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经典语句

更新时间:2024-02-11 09:3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佛经典语录6

篇一:佛家经典语录

1、寻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觉者

佛曰:命由己造,

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

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静禅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凡圣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

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

、澄境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篇二:佛教经典语录大全

佛经

经典语录大全(一)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

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

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

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

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

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

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

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

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

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

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

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

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

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

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

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

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

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

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

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

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

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

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

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

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

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

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

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

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

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

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

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

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

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

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

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39. 世人言忍,忍字

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

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

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

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

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

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

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

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

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

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

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

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

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

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

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

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

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

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

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

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

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

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

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

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

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

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

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1. 未生前本来面

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

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

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

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

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

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

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

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

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

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

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

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

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

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

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

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差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

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

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

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

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

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

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

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

篇二: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孝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佛说百善孝为先,布施,修福德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真诚心孝敬双亲,长辈, 世间福报,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做之业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过于前生所培,否则不及前生所培。星云大师说:“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带给别人快乐,让人心生欢喜。看见别人做好事心生欢喜赞叹等等。这都是无上的功德,最大的布施;每个人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 但是如果贪嗔无明,疑心,骄慢心等败德之心不熄,便难载福;

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 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都是无常的!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空”不是没有,不是空洞虚无,佛说空中生妙法,空有无限的可能;世间一切物质,佛法都叫“色”,“空”就是因缘。色即是空,说的是亲友爱人、功名权势、爱恨情仇都是依因缘而生,最终随缘尽而灭。人生的苦,都是因为执念缘分尽了,还在强求。佛家开出的药方是放下、看破、得自在。因为一切皆虚幻(无常),

五欲六尘虽然如蜜 一般甜美,但是无常一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把捉不可得。因此,明白"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道理,把握今朝,把握当下每一个念头,情绪是一时的,是虚幻的,慧命是一生的,是永恒的。不要让“一生”的慧命输在“一时”的情绪上,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精进修行,才是当务之急。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执着,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自找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处处皆是佛境界。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维摩诘经》。”我们如果能够时时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来对待世间的一切,这个世界便是天堂,便是净土。因此,天堂地狱不在他方远处,就在我们当下的一念。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

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也可以去极乐世界。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遶身

如想体验更多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请关注新浪微博:“精妙禅语”;也许不需深刻明白太多,只要读到一丝安宁,几许平淡就好。

篇三:佛教经典名言

佛教经典语录: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q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