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科物理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4-02-26 2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热运动的统计描述

1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气体A的分子数密度为n1,压强为p1,气体B的分子数密度为2n1,气体C的分子数密度为3n1,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 )

(A) 3p1 (B) 4p1 (C) 5p1 (D) 6p1

2 某一容器中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方向分量的平均值为 ( )

(A) vx?8kT18kT (B)vx? ?m3?m8kT (D) 0 3?m (C) vx?3 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为 ( ) (A) 具有速率v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 具有速率v的分子数

(D)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4 设速率分布函数为f(v),在N个理想气体分子的容器中,气体分子速率在v1~v2间的分子数为 ( )

v2 (A)

??v1f(v)dv (B) f(v)(v1?v2)

(C)

v2v1Nf(v)dv (D) Nf(v)(v1?v2)

5 如图所示的速率分布曲线,那一图中的两条曲线表示同一温度下氮气和氧气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 1 -

f(v)f(v)o(A)f(v)vo(B)f(v)vo(C)vo(D)v

6 1mol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在温度为T时,其内能为 ( )

(A)

2355RT (B) kT (C) RT (D) kT 32227 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的内能为 ( )

(A)

5317pV (B)pV (C) pV (D) pV 22228 质量为m的氢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为M,温度为T的气体平均平动动能为 ( )

(A)

3m3m5m5mRT (B) kT (C) RT (D) kT 2M2M2M2M9 在一个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某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取决于容器内气体的 ( ) (A) 压强p (B) 分子数N (C) 温度T (D) 平均碰撞频率Z

10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他们都处于平衡态,则他们 ( )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 2 -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11 在0?C和标准大气压下的氧气,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约为 ( ) (A) 333m?s (B) 185m?s (C) 461m?s (D) 590m?s

12 如果上题中氧分子被分离成为原子氧,原子氧的方均根速率为原题中分子方均根速率的( )

(A) 1/2 倍; (B)

-1-1-1-12 倍; (C) 2倍; (D) 4倍。

26-313 容器中分子的数密度为10m,分子的质量为3?10?27kg,假设每一个分子都以

22000m?s-1的速率运动,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每秒钟内与1m的器壁碰撞的分

子数为 ( )

(A)

1111?1029; (B) ?1029; (C) ?1027; (D) ?1027。 636314上题中分子与器壁碰撞,每个分子的动量改变了 ( ) (A) 12?10?24kg?m?s-1; (B) 1.2?10?24kg?m?s-1; (C) 6?10?24kg?m?s-1; (D) 12?10?27kg?m?s-1。

15 刚性多原子分子气体的摩尔热容比为 ( ) (A) 1.2; (B) 1.3; (C) 1.4; (D) 1.6。

16 探索者5号卫星测定了太阳系内星际空间物质的密度,测得氢原子数密度为1.5?107m-3,氢原子的平均碰撞截面为4.0?10-21m2,则氢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 ) (A) 1.18?107m (B) 1.18?1010m (C) 1.18?1013m (D) 1.18?1016m

- 3 -

17 气缸中有一定量的氮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压缩,使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问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几倍。 ( )

(A) 22/5 (B) 21/5 (C) 22/7 (D) 21/7

18 在地球表面,若一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为5.0?10-26kg,地球半径为6.4?106m,则空气分子要逃离地面时,地球表面的温度至少为 ( )

(A) 3.0?106K (B)3.0?104K (C) 4.5?105K (D) 1.5?105K 19 一固定容器内储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Z1,若温度升高为2T,则分子的平均次数Z2为 ( )

(A) 2Z1 (B) 2Z1 (C) Z1 (D)

1Z1 220一个容器内储存有一摩尔氢气和一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

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 )

(A) p1?p2 (B) p1?p2 (C) p1?p2 (D) 无法确定

DDBCB CAABC CBBAB CDDBC

热力学

1 在下列理想气体各种过程中,那些过程可能发生?( )

(A) 等体加热,内能减少,压强升高 (B) 等温压缩,吸收热量,压强升高 (C) 等压压缩,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D) 绝热压缩,内能增加,压强升高 2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热机的效率可行的办法是 ( )

(A) 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 (B) 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 (C) 选择单原子理想气体作工作物质 (D) 增大热机功的输出 3 下列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 ( )

- 4 -

(A)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热量不能全部转变为功 (C) 功不能全部转化为热量

(D) 气体在真空中的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4 在绝热容器中,气体分子向真空中自由膨胀,在这过程中 ( )

(A)气体膨胀对外作功,系统内能减小 (B)气体膨胀对外作功,系统内能不变 (C)系统不吸收热量,气体温度不变 (D)系统不吸收热量,气体温度降低

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上初态a经历①或②过程到达末态b,已知a、b两态处

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所示),问各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 ) (A) ①过程吸热,②过程放热 (B) ①过程放热,②过程吸热 (C) 两种过程都吸热 (D) 两种过程都放热

