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3-07-21 01: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荆轲刺秦王》复习提纲(教师版)

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战国策》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本书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 文化常识----对人的称呼

1.敬称:

(1)陛下: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2)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3)阁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4)麾下:对人的一种尊敬称呼。

(5)足下:对人的敬称。

(6)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

(7)卿:古代君对臣的一种尊称。

(8)公:古代对长辈或同辈的敬称。

(9)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敬或美称。

(10)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重于“子”。

(11)吾子:对对方一种亲昵的称呼。

(12)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敬称。

(13)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14)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2.谦称:

(1)孤:古代侯王的自称,亦为谦称。

(2)寡人:君主侯王的谦称。

(3)鄙人:古代表谦卑的自称。

(4)仆: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5)不才、不佞: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6)贱息:谦称自己的子女。

(7)犬子:古代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二、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秦王必说见臣()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④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⑦图穷而匕首见()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说,通“悦”,高兴②陵,通“凌”,侵犯,欺辱

③反,通“返”,返回④决,通“诀”,告别

⑤振,通“震”,震慑⑥奉,通“捧”,双手捧着

⑦见,通“现”,显露⑧还,通“环”,环绕

⑨卒,通“猝”,突然

2.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说明古今异义的不同: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⑤将军岂有意乎()

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⑦复为慷慨羽声()

⑧仰天太息流涕()

⑨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⑩终已不顾

(11)左右乃曰()

(12)愿大王少假借之()

(13)诸郎中执兵()

(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5)持千金之资币物()

(1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①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②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③购。古义:悬赏征求,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⑤有意。古义:有(做成某事的)心意(心思),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男女之间有爱恋之意”“故意”等意

⑥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胳膊;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⑦慷慨。古义:意气风发,悲壮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

⑧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⑨遇。古义:对待;今义:相逢,遇到

⑩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管,不顾及

⑾左右。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⑿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借用某种名义或力量来达到目的;汉字六书之一

⒀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4)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15)币。古义:礼品;今:货币

(16)提。古义(dǐ):掷击;今义:拿着

3.词类活用(判断词类活用并解释意义用法:)

①进兵北略地()②秦兵旦暮渡易水()

③樊於期乃前曰()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其人居远未来()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⑦皆白衣冠以送之()⑧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⑨发尽上指冠()⑩使使以闻大王()

⑾群臣怪之()⑿箕踞以骂曰()

①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马上

③前: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④函:名词作状语,用木匣子

⑤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远地⑥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⑦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⑧祖:名词活用作动词,祭祖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⑩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⑾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⑿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4. 判断文言句式: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③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⑤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省略句)

⑥取之百金(省略句)

⑦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省略句)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⑨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表因果的判断句、省略句)

⑩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省略句)

⑾皆陈殿下(省略句)

⑿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表因果的判断句)

(13)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14)嘉为先言于秦王(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

(15)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16)使毕使于前(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

(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5.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6. 归结重要实虚词的意义用法:

?信:

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真实,真诚)

②背信弃义/言而有信/轻诺寡信(信用,讲信用)

③半信半疑/偏听偏信(相信,信任)

④善男信女(信奉,信仰)

⑤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符信物,凭证)

⑥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书信,信件)

⑦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音讯,消息)

⑧信口雌黄/信马由缰/信手拈来(随意,任凭)

⑨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的确,确实)

⑩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引:

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开弓)

②乃引匕首提秦王(拿,举)

③秦王惊,自引而起(伸,挣)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伸长,延长)

⑤引兵欲攻燕(引导,带领)

⑥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引,拉)

⑦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⑧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用)

⑨抛砖引玉/引火烧身(招致,引起)

⑩解兆民之愠,引万方之罪/引咎辞职(自动承担)

?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表反问,反而,难道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眷恋,顾惜)

⑥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顾虑,考虑)

?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果真)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的确,确实)

③修辞立其诚(真心,真实)

④子以吾言为不诚(真实的)

?以: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介词,表原因,因为)

②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

③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依照)

④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承接)

⑤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词,表目的,来)

⑦乃入见,曰:“何以战?”(介词,凭借)

⑧秦亦不以城与赵(介词,把)

⑨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以……身份)

⑩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或递进,而且,并且,又)⑾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u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