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解

更新时间:2024-04-19 10: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既可以发现握手的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可以观赏到标准的芭蕾舞、西洋歌剧,又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能乐、狂言;不仅旅馆、饭店,就连厕所也能够分出“西式”与“和式”两种。真可谓 、。

A.景致 大相径庭 并行不悖 B.景观 泾渭分明 并行不悖 C.景致 泾渭分明 并驾齐驱 D.景观 大相径庭 并驾齐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它的主题关乎全人类,这是他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最重要原因.

B.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惴惴不安者有之,患得患失者有之;当然,为官清廉内心坦荡的也大有人在.

C.要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就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

D.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崛起,却一味强调中国应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与语境相符的一项是( ) .

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海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满怀期待再次踏上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却早已在现实中销蚀殆尽.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教育岗位退休后,她没有一天宅家安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而是一头扎进社区,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

第1页(共39页)

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扭头一看,多年不见的发小竟就在身后.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 ) ..A.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B.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5.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组成一首七绝(诗题《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要记此时分袂处 ②西风萧瑟入船窗 ③云梦风烟旧莽苍 ④暮烟细雨过松江 ⑤送客离愁酒满缸。 A.①③②⑤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

6.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陛下躬上圣之质,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偏爱).承无穷之绪(事业) .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多余,繁杂)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盈余)

B.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兼任).弃城而逆遁(预先) .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符合)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终) .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迎娶) .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贬谪)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难道)

D.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琐屑的事情) 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幸或,可能)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懈怠,懒惰)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

第2页(共39页)

B.②④①⑤ C.②⑤①④ D.③②⑤④

又何阙焉(缺憾)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 ..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D.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①

(清)郑燮

作诗非难,命题②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

《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

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而已。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有删节)

【注】①这封家书写于作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范县知县任上。②命题:此处指选材。

第3页(共39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陵诗高绝千古 .

B.只一开卷,阅其题次.

绝:超越 次:等次 道:主张 直:只是

C.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 .

D.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 ②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3)依据文本,概括陆游诗作选材单一的原因。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下列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②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第4页(共39页)

(2)《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君子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 (2)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沙上并禽池上暝, 。(张先《天仙子》)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写散文起步较晚,但是起步不久,我就奢言当代的散文需要革命了。 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我强调现代散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后来我又对五四以降流行的小品文提出质疑,认为散文的格局不必自囿于小品,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小品文如果喜欢议论,容易变成杂文;如果...一味抒情,就会变成所谓散文诗。一位散文家如果不能兼擅叙事与写景,只能凭空地、无端地主观抒情,作品就注定只会“蹑虚”,不能“落实”,更谈不上出虚入实、虚实相生。

早年我写散文,有意超越当代的风气,在篇幅上要求“大品”。大品之大,不全在其长,更在其格局与气势。我认为散文不应该甘于屈居“次文类”,相反地,

也应该扩大而且加强:扩大格局,加强感性,并且取法于其他的文类与其他艺术。

我相信,纯用白话文可以写出一篇好散文来,但所谓白话文不应该止于白话,而也是一种“文”。是当年胡适所期待的“文学的国语”,正是“国语的文学”所赖的

第5页(共39页)

载体。所以我更相信,至少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白话的语汇与句法当然是现代散文的基调,但是仅止于此不免单调,功力所及,不妨佐之以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加以熔铸,成为合金。

(选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自序》,有删节)

(1)从选文看,作者所说的散文革命主要包括哪些主张? ..(2)根据上下文语境,简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 ...

②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①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②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1)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2)作者在第③段叙写唐人风范时,主要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6页(共39页)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四处奔逃

①让我来告诉你那种味道﹣﹣战争散发出的味道。

②这是6月,1941年的6月。往年,丁香花会在5月盛开,而那一年到了6月中旬才开放。就这样,战争的开始就让我与丁香花的芳香联系在一起,其间还混杂着稠李花的气息﹣﹣对于我来说﹣﹣这些芳香就是战争的气息。

③我们生活在明斯克。父亲是军乐队的一名指挥,我跟着他参加过不少阅兵式。除了我,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非常宠爱我,我是家中最小的,何况还是个小妹妹。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很快就是暑假。这是让人非常快乐的日子。我喜欢经常到“红军之家”的游泳馆去游泳。很多人都羡慕我,我也有些骄傲自大,因为我游得非常出色。6月22日,是星期天,要举办“共青湖”的开放庆祝仪式。我打算作为第一批游泳者去那里游泳。

