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铁路32+48+32m连续梁施工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5 12: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龙烟铁路德大段

跨省道315大桥连续梁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 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变更设计(I类)跨省道315大桥《德大施(咨)桥变-64》;

1.2现场地形测量、水文调查等实际情况;

1.3《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4《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1.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TB10425-94); 1.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9《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J283-2004);

1.10《铁路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2、编制范围

跨省道315大桥1#-4#墩范围的32m+48m+32m有砟轨道单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

3、工程概况

跨省道315大桥主要为跨越315省道而设,中心里程为DK24+004.0,全长227.025m,在2#、3#墩间跨越315省道,跨越处采用32+48+32米连续梁设计,道路中心与线路夹角为63度,省道315道路10米(双向车道)范围内连续梁段均为平直段,梁体顺大里程为下坡,所以既有道路中心处距离梁底的距离为最低点,中心路面标高19.41m,此处梁底标高25.02m,梁底至路面距离为5.61m,为既有道路通行最低净空。本桥采用支架上分段现浇分段落梁法施工,跨越道路处搭设门式支架,施工期间保证通行高度5.0m。

1

3.1连续梁梁体概况

跨省道315大桥1#-4#墩(DK23+947.3-DK24+060.7)范围为跨省道315大桥有砟轨道32m+48m+32m三跨单线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箱型截面连续箱梁,本梁采用支架法分段现浇施工,先合拢中跨,再合拢边跨。箱梁顶宽7.5m,底宽3.8m,中支点梁高3.6m,跨中梁高为2.6m,梁底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顶板厚34cm,底板厚为30-60cm,腹板厚为40-60cm,全联梁共设四道横隔板。分别位于中支点、端支点,并设过人孔供检查人员通过。

梁段按施工顺序共划分为5种15个梁段。两中支点桥墩上为第一支架现浇段,该梁段长度为14m,第二支架现浇段长8m,第三支架现浇段长8m,合拢段长为2.0 m,边支点现浇段梁长为7.6m。布置图如下:

桥面系构造:桥面板全宽7.5m,其中挡砟墙内侧净宽4.46m,两侧挡砟墙各宽0.25m,人行道宽1.05m,栏杆柱底座宽0.22m。

挡砟墙及人行道栏杆:挡砟墙高1.08m,以上设0.5m的防护网。灌注梁体混凝土时应同时灌注10cm高挡砟墙混凝土,待主梁施工完成后,现场浇注挡砟墙剩余部分混凝土和栏杆柱底座混凝土。且每隔3m左右设2cm断缝以油毛毡填塞,栏杆采用钢栏杆。 3.2连续梁基础、墩身及梁体

1#、4#墩为连续梁边墩,每个基础设计9棵桩,直径均为1m,桩长均为42m,采用C40钢筋砼浇筑。

2#、3#墩为上跨省道315大桥32m+48m+32m连续梁的主墩,每个基础设计12棵钻孔桩, 直径均为1.25m,桩长均为45m,双层钢筋砼承台,采用C40钢筋砼浇筑。

2

1#-4#墩身均为钢筋砼圆端型矩形桥墩,1#墩身高5.5m,2#墩身高6.5m,3#墩身高5.5m,4#墩身高4.5m。墩身2米(2#墩4米)范围内浇筑C40钢筋砼,2米范围以外采用C35钢筋砼浇筑。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封锚采用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砼的耐久性应符合《铁路砼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3.3预应力体系

该连续箱梁采用纵、竖双向预应力体系,钢筋管道密集,如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等管道与普通钢筋等管道冲突,允许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先普通钢筋,后精轧螺纹钢筋。

⑴、纵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钢束采用fpk=1860MPa,Ep=1.95x105MPa的ΦJ15.2钢绞线(符合GB/T5224-2003标准,II级松弛)。钢束规格采用 9-ΦJ15.2、12-ΦJ15.2、15-ΦJ15.2三种,孔道采用内径为80mm和90mm的金属波纹管成孔。张拉设备采用相配套的千斤顶,锚具能够符合GB/T14370-2000标准的锚具。梁段砼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砼的养护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后及时进行压浆处理;合拢段砼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且砼的养护龄期不少于10天后,方可张拉顶、底板连续钢束。张拉顺序:先腹板束,后顶板束,先外到内上下、左右对称均衡进行。

