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5-17 20: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 一般知识
1.科学心理学的创立时间( C )
A 1978 B 1897 C 1879 D 1798 2.科学心理学在哪个国家诞生( B )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希腊 3.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位于( A )
A 莱比锡大学 B 哈佛大学 C 剑桥大学 D 牛津大学 4.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是( B )
A 《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发表 B 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C 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体系 D 大量的人才的出现
5.弗洛伊德订做了7枚“戒指”,分别给予他自己和他所器重的6位忠实的追随者,戒指是( A )
A 斯芬克斯像 B 钻石 C 宙斯像 D 俄狄浦斯像 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 华生 B 亚里士多德 C 冯特 D 弗洛伊德 7.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是( C )
A 论灵魂 B 梦的解析 C 生理心理学原理 D 性学三论 研究方法:
8.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开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1与0.23。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到( B )的影响。
A 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学校因素 D 家庭因素
9.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 C )
A 两个因素负相关 B 两个因素不相关 C 两个因素正相关 D 两个因素伪相关
10.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
A 智力 B 中学生 C 物理问题 D 物理成绩
11.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问卷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可以分为( A )
A 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 B 纸笔问卷和电子问卷 C 等级问卷和顺序问卷 D 公开问卷和非公开问卷 12.要比较两种教材的优劣,较好的办法是( A )
A 实验研究 B 调查研究 C 观察研究 D 个案研究
13.个案研究一般要求研究人员选择单个的、典型性的,且能够代表研究对象总体的个案。因此,( C )。
A 个案应当是单一的个体,不可以是团体 B 个案一般是随机抽样的 C 个案一般是有意抽样的 D 个案与其他个体是独立的 心理现象:
14.读书看报属于( A )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人格过程
15.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觉得非常“郁闷”。随着天气放晴,小明也变得活跃起来。小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 D )的不稳定性。
A 性格 B 气质 C 心理状态 D 心理过程
1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B )
A 认知过程 B 心理特征 C 情感过程 D 心理状态 17.“爱情天梯”让人们感动的主要是男主人翁的( C )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人格过程
18.“心理现象是内在的,看不到,也摸不着。由此可见,“人心叵测”,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研究。”对此观点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 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可行性 B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看到了心理学研究面对的困难 C 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是它看到了心理现象存在形式的特殊性 D 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是它否定了心理现象的客观性 19.“理想实现”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B )
A 认知过程 B 动机过程 C 情感过程 D 心理状态 20.“情商”心理现象属于( C )
A 性格 B 能力 C 情感过程 D 气质 21.“情商”心理现象属于( C )
A 性格 B 能力 C 情感过程 D 气质 影响心理发展因素
22.狼孩的例子展示了( B )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内因 D 先天 23.“爱之愈切,知之愈深”反映了( C )
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C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D 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
24.孤儿院和弃儿往往有更多的心理问题,这折射出( B )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A 遗传 B 家庭环境 C 主观努力 D 自然环境
2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主要表现( A)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生活环境 C 饮食 D 后天因素 26.下列哪一个关系,智商的相似性会更高( C )
A 母子 B 兄弟姐妹 C 同卵双胞胎 D 异卵双胞胎 27.上课时,卡里克库的例子是想说明( A )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内因 D 社会
2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 B )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内因 D 社会 29.“虎妈”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种家庭教养方式( A )
A 权威型 B 放纵性 C 冷漠型 D 专制型
30.“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的是( B )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内因 D 自身 31.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最有可能的范围是( C )
A 10%左右 B 30%左右 C 50%左右 D 70%左右 心理流派
32.( B )认为人的行为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动和激发,且这些力量是与生俱来的。
A 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学派 D 先天本能学派 33.根据操作性条件发射,行为是否自发的出现主要是受( A )支配。
A 条件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本能 D 强化
34.“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更可能得到( A )的支持
A 人本主义学派 B 行为主义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认知学派 35.“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C)。
A 安全需要 B 匮乏性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情感需要 36.下列那个学派更有可能是环境决定论( C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37.把学生看作“较慢的计算机”的学派更有可能是( D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38.把学生看成“较大的白鼠”的流派是( C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39.梦的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B )最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
A 周公 B弗洛伊德C 弗格森 D 布罗伊尔
40.( A )认为每个人最了解自己的情况,都在积极地自我调整,从而自我实现。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41.“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上述观点更有可能是( C )的观点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42.“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上述是( A )的观点
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马斯洛 D 罗杰斯 43.强调“学生中心”的学派更有可能是( A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心理学的领域
1.日本核电站因海啸发生核泄漏期间,许多老百姓跟风“抢购食盐”以防核辐射的从众现象属于( A )的研究范畴
A 社会心理 B 教育心理 C 管理心理 D 学习心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影响心理发展因素
2.在1550~1880年间,巴赫家族出现了大约60名音乐家。这一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 A、B )对心理发展有影响。
A 遗 传 B 家庭环境 C 社会氛围 D 学校教育 3.“天昏昏兮人郁郁”体现了( B、C、D )对心理的影响
A 先天因素 B 外部因素 C 环境因素 D 后天因素 4.内因包括 ( A、B、C、D )
A 学习策略 B 原先知识水平 C 智力水平 D 兴趣爱好 5.父母的管教类型包括( A、B、C、D )
A 权威型 B 放纵性 C 冷漠型 D 专制型
6.下面那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A、B、C )
A 消极性格(如偏心、神经质等)的教师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B 皮革马力翁效应 C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D 非正式团体 7.非智力因素包括( A、B、C、D )
A 学习策略 B 爱好 C 兴趣 D 价值观 一般知识
8.冯特的心理学贡献在于( A、B、C、D )
A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 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
C 探索出了一套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 D 为世界各地的大学培养了心理学人才
9.心理学的任务是( A、B、C )
A 描述心理现象 B 揭示心理现象 C 控制心理和行为 D 了解自我
10.读心术的理论基础包括:(B、C)
A 易经 B 手相学 C 占星术 D 心理学 11.“一根指头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心理学原理有:C、D
A 从众效应 B 手相学 C 巴纳姆效应D 积极谬误 12.心理中,与俄狄浦斯有关的现象是( A、C )
A 恋母情结 B 催眠术 C 斯芬克斯之谜 D 释梦 研究方法
13.6.以下这些数值可用于表示相关系数的是( A、C、D )
A 0.05 B 1.05 C 0 D -0.05
14.17.定性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 A、C、D )
A 观察法 B 相关法 C 访谈法 D 经验总结法 15.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遗传对心理的影响( A、B、C、D )
A 亲属相关法 B 选择性繁殖 C 双生子研究 D 家谱分析 心理现象分类
16.活泼、开朗、聪明,有主见属于( B、D )
A 心理过程 B 心理特征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现象 17.下列属于心理特征的是( C、D )
A 伤心 B 记忆 C 乐于助人 D 沉稳 18.下列心理现象哪些属于人格范畴( A、C )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学习 19.下列哪些概念属于动机范畴( A、B、C、D )
A 需要 B 兴趣、 C 情感 D目标 20.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过程包含( A、B、C )
A 认知 B 情绪 C 动机 D 人格
21.人类的基本情绪包括( A、B、C、D )
A 喜悦 B 悲伤 C恐惧 D 愤怒 22.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B、C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心理学流派
23.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B、D )
A 桑代克 B 华生 C 罗杰斯 D 斯金纳 24.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斯金纳 D 奥尔波特 25.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A、B、C )
A 学生中心 B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C 有意义的学习 D 习得性无助 26.属于精神分析理论范畴的理论是( A、B )
A 梦的分析; B 催眠; C 条件反射; D 需要层次 三、辨析题
1. 辨析说明:学习心理学能让你看透别人的内心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但看透别人的内心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不仅仅是知识能够解决的。
2. 辨析说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行为遗传学:让走迷津快的老鼠和走迷津慢的老鼠分栏交配繁殖了六代。到第六代时,走迷津慢的“愚笨鼠”品种要比走迷津快的“聪明鼠”品种多犯一倍的错误。为控制环境变量,有时将愚笨的雌鼠的后代交给聪明的雌鼠喂养,以使被测试的是遗传禀赋,而不是母性抚养。 四、举例说明
1. 系统阐述并举例说明: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是心理现象的不同表现方面。
心理特征反映的是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如: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过程反映的是动态的发展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和动机过程。 2. 系统阐述并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对成为优秀教师的帮助?