6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由初态a经①过程ab和由初态a?经②过程a?cb到达相同的终态

b,如p-T图所示,则两个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1、Q2的关系为 ( ) (A) Q1?0, Q1?Q2 (B) Q1?0, Q1?Q2 (C) Q1?0, Q1?Q2 (D) Q1?0, Q1?Q2

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V1膨胀到体积V2分别经历的过程如 下左图:AB等压过程;AC等温过程;AD绝热过程,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 ( )

- 5 -

(D)a,b,c三位置能量相等,初相位不同

15 一长为l的均匀细棒悬挂于通过某一端的光滑水平轴上,如图所示,作为一复摆,此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为( ) (A)2πl2lll (B)2π (C)2? (D)2?2g3g3gg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固定在弹簧的下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运动,下列哪条曲线准确描述了总势能随x的变化( )

ΕpΕpΕpΕpoxo(A)xo(B)xo(C)xo(D)x

17 劲度系数为100N·m-1的轻弹簧和质量为10g的小球组成弹簧振子,第一次将小球拉离平衡s-1的初速度任其振位置4cm,由静止释放任其振动;第二次将球拉离平衡位置2cm并给以2m·动。两次振动的能量之比为( )

(A)1:1 (B)4:1 (C)2:1 (D)22:3

18 一弹簧振子原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振子中并随之一起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势能为( )

m2v21m12(A)mv (B) (C)(M?m)(v)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2(M?m)2M219两分振动的方程分别为x1?3cmcos[(50πs?1t)?0.25π]和x2?4cmcos[(50πs?1t)?0.75π] ,则它们的合振动的表达式为( )

(A)x?(2cm)cos[(50πs?1t)?0.25π] (B)x?(5cm)cos(50πs?1t)

1(C)x?(5cm)cos[(50πs?1t)?0.5π?tg?1]

7(D)x?7cm

- 11 -

20 关于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阻尼振动的振幅是随时间而衰减的

(B)阻尼振动的周期(近似看作周期运动)也随时间而减小 (C)受迫振动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 (D)受迫振动的振幅完全决定于策动力的大小

BBABA ADCCC BDDBB ACBCA

波动

1 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 ) (A) 波长不变 (B)频率不变

(C) 波速不变 (D) 以上三量均发生变化

?t?2 平面简谐波方程 y?Acos(?xu)中

??x表示( ) u (A)波源的振动相位 (B)波源的振动初相 (C)x处质点振动相位 (D)x处质点振动初相

3 一质点沿y方向振动,振幅为A,周期为T,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已知t?0时该质点位于y?0处,向y轴正向运动,由该质点引起的波动的波长为?,则沿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

的波动方程为( ) (A)y?Acos(2π(C)y?Acos(2πtπ2πxtπ2πx??) (B)y?Acos(2π??)

T2?T2?tπ2πxtπ2πx??) (D)y?Acos(2π??) T2?T2?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振动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B) 波动方程中的坐标原点一定要设在波源上 (C) 波动传播的是运动状态和能量 (D) 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5 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某介质无位移达到负最大值时,它的能量为( )

(A)Wk最大,Wp最大 (B)Wk?0 Wp最大 (C)Wk?0,Wp?0 (D)Wk最大,Wp?0

6 一简谐波,振幅增为原来的两倍,而周期减为原来的一半,则后者的强度I与原来波的强度I0 - 12 -

之比为( )

(A)1 (B)2 (C)4 (D)16

7 有两列波在空间某点P相遇,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点P的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那么可以断定这两列波( ) (A)是相干波 (B)是非相干波 (C)相干后能形成驻波 (D)都有可能 8 关于“波长”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波线振动位相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 (B)同一波线上位相差为π的两振动质点之间的距离 (C)振动在一个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 (D)同一波线上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9 火车以vs的速率行驶,其汽笛声的频率为vHz,一个人站在铁轨旁,当火车从他身边驶过时,他听到汽笛声的频率变化是多大?设空气中声速为u ( ) (A)

uuuuuu? (B)? (C)??? (D)???u?vsu?vsu?vsu?vsu?vsu?vs

10 一固定波源在海水中发射频率为?的超声波,射在一艘运动的潜艇上反射回来,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为??,潜艇运动速度远小于海水中声速u,则潜艇运动速度为( ) (A)

u??u??u??u??? (C) (B) (D)

2??3?u

11 S1和S2为两个相干波源,相距

?π,S1比S2超前相位,若两波在S1,S2连线方向强度相同,42都是I,且不随距离变化。则在S1S2连线上S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强度I1如何?又在S2外侧各点的强度I2如何?( )

