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2022年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04-13 20: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这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生涯规划选择课程参加高考,实现了“一生一课表”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通高中学校实行选课走班教学,这给学校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合理规划,探索实践了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思路。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给学校带来的新挑战一是“走”起来容易“管”好难。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学生选课走班教学逐渐成为新常态,但因为班级稳定性较弱,学生的流动性大,这就对学生、教师、教务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是“走”起来容易“教”好难。学校必修课程实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以后,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样管,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例如,实施分层走班时,走班单元越大,需要同时上课的教师越多,一旦某位老师教研外出,就造成“走” 不下去的结果。

三是“走”起来容易“学”好难。在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之后,学生每节课都在走班,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一系

列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例如,实施分类走班时,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可能一个班的学生就分别来自十二个行政班,看似简单的作业收交也成了问题。

二、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必修必考科目分层走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层次调整、教学策略

为了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为此,我校选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修必考课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我们围绕层次划分、层次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1.层次划分――遵循个体意愿。分层走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校只依据学科能力给予参考意见,根据学生水平相近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A(提高层)、B(基础层)两层。

2.层次调整――动态双向流动。学生分层不能一成不变,不能给学生贴标签,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成绩适时做出层次调整。学生可在每个学段结束后到下学期开学前经家长同意,向学科备课组提出调整申请,经学科备课组审核通过,交教务处备案。原则上,A、B 层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调换。

3.教学策略――目标内容适切。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要求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允许体现个性。

对于B层(基础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对于A层(提高层)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运用,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发展要求。

(一)必修选考科目分类教学的组织形式、类别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学生需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 门课中选择3 门作为选考科目,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实行分类选课走班上课。这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1.组织形式――先“7 选5”,再“5选3”。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实际,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学校运用专业软件对学生进行生涯职业测试,在成长导师和家长指导下,学生从7 门课程中先选择5门进行学习,其中尽可能包括未来参加选考的3 门课。另外2 门则在高二时学习,只参加学考。

2.类别调整――允许二次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在成长导师指导下,经过三次模拟选择以后,在高一第一学期末选择确定选考科目,并在第二学期中实行学考、选考分类学习。如果在学习期间,学生需要调整选考科目,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学校尊重其选择。

3.教学策略――合理确定内容。学生分类学习后,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每个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

对不同科目的投入精力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选择纳入高考评价的科目,重点研习、精益求精,而对于一般性科目,则力求高中学业水平达到一定的等次即可。因此,要“以学定教”,教只参加学考的,要注重基础知识,落实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础要求:教要参加选考的,既要注重知识,也要注重能力,落实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展要求和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

三、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策略

(一)行政班管理――学部制下的成长导师制学部管理制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每个年级设立两个学部,每个学部设主任一名,学部主任由年级部副主任兼任。每个学部设学部主任助理2 名,管理6 个行政班级,每个行政班聘任3-4 名成长导师组成导师管理团队。学校不再设班主任一职。

学校建立《学生成长导师手册》,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在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i 个层面上,特别是在学生学业规划上,成长导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发展意向,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学习规划和行动计划,为学生基于专业分类和水平分层的选课提供咨询。成长导师依据《学生成长导师实施方案》,完成《学生成长导师手册》工作要求。

(二)教学班管理――以任课教师为核心的三重管理任课教师――管理核心。教师是关系选课走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对教师质量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情怀。彼此,要明确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是教学中

教学实施、纪律保障、财物保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节课,任课教师都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成长导师――管理助手。走班以后,学生都是以教学班为单位上课学习,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需要

有人提供帮助,为此,需要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每位导师负责大约十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每天将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选班、选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生自身――管理主体。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具有不可估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集体活动、考试等方方面面都可以调动学生会、班委会的学生自主管理,更好地建设班风学风。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管理自治”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各行政班在教学班各设一名班长,负责上课的出勤点名、纪律维持和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名来自不同班级的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学生的作业等。每个班级按四个小组安排空间座位,各个组长每天向导师汇报本组成员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做好与成长导师的沟通交流。

四、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教学管理――六常规,四要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生划分层次类别就好,而应采用与该层次类

别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因此,要制定该背景下的教学常规,帮助教师提升适应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能力。这些常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常规、课堂教学常规、分层作业常规、辅导交流常规、考试评价常规、校本教研常规。同时教师要落实四项要求:一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学生分层以后容易造成心理波动,有人可能会有优越感,有人可能会有自卑感,教师要予以关注引导。二是要加强与成长导师联系。学生处于走班状态,加上没有班主任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加强与成长导师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绩等变化。三是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靠考试成绩来评价,要注意学习过程材料的积累,予以客观公正评价。四是要加强团队合作。选课走班之后,层次多,类别多,要求高,任务重,因此,要发挥团队力量,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学习管理――五常规,三要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后,学生每节课要在不同的教室上课,要与不同的同学学习,要克服心理、生理上的诸多困难,才能完成好学业。因此,要制定该背景下的学习常规,帮助学生提升适应分层分类走班学习的能力。这些常规内容应该包括课前预习常规、课堂听课常规、课后作业常规、课后复习常规、考试常规。同时学生要落实三项要求:一是要科学做出选择。浙江省正在实施的改革是一种“选择”教育,学生要根据自身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定位,科学选择。二是要加强自我管理。每位学生都

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都只能靠自己,无人可以依赖。三是要主动合作交流。分层分类走班以后,学生之间不如以前行政班上课联系那样紧密,因此,要主动联系同学,加强合作交流。

(三)教师配备策略―― A、B 角,保补位为降低教研活动对教学的影响,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的六位教师分到两个学部,以三个班级为一个走班教学单元,每三位教师任教两个教学单元。排课时,两个学部同一学科不同时上课。其余7 门课教师,要求教师既能教学考班,又能教选考班。这样设置A、B 角以后,假如其中一个学部的教师不能上课时,另外一个学部的教师可以替补上课。

(四)软件硬件配备――信息化,专业化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之后,学生是流动的,需要配置点名等信息化管理软件,确保学生每节课按时到指定地点上课,一旦发现缺席,则立即核查。尊重学生自主选课后,势必造成班额有大有小,因此,要通过建设“学科专用教室”、设置个人储物柜来满足学生选课走班需求。

在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学组织、管理和实施都出现了新变化、新要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aul.html

Top