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10 07:4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类号:

密级:

博士学位论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

理研究

A Study o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inancial

所属学院: 经济学院

所在系别: 金融系

年级: 2012级

学号: 2012710013

论文作者: 王锦虹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小微信贷业务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追求“大项目、高收益”仍是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目标客户定位,而企业总数达到70%以上的小微企业,却由于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大、单位成本高等原因得不到商业银行的支持。这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和客户拓展,也不利于金融体系内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现象可以用信贷配给理论来解释,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施信贷配给属于金融系统的内生现象,是双方博弈结果所形成的“先天不足”,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是一种常态。这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改进的“内因”。同时近几年,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等技术创新的综合驱动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异军突起,并迅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微企业长期以来作为融资的弱势群体,当前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受益者。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兴起给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都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也同样带来了新思维和新机遇。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实践经验,或者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寻求合作的方式,从信息、成本、风控、效率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管理。这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改进的“外因”。

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文章着力研究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理念与实践,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思路和对策。文章研究了商业银行依托互联网金融实践进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改进的动因,并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小微企业的三方博弈过程和结果为研究主线,找到均衡点三方的最优策略——“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商业银行则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实践对自身小微企业授信管理进行改进,小微企业会选择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同时,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国内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经验的梳理和借鉴,探索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改进方法。在制度层面上,文章的核心设计是为小微企业设置不同层次的融资产品,根据信用评级实施对接,并建设网络授信平台实现线上服务和风控管理。在操作层面上,文章设计了利用双信息渠道比对排除伪信息、分档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企业主征信评分模型等具体操作策略。以上制度和操作层面上的设计有助于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风险转移、减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而提高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竞争力。

I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授信管理三方博弈

II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reforming and innov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imminent. The pursuit of big project and high yield is still the traditional target positioning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owever,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who take up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companies, can’t get suppor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becaus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default risk and high cost per uni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customers to expand, and also is unfavorable to internal financial system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theory of Credit Rationing. Commercial banks implement credit rationing to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s the phenomena of the endogenous financial system, is formed by the game result between the two sides congenitally deficient, if not the external force involved. And it is norm that commercial banks implement credit rationing to small micro enterprise. This is the internal cause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the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instant messaging, social media and so on, internet financial emerged in our country, and quickly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become the greatest beneficiaries of Internet financial, who act as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financing. The generation and ris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as brought the new thinking and new opportunities, although it also has formed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asset and liabilit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financial experience, or cooperate with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improv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a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cost, risk control, efficiency and so on. And this is the external cause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bove realistic background,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by studying th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internet financial. In this article, we can find the analysis of motivation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And the author uses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tripartite game model of commercial banks,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and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as the main line, and finds the optimal strategy of the three parties in equilibrium: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actively seek cooperation with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improv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choose to get financing from commercial banks. Meanwhile, by using for reference successful experience home and abroad of commercial bank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the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 improv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small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are explored.In the aspect of rules and system, the core design in this paper is that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use different levels of financing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credit rating.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construct network platform to realize online services and risk control management. In the aspect of operation, the author designs a few strategies, like using double information channels to rule out false information, the multi-level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business owner credit scoring model, etc. The designs of rules and operation help to eas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banks and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And the designs are good for banks to transfer high risk, reduce cost and improve the III

efficiency, which enhances th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micro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Credit Management, Trilateral Game

IV

目录

内容摘要......................................................... I Abstract ....................................................... I II 第1章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互联网金融兴起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挑战 (1)

1.1.2 “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机遇 (2)

1.1.3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亟待改进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1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6)

1.2.2 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 (10)

1.2.3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与小微企业融资 (14)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9)

1.4.1 研究内容 (19)

1.4.2 研究方法 (20)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1)

1.5.1 研究的创新点 (21)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4)

第2章理论依据 (25)

2.1 博弈论 (25)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6)

2.3 交易费用理论 (28)

2.4 平台经济理论 (29)

2.5 优势匹配与要素整合理论 (31)

第3章中国商业银行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动因分析 (33)

3.1 信贷配给与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之困 (33)

V

3.1.1 信贷配给与道德风险 (33)

3.1.2 信贷配给与逆向选择 (36)

3.1.3 融资利率风险分析 (37)

3.2 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带来挑战与机遇 (40)

3.2.1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面临的挑战 (41)

