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解成本要素会计
更新时间:2024-01-02 1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SAP主要产品系列:
SAP R/3
以前SAP公司的主力产品,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SD, MM, FI, CO, PP..等模块。但从今年起SAP已经不再单独出售R/3的许可证,代之以mySAP ERP。也就意味着客户无论选择SAP的何种产品(mySAP ERP, mySAP CRM...)都会得到SAP Netweaver,其中包括了SAP Portal 与SAP BW的使用许可。 mySAP ERP
主要就是以前的SAP R/3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mySAP CRM
之所以叫mySAP CRM而不是SAP CRM,就是为了突出SAP的CRM产品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可配置的……所以叫”my***“,mySAP CRM主要就是包括SAP的CRM产品功能包(Logic Box)再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SAP Netweaver
早期版本,其它编程工具象VB,Delphi,Java等可以十分方便地调用SAP的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API)进行功能扩展。在SAP最新的集成应用平台 NetWeaver包含了互联网标准如:HTTP、 XML和网络服务,确保开放性,可与微软 .NET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2EE)紧密结合, 工作环境如IBM WebSphere的协作能力。通过SAP NW平台既可以集成SAP与非SAP应用系统;也可各个系统都可以通用的功能放入此平台中。 同时SAP商务智能(SAP BI)可以对来自各种系统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mySAP.com
这是前几年SAP为了迎合网络风潮而给自己的产品包改的名字,它跟www.mySAP.com这个网站没有任何实质关...它就是现在的SAP Business Suite。 SAP All-in One (SAP A1)
在SAP R/3的基础上,SAP做了一些预配置,然后按不同行业交给咨询合作伙伴,由他们再加一些预配置,然后以咨询合作伙伴的名义将加了预配置的系统销售给用户。内含mySAP CRM的部分功能。 SAP Business One (SAP B1)
在SAP收购的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优点是价格低廉,并且由于数据结构相同可以无缝地将系统升级至SAP A1, SAP Business Suite。SAP B1中有CRM功能,但远不及mySAP CRM系统中的那么强大。
SAP Release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版本4.6C以前是所谓传统的R3系统,建立在SAP Basis的基础上; SAP A1S
目前,SAP发布了其耗费三年3000名工程师开发新产品A1S,用户将再看不到任何代码,它们看到的只是一系列封装好的服务,这对于无力承担管理复杂软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成本的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也体现SAP开重视中小企业(估计是大型企业单子已经拿足饱和了,World Top 500 80%以上都用了其产品,现在小钱也看上了),A1S将有2500种左右的服务供用户选择。这些服务将是开放式的,其它软件厂商可以在SAP的产品中集成它们的产品,员工可以通过个性化门户即时访问与他们的岗位相关的所有信息,有些企业可能会抱怨SAP系统的低性能,而新的内存存储技术的进步也使A1S的性能大大提高。
mySAP ERP200X(ECCX)
版本4.70以后,改为R3 Enterprise,最大的变化是SAP WEB AS取代了传统的Basis,核心业务功能模块也作了划分;
R3 Enterprise之后改称为mySAP ERP2004,基础平台演变成SAP NetWeaver,并产生SAP ECC (ECC = ERP Central Component) ,作为Enterprise的替代,并集成了BW,SEM和ITS;
2005第4季度开始mySAP ERP2005的准备,最大的变化将是全面转向ESA体系(基于消息机制的企业应用体系),并引入了新的功能模块,比如PLM和SRM.。 财务模块,ECC版本有个著名的新总帐功能! SAP Business Suite
当前SAP公司的主力产品包,里面包含了mySAP ERP, mySAP CRM, mySAP SCM .... 几乎是SAP的所有东东。如果购买的是此种许可证,就意味着几乎可以用SAP的所有产品的功能--某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引擎(Engine)除外。
第二章 总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和凭证
一般而言,SAP系统中是“凡有交易,必有凭证”,为业务操作留下追溯和审计痕迹,对于用户操作错误,要求采用冲销的方式,而非这国内一些系统允许采用删除数据库底层表的方式,SAP的凭证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财务概念的会计凭证,还包括诸如物料凭证、成本凭证,特殊目的分类帐凭证和资金凭证等,英文环境中的Document, Vouch,Billing都是广义凭证概念。SAP中很多凭证都是自动产生,并且是同步集成产生,从设计角度,有多个要点,包括组织架构的关联和自动科目分配,SAP各模块都有自己的组织架构,且相辅相成,同自动科目分配决定业务的集成,举个简单实例,发生一笔物料交易,后勤用户可能只输入了工厂、物料、库存地点和消耗数量,组织关联上,通过后勤模块的工厂和财务模块的公司代码对应关系,读到公司代码;自动科目分配上,通过物料交易移动类型读到科目,这样,物料移动就能同步产生财务凭证,关于“自动科目分配“稍后有更详细的阐述。当然,物料交易同步还可能产生CO凭证(成本模块)、基金凭证(预算模块)、资产凭证(资产子模块)、利润中心凭证(利润中心模块) 、物料分类帐凭证(物料分类帐子模块)和获利分析凭证(获利分析模块)等,体现出业务数据所谓的高度集成,其中的“科目“在业务集成中起到非常关键作用。从集团财务角度,本人下归纳了一下,广义的”科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这些科目相互关联,结合下图:
图-1:记帐(运营)会计科目,财务模块法定记帐会计科目,即所谓的”总帐科目”
*SAP科目不分层级,科目只有1级,所以都统称为”总帐科目”,但是,并非意味核算上就不能体现业务明细,你可以在1级科目上尽量将科目细化满足明细核算需求 图-2:在”类型/描述”屏可维护集团科目,SAP中,集团科目被映射到合并模块
的合并项目,用于集团业务合并
图-3:备选会计科目,可护外方合资资企业外方当地习惯会计科目编码 图-4:承诺项目,可认为是”预算科目”,过帐到预算模块
图-5:成本要素,可认为是”CO科目”,包括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 *通常我们为损益类科目设置成本要素,Tcode:OKB2可设置在建立损益科目时同步自动建立好初级成本要素,资产负债表类科目也可建立90类统计型成本要素,这两类都是初级成本要素,都对应到会计科目,对于次级成本要素,很多人认为它不是会计科目,个人观点, 多数次级成本要素也应当会计科目看待,详细分析请参考第七章节成本要素会计第一节。 上图1-5财务模块会计科目主数据维护中体现出5大科目概念,这是凭证集 成的根基,再回到刚才的物料交易实例,在产生会计凭证时,通过这些“科目“的关联对应关系,数据自动过帐到相模块。几年前,SAP公司曾有位高层说过国内软件不过是财务软件,不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关于国内ERP和SAP架构对比也有人做过分析,不过比较肤浅, 我们看到科目的分和数据的合(集成),显然,SAP设计师们对分合的辨证关系掌握的淋漓尽致,SAP系统中充斥这样的辨证思维,这就是SAP架构的基本思维! 现金管理科目:
再补充一个科目概念,SAP46/47版本针对银行科目还可定”现金管理科目”(配置:SE16-> V_T035D),将数据过帐到现金管理子模块,见下图:
上图中,你可能认为,如果CM(Cash Management)帐户和银行帐户一一对应,完全没有必要此配置,理论上是这样,SAP应该是考虑到某些企业可能多个银行帐户对应到一个CM帐户,或者, CM帐户可摒弃银行帐户的数字编码而采用另外的比如字母型有意义编码,该配置就有一定作用,“SAP就是这样,永远给用户留下自己选择的空间!”,其号称任何业务都能配置出,也许这就是其成功之道。 获利分析科目(值类型):
将值类型和科目扯上关系不免有点牵强,对于\基于成本核算\的获利分析,如下图(Tcode:KEI1),定义传输结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将成本要素分配到获利分析的值类型,值类型也可看成“获利分析科目“,除了成本要素可以对应到值类型,成本组件和条件类型也可对应到“值类型”,详见“第十二章 获利分析”。
[利润中心附加科目传输]
应收应付为什么没有到利润中心 (3KEH),因为大概Sap认为利润中心是CO模块,没有必要传输资产负债表科目,因为利润中心作为责任中心或业务分部,可能只核算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事实上,很多资产和负债确实上对应到公司代码层次,要往下分就不好分了,除非你结结实实采用二级/多级核算。 CO-PC,为什么要建立成本要素, 第七章 成本要素会计
(Cost Element Accounting) 第一节 透视初次级成本要素
多数国内ERP软件并不区分FI和 CO模块,只有1个财务系统,而SAP不同, SAP将集团财务分割成FI和CO两大模块,既相互关联,有相互独立,成本要素可认为CO科目,成本要素首先被划分为两大类: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初级成本要素即会计科目通常是损益类科目,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建立好损益类科目(Tcode:FS00)才能创建初级成本要素(Tcode:KA01)。
还有一种叫次级成本要素的东西,作为CO模块专用的内部成本要素,它被专门用做分摊、内部作业分配、RA分析、成本核算单和内部结算等,下图显示的是初级成本要素类别和次级成本要素类别。
成本要素类别很多,下表列举出最常用的成本要素类别的用途: 成本要素分类 成本要素类别 初级成本要素1 类别 11 12 22 21 31 41 42 43 90 描述 初级成本/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 收入 销售退回 备注 对应所有费用成本类科目 11对应销售收入科目,12则对应销售退回科目
次级成本要素类别 外部结算 内部结算 订单/项目结果分析 间接费用率 分摊 内部作业分配 资产负债表科目对应的统计性成本要素 21/22用来做结算用,几乎极少使用此两种类型 32为在制品结算必需使用,41为成本核算单使用,都反应在CO模块内部 42分摊使用 43作业类型使用 资产负债表科目只能是统计性成本要素 特殊统计型成本要素类别 最常用的成本要素类别为初级成本要素的1类型和次级成本要素的42和43型,CO科目中的次级成本要素,国内很老财务用户往往难以接受次级成本要素,因为次级成本要素不是国内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科目, 换句话说,就是不大符合准则,虽然至今次级成本要素已经广为接受,且被人说称谓为SAP AG的”伟大创新”,有人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去做了设计师;喜欢因循守旧的,去做了会计师;两边都不大讨好的,就混Sap财务顾问, 真的是创新吗? 非也,现在来个换位思考,让次级成本要素也成为真正的会计科目,财务业务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约,是由不得创新的。
以最常用的42/43型次级成本要素为例,分别介绍: 42型分摊次级成本要素:
42型次级成本要素用于费用分摊,按照Sap,费用必须过帐到一成本对象,最典型的成本对象为成本中心、各式订单或WBS元素3大类, 订单或WBS元素的费用通常采用”结算”(Settlement)的方式转出,对于成本中心的费用分摊(Cost Allocation)有两种方式,英文分别叫Distribution(中文译为分配)和Assessment(中文译为分摊),分配将成本费用使用原科目“平行结转“,而分摊则使用42型分摊成本要素”汇总结转“,分摊就是将成本中心规集的各项费用