④早晨,去买新鲜的面包。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战争开始了。我们的街道上有许多花园,房子都淹没在鲜花丛中。我想了想:“什么战争啊?她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⑤在家里,父亲摆好了茶炊,我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邻居们就开始四散奔逃,所有人嘴里都重复着一个词:“战争!战争!”第二天早晨七点,有人给我大哥送来了去兵役委员会的通知书。白天他跑去上班,给他发了钱,算清了工资。他拿着这些钱回到家,对妈妈说:“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我刚刚升入七年级,我曾经希望,能给我做一件蓝色波士顿呢子大衣,配着灰色的卡拉库尔羔羊毛领子。

⑥明斯克开始遭到轰炸。我和妈妈搬到了邻居家的石头地窖里。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脾气很古怪,除了院子,它哪里都不去,但是,当轰炸开始,我从院子跑向邻居家的时候,这只小猫也跟在我的身后追着跑。德国人的炸弹伴随着某种轰鸣声飞落下来,像是尖厉的嗥叫。这些声音如此可怕,以至于我的两个手掌心都被汗水湿透了。

⑦起初,是单独的一栋栋房子着火了,随后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那简直太恐怖了,大火从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天空和街道都弥漫着滚滚浓烟。 ⑧我们四处奔逃……

第7页(共39页)

⑨在通往乡间的道路上,人们送给我们面包和牛奶,谁也不提钱,而我们也没有钱。逃亡的人们像潮水般汹涌。

⑩后来,有人传过话来,说前面的道路被德国人的摩托部队给截断了。我们赶紧往回跑,跑过那些村庄,跑过那些抱着牛奶罐子的大妈,跑回到自己城市的街道上﹣﹣几天前,这里还是绿荫茂密,鲜花盛开,可如今一切都化为了灰烬: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

?再也没有什么熟悉的东西了,整条街道都被烧毁了。烧死了许多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许多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和大家一起逃跑,他们以为敌人不会碰他们的。

?妈妈摘下自己的头巾,蒙住了我的眼睛。就这样,我们走到了那个几天前还坐落着我们家房子的地方。房子没了。奇迹般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我们家那只瘦骨嶙峋的小花猫。它依偎到我的身边,便一动不动了。我们谁也不说话,小花猫也不叫唤,甚至有好几天它都一声不出。

?我看到了第一批法西斯敌人,甚至不是看见了,而是听见了﹣﹣他们所有人都穿着钉有铁掌的皮靴,发出喀喀的巨响,咚咚地踏过我们的小桥。我甚至觉得,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就连大地都会疼痛。

?那年,丁香花就这样盛开了……稠李花也这样盛开了……

(选自《我还是想你,妈妈》,有删改)

【注】《我还是想你,妈妈》一书作者是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该书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卫国战争期间,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本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

(1)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 ②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

(3)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本文的结尾意蕴深厚,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第8页(共39页)

六、作文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园丁集(之二十五)》)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 合称“桐城三祖”。 (3)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D.心外无理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二、名著阅读题

1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宝玉不愿会见贾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B.张松自荐去说服曹操攻打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并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曹操见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张松失望之余,把地图献给了刘备.

C.《天狗》是五四时期的精神赞歌.“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

第9页(共39页)

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天狗的咆哮,控诉了现实的罪恶.

D.《孔乙己》写的是一个心地善良、落魄迂腐、被嘲弄被损害被摧残的知识分子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却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 E.《茶馆》采用卷轴式平面结构,通过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末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1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子夜》中,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听信何慎庵的教唆,使用“美人计”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结果,弄巧成拙,落得人财两空.

B.《明天》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如:宝儿垂死之际,单四嫂子心乱如麻;而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却慢条斯理,趁机捞钱.

