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讲义@北师大guanyanliezhuan

更新时间:2023-03-13 09: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九 管晏列传

【题解】

春秋时代齐国明相管仲(字),名夷吾,晏婴(名),字平仲。陈仁锡:管仲晏婴,皆齐名臣,故共传。

《史记》共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有宋(南朝)裴駰《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被称为“史记三家注”。

【正文】

管仲夷吾者(名词+者,仍为?别事词?,从人、事物中区分出来的某一个或某一种,

可不译,也可译为这个人),颖上人也(判断句,……者,……也)。少(年青)时,常

与鲍叔牙(齐国的大夫)游(在水上漂浮——游玩——交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曾经,注中异文作?尝?)欺(欺负)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以之为言,省略?之?。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不把管仲占便

宜的事当作谈论的内容。一说不以为然)。已而(不久。已,副词,表示已发生,固定连用。此外表示已经发生副词有?既??尝??曾?,见223页)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

子纠(小白、纠都是齐襄公的儿子。纠是庶子,即妾所生的儿子。齐襄公被人杀死后,小

白立为桓公,派人杀死了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无标志的被动,管仲被囚禁。焉,于是,是指身为公子纠之臣,参与争夺君位之事的原因)。鲍叔

遂进(使动,使……进)管仲(桓公使鲁人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桓公之立,

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管仲既用(无标志被动,管仲被任用后),任政于齐(翻译时:于齐仁政),齐桓公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霸(齐桓公由此称霸),九合(九合:一说?纠?。《说文》:?绳三合也。?段注:?凡交合之谓之纠。引申为纠合诸侯之纠。又为纠责之纠。?《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一说多次。)诸侯(召集诸候会盟。春秋周王室衰微,诸侯分立),一(数词作动词用,统一、齐整)匡(匡正)天下,管仲之谋也(也,句末,表原因,判断语气。是因为管仲的谋略)。

补充史料:

1、《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公吕尚(姜太公)至齐襄公历经十三代,襄公在内乱中被公孙无知所杀,?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大夫)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齐襄公(兄),纠(弟),小白(弟)——后为齐桓公

- 1 -

翻译:管仲夷吾这个人,是颖水之滨的人。年轻时曾经与齐国大夫鲍叔牙交往。鲍叔牙了解他很有道德才能。管仲贫困,曾经欺负鲍叔,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把管仲占便宜的事当作谈论的内容。不久,鲍叔侍奉齐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公子纠被杀(填补史实),管仲因此被囚禁。鲍叔牙就进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担任政务,齐桓公由此称霸,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匡正天下,是因为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当初。?初?是个表阶段的名称。常表示开始的一段,因此?初?

在先秦古籍中往往用于追述过去的事情。而?始?从发展着眼,是指事物进程的开始。?阶段?和?发展?正是两词的区别所在。)困(贫困)时,尝与鲍叔贾(一说?商?是来回跑买卖,而?贾?是有固定的地方。二说?商?强调商品流通,吃地区差;而?贾?同?居?,囤居积奇,吃时间差),分财利多自与(与:《说文》:?赐予也。?《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分财利时自己取得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窮(竆):《说文》:?极也。从穴,躳声。?穴居时代的洞府的顶端——穷尽,无出路(一般指仕路)——生活上无出路,贫穷(与?富?反)。贫与穷的区别:贫富悬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词汇):穷尽(尽头),穷途末路(无路可走),无穷无尽;贫血,贫民,贫乏)。吾尝为鲍叔谋事(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更加困窘无路)而更穷困,鲍叔不以(以,动词,认为,与?为?连用,或单用,或直接?以为?,见233页)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表被动,助动词,被逐。见……于),鲍叔不以我为(认为)不肖(《说

文》:?骨肉相似也。从月,小声。?不象——不贤,不善),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跑。《孟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人名,和管仲一起辅佐公子纠)死之(为之而死,为动,特殊动宾),吾幽(《说

文》:?隐也。从山、幺幺。幺幺亦声。?隐,蔽;幺,小也。(幼);幺幺:微也(幽、幾)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从幺幺者,微则隐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故?幽?有深暗而不易见义)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不知耻辱),知

我不羞(意动)小节,而耻(意动)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通过五次事件的回顾,来说明鲍叔牙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四次用?尝?表示,

一次无?尝?)鲍叔既进(使动)管仲(鲍叔牙荐举管仲后),以身(介宾,把自己)下

之(动宾,下于之,低之。把自己摆在管仲之下)。子孙世禄(谓语)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赞美,多:犹重也,高也,贤也。形容词意动用法。

