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级工程师业务自传

更新时间:2024-05-30 05: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注: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成长过程,目前达到的水平,主要业绩与成果,业务工作、组织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以及今后努力方向、措施等。

1996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2013年12月获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炼铁专业技术工作,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系统,能够独立开展炼铁专业及相关研究工作并有丰富炼铁生产实践经历和解决工程实践难题能力;在本专业理论技术领域能够开展创造性研究及应用;在业务技术工作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有关前沿理论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18年炼铁专业技术经历如下:

一、任职高级工程师之前专业知识及业务成长历程 于1996年6月毕业到昆钢炼铁厂参加工作后,先后实习于高炉炉前工、炉后工、看水工、热风炉工,于1997年10月担任高炉值班工长,1997年9月评定为炼铁助理工程师。在此期间,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严格要求自己,迅速完成了由学校人向炼铁人的过渡,并将炼好铁、炼意志、搞好炼铁生产作为今后个人的奋斗目标。在1996年7月~1999年8月在昆钢4高炉工作期间,掌握了中小型高炉工艺流程及相关附属设备工作原理,结合生产实践特点与书本知识对高炉炼铁有了深刻认识,能够独立处理高炉气流失常等高炉异常炉况及悬料、偏料、炉凉、炉墙结厚等高炉失常炉况,并参与了高炉炸瘤处理,对处理高炉炉缸堆积、喷吹煤粉有一定心得体会,对炉前设备及各种炉前耐材也较为熟悉。并参与组织了昆钢4高炉的安全停炉操作。

在1999年3月~2003年4月在昆钢6高炉工作期间,熟悉掌握了大型高炉一系列先进技术,如精料技术、皮带上料、无钟炉顶、纯铜冷却器使用、纯水密闭循环水冷却系统、高风温技术、富氧,大喷吹技术。参与了喷煤系统、水渣处理系统改造。在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比较总结了中小型高炉与大型高炉生产实践的异同,对高炉高压技术、低硅冶炼技术有较深心得体会,对大型高炉冶炼操作特点有了充分认识。高炉操作意识在提前判断、量化、细化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从2003年4月调往3高炉后,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高炉设计原理及高炉内衬、冷却系统的选择与应用,参与组织了从炉壳安装、设备安装、高炉筑炉、热负荷空载试车等整个过程,并独立完成了开炉配料计算,拿出开炉方案,参与组织了3高炉开炉过程。为3高炉顺利开炉达产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3高炉担任高炉工长期间,经历了高炉开炉达产期、高水平稳定顺行期、炉役中后期,对各期高炉炉型特征与操作特点有了深刻认识,能够根据不同操作炉型灵活应用四大操作制度,不断优化操作制度,对异常炉况、失常炉况的处理也更加熟练与准确,对高炉中部调节与冷却系统也有了较深认识和心得体会。于2005年9月25日参与组织了老3高炉停炉操作。在3高炉工作期间在确保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积极参与与生产相关的QC小组攻关活动,作为主要成员,在2004年、2005年分别完成题为“使3高炉在低风温条件下实现煤比80千克/吨铁”及“确保3高炉停炉前安全稳定生产及安全停炉”两项攻关活动,分别获得昆钢

1

QC小组三等奖及2005年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小组“神王杯”竞赛优秀奖。在2005年9月~2005年11月期间,参与组织了3高炉大修改造工程。于2001年11月被评定炼铁工程师。2004年评定为炼铁技师。

在2005年11月年因工作需要调到昆钢生产处生产计划科工作后,在炼铁专业领域内的视野进一步拓宽,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能知识,将炼铁专业领域所必需掌握的矿石、烧结、炼铁等相关专业知识与工艺流程进一步串接起来,做好资源利用与炼铁生产平衡两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努力学习与炼铁成本有关的财务知识,拓宽视野,增强全面性,将炼铁生产平衡、成本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降低吨铁冶炼成本”等专项攻关工作。