汇总后打包分摊出去,打包有两种方式:
单一打包:将成本中心的各项费用(包括初次级费用)通过单一的42型次级成本
要素(Assessment Element)分摊出去,比如将制造费用成本中心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等打包成1个名称为”制造费用结转”的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到产品。
显然,这是多对一的关系,“多进一出”是分摊的特点。 分摊结构:将成本中心费用使用分摊结构(Allocation Structure)分类打包转
出,分摊结构实际上包括多个42型次级成本要素。
典型地,如将某辅助车间的各项费用按产品成本项目结转至产品 成本(在SAP中,通常是结转到生产工单,即基本生产成本),管理 人员各项工资费用和职工福利费到“工资福利”次级成本要素;折旧 费用结转到“折旧费” 次级成本要素等。 显然,这是多对多的关系,“多进多出”是分摊结构结转的特点。
*系统默认订单或WBS元素禁止分摊,只能使用结算,但是并不意味订单不能使用分摊,可以通过Tcode:BS12可允许其进行分配和分摊作业。如无特殊说明,分配分摊通常是指针对成本中心 简单理解,分配就是平行结转,分摊就是汇总结转。 分摊结构后台配置要点:
台配置中可以配置好“进出”对应关系,Sap非常严谨,你不用担心某个“进入”的费用要素被重复配置到两个“转出”的次级成本要素,通俗地讲,不会出现“一女二嫁”的情况,使用分摊结构必须注意,分摊结构对应配置中,必须包含成本中心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科目,所有,你需要担心的是,如果新增加了某个费用科目,且在成本中心过帐,分摊结构中却没包含,比如新增了一个“设计制图费“科目且在该成本中心发生,可以想象,系统将无法知道“设计制图费“将从哪转出,成本中心费用也就无法结平,系统会提示相应错误,要求你重新增加相应配置,补充“设计制图费“科目。
综上所述,42型次级成本要素不过就是结转会计/费用科目而已,因此,次级成本要素不是什么创新,恰好是画蛇添足,多次一举,它将造成FI和CO模块的数据不一致,如果废弃42型次级成本要素,完全可以FI模块直接建立一专门的只用于结转禁止手工过帐的会计科目,同时产生初级成本要素,就可以保证FI和CO使用相同的费用科目过帐,在本章下节“第二节 期末统驭”将详细分析。 43型作业类型内部成本要素:
说到43型次级成本要素就要谈谈作业类型,作业类型也算是Sap的一个小创新,作业类型是成本费用承载体,它是虚拟的、过渡的成本对象,这种说法可能很抽象,如果我问用最简单一句话概括产品的生产费用组成,你可能会答” 料、工、费”,管理会计强调成本应严格建立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控制程序,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和分析,科学组织,精心管理,使成本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成本管理中也大量运用标准成本法和预算控制法这两大技术方法,对于”料”,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期末再通过差异分配还原为实际成,对于” 工、费”,它不象材料,材料以实际存在的物质为成本载体,而象人工、折旧和其他费用,Sap就借用了作业类型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可以理解43型次级成本要素是作业类型对应的应计费用要素,每个作业类型都唯一对应到一次级
成本要素,从某种角度,采用计划成本法的原材料和作业类型的处理方法思路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平时以计划价格发出,典型地,比如发到生产工单,期末原材料和作业类型都要重算实际价格,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保证制造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工单完全满足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和分析,工单建立时,就能知道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通过产品的生产BOM计算出来,而广义的BOM恰好是包括产品的” 料、工、费”,这是事前计划;产品生产过成中,会有材料消耗和作为作业类型的人工、折旧和其他费用以计划作业价格消耗,如果生产过成中材料、人工超标,可以随时查找原因,这是事中控制;期末工资发放完毕和折旧计提完成,作业类型会进行实际价格计算,并重估工单,然后工单的基本生产成本结转到产品,这是事后核算。如果同国内财务软件一样,等期末工资发放完毕、折旧计提完成和计算出实际原材料价格再核算产品成本,只满足了财务核算要求,没有满足管理会计需求,Sap的产品工单设置有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成本管理功能强大。
综上所述,43型次级成本要素不过是应计型会计科目而已,同理,如果废弃43型次级成本要素,在FI模块增加专门用于作业类型的禁止手工过帐的费用科目,是可以保证FI和CO使用同样的成本要素过帐的。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还要作业类型干什么?比如人工,完全可以使用“应计科目”事先将部分职工薪资费用计入生产工单,如果你家ERP一定要这样设计,理论上应该也是可行的,核算似乎没有问题,期末只要“应计“还原为”实际“就行,将使用作业类型做中间载体,可以更方便满足财务核算和管理会计的双重需求。
有人可能又要说,按照你的说法,如果42/43型次级成本要素可以废除,FI和CO数据一致,数据Double,形成冗余,那还要CO模块干什么?理论上确实如此,如果企业在sap中没有计划,不要预算,CO分配分摊是什么?无非是费用结转,完全可以移植到FI模块,如果单纯只需要核算,你还要CO干什么呢?事实上,一些销售企业CO模块只使用了诸如成本中心、内部订单和利润中心等CO主数据而已,因此,接下来的”第二节 期末统驭”将继续探讨次级成本要素到FI费用科目的映射和FICO数据的一致性保证。