3.2.2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面临的机遇 (42)

3.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测度的定量分析 (44)

3.3.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测度模型的构建 (44)

3.3.2 测度模型应用的案例分析 (47)

3.3.3 结论与启示 (49)

3.4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金融业务竞争力分析 (50)

3.4.1 小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SWOT分析 (51)

3.4.2 小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PEST分析 (53)

3.5 互联网金融启示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新要求 (54)

3.5.1 改进信用评价机制 (54)

3.5.2 完善授信定价机制 (55)

3.5.3 简化授信审批流程 (56)

3.5.4 降低单位授信成本 (57)

3.5.5 完善信贷授后管理 (57)

第4章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小微企业的三方博弈分析 (58)

4.1 三方主体的博弈类型分析 (58)

4.2 三方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 (58)

4.2.1 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 (59)

4.2.2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小微企业 (61)

4.2.3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 (67)

4.3 三方主体的策略空间与博弈树 (78)

4.4 模型求解与结论 (79)

第5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改进的优势分析.. 82

5.1 信息优势 (82)

VI

5.1.1 贷前信息搜集与挖掘 (82)

5.1.2 贷后实时跟踪与监控 (85)

5.2 成本优势 (85)

5.2.1 授信成本总量控制 (85)

5.2.2 单位授信成本控制 (86)

5.2.3 对外合作成本控制 (86)

5.3 风控优势 (87)

5.3.1 贷前风险控制优势 (87)

5.3.2 贷后风险控制优势 (88)

5.3.3 信贷风险转移优势 (88)

5.4 效率优势 (90)

第6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制度框架.. 92

6.1 实施授信准入差异化管理 (92)

6.2 信用评级与融资产品对接管理 (93)

6.3 采用分级定价管理策略 (95)

6.4 打造智能化互联网授信平台 (98)

6.5 强化和改进授信风控管理方式 (100)

第7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对策分析. 104

7.1 差异化客户定位与授信准入条件 (104)

7.1.1 客户定位思路与方法 (104)

7.1.2 小微客户授信准入条件 (104)

7.2 通过双信息渠道比对排除伪信息 (106)

7.3 选择适合自身的数据挖掘渠道 (109)

7.4 分档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 (109)

7.5 企业主征信评分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113)

7.6 网络平台授信流程的设计 (116)

7.7 授后动态管理与风险控制 (120)

结论与展望 (121)

参考文献 (123)

VII

I

第1章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1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但“互联网+”理念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关实践也为商业银行改进传统业务带来了启示和机遇。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有望借此契机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1.1.1互联网金融兴起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挑战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系的宝类产品、P2P网贷等新型业务使得中国的金融生态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自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在阿里巴巴的基金产品“余额宝”发布半年后,规模就达到了1853亿元,2014年底达到5789亿元;2014年,已有1800家P2P网贷平台,并突破了3000亿元的平台借贷成交额①。i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已实现规模达20154.3亿元的中国互联网支付交易。互联网金融行业对金融市场的迅速渗透,对在我国传统金融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带来挑战。由于信息、风险、成本等问题,前期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把小微企业视为主要业务对象,而是把更多资源配置在了对大型企业的授信上,在授信机制的设计方面也更适合大型企业。但是,在小微企业迅速发展、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以及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已经越来越看重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有些商业银行甚至将小微金融业务定位为未来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拓展这片业务“蓝海”。截至2014年年初,我国已有1169.87万户小微企业,其数量已超过全国企业数量的七成;如果将个体工商户也纳入统计,则又有近4436.29万户微型企业被计算在内,其占工商登记注册企业的比重将高达94.15%②。不可否认,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其融资市场亦存在较大的机会尚待发掘。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兴起,在小微融资领域成为商业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与传统商业银行与客户经理面谈、提交纸质申请、经过层层审批的授信流程不同,在电商、社交等生态链中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和

①P2P年度大数据:134位土豪投资近35亿[EB/OL]. 324a17c03b3567ec102d8a98/weixin/2109371,2015-01-04.

