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体阶段技术交底

更新时间:2024-06-17 0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主体技术交底

一、基本要求

1、开工时,施工手续应齐全(土地使用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报告书、施工图设计审查回复意见书、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施工图设计审查备案书、中标通知书、安全文明措施费核定证书、施工许可证、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2、图审图纸中设计依据所提及的标准、规范、图集、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标准、规范、图集、技术规程等相关文献资料应准备齐全。

3、施工现场应备有用于工程测量及安全质量检查、检验的测量工具、仪器设备等,其数量、精度应满足实际需要,检定证书齐全有效。 3、在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变更匀应有书面变更资料,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变更均应经图审机构审查。

4、各分部分项技术交底项目公司应在工程施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前编制,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后报建设公司审核(设计变更、季节施工等关键部位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二、基础、主体工程 1、模板工程 (1)材料要求:

①模板:建议采用竹胶板或桥梁板,如采用木胶板,厚度不能低于1.5cm,模板裁割后应做封边处理;

②木方:采用新木方,如使用旧木方,要保证木方的顺直度(需刨平的方木刨平后应保证厚度一致);

③吊模:采用方钢组装的定型吊模(如采用方木作吊模,方木应订竹胶板)。 (2)模板配模:

1)剪力墙模板:①外模高度:接槎处下翻5cm;②内模高度:层高-板厚-竹胶板厚度-1cm间隙;③阳角配模:全部采用双子口模式; 2)梁模板:长梁梁邦配模遵循中间使用长模板,两头使用短模板(便于损坏更换);

3)板模板:合理排版,不能使用小于30cm模板进行碎拼; 4)吊模:厨卫间吊模配置不少于2层,楼梯踏步吊模配置必须双面订板,配置不少于2层;

5)模板工程施工前,分项主管负责人应画好各部位模板排版图(图中应详细注明对拉螺栓的位置、间距,各组装部位节点做法,标高尺寸等),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模板排版图控制模板的配置及施工。

(3)模板安装: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对跨度不小于4米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3)剪力墙模板竖向拼缝处应在木方处留置1cm子口,模板横向拼缝处应放置砼支撑;

4)楼梯斜板模板应用不低于三块模板拼接,在施工缝部位使用一块宽度20cm左右的竹胶板(长度同斜板宽度)作为清扫口,砼浇筑前滑下进行封堵,施工缝挡板放置应垂直于楼梯斜板,有施工缝的楼梯斜板应重点控制接茬上下斜板的顺直度; 5)砼支撑宜放在对拉螺栓附近5cm范围内,模板的拼缝处也应设施砼支撑;

6)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7)厨卫间、阳台吊模安装时应将吊模净尺寸缩小3-5cm,便于剪力墙模板安装及根部封堵。 (4)模板清理:

1)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重点是吊模、外梁帮模板、电梯井模板等部位)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2)阳角配模处木方与模板结合部位应进行重点清理;

3)剪力墙、柱模板合模板前应将模板大面及角、楞等清理干净,满刷脱模剂;

4)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锯末、烟头等); 5)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 (5)模板加固:

1)基础上翻部位的模板应拉通线调直并加固牢固,严格控制截面尺寸,同时预留用来加固上部墙体的老螺栓;

2)层间接茬部位(外围剪力墙、柱、楼梯间、电梯间、通风道)应为下层预留老螺栓且在加固外围模板时弹线粘贴胶带,防止流浆、胀3)高度大于600mm的梁中部应用螺栓加固,模板先封堵一侧,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支设另一侧模板;

4)对拉螺栓孔的距离不宜大于400*400mm,剪力墙底部两排对拉螺栓应采用双螺母,加固后不应松动;转角阴角处采用50*50mm见方的木方做次龙骨,房间内模板加固应使用架管形成闭合加固圈,墙、柱端部不能使用木方、对拉螺栓代替架管,门洞口梁底阴角处应有木方,洞口应使用对撑加固。

5)剪力墙、柱模板根部应加设方木进行封堵,现场应保证方木的顺直度;

6)安装工程消防箱、配电箱模板应加固牢固; (6)模板拆除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中的规定。

(7)厨卫间、阳台吊模应在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在进行拆模,避免造成边角破损。

(8)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应为独立的支撑体系且为满跨支撑(两框架柱之间或整个房间),禁止随意拆除或拆除后简单支设;伸缩缝部位的模板宜采用钢板,采用槽钢做肋。 (9)立杆构造要求