C.《边城》中,元宵节舞狮放烟花,景象壮美,但翠翠总认为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美,这一情节衬托出情窦初开的翠翠对傩送的印象之深.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给奥菲利娅写了一封满篇狂热的信,国王和王后看到这封信后,都认为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是对奥菲利娅的爱情. E.《老人与海》中,一生都在与海打交道的老渔夫,对海洋却没有好感:每次想起海洋,总把它作为一个竞争者或者一个去处,甚至当作一个敌人. 18.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 孔明曰: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后的结果如何?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人名;并根据各自的反应,概括其性格特点。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A 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B 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C 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了。” B 听了,忙把 C 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3)下面这句话出自《茶馆》中何人之口?他为什么对“这样的政府”怨气冲天? 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第10页(共39页)

(4)《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让德?篷风去巴黎替夏尔还债,并带给夏尔几样东西。欧也妮带给夏尔的是哪几样东西?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第11页(共39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中高二(下)期末语

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既可以发现握手的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可以观赏到标准的芭蕾舞、西洋歌剧,又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能乐、狂言;不仅旅馆、饭店,就连厕所也能够分出“西式”与“和式”两种。真可谓 、。

A.景致 大相径庭 并行不悖 B.景观 泾渭分明 并行不悖 C.景致 泾渭分明 并驾齐驱 D.景观 大相径庭 并驾齐驱 【考点】字义、词义辨析.

【分析】本题主要辨析“景致和景观”“大相径庭和泾渭分明”和“并行不悖和并驾齐驱”三组词语的区别,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辨析这三组词语的区别,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析词语,选出最佳答案. 【解答】景致:指风景和景物,精致新奇;

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泾渭分明: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并行不悖:指可以共存,而不相互违背,可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第一处强调的是“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工创造的景色森

第12页(共39页)

林”,用“景观”更好;

第二处强调的是“‘西式’和‘和式’界限清晰,容易区别”,用“泾渭分明”更好; 第三处强调的是“‘西式’和‘和式’不想违背,可同时进行”,用“并行不悖”更好;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它的主题关乎全人类,这是他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最重要原因.

B.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惴惴不安者有之,患得患失者有之;当然,为官清廉内心坦荡的也大有人在.

C.要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就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

D.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崛起,却一味强调中国应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

A.“作品发生在中国”中主谓不搭配,【解答】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

B.成分赘余,“无动于衷”的“衷”就是“心里”的意思,与前面的“心里”语意重复,应删去“心里”一词; C.正确;

D.不合逻辑,“不认可美国没有”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一词;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与语境相符的一项是( ) .

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海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满怀期

第13页(共39页)

待再次踏上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却早已在现实中销蚀殆尽.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教育岗位退休后,她没有一天宅家安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而是一头扎进社区,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扭头一看,多年不见的发小竟就在身后. 【考点】理解句子.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领悟诗句的含义,根据诗句的含义对照后面的描绘的意境,看看二者之间是否一致,逐个分析找出最佳选项.

【解答】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海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分析正确;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满怀期待再次踏上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却早已在现实中销蚀殆尽,不合语境,应理解为: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教育岗位退休后,她没有一天宅家安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而是一头扎进社区,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与语境不符,应理解为:梅花的花瓣从枝头飘零,即使落在道涂,被车马行人辗踏,变成了泥泞或是尘土,但梅花的寒香的风骨不会改变,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扭头一看,多年不见的发小竟就在身后,理解不正确,应理解为: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故选A.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 ) ..A.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B.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第14页(共39页)

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考点】修辞方法.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所谓借代就是指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其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根据诗句的意思确定修辞手法.

【解答】A.意思是“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这里用“宛转蛾眉”代指美女容貌;B.意思是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语句中以“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遥岑远目,…”,拟人;

C.意思是:美好的宝器和华美的金玉都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求长醉再不愿醒来,语句中运用“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

D.意思是: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词句中用“芳尘”代指丽人渐行渐远的身影; 故选B.

5.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组成一首七绝(诗题《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要记此时分袂处 ②西风萧瑟入船窗 ③云梦风烟旧莽苍 ④暮烟细雨过松江 ⑤送客离愁酒满缸。 A.①③②⑤

B.②④①⑤

C.②⑤①④

D.③②⑤④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可以运用排除法: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

【解答】本题五句中有四句韵脚相同,绝句第二、第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由此可知,①句应在第三处,且②③④⑤中有一句与本诗无关,据此判断,首先

第15页(共39页)

排除AD;在①②④⑤中,②⑤描写自然景象,应紧密相连,故排除B. 故选:C

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

6.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陛下躬上圣之质,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偏爱).承无穷之绪(事业) .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多余,繁杂)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盈余)

B.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兼任).弃城而逆遁(预先) .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符合)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终) .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迎娶) .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贬谪)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难道)

D.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琐屑的事情) 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幸或,可能)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懈怠,懒惰)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缺憾)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例如语境推断法(结合语境揣摩),课文推断法(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成语推断实词词义,有很好的效果),语法推断法等.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结合语境判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第16页(共39页)

段不离篇”.

