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经济增长理论

更新时间:2024-06-06 05: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8章 经济增长理论

8.1 考点难点归纳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其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中,基本的模型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不稳定性为考查的重点。经济增长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较难的部分,有些名牌大学的考研题非常难,报考这类大学的考生需要对其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如北京大学2000年就考了solow经济增长模型)。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增长率的分解式为:GY?GA??GL??GK,式中,GY为产出的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和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a和?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2.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1)模型的假设前提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s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 ④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⑦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2)模型的基本方程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G??YY?sv

式中,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Y/Y(即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S/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K/△Y(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K/Y),且v=I/△Y。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G=△I/I=s·δ

式中,△I/I为投资增长率,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Y/I,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模型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

本—产量比率,且G表示投资增长率,故:

G?sv?s??

(3)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①实际增长率GA

指在一定储蓄比例之下由资本的实际变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的比率v导出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用GA表示,

GA=s/v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式中,sd为合意的储蓄率(假设既定),vr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率。所谓“有保证的增长率”是指与令企业家意愿中所需求的资本-产量比率vr相适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即指能满足投资等于储蓄的稳定的增长率。其公式为:

GW?sdvr

这一公式表明,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符合居民意愿储蓄需求)和合意资本-产量比率(符合企业家意愿投资需求)所决定的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经济可以实现稳定的增长。在此增长率下,企业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

③自然增长率GN

动态分析中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均衡增长的要求为:

GA?GW?sv?sdvr?n?GN

式中,GA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实际增长率,GW是sd除以vr所得的有保证的增长率,n是一国的人口增长率,GN是指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的增长率,即自然增长率。 A.在分析经济短期波动原因时,哈罗德提出了实际增长率的概念。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等于合意的储蓄率(GAv=s=GWvr),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低于合意的储蓄率而引起经济收缩;若GA>Gw,实际投资率将高于合意的储蓄率而导致经济扩张。经济波动是由于这两者总是不一致而引起的。

B.在分析经济长期波动原因时,哈罗德提出了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即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用Gn表示)。其公式为:

Gn?sovr

式中,s0表示一定制度下最适宜的储蓄率,vr表示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若GW=Gn,表明社会的所有劳动能力和和生产设备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得到充分利用;若GW<Gn,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程度而出现长期繁荣趋势;若GW>Gn,表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程度而出现长期停滞趋势。 (4)均衡增长路径的存在性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哈罗德模型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沿着均衡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或者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途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存在性

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其本身是否能够自动地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这个问题又被称为“稳定性问题”。

①存在性问题

哈罗德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GN=GA=GW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径是存在的,但是,一般说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途径增长。

②稳定性问题参见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3.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根据达到均衡增长要求的公式变形GAv=GWvr=s,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即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如果GA大于(或小于)GW,那么v就会小于(或大于)vr,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就会少于(或多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进而促进企业家增加(或减少)订货,增加(或减少)投资,从而使实际产量水平进一步提高(或降低),最终使实际增长率GA与有保证的增长率GW之间出现更大的缺口,经济发展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状态。

4.新古典增长模型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②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③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2)基本方程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如果经济中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则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k?sy?(n??)k

式中k为人均资本,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量(y=f(k)),n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从而sy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δ)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3)稳态分析

①所谓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即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②稳态的条件为:

sy?(n??)k(即?k?0)

稳态增长率为:

?n

YNK因此,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k?0),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

???Y?N?K

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n即为稳态增长率(稳态中的产出增长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4)储蓄率增加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国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5)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②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即要达到稳态,需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否则无法保证稳态。)

(6)资本黄金分割律。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此前提下,经济学家费尔著斯于1961年提出了黄金分割率,其基本内容是: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f?(k)?n

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归结为六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情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其中,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相对)。这里知识进展含义广泛,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关于结构和设备更为有效的设计,还包括从国内外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库兹涅茨分析的经济增长因素有三个:(1)知识存量的增加;(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当到达经济充分发展阶段时,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横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

6.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因而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稳态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主要的缺陷(此类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此外,该理论关于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的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而其对在稳态时经济增长与储蓄率应是无关联的预言出现经验性的偏差(数据明显显示,各国的储蓄率与增长是正相关)

新增长理论模型有两种基本类型(完全竞争条件下):

(1)外部性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此类模型采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造成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在于技术产生的溢出效应。

该类模型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卢卡斯-扬的边干边学模型、斯托齐的边干边学

模型。其中,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最具代表,关于这两个模型,希望读者参考相关教材掌握它。

(2)凸性增长模型:此类模型的思路是在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的假设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所谓生产技术具有凸性是指如果有两种生产方法能生产相同的产量,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加权平均也至少能生产同样的产出量。

该类模型主要包括:AK模型、琼斯-真野惠里模型、雷贝洛模型、金-雷贝洛模型、拉德尤等人的模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琼斯-真野惠里模型和雷贝洛模型。对于AK模型希望读者参考相关教材掌握。

7.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类型:(1)长周期又称长波(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5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2)中周期又称中波(即朱格拉周期),平均8到10年为一个周期;(3)短周期又称短波(即基钦周期),平均40个月为一个周期。 理论:大致分凯恩斯主义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其中,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1)消费不足论;(2)投资过度论;(3)货币信用过度论;(4)创新理论;(5)心理理论;(6)太阳黑子论;(7)政治周期理论。

8.乘数-加速数模型

(1)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

①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进而刺激消费,并进一步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产生循环放大效应。反之亦然。

②加速数原理:说明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其含义包括:第一,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第二,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第三,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的绝对地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第四,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第五,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

③由萨缪尔森所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如下:

Yt?Ct?It?Gt

Ct??Yt?1, 0???1 It?I0?V(Ct?Ct?1),V?0

产品市场的均衡公式 简单的消费函数 加速原理

式中,V为加速数K/Y(即资本-产量比率,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需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注意,K代表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Y代表一定时期的平均产量水平),β为边际消费倾向△C/△Y,Yt为现期收入,Yt-1为前期收入,Gt为现期政府购买,It为现期投资,I0为自发投资(指由出口、技术、政府政策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V?Ct?Ct?1?为引致投资(指由收入或消费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由乘数——加速数模型德基本方程合并可以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描述方程(为一阶差分方程):

Yt??Yt?1?I0?V(Ct?Ct?1)?G1

(2)基本思想

乘数——加速数模型描述了乘数和加速数交互作用导致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2.1 概念题

1.加速原理(东北大学2004研;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

2.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中央财大2000研)

3.经济周期(中南财大2001研;北京化工大学2005研;华东理工大学2005研;北京交通大学2006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4.内含型经济增长(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5.经济增长(中南财大2003研;北航2005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研) 6.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model)(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7.基钦周期

7. 人力资本(北师大2007研) 8.新古典增长模型 9.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0.乘数-加速数模型(华中科技2004研)

11.均衡经济增长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研) 12.不稳定原理

13. 索洛剩余(厦门大学2006研)

8.2.2 简答题

1. 根据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储蓄的变化将对国民收入产生什么影响?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储蓄率的变化将对国民收入增长率产生什么影响?这两个结论有矛盾吗?如何解释这个“矛盾”?(北师大2006研)

2.为什么个人投资的波动被认为是引起经济活动波动的主要的原因? 3.简要评价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

4.简述引起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北京工业大学2005研)

5.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均衡条件类似于刀刃上的平衡? (上海财大2001研) 6.评述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相互作用模型。(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7.简述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武大2000研) 8.简述库兹涅茨关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几种因素。(武大2001研)

9.简要评价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西安交大2006研) 10.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人行1999研) 11.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何意义? (北方交大2002研)

12.简述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13.简述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武大2000研) 14.简述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要点。(武大2001研)

15.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16.按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波动为什么有上限和下限的界限? 17.为什么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意味着经济更大的不确定性? 18.简要回答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异同。 19.简述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异同。

20.哈罗德模型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古典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的?

21.你认为,在a. 货币政策;b. 刺激劳动投入的政策;c. 教育科研政策;d. 财政政策;e. 人口控制政策中哪一项会影响长期增长率?并作出必要的说明。

22.什么是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23.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试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试简析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 25.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26.有保证的增长率GW、实际增长率GA、自然增长率Gn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北京交大2004研)

27.熊彼特对经济周期有哪些论述?(南京大学2004研) 28.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29.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周期分为哪些类型?

30.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有哪些不同的解释?关于经济波动性质的观点和关于政府作用的观点是什么关系?

8.2.4 论述题

1.一般来说,作为经济系统的投入要素都有那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什 么?为什么?(东北大学2004)

2.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人大1998研)

3.试述新古典(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及其现实意义。(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3. 讨论有关经济增长的问题。(1)请指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并说明促成人均GDP增长的动力是什么。(2)中国已经经历了持续28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请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和GDP核算理论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是什么?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隐忧?(3)是总供给方面的因素还是总需求方面的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武大2007研)

4.比较分析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并分别指出其可供我们借鉴之处。(人大1999研)

5.根据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论述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中南财大1997研)

6.阐述我国“引起(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东北大学2001研)

7.试论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你认为其中有哪些可供我们注意和借鉴?(中南财大2002研)

8.请画出经济周期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武大2000研) 9.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

(1)怎样衡量各种投入对增长的贡献? (2)“转变增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3)怎样转变增长方式?(南京大学2006研)

10.概述加速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论。

11.试运用乘数-加速数模型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波动。(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2.评述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和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理论。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8.3.1 概念题

1.加速原理: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当满足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本-产出比不变两个假定前提时,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生产扩大,为了增加产量,就要求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也就是说,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导致投资的数倍变动。

其含义包括:①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②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③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的绝对地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④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⑤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

2.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与“资本广化”相对而言,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人均占有资本量增加,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资本广化与资本深化一般是同时进行的,难分彼此。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纯粹的资本广化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

3.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4.内含型经济增长:又称内生经济增长。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5.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理论的问题。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1)哈罗德-多马模型。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认为,增加投资可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解决非自愿性失业,但他只是做出了比较静态的短期分析。哈罗德与多马在此基础上,将凯恩斯的储蓄-投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提出了关于一国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经济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这一模型概括性描述了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但这一模型忽视了投资预期这一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不能解决经济中因投资预期未实现而导致的问题。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有如下基本假定: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社会生产只使用资本K与劳动L两种生产要素;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从而资本—产出比也保持不变;④ 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⑤ 资本存量没有折旧。

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是G??YY?sv,该模型的基本经济含义是,要实现

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G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率s与资本—产出比v之比。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它讨论了资本增长率

?KK、劳动力增长率

?LL以及储蓄倾

?AA?0);

向s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增长型认为,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劳动增长率

?LL与人口增长率n一致且保持不变(

?LL?n),要使人均收入不变,就必须

保持人均资本量不变;这也就是说,在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人均收入不下降,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便达到了经济的稳定状态。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包括几个基本假设条件:①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②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即资本-产出比可以变动;③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但规模报酬不变;④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率和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3)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 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 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6.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model):参见简答题第2题。

7.基钦周期:又称短波周期,指周期长度为40个月左右的经济循环,一般认为短波周期起因于库存调整的循环。基钦认为,这种周期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由于受农业欠收影响的粮食价格变动所造成的。

7.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人力资本具有六大特点:①需要有前期投入,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能带来预期收益;④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的;⑤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失去劳动能力或不能劳动的人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⑥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收益应该按投资比例分配给个人、集体和国家。

