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09-04 2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进展

78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43卷第7期SH.J.TCMJul.,2009;V01.43

No.7

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向柏1

潘振华1

薛鹏2

曹德英1

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7)

【摘要】对近年来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片剂、胶囊、微丸、滴丸等现代中药剂型以及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等新型中药给药形式,可为研究和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借鉴。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关键词】

中药;缓控释制剂;综述

R283.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007-1334(2009)07—0078 04

ResearchProgressinSolidSustained-ReleaseandControlled ReleaseHerbalPreparations

XIANGBai

PANZhen—hual

XUEPen92CAODe—yin91

1.CollegeofPharmaceuticalScience,HebeiMedicalUniversity,Hebei

2.CollegeofPublicHealth,HebeiMedicalUniversity,Hebei

Abstract:

Thisarticlesummarizes

droppingpill。etc.。andherbalpreparationsKey

wore

theprogressesofsolidsustained—release

deliverytypes,such

as

andcontroUed-releaseherbal

preparationsin

recent

years,includingtablet,capsule,pellet,

sustained—releaseand

newTCM

microsphere,microcapsule,soliddispersion.However,solid

existlotsofproblems.

controlled—release

intheirinitialstage,and

therestill

Words:

Materia

medica;sustained.relcazeand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review

随着给药系统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新设备、新辅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究从品种到剂型都得到蓬勃发展,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其中作为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达到理想治疗

骨架材料,采用粉末直压制片法制成含药量仅为0.5%的石杉碱甲缓释片,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主药释放速率更符合HIGUCHI方程(r2=o.9972),该缓释片的研制既减少了服药次数,又能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进而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任福正等∞1考察各处方和工艺因素对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的青藤碱缓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青藤碱和HPMC的比例为1:1.5时,可以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潘卫三等【41制备了灯盏花素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考察。该缓释片中骨架材料同样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体外释放试验表明缓释片批内释放均一性、批间工艺重现性良好,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复方丹参制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3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现有上市制剂主要有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日服药次数多,剂量大,顺应性差。朱盛山等¨o以丹参提取物、三七提取物和冰片为模型药物,结合人工合成、半合成的缓控释材料制备了包括片剂等缓释骨架控和缓释膜控复方丹参制

效果的释药系统一缓控释制剂,是指药物在规定释放

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其中控释制剂给药后的血药浓度要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作为第二、第三代制剂,西药该制剂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中药方面,成分复杂、含量较低、药效评价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剂型的发展。笔者对近年来中药固体缓控释制剂的进展及现状迸行综述与分析,内容涉及片剂、胶囊、微丸、滴丸、膜剂、巴布剂等现代中药剂型以及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等新型中药给药形式,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开发中药新剂型提供借鉴。

11.1

缓释制剂

片剂

唐宇等旧1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

剂,其中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了上述缓释制剂中丹酚酸B、人参皂苷Rg。、丹参酮IIA和冰片的体外释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代表性活性成分均能有效维持释放8h以上,体外累积释药行为符合一级、Higuchi

[作者简介]向柏(1978一),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开发。

研究进展

79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43卷第7期SH.J.TCMJul.,2009;V01.43

No.7

方程,与常规制剂复方丹参片比较,能有效地延缓药物的释放,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郑小春等[6】以积雪草的水溶性有效部位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设计法对中药积雪草苷缓释片进行了处方优化,对反映积雪草主要药效的指标成分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进行释放控制,结果表明两个指标成分在水中可维持

12

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三七总皂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三七总皂苷和阿魏酸的相似因子五分别为:90.1、77.3和87.0。这3个成分的释放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和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舒胸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实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冯怡等【l列以药效为指导,采用正交设计,应用血清药理法研究了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的最佳配比,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为1:1:2,重组芍药甘草复方,将各效应组分根据其作用特点,分别制成不同速率释药(速释和缓释)单元微丸。考虑到药物的生物学效应不仅与药物的起效时间、效应强度有关,还与效应的持续时间有关,因此,借鉴包含时问的概念,以时效曲线下面积表征药效强度,进行各释药单元配伍优化研究,获得释药单元的最佳配伍,制备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使制剂达到最佳的协同作用与疗效。通过改变各效应组分释药行为的制剂手段达到了延长生物效应的作用,推进了配伍理论创新,为传统中药复方能以现代制剂形式进入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微囊与微球三七总皂苷标准品胶囊大约在100min内达到完全释放,释放速度较快,而王家远等¨4o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在壳聚糖/三七总皂苷为2:1,60℃的条件下交联2h制备的壳聚糖-三七总皂苷微囊则超过400min后才能达到完全释放,释放速度缓慢,缓释效果明显。另外胡容峰等¨纠利用固体分散载体和阻滞性高分子材料,采用固体分散与球晶制粒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水飞蓟宾缓释微球,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体外释放考察结果表明,微球中水飞蓟宾缓释作用明显,该方法适用于制备水溶性较差药物的缓释微球。