(A)0 4I0 (B)4I0 0 (C)0 2I0 (D) 2I0 0

12 一根管子可以起声学滤波器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不允许不同于自己固有频率的声波通过管子,请问多少频率以下的声波就不能通过了,设管长l,管中声速为u ( ) (A)

luuu (B) (C) (D) l2l4l2u13 两相干波源S1和S2发出两列波长为?的相干波,两波在点P相遇。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相

- 13 -

相同,S1P?r1,S2P?r2,则点振幅极大时波程差应满足的条件是( )

(A)r1?r2??k? k?0,1,2,3,? (B)r1?r2??(k?1)? k?0,1,2,3,? (C)r1?r2??(2k?1) k?0,1,2,3,?

2(D)r1?r2??(k?1) k?0,1,2,3,?

214 两相干平面波波源A、B,振幅皆为2cm,相位差为?,两波源相距20m,则在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任意一点P,两列波叠加后振幅为( ) (A)0 (B)2cm (C)4cm (D)2. 82cm

15 已知两相干波源所发出的波的位相差为π,到达某相遇点P的波程差为半波长的两倍,则P点的合振动的情况是( )

(A)始终加强 (B)始终减弱

(C)时而加强,时而减弱,呈周期性变化 (D)时而加强,时而减弱,没有一定规律 16 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

(A)与波长成正比 (B)与频率成正比

(C)由介质性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D)由振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17 如右图为t?0时刻,以余弦函数表示的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波形,则o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是 ( )

??

(A)

π3π (B) (C)0 (D)π 2218 如图实线表示一平面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t?0.1s末的波形,由图可知,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是( )

- 14 -

(A)y?0.1cos(10?t?(B)y?0.1cos(10?t?(C)y?0.1cos(5?t?(D)y?0.1cos(5πt?πx) 2ππ?x) 22ππ?x) 24πx) 4BDDCC DDCCA ABAAB CAC

波动光学

1.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点。若路径长为l,A、B两点光振动相位差为??,则l和??可能的值是( )

(A)l?3?/2, ???3? (B)l?3?/(2n), ???3n? (C)l?3?/(2n), ???3? (D)l?3n?/2, ???3n?

2. 在照相机镜头的玻璃片上均匀镀有一层折射率n小于玻璃的介质薄膜,以增强某一波长?的透射光能量。假设光线垂直入射,则介质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A)?/n (B)?/2n (C)?/3n (D)?/4n

3. 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用玻璃纸遮住其中一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2.5?,则屏上原0级明纹中心处( )

(A)仍为明纹中心 (B)变为暗纹中心 (C)不是最明,也不是最暗 (D)无法确定

4.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一臂)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该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A)2(n?1)d (B)2nd

1(C)2(n?1)d?? (D)2nd (E)(n?1)d

25. 有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劈尖:一个由空气中的玻璃形成,一个由玻璃中的空气形成。当用相同的单色光分别垂直照射它们时,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 )

- 15 -

(A)玻璃劈尖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B)空气劈尖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C)两劈尖干涉条纹间距相同 (D)已知条件不够,难以判断 6. 若把牛顿环装置,由空气搬入水中,则干涉条纹( )

(A)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变疏 (C)变密 (D)间距不变

7. 设牛顿环干涉装置的平凸透镜可以在垂直于平玻璃板的方向上移动,当透镜向上平移(离开玻璃板)时,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环纹的变化情况是( )

(A)环纹向边缘扩散,环数不变 (B)环纹向边缘扩散,环数增加 (C)环纹向中心靠拢,环数不变 (D)环纹向中心靠拢,环数减少

8.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决定于波阵面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 (A)振动振幅之和 (B)光强之和 (C)振动振幅和的平方 (D)振动的相干叠加

9.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宽度b?5?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o的方向,单缝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的数目为( )

(A)3个 (B)4个 (C)5个 (D)8个

10. 在光栅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单色平行光由垂直照射光栅变为以小于90o的入射角到光栅上,观察到的光谱线( )

(A)最高级次变小,条数不变 (B)最高级次变大,条数不变 (C)最高级次变大,条数变多 (D)最高级次不变,条数不变

11.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光栅,在同一级光谱中,靠近中央明纹一侧是( )

(A)绿光 (B)红光 (C)黄光 (D)紫光

12.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装置,随着单缝的宽度逐渐减小,屏上衍射图样的变化情况是( )

(A)衍射条纹逐渐变密 (B)中央亮条纹逐渐变宽 (C)同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减小 (D)衍射条纹逐渐消失

