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13平方反比律实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9 05: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验证距离平方反比律实验

1.实验目的

1.1学会根据实验精度要求选择测量时间。

1.2学会运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验证距离平方反比律。

2.内容:

目前综合实验平台是模拟厚度、料位、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生产而成,主要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它是把最新的科学理念,科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验过程介绍给学生,是我校与厂家共同研制的转为实验教学设计的核技术综合平台,可进行厚度、料位、密度、屏蔽、平方反比律等实验,是我高校教学的一台综合仪器,对核技术专业及与核有关专业的教学是比较好的先进实验平台,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掌握厚度、料位、密度测量使用方法。因厚度、料位、密度等测量在冶金、石油、电站、轻纺、矿山、铁路和其他工业部门己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们所用采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可测密封管道内的流动的泥浆.矿浆以及石碴的密度,还可对混凝土构件、土基、坝基做密度测量。其方法简单可靠.可实现工业自动化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1. 改变探测器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测量各相应位置之计数率,获取一定精度要求的实验数据。

2. 2. 用等精度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验证?射线强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平方反比律。

3.原理:

在放射性测量中,为得到一定精度的实验数据,必须根据放射源及本底计数率的实际情况,结合某些客观条件(如探测器效率及测量时间的限制),确定适当的测量方案;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将通过本实验作有关的基本训练。

3.1?射线强

——平方反比律

设有一点源(指源的线度与源到观测点的距离相比很小),向各方向均匀地发射?光子。若单位时间发射的光子数为N0,则在以点源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上,单位时间内将有N0个光子穿过(设空间内无辐射之吸收与散射等)。因此,在离源R处,

1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为:

I?(1)式中,

N0C? (1) 4?R2R2N01,对于一定的源强,C是常数。可见,I?2,此即距离平方反比律。

R4?显然,在测量中,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始终位于源对探测器所张的立体角内时,测得的净计数率n也应与R成反比。即有

2 n?C?R2 (2)

(2)式中C?为常数。因此,验证平方反比律的问题在实验上就归结为测量n与R的关系。怎样才能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取得满足精度要求的数据呢?下面就此进行讨论。

3.2. 按照实验精度要求合理分配计数时间

在每次测量的计数中包括有本底计数,而且在本实验中,随着距离R的不同,本底计娄在测量的计数中占的比例也不同。设在ts时间内测量得源加本底的总计数为NS;在tb时间内测得本底计数为Nb;测源的净计数率n为:

NsNb? (3) tstb总计数率ns与本底计数率nb的标准误差分别为?s,?b:

n?ns?nb? ?s?NstsNbnsnb???? (4) b (5)

tstbtb 根据误差传递公式,净计数率n的标准误差?n及相对误差vn分别为: ?n?(?s2??b2)1/2?( vn??nn?(nsnb1/2?) (6) tstbnsnb?)/(ns?nb) (7) tstb1/2因此,净计数率的结果可表示为:

?nsnb??n???(n?n)? nsb?t?t?? (8)

b??s??nsnbn(1?v)?(n?n)1?(?)/(n?n) ?sb?sb? (9)

ttsb??为了减少n的误差,应增加ts与tb。可以证明,当总测量时间t?ts?tb一定时,

2

在ts与tb间作适当分配,将获得最小的测量误差。换句话说,在一定的误差要求下,只要ts与tb分配合理,则总测量时间将最省。这个最佳时间分配可根据=0求出,其结果是:

d?nd?n=0或dtsdtb

ts?tbnsnb (10)

ts400?4。当总测量时间T限制为20例如,若ns=400/分,nb?25/分,则?tb25分钟时,选取ts与tb分别为16分钟与4分钟最合适,这种时间分配可得最小误差。

ts根据(10)式作刻线图,如图1,可以方便地查出,求法是:由左边刻线查到ns,

tb右边刻线查到nb,于二点间连一直线,该直线与中间刻线之交点即为所求。

3

将(10)式代入(7)式,并令r?配下测量结果的相对方差为:

vns ,t?T(总测量时间=ts+tb) ,得到最佳时间分nb2nmin(1?r1/2)2Q?? (11) 2TTnb(r?1)(1?r1/2)2其中优质因子 : Q?2 (12) nb(r?1)在本实验中,源的净计数率n随着源与计数器间跟R的增加而很快衰减;本底计数率nb随R的变化则不大。因此,对应于不同的R。ns与nb的比例将不同,必须根据(11)式求出相应的T,并按(10)式分配ts与tb(也可查刻线图1)以获处给定精度下的测量数据。

