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23 0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陈亚威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序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鹤唳.(1ì) 怡.然(yí) 藐.视(mào) 诱.惑(y?u) B.喧.腾(xuān) 啜.(zhuì)泣 进.溅(bang) 挑.逗(tǎo) C.蛤.蟆(hā) 盘虬.(qiú) 丘壑.(ha) 嶙峋.(xún) D.目眩.(xuàn) 绽.开(zhàn) 枯槐.(huái) 小憩.(qì)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漫湿”指心灵得到理想的滋润,不再枯干)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前途茫茫”指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举步维艰)

C.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光彩”的意思是指活得体面,取得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

D.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辉煌”指盛开的紫藤萝花气势非凡,一片雌花气势非凡,一片灿烂) 3.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C.《贝壳》一文,作者由贝壳的生命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想到了人生也应像贝壳一样留下点什么。

D.《童趣》回忆童年时代的种种情趣,说明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能享受到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将人生哲理寄寓在大事中,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4.根据句末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1)班主任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气象专家”,能通过学生的表情来预测阴晴雨雪,及时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做一个对每一个学生都心中有数的人。(任何小问题都看得一清二楚,比喻为人非常精明)

(2)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________________。(忍不住笑)

(3)那家伙看上去像个______________,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指高大笨重的东西,形容表面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5.下列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予以改正。(2分)

(1)2011年3月3日,环保厅陕西省日前首次向社会公布新年度的环保目标“数字清单”。

(2)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在白宫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办会谈。

6.文学常识填空。

(1)《在山的那边》通过写童年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成年后的感悟和信任,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翻越无数座 山。

(2)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_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写“我”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写花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亲节这一天,阿芳准备用手机给母亲发一则短信,表达对母亲辛苦养育的感恩,并祝母亲节日快乐。请你代阿芳拟一则短信,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有文采、有创新,不超过60个字。

二、阅读与感悟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根据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丛草为林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

正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文中的“庞然大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相对____________而言的;“拔山倒树”中的“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

去登一座山

①孩子经常坐在门前看村子后面的那座山。

②村子后边的那座山是一座独立的山。山生得很奇,平地突兀而起,呈圆柱形直冲天空。山上怪石嶙峋,生着一丛丛的灌木,山顶常常被云雾绕着。晴好天气时,可以见到老鹰在上边盘旋,还有一群群的燕子从山下朝山上穿飞。

③孩子也就十三四岁,孩子在一次次地看了那座山后问父亲和母亲有没有人登上过那座山。回答是太高,登不上去,从来没有人登上去过。

④孩子过后想,他们都没去登过山,咋就知道登不上去呢?孩子于是就想去登这座山。孩子有了登山的想法后,对谁也没有说过。

⑤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孩子背着父母去登山了。孩子是从山的正面向上攀登的。开始的时候登得很顺利,可是登着登着就没有路了,而且山势很陡,再也无法登了。孩子只好败下阵来。

⑥又一个星期天,孩子又背着父母去登山了。孩子这次是从山的侧面向上攀登的。最终再次败下阵来。

⑦孩子并没有气馁。转眼又是一个星期天,孩子还是背着父母去登山。孩子这次是从山的后面去登的,开始的时候登得很顺利,可是登着登着就跟以前一样了,山势很陡,几近无法攀登。孩子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上爬,爬着爬着,就出现了一条很小很小的小路,小路被掩蔽在杂草丛中,蜿蜒曲折,很难发现,孩子小心翼翼地探索着,攀登着。

⑧太阳快要落山了,就在孩子的父母急得快要发疯的时候,孩子回来了。父问他去干什么了,孩子笑着说:“我去登山了。”“你去登山了?”所有的人都用别样的眼光看着孩子。 ⑨孩子说:“是呀,我真的去登山了。” ⑩父母说:“那你登上去了?”

“是呀,我登上去了。”孩子说着还从肩上取下一个背包,递给父母。“我不仅登上山了,还从燕子洞弄回来好多燕窝哩。”

父母接过背包,流着泪说:“我的儿呀,这山可是从来没人登上去过的呀!” 孩子说:“你们所有的人从来都没去登过,咋会登上去呢?是山总会有路的,只要有人去登,没有登不上去的呀!” 1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1)怪石嶙峋..( )( ) (2)蜿蜒..曲折( )( ) 14.第②段对山的描写有何作用?

15.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孩子去登山的?

16.孩子登山成功,为什么父母会流泪?

17.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孩子所说的话?

18.文中的孩子具有什么精神,请举列说明。

19.童年的一些经历令人终生难忘。请写出你童年时遇到的难忘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f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