1)板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垫板,纵、横向扫地杆,底层步距一般不大于1.5m。垫板的长度应大于2个立杆间距,板厚不应小于50mm。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不应大于200mm,横向扫地杆设置在纵向扫

模,老螺栓宜留置在接槎下翻7-8cm处,间距不宜大于600mm;

地杆下方且都与立杆用直角扣件连接。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且应交错布置,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 2)支架立杆应垂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充许偏差为15mm; 3)立杆顶端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不应大于200mm;

4)梁底必须加设立杆,立杆与周围架体连接,立杆应设在梁的轴线位置,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10)竖向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O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11)水平杆的构成要求:

1)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处,按纵下横上设扫地杆。立柱顶部离板底200mm处或丝杠下方100mm处必须加设按纵横向水平拉杆。 2)现浇板底下500mm内设置纵横向水平拉杆。

3)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12)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1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拼装组成的梁、柱、墙、板等几何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重点检查柱、墙、梁轴线是否位移,剪力墙端部模板是否上拐,模板是否垂直、平整、组装是否正确、拼接是否严密,加固方法是否正确、牢固,模板内杂物是否清理干净,柱、墙根部封堵是否严密;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增强责任心,加强过程管理控制,将一切问题消灭在自查中,确保做到:检查到位、仔细,查处的问题未解决绝不放过;建设公司将检查项目部模板验收资料。 (14)其他要求:

1)基础砼浇筑前,通知公司工程部验收外围剪力墙上翻处模板;

2)第一个标准层及顶板模板施工完成、自检合格后(提供自检报告),提前一天通知建设公司工程部进行检查验收;

3)技术负责人在模板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好模板技术交底,交底应详细交代好每个剪力墙、柱的配模尺寸、模板组模方式、加固方式等,工程部审核后向分包队伍进行交底;

4)工程配模前,应制作模板配模、组装、加固实物样板,已统一工人做法,便于后期管理。 2、钢筋工程

钢筋原材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应分批、分类堆放整齐,挂牌标示清晰,并应有防潮、防雨措施。钢筋原材进场应使用游标卡尺检查钢筋直径,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热轧光圆钢筋应符合GB1499.1-2008要求;热轧带肋钢筋应符合GB1499.2-2007要求。 (1)钢筋原材:

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1.30; ③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3)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伸长率、重量偏差应规范规定。

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应在施工现场加工,应采用无延伸装置的机械设备进行

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HPB-235钢筋末端应做180o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做135o弯钩时,HRP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钢筋做不大于90o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3)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上条2)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②箍筋的弯钩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

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两者中的最大值。

4)拉筋用作剪力墙、楼板等构件中拉结筋时,两端弯钩可采用一端135 °另一端90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 (3)钢筋连接: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1)绑扎连接:

①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

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 ②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b、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c、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③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b、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c、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d、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④钢筋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绑扎搭接钢筋两端头30mm处,中间绑扎一道,且过三道竖向筋;

b、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竖向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数绑扎,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数绑扎,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叉绑扎;

c、梁、柱的箍筋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d、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 2)焊接连接:

a、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应持有钢筋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应按照合格证规定的范围上岗操作。

b、在钢筋工程焊接施工前,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如果钢筋牌号、直径发生变更,应再次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料及作业条件均应与实际施工一致。 c、两根同牌号,不同直径的钢筋可进行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闪光对焊两根钢筋的径差不得超过4mm,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两根钢筋的径差不得超过7mm。 d、电渣压力焊:

①电渣压力焊焊接范围:HPB300,直径12-22;HRB335,直径12-32;HRB400,直径14-32;

②质量要求: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1mm(原为0.1d),弯折角度不大于2°(原为3°);接头无烧伤缺陷,焊包凸出均匀,焊包高度直径25mm及其以下的不得小于4mm,直径28mm及其以上的不得小于6mm,不允许有夹渣现象,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上下两根钢筋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

③电渣压力焊只应使用于柱、墙等构建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当在斜向构建中使用时,倾斜度不大于10°。

④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以及直径大于28mm的带肋钢筋,其焊接应经试验确定,余热处理(RRB)钢筋不宜焊接。 e、闪光对焊:

①闪光对焊焊接范围:HPB300:直径8-20;HRB335:直径8-40;HRB400:直径8-40;RRB400W:直径8-32;HRB500:直径8-40;

②质量要求:接头表面应呈圆滑、带毛刺状,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电极接触处钢筋不得有明显烧伤,弯折角度不得大于2°,轴线位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1mm。 3)机械连接:

①应保证套丝钢筋端头平齐,现场应使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如使用刀片切割机,端头应使用磨光机打磨平齐;

②丝头加工应使用水性润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润滑液;

③丝头检验:螺纹量规检验是施工现场控制丝头加工尺寸和螺纹质量的重要工序,产品供应商应提供台格螺纹量规,对加工丝头进行质量控制是负责丝头加工单位的责任;

使用方法:分别用两个环规往要被检测的外螺纹上拧(顺序随意)。①通规不过,(拧不过去)螺纹中径大了,产品不合格。②止规通过,中径小了,产品不合格。 ③通规可以在螺纹的任意位置转动自如,止规拧入不超过3丝,是合格的产品。

④丝头保护:丝头加工完毕后,应立即带上丝头保护帽,防止装卸钢筋时损坏丝头。

⑤接头安装: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安装后应用扭矩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拧紧扭矩值应符合规程相应规定。 4)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受力钢筋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连接区段内的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时,不应大于50%;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当需要设置在高应力部位时,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百分率不应大于50%,Ⅰ级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钢筋安装:

1)采用竖向、水平梯子筋控制墙体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用定型柱筋控制柱钢筋位置。

2)板端下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不小于1/2支座宽,且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上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满足锚固长度,楼板短跨向上部主筋应置于长跨向上部主筋之上,短跨向下部主筋应置于长跨向下部主筋之下,板底钢筋应在支座1/3范围内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

3)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理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处

梁纵向受力钢筋宜放在柱纵向钢筋内侧,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外侧,并宜在墙端弯折锚固。

4)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现浇板及梁底构造柱插筋预留位置应准确,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使用定位箍筋定位(截面小的应在砼中打弯)。 6)现浇板钢筋保护层控制

①在现浇板钢筋绑扎时,应根据设计的保护层厚度在底部钢筋的下面垫设厚度适宜的砂浆垫块,垫块的间距应根据钢筋的间距、直径等情况确定,一般应控制在60cm左右。

②对于现浇板的上部扣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筋,应在其下加设通长钢筋马凳,钢筋马凳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制作,间距宜控制在50cm左右,且不少于两道,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或者在现浇板的上部扣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筋上绑扎相当于板厚的通常钢筋,钢筋直径用等于保护层厚度的钢筋或者钢管制作,混凝土浇筑完找平后,将钢筋拆除,这样既保证了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又控制了现浇板厚度。

③对位移的钢筋应及时进行处理。 (5)预埋件设置

墙体拉墙筋应采用预埋件形式进行预留,禁止采用植筋、预留胡子筋等方式。 (6)其他要求:

1)钢筋原材、焊接钢筋工艺焊接、试验焊接、工艺连接、施工连接未出复试报告之前,禁止项目部钢筋隐蔽。

2)板面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及时铺设马道,以免工人随意踩踏钢筋,造成砼保护层不合格。

3)严禁钢筋采用外加工,工程中使用的钢筋严禁出现“瘦身”钢筋现象。 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浇筑砼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模板上应洒水湿润,洒水后不得有积水;

2)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砼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砼严禁用于砼结构构件的浇筑,对于进场的混凝土每车都要进行塌落度检测(特殊要求的砼应派人查看商混厂家生产线);

3)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0m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

4)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

5)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 ,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50mm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200mm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插入式振捣应随浇筑的砼逐渐提棒,不应等砼填满后在插棒振捣;

6)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10s~30s内,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浮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

7) 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

8)现浇板面找平应最少2遍成活,重点控制楼梯平台、楼梯振捣及找平。

9)砼浇筑前应保证剪力墙根部封堵方木与模板接触严密,已保证剪力墙的顺直度及避免烂根现象;

10)柱、墙砼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砼设计强度时,砼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柱、墙砼设计强度比梁、板砼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砼经设计单位确认,可采用与梁、板砼设计强度

等级相同的砼进行浇筑;

②柱、墙砼设计强度比梁、板砼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接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

③宜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砼,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砼。 (2)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上,不得少于7d;对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后浇带砼养护不得少于14d;

3)养护剂应合格、有效,涂刷养护剂时应将剪力墙表面的对拉螺栓线管用铲刀铲除,涂刷均匀、不遗漏,避免出现流坠现象; 4)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应与实体结构部位养护条件相同,并应妥善保管,楼内同条件试块应标示齐全,上锁,挂牌。 (3)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1)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300mm; ②当柱、墙施工缝留置在楼层结构底面时,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0-20mm; 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⑤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⑥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

