配置参数。命令提示符Router (config-if)#表明用户正处在接口配置模式下。 例如: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Router(config-if)#

?路由协议配置模式:主要用来对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各种路由协议的各个参数进

行配置,如命令提示符Router(config-router)#表明用户 正处在路由协议配置模式下。 例如: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4、常用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① enable:普通用户模式命令,用于转换到特权用户模式。 ② disable:特权用户模式命令,用于转换到普通用户模式。 ③ hostname name:全局配置模式命令,用于设置路由器名称,也就是出现

在路由器CLI提示符中的名字。

④ enable secret password:全局配置模式命令,用于设置路由器的加密使能

密码。当用户处于普通模式而想进入特权用户模 式时,需要提供此密码。此密码会以MD5的形 式加密,因此当用户查看配置文件时,无法看到 明文形式的密码。

⑤ enable password password:全局配置模式命令,用于设置路由器的使能密

码。当用户处于普通用户模式而想进入特权用 户模式时,需要提供此密码。此密码没有经过 加密,当用户查看配置文件时,可以看到明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h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