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十二五”

更新时间:2023-11-08 15: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江市“十二五”

旅游发展规划

九江市旅游局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1

目 录

1 九江市“十一五”旅游发展回顾 ........................... 1 1.1 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 1 1.2 九江市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省内各市情况比较 ........ 3 1.3 “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 ..................... 10 1.4 “十一五”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2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4 2.1 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 14 2.1.1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 14 2.1.2国民经济转型加速,旅游产业优势将更加凸显 ..... 14 2.1.3全面小康社会和全民休闲计划,推动国内消费市场 .. 15 2.1.4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 15 2.1.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生态旅游

正逢其时 .................................... 15 2.1.6城市化进程加速,旅游业发展空间广阔 ........... 16 2.1.7 全新的旅游资源观,使旅游业的“二次创业”获得更为

广泛的资源基础 .............................. 16 2.1.8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所带来机遇 ................. 17 2.2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 17 2.2.1 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竞争压力 ................ 17 2.2.2国内外政治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威胁 ............... 18 2.2.3 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提升带来的挑战 .......... 18 2.2.4政府和人民群众均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 18 3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 ................ 19

I

3.1“十二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 19 3.2 “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 19 3.2.1 围绕一个主题 ................................ 19 3.2.2 促进四个转变 ................................ 20 3.2.3 实现五个突破 ................................ 21 3.2.4 实施六大战略 ................................ 23 3.3 “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 ........................... 25 3.3.1旅游发展总目标 ............................... 25 3.3.2 旅游业经济发展目标 .......................... 26 3.3.3 旅游业社会贡献目标 .......................... 26 3.3.4 旅游业环境贡献目标 .......................... 26 4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 27 4.1 整合资源创新,做好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 ............. 27 4.1.1资源整合创新 ................................. 27 4.1.2 旅游形象定位 ................................ 28 4.1.3 旅游形象推广 ................................ 29 4.2 巩固现有市场、积极开拓客源新市场 ................. 29 4.2.1 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 30 4.2.2 客源市场层次定位 ............................ 30 4.2.3 客源市场开拓 ................................ 31 4.3 优化旅游要素,完善旅游空间布局 ................... 31 4.3.1 一“山” .................................... 32 4.3.2 两“湖” .................................... 32 4.3.3 两“城” .................................... 33

II

4.3.4 三“区” .................................... 33 4.4 围绕旅游主题,推动旅游产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 34 4.5 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旅游项目 ................... 37 4.5.1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 37 4.5.2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 37 4.5.3特色旅游项目建设 ............................. 38 4.6夯实旅游基础,构筑发展支撑体系 .................... 39 4.6.1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 39 4.6.2 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 39 4.6.3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 ............................ 40 4.6.4 旅游信息化建设 .............................. 41 4.6.5 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 41 4.6.6 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 42 5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 42 5.1 创新管理体制,继续确立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 42 5.2 倡导规划先行,增强实施规划的组织协调能力 ......... 43 5.3 强化部门联动,为营造旅游大环境提供保证 ........... 44 5.4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 ....................... 46 5.5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多层次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 47

III

1 九江市“十一五”旅游发展回顾

1.1 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1)旅游经济稳定增长,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九江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势产业并加以重点培育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九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各项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6年至2010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2.51万人次,年均增长20.9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年均增长27.63%;接待国内旅游者6963.04万人次,年均增长17.88%,国内旅游收入491.93亿元,年均增长18.68%;旅游总收入515.94亿元,年均增长18.84%。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3%以上,其中,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上升到21%,旅游业作为九江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2)旅游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链条得到延伸,“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大了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的工作力度,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给予免费提供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扶持,在抗洪广场建设了全省一流的景观式大型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在全市各主要景区点设立了九江名优特产专柜;着力打造了庐山南路饮食一条街,多次举办了九江金秋饮食文化节和赣菜推广月活动,大力推介九江鱼席等特色餐饮;先后举办了庐山文化旅游节、龙

1

狮精英赛、庐山温泉旅游节、世界超模大赛、西海尚水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赛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2010年底,全市现有开放的景区景点130多处,休闲高尔夫球场1个,共有旅行社82家,星级饭店8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11家、三星44家),农家星级旅馆22家,各类乡村旅游点(农家乐)158家。旅游汽车公司5家,旅游汽车500多辆,直接从事旅游人数达3.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4万。

(3)旅游品牌创建取得成效,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品牌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庐山荣获“中国十大人气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旅游名片”殊荣,并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天沐温泉、龙湾温泉、西海温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星子县成功创评我省首批“旅游强县”。九江市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同时,星子县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庐山(星子)温泉被评为“2008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在相约世博—2009中国精选国际旅游品牌推广盛会暨建国六十周年旅游业年度颁奖盛典中,我市获得“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殊荣。截至目前,我市有5A级旅游景区1处(庐山),4A级旅游级景区3处(天沐温泉、龙湾温泉、西海温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庐山风景名胜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2处(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星子观音桥、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群、瑞昌铜岭铜矿遗址、美孚洋行旧址及相关建筑、星子秀峰石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云居山真如寺塔林);国家森林公园7处(庐山山南、庐山马祖山、鄱阳湖口、九江天花井、庐山三叠泉、柘林湖、九岭山),全国汉传佛教保护寺庙3处(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云居山真如寺)。已经形成了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四条特色旅游线路。 1.2 九江市与国内部分旅游城市、省内各市情况比较