1.4

h缓慢释放。

1.2微丸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近年来在中药缓释制剂中的应用报道较多,如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71和蕨麻总皂苷缓释微丸旧1等。

PomsakS等一1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含有茶碱、

醋酸钙和微晶纤维素的微丸丸芯,并借助界面络合作用进行了果胶钙包衣。微丸干燥后扫描电镜显示包衣层厚度为50-80斗m,果胶类型、丸芯粒径以及包衣时间均影响包衣丸芯中茶碱的释放。茶碱从丸芯中释放较快且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相关。分别在水、胃液和Tris缓冲液中进行了包衣丸芯中茶碱的释放度考察,结果释放速率基本恒定,直到75%-80%的药物全部释放,在上述几种溶出介质中茶碱的释放行为类似。果胶钙包衣操作简便,无需苛刻的条件,且能产生非pH依赖性的释放曲线。

在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微丸时,由于中药浸膏容易吸潮一般需要增加辅料量用于改善浸膏特性,直接导致其含药量降低,服药量过大。鉴于应用明胶法制备微囊可以达到较高的载药量,赵瑞芝等¨叫以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的脑脉II号缓释微丸得率及大黄素收率均较好,体外溶出可达到缓释效果。

宋洪涛等¨纠分别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113和多

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了复方中药制剂一舒胸缓释胶

囊,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即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成舒胸微丸,然后分别采用HPMC、Eudragit

L100一Eudragit

L30D-55、Eudragit

S100混合物(1:5)制备3种pH依赖型

固体分散制剂魏风环等¨钊以乙基纤维素

释药包衣微丸,并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制得缓释胶囊。体外评价表明,缓释胶囊中的3种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可分别在0.1

mol/LHCl、pH

(EC)、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辅料,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葛根黄酮缓释胶囊,在0.5h内有一明显的突释,Q0.5h=50%一53%,到12h的累积释放达100%。经拟合,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释药方程为Q=17.19tV2+38.75,r=o.9959,表明该胶囊基本达到了理想的释药效果。刘宏H川等通过固体分散技术,以硬脂酸为骨架材料,以聚乙二醇为致孑L剂,通过选用适当的药物与辅料比,制得灯盏花素缓释滴果特征。释放行为较好地符合Higuchi方程,Q=13.00+29.60tⅣ2。李学明¨刮等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难溶性药物灯盏花素的固体分散体。粉碎后制成其含量为60mg的胶囊,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和犬体内吸收

5.5以上、

pH6.8以上的释放介质中释药,呈现出一种pH依赖型梯度释药特征,而且处方中三七总皂苷、红花黄色素、阿魏酸、川芎嗪的释放度差异无显著性。根据人体胃肠道转运及pH变化情况可以推测,该缓释胶囊服用后,在体内即可迅速释药又能达到缓释效果。多元定按顺序分别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内层)和乙基纤维素(外层)进行微丸包衣。最后将五种不同外层包衣水平(o%、9%、15%、18%和20%)的微丸等比例装人胶囊壳。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舒胸缓释胶

时释药技术即以原药材提取物制备了舒胸微丸,然后’丸。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该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

研究进展

80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43卷第7期SH.J.TCMJul.,2009;V01.43

No.7

情况。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并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体外释药行为用Higuchi方程拟合较好,在犬体内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体内外相关系数为0.9808。

1.5其他有报道【1州采用乳化法制得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盐酸川芎嗪明胶微球。相比之下,胶原在生物相容性、毒性反应及体内降解度方面均明显优于明胶。毛娟娟等旧叫采用酸溶解法从大鼠尾腱提取胶原蛋白,与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合成制备胶原川芎嗪缓释植入剂,相关检测表明此缓释制剂在2

h,6h,10

注重用药的综合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与影响。复方中药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成分的释放行为无法代替其余成分。潘卫三等"纠采用渗透泵技术,首次制备了多种成分同步释放的复方中药精制冠心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并选择方中主药丹参中的丹参素、赤芍中的芍药苷和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A作为指标成分,分别考察了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情况,8h内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更全面地反映了精制冠心渗透泵控释制剂的释药行为。

