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更新时间:2023-06-10 04: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第15卷 第6期Vol.15No.6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单玉梅1,张 兰2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2.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3)摘 要: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革新教育的先驱。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拥有深厚西学积累的严复致力于教育救国,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发表了 论世变之亟 、 原强 、 辟韩 、 原强续篇 、 救亡决论 等大量的教育论著,提出了著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的教育救国思想,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谱写了独具光彩的一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严复;教育;救国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0)06-0101-03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原名本初,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父亲为乡间儒医。严复11岁授学于!宿儒 黄少岩,13岁父亲病逝,家境无力供读而别师弃学。同年,福建船政学堂招考学生,严复报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1867年初至1871年在福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专业,在此期间严复刻苦学习英文、数学、光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等。1877年,严复以优异的成绩被船政学堂派到英国留学深造,1879年回国。回国后在母校担任教习,1880年调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1896年创办天津俄文馆,兼任总办。1906年,协助马相伯办复旦大学。1912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后,出任首任校长兼任文科学长。

身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之一的严复,在留英期间,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军事科学知识,广泛地延伸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科学教育等诸多领域,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寻求中国救亡之路。梁启超先生曾称:!西方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

甲午战争的失败大大激发了严复的爱国情怀,1895年2月4~5日,严复在天津 直报 发表 论世变之亟 一文,此后, 原强 、 辟韩 、 原强续篇 、 救亡决论 等一系列文章相继发表。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严复系统论述了对西洋世界的精深认识,

介绍了许多西学理论,并以西学为观照,对中国时

局作出了深刻而犀利的解剖,借鉴斯宾塞的教育论,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的维新变法方略,主张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通常称为!教育救国论 。

一、教育救国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甲午战争真正唤醒了中国人的千年迷梦,维新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严复自留学归来的十余年,意识到仅靠海军不足以救国,他认为,中国已处于列强环伺之中,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无可避免,对贫弱的中国而言,甲午战争只是一场巨大民族灾难的开始。主张!海禁万不可开,和约必不可立,吾惟抵死守吾驱蠡之策 ,幻想退回到以前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绝无可能。他摆脱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束缚,开始运用新的西学理论和世界眼光来审视这一千古变局。

严复深受斯宾塞教育理论的影响。斯宾塞在 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由智育、德育和体育构成的新教育体系,并提出战场、商场及现实生活都存在竞争,每个成人的精力和本领都经受着考验,年轻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接受严酷的训练。根据这一理论,严复认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

收稿日期:2010-09-22

(),,,,,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102

之强。 国民素质具体表现在民力、民智和民德三个方面,国家的优劣强弱与治乱盛衰取决于民力之强弱、民智之高下和民德之好坏。他认为:!是故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征验也,必三者既立而后其政法从之。于是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也。

近代中国社会,军队腐败虚弱、不堪一击,庙堂官吏自私苟安、昏聩无知,草野闾巷之间,在野人才消乏凋亡。中国已是!民力已荼,民智已卑,民德已薄 。大清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千疮百孔。对此,严复又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提出:!盖古今谋国救时之道,其所轻重缓急者,综而论之,不外标、本两言而已。标者,在夫理财、经武、择交、善邻之间;本者,存夫立政、养才、风俗、人心之际。势亟,则不能不先事其标;势缓,则可以深维其本。盖使势亟而不先事标,将立见覆亡,本于何有?古标必不能徒立也。使其本大怀,则标匪所附,虽力治标,亦终无功。是故标本为治,不可偏废,非至明达于两者之间,权衡至审而节次图之,固不可耳。

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他对当时变法维新的政治改革持低调估价,认为!民智不开,不变亡,即变亦亡 。以国人素质之低下,即使搞改革,也只能是除去一弊害又会表现为另一弊害,终究没有希望。所以,!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把教育视为强国之本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消除政治上的阻碍,教育也难以改革、发展。