1. 用等精度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为验证n?C?C?n?,可先有: (13)

R2Rm(13)式中n为计数率R为探头与源之间的距离,C?,m为待定常数。如果根据

实验数据定出的m=2,则平方反比律得以验证。为了便于不熟m,对(13)式两端取对数,得:

g?loCg??mlogR (14) lon令y?logn,x?logR,则y与x呈线性关系:

y?ax?b (15)

其中?logC?,a??m(15)式代表一条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a,便知m。

在实验中,若于某距离Ri测得ni;相应可有xi,yi(i?1,2,?k)。根据这k个点的测量数据,可以用简便的作图法求?、b;亦可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b,本实验要求对各点作等精度测量,这时可用以下各式求出?与b及其标准误差?。与?b:

4

图1实验平台原理图

4.装置:

4.1实验平台见图2

图2综合实验平台实物 负高压

低压

前 置 自 动 晶 光 电

倍增管 放大器 定标器 体 脉冲信号 接地

图3实验装置方框图

闪烁探头装置,FJ367,1个; 自动定标器,FH408,1台; 放射源,mCi级60Co、137Cs),2个; 铅室,1个;

5

探头移动支架(附标尽),1套。

5.实验程序:

1. 按图3连接仪器,预热仪器,使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选择探测器工作电压。

3. 粗测数据并拟订等精度测量方案;于每一固定的距离R粗测。ns与nb 计算。r?ns,并按精度。vn?1%的要求,计划总测量时间T及最佳分配时间。nbts与tb。

4. 按步骤3拟订的实验方案,测量计数率随距离的变化。 5. 将步骤4的数据列表、作图,并给出平方反比律验证结果。 (1)列净计数率n随距离R变化的数据表。

(2)列。logn?logR的数据表,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图,标出各点的统计误差。用作图法求。y?ax?b的参数。a、b。

(3)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b,并求出它们的标准误差?a与?b。

注意:若处理数据时发现可疑值后,重新求出a、b及?a与?b。 (4)进行变量逆换算,得出公式n?C?,误差进行分析。 Rm6.验证距离平方反比律实验具体步骤

6.1放射源参数:

1号源 源的名称: 源购进日期: 源活度 : 半衰期: 能量值: 分支比: 二号源 源的名称 源购进日期: 源活度 半衰期: 能量值 分支比: 6.2仪器调试

2.1)按仪器原理结构连接线路

见总图3,高压线、低压线、信号线接探头的后视图,红色并且最粗的那根为高压

线,最细的为信号线,灰色的为低压线。

2.2示波器检测波形

1) 用示波器观察探头的输出波形正、负信号(看完整脉冲波形): 2)定标器输出端波形(方波脉冲) (1).高压电压(v):(参考-460)

6

(2)脉冲幅度(v): (3)脉冲宽度(s)

2.3)自动定标器的自检:(10秒的计数为194560) 2.4 )阈值调节:

当高压为-460,调节阈值电压,当阈值为1.5V左右时,本底计数(此时的计数时间调为10秒)为:1260左右,因此平均计数率为126 S

-1

,如图3.5的调节面板(阈值的

调节是为了尽量消除本底干扰,使定标器有较准确的计数)

图3.5 阈值与高压调节面板

说明:高压调节和阈值调节右边有输出端口,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对应的高压或阈值是否与读数相符,检测,有较小误差。

2.5) 寻找最佳工作电压:

用示波器观察探头输出波形完整状态时的电压,为最佳工作电压。 6.3.测量步骤:

(在每一固定的距离R,测量ns与nb)

(1?r1/2)2Qnb(r?1)2若精度为vn=1%,则总的测量时间为T=(ts+tb)== ………… (1) 2vn(1%)2其中的Q为优质因子,r?ns ………… (2) nb 7

T?tbts?r?........(3) tbtb.1)测本底(选定探头与源的某距离50mm:):

2)把计数时间调整为 10秒,则 Nb=1240(为三次计数1232 1242 1245所得的平均数,计数率为 nb?124S 表2 本底计数(个) 计数时间(s) 1 10 2 3 平均值 计数率(n0) 124 ?1 3)测量源(选定探头与源的某距离50mm,则测的源的数据):

测量时间为10s粗测数据并拟订等精度测量方案; 4)

计算分配时间ts与tb

r?ns,并按精度为vn?1%的(仪器精度)要求计算总测量时间T及最佳分配时间ts与tb。

nbns(2)求出r. nb(1)将数据ns,nb带入公式r?(1?r1/2)2nb(r?1)2(2) 再将r代入公式 T=(1)求出总的测量时间T(s). 2(1%)T?tb (3)求出tb(s)的时间 tbts(4) 接着将tb代入 ?r公式得出ts(s)的时间

tb(3) 再将T代入r?从得到。

(5)这时再调节定标器的源测量时间为ts,再次测量源的计数三次,

求平均的净计数率n净 。

(6)返回2)项,调整探头与源的距离mm测量源的计数。

8

(在选择不同距离分别测出源三次计数,再分别计算出最佳分配的源测量时间ts和本底测量时间tb

测量数据如:表3(间隔40mm)

数据 距离R(mm) 20 60 100 140 180 220 260 200 NS1 NS2 NS3 NS平均值 T (s) ts(s) 10080 8578 8 6 表4选定的最佳时间ts后的源计数: 数据 距离ts(s) NS1 NS2 NS3 NS平均值 ns n净 2090 R(mm) 50 20 50 6 2214 9

80 110 170 200 6.4.数据处理

用等精度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为验证n?C?C?n?,可先有: (13)

R2Rm(13)式中C?,m为待定常数。如果根据实验数据验定出的m=2,则平方反比律

得以验证。为了求出m,对(13)式两端取对数,得:

g?loCg??mlogR (14) lon令y?logn,x?logR,则y与x呈线性关系:

y?ax?b (15)

其中b?logC?,a??m(15)式代表一条直线,需求得该直线的斜率a,便知m,其中R为探头与源的距离,n为净计数率.。

1) 从表4中选定对应的R、ns代入y?logn,x?logR,求出相应的对数y,x.

表5计算数据表 源与探头的 距离R(mm) 20 50 80 110 140 n净 X=logR Y=logn净 10

170 200 2)用Excel绘出X,Y直线图

根据表5作图如下:

图3.7 数据曲线图

3)由数据处理图,可得到直线斜率约为m,即m是否为2?即验证了距离平方反比律 (斜率) M=(y-yi)/(x-xi)=?2

判断m是否为2? 7.误差分析: 8.思考题:

1. G—M计数管在不用铅室时,本底计数率为每分钟40次;用铅室时,本底计数率降到每分钟25次。某次作弱放射性测量,源加本底的总计数只比本底每分钟多50次。若求相对误差为10%,试计算用铅室比不用铅室可以节省多少测量时间。

2. 当源的净计数率n远比本底计数率nb大,即n》nb,(11)式可化简为

11

2vn?minns1r?。试估计,当等于多大时,用此近似公式与(11)式计算出的总测

nsTnb量时间T方可在1%的误差以内相符。 3. 若按等间距变化测量各点计数率,并假定已由实验测得某个距离Ri之计数率ni及nb,试根据n?1规律粗略估计等精度测量时各点所需之测量时间。 R24. ?粒子或a粒子的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规律是否遵守平方反比关系?若本实验

使用226U源时,需采取什么措施?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