主要从三个角度:有助于教师个人成长;有助于更好地传授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3. 系统阐述并举例说明心理学的任务
描述心理现象。对心理事件加以精确的描述,如定量的角度对心理事件加以精确描述,如: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时间的重要性?
揭示心理规律。探讨心理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如:通过实验研究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成绩和学习适应的密切关系。
控制心理行为,主要体现为预测和调控两个方面。如:当某个感到孤独和苦闷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孤独和苦闷是由于害羞与人交往而引起的,就可以勇敢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摆脱害羞,积极与人交往。 五、论述
1. 论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先天因素:如行为遗传学通过选择性繁殖、家谱分析、双生子研究、亲属相关法研究发现遗传对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如:汤普森实验。不过,遗传只能提供心理与行为表现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规定其现实性。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如气温、噪音、灾害、地域;家庭环境:孤儿院(无家)、教养方式、缺损家庭;学校环境:学校、老师、同伴;文化环境:文化对于人,正如空气对于人。好像并不重要,但其实是最重要的。缺少的时候才感到其不可或缺。
内因: 内因指个体的自身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学习策略、原先知识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爱好、意志、抱负水平、价值观等)
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40%遗传;35%非共享环境;5%共享环境(文化);20%误差。 2. 论述:环境、遗传的交互作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如卡里库克的例子。我们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只能提供心理与行为表现的自然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规定其现实性。
环境主要由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组成。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丰富的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举例(孤儿院孩子的成长、单亲佳家庭的成长、学校觉得教育、狼孩等) 3. 如何看待虎妈和猫妈的教养方式 虎妈的教养方式为:专制型父母(管而不教,严而苛刻)培养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人际保守,学校表现一般。
猫妈的教养方式为:放任型父母(自由发展,有求必应)培养出的孩子:散漫、对行为缺少约束,随心所欲,常常缺乏吃苦耐劳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学校常常表现不佳。
虎妈和猫妈的教养方式并不是最好的,虎妈对孩子的教养过于严苛,猫妈对孩子的教养过于自由,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最为有利。因为既对孩子有高度的期望和积极支持,又对孩子有必要的行为塑造。要争做权威型父母(管之、爱之、望之、教之)使得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幸福感, 并有很高的自尊,非常受同龄人的喜爱,在学校表现较好。 六、案例分析:
1.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Kallikak在从军时与精神不健全的女子同居,在之后的150年间中,出生的子孙后代约有480人之多。对其中189人的详细报告表明,正常者仅有46人,余下的143人有的是精神不正常的,有的是酒精中毒者,有的是癫痫病患者,有的是犯罪分子,有的是卖淫者。
卡里克库复原回归故乡之后,又和一个正常的妇女结发婚。这个家系有子孙后代496人,其中没有一个是不正常的,与前一个妻子所生的后代相比较,有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
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个体心理健康的程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教育,个人经历,社会文化等。 案例中卡里克库与不正常女子同居,对其子孙后代186人的研究表明,精神不正常的有143人,正常的仅有46人,而以正常妇女结婚,家系子孙后代没有一个是不正常的,这表明遗传对个体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很多精神性疾病具有一定遗传性。同时与精神不正常女子同居产生的子孙后代和与正常妇女结婚产生的子孙后代二者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也一定有所不同,这对其心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 “嗨,学心理学的,你能猜猜我在想什么吗?”每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每到此时,比较老实的心理学人,他们往往会略带惭愧地解释说:“心理学不是算命,??”。而这时,对方往往露出失望的神情,心中仍然对心理学充满困惑。 请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这种事情?
【1.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仅依靠教师的专业专门知识,也有赖于教师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除精通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之外,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概括来讲就是要具备“师德”。一个教师只有充满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具备完成教师工作的良好人格品质,其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2.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知识的储备越丰厚,可供运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闻所未闻,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他们的发展,有时也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博学的形象和较高的教育威信。
3.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诱导者。教师一生的工作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更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这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塑人、以行正人,才能培养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好学生。】
第二章 题库
一、单选题
1.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D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2. 首先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材料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B )。
A. 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 弗洛依德 D. 冯特 3. 要使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动化,主要通过( B )。
A. 形成策略化 B. 反复练习 C. 多问为什么 D. 使用联想法 4. 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D )。
A. 形象记忆 B. 语词记忆 C. 情绪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5.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
A. 过度学习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D)。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7. 听到一声巨响转过头属于( A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D. 有意前注意 8.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想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取得更好的记
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B )。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9. 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 B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语义知识 D. 情景记忆 10.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1.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B)。
A. 中间部分 B. 开始和结尾部分 C. 不一定 D. 都一样 12. 有人在学习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时,概括为“四化换一元”,这是使用了( C )。
A. 图表归纳法 B. 形象联想法 C. 简语归纳法 D. 符号纲要法
13.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 C. 高效练习策略 D. 保持记忆策略
14.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D )。
A. 组织构造策略B. 深入理解策略C. 高效练习策略D. 保持记忆策略 15. 记忆的容量为七加减二个项目的是( B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瞬时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6. 有人在记忆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这是使用了( C )。
A. 形象联想法 B. 歌谣归纳法 C. 谐音联想法D. 简语归纳法 17. 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的记忆属于( B)。
A. 程序性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感觉记忆D. 机械记忆 18. 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D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A. 加工深度 B. 觉醒状态 C. 记忆内容 D. 个体的知识经验 19. 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A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20. 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D )。
A. 组织构造策略 B. 深入理解策略C. 高效练习策略D. 保持记忆策略 21.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D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2.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D)。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23.从知识的来源可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 C )。
A. 感性知识 B. 自然科学知识 C. 间接知识 D. 个人知识
二、多选题
1.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B )。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 C.中间部分 D.不一定 E.都一样 2. 注意的特点有( ABCDE )。
A. 稳定性 B. 选择性 C. 广度 D. 分配E. 转移 3. 有效的学习知识,可按以下的目标实现条件( ABCDE )。
A. 概念化 B. 条件化 C. 结构化 D. 自动化E. 策略化 D. 知觉的恒常性 E. 知觉的起伏性 4.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 BE )。
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 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
5.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 ABCD )。
A. 系统结构图 B. 流程图 C. 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 双向图
6. 认知学习过程涉及以下那些心理现象( ABCDE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注意 E元认知 7. 深入理解的方法有( ABCDE )。
A自问理由法 B.形象比喻法 C.异同比较法 D.感性经验累积法 E.自我举例法
8. 下列属于归纳策略的是( ABCD )。
A.分类归纳法 B.歌谣归纳法 C.简语归纳法 D.图表归纳法 E.纲要归纳法
9.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纲要法时应注意( ABD )。
A提要性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自动化原则 D掌握性原则 E目标性原则 10. 应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BCDE )。
A.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B.避免分散注意
C.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D.使用各种形式增强持续性注意 E.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组织教学
11. 选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时应注意:( ABCDE )。
A.采用背读结合的方法 B.整记与分记相结合 C.尽量减少抄写时间 D.多种形式复习相结合 E.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12. 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DE )。
A.语义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长时记忆 13. 从知识的功能出发可将知识分为( BCE )。
A. 社会科学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公共知识 E. 策略性知识 三、绘图说明题(15分)
请绘制并解释艾宾浩斯曲线。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绘图(5分);说明(10分),其中,绘图部分,正确绘出并标注横坐标轴(1分)、纵坐标轴(1分)、三条线各1分。
绘图的评分要点:三条曲线及其标注(3分)、纵横坐标(2分)、 文字说明部分:
1、艾宾浩斯曲线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1分)
2、总体来说,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5分)
3、不同的记忆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如上图所示,无意义音节以往速度最快;而诗和散文的遗忘相对较慢。(2分)
