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检测练习鲁教版选修620171016121

更新时间:2023-12-30 20:0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读漫画图1,完成1-2题。 1.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退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2.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图1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完成3-4题。

3.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4.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1

图2“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5-7题。 5.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

6.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看,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图2

7.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8.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

图3是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3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10.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二、综合题

1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3

2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表示_____ 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 _____。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_____ 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和____ ____等。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我国每年耕地一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地区城市”。

材料三: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

3

图4

些地区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_______风的下风向。 (4)影响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一地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矿的土地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强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现象引起了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海水营养化

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色革命”已经在世界范围展开,但伴随着2011~2012年亚欧等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千年寒冬”的说法又引发一场全球变暖是“阴谋论”的口水战。 材料二: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11月公布的基林曲线(图5)。

(1)基林曲线显示的气温变化和CO2的体积浓度呈现出极为吻合的 相关关系,有力地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的变化趋势。

(2)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读图甲、图乙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图5

(1)从图甲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 。图乙说明人类的能源需求量越来越 。

(2)结合图甲、图乙说明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3)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关键是 ,其次是 。

图6: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图7: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5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C 8.C 9.C 10.A

11.(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物种锐减 臭氧层破坏 酸雨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12、(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生产、生活 (3)西北 (4)D (5)C 13.(1)正

(2)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迅速减少。影响:①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威胁沿岸地区的安全;②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③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和分布范围的调整,例如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④极端天气增多,将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⑤对能源的消耗量产生影响,如夏季高温,用电量增加;冬季取暖季节节省燃料。(合理即可) 14.(1)短 大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3)控制人口数量 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等(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6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C 7.C 8.C 9.C 10.A

11.(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物种锐减 臭氧层破坏 酸雨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12、(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生产、生活 (3)西北 (4)D (5)C 13.(1)正

(2)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迅速减少。影响:①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威胁沿岸地区的安全;②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③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和分布范围的调整,例如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④极端天气增多,将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⑤对能源的消耗量产生影响,如夏季高温,用电量增加;冬季取暖季节节省燃料。(合理即可) 14.(1)短 大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3)控制人口数量 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等(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