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 - 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中考题(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5 09:42: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中石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答: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答: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阅:___ (2)竟不可得 竟:___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2)众服为确论。 译文: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答: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 (3) 如是再啮( )

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1) 一老河兵闻之( ) (2) 当求之于上流( )

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23.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答: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 (2)一日曝书画 曝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 。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 。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 乙文: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答: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棹:划船

B.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4分) C. 渐激渐深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湮于沙上 (2)遂反溯流逆上矣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2)可据理臆断欤?(2分)

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 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 ;(2) 。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分)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 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 断 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 已 ⑵ 但 知其一 ⑶其 创 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 断 有无哉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 不同 的一项是( )(3分)

A. 至石 之 半定非我所见 之 理 B.如 其 言一盗拽 其 妻起 C.果 得 于数里外不 得 其所以

然 D. 而 又戕其耳人不知 而 不愠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 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 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f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