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2分) 四、分析题
1. 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请说明其原因。(10分)
(1)存在着干扰现象,开头和结尾受到的干扰是最小的,而中间受到的干扰是最多的,所以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较差。
(2)开头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尾没有倒摄抑制,而中间部分既有前摄抑制,又有倒摄抑制,故效果较开始和结尾较差。
(3)这也是受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的印象不易改变,而近因效应是指最后一次看见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大脑中会存在很长的时间,故会产生开始和结尾的记忆效果会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 2. 请从记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普通人难以完成三位数乘三位数等位数稍多的心算问题。(10分)
完成位数稍多的心算问题需要短时记忆的参与。(2分)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我们当前能意识到的记忆,包含正在思考和操作的信息。(2分)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加减2个单位,需要通过复述才能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或者储存到长时记忆中。(4分)心算位数多的算数问题超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而在计算后面几位的心算结果时又不能对前面的计算结果进行复述,从而忘掉该部分结果。(2分)故普通人是很难完成多位数相乘的心算问题的。 (备选)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类似于367×278这样的位数稍多的心算任务,请从记忆的角度对此予以解释。 五、论述
1. 知识获得要经过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a.介绍和复习、b.深入理解、c.提供练习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知识获得中怎样合理使用学习策略。(15分)
a.介绍和复习阶段可使用:复习保持记忆策略(1分);组织构造策略(1分);例子(2分)
b.深入理解阶段可使用:深入理解策略(1分)(自问理由法,形象比喻法,异同比较法,感性经验积累法,自我举例法)。例子(2分)
c.提供练习:高效练习的策略(1分)(提高练习密度,减轻大脑负担,增强目标意识,提倡精讲多练)。例子(2分)
根据答题情况,灵活分配其余的5分。 2. 结合遗忘的规律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复习策略?(15分)
(1)复习时间的安排:第一,要注意及时复习,越是意义性不强的难记的学习材料,越是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记忆大塌方之前加固堤坝,也可根据遗忘曲线来安排复习时间;第二,要限时记忆。不能平时不复习,考试时临阵磨枪。要经常订立学习计划,具体规定完成记忆任务的时间
(2)复习方法的选择:第一,采用背读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增强记忆进展状况的自我调控。第二,整记与分记相结合,通常采用先分散记,后组合记,效果更好。第三,尽量减少抄写时间,抄写是有效,但费时,效率很低,故不可过多抄写。第四,多种形式复习相结合,不仅复习时记忆力更持久,而且利于从多种角度全面理解知识。第五,多种感官协调同记忆。不仅可以增加记忆线索,还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和记忆兴趣。
(3)卡片袋复习法。通过一张卡片记录多个知识点,对回忆失败的知识点做记号,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六、举例说明
1. 试举例说明影响遗忘的因素(10分) 最重要的是时间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如我们在期末准备复习时,如果不针对具体的科目进行性质与内容的划分,那我们识记的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忘得慢,因而不可贪多求快。 (2)学习的程度影响。如对某个知识点学习的越多,了解的越深,遗忘得越慢,反之则越快,所以要掌握好度,过度的了解就是浪费时间。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始的字母如ABC记忆较深,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较好,但是对字母表中间的字母则遗忘的很快。
(4)识记者的态度,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人们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人们兴趣的,不需要的会首先被遗忘,而需要、感兴趣的则遗忘较慢。此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的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的也多。
第三章 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构成问题的基本成分(B ) A.问题的起始状态 B.解决问题的策略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 2、常常用盒子装东西,却没想过用它来当置放蜡烛的平台,这种情况属于( BA)。 A.功能固着 B.思维定势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3、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是(B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一会突然有了解答 C.看到别人的办法不错也跟着用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4、桑代克用猫做的迷箱实验中,猫踩到踏板打开迷箱的方法是( A )。 A. 试误法 B. 爬山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5、当限于条件,对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不断缩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一般采用哪种问题解决策略方法(B )。 A. 试误法 B. 爬山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6、能有效解决河内塔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为( C )。 A. 爬山法 B. 试误法
C. 手段-目标分析法 D. 逆推法
7、逆推法在哪种问题情境下适用( D)。 A. 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时常用 B. 对如何解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用 C. 限于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D. 从初始状态出发有多种可能;但对目标而言,只有一种可能方法的问题 8、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 C )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类比法 D.逆推法
9、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对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这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是(D )。 A.酝酿效应 B.负向迁移 C.思维定势 D.原型启发
10、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B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1、儿童在初次用积木搭建房屋游戏时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C )。 A.计划法 B.逆推法 C.尝试错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2、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 A.记忆能力强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注意集中 D.动机强烈
13、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4、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议论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D) )。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D )。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16、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 ) A.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也越好 B.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越差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17、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8.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C)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9、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20、如果问题的解决只有一种固定的程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属于( D)
A.爬山法 B.类比法 C.启发式 D.算法式 21、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C)。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2、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B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3、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C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24、下列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是(D )。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25、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C )的问题。 A.创造性B.无结构C.有结构D.一般性
26、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2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D )。
A.问题的呈现方式B.问题的具体性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D.知识结构 28、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Reitman于1964年根据问题的明晰程度,把问题分成(AB )。 A.明确限定性问题 B.非明确限定性问题 C.常规性问题 D.创造性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三阶段模型包括(ACD )。 A. 审题 B. 选择方案 C. 解决问题 D. 反思
3、问题解决包括( BC )。 A. 一般性问题解决 B. 常规性问题解决 C. 创造性问题解决 D. 特殊性问题解决
4、酝酿效应的作用包括(ABCD )。 A. 降低紧张程度
B. 摆脱思维定势和既有知识束缚的过程 C. 使动机水平下降 D. 促进大脑的内隐加工
5、关于问题解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C )。
A.有关公共汽车司机名字问题的研究,说明了记忆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
B.同差生相比, 好同学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他们花更少的时间实际解决一个问题
C.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某些解决方法, 那么, 这些解决方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
D.当要人们比较两个具有不同表层结构的问题时,人们更可能有效地使用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来解决问题
6、有结构问题的特征( AB )。
A.问题的明确性 B.解法的确定性 C.问题不明确性 C.解法的开放性 7、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BCD )。
A.变通性 B.认知性 C.目的性 D.序列性。 8、影响个体发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ABC ) A.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B.主体的求知欲望 C.主体的知识经验 D.主体的智力水平
9、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AB ) A.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B.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C.个体思维的流畅性 D.个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10、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E )。 A.参与者畅所欲言,不评价和判断方案 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D.鼓励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 E.师生互动
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 E.师生互动
三、论述题(共4题,每题7分)
1.请详述你对问题解决的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一、对问题解决的理解: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三)、解决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即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和存在的限制或者障碍。 (四)、问题解决的阶段 (1)理解问题 (2)设计方案 (3)执行方案 (4)评价结果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呈现刺激的模式、思维定势、问题的表征、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问题情境,原型启发,情绪/动机,人际关系,人格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 2.试结合实例对 “试误法”进行评论。
答:一、定义: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对如何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理论指导。只能盲目尝试的一种方法。 二、使用要点:1、 对如何解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用。 2、逐个尝试每一种可能性
3、 儿童在最初的问题解决中较多采用
4、 随着学习和成熟,逐渐减少
3. 结合某一学科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学习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对具体的学科问题的解决,举例说明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问题表征上有何差别?