第15卷

1.鼓民力的体育教育

所谓!鼓民力 ,主要是采取种种措施增强国民的体质与坚毅果敢的精神。强调发展体育。他说:!此其理吾古人知之,故庠序校塾,不忘武事,壶勺之仪,射御之教,凡所以练民筋骸,鼓民血气者也。而孔孟二子皆有魁杰之姿。彼古之希腊、罗马人亦知之,故其阿克德美柏拉图所创学塾之中,莫不有津蒙那知安此言练身院属焉,而柏拉图乃以骄胁着号。至于近世,则欧罗化#巴 国,尤鳃鳃然以人种日下为忧,操练形骸,不遗余力。饮食养生之事,医学所详,日以精审,此其事不仅施之男子已也,乃至妇女亦莫不然。盖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去岁日本行之, 申报 论其练及妇女,不知所云。嗟夫,此真非以裹脚为美之智之所与也。 认为妇女也应自强,只有健康的妇女才能生育强壮的后代。

严复从历史和现实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体育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发展体育,禁止吸食鸦片和革除缠足陋习,!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 。由此要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使国家富强,必以国民的身体健康为基础。

2.开民智的智力教育

所谓!开民智 ,就是启发蒙昧,加强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国民新的思维方式与批判理性精神。要废除封建传统的八股科举,学习西学,全面开发国民的智慧。严复认为,西方社会之所以强盛,是由于民智已开,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百业进步。中国欲救危亡,就必须开民智,欲开民智,就必须变通学校,设立新式学堂,提倡科学教育,改变以八股取士为核心的旧教育,开展智育教育。

严复猛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指斥其!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破坏人才,腐化道德,国家随之贫弱。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 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因此严复认为,要开发国民智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度;其二学习西学,包括西方科学知识、西方语言, 二、教育救国论的内容

严复反对唯仕是育的旧式传统教育,强调!但使吾国之民,人人皆具普通知识,则聚四百兆之

民,其气象自与今者迥异 ,认为无论兵、农、工、商,都要!资于学 。变学古入官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国民。他率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他认为!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 。他根据斯宾塞的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即民力的强弱、民智的高下和民德好坏的观点,以及对现实社会实际的体察与反思,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建构了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第6期单玉梅,张 兰: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简述

103

全从以!学古入官 、!得科第 为教育目的、不离言辞文字的封建旧学中解放出来,吸收西方物质精神文明之成果,进而为国家的强盛尽智尽才,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3.新民德的道德教育

所谓!新民德 ,就是以立基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之上的现代公民道德,取代纲常名教下的传统道德,其实质是改造国民劣根性。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来代替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伦理道德,进行道德重建,全面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严复认为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间,民德最为重要。由于当时中国!道德扫地,人心窳坏 ,已堕落到足以亡国灭种的地步。不新民德,就会!天理亡,人伦堕,则社会将散 。

严复不仅首次提出了改造国民性问题,而且终身积极求索新民之道。认为,中国人之所以离心离德,缺乏向心力、凝聚力、责任感和爱国心,根本原因是专制政治离散了民德。严复认为增强民德的必由之路是!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举其守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道路之辟、商务之兴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 。其 辟韩 一文,痛斥了自秦以来历代君主专制的弊害,期望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民德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严复的新民德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后来一大批的维新派人物。

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其中体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近世中国民力孱弱,被外人讥为!病夫 ,因此必须加强体格训练,以!鼓民力 。国民才智是国家!富强之源 ,智育包括学问和事功两个方面,不能只在书斋里作学问,要!观物察变 ,运用于实际,以!开民

智 。德育在三育中最重要,但不能再因袭封建的人伦纲常,要树立国家观念和社会公德,以!新民德 。

三、教育救国论的意义

作为一位中国近代私塾出身而又经历正统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严复对于中西方文明的认知,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救国思想,实质上是通过人的塑造来实现社会进步,肯定了人作为手段在改造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此外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严复提倡!教育救国 ,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具有自由意识的新国民,提出中国近代最早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模式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大力倡导西学。但是,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严复作为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名代表,其两面性的特点限制着他在近代思想史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总之,严复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力图摆脱传统封建教育的桎梏,一方面打开了一扇向西方学习的窗口。给刚起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野,是近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引起教育界、学术界和政界极大震动。探析严复的救国教育思想,不仅有益于教育史研究,还有益于当代教育改革的进展。

严复教育救国思想是中西碰撞的时代产物,是一个中国近代早期知识分子竭尽自己的一生为中国突破传统教育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体现了我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对我国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而且对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仍有启迪。

参考文献:

[1]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何晓夏,高奇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严复.有如三保[A].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严复.原强修订稿[A].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6]严复.拟上皇帝书[A].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7]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严复.原强修订稿[A].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b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