为了寻找九江市旅游发展与国内其它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差别和差距,以便更透彻地认识九江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规划方略,我们将九江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省内部分兄弟旅游城市旅游情况进行比较。

(1)九江市与国内部分旅游城市旅游情况比较

我们将九江与黄山、张家界、桂林、丽江、厦门、岳阳、芜湖7个城市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空间分布上看,这七个城市基本覆盖了全国不同的旅游大区域:华东地区有黄山、九江;华中地区有张家界;西南地区有桂林、丽江;沿长江岸线有岳阳、芜湖。

九江市与其他6个城市进行比较,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最少。2009年九江接待境外游客22万人次,比丽江少了31万,比张家界少了近60万,仅及黄山市的四分之一,比桂林市少109万,比厦门

3

市少114万。2010年九江接待境外游客25万人次,比丽江少36万,还不及黄山市的四分之一,不及张家界的五分之一,约为桂林的六分之一,比厦门少138万,差距越来越大。旅游总人次只比西部云南省丽江市多一些,虽然九江旅游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比黄山、桂林、丽江、厦门等地稍快,但还不及张家界的增长速度,旅游经济指标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与发达地区如厦门的差距更大(如图1、图2)。从旅游接待能力方面比较,九江旅游星级宾馆数量位居前列, A级旅游景区量偏低,仅高于岳阳市(如图3)。(资料来源:国内各城市各年份的统计公报)

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总人数(万人次)入境游客(万人次)300025002000150010005000九江黄山张家界桂林丽江厦门岳阳芜湖8975853325802524138013611616606旅游总收入(亿元)116168100127旅游总人数(万人次)1525212218481860228881129入境游客(万人次)

图1 2009年九江市与国内部分旅游城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比较

4

旅游总收入(亿元)4000300020001000九江旅游总收入(亿元)142.95旅游总人数(万人次)1977.9入境游客(万人次)250旅游总人数(万人次)入境游客(万人次)黄山202.142544.7105张家界1252404.8148.83桂林168.32246.3148.62丽江112.46909.9761.14厦门383.893026.1162.82岳阳芜湖102.8776145280012.819.4

星级饭店(家)200150100500 星级饭店(家)旅行社(家)A级景区旅行社(家)A级景区九江87856黄山5910352张家界486314桂林6610025丽江1792817厦门7112810岳阳40353芜湖295019

图3 2010年九江市与国内部分旅游城市接待能力比较

(2)九江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和旅游资源及在全省地位

从2006年——2010年五年中,无论旅游总收入,还是旅游总

5

人次,九江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占全省比重的17%左右。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占全省五分之一强,2005年九江市接待入境旅游者8.023万人次,占全省37.3万人次21.4%。2009年九江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22万,占全省总数的22.3%, 2010年九江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25万,占全省总数114万人次的22%,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如图4、图5)。旅游资源方面,高质量、国家级旅游资源九江在全省所占比重较大,国家A级景区中除了5A级景区九江占一定优势,4A级及其以下A级旅游景区所占比重严重偏低,4A级景区占全省总数不到十一分之一,3A级景区占全省总数(23家)不到十一分之一,2A级景区全省24家,1A级景区全省1家,九江没有2A级及以下景区(如表1)。(统计数据时间截止2010年12月30日)

九江市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九江市江西省江西省亿元人民币2006年723912007年884642008年975592009年1166752010年143818

6

九江市1200010000万人次江西省80006000400020000九江市江西省2006年102360502007年121670102008年131380132009年152593922010年197810800图5 “十一五”期间九江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江西省旅游接待人数情况比较

表1 九江与全省国家级旅游资源情况比较

国家级重 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重点保护寺观 国家级森林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地质公园 国家5A级景区 国家4A级景区 九江市 江西省 2 11 2 8 3 5 7 38

8 52 9 33 1 4 1 3 3 34

7

(3)九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和接待能力与省内部分兄弟旅游城市比较

与省内的主要旅游城市相比,九江虽然旅游总收入以及接待总旅游人次在全省处于前列,但是,2010年上饶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已经超过九江,南昌、吉安、赣州紧随其后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图6)从旅游接待能力分析,九江星级宾馆拥有量位列全省第一,不计算省直29家星级宾馆,九江市星级饭店占全省各地市星级饭店总数的23%,其中4星级酒店12家,占全省15%。5星级宾馆全省共7家,其中省直4家,南昌2家,九江1家(远洲国际大酒店),还有建国酒店待评5星级。九江旅行社拥有量远低于南昌和上饶。目前,九江拥有A级景区数量仅多于鹰潭(如图7)。4A级景区赣州6家,景德镇7家,上饶10家,均超过九江,3A以下景区点数量抚州、吉安、赣州、宜春都超过九江,其中宜春2A级旅游景区点就11处。2009年,全省掀起创评3A景区的高潮,全省当年增加3A级景点17家。2009年,赣州市对创评4A级的景区奖励20万,对创建3A级的景区奖励5万,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景区创评A级景区的积极性,当年,该市就创评4A景区4家,3A景区2家。(A级景区为2010年1月30日统计数据)

8

总收入(千万元)25002000150010005000总收入(千万元)总人数(万人次)九江14301978南昌10081510上饶14301986总人数(万人次)吉安9001414赣州9601400鹰潭450660宜春606800 图6 2010年九江市与省内其他部分地市主要旅游经济数据比较

星级饭店(家)200150100500星级饭店(家)旅行社(家)A级景区九江87856南昌511767上饶4612915吉安686913赣州475710鹰潭19441宜春364922旅行社(家)A级景区 图7 2010年九江市与省内其他部分地市旅游接待能力比较