答:一、知识水平的差异 1.知识量上的差异
成绩优秀的学生知识量大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2.知识质上的差异
1) 概念掌握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 2) 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 3) 知识的组织程度不同 二、学习策略水平的差异
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习策略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三、思维策略水平的差异 1.推理方式不同
2.信息选择方式不同
3.策略生成、运用能力不同 四、案例分析(共1题,14分)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一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他的科研成果。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发现第一张幻灯片在屏幕上的位置太低了,于是大家就帮他想办法。
一位教授大声问大家:“谁有一本书或是其他什么东西?”有个人说他有一本书,那位教授又对大家说:“不行啊,这本书太厚了,这样幻灯片的位置就会太高了。有没有薄一点儿的?”于是大家又赶紧找薄一点儿的书。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教授喊道:“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然后他走到幻灯机前,拿起那边书,从中间翻开,垫在幻灯机下面。随后他看了看所有的人,摇着头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屋子的博士中,居然没人会翻书!” 问题:试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由于老师说了案例分析会变,但知识点不变,所以此处只给知识点,考试时,请大家自由发挥。
答:中小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问题的表征 2. 认知结构
3. 问题的解决策略 4. 功能固着 5. 动机强度
6.成败的情绪体验和焦
第四章 创造性教育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1分)
1.“推陈出新”和 “前所未有”是创造性思维特性中( A )的两种表现形式 A 新颖性 B适应性 C 科学性 D 发散性 2.创造性的主要标志是( B )
A 聚合发散性 B新颖适用性 C 科学可行性 D 流畅变通性 3.智力激励法又叫( D )
A类比联想法 B六顶帽子思维法 C强制联想法 D头脑风暴法 4.个体能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体现思维的哪种特性?( D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发散性 D敏感性 5.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散项目的范围大或维度多,说明思维的哪种特性强?( B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6.突出解放思想,是会议基础,体现的是智力激励法中的哪一原则?( A ) A自由思考原则 B禁止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结合改善原则 7.强调数量,获得最佳和高质量设想,体现的是智力激励法中的哪一原则?( C ) A自由思考原则 B禁止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结合改善原则 8.把思维指向某一固定点的收敛过程,要求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某一问题,体现那种联想法?( B )
A查阅产品样本法 B焦点法 C 5W1H法 D 奥斯本设问法 9.头脑风暴法的时间一般在多长为宜?( B )
A 10-30分钟 B 20-60分钟 C 60-120分钟 D 1-10分钟 10.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情况下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独特性想法的方法是( A )
A查阅产品样本法 B焦点法 C 5W1H法 D 奥斯本设问法
11.以下哪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可激活孩子的创造动机,让儿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C ) A压抑型 B溺爱型 C民主型 D 忽视型
12.以下哪一项是不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 C ) A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允许孩子参与。
B适时把对孩子的期望表达出来,并恰当地运用准确的惩罚手段。 C经常对孩子做的事表示出强烈的肯定情感或否定情感。 D家长能与孩子一起从事学业方面的活动。
13.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是( C )力量的重要性。
A父母 B教师 C榜样 D同伴 14.智力激励法允许( B )
A批评 B以数量谋求质量 C嘲笑 D表扬
15.小明想出了篮球的60个用途,这说明了思维的( A ) A流畅性 B敏感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16.头脑风暴法参加会议的人数以( B )为宜 A 3-5人 B 5-15人 C 15-25人 D 25-30人
17.台湾女作家三毛小时候不喜欢数学,靠死记硬背考了数学满分,老师怀疑其作弊,被老师拿墨汁在脸上画了两个两个大鸭蛋。导致三毛一想到上学就会紧张颤栗,从此在家休学。这个事例告诉我们(C)
A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B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理性批判和理性怀疑精神 C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D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够良好的学习环境
18.小明的班上的同学分为两组,每次课堂上大家都带上课后阅读遇到的关键问题或困惑问题,轮流向对方提问,彼此回答,并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C) A 三次停顿法
B 思维—同伴—分享法 C问题—讨论法 D 一分钟字条法
19.以下哪种方法是以提问的方法来寻找问题分发明途径,从多角度灵活看问题的(A) A 5W1H法
B下行智力激励法 C CBS法
D 智力激励法
20.在智力激励法的实施阶段中,为使与会者的大脑开动起来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气氛,而提出一个与会上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系的简单问题,促进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的阶段是(B) A 准备阶段 B热身阶段 C明确问题阶段 D畅谈阶段
21.在自由畅想期间,主持人不能说“这个想法太奇妙了”这一类的话,符合智力激励法中的哪项原则(B) A 自由思考原则 B 禁止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 结合改善原则
22.研究表明,儿童进入开放课堂仅8个月,就在解谜题测验中表现出差异。在讲故事活动中,开放课堂的孩子使用较生动的语言,句子结构变化较大。这项研究说明(D)
A教学组织形式对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B教师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儿童的创造性发展 C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 D 教育环境对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3.现代著名教育哲学家马丁.贝布尔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关系,而不是把对方看作某种物品的“我——它”关系。这句话的说明(B)
A良好的师生关系式平等的对立关系
B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
C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者与晚辈关系 D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朋友关系
24.以下哪一项是不利于培养“好思的学生”的教师特点(A) A注重学习活动的结果 B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C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 D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
2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雕塑家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及社会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愿意并能够为他们有艺术天赋的孩子提供发展其才能所必需的必要条件。这说明了(C) A 父母的行为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B父母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C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D良好的家庭条件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26.以下不属于老师良好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是(D)
A余秋雨在《长者》中回忆老师张可乐乐观的生活态度、渊博的学识和真诚的为人对他的影响
B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尔.韦曼在获奖当天坚持去上课并没有把消息告诉学生
C华裔科学家崔琦将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物理学家归结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角色示范
D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 27. “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D )。
A逆向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2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 ) A常规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2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B )。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2分)
1.根据张庆林与斯滕伯格的定义,下面哪些是符合创造性的?( BCD ) A 动物也具有该素质 B 新颖独特 C 可行性 D 适用性 E可变性 2.以下哪些说法符合张庆林与斯滕伯格关于创造性的观点?(ACD) A 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B 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充分展现出来 C人的创造性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来 D 人的创造性离不开内外系统相互作用 E一般在成人身上才能体现创造性
3.哪些家庭特点对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ABCD ) A 家庭历史 B家庭教养方式 C父母受教育的程度 D父母的行为特征 E家庭成员数量
4.自主学习包括( ABCD )
A自我识别 B自我选择 C自我培养 D自我控制 E自我反思 5.智力激励法的原则有哪些?( ACD )
A自由思考原则 B可以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结合改善原则 E优化原则
6.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 ABCD )
A问题设计者 B问题寻找者 C教练 D听众 E监督者 7.以下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BC ) A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 B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D在教学过程中是主次的关系
E在课堂上是遵从与服从权威的关系
8.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性培养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在(ABD) A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案例的心理环境
B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理性批判和理性怀疑精神 C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个性品质的完善 D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E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9.带电子表的圆珠笔最有可能是用哪些方法产生的发明?(AB)
A强制联想法 B查阅产品样本法 C焦点法 D设问法 E智力激励法 三、主观题
1.辨析说明:创造性教学其实就是有创造性的教学。(5分) 参考答案:
此观点错误。
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指教师遵照创造性教学的原则,以创造性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授创造技法,开展创造活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角色是问题解决者。
有创造性的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并组织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活动,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学生的角色仍是知识接受者。
2.辨析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孩子创造性越强。(5分) 参考答案:
此观点错误。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孩子天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并愿意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有些创造力强的儿童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但不一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3. 辨析说明:创伤有助于儿童的创造性发展。(5分) 参考答案:
此观点错误。
创伤不是关键,创伤在儿童动机上的效果才是关键。假如创伤不是为天赋发展和创造性的表达服务,它就可能阻碍儿童在某个领域中成为大师。 4. 辨析说明:人的创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5分) 参考答案:
此观点错误。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人们成长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其创造性的发挥。
5.辨析说明:禁止批评、禁止表扬都是智力激励法的原则。(5分) 参考答案:
此题观点正确。
智力激励法有一项原则是禁止评判原则,包括禁止批评和禁止表扬。如果过早地进行评判,会使很多有价值的设想被扼杀。这一原则还保证了自由思考原则的贯彻执行和形成良好的激励气氛。