*本节并非鼓吹废除CO模块,据说CO恰好是Sap引以为豪功能最强大的模块之一,我的意思是,尽量让FI和CO数据保持完全一致,包括成本要素的使用,毕竟CO功能太多,我强调的是,如果企业使用了极少的CO功能,从财务报表分析上看,尽量只走FI一个模块就行。 90型成本要素:
可以为任何资产负债表科目建立一90型成本要素,如果Tcode:KA01无法为资产负债表科目建立成本要素,你需要一个补丁,为什么需要90型成本要素,原因在于,Sap科目只有一级,如果需要更明细的核算且又不想增加会计科目或者增加科目也难以达到核算要求,则可以使用采用此法,比如,某企业想统计各项目所花费的现金,现金科目只有1个,此时,新增明细科目是不明智的,因为项目可能动态增加,此时,通过建立90型统计成本要素,各项目建立成本统计内部订单,就能达到要求。 第二节 期末统驭
SAP集团财务模块设计的突破是将财务和成本业务数据分开,两模块数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重要纽带是成本要素,比如FI费用记帐,通过费用科目对应的初级成本要素同步自动过帐到CO;而CO模块的分配分摊重过帐操作也能将业务数据传递回FI模块,只不过这个传输在Ecc版本前,不是实时传输,而是期末传递,因此,CO分配分摊不产生会计凭证是不大准确的,确切地,是要等到期末统驭时产生会计凭证,保证FI和CO数据一致。
为什么sap4*或以前版本不设计CO分配分摊时同步产生会计凭证呢?我牵强附会两个主要原因,也可理解为内存和外存(磁盘空间)的双重考虑:
首先,初级成本要素,初级可以理解为”原始”费用,保留费用的业务原貌,生产性制造企业的费用分配分摊流转可能非常复杂,先在CO模块折腾,避免同步在FI模块产生大量垃圾结转凭证,浪费磁盘空间,如集中在期末结帐完毕后才进行统驭,也就意味允许用户在CO模块反复折腾,当自我觉得折腾差不多时再过帐到财务,有次,我问一家企业,月结完毕为什么不上报报表,答曰:不急,先观察观察兄弟企业表现和利润指标是否达到,苗头不对冲销月结步骤重来,设想一下,如果有比不小的费用在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间分摊,”纠正”下分摊权数是可以调整出些当期利润的,不再细述。
其次,当初设计应该是出于性能考虑,才采用期末异步统驭的技术,本人特意关注下了Sap的ERP产品发展:
1972年,五位前IBM公司系统工程师创建SAP 1973年,发出第一个财务软件RF,后来的R/1
1979年着手开发R/2系统,将原来单纯的财务模块向生产管理等模块延
伸。
80年代末,开始研发R/3,这套语言是采用C和ABAP4编写
本人90年代初期毕业,那时比较普及的个人电脑以CPU命名,286/386,普通配置多是1M左右内存,甚至低于100M的硬盘空间,据说当年比尔.盖茨同学说过一句名言: “无论对谁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足见当时内存空间多么宝贵,自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出现,个人电脑的使用越来越傻瓜化,你只要有力气点击鼠标就行,而90年代或更早前使用过Dos操作系统的,一定不会忘记在Config.sys如何分配那可怜的1M内存, 受当时硬件技术的制约,性能考虑非常关键,因此在Sap47 ERP中,还保留允许异步(异步传输操作通常是期末统一过帐)数据传输的配置,典型的如: Tcode:1KEF利润中心帐套8A, Tcode:GCL2特殊功能分类帐0F
这意味FI过帐时,出于当时硬件限制和性能考虑,是允许不实时产生利润中心凭证和特殊分类帐数据的,在当前的硬件条件下,这种考虑已经多余,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今看来甚至显得可笑。
*比尔.盖茨的DOS操作系统最早设计时,PC机的硬件系统只支持1M字节的寻址空间,DOS操作系统只能管理最多1M字节的连续内存空间,在这1M内存中,又只有640K被留给应用程序使用,它们被称为常规内存或基本内存,其它384K被称为高端内存,是留给视频显示和BIOS等使用的。在1982年,640K内存对微型计算机来说显得绰绰有余,人们甚至认为,640K的内存可以用来干任何事。所以盖茨先生后来改口道: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如此高度发展,640K已远远不够。 从小父母教导不要浪费粮食,小学有篇课文,说的是周恩来总理将掉在饭着上的米饭捡起来吃掉的故事,足以让现在的一顿能吃掉数十万的公仆们汗颜,换到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教导就起作用了,有位朋友为了教导她喜欢挑食的独生女儿珍惜粮食,大谈他从饭吃不饱的经历,结果她女儿泪流满面答:老爸,你是不是因为没吃饱饭才跑到我们家的! 没有挨过饿的朋友永远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没有用过破旧电脑的同学永远不会真正理解机器性能的重要,也难以理解当年Sap设计师们的良苦用心。 [实例了解FICO期末统驭]
期末统驭是历史问题,Sap ECC新版本可以启用实时统驭,CO分配分摊重过帐能同步过帐到FI模块产生财务凭证,那么为什么要做期末统驭呢?原因非常简单,就是CO业务操作如分配分摊重过帐没有同步产生FI凭证。
还以电话费为例,负责IT运维的信息中心交纳一笔10000元的电话费用,[FI过帐会计分录]:
借: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21400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同
步过帐到CO模块) 贷:银行存款
*Sap中,只有建立了初级成本要素的损益科目在FI记帐时才会过帐到CO模块,产生CO凭证,CO模块的凭证可能是单边的,不讲究借贷平衡,也就是说,CO中只过帐成本费用数据,CO的”借”方可理解为成本费用的”归集方”,是相对”转出方”/”贷方”而言,在”第一章 第四节 借贷与反记”已经详细描述过。
期末,将信息中心820002140电话费用分摊到以下四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8200032001: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21700: 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有文章) 成本中心8200018012: 功能范围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成本中心820001501B:功能范围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假设使用CO分配(Tcode:KSV5),每个成本中心分配2000元话费,分配执行后”CO分录”参考如下图:
注:图-[2][3]的”FA”和”PFAr”分别表示功能范围和伙伴/对方/接收方的功能范围。
同Ecc版本的实时统驭不同,分配没有实时FI凭证产生,但是CO模块,通信费已经分出了6000元到别的功能范围,注意此时,2000元从信息中心820002140到同是管理费用功能范围0001的成本中心8200021700,费用属性保持不变,也就是说,CO执行分配后,FI模快的通信费-管理费用还是保留原来的10000元,但CO中,已经有6000元分别进入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和基本生产,将造成FI模块和CO模块的数据不一致,因此,你需要进行期末统驭。 如果走图-[1]去查看“会计核算凭证”,可以看到只有利润中心凭证明,如果启用了利润中心模块的话,利润中心凭证见下图:
上图的利润中心凭证300002000如果”转换”为FI凭证描述,就是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基本生产) 贷: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管理费用)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制造费用) 贷: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管理费用)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 贷: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管理费用)
其实,这也正是FICO期末统驭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分配产生利润中心凭证呢?首先,应该还是考虑性能的历史原因;其次,CO-PCA利润中心毕竟属于大CO模块的一个子模块,因此就从CO凭证了。 期末统驭执行:
执行期末统驭Tcode:KALC,测试效果如下图:
上图的效果和分配时实时产生的利润中心凭证效果一致,但不尽相同,它产生了5个会计凭证,不是1个, 如上图,只不过FICO统驭时只产生财务凭证(FI Doc.)和特殊用途分类帐凭证(SPL Doc.),SPL是什么?它是大FI模块下的一个子模块,因此SPL凭证和FI凭证同步产生。 [FICO统驭凭证分析]
如果将8000元通信费用分配,其中6000元分别进入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和基本生产费用,FICO统驭为什么不直接只产生1个会计凭证而是要5个会计凭证呢,该会计凭证比如如下: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基本生产)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制造费用)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 贷: 通信费4200160000 6000元 0004(管理费用)
原因在于,我们可能需要业务分部报告,业务分部在Sap中可以描述为业务范围(Business Area)、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或穿插在利润中心主数据中的报表段(Segment),分部可能需出具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如果跨业务分部的费用分摊,将涉及内部应收应付,因此,Sap借鉴了个过渡科目比如叫”业务分部调整”,这科目由Tcode: OBXM/OBXN定义,从而保证业务分部报告的平衡,因此,Ecc版本中该科目被称呼为“零平衡科目”。
本例中,业务分部2000的成本中心820002140的通信费2000元分配到成本中心8200018012制造费用时,是业务分部为3000,跨了业务分部,因此,我们合并看5张FICO统驭凭证,合并分录为:
贷:通信费4200160000 4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 凭证1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4000元 分部2000 - 凭证1
凭证1从业务分部2000转出通信费-管理 4000元到同一业务分部其他费用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 凭证2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凭证2 凭证2 业务分部2000分配通信费-管理 2000元为销售费用0001->0002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生产费用) 分部2000- 凭证3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凭证3 凭证3 业务分部2000分配通信费-管理 2000元为生产费用,0001->0004
贷: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 凭证4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 凭证4
凭证4从业务分部2000转出通信费-管理 2000元到其他业务分部3000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 凭证5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凭证5
凭证5 业务分部3000接受从业务分部2000转过来的2000远通行费用 假设不考虑业务分部报告出具,比如凭证1-3就是同一业务分部2000,可以不
体现分部调整科目,此时统驭FI凭证就完全同利润中心凭证,现在考虑业务分部报告,则必须保证业务分部的借贷平衡,将凭证4和凭证5合并,合并分录效果如下: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 凭证5 贷: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 凭证4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 凭证4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凭证5