13. 在入射光波长一定的情况下,若衍射光栅单位长度上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

- 16 -

(A)光栅常数越小 (B)衍射图样中亮纹亮度越小 (C)衍射图样中亮纹间距越小 (D)同级亮纹的衍射角越小

14. 设夫琅禾费单缝衍射装置的缝宽为b,透镜焦距为f,入射光波长为?,则衍射图样光强分布图中O、P两点的距离为( )

I OP (A)?f/b (B)2?f/b (C)3?f/2b (D)5?f/2b

1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 (A)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且明纹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但明纹亮度减弱 (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16. 强度为I0的自然光经过两平行放置的偏振片后,透射光强变为I0/4,这两块偏振片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 )

(A)30o (B)45o (C)60o (D)90o

17. 用两块偏振片分别作起偏器和检偏器。当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分别成30o和60o夹角时,观察到同一位置两个不同光源的强度相等,则两光源的强度之比为( )

(A)1/3 (B)1/2 (C)2/3 (D)3/4

18. 当自然光以58o角从空气中入射到玻璃板表面时,若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则透射光的折射角为( )

(A)32o (B)46o (C)58o (D)72o

19.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中射向一块平板玻璃。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0,则在 平板玻璃下底面的反射光是( ) (A)自然光

(B)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部分偏振光

20. 自然光从60o的入射角照射到某一透明介质的表面,反射光是线偏振光,则知( )

- 17 -

(A)折射光是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o (B)折射光是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o (C)折射光是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折射光是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CDBAB CCDCB DBADB BAABB

狭义相对论

1 一列火车固有长度l0,以速率v匀速行驶,地面上观察者发现有两个闪电同时击中火车的前后两端,则火车上的观察者测得两闪电击中火车前后两端的时间间隔的绝对值为( )

v(A)0 (B)2cvv?v? (C) 2l0 (D) 2l01??? 2cc?c??v?1????c?l022 有一固有长度为l0的棒在惯性系S系中沿x轴放置,并以速度u沿xx?轴运动,若有一惯性系S?系以速率v相对S系沿xx?轴运动,则从S?系测得此棒的长度为( )

(A)

l0cc2?(u?v)2 (B)

l0(c2?u2)(c2?v2) c(C) l02lc?u2 (D) 20(c2?u2)(c2?v2) cc?uv3 若从一惯性系中测得宇宙飞船的长度为其固有长度的一半,则宇宙飞船相对该惯性系的速度为( )

(A)

c3c3c3c (B) (C) (D) 24234 以速度v沿x方向运动的粒子,在y方向上发射一光子,在地面上观测者测得光子的速率及与x轴夹角为( )

- 18 -

cc2?v222(A) c, arctan (B) c?v, arctan

vvcc2?v222(C) c, arctan (D) c?v, arctan

vv5 如右图所示,两根静止长度均为l0的细棒平行于x轴方向作匀速运动,观察者A、B分别固定在两棒上,当两棒接近时,A棒上观察者认为相遇时( )

(A) A棒与B棒的两端点同时对齐 (B)左端先对齐,然后右端对齐 (C) 右端先对齐,然后左端对齐 (D)两棒端点永远无法对齐

6 如右图所示,地面观察者发现在两地同时发生的事件A和B,则按图示方向高速运动的飞船上的观察者认为( )

(A)A比B晚发生 (B)A比B早发生

(C) A与B同时发生 (D)上述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7 在惯性系S中测得某地两事件时间间隔为5s,在相对S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惯性系

S?中测得两事件时间间隔为6s,则S?系相对S系的速率为( )

(A) 5c6 (B) 11c6 (C) 2c3 (D) c6

- 19 -

8 在惯性系S中,有两个事件同时发生于xx?轴上相距为l的两处,从惯性系S?观测到这两个事件相距为2l,由S?系测得此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的绝对值为( )

(A) 0 (B) 3l2c (C) 3lc (D) 3l3c

9 惯性系S系中有一正方形薄片,边长为l,另一惯性系S?沿薄片一边以0.8c相对S系匀速运动,在S?系中测得此薄片面积为( )

2(A) l (B) l (C)

352425l (D) l2 5410 电量为e、静能为E0的粒子通过一加速器后获得EK的能量,再让其垂直射入磁感强度为B的磁场中,要使这粒子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EK应为( )

(A) eBRc (B) eBRc?E0

e2B2R222222(C) (D) E0?eBRc?E0

2m4c运动,则其动能和动量分别为( ) 511 静质量为m0的粒子以

(A)

8454m0c2, m0c (B) m0c2, m0c 255332423m0c2, m0c (D) m0c2, m0c 3334(C)

12 有两个静质量为m0的粒子,以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速率v相撞,反应合成一个粒子,这个复合粒子的静质量和运动速率为( )

(A) 2m0, 0 (B) 2m01?vc22, 0

-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c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