临床研究表明许多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发病时间一般在凌晨,然而在午夜服药很不方便,因此针对这些具有昼夜节律性特点的疾病,开发新型的给药系统尤为必要。侯世祥等协1通过将传统中药复方丹参分别制成泡腾型渗透泵片(EOPT)和脉冲释药片(PI’)后装入硬胶囊研制了复方丹参两步释药系统。前者(EOPT)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包括氯化钠、甘露醇、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碳酸钠。体外释放结果表明,

12

h的

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达到30%,40%t,60%以上,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王静等【2¨以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PLGA)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制得的中药大黄蜜虫栓植入肌肉组织内后能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待药物在机体内释放后,载体可被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富志军等旧1以溃宁复方中药为模型药,通过对制剂辅料的成膜性、膜剂的粘附力、溶解(崩解)时间、体外释放速率及在口腔停留时间的测定,对不同处方进行筛选,结果聚乙烯醇(型号1750)、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羧乙烯以3:6:1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不但改善了成膜的粘附力,延长了膜剂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而且可在膜剂中形成网状骨架,大大减缓了膜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王建新等∞’对如意金黄散及其新制剂如意金黄巴布剂中小檗碱的透皮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剂改为巴布剂后能显著提高透皮效果,如意金黄巴布剂

h之内酸性丹参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呈零级释

药特征,且几乎完全释放。后者(PT)为包括隔离层、膨胀层和控释衣膜的三层包衣片。两步释药系统中5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gl,人参皂苷Rbl和三七皂苷R1)的体外释放曲线无显著性差异,证明这一释药系统并没有改变该复方的药效,并且释药行为符合具有时间节律性特征的疾病的治疗。

2.2

骨架型控释制剂池志强等怛列以茶碱为模型药

物进行了黄原胶亲水性骨架片的制备,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能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当释放介质为蒸馏水时,茶碱黄原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的透皮吸收符合Higuchi方程,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

果,给药72h后盐酸小檗碱的累积透过百分率为45.

34%。

宫曙光等汹1以乙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为混合载

2控释制剂

2.1

体,用溶剂法将桂甘提取物与其制成固体分散体然后

附子理中丸是温中健脾的传

再制成骨架型控释胶囊,与普通胶囊体外累积释放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桂甘控释胶囊可在1小时内达峰,后维持的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释放,能达到很好的控释效果。

2.3

渗透泵控释制剂

统温里名方,由制附子、党参、干姜、炒白术和甘草五味药组成。潘卫三等旧4o利用氯化钠、甘露醇、碳酸氢钠和HPMC作为渗透压活性物质制备了该中药复方泡腾型渗透泵控释片(EOPT)。以蒸馏水(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附子理中EOPT(甘草苷为指标成分)在体外释放度试验中呈现较好的零级控释释放行为。而且相比普通渗透泵片(渗透压活性物质包括氯化钠和甘露醇)所含甘草苷14h的累积释放度(40%左右),EOPT中药物的释放有较大提高,达到96%以上,且重现性良好。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附子理中EOPT(甘草苷)体内外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o.9559。泡腾型渗透泵控释技术为水难溶性药物制备渗透泵控释制剂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精髓在于强调人体的整体观,

胃漂浮型控释制剂胡志方等旧州以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HPMC)、丙烯酸树脂IV号、聚维酮、微晶纤维素、十八醇为辅料,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制备了丹参胃漂浮型控释片,在0.1mol/L盐酸溶液中漂浮时间达

12

h,体外释放曲线(丹参素为指标成分)符合零级释

药特征,8h累积释药达90%以上。

‘2.4其他赵榆林等m1以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得的盐酸小檗碱p.环糊精包合物(p—CD BH)和盐酸小檗碱部分甲基化的B一环糊精包合物(RM—p—CD BH)的溶出速率明显慢于单纯的盐酸小檗碱,而且两者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时间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研究进展

8l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43卷第7期SH.J.TCMJ,d.,2009;V01.43

No.7

分别为0.9984和0.9949,提示可将其进一步开发成缓控释效果好的长效制剂。

吴文娟等"11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B一环糊精聚合物(B—CDP)微球,用相溶解度法研究B—CD对盐酸小檗碱(BH)的包合作用,并以人工肠(胃)液为释放介质,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H在B-CDP微球中的释放速率存在明显的零级释放规律,且pH=1.4下的释放速率比pH=7.4下的快。由此可知B一环糊精聚合物微球是一理想的药物控释载体。

3问题与展望

虽然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比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还不是很明确,能具体到有效部位群甚至有效成分较少;剂型成型工艺、缓控释原理、中药药代动力学等基础研究较少且有待深入;上市剂型相对单一;质量评价体系比较落后。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及其用药特色,从整体、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局部评价为综合评价。同时注重体外与体内评价结合,活性成分指标与药理效应指标结合。在继承中西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敢于采用新工艺、新辅料和新设备,将研究工作不断细致深入。相信基于以上努力,我国中药缓控释研究水平必将达到新的高度。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2005:附录XIX

D.