【解答】A.私:解释正确,译文为“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呀!”;绪:解释正确,译文为“陛下具备最聪明、最伟大的资质,要承继先帝传之无穷的事业”;冗:解释有误,应解释为“闲散”,译文为“做了三年传授经学的官员,还是没有有所建树”;羡:解释正确,译文为“和尚、道士、读书人食用所剩余的粮食,登记在案的,还有多少实存”;

B.领:解释正确,译文为“王子晞担任尚书一职时,见人行营节度使”;逆:解释正确,译文为“他们怎么会料到别人始终不肯来救援,因而就丢下城池预先逃走呢”;称:解释正确,译文为“但是他的相貌竟然像妇女,和他的气度很不相称”;卒:解释正确,译文为“在张、许二公防守睢阳之初,他们怎么会料到别人始终不肯来救援”;

C.闻:解释正确,译文为“提心吊胆就怕别人有点名声”;取:解释有误,应解释为“接”,译文为“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遣:解释正确,译文为“中山人刘梦得刘禹锡也在贬谪之列,应当到播州”;固:解释正确,译文为“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 D.细故:解释正确,译文为“上朝处理的政事,又不过是官员们汇报的小事情”;幸,解释正确,译文为“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会赠送钱物,千万不要收下”;随:解释有误,应解释为“因循随俗”,译文为“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阕:解释正确,译文为“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故选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 ..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D.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考点】文言虚词.

第17页(共39页)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解答】A.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B.均读作“wèi”;介词,被/介词,替、给. C、连词,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

D.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答案:C.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①

(清)郑燮

作诗非难,命题②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

《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

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而已。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第18页(共39页)

(有删节)

【注】①这封家书写于作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范县知县任上。②命题:此处指选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陵诗高绝千古 .

B.只一开卷,阅其题次.

绝:超越 次:等次 道:主张 直:只是

C.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 .

D.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 ②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 (3)依据文本,概括陆游诗作选材单一的原因。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解答】(1)B 浏览其题目的编排.次:编排. (2)

①“且”,况且;“躬行”,自身的行为;“轶”,胜过;句意.译文为: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

②“历陈”,逐一陈述;“谏诤”,直言规劝;“罗织”,被人陷害;句意.译文为: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

(3)评论性的关键句为“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

第19页(共39页)

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理解了这两句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1)B (2)

①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

②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

(3)①时局变乱,朝中大臣只顾享乐而不为国事考虑,陆游作诗只为“了却诗债”;②国君(朝廷)昏庸残暴,陆游为避祸而明哲保身.

参考译文: 写诗并不难,难的是选材.选材水平高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大,选材水平低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小,因此选材的事不可不慎重.杜甫诗歌水平高,超越千年,自然不必说,就是他诗歌的选材,(也)早已位居百尺高楼之上了.杜甫诗歌的选材不能全部举出,姑且就其中的一部分来谈一谈:《哀江头》《哀王孙》,是以伤亡国为题材的;《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这些诗篇,是以悲戍役为题材的;《兵车行》《丽人行》,是以安史之乱初期为题材的;《达行在所》三首,是以庆祝国家复兴为题材的;《北征》《洗兵马》,是为收复国土而高兴,期待天下太平的.只要一翻阅他的诗集,浏览其题目的编排,一种忧国忧民、悲喜交加的思想感情,以及宗庙沦陷为废墟、战士戍守边关的痛苦,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诗歌选材如此,他的诗歌又怎会不令人痛心入骨呢?

陆游的诗却不是这样,他的诗数量最多,但是选材最单一,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罢了.难道陆游写诗的主张和杜甫不同吗?安史之乱,国家土崩瓦解,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精忠报国,有勇有谋,在当时超出同辈,终于光复了大唐.杜甫在《八哀》诗中,已经大略地记叙了这些人,而在《洗兵马》一篇中,又把这些人放在一起加以赞叹,杜甫不是随便写的.南

第20页(共39页)

宋时,皇帝被囚禁,赵构偏安杭州、越州,他们蒙受羞辱及处境危险(的时刻)也就来临了.讲理学的人尽管竭尽全力,但终究没有挽救时局变乱的才能.在朝的众大臣,都沉湎于诗酒,迷恋于湖光山色,不考虑国家(治乱)的大计.这样,(陆游)只是拿《山居》《村居》《夏日》《秋日》,来偿还所欠的诗债罢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

宋朝自绍兴年间以来,对来犯的少数民族主张和议、增加岁币、封加尊号、朝廷地位骤降、搜括百姓财物、杀戮大将,没有什么邪恶、丑陋的事情不做,百姓没有人敢说话,陆游又怎么能够将这些反映在诗歌里从而自找罪受呢!所以,杜甫的诗歌里有人,的确是有人;陆游的诗歌里无人,的确是没有人啊.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下列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②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

第21页(共39页)

贬。②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

(2)《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 【考点】讽喻诗.