2006年8月1日到昆钢集团富钢经营部担任铁前作业区作业长后,带领富钢铁前作业区全体职工,短期内打通从8公里综合料场、烧结片区、高炉片区整条工艺生产线,将堆混料工艺、烧结工艺、高炉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料场、烧结机、2座高炉实现了正常生产,烧结机实现日产700吨,50m3 高炉实现日产生铁120吨,200m3高炉曾在入炉品位46%情况下实现日产生铁530吨,对烧结料场管理、经济用矿、炼铁生产与综合管理体会较深。

二、任职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及组织管理方面

2008年2月到红钢炼铁厂工作后,以后担任作业长助理、副作业长、副厂长等职务,并于2008年11月评定为炼铁高级工程师。在此期间,本着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意愿,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单位领导关怀及个人努力下,个人专业素养、技术专业能力及实践经验、炼铁生产技术管理及员工培训成效方面均有长足进步。

先后参与、组织顺利完成红钢3#1350m3开炉工艺方案准备及筑炉监控、热风炉烘炉、高炉烘炉、高炉开炉、达产顺产等工作及红钢炼铁厂3座高炉喷煤富氧强化冶炼生产、恶性高炉事故处理等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在此期间,立足岗位,除了参与、组织完成日常生产技术实践和管理工作基础上,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能知识。掌握炼铁大工序涵盖的矿石、焦炭、烧结球团矿等相关专业知识与工艺流程,做好资源利用与成本优化两方面的工作;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掌握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并协调好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变化;努力学习财务知识,拓宽视野,增强全面性,将生产平衡、成本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日常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按时、保质保量地履行好本岗位岗位职责和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在此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厂原燃料质量、库存跟踪体系及高炉相关技术资料跟踪、归档工作;为高炉操作方针提供依据。组织、参与建立原燃料预警与点检制度、炉体炉型日常管理维护制度,工艺纪律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厂内部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及真实还原成本统计归档工作。为高炉冶炼进一步搞好经济技术指标及降低生铁冶炼成本提供依据并组织分析下步生产途径及技术措施。

在此期间,参与、组织了厂生产统计、物料统计规范化、计量管理实施规范

2

化、生产总结、技术质量分析规范化等工作;建立完善炼铁厂生产总结体系、技术质量分析管理、计量管理体系;强化了厂技术统计室的组织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成本分析、全员对标挖潜降耗、岗位成本活动等工作;与厂其他同志一道做好厂日常生产技术管理、高炉用矿研究、生产物料平衡、流向及设备运行等日常工作;加强与公司管理部门上、下道工序的协调联系及厂内部各工序的联接,为下道工序把好铲平质量关。为进一步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化,构建完善、实施炼铁大工序全数字化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作为炼铁高级工程师承担过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有: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或组织完成“红钢高炉日常用矿用焦结构研究与应用”,日常实施中兼顾实际需求与客观资源条件,达到较合理成效;“提升小粒矿、焦丁使用比例专项工作”,实施后全厂全年可增加烧结矿成品产量3.4万吨,显著降低烧结矿加工费;采用焦丁、矿石混装技术实现高炉返筛焦丁不落地,吨铁焦丁比达到35kg/t铁;“红钢中小型高炉全80焦炭强化冶炼”,实现1#~2#高炉全80焦炭强化冶炼,在目前80焦炭和83焦炭价格差250~300元/吨情况下经济性显著;顺利完成“红钢高炉中钛渣强化冶炼工业试验”,在高炉炉渣中(TiO2)>6.0%条件下炼铁主要技术指标同比改善;“延长红钢高炉热风炉布袋使用寿命专项工作”使布袋工作周期延长;“含多种有害元素铁矿石的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有效解决本地资源合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难题,实现本地资源使用量增加约50万吨,有效降低高炉生铁冶炼用矿成本及缓解物流运输压力;“红钢高炉混合煤粉喷吹研究与工业试验”使用瘦精煤比例逐步增加到40%,煤粉燃烧效率提高,置换比提高;“改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攻关”,使在品位同比降低2.0~2.5%生产条件下,高炉保持长周期稳定顺行。焦比、煤比、利用系数、[Si]含量等保持稳定,显著降低生铁制造成本;“红钢炼铁工序挖潜降耗、增产增效专项工作”,炼铁工序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顺行,消耗降低;“转炉煤气在红钢1350 m3高炉热风炉的应用”,论证合理,投入技改后,提高风温45℃,效益明显;“高炉工长量化精细化操作高炉标准与方法”应用后成效明显。1#~2#高炉:生铁含Si≤0.55%;Si标准偏差≤0.150;渣R2标准偏差≤0.010。3#高炉:生铁含Si≤0.55%;Si标准偏差≤0.150;渣R2标准偏差≤0.010 ;“红钢3#高炉炉体上涨监控及高有害元素冶炼条件下的延寿研发工作”,保持3#高炉在高有害元素生产条件下操作炉型合理:内衬平均上涨速度≤15mm;风口平均上翘角度≤2.0度;碱金属排除率≥90% ;“昆钢中型高炉冶炼高配比贵沙褐铁矿工业性试验及生产实践”,实现高配比褐铁矿在中型高炉的使用,炉况长周期稳定顺行,指标稳定;“红钢低品位高有害元素高炉中钛渣综合冶炼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有效扩大铁矿石资源利用范围,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缓解有害元素对高炉炉体的危害。同比条件下指标进步并显著降低高炉用矿成本、生铁制造成本;“红钢2#高炉大修停炉及放残铁工作、炉体调查”,顺利安全完成停炉、放残铁工作;其他正在开展的“红钢提升低灰分高固定碳喷吹煤粉细度专项工作”、“红钢高炉低硅冶炼专项工作”、“红钢高炉降低燃料消耗专项工作”,进展良好,成效显著。近期完成了针对冶炼条件发生改变后后