[2]唐宇,刘姹,周伟,等.影响石杉碱甲骨架片体外释放因素的研究

[J].中南药学,2008,6(6):653-656.

[3]任福正,景秋芳,孙淑英,等.青藤碱缓释片释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J].中草药,2004,35(4):390-393.

[4]何燕,张馨欣,潘卫三.灯盏花素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119—122.

[5]朱盛山,李苑新,袁旭江.一种复方丹参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CN

1785239A.

[6]郑小春,王胜浩.积雪草总苷缓释片的处方设计研究[J].中国新药

杂志,2008,17(11):958-961.

[7]黄嫒,蔡光明,赵怀清,等.蕨麻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2):153.156.

[8]赵铁,张伟,何仲贵,等.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的研制[J].中国医院

药学杂志,2008,28(5):360-362.[9]Pornsaks,SOmpol

P,SatitP,et

a/.Development

ofsustainedreleasethe-

ophylline

pellets

coated

with

calcium

poctinate[J].J

ControlRelease,

1997,47(3):221-232.

[10]赵瑞芝,周莉玲.正交试验筛选脑脉Ⅱ号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J].中国药房,2007,18(21):1628.1630.

[11]宋洪涛,郭涛,康鲁平,等.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的

研究[J].中草药,2005,36(7):993-998.[12]SongHT,QianZ,WangⅢ,d

a/.Preparationofthe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compoundrecipeShuxiong

sustained releasecapsulesby

multi -

particulate

time.controlled

explosion

technology[J].Pharmazie,2007。62

(5):372-377.

[13]冯怡,徐德生,张宁。等.芍药甘草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思路初探

【C】//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第三届国际药物制剂论坛论文集)上海:2007:140—151.

[14]王家远,杨波,赵榆林,等.壳聚糖-三七总皂苷缓释微囊的制备及

体外溶出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17):28-29.

[1s]Hu

RF,ZhuJB,MaFY,eta1.Preparationof

sustained releasesilybin

mierospherosbysphericalcrystallization

technique[J].J

Chin

Pharma-

ceu

Sci,2006,15(2):83-91.

[16]魏风环,田景振,王永刚.葛根黄酮缓释胶囊的配方筛选与制备

[J].中药材,2005,28(2):134-137.

[17]刘宏,杨祥良,周林珠,等.灯盏花素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特性的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30-32.

[18]李学明,张柯萍,陈国广,等.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缓释胶囊的制备

及犬体内外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7):467—

470.

[19]曾凡彬,陆彬,杨红,等.盐酸川芎嗪肺靶向微球的研究[J].药学

学报,1996,31(2):132-137.

[20]毛娟娟,孔立红,陈振江,等.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50-51.

[21]王静,吴运景,徐效义.生物降解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缓释中药

大黄蛰虫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4):1331—1333.

[22]富志军。周东新,钟鸣.复方中药口腔粘膜粘附缓释膜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5):350.353.

[23]王建新,郭力,李令嫒.如意会黄巴布剂透皮吸收研究[J].中成

药,1998,20(7):1-3.[24]Li

XD,Pan

WS,NieSF,et耐.Studies

on

controlledreleaseeffervescent

osmoticpumptabletsfrom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CompoundReei—

pe[J].J

Control

Release,2004,96(3):359-367.

[25]YangXG,Zhang

GH,Li

W,d

a/.Design

andevaluationof

jing-

zhiguanxin

monolithic

osmotie

pump

tablet[J].Chem

Pharm

Bull,

2006,54(4):465_469.,[26]Li

YB,HouSX,Bi

YQ.以a/.Novel

two-step

release

systemforthe

tra-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Daushen[J].YakugakuZasshi,

2007,127(9):1473-1484.

[27]池志强,毛世瑞,毕悦.黄原胶亲水性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1):8-11.

[28]官曙光,周全,孙其荣.桂甘控释胶囊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J].中国药业,1996,(9):34.

[29]胡志方,郭慧玲,胡律江.丹参胃漂浮型控释片制备工艺的初步研

究[J].中医药通报,2007,6(1):58-59.

[30]赵榆林,杨波,杨明惠.盐酸小檗碱-环糊精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研

究[J].云南化工,2003,30(2):1-3.

[31]吴文娟,郑敦胜,蔡诗填,等.B-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药物控

释行为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3):329-332.

一绳焦;垩壹壅一

收稿日期:2009-02-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7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