《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翻译: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与鲍叔牙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取得多,鲍叔不认为我是贪婪,他了解我是因为贫困。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而更加困窘无路,鲍叔不以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与不利的区别。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用,三次被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而知道我没有逢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而知道我有年老的母亲。公子纠失败,召

- 2 -

忽自杀身亡。我收到囚禁侮辱,鲍叔不认为我不知耻辱,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愧,却为功名不能显扬天下而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呵。?鲍叔牙荐举管仲后,把自己摆在管仲之下。管仲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做官,享用俸禄,有封邑的子孙有十几代,多为知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赏管仲之贤而赞赏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介词,凭借,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同‘强’)兵,与俗(世俗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连词,《管子》作?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服御,使用,上

服连用作主语)度(名词动用,合乎制度)则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固。四

维(礼、仪、廉、耻。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天柱折,地维绝?——起重要作用的东西,

如法度)不张(拉开弓弦——陈设,设立,张开物体,如张乐设饮),国乃灭亡。下令如

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平易——高)而易行。俗之(连词?之?连接偏正结

构,此处表示领有关系,?俗?和?所欲?之间是一种领有关系。见240页)所欲,因(沿袭,顺应)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

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副词,实在,确实)怒(对……发怒)少姬,南(名

词作状语,往南)袭蔡(少姬是桓公从蔡国娶来的妾。一次玩耍她惹怒桓公,桓公让她回.国,但并未明确断绝关系。后来,蔡国人将她嫁给别人,桓公怒而伐蔡。),管仲因而伐楚.

(蔡于齐之南,楚于蔡之西南,蔡楚为邻。《左传〃僖公四年》?蔡溃,遂伐楚?。),责包茅(祭祀时的仪式之一,缩酒。把酒倒在裹成捆的青茅上渗入,如神饮了一样,楚国青茅)不入贡于(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北方的一个

少数民族),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姓姬,名奭[读音shì四声],周武王的臣子,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之政(维护周王室利益,提高齐国信誉、地位的举动)。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之约(齐桓公伐鲁庄公,三次打败鲁国的曹沫[读音mèi]的军队。两国在柯这个地方会盟,其时,曹沫执匕首劫桓公,慷慨陈词,强迫桓公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鲁国,桓公不得不答应。事后桓公又想不归还侵占的土地,还想杀曹沫。管仲认为这样做是背信,劝桓公履行盟约。于是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管仲

因而信(使动,使讲信用)之,诸侯由是(指示代词)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宾....

语为主谓短语),政之宝也。”

翻译:管仲担负政务任齐国相,凭着小小的齐国地处海滨,流通货物,聚积财富,使国家富裕兵力强盛,与平民好恶相同。因此他称说道:?仓廪充实就懂得礼仪节度,衣食丰足就懂得荣耀、耻辱。在上位者使用的财物合乎制度,父母妻子兄弟等六亲关系就牢固。礼义廉耻者四条纲纪没有设立,国家就要灭亡。颁布政令如同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应百姓的心愿。?因此(管仲)的政治主张切合实际并且容易实现。世俗(下层)向往的东西,就顺应这给与他们;世俗(下层)否定的事情,就顺应着去除它。管仲治理政务,善于凭借灾祸而做成福事,转变失败而成为功劳。重视分清事务的轻重,谨慎的衡量斟酌。桓公确实生少姬

- 3 -

的气,往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又伐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包茅。桓公向北征伐山戎,管仲趁此让燕修治召公的政治制度。齐鲁在柯地盟会,此后桓公想要背弃与曹沬(鲁庄公)的盟约。管仲趁此机会劝谏桓公要诚实讲信用,诸侯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这是治理政务的法宝。

管仲富拟(如同,好像)于(引出比较对象)公室,有三归(三归,一说,是台名

(书注);一说,归指妇女出嫁,三归指管仲娶了三姓的女儿做妻妾。《史记正义》:?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一说,[日]龙川考证:俞樾曰,管仲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也,则钟鼓帷帐不移而具,足见其奢。且美女之充下陈者,亦必三处如一,而娶三姓之说,或从此出也。)

反坫(反坫[读音diàn四声],反爵[古人的酒杯]之坫。坫是放置酒杯的土台,在两楹[厅

堂的前柱]之间。互相敬酒后,把空爵反置在坫上,这是周代诸侯宴会的礼仪),齐人不以

为(认为,动词)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引出比较对象)诸侯。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于是,于此)。

翻译:管仲的富有如同齐公家族成员,有三处住所,有诸侯宴会时放置着酒杯的土台,齐国人不认为他是奢侈。管仲去世,齐国遵循他的政治主张,经常比诸侯国强大。百余年后齐国有晏子。