【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结构作用; (2)本题考查诗歌的诗句赏析; (3)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解答】(1)“城上…”一联是全诗的首联,首联的作用一般可以从点题、总领全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城上高楼”对应题目中“登柳州城楼”,所以有点题的作用.“柳州城楼”交代了地点.“愁思”二字奠定了全诗“愁”的情感基调,“愁思”二字也总领了全诗.

(2)要注意许多诗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社会的或者人生的风雨.这首诗中的风雨也是如此,“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也指社会中的风雨,这里指保守势力.

(3)扣住里面有暗示性的关键词语.“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又见新秋”“又”字暗含又一年过去了,但“何处是神州”,中原恢复无望;“新秋,塞草连天”,满眼的枯草,萧瑟凄寒,“愁”从中来;中原此时仍沦陷于金兵之手,此又一“愁”.

答案:

(1)①点题;②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③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④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实际上是以此暗喻围攻、迫害革新派的保守势力.(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

第22页(共39页)

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

(3)①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②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③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登上多景楼,面对滔滔的长江水,感念祖国山河破碎,念及现在的中原地区只见连天的衰草,心中充满了愁绪.追怀历史英雄人物们的遗恨,吊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可恨我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在江边手持渔竿,看着秋月从瓜州升起. 赏析:

柳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飐、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张诗全词寄寓着作者悲凉的情绪和深沉的爱国之情,动人心扉.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

(2)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第23页(共39页)

(3)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解答】(1)无终食之间违仁(重点字:食) (2)朝菌不知晦朔(重点字:晦朔) (3)绝巘多生怪柏(重点字:巘)

(4)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度、攀援) (5)轻拢慢捻抹复挑(重点字:捻) (6)云归而岩穴暝(重点字:暝) (7)云破月来花弄影(重点字:影) (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重点字:瞬)

第24页(共39页)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写散文起步较晚,但是起步不久,我就奢言当代的散文需要革命了。 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我强调现代散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后来我又对五四以降流行的小品文提出质疑,认为散文的格局不必自囿于小品,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小品文如果喜欢议论,容易变成杂文;如果...一味抒情,就会变成所谓散文诗。一位散文家如果不能兼擅叙事与写景,只能凭空地、无端地主观抒情,作品就注定只会“蹑虚”,不能“落实”,更谈不上出虚入实、虚实相生。

早年我写散文,有意超越当代的风气,在篇幅上要求“大品”。大品之大,不全在其长,更在其格局与气势。我认为散文不应该甘于屈居“次文类”,相反地,

也应该扩大而且加强:扩大格局,加强感性,并且取法于其他的文类与其他艺术。

我相信,纯用白话文可以写出一篇好散文来,但所谓白话文不应该止于白话,而也是一种“文”。是当年胡适所期待的“文学的国语”,正是“国语的文学”所赖的载体。所以我更相信,至少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白话的语汇与句法当然是现代散文的基调,但是仅止于此不免单调,功力所及,不妨佐之以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加以熔铸,成为合金。

(选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自序》,有删节)

(1)从选文看,作者所说的散文革命主要包括哪些主张? ..(2)根据上下文语境,简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 ...

②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作者所说的散文革命要从文中的重要语句中进行筛

第25页(共39页)

选,从而加以提炼,如“我强调现代散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早年我写散文,有意超越当代的风气,在篇幅上要求‘大品’”这些语句即可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句①“重工业”这一个形象的比喻表明散文

创作应坚持主题的方向;句②“多元”则表明散文应该海纳百川,集结众家之言.

答案:

(1)①散文应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②散文家要发展散文的“重工业”,写作“大品”散文.(每点2分)

(1)①“重工业”是相对于小品文这样的“轻工业”而言,指散文创作中更应追求的格局、气势等;②“多元”是指散文语言的多姿多彩,即白话、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的有机融合.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①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②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第26页(共39页)

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1)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2)作者在第③段叙写唐人风范时,主要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材料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章的变现手法及作用.

