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材绪论

更新时间:2024-01-16 07: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教材绪论

一、单选题

1、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布鲁纳

3、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学心理学化”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了贡献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4、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学记》

7、西方教育史上,首倡“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8、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学》 9、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是( )。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10、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 )为

标志。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康德的《论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1、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乐正克 D.墨子 二、多选题

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 )三步。 A.苏格拉底讽刺 B.定义 C.解释 D.助产术 E.概念 2、以下哪些观点出自《学记》( )。

A.“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B.“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D. 教学相长 E.长善救失 3、下列哪些是孔子的教育观点(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E.注重文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是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经验中心 E.课堂中心 F.活动中心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 和 为研究对象,揭示 的一门科学。

2、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 的观点和方法理论为指导编写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3、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 4、六艺包括 。 5、六书包括 。

6、赫尔巴特按照教学过程中儿童心理活动变化而划分的著名的四阶段说包括 。

7、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 8、布鲁纳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 。

9、赞可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 。 10、巴班斯基的代表作是 。

11、赫尔巴特的(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四、简答

1、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2、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五、论述

1、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思想。 2、论述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差异。

第一章 教育概述

一、单选题

1、认为动物的本能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教育的( )的认识。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 )。

A.培育下一代 B.传递生产经验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传递生产经验 3、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4、狭义的教育是指( )。

A.文化传授 B.课堂授课 C.经验传授 D.学校教育

5、( )使教育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形态,也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开始。

A.文字的产生 B.学校的出现 C.生产力水平提高 D.教师的产生 6、( )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师法》 D.《教育法》 7、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符合哪种教育起源学说(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8、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六三三制

9、新中国以来第一部教育大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学制改革成果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

A.适龄儿童和少年 B.适龄少年 C.适龄青年 D.适龄少年和青年 二、多选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目的 E.教育规律 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3、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E.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成人教育 5、当前我国主要的学校系统包括( )。

A.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 B.专门学校的学校系统 C.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 D.基础教育 E.高等教育

6、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成人教育 三、填空题

1、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和 。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四、简答/论述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2、简述当代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简述教育的概念。

4、下列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 A.“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人的智力同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 C.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可以任意涂抹。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E.“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特殊的环境,运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三、填空题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价值。 2、被称为“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阶段。

3、影响人的身形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4、人的发展包括人的( )和( )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5、(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 )。

7、( )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对人的发展其巨大作用,( )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对人的发展起动力作用。 8、遗传素质的( )在构成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教育者向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不凌节而施”,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性。 四、简答/论述

1、简述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何影响?

2、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3、论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分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5、论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7、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哪些?怎样进行教育? 五、案例分析

我国古代有一神通叫方仲咏,自幼聪慧,尤其有作诗天赋,其父母爱慕虚荣,只管让他到处炫耀。这样,方仲咏长大成人,遗憾的是,他的各方面才能却“泯然众人矣”。请用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2、体现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和质量规格的是(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原则 D.教学目标

3、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为其他各育奠定物质基础,( )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对其他各育起促进和特殊作用。 A.智育 B.体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4、( )对各级教育目的有普遍指导意义,( )规定不同类型、层次学习的培养人的基本质量规格,( )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A.教学目标 B.国家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5、下列教育家中不持“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观的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6、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是( )。

A.发展的学生创造性 B.教师角色的转变 C.尊重学生学习 D.重视学生兴趣 二、多选题

1、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全面素质 E.社会素质 2、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发展功能 E.激励功能 3、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传授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C.发展学生的智力

D.培养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E.提高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C.教育理想 D.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 E.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5、素质教育的特征表现在( )

A.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B.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C.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D.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E.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6、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对儿童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素

质包括( )

A.社会文化素质 B.心理素质 C.身体素质 D.能力素质 E.创新精神 三、填空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2、对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功能。

3、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4、(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以其系统的知识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5、素质教育实质上是( )的具体体现。 四、简答/论述

1、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2、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3、简述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简述素质教育特征及任务。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中,“团结协作”反映的是( )。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B.对待学生的态度 C.对待同事的态度 D.对待自己的态度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创造性 B.协作性 C.周期性 D.示范性

4、教师的劳动从学校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教师劳动没有固定时间的界限,这说明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创造性 B.空间广延性和时间延续性 C.周期性和后延性 D.示范性 5、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师的专业发展 B.教师成为研究者 C.团结协作 D.尊敬和热爱学生 6、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 )。 A.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B.激发学生的兴趣

C.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 二、多选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 )

A.政治思想素养 B.教育思想素养 C.职业道德素养 D.业务素养 E.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 )。

A.示范者 B.管理者 C.父母与朋友 D.服务者 E.研究者

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转化,表现在( )。

A.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 B.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

C.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 D.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

4、教师的业务素养包括( )

A.知识素养 B.道德素养 C.政治素养 D.研究素养 E.能力素养

5、教师的能力素养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主要表现在(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E.知识素养

6、当代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性主要表现在( ) A.自主性 B.能动性 C.创造性 D.合作性 E.实践性 7、师生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

A.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 B.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 C.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三、填空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劳动就是教师利用自身具有的素质影响学生的过程。教师凭借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等去影响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在手段上具有( )的特点。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3、( )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教师劳动最根本的特点是,教师劳动的性质是( )。 四、简答/论述

1、实现教育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2、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3、样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4、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的变化 5、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素养?