(4)庐山与江西省内名山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比较

与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比较,2010年,庐山(包括白鹿洞、石门涧、莲花洞等山下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虽然暂时领先,但是三清山的门票收入已经超过庐山,井冈山的接待人次与庐山逼近。更值得

9

注意的是,2010年,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的接待人次同比增长分别是12.2%、40.8%、14.1%,都高于庐山的8.5%;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是-4.6%、44.2%、23.6%,除了井冈山加大门票优惠政策力度,收入有所下降外,三清山、龙虎山的门票增长率都远远高于庐山的13.4%(如图8)。

接待人次(万人次)6005004003002001000接待人次(万人次)门票收入(百万元人?门票收入(百万元人民币)庐 山483.5279井冈山462.4104三清山320.02281龙虎山240.0194

图8 2010年庐山旅游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与省内其他主要名山比较

1.3 “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坚定不移贯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2006年确立了“以大开放推进大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把九江发展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休闲中心城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的发展

10

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培育九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的战略措施,为我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云居山-柘林湖(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首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中国九江〃2009走进鄱阳湖自驾之旅启动仪式、2009年中国(星子)摩托车友自驾游活动以及第三届星子(庐山)温泉旅游节暨第二十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全球总决赛、2010年庐山西海尚水文化旅游节等,都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成功的,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应该继续贯彻政府主导型的方针和策略,这是九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2)抓好规划编制,科学发展旅游业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九江市的旅游业绩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旅游规划。“十一五”前期,全市编制完成了《九江市旅游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来整合旅游资源,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推动项目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3)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九江市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休闲度假、生态康体、文化娱乐旅游项目,引进的重大项目中,绝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建成并接待游客。 (4)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协会作用初步得到发挥

市辖15个县(市、区)都成立了旅游执法机构,与市公安局110、市卫生局120形成了紧急救援配套的网络体系,保证24小时受理投

11

诉。强调“诚信服务”,向旅游者承诺“假一赔十”的旅游购物信用,塑造了九江旅游的诚信形象。在市旅游局指导下,成立了包括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导游协会在内的旅游行业协会体系。各协会通过行业监管、协调等手段,有力的推动九江旅游朝着行业自律的方向前进,极大的支持了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各产业要素部门之间推动的“提质增效”活动,为旅游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宾馆、饭店业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积极争取旅游院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配合,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大专院校的配合支持下,九江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教学与培训体系,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大批旅游专业人才,推动了旅游专业化、知识化队伍的形成。目前,九江市范围内的大专院校已经形成了本科教学、职业教学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办学体系。

1.4 “十一五”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龙头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十一五”期间,尽管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对原有的“一山六治”体制有所改变,但由于庐山体制问题,始终没有理清庐山旅游发展与九江市域旅游发展的关系,省内庐山龙头地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产品结构单一、开发滞后,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观光旅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然是我国旅游的主要产品之一,

12

“十一五”期间,由于对自身优势资源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了观光

旅游长期以来占住了绝对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产品类型带来的高经济附加值和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九江除了传统品牌之外还需要有更符合现代生活时尚和消费潮流的品牌。产品结构单一,是九江旅游效益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旅游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线路、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大部分景区景点档次不高、设施老化、形象陈旧;景区规模小,缺乏板块整体开发,缺乏震撼力,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3)宣传促销力度不足,市场开拓有待加强

对新的客源市场分析研究不够,旅游宣传促销针对性不强,“家门口”的宣传多,“走出去”的宣传少。宣传促销经费不足,促销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海外促销相对滞后,针对某一目标市场的专题营销少,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的技术和方式有待加强。

(4)旅游城市氛围营造不够,城市竞争力相对较弱

近年来随着九江城市急剧膨胀,城市内部各项功能“打架”:建筑风格单一、户外广告凌乱、环境脏乱等“城市病”出现,尤其是城市中的旅游功能(景点、标识、公厕、购物街等)未能较好凸现。同时,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受到99’昆明世博会启发,高投入进行城市旅游环境改造,短短十年左右,在全国兴起了一批绿化达标、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使得九江城市旅游的竞争力相对减弱。同时,九江市旅游展现的是九江市行政区域内的“点”状散布,加之没有及时整合九江市周边旅游资源打造九江市特色的目的地的“面”状,缺

13

少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心城区旅游沦为庐山旅游的“过客驿站”,游客停留时间减少。

2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2.1.1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可望迎来全面复苏,世界旅游业逐步恢复并走上持续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社会将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作为大众化消费的重要方面,也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九江气候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多元性突出,应该抓住市场变化的趋势,大力发展综合型旅游产品顺应这一趋势,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1.2国民经济转型加速,旅游产业优势将更加凸显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低碳经济的蓬勃兴起,使扩大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和发展空间。国家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的系列措施,使旅游业在国

14

民经济中的地位凸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1.3全面小康社会和全民休闲计划,大大推动国内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中国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向6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将为旅游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此外中国正在制定和推出《全民休闲计划》,这将大大地释放中国的消费市场,从政策层面保证全民休闲活动的发展。

2.1.4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标志着旅游业已经正式进入国家战略体系,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我省提出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形成了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浓厚氛围。我市也设立了价格调节基金旅游专项基金,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为旅游产业争得应有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2.1.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生态旅游正逢其时