【解答】(1)答案区间在第二段,根据文中句子整合.如对于阳关:“对于这么“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对于友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根据“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把他们跟以前的人对比,“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把唐代与欧洲作对比,根据“多半…”突出“唐人恬然的自信更具广泛性”,与欧洲作对比,表现“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答案:

(1)因为:①阳关本是荒凉偏僻之所在,但在王维笔底却不露凌厉惊骇之色;②与友人分别本是令人伤感之事,但王维却没有洒泪悲叹、执袂劝阻,而是缠绵淡雅地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

(2)反衬(对比).作用:①突出了唐人恬然的自信更具广泛性;②表达了对唐代没有“把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的遗憾、失落之情.(每点2分)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四处奔逃

第27页(共39页)

①让我来告诉你那种味道﹣﹣战争散发出的味道。

②这是6月,1941年的6月。往年,丁香花会在5月盛开,而那一年到了6月中旬才开放。就这样,战争的开始就让我与丁香花的芳香联系在一起,其间还混杂着稠李花的气息﹣﹣对于我来说﹣﹣这些芳香就是战争的气息。

③我们生活在明斯克。父亲是军乐队的一名指挥,我跟着他参加过不少阅兵式。除了我,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非常宠爱我,我是家中最小的,何况还是个小妹妹。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很快就是暑假。这是让人非常快乐的日子。我喜欢经常到“红军之家”的游泳馆去游泳。很多人都羡慕我,我也有些骄傲自大,因为我游得非常出色。6月22日,是星期天,要举办“共青湖”的开放庆祝仪式。我打算作为第一批游泳者去那里游泳。

④早晨,去买新鲜的面包。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战争开始了。我们的街道上有许多花园,房子都淹没在鲜花丛中。我想了想:“什么战争啊?她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⑤在家里,父亲摆好了茶炊,我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邻居们就开始四散奔逃,所有人嘴里都重复着一个词:“战争!战争!”第二天早晨七点,有人给我大哥送来了去兵役委员会的通知书。白天他跑去上班,给他发了钱,算清了工资。他拿着这些钱回到家,对妈妈说:“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我刚刚升入七年级,我曾经希望,能给我做一件蓝色波士顿呢子大衣,配着灰色的卡拉库尔羔羊毛领子。

⑥明斯克开始遭到轰炸。我和妈妈搬到了邻居家的石头地窖里。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脾气很古怪,除了院子,它哪里都不去,但是,当轰炸开始,我从院子跑向邻居家的时候,这只小猫也跟在我的身后追着跑。德国人的炸弹伴随着某种轰鸣声飞落下来,像是尖厉的嗥叫。这些声音如此可怕,以至于我的两个手掌心都被汗水湿透了。

⑦起初,是单独的一栋栋房子着火了,随后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那简直太恐怖了,大火从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天空和街道都弥漫着滚滚浓烟。 ⑧我们四处奔逃……

⑨在通往乡间的道路上,人们送给我们面包和牛奶,谁也不提钱,而我们也没有钱。逃亡的人们像潮水般汹涌。

第28页(共39页)

⑩后来,有人传过话来,说前面的道路被德国人的摩托部队给截断了。我们赶紧往回跑,跑过那些村庄,跑过那些抱着牛奶罐子的大妈,跑回到自己城市的街道上﹣﹣几天前,这里还是绿荫茂密,鲜花盛开,可如今一切都化为了灰烬: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

?再也没有什么熟悉的东西了,整条街道都被烧毁了。烧死了许多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许多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和大家一起逃跑,他们以为敌人不会碰他们的。

?妈妈摘下自己的头巾,蒙住了我的眼睛。就这样,我们走到了那个几天前还坐落着我们家房子的地方。房子没了。奇迹般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我们家那只瘦骨嶙峋的小花猫。它依偎到我的身边,便一动不动了。我们谁也不说话,小花猫也不叫唤,甚至有好几天它都一声不出。

?我看到了第一批法西斯敌人,甚至不是看见了,而是听见了﹣﹣他们所有人都穿着钉有铁掌的皮靴,发出喀喀的巨响,咚咚地踏过我们的小桥。我甚至觉得,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就连大地都会疼痛。

?那年,丁香花就这样盛开了……稠李花也这样盛开了……

(选自《我还是想你,妈妈》,有删改)