8.新古典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设:社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k=sy—(n+l)k,式中,?k是资本存量的增加;s是储蓄率,表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y是人均产量(人均收入);n是劳动力的增长率;1是折旧率;k是人均资本。公式表明资本深化(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一部分储蓄用于装备新劳动力,一部分用来折旧)。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增量(?k)=0。若?k <0,则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少,?k渐趋于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反过来讲,?k>0时,经济也会自动地克服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

9.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指由英国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的帕森奈蒂提出来的一种经济增长增长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不同的储蓄倾向。在其各自储蓄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来改变储蓄率从而达到社会的经济增长。

10.乘数-加速数模型:又称“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动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加倍变动,加速数原理表述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的加速增加的现象。系数—加速数模型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和收入的相互影响、相互加速,进而解释了经济中扩张与衰退的交替并形成经济周期的现象。

11.均衡经济增长率:指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时的经济增长率。在哈—多模型中,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GA?GW?sv?sdvr?n?GN,其中,的GA为实际增长率,GW为有保证的增长率,n为

一国的人口增长率。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哈罗德把符合上述条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认为是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最适宜的”增长率,用

GN来表示。显然,GN=n。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sv?sdvr?n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的,因

此哈罗德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GA=GW=GN,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增长率是存在的,但是,一般说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途径增长。

12.不稳定原理:指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体系的运行一旦偏离了稳定增长就很难恢复稳定增长的原理。哈罗德分析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如果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小于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这意味着实际中的资本增加量小于企业家意愿中的资本增量,企业家就会增加资本的投入,结果是企业家的资本追加使得产量进一步的增长,这样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差额不但不会缩小还会进一步扩大,并依此持续下去,反之亦然。这就是由哈罗德-多马模型推导出的不稳定原理。这个原理说明则很难自我矫正,会出现连续上升或是连续下降的剧烈波动。

13.索洛剩余(Solow residual):又称索洛残差,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在发达国家制度比较稳定,除去资本和劳动贡献后确实主要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在发展中国家,很大一部分正在经历了制度变革和经济自由化的过程,显然制度进步会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样计算出来的“索洛剩余”不但包括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包括了经济制度的改变(改革使市场经济建立,降低交易费用)对经济的贡献。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A=?YY-sK?KK-sL?LL。其中,

?AA为索洛剩余,

?YY为总产出增长率,

?KK、

?L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sK、sL分别为资本和在总产出中的份额。

8.3.2 简答题

1. 根据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储蓄的变化将对国民收入产生什么影响?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储蓄率的变化将对国民收入增长率产生什么影响?这两个结论有矛盾吗?如何解释这个“矛盾”?(北师大2006研)

答:(1)根据现代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储蓄增加,则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减少,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将减少,从而一国经济的总需求将减少,一国经济将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一国经济中的总产出也将减少。因此,储蓄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

G=(2)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一国经济的增长率为:

?YY=sv,

其中G表示一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率(?Y/Y),s表示储蓄率(S/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

比率(?K/?Y)。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可见,储蓄率水平的提高,将提高一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储蓄率的降低将降低一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3)(1)和(2)中的两个结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1)和(2)中两个理论分析储蓄对国民收入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主要是从短期来考虑一国储蓄水平对一国国民收入的影响。在短期内,储蓄的增加将会造成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消费水平的降低,总需求的不足,一国国民收入的下降。但是在长期内,一国的较高的储蓄水平,会增加一国经济中的资本存量,从而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是从较长的时期内考虑了储蓄对一国资本存量的影响以及对一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影响。因此,从不同的时间范围来理解以上两个结论,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

2. 为什么个人投资的波动被认为是引起经济活动波动的主要的原因? 答:收入水平Y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C+I+G+(Ex-Im)=Y=C+S+Ta

或者:I+G+(Ex-Im)=S+Ta

从等式可看出,收入水平Y的变动由投资I、政府支出G、出口Ex及进口Im、储蓄S、税收Ta的变动所引起,而社会消费倾向不是常常变化的,因而储蓄的比例是稳定的,税收也是稳定的,所以只要收入稳定则储蓄和税收均是稳定的,而政府政策的意图是使经济平衡和稳定,因而个人投资便成为经济活动变动的主要原因。从个人投资本身来看,它要比其它各种支出对未来更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和资金拥有者自身的情况,而这些因素是因人而异和常常变化的。

3. 简要评价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 答:(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8年分别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的统称。该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2)假设前提包括: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s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④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⑦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G??YY?sv,式中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Y/Y(即经济

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S/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K/△Y(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K/Y),且v=I/△Y。方程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

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G=△I/I=s·δ,式中△I/I为投资增长率,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Y/I,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是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本-产量的比率,且G表示投资增长率。二者的公式尽管其表达内容各异,但实际上是一回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达为:

?s??(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v以凯恩斯理论中关于储蓄-投资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即经济增长的均衡能否实现,取决于储

G?s蓄率和资本-产出系数的高低,并且要求社会上每一时期的储蓄额必须等于和全部转化为投资。这样,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既可以提高或降低资本-产量比率,也可以提高储蓄率与增加投资等等。

(4)哈罗德-多马模型在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是新古典学派、新剑桥学派分析经济增长模型的出发点。但这一模型忽视了投资预期这一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不能解决经济中因投资预期未实现而导致的问题。

注意四个要点是:(1)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提出人;(2)分别说明哈罗德的模型公式和多马的模型公式;(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即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4)哈罗德-多马模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4. 简述引起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北京工业大学2005研)

答: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是劳动力增加和生产率增长的一个函数。换言之,除非增加在生产过程中工作的人数,即增加劳动力,或者工人使用相同数量的投入(譬如时间和资金)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否则经济就不会增长。生产率增长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率的、远远超过其它要素的决定性因素。引起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知识存量的增长

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包括: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

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生产率的增长。

(2)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从劳动投入的数量来说,劳动投入量受到劳动人口、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一国的产出总数,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在现代世界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③结构变化

