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建设实施方案(4.22)

更新时间:2023-11-03 23: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

建 设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 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 项目单位 邵东县人民政府

牵头学校(盖章) 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所

州 邵阳市 项目负责人 沈志定 项目联系人 宋赟

办公电话 07392122145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Sd2120027@126.com 手机号码 15367656788

邵 东 县 人 民 政 府 二○一三年四月

1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范性县级职教中心

建 设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湘发〔2010〕7号) 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发[2011]13号)精神,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好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与基础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管理机制和教育规律,结合全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坚持自主办学的条件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确立了立足本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机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建设背景

1、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

邵东,地处湘中腹地,辖3个街道办事处16镇9乡1场,面积1768.75平方公里,人口127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兴工强商、兴工旺商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邵东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湖南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湖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邵东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县域内有八大支柱产业,即五金产业、打火机产业、铝制品产业、皮具产业、煤焦产业、中药村产业、木材加工和家具产业、日用品和包装印刷产业。2012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8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9.4亿元,年均增长20.4%。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注塑打火机出口量首次超过宁波慈溪,居全国第一。中小学生书包占到全国60%的市场份额,邵东被授牌为全省唯一的“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小五金通过集中电镀,产品质量提高,出口规模扩大。境内有“全国文明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国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有湘中地区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五金城等30多个专业市场和300多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网点,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70亿元。外贸进出口突破1亿美元,占全市1/3以上。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综合排名由2007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12位。全县农业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特色农业示范县的总体目标,有效整合涉农资金,统筹安排涉农项目,促进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3

2、人口现状与变化趋势。

全县总人口127万,其中劳动力68.54万,农业人口89.36万,农村人口37.64万人。据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人口的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具有高文化层次的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具有较低文化层次的人员比重则有所下降。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接受小学及以上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83.43%,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94.56%,分别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14.62和6.21个百分点。其中具有小学学历的449961人,占总人口的35.43%;初中的540258人,占42.54%;中专及高中的239522人,占18.86%;大专及以上的40259人,占3.17%。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较,小学的减少84634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6.32个百分点;初中的增加124685人,比重上升12.46个百分点;中专及高中的增加36538人,比重上升5.46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增加8459人,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

3、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县职业教育现实基础较好,发展较为迅速。从单一的职业教育培训,基本经历了30年时间。其间,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共有职业中学3所,其中公办职业中专和民办职业学校各一所,各类培训机构15个,乡镇农校26个。2010年9月成立县职业教育中心,县职业中专为职教中心牵头学校。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创业科技学校及乡镇农校等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格局。职业教育

4

涵盖服装设计、皮具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电算会计、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设计、电脑广告美术设计、音乐、养殖、种植、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农村电气化、机动车辆驾驶、果树修剪、医疗、电焊、农机修理等23个专业。

4、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

一是从目前全县支柱产业来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①皮具产业,需要培训技术人员 3800余人。②打火机产业,需要培训技术工人2600余人。③小五金产业,需要培训技术工人2600余人。④药材产业,需要培训技术工人2200余人。二是新农村建设急需大量实用性人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4687人需转移,这些劳动力缺技术、欠培训。三是据劳动部门统计,自改制以来,我县下岗失业工人有4356人,他们都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四是全县有三峡移民及库区移民共计19000余人,移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及移民实用技术培训需求量大。

二、建设基础 (一)建设要求 1、办学体制。

邵东县职教中心由县人民政府主办,是全县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协调机构。

2、管理机构。

成立了邵东县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沈志定任主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肖新华任副主任,教育局局长廖明智、人力资源和社会

5

保障局局长周坚强、农业局局长贺益红、工业局局长黄成云、财政局局长黄德源、发展改革局局长邓成家、扶贫办主任申义武、科技局局长申展平、安监局局长曾建光、建设局局长、畜牧水产局局长禹喜云和县职业中专校长宋贇等单位的一把手任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县职业中专校长宋贇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职教中心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以联席会议等形式统筹全县各类职教资源,制订了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

。表一:

邵东县职教中心管理委会成员单位职能职责

成员单位 职能职责 县教育局 负责对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等业务的管理、督导、评估 负责指导基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负责劳动技能的鉴定、组织劳务输出、岗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项目规划、实施,并在各行各业逐步推行就业准入制度 负责农业技术业务指导,争取农民工培训经费项目,监督、管理阳光工程的实施 负责经费预算,保证各项培训经费的专项投入,协调各培训项目经费投入主阵地 负责各成员单位培训和项目经费的规划、立项和审批 负责科技推广、技术服务 争取项目经费,督促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的归口和落实 负责督促建筑工人及农民工进入职教中心接受引导性培训及劳动技能培训,争取培训项目经费 负责出国劳务的联络、转移、项目经费的争取,加强培训指导,加强招商与职教的联系 6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农业局 县财政局 县发展和改革局 科技局 县企业发展局 县建设局 县商务局

