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09机制班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4-01-08 19: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于考试以及资料复习的几点说明:

1、这次考试将是使用新教材后的第四次考试,考试内容全部都为书上的内容。

2、教育学考试的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解、问答、论述五大题型。

3、从考试内容上看,考查范围非常之细,经常考书本上的某一句话。

4、请大家注意本复习资料不是所谓的考试题目,但本复习资料涵盖百分之九

十以上的考试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将要考的题目以及答案罗列出来方便大家

记忆。

5、对于复习资料上的内容请大家区别对待:选择题大部分大家只需要进行浏

览记忆;名词解释、问答、论述请大家着重进行记忆。

6、在资料里的往年考过的试题请大家注意这类题目只需浏览记忆就可以,一

般与往年重复的题目只出现在单选和多选上。

7、往年的试题我们已经把这个题目所在的章节,以及标准答案附在上面供大

家参考。(如9.2表明这个题目出自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8、请勿对资料进行复印,不得将复习资料带进考场。

1

中学教育学

一、 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

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2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代表著及其观点(注意掌握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在《论语》中孔子很注重后天

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权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

养“贤人”和“君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严密的视导

和考试制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指出教育和政治有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

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的教

育问题。

2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材料的时候,唤起心

中已有的观念。

(3)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他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他认为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的观点反映了功利主义的倾向。美

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他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4)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他主张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 3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其中观察法包括:实况记录法,时间取样法,试卷取样法);

(2)调查法(包括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测验法);

3

(3)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4)行动研究法。

4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行动研究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

6对教育的内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从活动本质,活动内容,教育结果三方面与动物区分)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使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

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

4

8教育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责任。

(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受教育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自身的责任。

(3)教育措施,是指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教育方式是

指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一切物质条件。

9教育方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二是教育活动时所

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

(2)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措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其任务不是单纯接受,从根本上是为了获得发展。

11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区别(请注意把握几个阶段的区别)

5

(一) 原始形态教育 (1)教育目的的单一性。原始社会的教育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习得参加社会生产和

生活的能力。(2)没有专门的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的贫乏性。(4)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5)教育

方法的单一性。

(二)古代教育(1)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3)教学

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三)现代教育。(1)教育目的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机制(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4)

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

1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人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

13教育人性化的表现有:教育目的人性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都要体现以人为本

14教育民主化的表现有:教育普及化;教育内部的民主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

6

15教育现代化的表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16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国际化教育组织的出现;国际间教育交流增多;国际间教育援助加强。

17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8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有利于人口迁移。

19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人员,教育途径。

20个人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而心理发展对生理发展具有能

动作用。

7

21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顺序性(针对这个特点,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发展);

阶段性(针对这个特点,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

教育内容和方法);

不均衡性;(这个发展特点决定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差异性;(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

互补性。(要求每个教育者都要努力发挥青少年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2青春期中学生的时代发展特点有:生理成熟提前;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

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心理问题增多。

23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人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很多,但影响较大的主要是

8

有单因素决定论,双因素决定论以及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等。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人

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即内因,人的自然性的决定作用,如遗传决定论,成熟决定

论等。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事把发展主体的自身作用也列入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之中。如皮亚杰

把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归结为: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及内部机制的平衡化。

24学界较普遍的把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

面。

25遗传素质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遗传

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正确认

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环境包括两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9

27学生原有的知识、学习方法、师资水平、物质条件以及社会外在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教育主导作用

的发挥。

28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教育自身的状况;家庭环境因素;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自身的条件包括哪些: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取决于教育自身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教育

的物质条件,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

29教育目的的内部结构包括: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指明受教育者要实现的社

会价值。

30教育目的的外部结构包括哪些?

第一层次是国家的教育目的,简称教育目的。

10

第二层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

第三层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31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有哪些?

包括: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性质直接决定于社会的

政治性质。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2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实质是什么?

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首先是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其次,要求人才要全面发展。第三,要求人才具有独立个性。

33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

习生活的基本习惯。

11

34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为提

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35教育制度有哪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36就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而言,教育制度通常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教育的施教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系统。

37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或终身教

育制度。

38学制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单轨制。前苏联的学制

是典型的分支型学制。

12

39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是1902年清朝官学大臣

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而拟定的。

“40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41现代学制的发展: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从横向学校阶段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42教师职业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人员。

43中学教师的职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社会的价值和对个人的价值。

13

44中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好学生。 中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好功课。

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45中学教师的业务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精深的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从

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46中学生的教育原则是:全面教育原则;发展的教育原则

47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包括:(1)组织管理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4)教育科

研能力

14

48中学师生关系主要包括: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以及道德关系。

49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50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 课程与教学虽然有关联,但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

第二,课程与教学肯定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

第三,课程与教学虽是可以进行分开研究与分析的领域。

51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

15

52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53教材包括哪些内容?