②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2014.3

1

真实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强大的电子化处理能力对大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计算,自动化搜寻目标客户,量化客户的潜在风险。小微企业授信申请、贷款发放、本息收回的全过程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的自助操作,既高效便捷、节约成本,又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贷款需求,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将传统耗时月余的授信流程缩短至一周甚至更短,更加契合小微企业的灵活经营模式。根据2014年第四季度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可以达到与美国相近的水平,总体人口覆盖率将由现在的3%升至25%-30%,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投资理财业务将出现迅速增长。另外,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率也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三至四成。预计在未来五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新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超过3000万家。①可见,互联网金融已经对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亟需加大转型和创新力度予以应对。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还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一定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的资金投资渠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无论是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还是新兴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网络平台基金等,它们产生的资金分流压力都成为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阻碍。尤其是近期出现的以“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一些“宝宝”类产品,以其流动性高、收益高、门槛低、手续便捷等优点,吸引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也使得许多非金融机构实现了跨行业涉足金融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压力徒增。以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为例,自2013年5月底成立以来,余额宝基金规模增长迅速,基金资产净值已经从2013年9月30日的556.53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底的5789.36亿元,短短5个季度的时间就增长了10倍。②网络借贷等融资渠道的出现掀起了“金融脱媒”浪潮,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的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使得商业银行业务运作难度增加。

1.1.2 “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机遇

国内“互联网+”的理念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首次于2012年11月份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的,他认为“互联网+”就是将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与未来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进行结合。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应用于传统工业中,而是从数据来源、数据计算等方面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引

①数据来源:来自网站324a17c03b3567ec102d8a98/news/2015-01/0D1F5E4474BDD38DE050080A7EC9220D

②数据来源: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财报。

2

领了我国互联网行业下一步转型,而社会创新2.0则是指从用户、开放、大众、协同等多个维度实现创新。在WTO红利、人口红利之后,中国6亿多网民所积存的大数据红利,将成为金融系统革新的下一个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带来了机遇,合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新形态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巨量数据,精准地囊括了个人日常习惯、资信水平、产销物流等各个方面,通过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在征信、评级、定价等方面大有可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模式对征信体系的影响如图1.1所示。

图1.1 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模式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具体来说,“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资产业务来看,利用物联网及数据挖掘技术,商业银行可以更好的改进当前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物联网对贷款企业进行线上、线下双重监督,可以增强贷前审核的真实性和贷后管理的可靠性。通过对贷款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留下的大量信息碎片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其信用状况,实现信用评价、授信准入、授信定价一体化分层管理。第二,从负债业务来看,利用互联网线上金融平台,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专业金融服务和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渠道。除了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挖掘其他方便客户网上支付和转账的金融服务,也可以更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通讯平台等合作,通过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客户。第三,从表外业务和

3

中间业务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大量集流动性、收益性、便捷性等优点于一体的“宝宝类”产品的迅速发展,显示出互联网金融在货币基金代销业务方面的优势。但是,“宝宝类”产品并不一定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大型电商的专利产品,商业银行也可以推出类似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服务,例如渤海银行的“添金宝”、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中信银行的“薪金宝”等。

“互联网+”理念的优势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互联网企业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设计了众筹、P2P、网络联保等新型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P2P)收益实现及时性和风险发的滞后性的矛盾为其运作管理带来瓶颈,尤其在当前这种降息周期内,互联网金融企业严重缺乏流动性支持,难以维持长期运作,这些因素使得互联网金融很难挑战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理念和实践能够为商业银行改进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带来一些启发,形成商业银行提高小微授信管理水平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理念和平台,并结合自身优势对小微金融产品及其授信管理进行改进,提高对小微企业授信的效率,降低单位授信成本,同时减小授信风险。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思路: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在一定程度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改进小微企业授信评级,降低信用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申请、审核、授信和售后跟踪,降低授信成本;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网络披露对小微企业进行违约惩罚,提高违约成本,降低违约概率,控制违约风险;第四,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授信平台简化授信流程,提高授信效率,契合小微企业“时间短、频率高、融资快”的融资特点。

总而言之,互联网思维注重“远尾”客户,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且善于利用网络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这些理念和做法值得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业务创新时借鉴,“互联网+银行”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转型的主要方向。

1.1.3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亟待改进

“互联网+”理念的兴起,引发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改革的浪潮,也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他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信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小微授信管理改进产生“倒逼”压力。商业银行应顺应时势,主动利用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进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的改进。