为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鄱阳湖

15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决定,国家旅游局已同意将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列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我市沿湖县(区)中占到鄱阳湖沿湖15个县(区)的7个,九江境内的水域面积占整个鄱阳湖水域面积的60%。沿湖岸线长占整个鄱阳湖岸线的57%。沿湖共有景区景点30余处,鄱湖中的核心旅游资源大多都位于我市,九江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主战场,发展生态旅游正逢其时。

2.1.6城市化进程加速,旅游业发展空间广阔

“十二五”期间,我市“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将积极推进,赶超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化、城市化将得到更快发展,城市经济、城市人口不断壮大,城市建设、城市品味不断提升。特别是八里湖新区的开发,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必将打造一个显山露水,融观山、观城、观湖、观江“四观”效果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通过老城改造,提升改造一批文化街区,提高旧城绿化率,增强城市游憩功能和文化功能,增加九江城市魅力。而后奥运、后世博时期的城市旅游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这都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1.7 全新的旅游资源观,使旅游业的“二次创业”获得更为广泛的资源基础

“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国和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九江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九江市旅游业必须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主动作出

16

(4)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主要旅游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基金(如总收入的5%),专门用于景区环境的整治和建设工作。 4.6.6 旅游标识系统建设

(1)建立由警示系统、指示系统和解说系统组成的旅游标识系统体系;

(2)在主要旅游道路、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因地制宜的布臵各种标识系统;

(3)标识系统的设计应与国际接轨,必须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设臵国际通用标识、中英文对照交通指示标志以及外币兑换服务网点,完善自助游的各项配套设施。

5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5.1 创新管理体制,继续确立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整合庐山旅游资源,理顺庐山管理模式,建立大庐山管理体制,理顺西海管理体制。探索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庙宇的有效经营模式;改革现有城市公园管理体制,逐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园林公园,实行合资合股等深度开发与经营拓展,进一步激活城市公园的旅游市场开拓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委托经营管理等方式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历史遗迹进行旅游开发;合理开发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大众生态旅游和专项生态旅游活动,探索开发与管理模式。

42

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应确立旅游业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应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纳入九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形成全社会齐抓大旅游的工作局面。各地政府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将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经济工作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各旅游景区(点)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管理、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管理机构,创新景区管理、经营机制,推进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良好局面。 5.2 倡导规划先行,增强实施规划的组织协调能力

遵循“科学编制、合理布局、重在策划、落在项目”的编制原则,建立以总规、五年规划、建设详规为主线,专项规划为补充的旅游规划体系。对总规进行重新修订,合理制定五年规划,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建设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策划后实施的原则,严格规划管理,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杜绝规划与实施脱节。实现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融合。

加强九江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市、县(市)区、乡三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设臵,加大对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力度,确保规划的的顺利实施。理顺旅游管理体

43

制,妥善处理景区、景点多头管理的状况。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的“十二五”规划要与本规划相协调,寻求旅游业与本行业、本地区的共同发展。

5.3 强化部门联动,为营造旅游大环境提供保证

规划、土地、环保、城管、林业、水利、宗教、文化、园林、体育、国资和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对涉及到的水体、林地、庙宇、文物、体育、公园等旅游资源开发给予市场准入待遇,积极支持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

(1)规划部门应出台九江城市建筑风貌控制审批方案,严格审批新增建筑物,对建筑物的风格、体量、外观等进行规划和控制。 (2)城市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广告宣传、街道保洁、公共厕所的治理,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布局。 (3)环保和城管两部门要形成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城市景观河道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彻底扭转私自排污现象;下大决心把城市周边的污染性工矿企业进行搬迁,净化主城周边环境。

(4)交通管理部门应树立严格执法、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整治目前十分严重的城市交通不畅问题,加大对出租车、小中巴、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力度,用更加严格的执法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研究设立旅游观光巴士专用通道的可能性,开辟港湾式旅游大巴停车点。

(5)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继续配合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整

44

治,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和秩序。

(6)商务部门应配合旅游部门对特色旅游商业区进行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全市旅游商贸网点。

(7)交通部门要积极推进乡乡通油路工程,努力缓解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要向国家和省级交通部门争取九江范围内的大型道路建设项目立项,改善九江旅游交通条件。

(8)文化部门要做好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丰富九江旅游城市文化内涵。

(9)园林部门要加大九江适生树种的实验引种,按照生态学和景观学的原则合理选择林种,规划建设覆盖城区的生态林带,增加九江绿化面积。要注重城市公园的改造创新,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丰富九江旅游景点。

(10)建设部门要规范城市土地利用,努力建设公益性城市服务设施,突出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服务功能;对城市居民小区功能设臵、建设样式、配套设施等进行审批控制。

(11)土地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为旅游业开发用地提供良好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并注重旅游开发中发生的土地征用、租用等问题的协调解决能力。

(12)工业部门和轻工协会协调工业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提升九江旅游购物消费水平。 (13)教育宣传部门要加强全民文化素质教育和学习培训,提升市民旅游意识,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青少年旅

45

游活动的深入开展。

(14)林业部门要从行业角度,建立旅游开发的林业准入制度,抓紧进行九江市森林旅游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5.4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

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拓宽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庐山旅游整体上市工作,鼓励旅游企业靠大联强促发展,引导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合资旅游企业集团。政府要继续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安排旅游开发项目专项资金、旅游专项基金,用于九江旅游项目开发、整体宣传促销、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奖励等旅游业的发展。要广泛吸纳外资、民资投入旅游产业,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和向上争资争项的力度。跟进推动中国国旅总社收购九江国旅各项工作,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向“专、精、特、大”方向发展。