来分析一下该凭证,分部调整科目6100000000实际上是分部间的内部往来科目,因此它不带功能范围,功能范围是随成本对象派生出来的,通常只有成本费用类科目才用功能范围,凭证4和凭证5合并分录可以理解为:业务分部3000使用了分部2000的费用,因此需要体现3000对2000的内部往来,合并分录整体看来,业务分部2000和3000借贷都是平衡的,而每个会计分录的借贷平衡是分部资产负债表平衡的基础。在“第二章 总帐 第二节 货币类型”也提过,Sap 的会计分录中的借贷平衡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公司代码层次,还要体现在业务分部层次和平行货币维度,复杂度可想而知。
实际上,前章已经阐述Ecc版本的实时统驭+在线凭证分割,只不过在Ecc版本中,是将上面5个分录合并为1个会计分录而已,Ecc分录效果如下: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生产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贷:通信费4200160000 6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相对而言,Ecc设计更加简洁。 现在你已经非常明白Tcode: KALC期末统驭的作用,简单理解:就是FICO数据调整以求两模块数据同步。 [更深入理解期末统驭]
还有些细节,其一,你可能没有注意,就是通信费从信息中心成本中心分配到同是管理费用成本中心8200021700时,由于费用属性不变,期末统驭是不产生会计凭证的,这以为,如果CO分配分摊重过帐结算等业务如果不跨功能范围和业务分部只有CO凭证,不再产生财务凭证,Sap大概是认为费用属性不变,业务分部不变,没有必要再做调整,这样的设计完美吗?
其二,看第二个细节,KALC期末统驭分录只带功能范围,不再带成本中心,这也好理解,因为如果再带成本中心,统驭时就又将费用计入比如制造费用成本中心,麻烦就大了,生产费用永远结不平衡,这样存在一个小问题,比如将信息中心820002140电话费 2000元分配到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2,统驭后从FI看电话费-制造费用确实为2000元,同CO模块一致,但是,我无法从FI模块看到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2的电话费,如果还将信息中心820002140电话费 2000元分配到另1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3,从FI模块看到的是电话费-制造费用总数4000元,无法知道具体成本中心消耗数,如果要分析,则必须从CO模块去分析。
现在,假设一超级集团的数据仓库项目和报表体系统一设计规划中,并不想使用CO模块,尽量将财务分析报表从FI单一模块取数,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集团,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诸多分子公司,如果能抛弃CO一个模块的数据,可以节省多少磁盘空间,可能有人就要问,为什么我要犯傻呢,如果我不用CO分配,我直接增强1个“FI分配“,说白了做帐将费用分配到其他成本中心而已,这个“FI分配“底层逻辑就是手工过帐,期末,将信息中心8200021400电话费用分摊到以下四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8200032001: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21700: 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18012: 功能范围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成本中心820001501B:功能范围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FI分配“直接做帐参考分录如下:
借: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32001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21700 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18012 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1501B 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贷:通信费4200160000 8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这样,从FI模块中就能直接查找出各部门/成本中心的通信费用。 [更符合国内习惯成本结转思路]
人过而立,真正感觉到人生就象日历,过一天翻一页,翻一页少一天,曾在一项目,6年时间,上百人马折腾,人仰马翻的,前几天做了一个梦,遥想当年,如果让我带领一套人马,应该已经设计出一套完整ERP系统出来了,惜乎,无语! 已经详细地分析了Sap FICO统驭的前世今生,如果你再深入想象一下,那还要CO分配分摊赶什么? 是的,如果我是ERP设计师,我会将CO分配分摊等成费用结转业务移植到FI模块,为什么呢?因为成本费用的结转是和FI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再结合“本章 第一节 透视初次级成本要素”对最典型的42/43型次级成本要素的分析,Sap的初次级成本要素不是创新,今天看来,恰好是“画蛇添足”,但是,这并不意味放弃CO模块,CO承担的任务将保留计划预算功能,它依旧有自己的位置。
在谈下关于分摊的统驭,在本章“第三节 费用结转方案实例”将更详细描述,有个资深财务顾跟我说次级成本要素不是会计科目,我回答道:如果对Sap了解分三重境界,初级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中级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高境界,见山依旧山,见水依旧水,因此,我认为你的视界不过依旧停留在第2层次而已,假设某企业的电厂有电费次级分摊到辅助生产车间水厂,次级要素电-分摊不是水厂的费用?当然是,因此,次级成本要素也是费用要素,也就是费用科目,分摊42型次级成本要素是专用结转费用科目,现在将上例变通一下,