县经管局 县安监局 负责村级财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组织,促进村级财务人员专业化 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归口培训和管理,督促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 负责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指导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干部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负责协调企业与职业学校的联系,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认真做好学校学生(员)的招收、管理、培养、培训、考核和安置等工作,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主阵地的主体和示范作用 县农业办 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县职业中专 3、办学组成单位。

邵东县职教中心由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创业科技学校、邵东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平安驾校、飞跃驾校、安顺驾校、顺达驾校、技成驾校、光辉电脑培训学校、恒达美容美发培训中心、信达手机维修培训学校、广海手机维修培训学校、卓越电脑培训学校、求知电脑技工培训学校、邵阳电脑学校邵东分校、湖达电脑培训学校以及26所乡镇农校是县职教中心办学组成单位;政府举办的邵东县职业中专是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的牵头学校和办学主体。学校于2011年申报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有8所乡镇农校达到《湖南省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方案》的要求。全县职教办学组成单位形成了公办与民办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机构结合、国家级重点职校与普通职校相结合的格局。

(二)基本职能与主要任务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调指导中心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技能为本、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内涵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

7

思路,大胆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是以服务为宗旨,走出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服务当地“三农”建设的办学新路子。(一)学历教育跟着县域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县职业中专对接邵东皮具箱包、小五金等支柱产业,重点培养皮具、电子、数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直接为地方产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二)县职业中专大力开展短期培训,服务“三农”建设,由教师带设备到农村与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既让老百姓方便学到一技之长,又让企业招聘熟练工人带来便利。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余人,学校因此得到的培训收入也在200万左右。

二是对接县域皮具产业,形成了“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专业合作办学新模式。县政府支持,县皮具行业协会参与,县职业中专与亿富龙皮具有限公司、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合作,实施“前校后厂,中高职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湖南皮具职教集团,四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十多年来,学生以“专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受到企业热捧。 2、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

改革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县职业学校围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1)专业设置符合市场要求。围绕县城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结合支柱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减老专业,

8

灵活增加新专业。在传统的服装、机电、电子、会计、旅游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皮革工艺、数控模具等新专业,形成了以服装制作与营销、工艺美术、皮具设计、电子电器专业为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设置新体系。

(2)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为适应专业设置及技术方面的新变化,改革旧课程,增设新课程,在电子专业增设了PLC、电路VCD等课程,机电专业增设了数控加工技术、PLC、CAD/CAM等课程。在课程改革上,除设置必修课程以外,还设置了部分选修课程,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相适应。县职业中专学校还根据行业企业标准,调整专业课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了模块式教学,编写了适合职业学校使用的专业课校本教材。

(3)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各职业学校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县职业中专为例,学校规定实践课授课时数不低于专业课授课时数的50%,并制订了完善的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学生实习教学方案。

3、实习实训中心

我县各职校共开办了13个专业,各专业的师资和实习实训设备主要集中在邵东县职业中专,该校在岗教职工186人,有技能教室40间,校外实训基地15个,有投资达150万元的数控模具实训车间和240万

9

元的皮具实习实训车间(中央财政支持)。现设备总值达1980.6万元,实训开出率达100%。可供皮具设计、服装制作与营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电算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包含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普通车工、钳工、焊接、服装制作流水作业、计算机组装和计算机网络、电子整机装配与维修等所有工种实习实训。是全县职业学校和培训单位的主要实习实训基地。

4、招生协调中心

全县的招生协调工作由教育局职成股具体执行。各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依据学校自身条件进行调配后,各学校作出各自的招生计划,然后由县教育局职成股审核并统一制作成《邵东县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按照普职分流比1∶1的比例下达招生计划到各个乡镇中学。每年中考前期,教育局安排党组成员到各乡镇中心学校蹲点负责招生工作,县教育局职成股组织各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干事下到各乡镇中学,介绍各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指导初中毕业生报考。

5、就业指导中心

①职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健全。县职教中心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②重视并加强职业指导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讲座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县职业中专还在各专业开设了职业指导必修课程。③有效地推介毕业生就业。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开展就业

10

服务工作,与相关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形成了毕业生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和网络;及时跟踪反馈毕业生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再就业提供服务;密切与人社局、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探索学校和职业中介一体化的就业路子,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反映较好,学生工作舒心,待遇普遍较高,有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6、教师培训中心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县职业中专与创业学校都非常注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重视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视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公费与自费相结合、学历提升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短期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培训骨干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①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读研。②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的目标,各学校都加强了和劳动部门的联系,增加了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了专业教师动手操作的水平。县职业中专从2006年起,每年送3--4名骨干教师参加省部级专业培训;全体任课教师每年至少参加校本专业培训一次。③提升高职称比例。为实现高级职称教师比的提高,各职业学校都鼓励教师认真教学,认真教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④搞好人员转岗培训。职业学校的专业随市场需求而变化,搞好教师转岗培训非常重要。县职业中专近年来转岗培训教师20多人。