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主要包括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比例,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金融信贷支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旅游领域、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对国有旅游企业减负脱困、改组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强旅游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对设在九江市的内资和外商投资旅游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旅游企业进出市场机制的政策研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构建九江企业进出市场的“优胜劣汰”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旅游政

46

调整,必须进一步全面推进以“升级转型、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的旅游“二次创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我们原来忽略的要素,如:城市形象、环境氛围、城市地位、当地人好客程度、当地人精神面貌等都显示出对旅游者的强大吸引力,需要在下一阶段引起重视。

2.1.8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所带来机遇

“十二五”期间,随着私家车快速发展,尤其在节假日和周末,自驾车旅游在个别地区(或景区)出现“井喷”现象,已经成为旅游活动发展的潮流,自驾车旅游方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灵活性、自由性,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爱好,随时改变旅游线路,旅游地点;自驾车旅游者当中,很多往往希望到达一般的旅游团到达不了的温冷点, 看到一般的观光旅游者看不到的景致。这就要求目的地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例如停车场地供应、位于路边食宿供应,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关于目的地各方面的信息提供。

2.2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竞争压力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之江西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且拥有几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旅游路线,各地对客源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旅游产业不进则退,日益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不仅需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而且需要更高层次

17

的旅游形象,体现个性和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九江欲在江西本省旅游客源市场和在群雄林立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中占一席之地,面临强大的国内和省内竞争压力。 2.2.2国内外政治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威胁

最近几十年内,国际局势大体稳定,但局部战事和冲突依然此起彼伏;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全球地质灾害、健康卫生问题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中国国内一些地方也存在一定矛盾甚至冲突。因此,在稳定的大背景下,国内政治事件和潜在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威胁将长期存在,这将为九江的旅游业带来不可预见的威胁。 2.2.3 旅游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提升带来的挑战

新的形势下,九江旅游产业能否适应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生态文明的要求,并走在各行业的前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2.4政府和人民群众均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发展思路,旅游业在服务“强工兴城”的主战略的同时,如何奋起赶超,争得应有地位,需要全市旅游系统的共同努力。旅游产业正由满足旅游基本需求向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市场面临着挑战。

18

3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

3.1“十二五”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九江旅游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融入全市“强工兴城”主战略,积极跟进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步伐,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就业创业和培训、旅游产业链条延伸、旅游品牌打造、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六大计划”,实现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紧紧围绕观光在九江、体验在九江、体闲在九江、居住在九江这个主题,推动九江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3.2 “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在今后5年的工作中,应坚持“围绕一个主题,促进四个转变,实现五个突破,实施六大战略”的发展思路。 3.2.1 围绕一个主题

围绕“观光在九江、体验在九江、休闲在九江、居住在九江”主

19

题,充分发挥九江“山、江、湖、城”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旅游产品,由于九江气候、环境优越,为“休闲度假”、“居家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2 促进四个转变

(1)促进旅游产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九江旅游,特别是传统的景区景点,已经完成了“量”的原始积累,应该从单纯的强调旅游者“数量增长”向强调旅游者“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还未开发,或还处在开发初期的景区景点,更应该利用这种“后发优势”,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育和建设,展现和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吸引有一定品位的高质量旅游者;更加注重对旅游者的组织与管理,弥补过去经营、服务工作的不足,向“管理”要效益。

(2)促进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康体、会展、娱乐、商务复合型转变

通过实施复合型旅游发展战略,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业态的完善与转型,使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业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协调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和团体,完善和提升九江城市的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等功能。 (3)促进旅游投资主体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投资多元化转变

以往的旅游项目多为政府投入,一方面,由于需要政府资金支持领域较多,所以旅游业获得的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正常开发的需

20

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既是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又是旅游行业的管理者,容易造成政企不分的局面。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在政府投入资金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融资手段和渠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吸收社会资本注入。

(4)促进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十二五”期间,应整合九江辖区(二区九县两市两开发区、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资源,以大九江的资源观逐渐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进九江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3.2.3 实现五个突破

(1)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规划必须紧跟“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完善和调整规划的内容体系。规划是景区建设的蓝图和指导,应该逐步纠正重“建设”轻“规划”的毛病。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加强旅游发展的战略研究,在战略研究框架指导下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景区、景点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努力做到“一流水平规划,一流品位建设,一流标准管理”。应把旅游规划作为一条“硬规定”,在没有开展研究和规划前任何项目不允许立项建设。 (2)在展现文化内涵和挖掘文化特色上有新突破

旅游不仅是经济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应在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上下工夫。游客来

21

九江,除了观赏庐山外,更主要的是领略丰富的庐山文化、体验多彩的地域风情。目前旅游产业正在积极的寻求文化的支撑,有了一些突破,创新新兴旅游产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推出真正符合旅游发展趋势的旅游新产品和好产品。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力度,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3)在宣传营销手段上实现新突破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和消费异地性决定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应把宣传营销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大市场营销研究,安排足够的资金进行宣传促销。既做好省内互动营销,又加强省市区域间互推旅游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远程旅游市场的营销工作,选准目标市场,集中力量培育稳定客源。既要注重旅游节事、传媒广告等促销手段的运用,又要强调门户网站、官方网站和“落地咨询系统”的建设,形成重点突出、手段新颖、覆盖全面的宣传营销体系。 (4)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城市是旅游者空间移动的节点,城市旅游既是一种旅游产品又是其他旅游产品的依托。因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不仅能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而且也能让以城市为节点的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增色不少。要把城市建设改造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改善城市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要下大力改变城市面貌,使九江成为全球最适人居的城市之一;努力打造九江的中央游憩区和城郊游憩带,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小镇,用建筑的“形体语言”展现九江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丰富的城市节庆文化活动,营造特色鲜明的城市