4

第一,从信息收集与甄别的角度来看,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处于“有钱不敢贷”的尴尬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授信门槛过高”的现象。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互联网金融实践的经验,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运营理念相结合,利用各种信息系统获取与分析小微客户的信用情况,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授信前期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并降低商业银行对小微客户进行信用甄别的成本。

第二,从授信成本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传统授信模式由于需要实体经营场所、工作人员和现场调研等费用,授信成本较高,收益与成本不匹配导致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难以深入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授信申请审核、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将节省大量可变管理成本,从而摊低小微企业授信的平均成本,且授信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另外,互联网金融的运作不需要大量的资本占用,其平台运作可以使得资金余缺双方实现资金撮合与匹配,进而加速资金有效循环。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这一优势,从而降低对资本的占用,加强流动性管理。

第三,从授信风险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信息透明度不足,且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授信模式下商业银行很难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提高利率又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因此产生了大多数小微企业在融资时面对的银行信贷配给问题。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利用互联网将小微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类信息搜集起来,使得商业银行更好的掌握和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对小微企业信用进行合理评级,那么将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运作理念是将违约风险进行转移,并非互联网金融企业承担违约风险,而是由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资金提供者承担风险,从而使得风险由机构向社会转移,即实现“风险社会化”,这种风险转移的理念值得商业银行借鉴。

第四,从授信效率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原有的授信制度审批时间较长,手续复杂,往往不能满足小微企业“时间短、频率高、融资快”的资金需求。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实践经验实现网上平台实时审核与授信,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那么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微客户,而且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更有利于进行客户的拓展。

总之,商业银行应当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业务之间融合的方式,从互联网金融身上找到克服目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短板与缺陷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从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难的原因、对策等方面,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管理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几乎处于空白。1.2.1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1)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全世界学者都在关注难题,Macmillan(1931)在其报告中提出企业规模的大小将影响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难易程度,小规模企业融资困境被称为“麦克米伦缺陷”。在国外,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非常宽泛,本文所研究的小微企业也囊括在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内,但国外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研究并不十分多见。由于小微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很多特性本质上是相似的,国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仍具有参考价值。

关于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国外研究的结论大都认为小微企业受到自身规模、管理、统计方面的限制,从外部获得资金的难度较大其主要融资渠道为内源融资。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国外研究比国内更为深入细致。相关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克劳迪·奥冈萨·雷斯维加,2006;史蒂夫·贝克&蒂姆·奥格登,2007);信贷配给导致融资困难;商业银行惜贷(Paola Sapienza, 2002; Charles Ou, 2005)。为了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许多国外研究中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一些学者利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验证了人力资源等其他因素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影响(霍尔斯特.艾莉森,2004;比塞尔.米安妮,2005;林德尔.L.那帕德罗,2008)。

关于信用联盟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尤努斯就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乡村银行中创新地进行了以“无抵押的团体贷款”的方式为主要方式的小微企业融资试验,结果尤努斯的试验得出了实际还款率高达96%以上的良好效果,因而引起了西方学者对小微金融的普遍关注。在那之后,“团体贷款”也成为了西方商业银行比较主流的一种小微企业贷款方式。Beareix Pall & Thomas(2002)①通过假设团体贷款成员违约,则其余成员可没收其资产,这样一来相当于社会抵押担保,促进了社会关系比较淡的城镇的团体贷款业务的开展。Maurice Kugler(2005)②提出,由于农村的社会成员关系比较紧密,社会网

①Beatrix Pall, Thomas Wiseman. Group insurance and lending with endogenous social collateral[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9:30

②Maurice Kugler. Collateral and Risk Sharing in Group Lending: Evidence from an Urban Micro credit Program[J]. Discussion Papers in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2005, 5(4): 15-26