11

7、培训项目管理中心

为振兴邵东经济,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操作、会经营的初、中级技术人才,邵东职教在保证学历教育的前提下,还主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目前,我县有公办职校和民办职校各一所,有各类培训机构15家,以及全县26所乡镇农校,担负着全县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劳动力的转移以及成人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利用县职业中专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点优势,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担县域内学历生和社会各界从业人员的中级技能等级鉴定,每年参加技能鉴定2000多人次,参加特种作业培训人员800人以上。把开展面向“三农”的技能培训作为服务社会的重点,以县职业中专为例,有计划地开设了服装、电工、钳工等20多个门类的技能培训班。

8、实施“五项工程”

(1)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①、邵东县是一个人口大县,民营经济强县,人多地广,物产丰富,所以县政府提出了“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办好工业”的发展战略和“重返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制定了《邵东县“十二五”技能型人才培训培养规划》,明确了技能型人才培训的主要领域,即皮具设计、机械加工、服装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工、农村养殖、作物种植等。

②、明确了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基地学校为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广校、乡镇农校等,确定了皮具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电工、

12

焊工、电子产品装配与维修等专业为主要专业。

③、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实施劳动转移培训工程

①、县政府在《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制与劳务输出机制,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制定了《邵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具体的分年度的转移培训计划。

②、乡镇农校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培训。2012年,26个乡镇农校接收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13165人次。

③、县职业中专学校、农技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开展了农村转移前的技能培训,2012年共进行了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11000多人。

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不断增强。2012年,县职业中专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3100多人,安置率100%,大多人员安排或推荐在县内企业工作。

(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①、县人民政府在《邵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制定了《邵东县十二五农村实用技术、科技推广、技术

13

服务工作规划》。

②、以县职业中专学校为龙头,以乡镇农校和县农广校、县农技校为基础,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平台。培训对象覆盖到所有乡镇和村组的干部和农民。2012年全县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共有5000多人次。

③、形成了培训时间以农闲为主,培训方式以集中面授为主,培训的组织以农广校为主的有效培训网络和工作机制。

(4)实施成人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①、职教中心是全县中小型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普遍的、持续的文化知识提升和专业技术提高培训的重要基地。城乡各类人员的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由邵东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中小型企业在职职工的文化教育的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由县职业中专负责组织实施。

②、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县内名优企业合作,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共同建设学习型企业。

③、面向城乡各类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社区教育基地,为共创和谐社会服务。2012年,全县专业技能提高培训1469人次。

(5)实施职业教育数字信息化工程。

①、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正日益成为我县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重点,也是职业教育固本培元、开拓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我县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以多媒体网络教学、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为核心,立足实践教学,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固

14

守着“教育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古老而永恒的职业教育本质。

②、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同时培育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职教中心在依托职教新干线下建立起网络选课平台和教师课程展示平台、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将课程资源共享,为每个教师和学员注册空间帐号,共建师生教学互动空间,提供交流与终身学习平台。

③、职业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够在课堂、学校、社会和家里接触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具备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技能。

(三)、坚持政府主导、优化发展环境 1、 制定区域内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规划

(1)县政府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邵东县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规划》,并组织实施。

(2)规划符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特点,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求。

(3)规划有序实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的效果。 2、制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1)县政府制订了《邵东县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邵东县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

(2)、县政府召开常务会明确了创建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创示范性职教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

15

县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负责示范性职教中心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县教育局和县职业中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了高中阶段教育统筹

(1)完善和优化了中等教育结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大体相当。

(2)调整了高中阶段学校布局,2012年全县五所普高,二所职业学校。

(3)撤并了规模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二所普高学校——邵东六中和邵东九中。

4、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县财政将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打卡发放。

(2)县财政拨付公办职业学校公用经费900元/人,并逐年增长。 (3)从2008年开始,每年设立人平一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27万)。

(4)从2008年开始,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 (5)每年县财政设立贫困生救助专项经费30万元。

(6)县委、县政府为支持“县职教中心创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县职业中专学校创省级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等建设项目,决定县财政将承担50%的基本建设经费,现已按要求进行规划,并将按

16

年度落实到位。

(7)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职业学校的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不得向职业学校摊派任务、不得借检查之名进行罚款,职业学校收取的学费全部用于教育教学,不得向职业学校收取调节基金。

5 、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

(1)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经费投入、办学体制、劳动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讨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其他重大问题。帮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保护社会各个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人民团体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县政府制定对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考核方案,方案中明确教育局、发改局、编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业局、财政局、农业局、建设局、扶贫办、移民局、科技局、安监局、物价局、税务局等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各部门的目标管理,作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6 、加强职业教育执法检查和督导评估工作