22

形象。

(5)在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要完善庐山管理体制,参照黄山以及井冈山模式,设臵庐山市,理顺旅游发展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积极倡导全社会办旅游,积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积极支持和引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我市旅游开发建设,走一条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发展旅游业的新路子。要推进旅游企业的改革,解决好政企不分、企业自主权不落实的问题。推进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所有权改革,鼓励多元化资本投向酒店、旅行社。要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努力提高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

3.2.4 实施六大战略

(1)“联动化”的区域战略

要实现行政区划为主向旅游区域为主转变,既要发挥各自旅游区的积极性,又要考虑旅游区发展的整体性,要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一个景区一条线的发展格局,通过“区域联动、景区互动、城乡共动”引导战略,以庐山龙头,整体包装和宣传九江旅游产品。按照“全市一盘棋、主打庐山牌”的总体思路,推进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在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开发城市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乡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的协调发展。

23

(2)“特色化”的卡位战略

“卡位”这个词语来自篮球或者足球比赛里,球空时候,球员精确判断球有效落点,抢先对手占据有利位臵,将对手阻挡最佳位臵以外,从而获得控制权。卡位的核心战略思想是:明确定位、挖掘特色、做到更好、建立团队。明确定位——寻找并确立市场目标;挖掘特色——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更好——扩大战果,从局部优势到全局优势;建立团队——建立有效的运营和流转机制,巩固优势,建立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定位就是为九江市旅游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清晰的、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符合目标市场游客需要的形象和特性,从而在目标游客心中占据一个有利位臵,最终目的是在目标游客心智中建立品牌区隔。

(3)“集团化”的企业战略

充分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旅游集团企业的优势,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将旅游与其它产业、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无缝对接,实现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并把相关旅游企业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市。

(4)“多元化”的产品战略

积极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由观光型产品为主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康体娱乐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

(5)“精品化”的品牌战略

“品质”优先于“数量”,要从产品、服务、管理角度努力打造九

24

江市的旅游精品系列,塑造“山水休闲,梦幻情缘”的旅游品牌。通过高水平、高规格打造名山——庐山、名城——浔阳与共青城、名湖——鄱阳湖、庐山西海、名园——鄱阳湖湿地与候鸟观赏园等精品景区,通过精品带动,提升九江市旅游知名度,提升九江市旅游的档次。

(6)“人文化”的文化战略

深度发掘顺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优秀地域文化,重点提升庐山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优势文化,并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补充,通过对优秀文化的时尚化、产品化、市场化重组,通过物境、情境、意境设计,充分释放旅游业特殊的产业关联力度,最大化发现、提升并实现九江市旅游所蕴涵的本体价值及附加值,全面提升九江市旅游的品位与内涵,塑造九江市旅游鲜明的特色性格。

3.3 “十二五”旅游发展目标 3.3.1旅游发展总目标

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着力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做靓“山江湖城”(即庐山、浔阳城、共青城、长江、庐山西海、鄱阳湖)特色旅游名片。经过五年的和谐发展,全面提升九江市旅游产业素质和整体形象,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跃升。

25

3.3.2 旅游业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0万人次,年均递增9.43%;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年均递增10.68%;国内旅游人数 3400万人次,年均递增11.23%;国内旅游收入300亿元,年均递增17.05%;实现旅游总收入310.5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15%以上,年均递增16.81%。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7.11%、92.82%、 98.83%、132.5%、130.3%。 3.3.3 旅游业社会贡献目标

通过旅游开发,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有明显增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第一产业附加值,使旅游业成为乡村旅游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旅游开发,为第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按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标准,扶持一批工业企业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品牌建设;努力增加游客滞留时间,繁荣我市商贸服务市场;通过旅游开发,改善城市形象,提高九江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3.3.4 旅游业环境贡献目标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广大旅游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力行,提高市民的开放意识和环境意识;采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技术和设备,对脆弱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监控、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治理,使旅

26

游业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本着“保护第一,以旅游促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使这些区域获得可持续保护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双赢;注重城市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美化工作,促进九江创建中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

4 九江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4.1 整合资源创新,做好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 4.1.1资源整合创新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高品位开发高价值旅游资源、充分利用闲臵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同一旅游资源的不同功能的总体目标,按照“山江湖城”来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在不同的旅游区内分别突出文化旅游资源、度假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同时,应树立“大旅游资源观”,充分利用线路整合省内、省际、区域内旅游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共同开发利用。

(1)以“饱览世界文化景观、体验诗画九江”为主题的经典极品旅游线路

中国(九江)文化山水极品旅游线:浔阳古城——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庐山温泉——共青城——庐山西海——鄱阳湖风光;

(2)以“领悟东方山魂水韵”为主题的黄金旅游线路 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庐山西海——云居山——共青

27

城——庐山——庐山温泉——石钟山——龙宫洞;

(3)四条特色旅游线路

——以“体验文化山水魅力”为主题的京九名山大观之旅:浔阳古城——庐山——庐山温泉——共青城——庐山西海——云居山——黄龙山;

——以“饱览最美湖光山色”为主题的赣北山湖神韵之旅:庐山西海——共青城——浔阳古城——庐山——石钟山〃鞋山——龙宫洞;