纵向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双端张拉,伸长量及张拉力双控。锚下控制应力T1、T2钢束采用0.65fpk,BD1-BD3采用0.7fpk,其余钢束采用0.70fpk。施工前应实测锚圈口及喇叭口磨阻损失,相应调整锚外控制张拉应力。

张拉控制顺序为:0—10%σcon(持荷5分钟,画标线)-- 100%σcon(持荷5分钟,测伸长量)—锚固。

⑵、竖向预应力体系: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25PSB830螺纹钢筋,抗拉屈服强度fpk=830MPa,弹性模量Es=2x105MPa,采用单端张拉,张拉控制力为0.9fpk,单端每米伸长量为3.7mm。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内径φ40mm铁皮管成孔、锚固体系采用JLM-25型锚具,通气管及压浆管采用内径φ25mm铁皮管。

3

3.4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HPB235和HRB335,其技术条件为HPB235钢筋应符合GB1499.1-2008的要求,HRB335钢筋应符合GB1499-2007的要求,并满足《桥规》对碳含量的要求。 3.5锚具

纵向预应力锚具采用夹片式锚具,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预应力用锚具、夹片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要求,锚垫板及张拉千斤顶均采用配套产品。竖向采用JLM-25PSB830螺纹钢筋锚具。 3.6桥梁支座设置

本桥四个墩均采用TLQZ球型钢支座,设纵向支座编号为1、2、3、4,其中1为TLQZ-4000-ZX纵向活动支座(活动量±150mm);2为TLQZ-10000-ZX纵向活动支座(活动量±150mm);3为TLQZ-10000-GD固定支座;4为TLQZ-4000-ZX纵向活动支座(活动量±150mm)。箱梁的弹性变形及收缩徐变引起的各支点处的偏移量为8.2mm、0、-22.2mm、-21.5mm,1—4支座方向为正。

4、总体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方案

基础钻孔桩采用循环钻成孔,泥浆护壁,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

4

承台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输。

承台及墩身采用整体钢模板浇注,主墩模板加工一套,边墩模板加工一套。

连续梁中跨315省道路面上方采用门式支架法施工,其余区域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在桩基、承台及墩身施工完毕后,即搭设支架分段现浇施工。

支架搭设好后,进行预压,预压完成后调整底模标高,立侧模及翼缘板模板,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穿波纹管,吊装内模,然后绑扎顶板及翼缘板钢筋,穿波纹管及钢铰线,立端模。

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龄期不小于7天(合拢段不小于10天)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张拉完成后及时对孔道进行压浆。

连续梁先合拢中跨后合拢边跨。 4.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本桥的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5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工程技术部:张锐光 一分部项目经理:刘新峰 一分部常务副经理:彭洪波 项目副经理:李甲强 总工程师:周雍波 安全质量部:薛斌物资设备部:马峰财务部:陈民栋综合办公室:陈斌 合同预算部:黄岳芝 支架施工班组模板施工班组钢筋施工班组混凝土施工班组张拉施工班组4.2.1 施工队伍分布

选择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实施专业化施工。拟组建五个作业班组,即支架搭设班、模板班、钢筋班、混凝土班、张拉班。每个作业班组均配2套人员,实行3班倒作业。

4.2.2劳动力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有目标、分阶段地安排施工人员进场。施工人员进场后进行各种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完善驻地生活现场及办公生产设施,最短时间内展开正常施工生产,逐步掀起大干高潮的局面。劳动力调配计划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6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种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钢筋工 起重司机 人数 3 7 50 5 20 30 8 4 30 16 备 注 生产副经理1人、现场领工2人 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3名、测工3人 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模板吊运 混凝土工 普工 机械操作人员 机电工 混凝土浇筑、养护 吊车、罐车司机 机械维修、电力维护 木工 张拉工 支拆模板 预应力施工 4.2.3工期安排