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3)资本积累 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等)。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存量是制约经济增长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具有高储蓄的优点,但从人均水平看,我国的资本存量还是很低,这就要求我国首先是继续发扬高储蓄的优点,为资本的积累提供好的基础,其次要注重资本投资的效率,尽量使少量的资本产生较高的收益。

(4)技术进步

在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四种要素中,技术是最重要的要素,原因在于,相对于其它三种要素而言,技术进步既不会受到总量上的限制,也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土地、劳动、资本要素都受到存量的限制,同时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这就决定了这些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效应是递减的。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收敛于均衡路径上,而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新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技术进步不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同时知识储存量可以由人类创造出来,这就决定了技术不存在存量上的限制。(需删除)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称为现代经济高比率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些中介要素的投入,这些中介要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对技术要适宜运作作出准确的判断等等。所以,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

(5)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成功加入WTO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与此同时,党中央一直积极倡导的创新意识正在普遍为企业界和全社会所接受,技术进步的作用正在日趋明显。这些制度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5. 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均衡条件类似于刀刃上的平衡? (上海财大2001研) 答:(1)哈罗德-多马模型。参见简答题第3题。 (2)由于实际增长是许多各不相同的决策者的预期、决策和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期望经济活动在实际中长期持久地按照“有保证的增长率”增长下去。 同时,还应该考虑就业水平这一因素,说明实际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简言之,按照哈罗德的说法,首先,国民收入要实现均衡增长就必须等于Gw。其次,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

GA=GW =s/v=sd/vr=n=GN

这一等式表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如果上式所表明的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s/v=sd/vr=n这一比率增长。在实现经济活动中,s/v=sd/vr=n这一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因此哈罗德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量比和劳动力增长率分别是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地决定的,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GN=GA=GW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径是存在的,但是,一般说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增长途径增长。

也就是说,在投资与储蓄不相等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资本-产出比,即调整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达到均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通过资本-产出比的变动便可以克服“哈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刀刃式问题。

6. 评述乘数和加速数原理相互作用模型。(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答: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又称“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是说明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而产生的经济周期波动的数学模型。投资乘数理论是用来说明投资的变动将如何引起收入的变动;加速原理是说明收入的变动将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其内容如下: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c;加速系数为a;本期收入为Yt,上一期收入为Yt?1;本期消费为Ct;上一期消费为Ct?1;本期消费由上一期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自发投资为I0;引致投资为Ii;本期投资为It?I0?Ii?I0?a(Ct?Ct?1),所以,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的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Ct?cYt?1

It?I0?Ii?I0?a(Ct?Ct?1) Yt?Ct?It?cYt?1??I0?a(Ct?Ct?1?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和收入是相互影响、互相加速的。如果自发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依靠经济本身的调整,就会自发形成经济的周期波动,经济的扩张与衰退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而决定的。

(2)为了减少经济的周期波动,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干预的办法可有多种选择,如影响私人投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等。

乘数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模型,是凯恩斯主义者解释经济周期的主要理论,这一模型可以部分地解释西方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因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投资的变动能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的变动。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对经济周期的变动也确实起一定作用。

7. 简述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武大2000研)

答: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他认为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黄金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分割律决定的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

8. 简述库兹涅茨关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几种因素。(武大2001研) 答:库兹涅茨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归纳如下:

(1)知识存量的增加。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而在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9. 简要评价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西安交大2006研) 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它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sY, 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且0

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k)??k?nk,其中,k?K/L?资本与劳动力之比,大致为每一个劳动力所能分摊到的(或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k =dk/dt=每单位时间k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加量;f(k)=y=Y/L=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s为储蓄比例,n为人口增长率。

这一基本方程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大致来说,其意思就是: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

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2)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

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它独立于储蓄率s。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实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同。

(3)新古典增长模型提出四个产量增长率的等式 ①不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总产量增长率(

?YY?YY??KK?LL)等式,即:?b??LL?(1?b);

②不存在技术进步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

?YY??LL?b(?KK??LL);

?YY)等式,即:

③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总产量增长率(

?YY??A?b??L??1?b??L?YY)等式,即:

ALL?Y?L?Y?L?A?K?L????b(?) ()等式,即:YLYLAKL;④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

以上等式中,Y、K、L、b分别表示产量、资本、劳动、资本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意义是,劳动力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产量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10. 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人行1999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9题。

11. 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何意义? (北方交大2002研)

答: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参见简答题第8题。 (以下需删除)(1)知识存量的增加。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这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而在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他按照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路,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供给、需求、结构、区域、时序、政策、制度因素等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研究成果结构合理,论证严谨,分析深入,结论正确,提出了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很强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定量模型、实施方针和具体对策。在揭示中外经济发展的定量规律,建立中国经济运行数学模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加快发展我国经济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发展经济的科学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12. 简述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答:20世纪80年代罗默、卢卡斯等人将人力资本概念引入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微观上,人们对知识或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是为了使投资者个人或家庭取得更高的收入。在宏观上,知识和人力资本则具有外部效应,即个人或厂商的人力资本积累会对其他人或厂商的生产率增长作出贡献。

所谓“人力资本”的内涵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劳动力数量及其平均技术水平,还包括花费在教育、技能、健康、知识的改善,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之所以被称为“人力资本”,是因为无法将该资本和它的所有者分离。人力资本同样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收益。

罗默在其模型中,假定代表性厂商的生产函数有三种投入:资本、工厂自己的生产知识、社会所拥有的知识。当各个厂商作决策时,是将社会拥有的知识作为给定量,考虑如何利用资本和自己的生产知识去达到利润最大化。不过,个别厂商的知识不可能永远保持为商业秘密,这些知识会不断地成为社会所拥有的知识。正是这种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会使社会的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持续,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动力。

