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2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

一、 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反思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60%的生源来自于本地,其余40%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本地生源中,有15%左右属留守儿童。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孩子基本都是早晚才见得上父母的面。平时,能得到家长辅导学习的孩子不到30%,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在我校,中年级孩子习作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要么没啥可写,一篇文章寥寥数语,100多字算是中等水平,有的才几十个字;要么写不具体、生动,平铺直叙,读来没啥味道;还有的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更有甚者,学生一听说上作文课就“哎哟”声一片,老师也不知如何是好。 2009年开始,我校8个班的教室均配备了电视+电脑的多媒体设备(目前,已有4个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设备),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活力。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三、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自己教学的实际,为解决我校中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几经思索,拟定了《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这一研究课题。

二、 对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论证和反思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

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制定了此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习作,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2.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3.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4.充分利用网络,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作水平;

5、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

6、全面锻炼我校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将信息技术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促进我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培养一批语文教学创新型人才。

三、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进行论证和反思 (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习作难的原因。

为了有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效方法的研究,我们中年级语文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采用集体开卷式,记名问卷的方法,对三年级58名、四年级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课外阅读和积累,

留心观察的品质,勤于动笔和收集资料以及习作的分享与修改等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全面科学的了解了我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进行了调查分析。三年级问卷反映出学生在作文中存在如下问题:

1.从兴趣爱好上:非常喜欢写作文的只占33%;不太喜欢和因为觉得作文难所以不喜欢的分别占到了24.5%和38.6%,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所以不喜欢作文的占24.5%。

2.从课外阅读和积累上:有近乎50%的学生能坚持每天读课外书;有28%的学生读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记下疑问并请教别人;经常写日记的15.7%;经常摘抄的只有10.5%。

3.从写作技巧方法上:觉得没东西可写的占到了42%;缺少好词好句的占28%;肚里有话表达不出的占17.5%。

(二)分析思考,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思考,我们制定了如下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对作文惧怕的心理,首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

3.遵循从读、说到写的过程,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4.依照教材的编排体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法。

1、案例研究法——以真实教学案例的采集、剖析为主要内容,发动教师参与,经过反思、筛选、提炼出不同课型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程序,形成稳定的、具有理论支撑的教学结构。

2、行动研究法——引导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文献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理解、验证、应用。

五、具体过程:

经过研究,按训练内容,我们将小学中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分成三大类,即\积累奠基\、\仿写导航\、\技巧提升\。三年级课内重点积累好词、好句,课外通过儿童诗、韵文的鉴赏,增强学生语感;仿写上主要通过抄写、听写句子,初步感受表达方法;而在习作上,重点训练状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特征的能力。四年级课内重点积累好句、好段,增强学生语言体验,激发语言想象;仿写上主要通过抄写、听写好段,初步感受段的表达方法;而在习作上,重点训练写事,引导学生掌握叙事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的训练目标,以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作文训练法。现总结如下:

1、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基

(1)课内积累:主要采用背诵的方法。内容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古诗词、名段名篇等内容,通过摘抄、背诵的方法来积累。引导学生归类积累,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以及精彩的句子和段落背诵下来,形成独特的记忆链。

(2)课外积累: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量,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①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训练的重点,给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这几年,我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有:《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

②师生共同读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孩子的天性不一样,特别是农村孩子,每班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天生就喜欢阅读的。老师推荐买的书,他们也许都买了,但并

没有天天坚持读,或者只是走马观花,书中的故事情节、美好情景并没有读进去,自然体会不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在某一时期,我还采取了每天定时给学生读20分钟的方法,引导孩子慢慢喜欢上书中的故事,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课外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效结合起来。 过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讲故事、朗读比赛等内容的活动,既督促、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④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落实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检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我还采取过将阅读书上的每一课内容,设计一些简便易记的问题,制作成ppt课件,每天抽5分钟,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此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另外,学生刚升上三年级,阅读《草房子》有一定难度,我在网上搜集了《草房子》这部电影,给学生播放。播放到一定的地方,采取暂停的方式,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解读

2、仿写语言,为习作导航

积累是一种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它不能只是机械地吸收,要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为积累而实践”中可以采用仿写,就是模仿文本的段落。借鉴优秀文章中在用词、表达,修辞、立意、结构等方面特点在自己写文章时加以模仿借鉴。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训练法降低了习作难度,有利于调动

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以读代写,以写促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仿写方法:

利用语文教材,向课文学习语言,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组词、造句形式与方法;构段、谋篇的类型特点,指导学生每课练说,练写一个句式或说写一段话。

3、技巧训练,提升习作能力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样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每学期每单元的教材编排,都体现了一定的主题或是训练重点,作为教师应根据这些训练重点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①自制PPT课件,指导“怎样写具体”。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的内容是:回忆自己学习某一项本领的经过,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针对学生以往作文写不具体的弊病,用一张幻灯片列举了一个写不具体的事例,然后在另一张幻灯片上,将修改过的段落加以展示,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怎样才能写具体。接下来,用“链接”的方式,将保存的上一届三、四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示出来,并指名学生朗读,然后说说这些作文之中写得好

的地方,归纳出“从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几方面写具体”的方法——此为“秘诀一”。

②再现“桂花树”的秀美姿态、“桂花”的迷人风姿,指导怎样写生动。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知道怎样写熟悉的景物。我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校门口开得正旺的桂花树,让他们自己记录观察所得;自己拿上相机,拍摄一些桂花以及学生们观察桂花时的照片;作文指导时,让大家先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桂花的形状、颜色、气味,并适时展示播放拍摄的照片,引导想象,看见的桂花像什么?这样,引导他们讲所见所闻与恰当的想象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作文写生动、形象。

③和学生一起做“泡豆子”的实验,教会学生怎样写观察日记,

克服作文“寥寥数语”的毛病。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完后,我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做了“泡豆子”的实验,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每天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写成连续观察日记。我自己将指导泡豆子的过程拍成短片,把豆子每天的生长情况拍下来,并制作成ppt课件,作文指导课时,重现当时的情景,一步步指导孩子写观察日记

另外对于和多媒体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还用了以下方法: ①打印学生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供全班学生欣赏。 ②利用QQ空间,展示学生的优秀日记、作文,调动学生作

文的积极性。

3.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

①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山、水、动植物,并勤于用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②提倡学生进行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并将观察所得用相机、手机、U盘等保存,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为写作提供素材。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调查周围的环境”;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了解身边的文化历史遗产等等。

③教师用相机记录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电脑+液晶电视(电子白板)”在课堂上“再现”这些情景,调动学生的记忆,催化学生的情感,诱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