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创新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3-09 2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析创新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唐政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5期

摘 要:物理演示实验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对物理课堂教学起到“生疑、引趣、解惑”等积极作用。结合物理教学工作实际探讨创新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信息技术;创新作用

高中物理实验通常可以分为三种:观察型实验、测量型实验及验证型实验。物理演示实验主要针对观察型实验进行设计,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实验演示结合创新,将它们有机融入高中物理课堂,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提高分析处理、概括创新等综合能力。 一、利用演示实验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环境

合理创设情境,让演示实验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逐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案例一:在“波的形成和描述”的课堂教学中采用3个连续的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波形成的过程。首先让一个同学上台做10组起立蹲下,并用相机录像(如图1);然后请10个同学分开站立,模拟人浪(如图2);最后让刚才的10个同学紧密的搭肩,再次演示人浪(如图3),将这些过程分别用相机拍摄下来。用多媒体设备将摄录下来的影片播放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观察,讨论这三个实验与波形成的关系。这样的演示实验易于观察,课堂气氛好,并且很容易切入课堂重点——波的形成。图1演示表示波源:同学模拟一个质点做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其他同学很容易观察到没有波产生。实验2让一组同学模拟人浪,波源仍然是同一个同学,其他的同学作为介质中的质点。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形成较成形的人浪。穿插提问学生为什么不易形成如课本后的插图显示的波形?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完成第三个演示实验,搭肩后人浪的波形非常明显。讨论后总结并得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一是产生振动的波源;二是能够使机械波传播的物质——介质。通过三个连续的实验,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能够描述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由于相邻质点的弹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顺利达成教学目的。 ■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f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