与罗默不同,卢卡斯强调产出依赖于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的外部作用表现在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上,而不是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在卢卡斯的模型中,人力资本对产出水平发生影响,而人力资本增长率取决于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平均人力资本存量)加上本期内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会有效提高经济中的实际投入,使产出水平上升。单个经济单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在对其产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

13. 简述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武大2000研)

答: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横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因而被命名未倒U字假说。

库兹涅兹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 尔后是短暂的稳定, 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

倒U字假说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人们普遍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库兹涅兹认为使分配不公平的力量包括:(1)储蓄集中于高收入者手里;(2)增长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动同步,而工业中的收入不平等高于传统农业中的不平等;(3)工业化中的集中性趋势也会造成很大的不平等;(4)政府对工业的援助导致城乡的不平等。同样减少不公平的力量有:(1)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如救济法、累进税、财产税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平等;(2)技术创新会导致产业或企业发展的兴衰变化,原有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会减低收入分配不平等;(3)人口变动,如人们会从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转移,导致收入差别减小,这种劳动力流动具有“搅拌”作用,缓解收入不公;(4)对发展中国家,很多人设想所谓的“滴漏

效应”,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分配的利益会自上而下地产生滴漏,导致收入分配的差距收缩。

在库兹涅茨提出假说以后,很多经济学家沿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长过程的说明,包括人口迁徙、产业结构转型、生产的社会关系、所有权、社会阶级、殖民地和政府作用等多个议题;(2)发达国家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因为库兹涅茨的假说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他本人认为:“今天欠发达国家的增长起点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进入现代经济增长前夕的境况有很大不同”(1973),就以资源和人口迁徙角度上看,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以世界范围的资源为其发展的动力,以世界范围内的地域为其人口迁徙的地方,如瑞典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是随着工业化过程转移到城市,而是绝大部分的人口迁徙到了美国,这些都是后发国家所不可能的。(3)不公平变动的政治后果。

14. 简述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要点。(武大2001研)

答: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在众多的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中,比较有名的有以下7种理论:

(1)消费不足论。 该理论认为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用于消费的部分不足。储蓄过多和消费不足,又是由于收入分配过于不均等造成的;同可以投资的数量相比,富人得到了过多的收入。如果收入分配均等一些,储蓄就不会过多,消费也就不会不足。

(2)投资过度理论。该理论认为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太少,而是投资过多。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部门的发展。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速度也比消费品快。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波动。

(3)货币信用过度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看做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按照这一理论,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增加,走向繁荣;反之,银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投资减少,走向衰退。

(4)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连续的过程,而是有它的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

(5)心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应的周期变化。这种理论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说明繁荣和萧条的交替:人们对前途抱乐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增加,经济走向繁荣;人们对前途抱悲观态度时,投资和生产下降,经济走向衰退。

(6)太阳黑子论。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出现衰退。

(7)政治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交替执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政府企图保持经济稳定,实际上却在制造不稳定。为了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在政治上,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会遭到公众反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转而实行紧缩性政策,也就是人为地制造经济衰退。这是政府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新型的经济周期,其原因在于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之间存在着矛盾。

15.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北师大2005研) 答:(1)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以数倍减少。

加速原理则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长(下降)。

16. 按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波动为什么有上限和下限的界限?

答: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法突破的一条界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它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的利用程度。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如果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资源都被充分利用,经济扩张就达到了极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法再下降的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总投资的量最少会为零,但不会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同时,加速原理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起作用的,如果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那么企业就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

17. 为什么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意味着经济更大的不确定性? 答:乘数原理指的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的数倍变动,而加速数的作用则是指收入的变动所导致的投资的数倍变动。这意味着投资的微小变动通过乘数和加速数的双重作用后将导致国民收入同方向上的较大变动。具体而言:如果增加投资,那么经乘数作用后国民收入将数倍增长,再经加速数作用后投资会在此基础上数倍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使经济迅速扩张。反之亦然,投资的较小收缩会导致国民收入相应的较大收缩。因此,乘数和加速数双重作用的彼此加强,使得经济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

18. 简要回答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异同。 答:(1)相同点: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说都是建立在I=S这一前提假设之下的,即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或者说储蓄全部用于投资时,经济活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

哈罗德模型可作如下转化:

G??YY?svSY

,v??K?Y?KY?I?Y由于G?所以

?YYY?YY?,s?

S/YI/?Y?I?Y?

SY?Y

IYYI?S

(2)不同点: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

?S

分析方法。在凯恩斯看来“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而哈罗德认为经济增长问题实质上是讨论经济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期变化趋势。

19. 简述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异同。

答:(1)哈罗德模型

哈罗德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哈罗德模型采用的是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分析方法。长期化是把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因素看作变量,而不再假定为不变量,动态化是指把经济活动看作是时间上有连续性的活动。重点研究充分就业下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③社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两种要素的比例不变;④技术水平不变,资本-产量比不变;⑤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主要有三个理论观点:①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②经济短期波动的原因,包括实际增长率低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高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两种情况。③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包括有保证的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两种情况。

(2)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模型假设:①社会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②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③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其基本公式是: ?k=sy—(n+l)k。?k是资本存量的增加;s是储蓄率,表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y是人均产量(人均收入);n是劳动力的增长率;l是折旧率;k是人均资本。公式表明资本深化(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一部分储蓄用于装备新劳动力,一部分用来折旧)。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增量(?k)=0。若?k <0,则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少,?k渐趋于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反过来讲,?k>0时,经济也会自动地克服波动,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这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

(3)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的异同

相同点: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规模收益不变。

不同点:①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和技术不能相互替代,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两者可以相互替代。②哈罗德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不变,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产量比可变。 20. 哈罗德模型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古典模型是如何解决哈罗德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的?