【注】《我还是想你,妈妈》一书作者是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该书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卫国战争期间,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本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

(1)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 ②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

(3)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本文的结尾意蕴深厚,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考点】报告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第29页(共39页)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三段通过战争的场面再现真实的生活图景,形象突出人物形象,同时将城市生活与现实场景进行对比,突出战争的无限残酷.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句子①通过人物的直接语言,表明一种对国家、对家庭无限的热爱;句子②是一种场景的渲染,表现孩子在战争面前充满恐惧、无能为力的痛苦.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的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十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形象刻画人物形象,增加文章抒情的感染力,渲染一种祥和、

第30页(共39页)

静谧的氛围.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在解答时要抓住文章结尾内容,从文本结构、文章主题等内容出发进行系统探究.

答案:

(1)①再现战争到来前安宁、祥和、满怀憧憬的美好生活,表现小女孩特有的天真与活泼.②与战争到来时的城市以及人们生活的巨变形成对比,反衬出战争对城市的惨烈破坏、对孩子心灵的无情摧残.

(2)①通过语言描写,表明大哥对战争的清醒认识以及誓死卫国的决心;同时,表现了大哥对家人的爱.

②通过景物、心理描写,真实再现了城市在战火中沦为焦土的惨状,在控诉暴行的同时,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无助.

(3)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我”是战争的见证者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以此叙事,使所叙内容更真实更可信.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以此叙事,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③有利于情感抒发.以此叙事,以亲历者身份揭露暴行,使得控诉、反对法西斯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更有力.

(4)①照应开头,突出战争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②控诉战争罪恶﹣﹣花依然盛开着,而美丽的家园、美好的生活却在战争中化为灰烬.③连用两个省

略号,在欲言又止中,暗示战争幸存者仍处在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中难以自拔.

第31页(共39页)

六、作文

14.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园丁集(之二十五)》)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材料是一首诗,注意两个问句后的回答:“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从中可以看出:事情的结果与“我”的愿望相反.现实生活中,类似诗中所说的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可以说并不鲜见,人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做事的度呢? 参考立意: 1.愿望与结果; 2.凡是要有度. 【解答】

凡是都有度

弓逾满必断,月过圆必缺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

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 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

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 因此琴弦断了.

这是印度诗哲泰戈尔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

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爱一件东西,珍惜它,呵护它,但不要爱它爱得过分.花儿浇多了水会烂根,鱼儿喂多了食会撑坏,庄稼施多了肥会疯长,桩桩件件,竟是如此的事与愿违:爱花﹣﹣花谢了,爱琴﹣﹣琴断了,爱鱼﹣﹣鱼死了…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的.这也许是过分的爱的后果.爱一件东西不能过分,否则会走

第32页(共39页)

向它的反面.过分的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过分的爱会把它惯坏.

同理,弓张得过分满,弓弦会断掉;月过了它的满期.必定要缺少.这就告诉我们,爱任何一样东西,做任何一样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我们都不应该超出这个限度,否则会事与愿违.

过分和过度只会与预期南辕北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翁丢了一条名贵的狗.他十分心痛,于是他登报:有能找到他的狗的,赏金五千元.有一乞丐找到了那条狗,正要送还时,富翁又登报,赏金加到了一万.乞丐一想,再等等,也许有个大价钱.于是他把狗拴到了下水道.等到富翁的赏金到了10万时,乞丐笑呵呵地走进了下水道,而那狗早死了.

正因为凡事都有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做事应量力而行.对自己或他人的要求也不要太过分,一切都要适可而止.古来就有“有心栽花花不发”的道理.过分要求每一件事必须完美,是不会有太好的结果的.因为世上没有一件东西是绝对完美的.有人说天上的太阳完美,但太阳也有被月影遮蔽的时候;有人说雄壮的山峰完美,纵观千百万年的变化,它也在沉浮;有人说浩瀚的大海完美,要知道它也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的可怕陷阱,也有被石油破坏成死水的污点…所以小小的你我更不会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有理由去追求它,而不能去苛求它.过分的苛求会使我们犯错误,事与愿违.