3

炼铁操作技术规程及相关技术规程在新生产条件下更新、修订工作。

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作为昆钢派遣中国专家参加支援越南老街钢铁厂建设工作期间,顺利完成相关规划、投产方案准备、员工操作技能及管理人员培训等各项任务。

在此期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钢铁产能的急剧扩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集中表现为炼铁工序制造成本压力日益加大,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生铁冶炼成为增强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依靠技术创新、发挥低成本生铁制造优势,由重视指标、高冶炼强度、高煤比变更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重视适宜冶炼强度和煤比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高效化低成本炼铁生产成为提升钢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因地制宜,合理应用本地及周边资源、在红钢炼铁工序上成功规模使用性价比较高的本地低品位矿石资源并形成产业化对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在多项专业技术工作中,加大在低品位高硅烧结矿、高渣比、中钛渣、高有害元素负荷的贫杂矿冶炼条件下展开持续研究和实践成为专业技术工作重点。

由此,近年加大了对公司高炉均料方针的实施效能与相关工艺技术研究、中钛渣冶炼综合技术研发、喷吹煤结构优化及经济效益研究等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与实践。在2013年5月聘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炼铁首席工程师以来,继续组织、参与解决公司炼铁专业在本地资源合理化应用后低品位高有害元素贫杂矿及含钛矿比例提升、使用含固定碳80%焦炭冶炼条件下的高炉中钛渣冶炼综合技术研发、低成本生铁冶炼制造及经济性分析、入炉有害元素的平衡研究、红钢贵沙铁矿工业试验过程中炼铁系统出现的生产及工艺技术问题。研究、实践、总结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低成本制造合理炼铁生产经营目标确立与定位、装备技术的进步、原燃料预处理技术的进步和质量稳定水平的提高、合理炉料结构的选取、生产组织和设备运转效率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高炉适宜冶炼强度和喷煤比的选择、操作技术水平和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等一系列贫杂矿冶炼核心技术体系。有效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同时显著提升了有害元素排除率,有效缓解有害元素对高炉炉体的危害。期间承担“昆钢中型高炉冶炼高配比贵沙褐铁矿工业性试验”试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及相关专利的成果转化工作;承担“红钢低品位高有害元素高炉中钛渣综合冶炼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红钢3#高炉炉体上涨监控及高有害元素冶炼条件下的延寿研发工作”、“高炉工长量化精细化操作高炉标准与方法”等科研项目研发工作。