跨省道315大桥连续梁施工,为全线控制工期工程,故必须早开工、快施工,才能保证全桥的施工工期。

目前基础工程已施工1#、2#墩钻孔桩,3#、4#墩因房屋拆迁至今无法施工,预计2011年9月初完成拆迁工作开始施工钻孔桩,至2011年9月底完成钻孔桩、承台墩身等基础工程,开始连续梁施工。结合跨省道315大桥全桥施工安排及现场准备情况,工期安排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门洞基础及圆管柱安装 满堂支架基础 门洞I400纵梁安装 满堂支架安装 部分底模铺设 第一、二现浇段预压 剩余现浇段预压 工期(d) 开始时间 5 5 1 10 3 7 10 2011-10-1 2011-10-1 2011-10-6 2011-10-6 2011-10-16 2011-10-19 2011-10-26 结束时间 2011-10-5 2011-10-5 2011-10-6 2011-10-15 2011-10-18 2011-10-25 2011-11-4 备注

7

底模调整及侧模安装 底腹板钢筋绑扎 内模安装 第一现浇段 顶板钢筋绑扎 砼浇筑 砼养生 张拉压浆 底模调整及侧模安装 底腹板钢筋绑扎 内模安装 第二现浇段 顶板钢筋绑扎 砼浇筑 砼养生 张拉压浆 冬季暂停施工 底模调整及侧模安装 底腹板钢筋绑扎 第三现浇内模安装 段及边跨顶板钢筋绑扎 现浇段 砼浇筑 砼养生 张拉压浆 底模调整及侧模安装 底腹板钢筋绑扎临时锁定 中跨合拢内模安装 段施工 顶板钢筋绑扎 砼浇筑 砼养生 张拉压浆 底模调整及侧模安装 底腹板钢筋绑扎临时锁定 边跨合拢内模安装 段施工 顶板钢筋绑扎 砼浇筑 砼养生 张拉压浆 2 5 3 4 1 7 3 2 3 2 3 1 7 2 80 2 5 3 3 2 7 2 2 2 1 1 1 10 2 2 2 1 1 1 10 2 8 2011-10-23 2011-10-24 2011-10-25 2011-10-30 2011-11-2 2011-11-6 2011-11-7 2011-11-14 2011-10-29 2011-11-1 2011-11-5 2011-11-6 2011-11-13 2011-11-16 8 2011-11-1 2011-11-2 2011-11-15 2011-11-18 2011-11-20 2011-11-23 2011-11-24 2011-12-1 2011-12-3 2011-11-17 2011-11-19 2011-11-22 2011-11-23 2011-11-30 2011-12-2 2012-2-20 9 10 2012-2-21 2012-2-22 2012-2-23 2012-2-27 2012-2-28 2012-3-1 2012-3-2 2012-3-4 2012-3-5 2012-3-6 2012-3-7 2012-3-13 2012-3-14 2012-3-15 2012-3-16 2012-3-17 2012-3-18 2012-3-19 2012-3-20 2012-3-20 2012-3-21 2012-3-21 2012-3-22 2012-3-22 2012-3-23 2012-4-1 2012-4-2 2012-4-3 2012-4-4 2012-4-6 2012-4-5 2012-4-7 11 12 13 2012-4-8 2012-4-8 2012-4-9 2012-4-9 2012-4-10 2012-4-10 2012-4-11 2012-4-20 2012-4-21 2012-4-22

4.3 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4.3.1 搅拌站建设

在德大铁路与省道315交汇处北1500m设2#搅拌站,2#拌和站占用耕用土地27亩,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可供应DK10+500-DK24+150段内的全部混凝土。在拌合站配置两台JS1500型搅拌站,1台500KVA变压器。 4.3.2临时便道

连续梁48m的主跨省道315公路。便道在红线附近修筑,局部位置临时租用土地。 4.3.3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从设在DK24+000附近500KVA变压器引入。 4.3.4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为自来水,水质已取样化验合格,可以使用。 4.4 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

本工程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短,材料的供应与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执行,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根据施工的进度,合理尽早的安排材料进场。物资部应早日做好材料的采购、供应的准备工作,满足短期内形成正常施工生产,逐步进入大干高潮的要求。 4.5 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流程 4.5.1连续梁施工顺序

连续梁施工具体步骤为: ⑴、第一阶段: a、支架处地基处理。

b、吊装公路上方门式支架、搭设其余脚手架。 ⑵、第二阶段:

a、分别对对第一、二现浇段及其余现浇段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梁体重量的120%。

9

b、安装2、3号墩永久支座。

c、在支架架上立模浇注第一现浇段,并临时固结于2、3号墩上。 d、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且龄期不小于7天后,张拉并锚固改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筋并及时压浆。