——以“投身山水休闲之旅,享受健康快乐人生”为主题的赣西北山水休闲之旅:庐山西海(西海湖光山色、西海湾、观湖岛、观音岛——西海温泉——桃花溪漂流、长墅源漂流——云居山真如寺)——永修(凤凰山观桃摘桃、龙源峡漂流赏红叶)——武宁(神雾山、武陵岩漂流、鲁溪洞等景点)——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等、东岭石林等景点);

——以“走进鄱阳湖,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鄱阳湖珍禽观赏〃湿地考察之旅:吴城(吉安会馆、望湖亭、观鸟台等景点)——共青城(富华山、高尔夫等景点)——庐山区(三叠泉、碧龙潭等)——星子(落星墩、爱莲池、周瑜点将台等景点)——石钟山——鞋山——都昌(老爷庙、骑士山庄、南山等景点)。 4.1.2 旅游形象定位

找准旅游业由旅游景区时代走向旅游城市时代的发展定位,发挥特有的港口区位优势、山水交融的旅游资源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28

蕴,强力推介“庐山天下恋,九江诗画游”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推广好“奇特山水、避暑胜地、候鸟王国、宗教圣地”的旅游特点,打好“一山二城三水”(即庐山、浔阳城、共青城、长江、庐山西海、鄱阳湖)六张特色旅游名片,进一步提高九江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九江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4.1.3 旅游形象推广

围绕九江旅游总体定位,研究设计九江旅游一级、二级理念形象,策划设计出总体旅游宣传口号、旅游形象标识系统,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制作高规格的总体形象风光片、主题歌曲、旅游一图通、旅游宣传书籍和宣传画册。探索政府、旅游企业、社会三方力量整合的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举办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销推广。 4.2 巩固现有市场、积极开拓客源新市场

从九江市“十一五”期间接待外国游客的情况来看,占有绝对优势的主要客源国为:港澳台、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澳大利亚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九江市的重要客源国。从国内来看,九江市主要客源市场依次是:北京、广东、上海、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福建。

29

4.2.1 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根据抵浔海内外旅游者的空间结构情况和变动趋势,本着重点营销的原则,我们对九江市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进行了如下定位: (1)海外目标市场:巩固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周边市场,以庐山具有的国民政府“夏都”及抗战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地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积极做好赴台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招徕更多的台湾游客来九江(庐山)观光旅游。积极拓展欧美、澳市场,改善入境游客结构,延长逗留时间,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力争入境旅游有较大突破。

(2)国内目标市场:重点巩固长三角、泛珠三角、中部六省等传统市场,主动对接武汉、重庆等地长江游船业务,洽谈北京、青岛、大连等地的专列或包机旅游业务,采取多种方式拓展新客源市场。重点开拓东北、西北远程市场,炒热南方冬季旅游客源市场。

(3)省内目标市场:辐射全省的省内目标市场。 4.2.2 客源市场层次定位

在上述市场的开拓和推广过程中,应强调高端客源市场的地位和作用。高端市场既指消费能力较强的客源市场,同时也指那些在旅游活动中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旅游者。高端市场是旅游市场的“风向标”,能带动大众客源市场向着规范方向发展。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在巩固原有以观光型为主的客源基础上,开拓度假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细分客源市场,通过高端的客源市场提升九江旅游的品牌价值。

30

4.2.3 客源市场开拓

根据客源市场的空间定位和游客群体层次定位,应采取下列手段

进行市场开拓,从而达到重点推进、持续增长的效果:

(1)采取销售代理制,委托省内、国内部分有信誉的旅行社进行特定区域的细分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2)同国外著名旅行商合作,特别是与国际分时度假联盟合作,建立风险代理制度,借助他们的国际营销平台推广九江度假旅游产品; (3)同一些独立的旅游零售商合作。这些零售商主要是那些专门组织海外华人社团旅游的零售商,以及组织特殊兴趣旅游(如探险、生态以及教育项目等)的零售商;

(4)借助九江市政府海外办事处直接进行海外旅游促销;借助国际友好城市、姊妹城市进行第三国营销;

(5)九江市可以借鉴一些旅游地的成功经验,采取一些扁平化的渠道策略,主要通过口碑宣传、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广告策划,吸引国外的自助或背包旅游者直接到九江进行旅游,这样的渠道策略可以节约营销成本和费用,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6)利用门户网站和自己的旅游网站进行网上营销;到主要目的地举办专题推介会,邀请主要客源地旅游经销商参加本土旅游产品推介会;继续采用节庆、事件等营销方式。 4.3 优化旅游要素,完善旅游空间布局

利用核心景区、核心资源带动周边景区景点、旅游资源成线、

31

联片开发,利用主要交通道路、交通环线带动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开发中注重对康体、度假、休闲等设施的布局。根据我市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战略总体布局为:以九江市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以大庐山为旅游龙头,以鄱阳湖生态旅游区为龙身,以庐山西海、共青城、彭泽为三足,以修水、武宁、瑞昌为触角,以永修为龙尾,着力打造庐山、浔阳城、鄱阳湖、庐山西海、共青城、修河流域六大旅游板块。 4.3.1 一“山”

以庐山山体为中心,包括星子、九江县、环山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整合环山旅游资源,理顺大庐山管理体制。突出文化景观特色,重点发展文化景观、温泉度假、名人故里、修学科考、避暑度假、商务会议、康体娱乐旅游产品,建成世界文化山水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4.3.2 两“湖”