在此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含多种有害元素铁矿石的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获2011年年度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科技成果2等奖;2013年,作为主要成员申请并获受理“用高有害元素低品位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 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两项发明专利;2014年5月,完成“ 一种量化模式化开停炉方法”、 “ 一种铁矿石经济性综合评价系统和方法”、 “ 一种低成本合格铁水及制造方法”等3项发明专利申请工作;期间撰写的16篇科技论文相继发表于《中国冶金》、《钢铁研究》、《云南冶金》、《炼铁》、《昆钢科技》、

4

《炼铁交流》等专业期刊及《中国钢铁年会》、《全国炼铁生产技术年会》等重要会议(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6篇为独著或第1作者)。其中:《昆钢3#高炉后期炉型特征》、《红钢3#高炉calujin热风炉技术特点分析》、《红钢3#高炉1350m3开炉生产实践》分别获得2009年昆钢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二等奖及昆明市第十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科技论文《红钢炼铁生产技术进步综述》、《红钢3#高炉布料规律研究及生产实践》、《红钢炼铁工序有害元素平衡研究》《红钢1350m3高炉优化生产实践与分析》、分别获得2013年昆钢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三、高级工程师聘期员工培训及人才培养履职方面

加快提高高炉炼铁工作者操作技能及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不仅是聘期要求,也是今后我工作的一个重点。炼铁高级工程师任职期间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内容主要有以下:

2008年至今,炼铁厂QC小组工作指导、统计技术运用及指标分析、统计及成本分析指导;2008年12月~2009年2月,红钢职工培训、转岗、取证培训,集中授课;2009年6月~8月,云南省首届高炉炼铁工技能大赛的5名红钢炼铁选手作授课、指导并作为红钢裁判参加竞赛;2009年6月~2010年5月,指导红钢炼铁调度人员熟练业务并规范化作业;指导红钢炼铁专业统计、成本核算人员系统化作业;2009年8月~2010年7月,红钢高炉工长岗位带头人,签订师带徒协议,顺利完成协议目标;2010年5月,广西某厂实习人员(50人)授课;2010年6月,对昆钢电大大专班(钢铁冶炼20人)专业课进行讲授;2011年4月,炼铁厂职工取证培训(炼铁高级工、技师14人),面授;2011年6月~7月,炼铁厂工长竞赛活动理论、实作、答辩考试(全体高炉工长、炼铁技术人员36人),指导、主考;2011年7月,炼铁技师取证(4人),论文指导、评委;高级看水工、高级热风炉工取证(各10人),面授、指导、评委;2011年8月,红钢初职评审(炼铁技术员、助工计14人),指导、主评委、陪审专家;2011年7月~9月,协助昆工教授、红钢外聘专家开班授课(炼铁厂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011年8月~9月,2011~2012云南省职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裁判,红钢炼铁厂高炉工长选手(7人)指导、裁判;2011年8月~10月,对越南钢铁厂来红钢学习职工(60人)面授;2011年10月,率队(17人)攀钢、四川德钢、攀成钢现场学习、交流考察并组织相关人员交流、总结、分析,收效明显;2012年3月3~6月,对越南钢铁厂来红钢学习职工(18人)面授、指导;2012年4月~6月,对炼铁厂人员三大规程培训、炼铁初、中级工取证培训;2012年7月,对炼铁专业工种、复合工种炼铁工培训取证(111人)授课;2012年9月~2012年11月,对昆明理工大学2010级大专函授生实践与毕业论文(4人)进行指导、考评;2012年7月~12月,对高炉工长岗位练兵(42人)授课、指导、考核;2012年7月~2013年6月,指导全员对标降耗、岗位成本活动开展,有效果;2012年12~2013年3月,指导完成《用高有害元素低品位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贫化矿冶炼合格生铁的方法》两项发明专利专利申请撰写