(1)县人民政府形成了定期向人大报告《职业教育法》、《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制度,经常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

(2)2010年5月,县政协文教卫委教育工作小组会同教育界的委

17

员,就示范性学校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视察。2012年10月,县人大副主任李涤非会同教育界的人大代表专程到县职业中专学校,就申报省示范性职教中心进行调研,帮助解决申报中相关部门应该如何支持、配合的问题。2012年11月,县人大、县政协联合进行了职业教育执法检查。

7 、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1)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改变了人们长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错误认识,基本上形成了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措施有:一是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邵东人之职中学子创业篇”,每周在邵东电视台播放,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业优势和创业能力进行宣传。并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平面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决定。二是县教育局干部职工下到各乡镇学校,分片包干负责,负责招生宣传组织工作和职业学校招生督导工作,并参与招生走访工作。三是每个中学设立一名职业教育专干并由校长兼任。分管职业学校招生与宣传工作。四是每年中考前,县教育局组织职业学校招生宣传队到各初中学校统一进行招生宣传,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到职业教育中心牵头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参观,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优势。改变少数家庭“轻职教、重普教”的落后就学观。

(2)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在我县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18

第二部分、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一)机制运行方面存在的差距

县职教中心成立不足三年,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对办学组成单位的协调能力不够强,对其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的统筹和指导未能完全到位。

(二)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是教师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缺,文化课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二是“双师型”教师不多,除县职业中专外,其他学校和培训机构由于培养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比例还达不到要求。

(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是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还未真正形成,专业带头人在学识水平、专业技能、管理指导能力、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培养和提高;二是实习实训室建设在向综合性、创新性方面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特别是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技术项目研究推广不力。

(三)部分乡镇农校的建设存在差距

主要是乡镇农校专业教师队伍不够齐备,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缺少,网络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没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

二、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

19

要求进一步整合我县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改变分散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以县职业中专为基地建成一所多功能的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主要承担中职学历教育和各种社会培训任务,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科技、农业及扶贫等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移民培训、外派劳务输出培训、技术推广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等任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基本思路

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原则建设县职教中心,以职教中心为依托,政府协调组织,部门配合联动,共同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针对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特色农业设置职教中心的专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基础,将职教中心与支柱产业集群、特色农业对接,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壮大;形成技能型人才、企业产业、职教中心、政府多赢的局面。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的要求,在县内建设一所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邵东县职教中心,提高县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使其成为县域内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

20

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由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专家咨询小组,进行技术指导,保证项目启动后能正常运行。项目领导小组与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项目按要求如期完成。

建设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有关单位将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并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施工安全等进行日常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工程按期完成。

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依据相关制度,定期对各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即予整改,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各分项目工作小组要严格监督分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各子项目的建设情况,如实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通过这些措施,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运行和监管机制,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财务审查制度,并接受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全过程监督,决不出现拖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项目建设除上级和地方财政支持外,邵东县职教中心将利用产学合作等多种方式,从企业和社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所需经费。学校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邵东县职教中心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设立专门的账户,科学预算,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41

五、实施步骤

第一年(2013年7月—2014年7月)

(1)进一步完善职教中心管理机构职能,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2)完成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的申报工作和特色示范专业及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3)改制一所普高为邵东艺术学校,中职学校达到3所。扩大办学规模,中职招生达到3500人;改革办学模式,订单培养率达40%以上;重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就业率98%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加强培训项目的管理,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年(2014年7月—2015年7月)

(1)统筹县内所有培训项目,加强中心机构职能管理。(2)完成县职业中专皮具研发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实训设备安装到位。(3)加强对办学组成单位的教学管理与指导,统筹协调招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规模达到4000人左右。(4)职教中心年培训人数达到15000人左右。(5)县职业中专建设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8—10所乡镇农校达到省市示范农校水平。

第三年(2015年7月—2016年7月)

(1)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师资培训等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建成资源共享平台。(2)完成各乡镇农校图书、仪电设备采购任务,建设8—10所示范性乡镇农校。(3)对接县域五大支柱产业,那好服务产业的专业和基地学校,打造地方特色专业。(4)完成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全部建设项目,落实建设经费,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中职招生达到5000人,普职招生比达到1:1.