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相关辅助资料:教科书,辅导资料,补充材料,课程包。

54隐形课程特点

(1) 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漫性和普遍性

(2) 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3) 隐形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性,也可能是消极的。

55显性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显性课程主要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56综合课程的类型是多样的,有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

16

57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课程课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58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59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时代性

(2)基础性

(3)选择性

60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是什么?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时什么?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61了解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17

(2)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62德育的内容(宏观上)

(1)思想教育

(2)政治教育

(3)道德教育

63美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它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育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6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

18

发。

65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目标化;课程目标结构化;课程结构系列化;课程内容结构

化。

66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如下;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素质教育的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67建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突出基础与

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

68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是什么?三要素 四要素 五要素 六要素 七要素

19

(1)三要素 教师 学生 和内容

(2)四要素说 教师 学生 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

(3)五要素 教师 学生 课程 方法 和媒体

(4)六要素说 教师 学生 内容 方法 媒体和目的

(5)七要素说 学生 目的 课程 方法 环境 反馈和教师。

69理解教学这个概念需要注意两点:教学时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能力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70教学是学校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本标志,没有

教学就没有学校,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71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教学对个人发展的价值。

20

72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是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3教学过程的本质的理解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7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规律;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教育与发展

辩证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7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76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有:教育目的;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实践依据。

21

77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1:主体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

78教学设计的依据有哪些?理论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现实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

79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 :

第一,目标分析,即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第二,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室课堂教学设计中挤

出的基础)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即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

22

80教学模式构成:由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作用方式,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构成。

81教学模式的功能主要有:实践功能(指导、预见、系统化、改进);理论功能

82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反省思维模式)的具体步骤:

第 一,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明确问题性质。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阐释假设的内涵与

外延。第五,检验假设。

83布鲁纳发现模式的程序包括哪几阶段: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形成概念,运用新概念。

84萨奇曼探究模式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选择课题,向班集体解释探究的程序,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假设,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说明规则解

释理论,学生分析探究过程。

85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3

“合作教学”在欧美国家被称为“合作学习”或“合作授课”,在我国有时又被称为“参与式学习”或

“协作学习”。其方法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换拼接发;共学式法;小组调查

法。

86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组织、评价及其总和。

87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方式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于学生、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作用方式。

88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核心。

89概念获得模式是由乔以斯和威尔以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三种变式:接受学习

模式、选择学习模式、无序材料学习模式。

90概念获得模式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选择适当的范例。

24

第二, 安排合理的范例呈现顺序。

第三 设计科学的范例呈现方式。

91教学技术的功能: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92教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身体的动作

(2)面部的表情

(3)适宜的停顿

(4)声音的变化

93教态的作用是什么?

(1) 教育作用

(2) 激励作用

(3) 启发作用

25

(4) 强化专业

94提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清晰与连贯

(2)停顿与语速

(3)指导与分配

(4)提示与探询

95教学的基本技术有:导入技术;语言技术;板书技术;教态变化技术;演示技术;讲解技术;提问

技术;强化技术;结束结束;教学组织技术。

二 名词解释题

26

1个人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

2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3教育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相应的各项规定(如:学校的

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阶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5中学教师: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6教育关系:指在学校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实现教育任务

的保证。这种关系式一种正式关系或工作关系,也称组织关系。

27

7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

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9广域课程;所谓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10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指以重大社会和生活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

11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

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

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8

12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等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品德和道德素质。即是教

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

的灵魂。

13智育的概念

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人类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主要途径,智力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

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智力活动来实现的,对社会文明进化起到推动的作用。同时,智力又为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智育在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中起着

主要作用。

29

1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美的素材,培养受教育者美的素养的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5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修养的指

导、性心理教育等。

16教学: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血的统

一活动。

17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在教学目的规范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使学生掌握

30

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发展全面素质的过程。

18教学原则的概念:

是指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及教学实践提出的教学工作应当遵循

的基本要求。

19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进行规划,并形成操作方案。

20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式,

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21教学模式的概念:

概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

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

31

22教学技术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所采用的一些列教学行为方式。

三、 问答题

1教育产生的几种学说的代表有哪些?(注意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利托尔诺出版了

《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的《人民的教育》

(2)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提出的,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原

始的教育,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32

(3)劳动起源说。主要是以马克思为代表,他认为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社

会政治制约着教育内容;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教育可促进民主化。

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

(2)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33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文化传统

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文化影响教育手段饥饿组织形式的变革。

(二)文化对教育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

整合的功能。(4)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

5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人口制

约着教育人员;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教育的人口作用: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教育可以使人

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6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制约教育目的;自然环境制约教育机构;自然环境制约教育内

34

容;自然环境教育人员;自然环境制约教育途径。

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

7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47-48

(1)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总之,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把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

平作为考察教育的全部依据。

8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二)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5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成熟时身心发展的一种准

备状态,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

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9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由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所决定,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 专业性的特点;