答:哈罗德模型中存在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1)“存在性问题”。模型中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增长要求G=Gw=Gn,由于储蓄率、资本-产量比和人口增长率都是彼此独立决定的,所以只有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三者才会相等。因此均衡具有“刃锋”性质。(2)“稳定性问题”。实际增长和有保证的增长时时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不仅不能自身矫正,而且会走向更大的偏离。

新古典增长模型改变哈罗德模型中资本和劳动不能替代的固定比例关系,认为这一比率可变,因而资本产量比也是可变的。这样当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不相符时,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调节人均资本拥有量,重新实现均衡。于是一种稳定的均衡增长关系就建立起来,解决了哈罗德模型中的存在性问题与稳定性的问题。

21. 你认为,在a. 货币政策;b. 刺激劳动投入的政策;c. 教育科研政策;d. 财政政策;e. 人口控制政策中哪一项会影响长期增长率?并作出必要的说明。

答:从经济增长的源泉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刺激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生产率。

(1)首先来看促进资本的形成。毫无疑问,投资的增长会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但要使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其投资额十分巨大,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也是可能的,但靠这种巨额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久的。比如,国家为了促进投资,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长期下去会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2)其次看刺激劳动力的投入。尽管劳动力可以长期增加,但大多数国家不希望通过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来扩大劳动大军,因为人们关心的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口增长率高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在短期内,由于劳动力供给曲线可能后弯的特殊形状,政府采取诸如低生产率的财政政策,就业人数会增加,但伴随较高的收入水平,收入效应又会使工作动力下降。因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去考虑增加工人人数问题。

(3)最后来看提高生产率水平,这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政府提高生产率的政策应重点放在增加实物资本的投资和增加研究、发展经费来鼓励技术的发展上。当然,技术知识中的一部分被写入书本,还有一部分凝聚在工人的生产经验之中。技术进步可以在长期内促使经济的增长。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知,刺激劳动力投入的政策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没有效果,人口控制政策只能提高人均产出的增长,大多数国家也不会追求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长期过程中有其缺陷乃至失效。惟有教育与科研政策能使先进的技术知识与高素质的劳动者结合起来形成先进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2. 什么是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答: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是sf(k)=△k+nk,式中k=K/L,表示资本与劳动之比,即△k为—年中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量,n为人口增长率;s为储蓄率;f(k)=Y/L,表示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量或人均收入,那么,相应的sf(k)指人均储蓄率。

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可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为每一个增加的人口配备的资本设备nk,这可以称为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定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人使用的资本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公式中就是△k=0,sf(k)=nk。

23. 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试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G?s???/Y?sw?W/Yc,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

c为资本产量系数,?表示资本所有者收入,W表示劳动所有者收入,s?和sw分别表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平均储蓄倾向。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分子部分为储蓄率,在sw和s?一定时,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而储蓄率又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在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有假设s?>sw,那么?/Y越大,也就是说利润收入者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越大,则储蓄率越大,经济增长率越大;反之亦然。

24. 试简析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

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主要有:加速原理、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间的灵活性。

(1)加速原理。这一理论假设投资只和产量变动有关,即在一个时期内资本存量调整

到意愿资本存量水平(并假设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a为常数)与资本的使用成本无关,而只和产量变化成比例,则有It?Kt?Kt?1?Kt*?Kt*?1?aYt?aYt?1?a(Yt?Yt?1)。这一式子表明,当期投资It取决于产出的变动(Yt?Yt?1)和资本-产出比率a,a称为加速系数。由于a>1,所以,投资变动大于产出变动。

(2)厂商预期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用本能冲动这个词来说明投资者的乐观和悲观情绪。厂商的预期受其情绪影响而易变动,预期无实在的根据,故投资者作出决策所依据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这样,投资也极易变动。

(3)投资时间的灵活性。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投资的具体时期则易于变动。比如企业要进行投资时,经济正处于衰退,企业无法肯定衰退会在何时结束,从而就会把投资延期,等到经济开始复苏时再投资,从而导致在经济复苏时可能会出现投资过多的现象,这样,投资时间的灵活性就加剧了投资波动。

25.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经济增长的含义参见概念题第5题。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6.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实际增长率GA、自然增长率Gn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北京交大2004研)

答:有保证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增长模型中研究社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须的条件时所区分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有保证的增长率(GW),也称为均衡增长率,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率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GW是由储蓄率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

实际增长率GA,是指实际上实现了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即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自然增长率Gn,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需满足GA=GW=Gn;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累积性持续扩张。

(2)如果GA<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这时,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

(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长期停滞。

(4)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条件所需求的水平,因劳动力过多而使工资低廉,因此,刺激经济形成长期高涨。

因此,只有在GA=GW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GW=Gn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增长状态处于长期的失业或通货膨胀状态。当GW=GA=Gn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27. 熊彼特对经济周期有哪些论述?(南京大学2004研) 答:(1)熊彼特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经济周期通常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一些经济数据依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波动性变化。熊彼特定义说:“从统计上来说,‘周期’这个术语含有两个意思:第一,历史时间上的(与理论时间相区别)经济数量价值的连续并不表现为单调的增或减,而是表现为这些价值本身或其一阶或二阶导数重复出现;第二,在每一个这种时间系列中,这些‘波动’都不是独立发生的,而相互间总是表现出有着短暂的或较长的联系。”这个定义强调了经济数据的波动性,以及各个波动之间的联系性。

②熊彼特在应用“创新”概念来说明商业社会内生的周期现象时,提出了一个只包括上升和下降期两阶段的单纯模型。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只能造成周期波动而不是经济的持续繁荣,是因为创新活动的特征之一是它的不连续性,它是集中在一个时期,时断时续地出现的。因此,一次创新造成的下降就不能被下一次创新造成的上升所抵消,于是经济生活就呈现出周期波动。