2)后浇带的留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混凝土与其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温度后浇带浇筑间隔时间为4~6周,沉降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为自重较大一侧的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成14天之后或者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模板应自成系统,并有专门施工方案,禁止使用将模板拆除后重新简单加固的方法,必须保证后浇带模板支撑上下在一条直线上。 3)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混凝土达到1.2N/mm2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①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上表面松动的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②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③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④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4)变形缝的施工与清理

1)各类变形缝的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缝内应通透、无杂物; 2)变形缝两侧柱、墙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来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防止构件截面局部加大而导致变形缝宽度减小现象的发生;

3)基础、主体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各种杂物落入变形缝内部而导致难以清理;

4)用于固定模板用的钢筋应及时割除,避免影响主体变形沉降。 (5)砼成品保护。 4、填充墙砌体工程 (1)材料要求:

1)砂浆:根据济南市济建质安站字[2010] 2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的通知)要求,填充墙砌体施工应使用预拌砂浆; 2)砌体材料:按照图纸、图集要求,选用质优、尺寸合格的砌体材料,同时注意尽量选用同一厂家材料,如选用两个及以上厂家砌体材料,应保证施工时同一楼层使用同一个厂家材料,避免出现墙面色差; 3)根据图纸及图集要求的钢筋型号、级别使用钢筋,禁止使用废旧钢筋材料代替,禁止钢筋外加工及使用瘦身钢筋; (2)施工技术要求: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加气砌块出釜28天后方可用于砌筑,砌块应码垛整齐,高度不宜超过2m,底部应有防潮、顶部应有防雨措施,砌块含水率宜小于30%。 2)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砌筑墙体时,墙体底部宜现浇砼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

3)蒸压加气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4)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体砌筑14d后进行;

5)蒸压加气块砌筑时应错缝搭砌,砌块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6)蒸压加气块砌筑时水平、竖向灰缝厚度和宽度不应超过15mm。 L06J125、L10J125图集

1)砌块使用前一般提前1-2d对砌块浇水湿润,砌筑当天再浇一次,以含水率不超过30%,水浸入砌块面内深度8mm左右为宜; 2)灰缝要求横平竖直,灰缝饱满,水平饱满度不应低于90%,竖向灰缝不应低于80%,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3)墙身设置施工洞口,洞口宽度不应大于1m,其侧边离交接墙面不

应小于60cm,顶部应设置过梁,洞口两侧应做成凸槎,并应加设拉墙筋,拉墙筋不应少于2¢6,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皮砌体高度,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1米,拉结筋末端应有弯钩; 4)砌体砌筑时不得留设脚手眼;

5)加气砌块墙当墙长大于或等于层高的1.5倍或墙长超过6米时(老规范为墙长超过5米时),应在墙长中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当墙厚不小于180㎜,墙高超过4米或墙厚小于180㎜,墙高超过3米时,宜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主体柱、墙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6)加气砌块墙与主体结构柱、剪力墙及构造柱交接处,墙体应与上述结构构件拉结,一般情况下可沿墙全高每隔2皮砌块且高度不超过600mm设置2¢6钢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时,拉结筋伸入砌块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度时,宜沿砌体墙全长贯通;

7)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4米,当洞口宽度大于2.4米时洞口两侧宜加设构造柱,洞口过梁宜于构造柱整体连接;

8)顶部为自由端的加气砌块隔墙顶面应沿墙全长设置现浇混凝土压顶梁;

9)砌体填充墙顶部预留缝隙不应大于5cm,填塞材料为1:3干硬性水泥砂浆 (06J125);

10)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完成一日后开始对砌体灰缝进行浇水养护,每天不少于4遍,养护不少于5天,冬期施工可不养护; 11)门口预制块放置为上下各30cm,中间60cm;

12)填充墙与框架柱在抹灰时,应有抗裂措施,一般用直径不小于¢ 1.2网眼为20×20mm的钢丝网,用钢钉或塑料胀塞固定牢固,间距200~300mm,钢丝网宽度不小于220mm,每边搭结宽度不小于110mm,需注意:线槽等也需订钢丝网,抹灰时钢丝网应垫起;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3)加气砌块墙体与构造柱的结合处宜砌成马牙槎;

14)预制过梁的搁置长度不得小于240mm,宽度大于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座浆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1∶2.5水泥砂浆;

15)拉墙筋设置需注意事项:拉墙筋焊接质量、长度、放置位置、标示、伸入构造柱做法;