6

络可以起到担保抵押物的作用。

关于关系型信贷和信贷工厂的研究。国外学者通过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现象发现,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由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易产生“关系型”贷款模式。Berger & Udell(2002)①认为,小微企业大多依赖于关系型贷款。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其获得的更多是可意会却不易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这与市场交易型贷款不同。对小微企业来说,关系型贷款更能够增强银行的放贷意愿,因为这有助于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降低小微融资的风险。Johnson(2008)②对于美国社区银行的关系型信贷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经营中采用了“求异型”的发展战略和“信贷工厂”模式,通过对企业软信息的把握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Ambreen Fatima(2009)③在巴基斯坦的农村妇女的信贷方式中,介绍了当地所建立的“信贷工厂”,分析了通过相应的信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来解决信贷需求。Wilson Ng(2010)④对新加坡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模式会对小微企业业务进行批量处理,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模式,可把小企业的信贷流程进行划分,将信贷的前、中、后台的处理以“流水线”形式来完成。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政府都开始注意到了小微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政府会相应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对小微企业经营实行低税率的英国、日本,实行以个人所得税率来代替企业所得税征收小微企业税款的美国,德国则采取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率的上、下限。除了税率方面的优惠,还有政府补贴的支持,如德国和意大利提供一定的补贴给满足贷款门槛的小微企业,前者补贴金额达30%,后者高达50%。俄罗斯政府设立了帮扶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在2008-2010年间每年都拨款40亿卢布。⑤。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鼓励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鼓励了更多学者对小微金融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2)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研究

国内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机理、解决措施等,除了理论分析,还有一些实证研究。

一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吴国培(2010)⑥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商业银行审核中小企业贷款时,可能出现损失厌恶效应、羊

①Alien N. Berger,Gregory F. 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m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8,22(6-8):613-673.

②Ted Johns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community Banks[J]. The korn fatty institute 2008(15): 12-21.

③Ambreen Fatima, sicro-economic constraints demand for borrowing among rural females of Pakistan[J]. University of Karachi, 2009: 12-23.

④Wilson Ng, The evolution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 Singapore’s Temasek Holdings[J]. University of leeds, 2010: 29-34.

⑤张会彪.国外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2年第10期:37-39

⑥吴国培,陈福生.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解释[J].亚太经济,2010年第1期:55-58.

7

群行为等现象,从而使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缩小。曾玉玲(2012)①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先天条件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或担保,银企沟通不畅,商业银行拒绝提供风险较高的小微贷款,且相关优惠政策也欠缺。鲁政委(2012)②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规模小,贷款不经济,且没有合适的抵押品,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与鲁政委观点基本一致的还有舒威(2011)③,卢卓(2012)④等。赵亚明,卫红江(2012)⑤则认为小微企业陷入融资困境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动,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加强,以及我国缺乏完善的差别化信贷制度,专业化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分析。王玥(2014)⑥基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小微融资的影响,并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只有强化诚信教育,传播信用知识;搭建信息平台,互通信用信息;提升评级质量,公开评级结果;加强银企沟通,设立服务平台,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刘澄,武鹏,郝丹洁(2013)⑦从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特征的角度,用定性与定量指标建立一套创新性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处理各类指标时采用了模糊集理论,传统评估方法中用于简单打分的曲线则逐渐淡化。同时,为了增强了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不确定性时,模型对此的描述能力,在等级计算中引入了向量的投影技术。李勇,伍纯刚(2013)⑧基于麦克米伦缺口的视角,研究大银行对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信贷工厂”模式的推广,以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政策性融资模式。

三是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罗仲伟,任国良,文春晖(2012)⑨在Heiner&Vercelli模型中引入风险转移因素,这是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产权制度变迁时所产生的,并推导出扩展模型,分析我国小微企业“麦克米伦缺口”不断扩大的原因。王岚(2005)⑩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和形式进行分析,以浙江、福建两省300户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情况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给出了完善政策支持和构建中小企业引用担保体系的解决方案。封思贤,赵虎,

①曾玉玲.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与解决途径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44-45.

②鲁政委.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是信息不对称[J].中国金融,2012年第9期:90-92.

③舒威.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1年第12期:3-4.

④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第16期:41-43.

⑤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 2012年第11期:56-59.

⑥王玥.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博弈分析[J].征信,2014年第6期:27-29

⑦刘澄,武鹏,郝丹洁.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8期:170-176

⑧李勇,伍纯刚.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基于麦克米伦缺口视角的分析[J].学术交流,2013年第12期:96-99

⑨罗仲伟,任国良,文春晖.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越来越大:一个理论分析[J].经济管理,2012年第9期:53-60

⑩王岚.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证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5期:64-66

8

范存斌(2012)①研究苏南案例,发现当前苏南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为快速增加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大幅缩小的企业盈利空间,并提出提出了政府应引导并支持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模式改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使得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商业银行等信用信息共享。