将信息中心8200021400电话费和培训费打包为 “次级成本要素“办公费用分摊“分摊到以下四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8200032001: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21700: 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18012: 功能范围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成本中心820001501B:功能范围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则期末FICO统驭中,由于Sap中分摊42型次级还真没FI费用科目对应,因此,系统默认将所有的次级成本要素在过帐时共同使用一个叫” FICO统驭”(本书使用科目编码: 6100000001)的科目来过帐,参考统驭分录如下: 借:FICO统驭6100000001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FICO统驭61000000012000元 0004(生产费用)分部2000 FICO统驭6100000001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贷: 6100000001 6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由于Sap系统默认所有的分摊次级成本要素都统一使用该” FICO统驭”科目,比如还有制造费用分摊到水厂,因此,从FI模块,将无法知道水厂发生的电费和制造费用究竟为多少,而不得不转到CO模块去分别读取“办公费用分摊”和”制造费用-分摊”2个次级成本要素。同样,如同前面探讨,将CO分摊功能移植到FI模块问题就解决了。 [FICO统驭配置]
实际上,Sap4*版本的FICO统驭是可选的, 图中Tcode:KALA->激活统驭分类帐;Tcode:KALB->撤消激活成本要素分类帐,默认甚至上不激活统驭帐的,这意味Sap允许FI和CO数据的不一致,果真如此,后果是什么?按照国内习惯,将无法满足报表需求,回到本章通信费用的实例,如果未做FICO统驭,则通信费用10000元在FI模块是全额计入管理费用的,而实际上管理费用只有4000元,销售费用2000元,还有2000元制造费用和2000元生产成本,也就是说,从FI模块取数的话,损益表数据都将是错误的。因此,我们需要激活统驭过帐,并分配一统驭过帐过帐凭证类型,如图中的设置的ZX。
接下来再用Tcode:OK17定义一FICO统驭过渡科目本书中姑且叫FICO统驭,科目编码为6100000001。Sap FICO模块有3个主要的过渡科目设置,分别是:
(1). OBXM/OBXN:定义FICO资产负债表调整科目,也就是前面FICO统驭会计凭
证中出现的6100000000,这个科目出现在跨功能范围、业务范围和利润中 心的业务中,可理解为业务分部内部往来清算科目。
(2). OBYA: 定义跨公司清帐调整科目,Sap允许1个手工FI凭证跨2个/多个
公司代码,也允许1个公司代码的成本费用分摊到另1个公司代码, OBYA 定义的公司间的内部往来清算科目。
(3).OK17: 就是配置CO统驭调整过渡科目。
你也可以理解,这几个过渡科目的重要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主体的借贷平衡。
在SAP中,也是有类似的帐套概念,国内多数财务软件设计一个帐套为一套独立的数据,而Sap是多个帐集成在一个Client中,典型的,比如FI模块叫 Ledger 0,为法定帐套;利润中心模块叫Ledger 8A;Sap系统默认的功能范围特殊目的分类帐叫0F;统驭帐套(Reconciliation ledger)为Ledger 3A,一个帐套当然有一整套相关表格,Ledger 3A相关表格: COFIP:Plan items for Reconc. Ledger 计划行项目表
COFIS:Actual line items for Reconc. Ledger 实际行项目表 COFIT:Total Records for Reconciliation Ledger 汇总表
Ledger 3A保留的是FICO统驭的业务数据,再以通信费用为例,执行KALC后会在COFIS写入FICO统驭会计凭证行项目,如果Tcode:KALS冲销FICO统驭,则再将冲销行项目写入,下图就是执行和冲销FICO统驭Ledger 3A行项目表COFIS的表记录。
[什么时机做FICO统驭]
某天,一家企业反应说某费用报表无法从FI模块取到数据,我问:做了统驭没有,答:已做。结果使用KALC一测试,依旧有需统驭的数据保留,为什么会这样, KALC统驭时机不对,什么时机做FICO统驭?很简单,必须等到结束所有的CO分配分摊重过帐结算业务交易后再做,也就是说,你最好把它作为月结的最后步骤之一。 [前期的FICO统驭更正]
FICO统驭涉及的基本是按期间结转的损益类虚帐户,因此,对于前期的漏错误,可以在本期按期补做。 第三节 费用结转方案实例
很多人都会认为Sap“博大精深”,在我看来,远非如此,关键在于,我们很少真正去理解别人的产品,ERP实施是什么?不过是应用而已,德国人都能编写出这样的软件,中国人连应用不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如果连费用报表的取数都给整的不知所措,说明对成本要素理解真的没有到位。下面结合几个费用报表实例,再次探讨成本要素和FICO统驭。 [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结转实例]:
据说,中国古代并没有“幽默”这个词,幽”即幽深,“默”乃含蓄,“幽默”最要紧的是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中,只宜意会,不可言传,此词是大师林语堂从英文humour音译过来的,两字翻译,实在妙绝,足见大师功底。ERP行业当然也从来不缺少幽默,其中有个著名的”挖坑说” , 一般说法是ERP实施一期挖坑,二期填坑,当然,也有一期挖浅坑,二期挖深坑的, 越挖越深,鲁迅先生说”许褚自诩神勇赤膊上阵,中箭那是活该“,借用一下,在ERP项目中,自己挖坑自己跳, 摔断腿活该!