6.案例分析: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作文。回来后学生们纷纷交了作文。 61名教学生中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惟有学生王晓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结果,他受到了严厉批评。老师认为:“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胡思乱想。”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参考答案:(下列知识点均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这种情况属于教学和学业评价中的“思维标准化”,即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的规范化和模型化(2分)。具体表现,例如权威迷信、思维定式、追求标准答案等等(1分)。
创造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2分)”
创造性的突出特征就是新颖和实用。因此,学生思维的标准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2分)。
学校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包括教师的个性品质(1分)、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1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1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1分)、学业评价(1分)、课程结构(1分)、教育环境(1分)等因素。
中国教育影响创新的主要方面有:思维的标准化、思维的无活力化
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流畅性(1分)、变通性(1分)、独特性(1分)和敏感性(1分)。
创新性培养的方法包括:智力激励法(1分)、强制联想法(1分)、类比联想法(1分);
创造性的培养包括不同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1分)、聚合思维(1分)、双向思维(1分)、模糊思维(1分)、批判性思维(1分)等
专家的建议包括:①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1分) ②欣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1分) ③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1分)
④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1分) ⑤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1分)
7.综合分析:瑞士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曾经观察过一个六至七岁的孩子,他发现这个孩子在短短的十个月里竟然提出了1250个为什么。这一现象对你有何启示。(12分) 参考答案:
每个人都具有潜在创造性。如:好奇、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孩子的天性。但能否得到发展,后天的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分)
家庭对于创造性发展的影响。(3分) 学校对于创造性发展的影响。(3分)
社会环境对于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如:单一的“成功”评价、不允许失败等)(3分)
(答案要点不是上述内容,如果观点新颖、合理、论证充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1-3分,但总分不得超过此题满分。)
8. 举例说明:创造性教学(Teaching for creativity)与有创造性的教学(Creative teaching)有何主要区别?(8分) 参考答案:
创造性教学的特点是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有创造性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寻常的活动,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2分)
在创造性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问题解决者;而在有创造性的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如知识接受者。(2分) 举例:4分。
9.举例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理性批判和理性怀疑精神。(8分) 参考答案:
理性批判和怀疑精神主要是指学生不盲从权威,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对主客观事物进行例行的分析、评判、思考和怀疑。(1分)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发展,从而能够拥有理性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让学生敢于质疑与批判,也会让老师乐意接纳甚至鼓励学生质疑与批判。它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保障。(4分)
例: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的故事,大学期间发表文章,点名批评自己导师的观点。而此批评文章是导师鼓励学生去发表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3分)
10. 举例说明:智力激励法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参考答案:
第一,自由思考原则。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2分)
第二,禁止评判原则。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扼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2分)
第三,谋求数量原则。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1分)
第四,结合改善原则。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1分)
举例总体情况(2分)。
11.案例分析:公元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儿子拿着几块眼镜片与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弄着。他们模仿大人,有的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前,有的把两块镜片放在一前一后看着远方。突然,一位孩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远方的教堂尖塔怎么变得这么近?”孩子的叫声惊动了站在柜台里的汉斯老板,汉斯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手里拿的一片是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一片是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孩子在游戏中发现
了可以望到远处的现象,汉斯抓住这一偶然发现,认真研究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为今天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0分) 答:参考答案:
①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在本案例中尤其表现为家庭因素。(3分)
②有些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对孩子的创造性发展有积极作用,如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允许孩子参与一些活动。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让他们做游戏、玩。(3分)
③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保护孩子玩的天性和好奇心。(2分)
④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动手能力,将会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2分)
12、辨析说明:智力越高,创造力就越高。 参考答案:
智商越高,创造力就越高吗?不完全。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当智商低于一门槛(IQ低于120)时,创造力与智力间是正相关关系;高于门槛时,这周关系便会减弱;高智商者可能很有创造力,这时智力无法用来预测创造力。
13、请论述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几种类型及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它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创造性培养的? 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方式有三种:压抑型,溺爱型,民主型。压抑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的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赖、顺从、无主见、创造水平低。民主型教育,能激活孩子的创造动机,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其中提高创造性。 14、案例分析题: (1) 案例1:1998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是《坚韧——我追求对的品格》。
对此,某省上万名家庭健全的考生竟都以“我自幼父母双亡,独自1人承担家庭重任成长至今??”这样的公式化的虚假构思开题,令阅卷老师震惊不已。
(2) 案例2: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有一题目为“请把朱自清《匆匆》这篇
散文中,你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有一学生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标准答案却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参考答案:
(1)影响因素: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业评价,课程结构,教育环境。
(2)品质优秀的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创造性教学方法,如三次停顿法,思维同伴分析法,问题讨论法。采取多元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改革课程结构,使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和课堂氛围,对教室进行创造性布置。
第六章 学习动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B )。
A、创造性任务 B、常规性任务 C、偶发性任务 D、艺术性任务
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C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高级学习动机 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 )。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 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 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
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 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C )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
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
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 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 11、下列不属于内部归因的描述是( C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失败发生在彻底放弃之后 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性格决定命运 12、七岁之前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D )。
A、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能力 B、喜欢把自己的成就与别人进行比较 C、认识到能力与努力呈负相关 D、具有不现实的积极自我知觉
13、皮亚杰提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智慧来源于动作”,这个论断是以下列哪种心理品质为前提的( C )。
A、自信心 B、责任心 C、好奇心 D、同理心 14、学习内容难度的设置最好应参照以下哪一标准(C )。
A、学生学习兴趣 B、学生的主观意愿 C、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D、学生的学习成绩
15、外部诱因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对学习动机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指( B)。
A、学习动机水平提高 B、内部学习动机降低 C、学习动机水平降低 D、外部学习动机提高
16、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外语,他的学习动机属于( B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一般动机 D、间接动机 17、下列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C )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8、下列哪句话能反映“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思想(D )
A、“棍棒出孝子” B、“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让孩子跳一跳,才能够得到” 19、判断下列那句话是正确的( C)
A、外部动机是持久的学习动力之源 B、学习动机不存在个体差异
C、外部诱因使用不当会损害内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是不能培养的
20、当前至少有十项研究表明,为得到玩具而活动的儿童,为获得好成绩而学习的学生,为赚取金钱而工作的成人,都避免挑战性行为。这一现象表明( B)
A、人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 B、奖励阻止了冒险性行为