③上述经济周期的单纯模式只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在这个单纯模式中,抽象掉了创新所诱发的各种从属现象。熊彼特认为这种从属现象将大大加强周期的振幅,并把这种诱发出来的各种从属现象的综合称为“从属波”。熊彼特建立了关于经济周期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把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④熊彼特指出,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不同。同时,创新的进行也不是连续平稳的,一次成功的创新活动会在一定时间里引起一个创新的群集,即引起一连串的创新活动。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所实际表现出来的周期、运动,实际上是若干个时间跨度各不相同的周期相互迭加的结果。

⑤在用创新活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同时,熊彼特对于各种倾向于用货币因素、用信贷的扩张收缩说明周期的理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首先,他把银行和货币管理看作是导致经济变化的外部因素,并认为单纯用外部因素来解释周期是不够的。第二,他认为单纯用投资和信贷的变动来解释周期,将导致错误的政策主张。第三,他并不否认投资和信贷这些与货币密切相关的因素在周期中起的作用,但倾向于把它们和从属波联系在一起。

(2)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最大的特色是强调创新活动所起的作用。这样,经济周期就不象他以前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表现,或自发势力造成的不必要的痉挛;而是经济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熊彼特并没有否认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如货币政策等人为因素对周期的影响作用。实际上他指出了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震动的两个震源,内生震源----创新活动,外生震源----各种外部因素。其中一部分外部因素,主要是与信贷、投机等相联系的投资活动以从属波的形式影响着经济周期。他并未提出任何政策建议,但从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判断,他可能承认人为的政策干预会有助于溶解或消除来自外生源的影响,但除非禁止创新活动,来自内生源的震动将不可能被任何人为政策加以消除。

28. 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处于高水平时期,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了最高水平,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投资下降,失业增加,产出下降,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时期,存在大量失业,生产能力闲置,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以下需删除)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29. 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周期分为哪些类型?

答:19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1)基钦周期,又称短波周期,指周期长度为40个月左右的经济循环,一般认为短波周期起因于库存调整的循环。基钦认为,这种周期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由于受农业欠收影响的粮食价格变动所造成的。(2)朱格拉周期为中周期,认为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10年;(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为长周期,认为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0~60年;(4)库兹涅茨周期(常称为建筑业周期),认为经济周期平均长度是15~25年;(5)熊彼特周期为综合周期,他综合了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认为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30.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有哪些不同的解释?关于经济波动性质和关于政府作用的观点是什么?

答:对经济波动(经济周期)主要由四种不同的解释。

(1)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引起波动的内生力量,即波动的根源是内生的,因而经济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也是可以预测的,从而政府的政策在减轻经济波动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这样的理论。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是经济的外在冲击的结果。这种冲击是不可预期的、随机的,因而政府是无法控制的,市场则可以有效率地适应这些冲击。

(3)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则把波动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导向,特别是货币政策结果。比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使价格和产出发生波动,因而政府不仅不能解决经济波动的问题,而且还在制造经济波动。

(4)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波动的原因既来自经济内部,也来自经济外部。波动起因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冲击,外生冲击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而被扩大并且被延长,这种波动仅靠市场经济本身是无法得到迅速的调整的,尤其衰退更是如此,需要也能够利用政府政策来刺激经济。

8.3.4 论述题

1.一般来说,作为经济系统的投入要素都有那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什 么?为什么?(东北大学2004)

答:(1)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投入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技术。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资本存量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

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①土地,所谓土地或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环境等等。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本身是天赋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现实中,有些国家的有些产业主要是建立在丰裕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自然资源的丰裕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②劳动,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从劳动投入的数量来说,劳动投入量受到劳动人口、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一国的产出总数,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在现代世界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③资本,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等)。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④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新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上述四种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技术与土地、劳动、资本的联系极为紧密。技术进步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并利用自然资源,而且,许多技术进步的产生本身,需要以高质量的劳动和高质量的资本设备,以及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同时,技术进步也改变劳动就业和资本投资的机会,增加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种类,提高劳动和资本的质量。

(2)技术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在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四种要素中,技术是最重要的要素。原因在于,相对于其它三种要素而言,技术进步既不会受到总量上的限制,也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土地、劳动、资本要素都受到存量的限制,同时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这就决定了这些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效应是递减的。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收敛于均衡路径上,而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技术进步不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同时知识储存量可以由人类创造出来,这就决定了技术不存在存量上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称为现代经济高比率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些中介要素的投入,这些中介要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对技术适宜运作要作出准确的判断等等。

2.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人大1998研) 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内容参见简答题第9题。(以下部分删除)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 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sY, 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

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⑤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k)?k?nk,其中,k?K/L?资本

与劳动力之比,大致为每一个劳动力所能分摊到的(或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k=dk/dt=每单位时间k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加量;f(k)=y=Y/L=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s为储蓄比例,n为人口增长率。

这一基本方程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大致意思是说,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2)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参见简答题第8题。

(以下部分删除)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它独立于储........蓄率s 。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定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决定了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同。

(3)新古典增长理论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政策含义

对应于既定的人均资本量k , f(k)是人均产出量,这些产出减去消费后的储蓄量为sf(k)。如果sf(k)>nk,社会的人均储蓄量在用于为新增人口n配备人均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nk后仍有余额,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0。这表明,人均资本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缩小储蓄与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相反,如果sf(k)

图8-1 新古典增长模型

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事实上,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4)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及其发展 ①理论方面。

首先,模型中不包含社会的目标,因而并不能说明稳定增长的福利特征。其次,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增

加一倍。这一假定往往和事实不相符。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来说,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资料配置比较合理,整个经济各部门间相互协调能力较强,再加上信息传递较为准确有效,所以生产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高,其结果就是少量的生产投入有可能带来大量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条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就可能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第三,在新古典模型中,稳态增长率是外生的,这样该模型就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从而也就不能对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而事实上,这两个参数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是相当重要的。

