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复习大纲

更新时间:2024-05-01 08: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 思想道德与法律

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的表现(P7) ① 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

强制力保障

② 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③ 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

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次);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层次);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次)。(P9)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地位:(P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P12)

①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②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 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8)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

①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

②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③ 理想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2、 理想与实践的关系(P18)

① 理想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

② 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

理想,思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的互相作用推动者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3、 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P19)

(1)含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一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特征:

①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②信念具有多样性

4、 如何看待信念的多样性(P19) ① 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

② 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指出,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一个人的

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巨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 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P19)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P21)

①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②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③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 什么是历史使命:(P21)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 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P2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3、 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P24) ①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②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③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④ 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5、 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P27) ①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6、 为什么要信任中国共产党

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建议品格和博大胸怀

③ 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一支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7、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P26-P27)

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P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 在理想和现实关系上认识的两种错误:(P28)

① 用理想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② 用现实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有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P29) ①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为理想。 ②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

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 为什么实现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29-P30) ①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②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4、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P31-P32) ①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②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③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什么是个人理想:(P32)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什么是社会理想:(P32)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P32-P33) ①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② 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种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118) ①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③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 有序地公共生活有何意义:(PP18-P119) ① 有序地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② 有序地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 有序地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 有序地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示

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19-P120) ① 文明礼貌 ② 助人为乐 ③ 爱护公物 ④ 保护环境 ⑤ 遵纪守法

2、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应做些什么:(P120-P121) ①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②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③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21-P122) ①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什么是职业道德:(P123)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P123-P124)

① 爱岗敬业 ② 诚实守信 ③ 办事公道 ④ 服务群众 ⑤ 奉献社会

二、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1、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25-P126) ①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②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2、 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26-P127) ①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 什么是创业:(P126)

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业绩的实践过程

三、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 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27) ①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②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一、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P129-P130) ① 尊重人格平等 ② 自觉承担责任 ③ 文明相亲相爱

2、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31-P132) ① 尊老爱幼 ② 男女平等 ③ 夫妻和睦 ④ 勤俭持家 ⑤ 邻里团结

二、 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1、 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P133) ① 不能五把友谊当爱情 ②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⑤ 不能因失恋而漠视人生方向

2、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哪几种关系:(P133-P134) ①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②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③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 如何树立正确的婚姻观:(P134-P135) ①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②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③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三、 弘扬家庭美德

1、 如何弘扬家庭美德:(P135-P136) ①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② 营造良好家风

③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 个人品德

一、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 什么是个人品德:(P136)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P137) ① 实践性 ② 综合性 ③ 稳定性

3、 个人品德的作用的主要表现:(P137)

①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题精神力量

二、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P137-P138) ①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②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③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三、 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1、 如何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①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②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③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制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1、 什么是法律:(P143-P144)

法律是由国家定制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通知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一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 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1、 法律的本质:(P144)

①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通知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③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 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144-P145) ①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 法律是国家创制冰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③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三、 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1、 法律的产生于发展:(P145-P146) ① 奴隶制法律 ② 封建制法律 ③ 资本主义法律 ④ 社会主义法律

2、 奴隶制法律的主要特征:(P145) ① 具有鲜明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② 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③ 刑法方式极其残酷

④ 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3、 封建法律的基本特征:(P145)

① 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 ② 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③ 维护专职皇权 ④ 刑罚严酷、野蛮

4、 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四个原则):(P146)

① 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②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③ 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④ 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本质是什么:(P147)

① 从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

人民性的统一

②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

先进性的统一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148)

①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为指导

②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③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

水平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P148-P149) ①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③ 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有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④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⑤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二、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1、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49-P150)

法律的作用是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法律的作用的是历史的,与法律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紧密相连。 ① 指引作用 ② 预测作用 ③ 评价作用 ④ 教育作用 ⑤ 强制作用

三、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50-P153) ① 法律制定 ② 法律执行 ③ 法律适用 ④ 法律遵守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P154) ① 党的领导原则 ② 人民主权原则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 法律权利

1、 法律权利的特征:(P191-P192)

①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②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③ 法律权利不仅有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④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 法律权利的分类:(P192-P193) ① 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②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③ 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 ④ 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3、 什么是人权:(P193)

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4、 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P194) 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去啊你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法律权利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在人权问题上,大学生要树立正确人权观念,澄清模糊认识。 5、 个体人权和集权人权:(P194) 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

① 个体人权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

等权利

② 集体人权是指一个共同体(如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

二、 法律义务

1、 什么是法律义务:(P194)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2、 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的两种形式:(P194) ① 一种是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

② 另一种一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3、 法律义务具有的四个特点:(P195) ① 法律义务是历史

②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③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④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三、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6)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一、 政治权利与义务

1、 政治权利与义务(P198-P204)

① 选举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

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② 表达权利与义务: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

意见的权利。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等。集会、游行、示威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方式。

③ 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

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

④ 监督权利与义务: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

权利

二、 人身权利与义务

1、 人身权利与义务:(P205-P207)

① 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生命权是指维持生命存在的权利。健康权是在公民享有生命权的

前提下确保自身肉体健全和精神健全、不受任何伤害的权利

② 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

行为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人民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

③ 人格尊严权与义务:人格尊严权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潇湘等不容侵犯

的权利

④ 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住宅安全权也称住宅不受侵犯权,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

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

⑤ 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通信自由包括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报、传真、电话

及其他通信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三、 财产权利与义务

1、 财产权利与义务:(P208)

① 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不管是生活

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管是物权、债券还是知识产权,都应当受到保护。 ② 继承权利与义务: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

四、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1、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P209-P211)

① 劳动权利与义务:劳动权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拉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

件和报酬的权利。

② 休息权利与义务: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付出一定的劳动以后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是劳动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 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④ 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五、 宗教信仰及权利与文化

1、 宗教信仰及权利与文化:(P212-P213) ① 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具体内容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等。 ② 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

第三节 依法心事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 依法行使权利(P215-P216)

① 权利行使的目的 ② 权利行使的限度 ③ 权利行使的方式 ④ 权利行使的程序

二、 依法救济权利(P216-P217)

① 司法救济 ② 行政救济

③ 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 ④ 自理救济

三、 尊重他人权利(P218-P219)

① 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② 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③ 以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

四、 依法履行义务(P220-P221)

① 维护国家统一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我国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兵役。

⑤ 依法纳税的义务: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束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

者(P223-P224)

一、勤于学习、敏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二、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 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f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