42

六、经费预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合计 建设项目 完善落实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机构职能 牵头学校建设 办学组成单位建设 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调整与教学管理指导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招生协调与就业网络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项目管理 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建设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建设 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建设 数字信息化工程建设 .制订并实施全县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规划 制订并实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 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加强职业教育执法检查和督导评估工作 营造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费预算(万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5 249 8 5 2 165 10 39 2 20 15 15 18 52 7 2 5 5 4 5 5 630 6 230 13 5 2 275 10 43 2 20 15 15 18 52 7 2 5 5 4 5 5 739 6 225 10 5 2 265 10 43 2 20 15 15 18 52 7 2 5 5 4 5 5 721 合计 17 704 31 15 6 705 30 125 6 60 45 45 54 156 21 6 15 15 12 15 15 2090

43

2、具体目标

(1)职教中心是全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在三年建设期内,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大幅提升,成为邵东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指导中心、教学指导中心、培训项目管理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招生协调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技术研发中心。

(2)围绕邵东五大支柱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设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和基地学校。对接皮具箱包产业,县职业中专办好皮具专业,建好皮具研发大楼,同时构建湖南皮具职业教育集团下“中高职衔接、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其他支柱产业同样建设好对接专业和基地学校。

(3)统筹县域内各类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达到15000人次。以乡镇农校为依托,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以实习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县域内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基地;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以乡镇农校为基础,建设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平台;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共享型数字信息化资源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开展培训工作。

3、预期效益

(1)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一体、产教学研为一体的办学新模式,确保把邵东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享誉湘中地区的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

(2)以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重点,促进牵头学校达到省级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21

(3)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力度,从2013年起,我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普职招生比从原来的6.5:3.5逐步达到1:1的比例。

(4)加大对县职教中心各组成单位设备和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深化培训模式的改革,每年培训城乡劳动力达到15000人次,为实现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三、重点建设内容

项目一 以构建普职协同发展新格局

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所谓普职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就是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调整高中阶段普职学校的布局结构,使普职学校布局基本相当。二是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基本协调,即基本达到1:1的比例,纠正重普高、轻职高的观念。

【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县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为普通高中3所,即邵东一中,邵东三中、邵东十中。公办职业学校2所,即邵东职业中专和邵东艺术学校,民办职业学校1所,即邵东创业科技学校。并从2010年开始,以邵东职业中专为牵头学校,逐步建设好县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初中毕业生分流到2015年基本实现1:1的目标。

【建设内容】:

1、成立招生协调中心。我县职校中心为了确保普职协同发展,成

22

立招生协调中心,由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任该中心的组长,下设副组长和组员,其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肖新华 副组长:廖明智

组 员:刘寿平 周淑娥 宋赟 王明华 李勤俭

招生协调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安排学校的招生工作。

2、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招生秩序。在县职教中心的安排下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在邵东电视台及教育网公布高职中招生学校名单及招生计划,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每年的计划招生,到2015年使全县的普职比达到1:1;统一印发招生宣传资料;统一志愿填报;统一派督察员到初中学校进行分流引导。为堵住各校之间恶性的、无序的竞争,在招生协调中心的指导下,同时规定:一是所有宣传横幅和招生简章须经教育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印制;二是各校校长须同教育局局长签订《招生目标责任状》;三是设立招生信誉保证金;四是统一招生宣传口径,由县教育局印发《在初中毕业生会议上的讲话》和《中职招生工作宣传讲话稿》。

3、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县职教中心的领导下,由教育局具体负责组织职业学校,下到各初中学校,面对家长和毕业生,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前景,宣传职业教育对邵东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纠正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同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教育局组织落实,采用专

23

题片的形式,作好电视宣传,宣传时间为1—2个月。各职业学校也要发动教师,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项目二 以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建设职教中心,必需将各类职教资源进行整合,使分散的、各有其归属和分管的职教资源整合到一起,并融为一体。

【建设目标】:把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邵东科技创业职业学校、邵东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邵东卓越电脑学校、邵东农机化学校以及26所乡镇农校进行整合,建成职教中心,形成全县职业教育一盘棋、管理运转有序的新体系。 【建设内容】:

1、成立领导机构。2012年5月,县政府根据我县工业产业集群、特色农业产业等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决定成立邵东职业教育中心,由县长任主任,分管教育、劳动、农业的副县长任副主任,县政府办、教育局、劳动局、农业局、职业中专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由职业中专校长宋赟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职教中心日常工作。

2、确定牵头学校。职教中心由县职业中专为牵头学校。 3、落实资源整合。县政府明确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肖新华牵头,县政府办、教育局、劳动局、工业局、农业局、人社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进行资源整合。

24

一是整合教师资源。职业中专及其它培训机构在编教师一同纳入职教中心教师编制,形成一支统一的教师队伍。

二是整合校舍资源。乡(镇)农校的校舍由教育局统一调整,将乡(镇)中学或中心小学闲置的教室或教学楼调整出来,作为乡(镇)农校的校舍。职业中专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校舍不变。调整后的校舍由职教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是整合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建设需要,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克服盲目性,达到“长线专业相对稳定,短线专业合理布点”,集中力量办好重点专业,有计划地发展第二、三产业专业,办出几个特色专业。县职教中心加强对各办学组成单位的指导和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制订《邵东县“十二五”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要求各办学单位的新开办专业必须经过县、市教育局的审批。对现已开办的专业,由县教育局牵头,县职教中心具体实施,每年组织一次评估,对重复建设专业、教育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专业责令第二年停止招生或转型。(2)邵东职业中专要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建设好皮革工艺(皮具方向)、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专业,形成我县特色专业。(3)县职教中心在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劳动局、县扶贫办、县科委的指导下制订《邵东县职业学校教学评估实施细则》,成立由教育局分管职成教的副局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县教育局职成股股长及协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机构,每年对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25