维修费用通常将涉及2个报表,一个维修费用明细表,一个管理费用报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于生产车间与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都应该记入到“管理费用”科目,对于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要记入到“销售费用”科目,也有例外,比如油田企业的井下维修,依旧是转入油气生产成本(油气产品),实际上是保留旧准则维修费用的核算。
考虑维修费用的明细分析,日常核算时依旧采用旧准则的习惯,比如炼化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维修,维修费用平时依旧规集在各生产装置成本中心或PM工单,期末再转入管理费用,这样既满足了管理上维修费用的明细分析,又满足了财务上会计准则维修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的要求。
下表是合并管理费用表的格式,既然上合并报表,从合并模块取数,合并数
据来源FI,即从FI一步到位取数,下表黑体部分可能涉及分摊,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上两节关于初次成本要素和FICO统驭的话,其实很容易做到。
BW的0FI_GL_4财务行项目数据源抽取结构DTFIGL_4有两个重要字段: FKBER:功能范围
BEWAR:业务类型(合并事务类型,一个重要辅助核算和分析字段)
我一直主张将CO模块的费用结转功能移植到FI,因为这部分数据现在看来,根本就是重复,特别是实时统驭后,今天我们还在纠缠于究竟是采用“平行结转”和分摊“综合结转”,一个合并费用表还要从CO模块拉条数据,未免可笑,解决思路:
修理费用科目设置 修理费用科目设置 科目描述 科目编码 修理费-保运费 4100180300 修理费-其他费用 4100180500 修理费-外委费用 4100180200 修理费-直接材料 4100180100 修理费-直接人工 4100180400 (1).修理费的核算有直接使用FI核算的,有走PM模块的,对于生产部门维修费
用,首先在生产费用中规集,有的企业认为生产企业维修费用是制造费用,有的企业则在基本生产中核算,最后通过分配或分摊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如何知道维修费用-管理费用有哪些是从生产部门过来的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字段,显然,FI模块中( 0FI_GL_4)的合并事务类型最合适,比如建立合并事务类型ZW1表示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性维修费用结转,也就是说,在分配分摊后做KALC 统驭时将ZW1写入,合并事务类型也正好是BCS的一个重要子分配,子分配是什么,就是bcs业务合并模快的辅助核算字段。 应用好客户化字段可以将绝大多数报表从FI取到数据,一个FI就足够,所
以,今天,我看到很多报表拉了很多数据源,。
(2).对于水费电费,生产性企业可能设置有水厂电厂,属于辅助生产成本,最后部
分水费电费将作为管理费用分摊到管理部门,还有个业务招待费用,毫无以为,它必须是管理费用,但是,同修理费,有的企业为了核算各部门招待费用明细,平时在各部门核算(包括生产性成本中心),期末分摊结转过来,如果采用分摊,不做任何动作,所有的次级成本要素必定是都对应到唯一的FICO统驭科目6100000000过帐到FI,前两节我说过43分摊成本要素也是会计科目,是结转会计科目,Sap傻,我们不能跟着疯,我们要做的是将分摊次级分别对应到初级,其实,我们根本就可以不要43分摊成本要素,如果你愿意去翻版Sap,只要在FI做一套专用结转科目用于分摊就可。 当你真正透彻理解了次级成本要素,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报表,确实可
以从FI(合并)单一取数。
(3).产品的质量应该从源头抓取,如果将项目看成上虚拟的无形产品,也就是
说,我们尽量在ERP中就组织好数据,不是今天拉条线,明天补个坑。ERP增强如何管理,共性的增强适合于所以企业,对于这个统一规划,5年前我也提过,无人采纳而已。
FICO增强的统一规划.doc
制造费用结转实例:
有的顾问沟通水平极高,他说服用户是这样说服的,“我是上面派来的“,“我是北京派来的“,”这是总部的规定“,”这是事业部的要求“,于是企业就服了,这种方法百试不爽。他很忙,忙农场偷菜,还要斗地主,当然很忙,
制造费用为什么要扯到产品成本项目? 因为有的人认为要将制造费用的折旧分配到产品。成本项目的分类属于管理会计范畴,
制造企业中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其经济性质包括七个要素:
①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费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②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③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是否以为自己制动力如电就要要平行结转? ④工资。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什么是产品的成本还原??
⑤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⑥折旧费。指企业生产部门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⑦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
为了便于归集生产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可将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分为以下四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支出。 (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有的企业将制造费用的折旧费用和人工采用分配,其他采用分摊?其实,这决定你希望如何分析产品的成本构成,如果这样的话,我来问,水电汽风动力是分摊的,水厂电厂也有人工材料,是不是也要先剥离出人工材料到产品部件,剩下的才作为动力分摊??
To be continued。。。
正在阅读:
透视解成本要素会计01-02
高边坡施工监理细则 - 图文10-06
07全国招收36.4万研究生 录取率预计28.4%.doc04-20
c语言模拟考06-01
音乐——《节奏训练》09-06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母鸡详细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08-08
运动会流程02-07
二级建造师法规与数字有关的知识点汇总04-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透视
- 要素
- 成本
- 会计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1年录取情况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撰写规范及格式
- 影楼服务流程
-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导学案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异同
- 精编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有标准答案)
- “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赛项竞赛规程
-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 安徽电大工商管理本公司概论形考(答案)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 孔窗式护墙施工方案
- 奇台七中校务公开组织机构
-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 苏教版练习
- 2016-2021年中国电磁制动器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模拟量两线制与四线制接法
- 暑假金工实习报告
- 浅析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教案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 福建农信社B卷1218-计算机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