(1)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以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为中心,包括沿湖湖口、星子、都昌、德安、共青、永修等县区。抢抓全省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发展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与冬夏候鸟的保护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三个区:一是北部水岸观光区,以湖口县城为依托,突出石钟山、鞋山等自然风貌;二是中部休闲娱乐区,以星子县城为依托,突出沙滩运动、水上游乐等参与项目;三是南部科普博览区,以都昌、永修为依托,突出

32

候鸟观赏与保护、古镇文化游、风电游览等生态环保项目。建成融水岸风光、水乡风情、水产风味为特色的全国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

(2)庐山西海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

以庐山西海、云居山为中心,延伸至修河流域的修水、武宁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运动娱乐、休闲度假、宗教朝圣、名人瞻仰、红色旅游等产品,打造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 4.3.3 两“城”

(1)共青城运动康体旅游区

以共青城为中心,包括德安。重点发展青少年教育培训、青年创业培训、名人瞻仰、高尔夫运动、水上运动、宗祠文化、生态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等旅游产品,打造融教育、培训、生态、运动康体、农业、工业旅游集一身的青春创业之城。

(2)浔阳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区

以九江市区为中心,包括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以及八里湖生态新区,延伸到瑞昌市。重点发展生态风景、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综合购物、会务展览等旅游产品,建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4.3.4 三“区”

分别是指大庐山旅游片区、庐山西海——修河生态旅游片区和共青城——鄱阳湖湿地候鸟旅游片区。 (1)大庐山旅游片区

33

以九江为城市旅游目的地,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区域旅游中心,以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为次中心,以威家、赛阳(通远)为进山门户,以海会、白鹿、莲花镇为节点,以沙河、马回岭、港口街、城子镇等为策应,分区段建设山水、田园、宗教、休闲、民俗(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休闲区,以镇带村,点面结合,总体形成大庐山旅游休闲区。 (2)庐山西海——修河流域生态旅游片区

切实保护河流、湖泊、岛屿、森林、温泉、石林等自然生态环境,挖掘与开发黄庭坚、陈门五杰、李烈钧、柳浑等历史名人和秋收起义等人文旅游资源,着重建设与完善云居山宗教建筑群、庐山西海运动娱乐与国际会议中心、易家河温泉度假区、武陵岩生态旅游区和修河峡谷风光带,成为包括生态观光、运动娱乐、休闲度假、宗教朝圣、凭吊先贤和瞻仰革命史迹的新兴旅游区。 (3)共青城——鄱阳湖湿地候鸟旅游片区

加大生态环境与冬夏候鸟的保护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段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建设共青城运动康体休闲区、鄱阳湖口风光游览区、南康水上运动娱乐中心和吴城候鸟珍禽观赏区,逐步建成以水岸风光、水乡风情、水产风味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4.4 围绕旅游主题,推动旅游产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度假旅游产品,凸显“观光在九江、体验在九江、休闲在九江、居住在九江”主题,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34

以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为依托,着重开发利用国家和省级风景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景名胜资源,形成高品位、多类型的观光胜地。主要包括:浔阳文化游,包括浔阳楼、锁江楼、琵琶楼、能仁寺、甘棠湖等;世界文化景观——庐山游;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游;柘林湖—云居山游等。

(2)生态旅游产品

以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主要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开发和完善鄱阳湖珍禽观赏、龙源峡漂流探险、桃红岭梅花鹿观赏、湖口水上揽胜、庐山冬季赏雪、亚高山植物观赏、桃花源寻幽思古、修水黄龙山养生、生态农业观赏、地质科普考察、瓜源红心衫考、棠阴岛渔俗深度体验、春夏候鸟观赏等生态旅游产品。

(3)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以名山和湖岛度假区为依托,重点开发建设好庐山仰天坪度假区、庐山温泉、庐山海会游览区、庐山别墅度假区、柘林湖游览度假区、共青城高尔夫球场、都昌亲水探秘体验游生态旅游基地和大港红色旅游度假区等。

(4)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以八里湖新区及庐山、西海等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商品展览会、商务洽谈会、学术研究会、文化交流会、技术产品展示会、专项体育运动会等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5)文化旅游产品

以文化书院、名人故里、碑碣石刻等文化遗存为依托的文化旅

35

游产品,主要包括庐山诗文研赏、赣文化研赏、浔阳文化揽胜、吴城古镇文化游、都昌南山文化游等。

(6)宗教旅游产品

以佛教寺院、道教名观、天主教堂等为依托的宗教旅游产品。重点是东林寺、西林寺、真如寺、能仁寺、铁佛寺、简寂观、老爷庙、九江天主教堂等。

(7)乡村旅游产品

以农村风光、民风民俗、农家餐饮、农家旅馆、生态农业、果蔬采摘、手工制作等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全面贯彻《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突出乡村生态和各地历史文化特色,重点抓好环庐山风景区乡村旅游圈、沿西海乡村旅游带和环鄱阳湖乡村旅游片的规划建设。

(8)红色旅游产品

以共青城青少年教育培训基地、“八一” 起义策源地、秋收起义纪念馆、马当炮台、“万家岭大捷”遗址、李烈均墓和上汤第四次反围剿遗址、大港红色旅游基地等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红色旅游产品。

(9)旅游节庆活动

结合九江旅游资源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以山水文化、城市休闲度假为主体的赛事节庆活动。重点举办好九江(庐山)国际旅游节、西海尚水文化旅游节、星子温泉旅游节、凤凰山桃花节、西海银鱼节、吴城观鸟节等节庆活动;举办好世界名山大会、世界名湖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f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