6、怎样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7、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具体表现如何?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请结合教师的职业素养分析案例。

第六章 中学课程

一、单选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见于( )。

A.《五经正义》 B.《论语》 C.《学记》 D.《朱子全书〃论学》 2、课程权力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元化,这反映了( ) A.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C.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3、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 )。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4、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课程要素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这种课程取向是( )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5、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之一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置( )为必修课程。

A.综合实践活动 B.必修课程 C.选修课程 D.信息技术教育 6、( )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目的 B.课程设计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二、多选题

1、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 )。

A.规定教学科目 B.规定教学目的 C.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 D.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E.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当前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是( )。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B.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

D.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E.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教学设备 B.师资条件 C.科技发展水平 D.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 E.社会条件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课程类型主要有( )。 A.国家课程 B.分科课程 C.校本课程 D.经验课程 E.地方课程 5、学科课程的优点是( )。

A.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B.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C.有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 D.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E.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

6、衡量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是( )

A.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 B.具体课程的编制 C.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E.能否适应社会需求 7、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

A.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B.学生年龄特点 C.教育目的 D.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E.各科课程标准

8、下列哪些提法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内涵( ) A.按门类制定课程标准

B.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C.对教学原则和评价提出指导性建议

D.包括各门课程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E.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

9、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中的亮点之一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D.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10、新基础教育教材在以下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

A.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B.强调与现实生活联系 C.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D.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E.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编排中

11、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基础性 E.人文性

三、填空题

1、(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在学校,课程设计的方式表现是( )。 3、( )体现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4、新课改在学科设置上有所创新,开设( ),明确规定( )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

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国民基本素质要求,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的( )、( )、( )的基本要求。 6、中学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

7、( )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

8、新的课程标准将( )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生的(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操作性。

9、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上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四、简答/论述

1、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因。 2、简要回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新课程标准的有何特点?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七章 中学教学(上)

一、单选题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2、在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中,( )起主导作用,( )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中介。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感知课程内容 C.理解课程内容 D.巩固、应用知识技能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最优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课程设计

5、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讲清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有知能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是( )教学原则的核心所在。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保证所举实例、所用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指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二、多选题

1、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有( )

A.认识过程说 B.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C.内发论 D.实践说 E.外铄论 2、中学教学的任务( )

A.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 B.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C.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

D.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E.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

A.引起学习动机 B.感知课程内容 C.理解课程内容 D.巩固、应用知识技能 E.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4、教学原则提出依据有( )

A.教学规律 B.教学实践经验 C.教育教学目的 D.现代科学理论 E.教学方法

5、启发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是( )。

A.教和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矛盾 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性辩证统一规律 三、填空题

1、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这种共同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

2、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 )的过程。

3、在教学实践中“双基”教学是指( )的教学。 4、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5、直观性原则在( )阶段最为常用。 四、简答/论述

1、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3、简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 4、简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5、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7、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概念、依据、基本要求) 8、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分析教学现象。

第八章 中学教学(下)

一、单选题

1、( )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规律 D.教学要素

2、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集体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组教学 D.班级授课制

3、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中学生学业评价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上课

4、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它也是中学各科教学主要教学方法。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5、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参观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和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参观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二、多选题

1、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 )。

A. 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 B. 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C. 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D. 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E.以“教室”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2、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总趋势是( )。

A.多样化 B.综合化 C.个别化 D.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 E.以分组教学为基本形式

3、班级授课制(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结构包括( )。

A.布置课外作业 B.巩固新教材 C.学习新教材 D.组织教学 E.检查复习 4、备课的实质是要求教师实现以下哪些方面的转化( )。 A.“作者”的角色 B.“学生”的角色 C.“教者”的角色 D.“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E.“解惑者”的角色 5、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探究水平目标 E.记忆水平目标

4、对学生的情感学习评价一般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实验设计 E.作品表现法 5、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

A.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 B.提启发意义的问题 C.讲究语言艺术 D.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具 E.掌握提问的技巧 6、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新特点是( )。

A.学法化 B.探究化 C.综合化和多样化 D.主体化和个性化 E.现代化和心理学化 三、填空题

1、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教学的辅助形式是( )和( ),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2、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课的类型划分为( ) 3、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

4、备课应写的三个计划是( )、课题计划和( )。 5、中小学各科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

6、中小学直观性最强的教学方法是( )。

7、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是( )和( )。 四、简答/论述

1、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特点

3、我国中学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 4、教学工作的环节有哪些? 5、教师如何备课? 6、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 7、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要求

第九章 德育

一、单选题

1、德育可以使每个个体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了德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的( )。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促进功能 2、德育个体发展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促进功能

3、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这体现了哪一德育原则( )。

A.爱和民主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4、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应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这体现了( )。