C、当前社会多数人在追求声色犬马的满足 D、这些人的人格发展不健全 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 B、应当尽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 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2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C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2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24.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2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 A.25% B.50% C.75% D.10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AC)。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2、榜样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受到以下因素影响(BCD)。 A.榜样的行为非常高尚B.榜样与学习者有很多相似性 C.榜样的特点突出D.榜样值得信任
3、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ABC )。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4、反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其使用技巧在于( ABCD )。 A.及时 B.经常
C.具体 D.准确 5、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BCD )。
A.奖金 B.荣誉 C.表扬 D.行使特殊权利 6、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包括( ABD )。
A、设置悬疑 B、引发认知冲突 C、给予犯错的机会 D、引起争议 7、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BD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8、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结果。下列属于竞争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是( BCD )
A、思维僵化 B、压力过大
C、习得性无助 D、人际关系紧张
9、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结果。下列可以避免竞争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的策略包括(ABC )
A、竞争方式多样化 B、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 C、提倡多种形式的合作 D、提升学生竞争能力 10、动机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AD)
A、诱因 B、责任心 C、趣味 D、内驱力 11、价值期望模型包含( ABD)
A、动机 B、期望 C、思维 D、价值
12、如何才能做到奖励不仅仅为尖子生而设(ABCD ) A、每个学生应该都有平等的获得奖赏的机会
B、让学生知道自己只要投入适当的努力,都有可能获得奖赏 C、奖赏的设置强调自我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D、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奖励标准
13、能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策略( ABD )
A、增强学习自主性
B、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C、设置高诱惑力的奖励
D、对学习结果给予合理的反馈 14、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BC )。
A.奖金 B.荣誉 C.表扬 D.行使特殊权利 15、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包括(ABCD )。
A、设置悬疑 B、引发认知冲突 C、给予犯错的机会 D、引起争议 16、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BD)。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17、根据内驱力的成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ABC )
认知动机 B、自我提高动机 附属动机 D、辅助性动机 三、举例说明题(每小题5分)
1、简述学习动机的价值期望理论并举例说明。
答:学习动机的价值期望理论属于学习动机的认知论观点,价值期望模型认为人们在某项任务上的努力程度取决于:(1)看重任务的回报或参与活动的机会的程度,即价值;(2)达到目标的预期,即期望。
举例:参加一个微课比赛。(1)价值:可以体会氛围,可以向他人学习,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2)期望: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名次。
2、结合教学或学习经历,谈谈如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答:(1)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是非观。(2)教师自身的仪表和语言。衣着要干净整洁,不能蓬头垢面。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3)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水平。作为教师要为学生解答疑惑,所以要求知识要全面准确,而且教学水平高才能使学生听懂,使得课堂生动。
3、请列举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至少5条)。 答:(1)设置悬念,由难题引发学习。例子略(2)猜测与反馈,就一问题引发多种观念,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念产生怀疑,从而对问题相关知识产生兴趣。例子略(3)挑战学生知道感,挑战学生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例子略(4)争议,诱发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观念。例子略(5)引起认知冲突。例子略
4、请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并说明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存在着一个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过别人的帮助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被称作最近发展区,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它是一个人的最大潜力.教师应该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信息.它强
调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上都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潜在发展水平,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答:错误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关系。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与任务的难度有关;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应该逐渐下降。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错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说外部学习动机不可靠?外部学习动机损害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外部奖赏?
答:1.不可靠的原因:诱因引起或促进个体学习行为均不是因为个体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所带来的替代性奖赏或其他的什么理由(1分)。首先,外部学习动机可能导致的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降低(1分)。其次,他们会发展出一种工作心态,做那些以最小的努力带来最大的奖赏的事,而不是尽可能做好工作以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奖励阻止了挑战性行为(1分)。奖励把人不当做一个生命体,旨在控制他人行为,当个体付出了努力但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奖励,其效果将是惩罚性的。另外,奖励完成任务的人实际上是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人的惩罚。奖励破坏人际关系。奖励总是一种稀缺资源。容易引起冲突和嫉妒(1分)。
2.根本原因:损害学习内部动机的不是奖赏的使用,而是事先提供奖赏作为诱因和提供奖赏的方法使学生认为:他们参与奖赏行为只是因为他们要赚得奖赏而不得不做,而不是因为这些行为本身有价值或能契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因此,在激发学生外部学习动机时须避免学生出现以上错误的观念(3分)。
3.如何有效利用外部奖赏:首先,运用奖赏时,目标明确,策略清晰的任务,比那些目标模糊,学生必须发现或创设新策略的任务来说,奖赏对学习具有更好的指导效果(1分)。其次,奖赏最好用于达标性任务的诱因,针对需要大量操练与实践的技能(比如数学计算、打字、投篮训练等)(1分)。再次,在给出奖赏时,要以提供信息反馈、鼓励学生欣赏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不是只想着奖赏(1分)。
六、案例题(每题15分) 案例题(一)
小明很苦恼,这次期末数学考试只考了50分,他觉得这次考试失常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是因为数学考试时一紧张,一段时间内脑袋短路,也有可能是自己考试早上没吃早餐,影响发挥。另外这学期新换了数学老师,他感觉自己不太适应这个新老师,这可能影响到了他数学的成绩。同时,他也感觉这学期自己数学学习没以前那么投入了,很少去摸数学课本,做数学题。还有,他觉得自己最近运气很不好,总是到处“碰壁”。
小明的期末总结里写到以上好几种情况影响了他的数学成绩。作为班主任,应如何诱导小明能让他增强后继的数学学习行为,请结合归因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答(结合案例和个人观点): 1. 维纳归因理论:①个人在行为之后,对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认知
解释②解释自己行为后果时,个人所做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③个人以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取决于其对行为结果所做归因解释。
2. 其影响研究显示,内部的可控归因,也即努力程度,往往促进学习
动机水平的提高。
3. 三维度六因素表
案例题(二)
抗战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当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巴砸另外的同学时,就上前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下。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同学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并对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这颗糖奖励给你”,学生惊疑不定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对学生说:“你用泥巴砸人时,我制止你,你立刻就停止了,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的接过糖。然后,先生又掏出了第三颗糖,对学生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巴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我也要奖励你。”这时,学生已经激动得留下眼泪,说:“校长,我知道我错了,我砸得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感动的磕磕巴巴的跟陶先生说出心理的感受。陶先生笑了。从口袋中掏出第四颗糖,对那个学生说:“这颗糖奖励给你,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好了,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
请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故事”谈谈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答: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使学生受到警示,旨在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惩罚的方式有:否定性的语言评价、批评、谴责、采取强制措施、给予处分等。惩罚能引起羞愧、痛苦、焦虑、畏惧和悔恨,从而使人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努力去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的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惩罚和奖励是构成学校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开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惩罚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和培养
一、单选题(1*20=20分) 1、某同学看到“挟尸要价”新闻后,非常愤怒。这种体验是属于品德结构的( B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动机 2、研究发现猴子也会欺骗,这说明道德受( A )的影响
A 社会生物学因素 B 遗传因素 C 生理学因素 D 环境因素
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特征是( D )。 A 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
B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C 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 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4、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D )。 A 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
B 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C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 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5、下列属于描述品德的成语是( C )。
A 三从四德 B 忠孝节义 C 高风亮节 D 礼义廉耻 6、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 B ),才能够真正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价值 D 道德观念 7、某同学通宵打游戏,不顾及寝室其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属于( B) A 理性利他主义行为 B 自我中心性行为 C 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 D 良心主义行为