晏平仲婴(姓晏,名婴,字平仲)者,莱(地名,本为莱国,被齐所灭)之夷维(莱

的属邑)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凭借)节俭力(尽力,?力行?:做事努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读音 chóng)肉,妾不衣(动词)帛。其在朝,

君语及之,即危言(直言);语不及之,即危行(正直的行为。危言危行,互文,意义

互相补足,不论国君说到与否,都保证言行上的谨慎。?秦时明月汉时关?。)。国有道,即

顺命;无道,即衡(衡量,一说通?横?,逆命,不服从)命。以(介词,表凭借)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翻译:晏婴平仲,是莱地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凭借着节俭、做事努力受到齐国君主重视。辅佐齐国以来,吃饭时没有两个肉菜,妾不穿丝织品衣衫。晏婴上朝时,国君谈及某件政事,就谨慎地陈述己见;国君没有谈及的正事,就谨慎地做事。国家政治治理有方,就顺从命令;国家治理无方,就权衡命令正确与否。凭着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在诸侯间显扬了声名。

越石父(人名)贤,在缧绁(读音léi,xiè声,捆绑犯人的绳索——捆绑——囚

禁)中,晏子出,遭之途(遇之于图),解左骖(读音cān,古代马车,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赎之,载归(载,zǎi一年半载,记载;zài,载歌载舞,装载)。弗谢(逊让,告辞,告别),入闺(内室)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懼:恐也。从心,瞿声。愳,古文。瞿:鹰隼之视。《礼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戄:《玉篇》:?惊也。?矍: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然(读音jué,震惊的样子),摄衣冠谢(道歉)曰:“婴

虽不仁,免子于(介词,从)厄,何子(子何,?何?提前强调不解)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读音qū,同?屈?同源,?屈?,无尾也。短尾曰屈——

- 4 -

凡短曰屈——弯曲)于不知己,而信(信,言语真实。此处通?伸?,舒展伸直)于知己

者。方(副词,正在)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感知)寤(?寤?同

?悟?,觉)而赎我,是(这,指示代词)知己者。知己而无礼,固(副词,原本,实在)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长行也。长久——伸长——引进——接待——聘请)入为上客。

翻译:越石父贤良,处于捆绑囚禁之中。晏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他,解下左边的骖马赎出了越石父,用车载着他回来。不与他辞别,就进入宫中闺门。过了一段时间,越石父要求断绝交往。晏子又敬又怕,整理衣冠道歉说:?我虽然不仁,也从危难中解救了你,你为什么这台是让),而对了解自己的伸展坦荡。当我在囚禁中时,你是不了解我的,你既然已经有所了解而赎出了我,这就是知己;知己而不以礼相待,实在不如在囚禁之中。?晏子从此延请接纳他为上宾。

晏子为齐相,出,其(代晏子)御之妻从门间(间:閒:隙也。从门月。本义:

指两扇门关起来时中间留有的缝隙。此处为本义的用法,这种用法比较少见。閑:阑也。从门中有木。闌:门遮也。欄、栏)而闚(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犹障也,遮盖)

大盖(伞形车篷),策驷马(同驾一车的四匹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离开),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身长,身高,今方言中还有保留叫?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者,代词,复指,往往是?n+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义同?以身下之?)者(有……者,有……的表现)。今子长八尺(古代:六尺为一步——两跬。中人臂长为一旬,一旬为八尺。中长一般一米七,

由此推算,古?一尺?相当于现在一尺的三分之二。古制,1尺等于今制8寸,约等于23公分,6尺是138厘米,8尺是184厘米),乃(乃:副词,表示对范围的限定,可译为?仅、只?等。例:《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为人仆御,然子之意,

自以为足,妾是以(?是?作宾语前置,以是。以,介词,表示原因,因为)求去也。”其后,夫自抑(压抑遏制)损(降低,减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之)以为大夫。

翻译:晏子任齐相,出门去。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她丈夫。她丈夫为丞相赶车,遮着伞形的车棚,鞭打着驾车的四匹马,得意洋洋,相当自满。不久(车夫)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他缘由,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国丞相,声名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意念深沉,常有自视低下的表现。(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做人家的车夫,可是你的心意自以为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去。?此后丈夫谦逊退让。晏子很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事情告诉他,晏子推荐他作为大夫。

太史公(在《史记》中经常会有?太史公曰?,这里的太史公指的就是《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其父司马谈博学多才,精通天文、黄老之学,是一位颇有学识的史学家和思想家。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任太史令长达30年之久,著有《六家要旨》等书。司马谈死后不久,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