⑶、第三阶段

a、调整第二现浇段底模标高支立侧模,进行第二现浇段施工。 b、浇注第二现浇段砼。

c、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且龄期不小于7天后,张拉并锚固改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筋并及时压浆。

⑷、第四阶段

a、调整第三现浇段底模标高支立侧模,进行第三现浇段施工。 b、浇注第三现浇段砼。

c、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且龄期不小于7天后,张拉并锚固改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及竖向预应力筋并及时压浆。

⑸、第五阶段

a、调整边跨现浇段底模标高支立侧模,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 b、浇注边跨现浇段。 ⑹、第六阶段

a、调整中跨合拢段底模标高支立侧模。

b、安装中跨合拢段临时刚性连接,浇筑中跨合拢段砼。 c、张拉中跨纵向预应力钢束ZT1两根,ZD2。 d、浇筑中跨合拢段砼。 ⑹、第七阶段

a、拆除中墩临时固结完成体系转换。

b、张拉中跨纵向预应力钢束ZT1两根、ZD1、ZD3、ZD4及竖向预应力筋。

c、安装边跨合拢段临时刚性连接,浇筑边跨合拢段砼。

d、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BT1、BT2、BD1、BD2、BD3及竖向预应力筋。 ⑺、第七阶段

10

a、拆除现浇支架。

b、施工桥面二期恒载,安装伸缩缝、成桥。 4.5.2连续梁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连续梁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支架及门洞搭设 锚具检验 选定配合比 钢绞线检验 循环 进行 第三 及边 跨现浇段 施工 循环施工完成边跨合拢段 支架及门洞基础处理 主墩施工完毕 在主墩上安装临时支座及永久支座 分别预压第一二现浇段及其余段 调整第一段底模标高、安装外侧模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 安装内模板绑扎顶板钢筋 安装预应力管道放置内衬管 浇筑第一现浇段砼 穿预应力索 预应力索张拉 孔道压浆 拆模板 调整第二段底模、安装侧模 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 浇注第二现浇段砼 穿预应力索 预应力索张拉 孔道压浆 拆模板 调整中跨合拢段底模标高 安装侧模安装 合龙段临时锁定 合拢段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筋 模板加固 钢绞线检验 钢绞线制作 浇注合拢段混凝土 穿预应力索 强度试压 11

制作砼试件 构架加工制安装 强度试压 合格 制作砼试件 强度试压 合格 管道加工制作 制作砼试件 模板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

张拉设备校正、试验 压浆机具准备 预应力索张拉 孔道压浆 拆模板及支架 5、施工方案

原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悬灌施工,现考虑到既有315省道公路的交通安全以及施工工期要求, 2#~3#墩之间的跨315省道公路部分连续梁采用门式支架,其余部分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法施工。

支架及门洞一次搭设成型,方木及模板按周转料形式循环利用。 5.1 满堂支架施工

除2#~3#墩上跨315省道(预留两条行车道)部分连续梁采用门式支架外,其余所有支架全部采用腕扣式脚手架满堂施工。 5.1.1满堂支架基础处理

承台及墩身施工完毕后,抓紧进行基坑回填工作,回填时基坑内不得有积水,回填应按规范分层夯填,每层回填厚度不得大于20cm。支架搭设部分的地基要全部进行清表处理,原地面用推土机推平,换填30cm厚A组土,浇筑一层15cm厚C20混凝土作为脚手架基础。在脚手架基础周围设排水沟,排水沟用水泥砂浆抹面。 5.1.2搭设支架

搭设支架前,在支架立杆位置垫置5×7cm方木,腕扣脚手架在底板部分横向间距60cm,纵向间距60cm,步距120cm;腹板部分横向间距30cm,纵向间距60cm,步距120cm;在翼缘板部分纵向间距60cm,横排距均为90cm,步距120cm。支架上纵向铺设10×10cm方木作纵楞,再在其上横向铺设10×10cm方木间距30cm。10×10cm方木上铺设15mm厚竹胶模板作为箱梁的底模。支架标高通过立杆和脚手架顶托调整。支架纵、横向每4m设ф48×3.5mm钢管剪刀撑。

附《跨省道315公路大桥满堂支架剖面图》、《支架立面图》、 5.2 门式支架施工

由于本工程施工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横跨315省道公路,为了

12

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及公路的行人及行车安全,我们拟对跨315省道公路部分采用门式支架施工。