8、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 B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B ) A 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 B 道德发展受个体规律制约 C 品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 D 品德对社会道德起反作用影响
10、社会学习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B )
A 皮亚杰 B 班杜拉 C 荣格 D 科尔伯格 11、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处于( B )
A 小学一年级 B 小学三年级 C 小学五年级 D 初中一年级
12、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一种能力,称之为( C )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情感 13、作为个人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形式和客观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的是( D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A )。 A 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 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部分先后的 C 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 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15、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处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个体的特征是( A )。 A 对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B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 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 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1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的阶段是( A )
A 他律水平 B 自律水平 C 前习俗水平 D 习俗水平 17、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个体认为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是哪个道德阶段的特点( B )
A 普遍原则阶段 B 社会契约阶段 C 寻求认可阶段 D 遵守法规阶段
18、我们认为帮助自己的朋友、老乡或亲戚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此种行为属于哪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C )
A 内隐偏见 B 沽名钓誉 C 内群体互惠 D 利益冲突
19、在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因素论”中,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属于( D )
A 道德情感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 D 道德认识
20、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作者以百分比来评估自己对于其合作成果的贡献,百分比之和往往超过百分之一百。此种现象是( A )
A 内隐偏见 B 沽名钓誉 C 内群体互惠 D 利益冲突 21、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采用奖励( C ) A 只能用物质奖励 B 只能用精神奖励
C 可以以精神奖励为主,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D 奖励的频率应当频繁
22、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采取行为矫正可以采用惩罚应( C ) A 不分析其问题行为的原因,给学生贴上“品德败坏”的标签 B 对具有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方式方式进行。 C 对自尊性极强的和有些粘液质型的学生,私下找其谈话,采用不直接批评学生,而是采用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对照,认知到自己的错误,帮助班集体组织开展活动的方式予以惩罚。
D 对自尊性极强的和有些粘液质型的学生,采用直接当众批评的范式进行教育。 二、多选题(2*10=20分)
1、根据品德结构要素说,将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 ABCE)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动机 (E)道德行为 2、道德意志包含以下哪些阶段( ABD )
A 决定阶段 B 树立信心阶段 C 保持耐心阶段 D 坚持恒心阶段, 3、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包括( ABCD )
A 从他律到自律 B 从效果到动机 C 从评人到评己 D 从片面到全面 4、以下哪些学者在道德研究中做出贡献( ABD )
A 皮亚杰 B 班杜拉 C 荣格 D 科尔伯格
5、下列属于描述道德的成语有( ACD )。
A 三从四德 B 德高望重 C 仁义道德 D 礼义廉耻 6、下列属于描述品德的成语有( BD )。
A 三从四德 B 高风亮节 C 仁义道德 D 小人得志
7、品德功能结构论是章志光教授在1990年提出来的,他把品德心理结构分为( ABC )
A 生成结构 B 执行结构 C 定型结构 D 定向结构 8、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ABC ) A 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 B 道德情感更具有自觉性
C 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以自制 D 道德情感比较稳定
9、正常情况下,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最有可能处于( BD )阶段。 A 他律水平 B 自律水平 C 前习俗水平 D 习俗水平
10、 “能意识到道德准则是社会契约,不合理时可以修改”属于道德发展的( BD )阶段
A 遵守法规阶段 B 社会契约阶段 C 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11、在《电影结束时放起的视频让人脸红》这一新闻故事中,没有去帮忙的家庭组( AB )。
A 在观看视频后,孩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 B 家长的道德认知并没有转化为道德行为 C 家长的道德意志不够
D 具有助人为乐的道德认知,毫无道德情感,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2、父母或教师言行不一致,可能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到( AD )的影响。 A 上行下效,学生也相应学会成人相应的言行不一 B 毫无影响
C 学生按成人的言语要求作出行为,并忽视成人与之不一致的行为。
D 学会成人的言行不一致,并对周围其他同学也产生相应的影响,传递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
13、“品德差”的学生( CD ) A 就是人品差,品德无法提高
B 该放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和关注,放任其发展,直至逐出校园
C 教师应予以关注,分析其各类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受到不良影响的因素,针对性地创设环境提高品德
D 其道德行为的缺乏和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其特殊年龄阶段“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的发展不均衡有关。 14、如何鼓励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ABD ) A 树立同龄榜样
B 通过表扬及时强化其积极行为
C 发现不良行为,挖苦、讽刺,使其羞愧不已,再也不敢做出坏行为。 D 创设情境,进行道德情感陶冶,增强动机。
三,辨析题
1,品德与道德 (8分)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里特征和倾向,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种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支配他们行为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心理发展中长期沉淀的产物。
品德与道德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
(1) 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品德和道德一样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 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是道德
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 (3) 个人品德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道德风气。 区别:
(1) 品德和道德反映内容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
内容全面。品德是一种个人现象,内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
(2) 品德和道德的方式和发挥作用途径不同。社会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
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为起支配和调节作用 (3) 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规律的支配。而品德不仅受社会规律的支配,还受个
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四,举例说明题(20分)
1,举例说明,影响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因素。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早期形成优良品德的基础,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是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矛盾斗争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好与坏的习惯是后天形成某种品德的基础。父母的言行思想,无时无刻影响儿童,家庭结构与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父母表率作用的优劣,都对儿童品德形成起决定性作用。1 家庭教育是儿童形成某种习惯的土壤。2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3 家庭教育应该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原则 五,论述题(20分)
1,论述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和培养。 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有:
①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②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③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
(1) 道德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道德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育者
言行一致),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 道德情感的培养:晓之以理,以知育情,引起共鸣,以情育情,处之以境,
以境育情,导之以行,以行育情,舆论强化,集体育情
(3) 道德意志的培养:明确意义,确立动机,提供榜样,培养自制性、坚持性、
果断性,自我教育
(4) 道德行为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用行为塑造机制培养道
德行为,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榜样的示范
六、案例分析(每题12分,任选一题)
1、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根据此案例,具体阐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2分)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分)
阶段1:避罚服从阶段(0.5分)。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是否会受到惩罚,是否会遇到麻烦(2分)。
阶段2:相对功利阶段(0.5分)。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救活妻子,或妻子死去,自己被判刑)(2分) 水平二:习俗水平(1分)
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0.5分)。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2分)
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0.5分)。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只要违反了规则,并且给他人带来了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法律的要求(对妻子的责任感和破坏法律罪恶感)(2分)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1分)
阶段5:社会契约阶段(0.5分)。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社会契约是可以变化的(2分)
阶段6:普遍原则阶段(0.5分)。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尊严(2分)
【要点:三水平名称各1分;六阶段,每个名称写对各给0.5分;六阶段各个阶段的阐述合理给1分;每个阶段结合案例分析恰当给1分。】
2、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
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事件发生的前几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选择离开。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根据此案例,分析责任分散效应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12分)
责任分散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该理论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 鼓励见义勇为行为,宣传助人为乐思想
(2) 培养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危机事件反应时间 (4) 完善社会体制,鼓励旁观者有作为
3、诺尔特认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里,他将学生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并举例谈谈如何营造道德情境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12分)