5

及相关科研申报指导及“高炉量化精细化操作方法”在高炉上的应用工作;2013年2月~6月,指导、组织完成红钢炼铁厂炼铁工、原料工理论、实作、答辩技能竞赛;2013年4月,指导、组织相关人员完成昆钢、玉钢对标学习、考察活动;2013年04~,在职研究生学业指导(1人);2013年6月~7月,对关键岗位(炼铁工)取证授课;指导、组织完成炉前工/原料工取证;2013年6月,参与组织完成对云南活发、汇溪公司对标学习、考察活动;2013年8月~9月,作为主评委完成红钢炼铁初职答辩、评审;2013年9月,培训、指导2013昆钢炼铁工技能竞赛红钢参赛选手(25人),技能竞赛副裁判长;2013年7月~2014年2月,作为昆钢派遣中国专家,完成支援越南老街钢铁厂建设相关规划、投产准备、员工操作技能及管理人员培训任务;2014年2月,参与组织完成红钢公司应知应会员工理论考核;指导昆钢炼铁高研班部分学员论文撰写;2014年6~7月,对中高级炼铁工47人取证授课(其中高级工15人、技师13人、高级技师4人),2014年2月起,指导、组织2014年红钢高炉工长及相关技术人员技术总结评审、考核各1次/月等全员素质提升工作;按照公司培训计划及职务聘任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四、高级工程师任职期间自我素质提升和同行交流方面

持续不断学习是工作和做人的需要,是充实能量、提高素质的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个人的综合能力、强化业务理论素养是满足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能力提升的需要。通过在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数学方法运用及试验测试技术。提升了基础理论的厚度和专业知识的宽度及系统性、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应用计算机、外语阅读、试验技术、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能力;加强了创新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也进一步激励我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顺利于2013年12月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积极参加炼铁技术及相关专业、管理培训学习和加强与同行交流是进一步拓宽个人视野、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

2008年5月,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参会现场听取论文宣讲、现场学术交流;2009年3月,攀钢钒钛矿冶炼考察,考察、学习高炉钒钛矿冶炼先进厂家生产情况、现场交流;2009年5月,2009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年会,参会现场听取论文宣讲、现场学术交流;2010年3月~5月,挂职玉钢炼铁厂钒钛矿强化冶炼生产学习、实践;2010年5月,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论文交流;2010年9月,昆钢技术中心、中启机构、昆钢培训中心主办昆钢2010年科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素质管理”培训班,优秀学员;2010年10月,傲峰公司、昆明前沿咨询公司“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合格;2011年4月,昆明工职院举办的昆钢科技创新部知识产权培训,合格;2011年8月,四川德胜、攀钢考察,考察、学习、对标高炉钒钛矿冶炼先进厂家生产、成本控制

6

情况、现场交流;2012年4月,昆钢特请王筱留教授作煤调湿技术讲座,对煤调湿相关技术、煤调湿节能和环保相关方面的前沿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013年3月,2013年炼铁全国系列高炉实用技术与降本增效技术专题会议;听取程树森教授、朱清天博士、王维兴教授级高工、日照钢铁公司炼铁厂耿磊厂长相关专题讲座;程树森教授关于大渣量条件下炉缸侵蚀原因分析及相关治理技术讲座,进一步了解了炉缸炉底结构和在现阶段原燃料生产条件下的侵蚀变化特点、数学模型、治理途径等专题,在原燃料结构转变进行高炉强化炼铁时,更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突破,并将其有效利用于生产实践中;朱清天博士关于高炉布料料流轨迹和布料规律、原理数学模型专题讲座,进一步对高炉数学模型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王维兴教授级高工的“转变观念,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生产”和“关于目前钢铁生产若干问题的探讨”等系列讲座,了解了相关炼铁领域前沿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领域情况,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启发、大量的思考方向以及科研参考对象,这对目前我们在现阶段组织高效益低成本炼铁生产和进行相关技术方针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日照钢铁公司炼铁厂耿磊厂长关于精料技术的相关研究、发展及实践介绍,以及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典型特殊炉况处理技术手段,这对于现阶段在资源日益紧张、品质下降客观现实条件下扩大了思路及提供技术措施,也进一步认识到原燃料预处理对于现代炼铁的深刻意义,对相应冶炼技术加深认识。通过聆听这些专家、教授主讲的学术交流会议,使我的视野和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了扩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及实践体会更深。透过各位专家、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交流,尤其是目前我所从事的炼铁事业正遇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时,在深入炼铁基础技术研究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生产遇到困境时,更应加强深入学习理论,加强与别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受益匪浅。