所以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一个限度.弓逾满必断,月过圆必缺.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方苞 、 刘大櫆 合称“桐城三祖”。

第33页(共39页)

(3)下列不属于“程朱理学”代表思想的是 D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D.心外无理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4)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解答】(1)此句译为:姚鼐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耳”译为“而已”,一般放在句末,“而”译为“但是”一般放在句首,故断出“而义不可以默焉耳”.“焉”句末语气词,断出“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者”表示停顿,断出“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

(2)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4)找出文中关键句:“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归纳为: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答案:

(1)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

第34页(共39页)

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2)方苞 刘大櫆 (3)D

(4)宣扬理学,攻驳汉学

参考译文: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却想着矫正一切,把尊崇汉学作为最高层次,把攻击驳斥程、朱理学作为本领,一两个独断专行、沽名钓誉的人推介,其他人相继效仿,因而对学术危害很大.汉时人的言论,并非没有比宋代的准确而应当学习的.然而,如果不分大小,不分精细与粗陋地学习,这就是现在的读书人的陋习,并且比过去写作时文的士人更严重.先生的学说有失于狭隘.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

二、名著阅读题

1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宝玉不愿会见贾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B.张松自荐去说服曹操攻打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并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曹操见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张松失望之余,把地图献给了刘备.

C.《天狗》是五四时期的精神赞歌.“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天狗的咆哮,控诉了现实的罪恶.

D.《孔乙己》写的是一个心地善良、落魄迂腐、被嘲弄被损害被摧残的知识分子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却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 E.《茶馆》采用卷轴式平面结构,通过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末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考点】名著阅读.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内课外作品,多欣赏,

第35页(共39页)

多思索.

【解答】A项,劝宝玉讲仕途经济的不是“宝钗”而是“湘云”;C项,所引诗句不是出自《天狗》,而是出自《凤凰涅槃》;《天狗》全诗,句句都以“我”字领起; 故选:AC.

1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子夜》中,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听信何慎庵的教唆,使用“美人计”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结果,弄巧成拙,落得人财两空.

B.《明天》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如:宝儿垂死之际,单四嫂子心乱如麻;而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却慢条斯理,趁机捞钱.

C.《边城》中,元宵节舞狮放烟花,景象壮美,但翠翠总认为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美,这一情节衬托出情窦初开的翠翠对傩送的印象之深.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给奥菲利娅写了一封满篇狂热的信,国王和王后看到这封信后,都认为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是对奥菲利娅的爱情. E.《老人与海》中,一生都在与海打交道的老渔夫,对海洋却没有好感:每次想起海洋,总把它作为一个竞争者或者一个去处,甚至当作一个敌人. 【考点】名著阅读.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情况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名著,有时间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解答】B项,“蓝皮阿五却慢条斯理,趁机捞钱”有误,“慢条斯理,趁机捞钱”的是何小仙;E项,“对海洋却没有好感:每次想起海洋,总把它作为一个竞争者或者一个去处,甚至当作一个敌人”有误,老人热爱大海,认为大海是女性,如果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情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 故选:BE.

18.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第36页(共39页)

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 孔明曰: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 “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后的结果如何?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人名;并根据各自的反应,概括其性格特点。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A 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B 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C 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了。” B 听了,忙把 C 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3)下面这句话出自《茶馆》中何人之口?他为什么对“这样的政府”怨气冲天? 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4)《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让德?篷风去巴黎替夏尔还债,并带给夏尔几样东西。欧也妮带给夏尔的是哪几样东西?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考点】名著阅读.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红楼梦》《茶馆》《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熟悉和掌握能力.学生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解答即可; 故参考答案为:

(1)计策的主要内容:周瑜假言出兵取西川来换荆州,想借机夺回荆州. 结果:周瑜非但没能夺回荆州,反被诸葛亮将计就计,设伏大败,最终被气死(箭疮复裂,坠落马下,以致长叹而亡).

A.B.C.(2)薛宝钗;处世圆滑,不愿得罪人.贾宝玉;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史湘云;天性豪爽,心直口快.(性格特点概括,意思对即可.)

(3)秦仲义(秦二爷).怨气冲天的原因:①国民政府把他惨淡经营几十年的产业当作逆产没收,导致他的实业救国梦彻底破灭.②穷困潦倒,生计无法维持.(若第一问错误,本题不得分.第一问正确,2分;“原因”说明,答对一点,1分;

第37页(共39页)

两点,3分.)

(4)带给夏尔的:①叔父当年的借据,②还清债务的收据(叔父债务已偿还的收据+夏尔归还了欧也妮垫款的收据),③一封亲笔信,④梳妆匣.(每点1分).这样做的目的:让夏尔体面地迎娶侯爵女儿.

第38页(共39页)

2017年3月21日

第39页(共3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f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