省道315为二级道路,连续梁从上方跨越,跨越处路面为双向双车道,每车道净宽4.0m,两侧各有1.0m路肩,路面总宽度为10.0m。连续梁采用支架法施工,跨越省道315处采用门式支架,其余为碗扣式脚手架。门式支架净空5.0m,净宽8m,预留车道净宽7m。过往车辆从门式支架内通过,影响时间为5个月。支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100cm*50cm混凝土条形基础(顶部预埋1.5cm厚钢板)、φ1000mm的钢管柱、落模砂箱、双I400分配梁、I400纵梁(底、腹板下密排,翼板下间距90cm)、翼板下铺设1cm厚防护木板、间距30cm布置10cm*10cm方木、1.5cm厚竹胶板,标高通过方木夹楔调整,两翼板处搭设脚手架至翼缘板底通过顶托调整标高。

附《门式支架平面图》、《门式支架剖面图》。 5.2.1门式支架基础

支架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断面尺寸为100×50cm,混凝土标号为C20,基础共设置2道,基础顺公路方向长11.3m,基础间净宽8 m,基础与连续梁成63.6°夹角。既有道路路面宽10米,两侧路肩各100cm,故支架基础全部落于路肩上,在施工砼基础的同时,在基础的顶部预埋钢板以利于与立柱钢管连接。 5.2.2门式支架立柱

立柱采用ф1000mm壁厚10mm的钢管柱,柱间距3.2 m、2.67m,立柱高度为3.5m,两排,每排4根,共计8根。柱脚与条形基础砼顶预埋钢板连接,柱顶设置落模砂箱其上与分配梁双I400点焊固定,立柱间采用200H型钢连接为一整体。

钢管与基础顶面预埋焊接完成后,由技术人员对钢管的标高进行超平,控制好钢管的垂直度。 5.2.3横向分配梁

横向分配梁采用双I400钢与柱顶面钢板焊接固定,长度为11m。分配梁在吊装施工时应注意安全。

13

5.2.4纵向I400钢

纵梁采用I400钢,底、腹板下密排,翼板下间距90cm,共计37根。为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行车安全支架两侧各预留150cm宽防护棚,防护棚用木板铺设,边侧搭设120cm高护栏,并挂设安全网。

I400钢吊装施工时,要事前与公路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邀请交警部门派人现场指挥疏导交通。利用清晨或正午行人、行车较少时进行集中吊装作业,在吊装过程中随时与地面交通保持联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吊装作业,在吊装时多安排人员防护,专人防守;

单根I400钢长度为10.1m,重量为682Kg,起吊采用25T吊车,吊车支立于公路东半幅上。在吊起安装过程中,距施工地点两侧各30m处安排两名防护员,手持红旗,对路面行人及车辆组织短时停留和放行。单根纵梁起吊中,对车辆和行人进行短暂停留,时间为5-7分钟,然后放行10分钟,保证路面不停留太多车辆。全部纵梁吊装完毕需要3-4小时,吊装完成后立即在翼板处铺设1cm厚木板并固定,防止上部施工坠落杂物影响行车安全,木板铺设需要1小时,铺设过程中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措施,安排8名防护员配合交警指挥车辆安全通过。木板铺设完成后即回复路面正常通车。 5.2.5I钢安装时吊车作业要求

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现场吊装材料的重量(最大重量为682kg)需要采用16吨的吊车。

吊装前应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钢丝绳和H型钢连接是否牢固,检查好以后方可起吊。

吊车吊装时的要求事项:

(1)起重机工作场地,地面应坚实平整,整机应水平,作业过程中支撑地面不得下陷,若地面较软,要在支脚板下垫上结实的木块。

(2)起重机工作前要对机械进行全面检查,起重机必须无故障工作。 (3)起重机工作时,当风力大于六级或雷电时应停止工作,并将吊臂缩回成行驶状态。

(4)在吊装前要保证支腿全伸,严禁在不使用支腿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5)严禁带载伸缩。

14

(6)严禁在重物上有人或起重臂下有人时起吊。

(7)严禁超载作业,不准斜拉斜吊作业,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 (8)吊车司机和地面指挥人员必须配置对讲机,吊车司机在起吊前及安装时要听从地面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吊车司机对指挥人员不合理及违归的指挥有权不执行。