四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巴曙松(2010)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事推动其通过创业板直接融资,大力进行大银行体系改进,将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出来。李宜昭(2010)②认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最重要的是提高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其次才是银行间接融资渠道的完善,拓展股权融资渠道等。朱宏任(2010)③认为应建设相关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信贷产品,促进银企合作,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完善其信用管理。舒威(2011)④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完善小微贷款的担保机制,并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减少其贷款时的信息不对称。曾玉玲(2012)⑤认为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扩大发展规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融资困境。卢卓(2012)⑥通过分析美、日、德三国小微贷款模式,认为应该将政府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作用加以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扩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且小微企业本身也应该加强素质,树立良好信用形象。赵亚明,卫红江(2012)⑦认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短期内应该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而长期内还是要依赖于专业化、多层次融资体系的构建。

(3)总结与评述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都是由来已久,且至今仍在探索。根据国外的研究,许多小微企业可能会被“关系型”贷款排除在外,商业银行会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了解”的小微企业,但若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且商业银行能够依据小微企业特性推出相应的融资产品,那么小微企业融资未必一定是“不良”的。针对国内的情况,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仍是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的授信流程耗时耗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出现、厌恶效应显露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改善,商业银行融资这一渠道的成本就会上升,且因为授信时间较长、授信门槛较高,大部分小微企业无疑会另寻他路,融资市场风险加大,为市场监管

①封思贤,赵虎,范存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特征及其破解——以苏南为案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8期:95-97

②李宜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122.

③朱宏任.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第12期:8-11.

④舒威.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1年第12期:3-4.

⑤曾玉玲.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与解决途径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44-45.

⑥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第16期:41-43.

⑦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 2012年第11期:56-59.

9

带来困难。因此,总体来看,当前小微融资最亟待解决的就是如何改善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加及时、全面的搜集到小微企业信息,改进小微企业信息挖掘方式以及评级方法。

1.2.2 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

(1)国外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研究

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论,Lihui Lin,Xianjun Geng and Andrew Whinston(2001)①认为,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通过提供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或者使现有的金融服务以新的方式实现,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如果想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致力于个性化产品设计,利用IT技术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Fight (2002)②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正在打破传统既定的金融服务模式。Franklin Allen,James Mcandrews and Philip Strahan(2002)③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缓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合并、小微企业信贷获取以及金融去中介化。Thomas Schoberth(2006)④通过论述社交网络对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提出金融机构在提供线上金融服务时应考虑社交平台对客户的影响。Sally Mckechnie(2006)⑤认为互联网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且比传统物理网点更具优势。Manuchehr Shahrokhi(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有较高要求。Kincy Jason(2010)⑥从网上搜索引擎的角度探讨了在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中互联网的重要性。Buerckner(2011)⑦根据经营模式和服务客户的不同,将国外互联网金融细分为第三方支付、网上理财、在线融资、平台服务、信用卡服务、互联网经纪人和网络交易所七种模式。Franciscus Alexander ter Kuile(2011)认为网络金融减少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优势差距,从而吸引了原本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网络化的金融市场中。Devashis Mitra(2012)⑧认为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优化了原有金融服务流程,并产生了新

①Lin L, Geng X, Whinston A. A new perspective to finance and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internet era[J]. Electronic Finance: a New Perspective and Challenges, 2001: 13-25.

②Fight.E-Finance[M].American:Capstone Publishing,2002:34-41.

③Allen F, McAndrews J, Strahan P. E-finance: an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2(1-2): 5-27.

④Schoberth T, Heinzl A, Preece J. Exploring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online communiti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006, 16(3-4): 247-265.

⑤McKechnie S, Winklhofer H, Ennew C.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the online retail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006, 34(4/5): 388-410.

⑥Kincy J. How Do I Monitor What Is Being Said Online About Our Bank?[J]. Aba Bank Marketing, 2010.

⑦Bachmann A, Becker A, Buerckner D, et al.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A Literature[J]. 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16(2): 1-18.

⑧Mitra D. The role of crowdfunding in entrepreneurial finance[J]. Delhi Business Review, 2012, 13(2): 67-72.

