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更新时间:2024-01-11 09: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银最佳)→代用货币(可兑换金银)→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由国家或银行提供信用保证)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职能:

1、 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最基本、最重要) 2、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基本)

3、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4、 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5、 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铸币→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本位币、辅币、银行券和纸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

*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是角、分,信用货币是人民币

货币层次的划分:

根据流动性,中国金融学会的划分意见是: M0=现金

M1=M0+城乡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前提,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 信用的特征:

1、 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 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 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 借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 信用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国际信用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性 2.收益性 3.流动性 4.安全性

几种典型信用工具:

1、票据(具有不可争辩性、设权性、要式性、流通转让性)

(1)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2)银行票据: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的,委托存款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信用证:是银行根据其存款客户的请求,对第三者发出的、授权第三者签发以银行或存款人为付款人的汇票。

3、信用卡: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或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5、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6、债权--债权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信用工具的价格: 1、 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 2、 债券的价格

债券发行价格=债券票面价格+(-)票面溢价(票面折价) 债券转让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几种利率的计算:

1、按计算期限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

2、按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 单利:I=P(1+iN)

I为按单利计算的利息额,P为本金,i为利率,N为借贷期限 复利:F=P(I+i)^N(F为终值,其他同上) P=F/[(1+i)^N](P为现值,其他同上) 3、按性质不同,利率又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R=(r-p)/(1+p)

R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4、按管理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5、按形成的方式不同,利率可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

6、按市场层次不同,利率可分为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 7、按信用形式不同,利率可分为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

8、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利率可分为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

利率的决定因素:资金供求、平均利率、借贷期限、预期价格、银行费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1、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 2、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第三章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交易主体: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同时为需求者与供应者) 2、交易对象:货币资金

3、交易工具:以书面形式发型和流通的、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责任的信用凭证 4、交易价格:资金价格(利息)、证券价格(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外汇价格(一国货币兑换成别国货币的比率)、黄金价格

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本积累功能、资源配置功能、调节经济功能、反映经济的功能

货币市场:

1、短期借贷市场:一年以内、风险低、流动性高,以机构为主,以无形市场为主

2、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济的市场,大多为1-5天,隔夜为夜拆、隔日为日拆,比较有名的同业拆借利率为LIBOR(伦敦银行业同业短期资金成本) 3、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

贴现付款额=票据到期后的价值×(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4、短期债券市场

(1)国库券市场:指发行和交易由国家财政部发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短期债券的市场(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2)企业短期债券市场(发行企业是信誉卓著的大企业) 5、回购市场

6、CDs市场:可转让大额订单市场,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为银行的流动性注入活力。与普通定期存款的区别:不可记名,可转让流通;金额固定,起点较高;到期方可提取利息;期限在一年以内;既有固定利率,又有浮动利率

资本市场: 1、股票市场:

我国实行发行审核制度,采用网下向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发行价格=每股预期收益×市盈率(P/E),每股净资产是决定股价的基石,流通市场分场内市场(股票交易所)、场外市场(股票交易所大厅以外的市场)

*场内交易的五种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信用交易

*场外交易:非上市或上市的证券,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的活动,而是私下以高于或低于供销会上规定的价格或附有其他条件(如搭配次货、以物易物等)的

价格达成的交易 2、长期债券市场 品种结构:

(1)长期政府债券: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安全性高、税收优惠及流动性强等优点 (2)长期公司债券:公司对外借债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务凭证

(3)长期金融债券:金融机构为筹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而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债务证 发行方式:集团认购、招标发行、非招标发行和私募发行

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信用交易、远期交易(场外交易独有) 转让价格:

债券转让价格=[面额×(1+票面利率×储蓄年限)]/[(1+1年期储蓄利率)^储蓄年限] 债券评级:3A为最高评级,债务偿还能力极强

债券名义收益率:债券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债券即期收益率:进行现金流贴现的贴现率

债券持有期收益率:投资者持有债券期间的股息或红利收入与买卖价差占股票买入价格的比率

贴现: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未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重贴现:指一般商业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拆借外,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

第四章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概念: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金融机构的功能:

1、在市场上筹资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 2、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中央银行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二元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构成):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受贷款工商企业经营好坏的影响大,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受到严格监管)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1、单元制: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2、分行制:可以设置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3、持股公司制:由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银行制度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信息中介、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

商业银行业务: 1、负债业务

(1)自有资本:股本(最基本、最稳定)、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

(2)各类存款:活期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派生能力强、流动性大、余额可用于发放贷款、与客户关系密切)、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长、短期借款 2、资产业务

(1)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 (2)证券投资业务

3、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影响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或有资产(负债) (2)金融服务类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三原则相协调): 1、盈利性原则(利润最大化):

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税收

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余资产×100%(反映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100%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反映整体经营能力) 资本盈利率=净收益/资本总额×100%

2、流动性原则:随时应付客户贴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商业银行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现金资产率=现金资产/流动资产×100%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贷款/存款×100%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比率=流动性资产/全部负债×100% 超额准备金=总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数值越大,流动性越高) 资产结构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大于零,表示流动性上升)

3、安全性原则: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

商业银行经营理论的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

2、负债管理理论: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 ↓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业务全能化、资本集中化、服务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全球化

第六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形成于19世纪初叶。(成立于1694年的第一家现代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 2、统一货币的发行 3、集中信用的需要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5、统一金融管理

中央银行的概念: 性质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国家机关 地位的特殊性 金融体系的核心、国民经济与金融业的管理者 业务的特殊性 不以盈利为目标,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 管理的特殊性 方式:对银行业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间接、有弹性 与政府的关系 相对独立 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货币

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是国家信用的职能

3、银行的银行:保管和调度一般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

4、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监督和管理金融业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通

货膨胀率越低

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还能够防止特定的短期的,以及个别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而牺牲国家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主权国家没有完全独立的中央银行 *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弱

第七章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概念: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货币需求的分类: 主观货币需求:希望拥有货币的需求 依据动机 微观货币需求 (个人、家庭、 客观货币需求:能被满足的货币需求 企业单位) 宏观货币需求 (国家) 依据是 名义货币需求(Md表示) 否扣除 价格变 动 真实货币需求:将名义货币需 求用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物价 指数进行平减后得到(Md/P)

货币需求理论:

1、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费雪方程式(交易方程式): M=1/V·PT

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T为交易总量,大体相对稳定;P为物价水平

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 (2)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Md=K·PY

Md为货币需求量,P为物价水平,Y为总收入,PY为名义总收入

K为PY与Md之比,表示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必要量理论)

M=PT/V

M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代表商品价格总额,V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M与PT成正比,与V成反比。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总是等于货币必要量;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成为商品价格涨跌的决定因素。 3、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M=M1+M2=L1(Y)+L2(r)

M为总的货币需求量;M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M2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为流动性偏好函数。

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流动性陷阱”)

4、货币主义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名义货币需求量,一般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实际收入,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预期名义货币收益率,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非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预期的物价变动率,货币的效用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概念: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1、货币出自银行(唯一来源) 2、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资金来源(负债)=资金运用(资产)

我国的现金运行机制: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存款乘数:指每一元存款能够创造的货币量,每一元创造的货币量 D=A×(1/r)

D为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A为原始存款量,r 为法定准备金比率

货币购买力指数:指单位货币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能买到的商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能力

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Ms=m·B Ms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手持现金+库存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

*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其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货币乘数 m=(C/D+1)/(C/D+R/D)

C/D为现金比率,R/D为存款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率)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经济部门 2、基本因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

3、若干金融变量:现金漏损比率、法定存款准备率(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

第九章 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 货币均衡用公式可表示为:Ms=Md

Ms为名义货币供应量,Md为实际货币供应量 另外,MS>Md为通胀,Ms

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措施:

1、 供应性: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压缩货币供应量 2、 需求型: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增加货币需求量 3、 混合型:上述两种方法的混合

4、 逆向性: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增加货币供应量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概念: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求所引起的货币贬值、总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的概念: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通货膨胀类型: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货币多余商品)

按发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原料提价、工资上涨) 原因 结构型通货膨胀(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