这是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

这是由是到发展的特点所决定。

10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明确为什么养的的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还具有规

定了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

(2)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的调控作用表现为调节和控制着教育系统内部的

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为和观念。

36

(3)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有教育工作的归宿。

11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

理论依据。

(2)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包括: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性质直接决定于社会的政治性质。b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确立教育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1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学校

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37

13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包括:(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2)社会生产力发展和

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社会人口状况。

14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中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以及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对待教育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对待家长

的态度,对待领导的态度;

业务素养包括a精深的专业知识b广博的文化知识c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d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15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有哪些?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作用

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是指良好师生关系中所蕴含的一种教育力量。

38

(2)激励作用

激励作用是指和谐师从中得到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师生从中得到激励,使教师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敢,坚定其献声教育事业的信念,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受到教师

的殷切期望,并将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3)调控作用

16几种典型的课程的含义及代表

(1)课程作为科学

如我国古代课程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者体验

(4)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5)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造成课程定义分歧的原因主要是认识论的基础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及定义的层次不同。

39

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课程功能的改革

(三)课程结构的改革

18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是什么?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把德育目标

与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结合;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19课程结构往往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我国新课程结构的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

(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

(3)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

40

总之,新建的课程结构具有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三大特征。

20、课程标准的改革的特征有哪些?

课程标准的改革有如下特征:

(1)课程价值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型、基础性和发展性

(2)课程目标上,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课程内容和要求上,突破学科中心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5)课程评价突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6)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21如何对进行课程实施与评价?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41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2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有哪些?

(1)应试教育体现了以应对考试和进行选拔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它把教育视为社会分层和选拔的

工具,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视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仅仅是适应选拔的手段。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全

面素质为宗旨。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承认发

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注重潜能开发。教育的发

展功能被视为终极目标,它把“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手段。

(2)教育内容方面,应试教育以应试、升学为目标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

长发展。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育活动,

是全面的教育。教育方法上,应试教育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识灌输,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

动手能力。素质教育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在教育评价上,应试教育仅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指标,素质教育以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的

整体效果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

42

23中学德育应从哪几方面着手?155

第一: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德育室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行统一是衡

量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第二: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来看,德育室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

与自我教育统一。

第三: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

统一。

第四:从教育作用角度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

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并不是直线式上升,而是

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

24中学智育的要求

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43

第二;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第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包括目的性、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

25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第一;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认真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各项工作和措施。

第二: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做好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对成绩优异,性格内向、情绪

和行为与日常明显不同、父母期望较高、家庭有变故、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密切观察,及时疏导。

第三:定期开展活动,通过班会、墙报、广播、讲座、印发小册子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心理保健知

识。

第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6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有哪些?

44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念

(2)素质教育的目标理念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终身教育的理念

(5)创新教育的理念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7)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理念

(8)爱国思想与世界意识相结合的理念

(9)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理念。

27、中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一) 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三)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5

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发动机

2: 领会知识

3:运用知识

4:巩固知识

5:教学效果测评 包括检查,测量和评价两个方面

29导入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1)集中注意,激发情感

(2)建立学习的框架和参考的基点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

46

30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1)检查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4)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和谐发展

(5)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1探询问题是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对于由于思考不深入,视野狭隘,概念错误而不完全的应答,通过探询使其明确哪里错了及怎样

错了,从而完善问答。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把回答与已学事实联系起来,使问题更明确。

(3)使学生明确回答的根据,通过再思考修正答案。

(4)使学生根据别人的回答谈自己的想法,说明他的思考与前面哪种想法一致或不一致,对别人的应

答进行修正和补充。

47

论述题:

1、分析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你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教学过程,作

为人类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样也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教学过

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从实践方面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合作,实现素质全面发展和课程创生的实

践过程。教学过程作为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形式,必然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的

认识过程符合人类一般认识:“直观—思维—实践”这一基本路线。

2、 分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

互作用,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都以另一方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

变为自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变为无对象、无目的的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

48

教学,不会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

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的理解掌握知识,并得到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

指导和调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时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要教

与学之间积极配合。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辩证统一。

3、 分析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辩证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相结合的辩证统一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之一,所谓间接知识,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

知识属于理性知识;直接知识是个体从直接经验中得出的知识,一般属于感性知识;毛泽东同志

认为,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大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借助间接

知识来认识客观世界,这样就可以避免经历往复、曲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大部分都是间接知识,但是学生所学习的间接知识一般都是概念、原理、法则是一种偏理性的知

识,尚未与实践结合起来,是一种不完全的知识,学生要把间接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深刻地

49

理解和运用它,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知识为基础。

4、 分析教学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智力、能力和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

质发展的关系,主要为:

掌握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和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

学生的发展水平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5、 分析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88

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客观必然因为:

(1)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的;

(2)教学的教育性是由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3)教学的教育性也受师生关系的影响。

(4)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