②实践方面。

首先,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趋同性,即有着相同技术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尽管收入的稳态水平可能各异)。但是据统计,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增长率的较大差异,这显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其次,在模型中,生产技术水平、人口增长率以及储蓄率都被假定为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第三,规模收益不变不是生产的一般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次掀起一股增长理论热。扩展主要包括:把效用函数作为目标引入到增长模型之中;利用人力资本说明技术进步;把人口增长和储蓄率看成是经济当事人最优化选择的结果;利用知识投资的外在性说明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等。其中,增长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把传统理论中某些变量内生化,故这些发展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

3.试述新古典(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及其现实意义。(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答:参见论述题第2题。

3. 讨论有关经济增长的问题。(1)请指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并说明促成人均GDP增长的动力是什么。(2)中国已经经历了持续28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请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和GDP核算理论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是什么?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隐忧?(3)是总供给方面的因素还是总需求方面的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武大2007研)

答:(1)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这里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促成人均GDP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

(2)经济增长理论说明了资本深化(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技术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GDP核算理论则说明,经济增长直观地来源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国外需求等方面。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8年高速增长,但是存在着隐忧:

①从增长理论方面来看,过去十多年中,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发挥了廉价劳动力优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典型的现象,这些劳动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同时纺织业、电子工业等制造业产业的产品在国际上获得了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周期性结果的产生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金字塔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农村空巢以及“民工荒”等现象屡屡出现,我国“人口红利”即将耗尽的问题正在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同时,拉美、印度、非洲、东盟等国的劳动力优势开始凸现,有可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制造业产业承接国。

②从GDP核算方面来看,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和外贸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我国投资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又以政府投资居多。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中国廉价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国制造业产品持续多年保持强劲的出口态势,由此产生了巨额贸易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然而,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公共产品,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始终疲软,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在欧美市场遭遇了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反

倾销、反补贴、配额、关税等等手段的同时使用阻碍了产品的出口,给外贸企业造成了利益损失。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滞后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发行人民币来购买外汇,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此外,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环境与资源,而这一些因素尚未进入GDP统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消除这些隐忧的主要办法是: ①促进创新,提高技术进步率。通过技术进步获得高效的生产能力,由此取得竞争优势,弥补劳动力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短缺所造成的经济增长隐忧。

②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发展消费信贷市场,更新消费观念;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挖掘产品销售潜力等办法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源泉。

③发展绿色GDP合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使用效率,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树立科学发展观。

(3)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既有总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总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增长一部分是来自劳动力供给和技术革新(工业化改造),另外一部分是来自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长。

4.比较分析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并分别指出其可供我们借鉴之处。(人大1999研) 答:(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旺等人提出的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为前提:①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②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③劳动和资本各自根据自己的边际生产力获得报酬。

(2)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给出了下面的基本公式:(以下部分待确.......定) ..

式中,

?YY?YY?a(?KK)?b(?LL)

?LLK对产量增长的相对作用或权数。

为经济增长率,

?K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a, b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

公式表明,在资本与劳动可以相互替代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以及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增长中各自起作用的权数。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样,都认为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条件是Gn?s/vr,式中Gn为自然增长率,s为储蓄率,vr为资本-产出比率。所不同的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vr是不变的,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则假定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方法和生产技术来调整vr的数值,从而使上述均衡增长的条件得到满足。具体说,当经济中出现

?KK??LL时,因利息率较低而工资率较高,追求最大利润的厂商自然

?KK??LL会增加资本的使用,减少劳动的使用,从而提高资本-产出比率vr;相反,当出现

时,因利息率较高而工资率较低,厂商就会减少资本的使用而增加劳动的投资,这就会降低

vr。

LK用,来改变它们的配合比例,从而改变资本-产出比率,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可见,

总之,当资本增长率(

?K)和劳动增长率(

?L)不等时,市场机制就会自发地起作

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旨在说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改变资本-产出比率,从而最终有可能实现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的长期均衡增长。 (4)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是,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它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它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根据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论述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中南财大1997研) 答:(1)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进行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有如下三点:

①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阐述我国“引起(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东北大学2001研)

答:在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保持了宏观经济的较快增长。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 利用外资显著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金融运行平稳, 国家外

汇储备继续增多, 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于人们的普遍预期。

(1)经济保持稳定的适度快速增长 的主要条件

这两年国民经济发展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除了我们及时地抓住了国际经济环境出现的某些有利于我们的条件变化, 以及预期近一段时期内尚不存在可能引起世界经济严重波动的因素之外, 还由于我们的宏观调控将继续积极采取必要措施, 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努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宏观经济能够在今明两年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需求方面。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宏观经济实现较高增长的最重要的拉动因素,外商对华投资的势头在某种程度上仍将持续上升, 这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有利影响。虽然与投资相比, 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尚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消费的这种较为稳定的增长仍会继续下去, 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据一些学者估计,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仍低于其潜在的增长率, 因此目前持续较快的宏观经济增长只是在向潜在的经济增长率靠近,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而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较快增长, 不仅有力地调整着我国的经济结构, 而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着宏观经济的供给结构, 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③在制度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特别是成功加入WTO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 实现与国际接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与此同时,党中央一直积极倡导的创新意识正在普遍为企业界和全社会所接受, 技术进步的作用正在日趋明显。 这些制度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2)宏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来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 虽然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产生某些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实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中长期运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使我国经济能够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时保持了7%以上的快速增长。

其次,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这种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步引导我国宏观经济走向主要依靠内需增长拉动的轨道,这是一个大国经济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再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 经过数年大规模国债投资的带动,社会投资正在逐渐启动并开始活跃起来,并最终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这不仅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实现宏观经济长期快速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内容。此外, 在过去数年中,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较高速度的增长所形成的第二轮、第三轮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效应也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7.试论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你认为其中有哪些可供我们注意和借鉴?(中南财大2002研)

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很多西方学者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来。下面介绍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e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