16)构造柱需注意事项:模板使用新模板、加固问题、插筋问题、顶部焊接质量、搭接长度、箍筋间距、箍筋弯钩长度等; (3)其他要求:

1)外墙穿墙螺栓孔的堵塞宜采用掺有微膨胀剂的干硬性水泥砂浆或者是聚氨酯发泡胶,内墙螺栓孔必须用掺有微膨胀剂的干硬性砂浆填塞,每端填塞长度不小于80mm,填塞完毕后及时用胶带封闭养护,堵塞过程中应认真填塞密实,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2)一层拆模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砌体(拉墙筋位置调整、墙体排版、管线位置、止水台高度、顶部缝隙等);

3)砌体墙、构造柱施工先做样板定标准,样板公司进行验收; 4)楼内外围砌体墙及二次结构未施工完成前禁止拆除脚手架; 5)构造柱加固应在柱上采用对拉螺栓加固,禁止在填充墙上打眼加固。

5、沉降观测点设置:

依据图纸沉降观测要求,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沉降观测单位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项目部应及时收集沉降观测资料,并对楼上的沉降观测点做好保护措施。 三、实测实量

1、主体阶段实测实量包含层高、钢筋保护层、剪力墙轴线位移(开间、进深)、砼强度、板厚等。

2、对主体工程的实测实量要求项目部全数测量,并有书面记录,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项目部实测的内容进行抽测,抽测不小于30%。 四、各阶段验收准备事项 1、基础外围验收:

基础外围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外围模板拆除完毕并且清理干净,垫层

以上所有砼外露,外墙螺栓孔处50mm×50mm×10mm竹胶板块剔除,将螺栓从根部气割后用膨胀砂浆封堵并贴胶带养护,砼缺陷(拔台、蜂窝、麻面、空洞、漏筋、夹渣、烂根等)按相关质量标准(合格、优良、优质结构)整修完毕并符合要求(修补的部位要求做隐蔽验收记录),外围卫生清理完毕。 2、基础验收:

(1)垫层以上所有部位应全部外露(基础外围已提前验收的例外),对拉螺栓孔封堵完毕;

(2)所有柱、墙、梁、板模板拆除清理完毕,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合格证齐全;

(3)填充墙砌筑完毕,开关、插座盒、总、分配电箱体、暗装消防箱等安装完毕,出墙尺寸应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禁止作假(因受条件限制无法砌筑和安装时,应有相关科室认可甩项申请报告书); (4)禁止将后浇带模板拆除或者拆除后另行简单支护,后浇带模板应待后浇带混凝土拆模试块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拆除;

(5)养护室应通水、通电,温度、湿度满足规定要求,试块摆放位置正确、标示齐全,楼上同条件试块放置齐全;

(6)现场实体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厚度、表面平整,轴线位移,层间净高,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已上报公司,剪力墙、现浇板面大于0.2MM的不规则裂缝应有设计处理意见,并按设计意见处理完毕;

(7)建施、结施图有图审章,地下室昏暗应有照明设备; (8)沉降观测点依据观测方案设置齐全。 3、主体验收:

(1)内外墙面的贴饼、冲筋完成;

(2)所有柱、墙、梁、板模板拆除清理完毕,卫生清理到位,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合格证齐全;

(3)填充墙砌筑完毕,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线管应钉挂钢丝网,填充墙顶部缝隙、穿墙螺栓孔填塞密实,拉墙筋标示齐全; (4)暗配管、配电箱、开关、插座盒、消防箱安装完毕,接地装置、

等电位联结、空调过墙孔预留预埋完成,且出墙尺寸均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禁止作假;

(5)厨、卫间风道安装完毕,风道与墙体间隙用砂浆填塞密实,钢丝网钉挂牢固,出屋面风道施工完成;

(6)现场实体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厚度、轴线位移、层间净高,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已上报公司,剪力墙、现浇板面小于0.2mm的不规则裂缝应有设计处理意见,并按设计意见处理完毕。

(7)做出成型的样板间(户),卫生器具安装完成,质量标准达到承建会签确定的竣工验收标准。

4、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外围防水施工和基坑回填工作(多层结构施工至2层、小高层结构施工至4层、高层结构施工至6层室外回填必须完成)。 五、对项目部要求

1、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合格后使用。 2、必须设置技术负责人。 3、管理人员详看图纸。 4、半月报表要求。 5、技术交底要求。

工程名称:东城逸家六标段

交底人: 接底人: 日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c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