(9) 吊装时封闭相应侧道路,设置隔离设施并由专人指挥疏导交通。 5.3 支座安装 5.3.1永久支座安装

本桥支座采用TLQZ球型钢支座,支座规格分为TLQZ-4000-ZX纵向活动支座(活动量±150mm),TLQZ-10000-ZX纵向活动支座(活动量±150mm),TLQZ-10000-GD固定支座,设纵向支座编号为1、2、3、4,其中3为固定支座,其余为活动支座,箱梁的弹性变形及收缩徐变引起的各支点处的偏移量为8.2mm、0、-22.2mm、-21.5mm,1 4支座方向为正。

支座安装应在绑扎浇注段钢筋之前进行。安装前,应先检查产品的技术指标、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不得使用。必须用小型磨光机打磨垫石表面,以保证整个面上均匀压力。并认真检查所有表面、底座及垫石标高,直至垫石顶任一点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都在2mm以内,且四角高差不大于1mm;安装支座时,各先在无灰尘干扰的平整地面上,按产品说明书组装支座并临时锁定,再整体吊起,纵横向对中放到支承垫石上,经复核确定支座标高及纵横向中心数据无误后锚固地脚螺栓。安装支座时,要注意箱梁的弹性变形及收缩徐变引起的各支点处的偏移量。

支座安装前,应检查支座连接状况是否正常,但不得松动上、下座板连接螺栓。安装时,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清除锚栓孔内中的杂物,安装灌浆用模板,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用钢楔块楔入支座四角,找平支座,并将支座底面调整到设计标高,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应留有20-30mm空隙,安装灌浆用模板。

30-50mm15 支座钢楔块膨胀螺栓可拆卸预制钢模4mm厚橡胶防漏条

mm

仔细检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后,用M40水泥浆灌浆。应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孔处空隙,灌浆过程应从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

灌浆前,应初步计算所需的灌浆体积,灌注实用浆体数量不应与计算值产生过大误差,应防止中间缺浆。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及四角钢楔块,检查是否有漏浆处,必要时对漏浆处进行补浆,并用砂浆填堵钢楔块抽出后的空隙。拧紧下支座板锚栓,待灌注梁体混凝土后,及时拆除各支座的上、下支座连接钢板及螺栓,并安装支座钢围板。安装支座时注意:支座中心线与主梁中线应平行;支座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顶面水平;纵向活动支座上下导向块保持平行。

支座重力灌浆可拆卸预制钢模4mm厚橡胶防漏条20-30mm锚栓

5.3.2 0#块的临时固结

a、设计要求

临时锚固措施中支点处应能承受16100KN·M的不平衡弯矩及10925.9KN的支反力,两端混凝土浇注不平衡重不超过15t。 b、确定产生不平衡弯矩的荷载

现浇梁在分段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不平衡荷载,产生不平衡荷载主要为三部分:

堆放在已施工节段上的料具、钢材、以及施工人员等临时荷载引起的不

16

均衡荷载,此部分荷载为主荷载;

箱梁构件自重因施工产生的误差及T构自身两端设计重量偏差引起的不均衡荷载,此部分荷载较小。

施工过程中空中吊装机具时,吊装机具坠落在桥面上对桥梁产生的冲击荷载。

c、墩梁固结方案

采用在桥墩墩顶四角设置临时支墩的临时固结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在墩顶四角设个临时支墩,采用C50混凝土。每个临时支墩内布置26根φ25螺纹钢(双排布置),精轧螺纹钢距墩横轴线1.23m,间距10cm,埋入墩内100cm,埋入梁体100cm。支墩尺寸150cmX35cm。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累计不均衡荷载不超过15t。

临时支座分三次浇注成型,第一次浇注30cm厚C50混凝土,然后浇注5cm厚硫磺砂浆,强度不低于C50。最后C50混凝土至梁底。为便于拆除,在浇注硫磺砂浆时,里面预埋电阻丝,拆除时通电熔化硫磺砂浆。

连续梁箱体与临时支座相接部位布设纵横φ12间距100mm的钢筋网。 临时支座顶底面各设一薄层隔离层,隔离层用两层油毡制作,以便在合拢后清除临时支座。

e、临时支墩拆除(解除墩梁固结)