和指导,评估结论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全县,对被评为优秀的学校由县政府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被评为不合格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

四是整合设施设备。根据专业调整和重新设置,职业中专进一步完善各专业实训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乡(镇)农校与之相关的零星的、不成规模的设施设备,均充实到职业中专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实行资源共享。

五是整合教学管理。整个职教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由牵头学校职业中专负责,根据县政府的年度培养计划,制定办班方案(包括办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班主任安排等),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教材、教师、实训等),指导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使整个中心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六、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职教中心在依托职教新干线下建立起网络选课平台和教师课程展示平台、精品课程共享平台,将课程资源共享,为每个教师和学员注册空间帐号,共建师生教学互动空间,提供交流与终身学习平台。

项目三 以建立校企联盟的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就我县的情况来看,各种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支柱产业如皮具产业、小五金显得更为突出,一些企业从外地和沿海引进,这些引进的人才又难以长期留住,造成人才的缺乏,成了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

26

瓶颈。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了政府的一项紧急工作。

【建设目标】:坚决执行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结合我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办好工业”的发展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形成人才培养培训由政府统筹、行业指导、职教中心、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新体制。 【建设内容】:

1、政府统筹规划。出台《邵东县“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对职业培训、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企业职业培训、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经费落实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部门协会参与。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政府的总体培训规划,拿出分年的培训计划,上报政府,政府以文件形式确定每年培训任务。同时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和各部门联系和衔接,并积极落实培训对象,督促培训对象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各协会与职教中心衔接,了解参训人员情况,解决有关问题,协助职教中心进行管理。 3、职教中心实施。职教中心是全县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基地,负责全部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分期进行。职教中心所招全日制学生,主要是职业中专的全日制学生,按现有模式进行培养,对有关部门的各项培训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是根据政

27

府的年度培训任务,合理编排,拿出办班计划;二是确定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或聘请教师;三是确定教学计划(包括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四是确定教材和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标准;五是做好培训学员管理(与有关部门联合);六是加强教学检查,保证培训质量。 4、“四大工程”建设。(1)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县职业中专为基地,依托行业企业,通过强化就业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搞好技能实训,每年培养劳动力市场短缺、企业急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2500人左右。县职教中心继续加强同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县工业经济局的联系,在邵东县内充分加强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制度,建立相关专业实训基地。(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乡镇农校为基地,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然后以县职业中专和各培训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实施分类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评价服务;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做实输出输入双向对接服务;推行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年培训进城务工者10000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成为城市产业工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乡镇农校为基地,县职业中专选派农科类专业教师下乡支教,与乡镇农校专业教师一道,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通过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种、养殖培训,农机培训等,提高我县农民的技术素养。加强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的开业成功率和收入稳

28

定率。年培训人数在6000人左右,合格率在80%以上。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根据我县实际,将培训内容提升到“能力促创业”的高度,培养新一代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实施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提供开业指导,帮助掌握开业技巧;三是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是开展融资服务,提高诚信和资金运作能力;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提高经营能力。(4)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城镇下岗失业工人提供转岗和再就业技能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面向邵东县范围内的各类企业普遍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二是与移民局、就业局、劳动局、农业局、扶贫办合作,免费开展阳光工程、贫困劳动力转移、移民培训等培训项目;三是与企业广泛合作,培训高级工和技师,帮助建立学习型企业,在邵东县树立样板工程。进一步落实培训和鉴定经费补贴政策,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办法,提高培训合格率,提高培训后再就业率,年培训人数在3500左右,合格率达到90%以上,形成我县以培训促就业,实现提高素质与开发岗位并举的新格局。

项目四 以构建达到省级示范性(特色)学校标准为目标

的牵头学校建设项目

我县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是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7月,湖

29

南省教育厅同意以邵东职业中专学校为基地,组建湖南皮具职教集团。学校是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湖南省农民培训基地、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邵阳市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市实施“十百千万” 工程龙头学校、县职业技能鉴定站、县阳光工程基地、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县农电员工培训基地。学校现开设有皮革工艺(皮具方向)、服装制作与营销、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算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及另开设了电工、电焊、钳工、车工、服装制作、美术、书法、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等短期综合培训。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省精品专业,皮革工艺(皮具方向)省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市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56个,在籍学生3091人,年培训人数3000人以上。学校一贯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近三年,学生参加各项竞赛,共获得3个国家级一等奖,5个省级一等奖、9个省级二等奖、20个省级三等奖、26个市级一等奖。