10

的利润部门,促进了企业内部的价值转移。随着金融创新产品接踵而至的是金融监管方案,Gujun Yan(2013)①针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监管对策。

国外关于运用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信贷困境的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P2P 网络借贷上。

①在第三方支付方面,Dan.J.Kim(2005)②通过对美国eBay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服务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交易需要通过银行、信用卡授权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保护机构等第三方机构进行中间交易。Davis,Mark,Kansas(2007)③在其文献中分析了网络支付产生的原因和优势,及其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困境。Ashok Vemuri(2010)④认为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提供的服务比传统商业银行更优越,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②对于解决小微信贷困境的P2P网络贷款和众筹模式,国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其相对于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Stiglitz(1981)⑤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不对称依然会使P2P市场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且网络融资容易暴露借款者信息,需完善此方面信息保护机制。Houston(2006)⑥认为P2P网络借贷交易透明,利率较低,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弗里德曼(2008)⑦认为当网络融资社会化之后,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手段,其贷款成本将低于商业银行。Herzenstein,Andrews,Dholakia(2011)?经过实证分析证明P2P贷款人的性别、职位等个人特征对借贷成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可以忽略。Ajay Agrawal(2013)⑨认为P2P属于人际融资,开拓了新的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提高了金融市场多样性。Belleflamme(2014)⑩认为众筹最初是具有股权融资特性的筹资方式,但随着众筹平台不断发展,其融资目的开始多样化,将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金融平台。

(2)国内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研究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实践产品逐步发展,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国内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关于应用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

①Yan G. Contents and Measures for Supervision on Internet Finance[J].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2013, 19(4): 1197-1201.

②Kim D J, Song Y I, Braynov S B,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trust formation model in B-to-C e-commerc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ontent analyses of academia/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5, 40(2): 143-165.

③Davis, Mark, Kansas. Problems with Computers Plague Cap Fed in Online Banking and Difficuties with Phone Bill Payment System Being Resolved, Official Says. City Star, The (MO),Feb.23,2007.

④Ashok Vemuri. Insight From Banking 324a17c03b3567ec102d8a98sys Strategic Vision.2010(15).

⑤Stiglitz E,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1(71):393-410.

⑥James, Houston.What a Difference a Month Makes: Stock Analyst Valuations Following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6(3):111-137.

⑦Freedman S, Jin G.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 the early years of prosper[R]. Com, working paper. College Park, 2008.

?Herzenstein M, Dholakia U M, Andrews R L.Strategic herding behavior in peer-to-peer loan auctions[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1, 25(1): 27-36.

⑨Agrawal A K, Catalini C, Goldfarb A.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crowdfunding[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

⑩Belleflamme P, Lambert T, Schwienbacher A. Crowdfunding: Tapping the right crowd[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5): 585-609.

11

现。综合梳理国内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将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界定互联网金融概念;二是探讨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三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是谢平(2012)①首先提出的,并在其文章中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②,是现代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平台、搜索引擎工具以及数据云计算等,发展推动的结果,互联网金融模式便捷了支付过程,降低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资金供求双方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互联网金融市场接近无金融中介的状态,这种符合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市场状态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互联网金融概念方面的理论研究,国内主要分三类观点:一是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银行业在电子平台上的延伸,属于传统金融的工具创新。林采宜(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实体金融融资方式在互联网上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并不是独立于二者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吴晓灵(2013)③提出利用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技术,对金融信息进行加工传递,办理金融业务,构建资金融通的渠道便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王永利(2014)④认为互联网金融一般指应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和渠道等从事的金融活动;殷剑峰(2014)⑤认为互联网金融无非就是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属于“电子金融”中的一类;由类似观点的还有万建华(2013)⑥、周宇(2013)⑦。二是从金融活动通过资金融通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解释互联网金融。谢平、邹传伟(2012)⑧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直接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平台、搜索引擎工具和数据云计算等,发展的结果;章连标,杨小渊(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企业依靠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而向客户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网民及网络商店⑨。类似观点还有柏亮(2013)。三是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新型的金融领域。陆岷峰,刘凤(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业务类

①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 2012.

②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11-22

③吴晓灵.互联网金融应分类监管区别对待[J]. IT 时代周刊, 2013年第21期:14-14.

④王永利.同舟共济,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J].环球财经,2014年第5期:66-71

⑤殷剑峰.―互联网金融‖的神话和现实[N].上海证券报,2014年4月22日

⑥万建华.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6-95

⑦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9期:67-71.

⑧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年第12期:11-22.

⑨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师, 2014年第11期:31-33.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a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