混合型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滥发货币)

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

开放型通货膨胀 按表现抑制型通货膨胀 状态 按通 货膨 胀程爬行式通货膨胀(3%-10%) 度 跑马式通货膨胀(10%-50%)

恶性通货膨胀(50%以上)

通货膨胀的度量: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紧缩指数、GDP)

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

1、对生产的影响:通货膨胀暂时对生产有扩大作用,但最终对生产起破坏作用 2、对流通的影响: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遭到破坏

3、对信用制度的影响:商业信用缩减,银行不能发挥正常职能

4、对货币制度的影响:严重通货膨胀使纸币难以履行定价工具的职能,通货膨胀极度恶化时,纸币不能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职能

5、对财政收支的影响: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

6、通货膨胀将会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债务人,有利于大资产的持有者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的治理:

1、宏观紧缩政策:紧缩货币政策和紧缩财政政策控制需求 2、收入紧缩政策:工资管制、利润管制

3、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收益按物价水平变动进行调整 4、单一规则:控制货币增长速度 5、增加有效供给:增加社会总供给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调控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及规定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目标:

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的统一)、充分就业(所有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平衡国际收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4、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利率、货币供给量、银行信用规模、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股票价值

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分为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外部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类型:闭卷 2.记分方式:100分制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判断填空量、计算题、简答题、阅读分析题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30%、判断填空量12%、计算题12%、简述题30%、阅读分析题16%。 6.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4:4 :2 )

7.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例平时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0%,实验操作成绩占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等)

抽问过的习题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7.利用信用卡透支属于 【 D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8.下列不属于直接融资工具的是 【 D 】 A.商业票据 B.股票 C.债券 D.保险单

11.下列属于基准利率的是 【 D 】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国债利率 D.再贴现率

12.预期通货膨胀变化引起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效应称为 【 A 】 A.费雪效应 B.马太效应 C.流动性陷阱 D.收入效应

13.利率的调高会令企业压缩资金需求,减少借款规模,更加谨慎地使用资金。这是利率功能中的 【 D 】 A.分配收入 B.激励 C. 积累资金 D.约束 1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 【 A 】 A.同业拆借利率 B.债券市场利率 C.存款利率 D.贷款利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 【 C 】

A. 基准利率 B. 优惠利率 C. 市场利率 D. 法定利率

2.需要承兑的商业票据是 【 D 】

A. 支票 B. 本票 C. 即期汇票 D. 远期汇票

4.我国目前股票发行方式是 【 D 】 A. 限量发售认见证 B. 上岗竞价 C. 上网定价 D. 网下向配售对象累计投票竞价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

7.投资风险最大的市场是 【 D 】

A. 借贷市场 B. 贴现市场 C. 债券市场 D. 股票市场 8.“金边债券”指的是 【 B 】

A. 长期公司债券 B. 长期政府债券 C. 长期金融债券 D. 短期债券

第五章 商业银行

1.标志着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立的的银行是 【 A 】

A. 英格兰银行 B. 汉堡银行 C. 威尼斯银行 D. 阿姆斯特丹银行 2.中国自主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 A 】

A. 中国通商银行 B. 中国交通银行 C. 户部银行 D. 中国实业银行

3.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数实行的银行制度是。 【 D 】

A. 持股公司制 B. 单元制 C. 连锁制 D. 分行制 5.开发银行多属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通过融通长期性资金以促进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特点是 【 A 】

A. 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B. 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C. 为投资者获取利润 D. 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

6.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 C 】

A. 信用创造 B. 支付中介 C. 信用中介 D. 金融服务 7.目前,在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中占最大比例的是 【 B 】

A. 负债 B. 存款 C. 自有资本 D. 借款 10.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的是 【 D 】

A. 库存现金 B. 准备金 C. 存放同业款项 D. 应付款项

12. 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 、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 【 B 】

A. 回购协议 B. 信贷承诺 C. 票据发行便利 D. 单一银行贷款 14.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 C 】

A. 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17.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由于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人的本息而使贷款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是 【 B 】

A. 国家风险 B. 信用风险 C. 利率风险 D. 汇率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e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