【建设目标】:根据湖南省《关于印发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发[2011]13号)精神,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学校打造成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紧扣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中职办学特色,成为邵阳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成为邵东县中小型企业应用技术推广与研发基地,成

30

为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到2014年,把学校建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和资源共享“四位一体”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内容】: 1、专业建设

一是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每学期下到对接企业1个月,跟班学习、调研,提出就业岗位指向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意见,适时调整专业侧重点。

二是建立一支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队伍,通过新进、培养等方式,培养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带头人,培养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三是完善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本县对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成以任务、项目及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推行模块式教学。

四是改革专业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用现场教学,即在实训中心上课、在对接企业上课,边上边实训,同时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

五是进行以真实任务设计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完善毕业实践方案,形成以学生作品为主,以实习报告为辅的毕业实践教学制度。

六是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80%以上,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这个平台优势进行网上答题。 七是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一年级学生主要在校实训中心实训,

31

二年级学生在对接企业轮流顶岗实习及暑期顶岗实习,三年级学生按对接单位的要求,完全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即成为对接单位职工。 八是加强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分年度投入资金,确保各专业有一定比例的新式和先进的设施设备,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开出率达到100%,设施设备价值达标率80%以上,完好率90%以上。

九是确保每个专业有5个对接企业,这些企业即是发展的共同体,又是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基地,教师的学习、调研、应用技术推广基地。 2、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改革专家、骨干教师组成课程体系建设团队,全程参与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二是开展企业调研,深入到对接企业,详细了解生产过程,详细分析工种(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技能需求,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三是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按岗位群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按能力模块需要组成课程模块,并将以课程必需、够用为度整合成模块。

四是开发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习实训项目,并把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的课程直接纳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五是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每年要根据对接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来调整课程体系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

32

备、新标准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安全知识等纳入课程内容中,不要将教学、实训落后于对按企业的新发展。

六是实行新的课程体系后,必需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技能考核与作业态度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行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 3、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继续坚持和深化“岗位聘用制”,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合同管理,形成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岗位津贴为主的校内分配形式,分配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倾斜。同时,把教职工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在评价方式上体现多样性和独立性。既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教学与教改,又要考虑教师联系企业的能力、解决了多少企业的技术难题、开发了多少新产品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以及考核和聘用教师的法码。注重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二是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根据湖南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与对接企业的合作。完善《邵东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专业教师每年到对接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三年到对接企业单位轮训实践一次,时间为30天以上;要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技术服

33

务,特别是要求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他们下到企业做技术员或管理顾问,与企业合作完成更多的横向课题;建立教师下企业的激励机制,对研究的项目或课题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对已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等方面给予优先,继续实行奖励政策。

三是打造优质教师团队。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就是要围绕学校加工制造类和信息类专业大类,围绕服务对接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集优秀教师、优秀人才的智慧,以各种课题的形式,加强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与规范。通过内培外引,精心打造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团队。在“引进”方面的主要措施有:(1)制定优惠政策,创新引进方式。(2)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立特聘岗位,重点专业每人投入5—10万元左右的“引进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等,全力解决专业带头人的后顾之忧。在“培养”方面的主要措施有:(1)培养期限为1-3年,以岗位确定入选者的资助经费,人均培养费0.3万元左右。(2)培养期间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合格者进行继续培养,不合格者予以淘汰;通过建设,使每个重点建设专业都有2—3名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坚持“校企合作”,壮大“双师型”骨干教师团队。(1)选派符合基本条件的4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下对接企业挂职锻炼1年左右,每年考核2次,加强与对接企业的人才交流。(2)出台支持政策,鼓励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3)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建立灵活的兼职教师集体。

34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聘请对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等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授课可以来校进行课堂讲授,也可以在企业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兼职教师既可以定期教授一门专业课,也可以不定期进行专业专题讲座:兼职教师既可以聘为实践课、专业课、毕业实习等课程的“课程教师”,也可以聘为学生创新工程、技能大赛的“项目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对接企业兼职教师承担。

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意识。1、坚持教师例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世界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2、定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每学期末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教职工工作情况统计表并存档,并作为奖励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4、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必需走出去才行,黑板上开机器的老方法、老套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校与对接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校企合作。学校与对接企业融为一体,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岗位和工艺情况,因此,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岗位要求就有了全面认识,将这些认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学生心中便有了底。另外,学生到对接企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是产学结合。一方面学校承接对接企业的生产业务,加工产品,学生就在学校实训中心进行产学结合;另一方面学生走出去到对接企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进行产学结合。