2013年4月,云南省高级考评员培训取证;2013年10月,2013年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交流;2013年7月~2014年2月,以昆钢派遣中国专家支援越南老街钢铁厂建设,完成建设相关规划、投产准备、员工操作技能及管理人员培训。2014年5月,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论文交流;

五、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取得主要成果和业绩方面

在18年炼铁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中,在相关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所获得主要荣誉有:

2003年:昆钢2003年职工技能大赛高炉炼铁工竞赛、昆钢第十九届青工技术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第7名,2003~2005年度昆钢炼铁厂青年岗位能手;2004年:昆钢技术能手、昆钢青年岗位能手、“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6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昆钢QC小组三等奖;2005年:2005年中国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小组“神王杯”竞赛优秀奖;昆钢2005年职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昆钢第21届青工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竞赛第2名,昆钢技能竞赛一等奖;2006年:“莱钢杯”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2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2007年:全国技术能手;2008年:红钢高炉工长岗位技术

7

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昆钢技术质量先进个人、昆钢控股公司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篇、二等奖1篇;2010年:武钢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昆明市第十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篇;2011年:昆钢员工培训先进个人;昆钢控股公司2011年度科技成果2等奖;2013年:申请并受理发明专利2项;昆钢控股公司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2篇、二等奖1篇、一等奖1篇。

2013年5月,聘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第三届炼铁首席工程师。 2014年4月,获昆钢推荐第12批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提名候选。 2014年7月,获昆钢推荐2014年云岭首席技师提名候选。 六、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目标及措施 任职期间,在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中认真体会炼铁精神。同时也对炼铁生产管理进行反思和总结,感到既清晰了思路,也积累了更好的生产实践经验,收获颇丰。今后工作拟开展的研究努力方向和工作技术设想是:

围绕《2014年度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突出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要求。按照钢铁企业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环保”原则。围绕昆钢公司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因地制宜、资源应用合理化,实现昆钢公司科学系统的低成本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进一步展开对现阶段昆钢综合利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中钛渣冶炼生产低硅低成本合格生铁的基础与应用的深入研究,以实现同比条件下持续改善生铁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和冶炼成本、增强企业生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中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取得较为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昆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主要设想是:通过对昆钢高炉低品位贫杂矿综合冶炼技术的研究、摸索、实践。以昆钢高炉为研究对象,根据昆钢近年资源条件和高炉生产的现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现场试验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实际操作和高炉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认真分析各种试验数据和生产数据,并认真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文献。围绕低品位贫杂矿冶炼对高炉冶炼过程、炉型、生产组织、技术指标的不利影响。从生产、技术、管理等多角度分析研究找出各种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途径,在理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探索、总结。最终形成包括原燃料预处理与质量管理技术进步、合理炉料结构选取、生产组织效率提升、炉型维护管理、操作制度优化、适宜冶炼强度和喷吹煤比的研究与选取、综合操作技术进步和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低品位贫杂矿中钛渣冶炼核心技术体系。有效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同时显著降低生铁冶炼制造成本、缓解有害元素对高炉炉体的危害。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措施、途径如下:

1、 加强原燃料理化性能、冶金性能、质量稳定水平的研究与控制力度。对烧结原料资源变化、褐铁矿比例增加后的合理配矿、操作技术应用、合适MgO和FeO含量的确定、喷洒CaCl2溶液技术和添加剂应用等展开研究和实践。找寻出资源变化后改善烧结矿转鼓指数、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软熔熔滴区间及各理化

8

指标稳定性等关键指标的途径,确定合理范围;对焦炭的选取,分析M40、M10、CRI、CSR等指标水平与品位、渣量、强化冶炼强度的关系并进行控制;对高炉原燃料管理实行预警制度,并建立起原燃料指标与冶炼强度、操作制度、技术指标的有机对应关系;

2、 完善炼铁大工序工艺流程。建立炼铁大工序内各工序、系统的有机统一联系,形成最佳匹配模式。依靠装备技术进步,找寻出烧结生产、高炉生产、炉前生产的最佳组织模式,采取措施提升生产组织效率、设备可靠度和作业率、提升炉前渣铁排放效率;

3、 研究低品位大渣量高有害元素条件下的中钛渣冶炼对高炉炉型、气流分布的影响并找出有效解决途径和措施。加强炉体监测、维护,制定合理的冷却制度管理,确保炉体各部位热流强度稳定,采用技术措施控制风口内衬上涨速度,确保高炉始终拥有合理操作炉型和下部初始气流稳定;

4、 研究低品位大渣量高有害元素条件下的中钛渣冶炼对冶炼过程、气流分布、炉渣流动性的影响。选用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排碱能力的炉渣,研究控制适宜的综合冶炼强度和煤比,使用较高富氧率、高风温、高顶压使热量集中高炉下部,改善炉内透气性,抑制钛还原,促进高炉生产稳定顺行、稳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并有效提升有害元素排除效率;

5、 研究低品位贫杂矿中钛渣冶炼下的操作制度优化关系。选择适宜高炉操作制度及提升操作技术水平,日常操作推行量化精细化操作技术、推行低[Si]铁冶炼等技术措施,确保高炉上下部制度相宜,煤气流分布合理,实现高炉各操作参数在新的生产条件下协调发展。

作为炼铁工作者,在钢铁事业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我决心以极大的热忱,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以更大的热忱投身于昆钢炼铁的发展中,针对云南省自身资源特点,发挥专业所长,在钢铁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今天,更好地提升低品位矿石冶炼条件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成本,为增强企业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昆钢炼铁事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1、工作中继续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充实工作内容,重在敬业、奉献、求实、开拓、创新上做文章。不但对高炉操作、炼铁技术应用等兴趣浓厚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相关联的内容也要做到有机紧密联系,透彻掌握,为更高质量的完成炼铁高级工程师聘期要求与工作目标奠定基础。具体为:通过对现阶段炼铁生产条件的持续研究、实践、总结构建新的炼铁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加强对炼铁全成本构成的研究力度和精细度,针对成本构成中各项影响因素找出挖潜措施,持续改善炼铁生产技术指标和降低生铁冶炼成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进一步展开对现阶段昆钢综合利用低品位高有害元素贫杂矿生产低硅低成本合格生铁的基础与应用的深入研究,提升理论研究深度和分析能力,使在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效果中有所创新,更

9

具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高炉具体条件下能承受低品位极限值、渣量极限值综合计算与讨论;借鉴计算机手段进行数学模拟及建立数学模型、结合现代冶金测试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热平衡计算、热能利用率等评价矿石贫化冶炼指标、冶炼价值变化,探讨现价段资源条件下冶炼指标极限值,对不同类型高炉进行指标及经济性分析,建立科学合理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等。提升、学习计划途径:继续完成炼铁正高级职称申报;计划近期报考相关院校展开上述相关专业的博士阶段的学习。

3、继续通过各种对标学习、同行交流、培训与实践渠道开拓视野,努力提高专业能力、自身素养与工作能力。

4、加强提高职工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力度,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引进、吸收、转化及承担炼铁专业科研、专利申报活动,加大开展炼铁若干相关专业知识的研究力度,也是提升自身学术和技术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b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