A.爱和民主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5、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道德叙事法 C.交往实践法 D.说服教育法

6、对学生日常交往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道德叙事法 C.交往实践法 D.说服教育法

7、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道德讨论法 C.交往实践法 D.说服教育法 二、多选题

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包括( )

A.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的矛盾

D.德育与体育的矛盾 E.德育与美育的矛盾 2、德育的功能表现在( )。

A.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B.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C.对其他各育的促进功能 D.德育的文化功能

3、德育目标的特征是( )。

A.历史性 B.社会性 C.价值性 D.独立性 E.服务性 4、我国中学的德育主要内容包括( )

A.法制教育 B.国防教育 C.青春期卫生常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D.社会公德教育 E.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5、运用榜样教育法的要求( )

A.根植于受教育者的生活 B.适当体现“德福一致”的价值观念 C.正确对待偶像对待

D.注意身教 E.不神话榜样人物 三、填空题

1、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2、在德育过程中,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这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3、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是( )。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是( )。 5、处理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必须明其主导地位和( )地位。

6、循序渐进原则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这说明了德育要求和内容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 )内进行。 7、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体现了( )。 四、简答/论述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论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3、简述德育的功能。 4、简述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5、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 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同一性和多端性 8、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9、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掌握每个德育原则的概念、提出依据、贯彻要求) 10、简述中学主要的德育方法(掌握每个德育方法的概念、实施依据、注意事项)

五、案例分析题

1、结合本例分析本案例运用了哪个道德教育方法?

上海市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冯恩洪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修课上组织了一次无人监管的英语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他汇报,说测验情况一切正常。但是,冯老师感到这个班的舆论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水平还不能达到在无人监考下一切正常的程度。后来经了解,这次测验看书的人不少,连班干部也看书了。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冯老师确定了启发学生自发学习、自觉改正错误行为的教育方案。第二天,他在黑板上写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是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出他的品格。”并要求学生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同时,讲了一个在学生时代做过弊的人30年后会很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体会,题目

是《心灵答卷》。在答卷中,有的学生写道:“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在背名言时,我的心比挨了打还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错误,永远记住这句名言的教导。”有的还写道:“老师在与不在都一个样,说说容易,做到却不简单。测验时我有一道10分的题目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我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考卷虽然得了好分数,但是在道德答卷中缺得了零分。”……全班共有22个学生在答卷中承认了测验时翻书的错误。接着,冯老师又把这些答卷的语言制成了录音带,取名《心声》,让同学们在听录音带时再次接受教育。

2、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单选题

1、班主任要善于恰当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这表明了教师的(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道德反思能力 D.精神关怀能力 2、班级组织发育的最高阶段是(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

A.自我更新的民主集体 B.组织整合阶段 C.群体分化阶段 D.孤立探索阶段 3、( )是班级团队认知水平和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A.班级舆论和班风 B.班级物质环境 C.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D.班级文化 二、多选题

1、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是(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道德反思能力 D.精神关怀能力 E.引导价值观念

2、班级规则的类型有( )。

A.道德规则 B.契约型规则 C.强制型规则 D.内源性规则 E.自律规则 三、填空题

1、( )是一个班级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定的集体作风,是班级成员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整体反映。

2、班级组织的发育阶段包括( )阶段、群体分化阶段和( )阶段。

3、班级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 )。

4、( )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四、简答/论述

1、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工作中面临的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2、班级学习型团体建设的意义和方法有哪些? 3、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5、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6、如何理解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 参考答案 绪论

一、 单选题 A C C D B C C A A D A C 二、 多选题 ABD ABCDE ABCD ACE BDF 第一章

一、单选题 B C B D B A D A B A

二、多选题 ABC ABCDE ABCD ABCD ABC ABD 第二章

一、单选题 D A D B A

二、多选题 ABCD BD ABC ABD ABCD ABCDE ABCDE 第三章

一、单选题 D C D B D B A A A B B D A 二、多选题 ABCDE ABC ABCDE AB 五、案例分析: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本案例中的方仲咏,自幼聪慧,说明其先天遗传素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后天如果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但其父却忽视了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他发展的影响,最终导致他泯然众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都要引起重视。 第四章

一、单选题 A B B D C B A

二、多选题 ABE ABCE ABC ABCE ABCDE ABC 第五章

一、单选题 C C C B A D

二、多选题 ABCD ABCE ABCD AE ABCD ABC ABCD 第六章

一、单选题 A D A D A D

二、多选题 ACDE ABCDE ABCDE ACE ABCE DE ABCD ABCE ABCDE ABCDE ABC 第七章

一、单选题 C A B C C B B A A A

二、多选题 ABD ABCDE ABCDE ABCD AB 第八章

一、单选题 A D A D B B D

二、多选题 ABCD ABCD ABCDE ABC ABC ABC ABCD ABCDE 第九章

一、单选题 C C B D D C B

二、多选题 AC ABCD ABC ABCDE ABCDE 五、案例分析:

1、本案例运用了说服教育法,并回答说服教育法的概念和运用要求。 2、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

“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第十章

一、单选题二、多选题

B B A ABCD AB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e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