35

三是订单培养。每年与对接企业进行联系和商讨,确定岗位所需人数和岗位培养要求,与对接企业签定用人协议,实行订单培养。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文化、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在校实训中心实习实训,或者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边学边做,二年级学生采用轮流的方法到对接企业顶岗实习,每次3个月,三年级学生全部到对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按员工进行管理。实习结束后安置到订单单位就业,实行零距离上岗。

四是“双证”教育。学校一直坚持“双证”教育,每年对各专业的毕业生都要进行技术等级考核,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学生参考率达100%,获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达80%以上,重点专业接近100%。 5、实习实训中心建设

学校根据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年实施的原则,把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职教中心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训基地。

(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13年完成塑胶田径场学校校门的的改造。2013年底完成皮具研发及实习实训大楼建设。2013年-2014年,完成数控模具专业实训车间建设。2014年-2015年,完成皮革工艺专业及服装专业实训车间建设。

(2)图书馆建设规划。

改造图书馆,购买图书,使其藏书达1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

36

万册,专业图书达6万余册,报刊达200种,其中专业报刊100余种,拥有300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和拥有100个座位的教师阅览室,拥有1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集藏、借、阅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图书馆。

(3)校园网建设规划。

到2013年9月,在邵阳市教育局及邵阳市电信局的共同协助下,重建好校园网站;借助世界大学城的职教新干线平台,每位师生建设好各自的个人空间,各专业组、各处室建设好特色空间;将学校原有的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各科室、教室、寝室完整连接,全面实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成数据库服务、多媒体教学信息服务,电子图书等应用服务系统。

(4)实训设施设备建设

2013年,投资2万元充实服装专业画室设备;投资5万元充实会计专业手工模拟实训室实训设备;投资2万元添置车工实训车间砂轮机。2014年,投资15万元充实电子专业制冷室实训设备;投资20万元充实服装专业高速平缝车间设备,投资10万元充实服装专业立体裁剪与制版室实训设备;2014年,投资60万元充实机电、电子专业PLC实训室实训设备。购置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台3台、数控机床电气综合试验台3台、法拉克、OTOM培训系统2台、数控车床20台,投资50万元新增2个计算机专业机房,三年内配套好48套教室多媒体设备(13年建18间,14年建15间,15年建15间)。

项目五 以构建职教集团下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新机

制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37

所谓职教集团下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新机制,就是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与高职学院达成共同协议,抓好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培养皮革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以皮具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依托产业办好专业,办好专业引领产业的发展。三是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湖南皮具职教集团成为国内示范职教集团。办出实效,办出特色,为县域皮具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为推进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作出贡献。

【建设内容】:

一是建立湖南省皮具职教集团皮具研发中心。县政府投资500万元,正在动土兴建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研发中心设立图书馆,面向全行业数千家企业提供资讯;设立产品设计研发,为全行业数千家企业提供设计研发服务;设立专利部门,向国家专利局申报皮具专利设计;设立检测中心,为皮具行业企业提供原材料检测和产品检测服务。

二是建立湖南省皮具职教集团皮具人才培训中心。集团内30家中职学校每年每校招生皮具200人,共计6000人;每年向高校院校提供1000名,培养成为皮具行业高级人才;每年为九兴集团提供员工1000名,为皮具行业其它企业提供3000-4000名生产管理人才;每年培训

38

坡具企业在职员工3000名,企业管理人才200名。

三是建立湖南省皮具职教集团生产实训基地

在县职业中专学校附近征地200-300亩,建设一批皮具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6-10家,分别是男包企业一家,女包企业一家,箱包企业一家,书包背包企业一家,皮具印花企业一家,五金拉链辅材企业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一家,形成较为完善的皮具产业链,为职教集团学生提供完整的生产实训场所。同时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 四是建立湖南皮具职教集团职教研究所。协同行业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与行业协会、企业一道,为皮具行业制订行业生产标准。

五是成立湖南皮具职教集团进出口贸易公司。促使县职业中专与湖南省商务厅主办的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协手合作,成立湖南皮具进出口公司,为皮具行业提产品外贸出口服务,搭建产品营销平台,拓展皮具产品营销渠道。

六是成立湖南皮具职教集团协同创新信息中心。建立集团企业单位空间和中国皮具箱包生产基地网,利用信息平台推介皮具企业、皮具产品。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机构设立

39

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职教中心及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邵东县职教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的申报及建设监管和经费、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根据建设内容的需要,建设领导小组下分设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培训项目管理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招生协调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二级工作小组,详细制定各分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保质完成各个项目的建设计划。

(二)保障机制

县政府要求职教中心各机构务必统一思想,将创建“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认真落实执行,责任到人;具体对照“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要求,找出未达标项目的差距,确定具体负责人和执行者,按计划、分年度、有组织、有步骤地逐步落实;对具体负责人及责任领导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的,当年度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给予适当奖励。

(三)过程管理

在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和制定邵东县职教中心《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负责人的权责,并严格遵照施行。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c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