中跨合拢后,张拉合拢束ZD1束、ZT1中已张拉2束的剩余张拉力及ZD3束,然后拆除主墩上的临时约束。

附《跨省道315公路大桥墩梁临时固结图》 5.4、梁体模板施工 5.4.1底模

底模支承在支架上,内外模板均采用15mm厚竹胶板,10cm*10cm方木做纵横背楞。上层背楞间距为30cm。按设计要求调整模板面坡度。立模标高应根据预压结果预留支架系统的弹性变形值,设计预拱度,砼徐变及二期荷载等因素确定。

17

5.4.2外侧模板

外侧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拼装制作。 5.4.3内模板和过人洞模板

箱梁内模及过人洞模板也采用15mm厚竹胶板制作。 5.4.4端板与堵头板

端板与堵头板是保证梁端和孔道成形满足要求的措施。端模架为钢结构,骨架∠100mm×100 mm×10 mm角钢做横梁、竖梁,用长拉杆穿过两内模对拉。每端可用多根角钢作斜撑与支架联结,以保证端板准确定位。由于箱梁纵向预应力管道密集,堵头板预应力筋孔道集中,根据施工要求及制作条件,用钢板在平地上按照大样加工后组拼。外侧模、内模、端模间用拉杆螺栓联结并用钢管做内撑,以制约施工时模板变位和变形。 5.4.6模板安装

成形后模板的整体、局部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安全要求,其允许挠度及变形误差应符合验标规定,外形尺寸准确,模面平整光洁,装拆操作安全方便。模板内部尺寸允许偏差、轴线偏位允许偏、模面平整度(2m内)允许偏差均应符合验标规定。

模板安装顺序为:安装底板→外侧模→内模→端头板→底板堵头板→顶板内模→顶板堵头板→外翼边板。 5.4.7模板拆卸

浇筑混凝土后,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按如下顺序脱模:

堵头板→端模板→外侧模→过人洞模→底模。底模必须等到本节段预应力筋张拉后才能进行。 5.4.8模板施工要求

外模要求光洁、平整、色泽一致、拼缝整齐,缝宽不得大于1mm,面板缝处必须外背方木。

底板钢筋安装前,模板上要均匀涂刷脱模剂。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要认真清洗,一般采用高压水冲洗,内模采用加工

18

厂加工,分块吊装,现场合体。内模尺寸要求正确,不准漏浆。

安装模板时要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顶板高度、厚度,采取支、顶等有效措施控制内模两侧错位、变形,施工误差控制在规范容许的范围之内。注意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 5.5、支架预压

为确保梁体质量和线型,支架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并准确掌握现浇梁施工过程中支架各工况下的实际挠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架使用前在现场做静载预压试验,通过加载来分析、验证支架及其附属结构的弹性变形,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检验支架的安全性,计算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以确保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预压在底板铺设完成后进行。 5.5.1预压材料及荷载计算

预压材料采用铺架基地的新III型砼枕,每根轨枕的重量为420kg。预压总载荷重量为梁体重量的130%。系梁混凝土方量为784.9m3,总重784.9m3×2.5t/m3=1962.25t。支架承担的全部荷载为1962.25×130%=2550.9t。分两次滚动对称预压,两次预压范围分别是第一、二现浇两段、第三及边跨现浇梁段、合拢段,其中第第一次预压为重量最大段,混凝土方量为444.14m3,轨枕最大需求量为444.14*2.5=1110.35T,计1110.35/0.42=2644根。堆载宽度为7.5m,堆载时,枕木与枕木之间设置两根5×5cm的方木,共堆载10层,堆载高度为2.9m。枕木布置见下图。加载顺序自两端向中间分层加载。

预压枕木布置示意图

5.5.1加载步骤流程

施工准备(技术交底、人员、机械、材料等)→支架按设计安装就位→支架全面检查→观测点布设标记→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静置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卸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观测读数记

19

录、全面检查→观测数据整理、分析→整修调整支架待用。 5.5.2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

加载分以下几个步骤:

加载过程共分四级:0—50﹪—75﹪—100﹪—120﹪。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记录,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对支架进行检查,支架稳定后进行观测,加载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整理、归档,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 5.5.3测点布置:

观测点分布如下图:

进行观测点编号和预压前测量。在堆载完成后,每天用水平仪观测至少两次。至各点沉降数据稳定(当连续24小时观测的累计变形不大于2毫米时,即认为是稳定状态)后,即可卸载。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b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