一、道德意志的培养
1 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2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 3 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二、道德行为的培养
1 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2 为学生创设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产生不良行为; 3 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4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5 注意矫正不来那个的行为习惯
第八章 社会性发展与培养题库(无解)
一. 单项选择题
1. 狼孩的现象体现了(D )
A、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B、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C、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D、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2.有些婴儿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对重新见到母亲感到非常高兴。并且能够与陌生人友好相处。这类婴儿属于 ( B)
A、反抗依恋型 B、安全依恋型 C、矛盾依恋型 D、回避依恋型
3. 小明今年5岁,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C )
A、主动行动对羞怯怀疑 B、主动性对退缩愧疚 C、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4. 管而不教,严而苛刻的父母属于(C)
A 、认真型 B、威信型 C、专制型 D、宽容型 5. “陌生情境”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B )
A、埃里克森 B、安斯沃斯 C、洛伦兹 D、哈罗
6. 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求并力图保持与特定人物(主要是母亲)情感 联系与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C )
A、印刻 B、依附 C、依恋 D、亲情
7. 从大量诺贝尔获得者的例子可知,获得者大都处于中年期,这是 因为中年期的主要任务是(D)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B完善感对绝望感 、 C、亲密感对孤独 感 D、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
8.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出生后第一年面临的危机是( A )
A 信任对不信任 B 勤奋对自卑 C 主动对内疚 D 自主对羞怯和 怀疑
9. 弗洛伊德的潜伏期年龄段是指( C )
A 1~3岁 B 3~6 C 6~11岁 ; D 11岁或13岁开始 二. 多项选择题
1.社会性发展关键阶段是( ABC )
A. 婴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少年期 D、老年期 2. 下列反映依恋现象的是( BCD )
A、照顾病人 B、印刻现象 C、新生儿亲子抚触 D、代理母猴 4. 依恋包括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ABCD )
A、安全依恋型 B、反抗依恋型 C、矛盾依恋型 D、回避依恋型 5. 典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哪几种( ABCD ) A权威型 B 专断型 C 放纵型 D忽视型 6. 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主要包括( ABCD )
1消退法 2暂时隔离法 3 榜样示范法 4 角色扮演法 7.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 ABCD )
A相互接近 B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C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D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三、举例说明
1. 系统阐述并举例说明:改变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一、消退法,即改变攻击性行为过程中,经常采用漠视、不理睬等消退法来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二、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孩子在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刻将她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他必须呆在那里,直至定时器响了之后方可离开。隔离的时间长短遵循一岁一分钟的原则。父母如能正确使用暂时隔离法,则它对于终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安全的、有效的,同时也能减少父母的生气和不安,并能使亲子关系迅速恢复至正常。
三、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四、角色扮演法,是指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指定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注:例子自举)
2. 系统阐述并举例说明:四种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对儿童带来的影响。 (1)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高反应。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坚定、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明确的、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述说,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接纳孩子的观点,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在权威型父母合理、民主的教养之下,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2)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孩子高要求、低反应。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控制、惩罚、严格、冷漠。这类父母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少热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孩子一味地听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权威。父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学习上缺少灵活性,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自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3)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高反应。即我们说的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不严格与过度关心。这类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要求,不会密切监控孩子的行为。他们对孩子有求心应,孩子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溺爱下的孩子会形成依赖、任性、冲动、幼稚、没有恒心、不能吃苦、不能体谅别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质。这也是今天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容易出现的,最后自食恶果的还是家长。
(4)忽略型教养方式:对孩子低要求、低反应。也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漠不关心、拒绝。这类父母或者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缺少教育。在感情上也表现得比较冷漠,对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容易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易于发怒等问题,常发展为行为失调,课堂表现非常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出现如酗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甚至多种犯罪行为。 (注:例子自举) 四、论述题
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费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生本能的发展。根据生本能表现形式的不同,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费洛伊德的心理发展五个阶段,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及生殖期。
1、口唇期(0~1岁):生命的第一年,生本能集中表现在口腔。缺少了口唇的刺激(如过早断奶),可能使人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等,形成一种“口欲施虐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悲观、不信任、愤世嫉俗和攻击型。口唇期分为口唇初
期(0-8个月)和口唇晚期(8月-1岁),口唇初期时,快感主要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吮吸本身可产生快感;口唇晚期时,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鄂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
2、肛门期(1~3岁):生命的第二、三年,生本能集中表现在肛门,对大小便特别感兴趣。过于放纵或过于严厉的大小便训练都可能导致肛门期的固着,主要表现为随意排泄型人格和滞留型人格。
3、性器期(3~6岁):发生在生命的第四至七年,生本能表现在生殖器区域。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因此,这是异性教育的关键期,如性别差异、择偶。另外,这一时期儿童有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6~11/13岁):从七八岁左右开始一直到青春期前,这时儿童不对性和异性感兴趣,也不再通过定位于躯体的某一部分而获得快感。儿童兴趣转向外部,注意发展各种需要的规则、知识和技能,是超我发展的关键期。另外,儿童开始认同同性父母,因此,同性父母在这时期应做好儿童的榜样。
5、生殖期(11/13岁以后):也叫两性期,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个体性器官成熟。自此以后,性本能的焦点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这个时期需要处理超我与本我的冲突,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期。 2.论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少年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青少年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少年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青少年能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情况等,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较强的自尊心。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总之,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3.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缺少父亲可能会对个体的早期社会性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1)父亲对个体早期社会性发展具有有别于母亲的独特发展作用。(3分) (2)父亲的性别角色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基础。(6分)缺失父爱对儿子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更少攻击性、更多依赖性,有较多的女性兴趣和行为模式。缺失父爱对女儿发展的影响: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婚姻发展。
(3)父亲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动力。(6分) 父亲是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这样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丰富儿童的社交内容,满足儿
正在阅读:
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题库05-17
初一上册政治试题07-20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01-24
智能大厦楼宇自控系统方案设计 - 图文10-14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06-07
八年级下语文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质课说课稿【精编】(有无答04-14
2017年尔雅《诗经》导读期末考试答案06-21
年产煤矿60万吨改扩建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07-05
巨人公司简介公司发展01-3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考试题库
- 期末
- 心理
- 发展
- 教育
- 基于内外转子差速发电机的发电减速带设计说明书
-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 快速通道工程创优计划 - 图文
- 统计学思考题
- 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教学教案及教学计划
- 100年度教育部奖励私立大学校院校务发展计画要点汇编 - 图文
- 康氏族谱
-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
- 千阳三力雅马哈俱乐部章程
- 电子式电能表设计毕业论文
- 上海一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诊断试剂及仪器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烟气余热利用毕业设计
- 工区安全技术交底(桥梁三级)
- 下肢骨折分型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7年高三地理练习卷(七)(无答案)
- BEC商务英语中级口试指导 56个情景对话
- 京东商城物流模式分析研究
- 1.周 鑫 汽车表面清洁的现状与发展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